内心的彷徨痛苦的呐喊——评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诗A Far Cry From Africa
浅析沃尔科特诗歌《克鲁索的岛》
浅析沃尔科特诗歌《克鲁索的岛》作者:孟宪杰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7期内容摘要: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在诗作《克鲁索的岛》中,将《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塑造成诗人自己和加勒比民族的代言人。
沃尔科特借助克鲁索这一意象,言说自身的真实,表现历史的缺失,文化的焦虑,自我意识的寻求,以及对于文化创造、融合与回归的渴望。
关键词:沃尔科特《克鲁索的岛》历史文化回归作为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被看作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者的典型。
而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在诗作《克鲁索的岛》(Crusoe’s Island)中,将克鲁索塑造成诗人自己和加勒比民族的代言人,他们遭遇了殖民“海难”,失去了家园,成了孤立于世界之外的漂流者。
借助并扭转已有的殖民主义程式,改造并重新界定欧洲的文本叙述,从而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读解,新独立国家的作家往往以这种方式创造新的反讽性话语和意象。
沃尔科特借助克鲁索这一意象,言说自身的真实,表现历史的缺失,文化的焦虑,自我意识的寻求,以及对于文化创造、融合与回归的渴望。
一.无根之痛:历史缺失与文化焦虑沃尔科特的祖国圣卢西亚是加勒比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岛屿。
印第安人是其最早居民。
1605年英国人向该岛殖民。
1650年法国殖民者入侵。
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英、法两国展开对该岛的争夺。
英国最终占领圣卢西亚岛,进行殖民统治。
殖民者从非洲输入大批黑奴从事奴隶劳动。
1979年圣卢西亚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作为圣卢西亚诗人,沃尔科特具有欧洲和非洲双重血统。
故国的殖民历史和自身混杂的身份是诗人难以言说的痛楚。
借助于诗歌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和焦虑得以抒发。
诗人认为,漂泊独居的隐士和他所点燃的篝火恰好对应了西印度的诗人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传统和殖民地文化。
这在更深刻的意义上,亦隐喻了诗人的诗歌创作过程——添新柴于篝火中,在纯粹的火焰中燃烧过去,借助火光的明亮思考自己。
德里克·沃尔科特《白鹭》中的色彩意象
德里克·沃尔科特《白鹭》中的色彩意象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出生于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的一个跨种族的通婚家庭。
混血的特质让他对肤色有着由衷情感以及独特审美。
他的代表作品是加勒比地区异质文化融合和同化下诞生的产物。
多元文化的碰撞造就了今天沃尔科特在文坛上岿然不动的地位。
凭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结合自身特殊的民族身份形地成了别具一格的创作方式,他运用美学原理,将自然颜色的融合上升到民族融合的高度并隐喻殖民统治、压迫所带来的折磨和创伤。
德里克·沃尔科特沃尔科特在《白鹭》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意象。
较之于以往的作品,《白鹭》一诗丰富的色彩意象呈现出的思想感情变化。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剖析《白鹭》中的色彩意象。
一、沃尔科特色彩斑斓的世界在现代艺术审美的语境下,人们对色彩的欣赏不再局限于自然的秀丽风光。
人类对于色彩的理解和审美取向与其肤色和种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围绕种族问题人类对颜色的认识发生了从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的转变。
色彩呈现的是视觉上的冲击,意象则是情感的流露。
沃尔科特在自传体长诗《另一种生活》中提到自己幼时学画的老师:哈里和邓斯坦·圣奥美罗。
沃尔科特曾打趣说道:“如果当时好好努力,也许能成为水彩方面的专家。
”年轻时沉浸于色彩斑斓的绘画盘,从某种程度上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色彩别具一格的敏感性和想象力,这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他诗歌创作富丽律动的美学文风。
沃尔科特对色彩超乎常人的敏感性离不开加勒比文化背景的独特性。
殖民主义给加勒比地区带来了创伤,但同时又形成该地区种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杂糅性。
褐色皮肤的沃尔科特对自己介于黑白之间的肤色也尤其敏感,将美学色彩与具有社会属性的种族问题紧密结合。
以他的诗作《星星》为例,If, in the light of things, you fade/real, yet wanly withdrawn/to our determinedandappropriatedistance, /like the moon left on/all night among the leaves, may/you invisibly delight this house;O star, doubly compassionate, who came/too soon for twilight, too late/for dawn“星星”为整首诗的诗眼和主意象,象征着闪闪发光、纯粹无暇。
现代诗细读︱沃尔科特的《世界之光》
现代诗细读︱沃尔科特的《世界之光》春天来了,该读诗了吧~世界之光(圣卢西亚)德⾥克·沃尔科特来点卡亚,此刻要来点卡亚,此刻要来点卡亚,因为下⾬了。
——鲍勃·马利当⼩巴播放马利的摇滚歌曲,那美⼈悄悄地哼起叠句。
我可以看见光线在她脸颊上游移并照出它的轮廓;如果这是⼀幅肖像你会让强光部分留在最后,这些光使她的⿊⽪肤变得柔滑;我会给她加⼀个⽿环,简单的,纯⾦的,以形成对⽐,但她没戴任何⾸饰。
我想象⼀股浓烈⽽⾹甜的味道从她⾝上散发出来,仿佛散发⾃⼀只安静的⿊豹,⽽那个头就是⼀个盾徽。
当她望着我,然后⼜有礼貌地移开视线,因为凝视陌⽣⼈是不礼貌的,这时她就像⼀座雕像,像德拉克洛⽡⼀幅⿊⾊的《⾃由领导⼈民》,她眼睛⾥《⾃由领导⼈民》,她眼睛⾥微⿎的眼⽩,雕刻似的乌⽊嘴巴,⾝体结实的重要部位,⼀个⼥⼈的重要部位,但就连这个也在黄昏⾥逐渐消失,除了她轮廓的线条,和那凸显的脸颊,⽽我暗想,美⼈啊,你是世界之光!我不⽌⼀次想到这个句⼦当我在那辆⼗六座位的⼩巴上,它穿梭于格罗斯岛与市场之间,那市场在星期六买卖结束后留下⽊炭似的粗砂和抛弃的蔬菜,还有喧嚣的酒馆,在酒馆明亮的门外你看见喝醉的⼥⼈在⼈⾏道上,结束她们的⼀周,忘掉她们的⼀周,悲哀莫过于此。
市场在星期六晚上停⽌营业时还记得煤⽓灯挂在街⾓柱⼦上的晃荡的童年,以及⼩贩和⼈流熟悉的喧闹,⽽点灯⼈爬上去把灯盏挂在柱⼦上,接着⼜去爬另⼀根,孩⼦们则把⾯孔转向灯盏的飞蛾,他们的眼睛⽩如他们的睡⾐;市场在深陷的⿊暗⾥关闭着,⼀些影⼦在酒馆⾥为⽣计⽽争吵,或为喧腾的酒馆⾥正式的争吵习惯⽽争吵。
我记得那些影⼦。
⼩巴在渐暗的车站等待乘客慢慢坐满。
我坐在前座,我不赶时间。
我看着两个⼥孩,⼀个穿黄⾊紧⾝胸⾐和黄⾊短裤,头发⾥别着⼀朵花,在平静中渴望着,另⼀个不那么有趣。
那个黄昏我已⾛过了我⽣于斯长于斯的这个镇的各条街道,想起我母亲,想起她的⽩发被渐浓的薄暮染淡,还有那些倾斜的盒形房屋,它们似乎就靠挤得密密实实⽽撑住;我细看过那些半开着百叶窗的客厅和黯淡的家具,莫⾥斯安乐椅,摆着千⾦藤的⼤桌,还有⼀幅平⾯印刷的《圣⼼基督》,⼩贩仍在向空荡荡的街道兜售——糖果、⼲果、黏巧克⼒、炸⾯圈、薄荷糖。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选
抗拒诗,我正变为诗。 哦俄耳甫斯垂下的头,默默哀号, 我的头,从诗的云浪中,抬起。
慢慢,我的身体成为一个声音, 慢慢,我变成 一只铃, 一个椭圆、无形的元音, 我在变,成了铦鸟,
61
国际诗坛 Poetry International
一团光晕的白色之火。
我注视月亮的月狂的模样,它燃着 一支被自己的光环催眠的蜡烛, 然后,我 把自己火热、冻结的脸,转向那分叉的山 它像楔子,定住溺死的歌手。
鸿楷,本名何博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 向为古希腊哲学、东方哲学、现当代美学和诗学,亦从事诗歌写作 与翻译。 译有《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集:1948—2013》(河南大学出 版社)。
《群岛传奇》第十章
“永别了,头巾”
我望着这座岛屿,把悬崖边 海浪优美的字迹缩小,之后 道路微渺,散漫,就像绳索 丢在岛的山峦;我望着,直到飞机 转向北方的终点,飞过 那片海水苍白、开放的海峡 就在渔人的一群小岛间,直到我爱的一切 遮入云中;我望着点点淡绿 在仿佛有礁的地方闪现, 望着机身的银光,每英里 都在让我们分别,绝对的忠诚变得紧张 直到距离将它扯断。 然后不久, 我什么也不想;我祈祷,什么都不要变; 当我们降落在西威尔,雨已下。
那冰冻的怒视, 被噬咬、化为石头的经典。 你今年不是发誓不写这样的诗吗? 不是以月亮起过誓?
为何你还会被无所作为的魔鬼抓住? 谁的沉默又如此迅速地惊呼?
《另一生》第四篇,第二十章,第三节
. A渔l夫l像R贼i,抖gh搂t出s他R们e的s银er器v,ed.
轻盈的刀,在干燥的沙上扭动。 他们开始劳作, 记录他们历史的人,早已开始著述。
. A月l亮l闪R烁i,g就h像ts丢失R的e纽se扣r。ved.
外国诗歌赏析:《嚎叫①——致卡尔·所罗门》[美国]金斯堡
《嚎叫 ①——致卡尔 ·所罗门》原文 1
我看见我这一代的精英② 被疯狂毁灭,饥肠辘辘赤身露体歇斯底里,拖着疲惫的身子黎明时分晃过黑人街区寻求痛快 地注射一针, 天使般头脑的嬉普士③ 们渴望在机械般的黑夜中同星光闪烁般的发电机发生古老的神圣联系, 他们穷愁潦倒衣衫褴褛双眼深陷在只有冷水的公寓不可思议的黑暗中吸着烟昏昏然任凭夜色在城市上空飘散, 他们在高架铁道下向上帝忏悔看见穆罕默德的天使们在被灯火照亮的住室屋顶蹒跚缓行,
他们七十二小时驱车横越美国大陆只为了想知道是否我或你或是他产生幻念终于发现了永恒, 他们去了丹佛,死在丹佛,回到丹佛在失望中等待,打量着丹佛沉思在丹佛并且寂寞在丹佛终于离开去寻找发现生 活,丹佛眼下倍感孤独思念她的英雄 ,他们跪下祈祷在令人绝望的教堂为各自的被拯救为阳光为心胸,直到瞬间灵魂 被感召,
他们浪迹在科罗拉多开着数不清的在夜色中偷来的车,尼尔·卡萨迪 ,这些诗篇中秘而不宣的英雄,丹佛的雄鸡 和美 男子 ——多么欣喜想到他偷情同无数姑娘在空寂的停车场聚餐会后院,影院摇晃歪斜的椅上,山顶洞穴或同憔悴的女 侍在熟悉的公路旁多么僻静撩起衫裙尤其在隐秘的加油站单人独用的洗手间也在家乡的小巷里,
他们隐没在肮脏偌大的影院在梦中被驱逐,突然醒来在曼哈顿,挣扎着从地下室出来萦绕着残忍的托克牌酒 和第三大 道恐怖如铁的噩梦跌跌撞撞奔向职业介绍所, 他们整夜行走在积雪的码头鞋子满是血污期待着在东河畔有一道门打开通向一间房那儿充溢水蒸气和鸦片味儿,
他们研读柏罗丁,坡以及基督教徒圣·约翰 的交感传心术以及波普爵士乐卡巴拉魔法 因为宇宙本能地在堪萨斯他们的 脚下震动,
他们形影孤单在爱达荷 的街道上穿行寻觅幻念中的印第安天使,实际上这些印第安天使也只是幻影, 他们觉得他们准是疯了但见巴蒂摩尔隐隐闪烁奇妙无比犹如仙境, 他们跳上车同俄克拉何马的华人一道正值冬季夜半车流灯影迎面扑来小镇风雨, 他们在休斯敦闲逛饥饿憔悴孤独寻找爵士乐寻找性或者寻找羹汤追随那非凡的西班牙佬要向他谈论美国和永恒,无望 的宏愿,于是搭上去非洲的航船, 他们消失在墨西哥的火山遗址只剩下粗蓝布衣和长长的身影,踪迹难寻留下熔岩以及诗稿灰烬飞散溅落在芝加哥的壁 炉里, 他们重新出现在西海岸探听联邦调查局的行径满脸胡须着短裤他们是和平主义者圆睁着大眼皮肤黝黑很性感散发莫名 其妙的传单, 他们用香烟头烧自己的胳膊留下洞口抗议资本主义那使人成瘾麻痹的烟草云雾,
诺奖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逝世,这位“今日英语文学最好诗人”,我们相见恨晚|纪念
诺奖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逝世,这位“今日英语文学最好诗人”,我们相见恨晚|纪念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2017 )是当今最重要的加勒比海地区英语诗人兼剧作家。
他出生于圣卢西亚,父亲是英国裔画家,母亲是非洲裔教师。
自十四岁初发表诗作起,一直写作不辍,至今著有诗集和剧本各二十多种。
他的诗因“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的结果”而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
【黑白世界里划过的一颗耀眼明星】文|张宏帅被著名俄裔美国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的德里克·沃尔科特于北京时间3月18日去世,享年87岁。
他曾获得过英国的国际作家奖、史密斯文学奖、吉尼斯奖、牙买加戏剧节奖、美国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奖等多项大奖。
1992年因其诗歌“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的结果”被诺贝尔委员会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年1月23日出生于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他是一个黑白混血人,身上流着英国、荷兰白种人与非洲黑种人两种血液。
在不到一岁的幼年丧父,在一个非洲裔的小学教师母亲培养下长大成人。
沃尔科特从小就有诗歌天赋,十四岁就在报纸上发表诗作。
十八岁就借用母亲的钱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25首诗》,在岛上来回奔走推销自己的诗集,并把钱原数归还给母亲。
1950年还在剧场上演自己创作的《亨利·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创建艺术行会。
后来他在牙买加的西印度群岛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加勒比海周边小国中学教书。
1959年创立戏剧工作间,担任戏剧导演达十年之久,并长期在报纸上发表作品。
70年代他在美国各大学以客座教授和住校诗人身份从事教学活动,夏季则回到西印度群岛上度假。
他一生创作了《在一个绿色的夜晚》《海难余生者及其它诗歌》《海湾及其它诗歌》《星苹果王国》《幸运的旅人》《阿肯色契约》等二十多部诗集,并出版了《要一位领袖》《罗宾与安德烈亚》《三个刺客》《猴山梦》《富兰克林》《奥德赛》等三十种剧本,还有一部杂文集《曙光所说》等。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选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选来自非洲的遥远呼声阵风吹乱非洲棕褐色的毛皮。
吉库尤族如蝇一般迅疾,靠草原的血河养活自己。
一个撒遍尸体的乐园。
只有挂“腐尸少校”衔的蛆虫在喊:“不要在这些死人身上浪费同情!”统计证实,学者也掌握了殖民政策的特性。
这意味什么,对在床上被砍的白孩子?对该像犹太人一样消灭的野蛮人?长长的灯芯草被打碎,成了鹭鸟的白尘,它们的叫声从文明的曙光开始,就在烤焦的河或兽群聚集的平原上回荡。
兽对兽的暴力被看作自然法则,但直立的人却通过暴行而到达神圣。
谵忘如提心吊胆的兽,人的战争合着绷紧皮的鼓声舞蹈,而他还把死人签订的白色和平——把当地的恐怖成为英勇。
又一次,残暴的必要性用肮脏事业的餐巾擦手,又一次浪费我们的同情(像对西班牙一样),大猩猩在跟超人角斗。
我,染了他们双方的血毒,分裂到血管的我,该向着哪一边?我诅咒过大英政权喝醉的军官,我该如何在非洲和我所爱的英语之间抉择?是背叛这二者,还是把二者给我的奉还?我怎能面对屠杀而冷静?我怎能背向非洲而生活?飞白译海难余生饥饿的眼睛贪婪地吞吃海景,只为一叶美味的帆。
海平线把它穿上无限的线。
行动滋生狂乱。
我躺着,驾驶着装上肋木的一片椰影,生怕增多我自己的脚印。
吹着沙,薄如烟,腻烦了,移动一下它的沙丘。
浪潮像孩子似的厌倦了它的城堡。
咸的绿藤和黄的喇叭花,一个网缓缓移过空无。
空无一物:充塞白蛉子头脑的愤怒。
老人的乐趣:早晨,沉思的后撤,想着枯叶,自然的安排。
阳光下,狗粪衔了硬壳,发白如珊瑚。
我们结束于土,开始于土。
在我们的内脏里创世。
细听,我就能听见珊瑚虫在营建,两个海浪击出一片静默。
掐开一只海虱,我使雷霆爆裂。
像神一样,我歼灭神性、艺术和自我,我抛弃已死的隐喻:杏树的叶形心。
成熟的脑烂得像个黄核桃孵出它乱糟糟的海虱、白蛉和蛆,那个绿酒瓶的福音,被沙塞死了。
贴着标签,船的残骸,握紧的漂木苍白而带着钉,如一只人手。
飞白译沼泽咬啮着公路的边缘,它是黑嘴轻轻哼着:“回家来吧,回家来……”在它粘滞的呼吸背后藏着一个字:“长”——长出菌类,烂,根上长满白斑。
内心的彷徨,痛苦的呐喊
内心的彷徨,痛苦的呐喊作者:管宏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0期摘要:《来自非洲遥远的呼喊》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写的一首诗。
本文着重分析了诗歌作者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写作特点。
关键词:德里克·沃尔科特;复杂身份;诗歌特点[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一.引言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 )诗人、剧作家、画家,199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西印度群岛。
他具有英国、荷兰以及非洲三重血统。
他的祖父是荷兰人,外祖父则是英国人。
祖母和外祖母均为黑奴。
这三样东西交织在沃尔科特身上,构成一种多重复杂关系,而他一生都在探索这种关系,并通过诗歌表现出来。
沃尔克特的诗具有多样性和广博性,诗境广柔而优美,文字细致又流畅,正是因为沃尔克特生活在多元文化的夹缝地带和自身多元混杂的身份,使他在诗中自然流露出他内心的彷徨,困惑与冲突。
这种感受在他1962年发表的《来自非洲遥远的呼喊》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诗人复杂情感分析这首诗表面上写作者对来自非洲遥远的呼声的伤感,同时在另一层面呈现出作为一个黑人诗人内心的挣扎,诗中有他在黑人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夹缝里挣扎却无法自拔无法选择的直白,表达了他由于血统混杂既无法完全融入非洲和英国当中的任何一种传统和文化,又无法抛弃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种文化的复杂和矛盾的情感。
这一点,在诗的标题和结尾得到充分体现。
这首诗的英文题目为“A Far Cry from Africa”,首先,标题中A Far Cry 就蕴含双关,a far cry 是英语中的一个习语,它有两层意思:既指距离遥远,又可意为大不相同。
作为有多重血统的加勒比人,他像是一个既在局内又在局外的诗人,处在血统和地域的夹缝中。
诗中土著人与白人、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他的外部世界和内心深处得到充分体现。
德尔莫尔·施瓦茨诗选
德尔莫尔·施瓦茨诗选◇[美]德尔莫尔·施瓦茨◇凌越梁嘉莹译在赤裸的床上,在柏拉图的洞穴里在赤裸的床上,在柏拉图的洞穴里,顶灯的反射慢慢掠过墙面,木匠们在放下帘子的窗户下捶打,风整晚骚扰这些窗帘,一队卡车吃力地往山上开,发出刺耳的声音,像往常一样,他们的货物被覆盖着。
天花板被再次照亮,那倾斜的图案慢慢向前掠过,倾听着送奶工的马蹄哒哒声,他奋力上楼梯的声音,玻璃瓶叮当作响,我起床,点燃一支烟,走到窗户旁。
那条石头路用建筑物的耸立,值夜的街灯,以及马儿的耐心展示着静止。
冬天的天空是纯净的都城驱使我带着疲惫的双眼回到床上。
陌生感在静止的空气中生长。
松脱的胶卷变成灰色。
摇动的四轮马车,马蹄像瀑布般落下,听起来遥远,逐渐增强,更响更近了。
一辆车咳嗽了一声,发动着。
清晨柔和地融化了空气,从海面下拎起半淹着的椅子,点燃穿衣镜,看清梳妆台和白墙。
那鸟试着叫唤,吹口哨,叫唤,兴奋地吹口哨,确是如此!迷茫,仍然潮湿带着睡眠,深情的,饥饿寒冷。
所以,所以,哦男人之子,那懵懂的夜,那清晨分娩的阵痛,开始的神秘,一而再地,当历史未被宽恕。
哈姆雷特的罪恶那港口上的汽笛轰鸣着,模糊地,被雾气笼罩,被遗忘,昨天,结局,怀旧的,嘈杂又昏暗的悲伤,呼叫着睡去?我想是的,还有童年,不是打开的门不是下降着的楼梯,那声音回答着,那选择宣告着,那扳机在尖锐的宣告中触碰着!一旦它到来,逃路便很小;那门嘎吱作响,恐惧的小虫子爬遍脉络,那鬼祟的逃亡者,回头看,看见镜子里他的鬼魂,他可耻的眼睛,他患病的嘴。
有人像从前那样剧烈地咳嗽隔壁有人正剧烈地咳嗽,突然兴奋地卡住他的喉咙:谁是有病的那个人?谁将敲那扇门,询问怎么了,和蔼地关心,害羞地撤回那张敏感的脸彼此尴尬着,但双份的害羞是温柔的——我们要管好我们忽视的事情,守住我们的地方。
但这是上帝,那个再度感冒的人,再次无助地徘徊在这个世界上,现在他是肺结核,他是可怜的济慈(请原谅,噢父亲,未知的亲爱的,这个字眼,只有漫画是清晰的,只有诅咒被听见),渴望伊甸园,恐惧即将到来的战争。
奈瓦尔诗歌《不幸者》原文及赏析
奈瓦尔诗歌《不幸者》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奈瓦尔诗歌《不幸者》原文及赏析【导语】:〔法国〕奈瓦尔我是黑暗丧偶者失去了慰藉,我是城堡被毁的阿基坦王,我唯一的星死了,我的诗琴以星为饰,驭着一轮凄凉忧郁的黑太阳。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选阿九译(1)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选阿九译(1)星假如在万物的光华中,你褪色为凡真之物,却又黯然退向我们约定而恰当的距离,就像月亮在树叶之间彻夜点亮,愿你也无形地愉悦这间小屋;有着双份怜悯的星星啊,你过早地来到黄昏,又太晚地值守黎明,愿你苍白的火焰指引我们心中最黑暗的部分渡过这混乱,带着你白昼的激情。
远离非洲风滋扰着非洲褐色的毛皮。
基库尤人,迅捷如一群苍蝇,在草原的血流中壮大起来。
尸体在乐园遍地横陈,只有蛆虫,这腐肉堆上的上校,在大喊:“不要在这些零碎的尸体上挥霍怜悯!”统计数字支持着,学者们把持着殖民政策的要点。
对于被人砍死在被窝里的白人儿童,那意味着什么?至于野蛮人,他们不过是犹太人一样的消耗品?猎人不断的敲打折断了细长的灯芯草,鹭鸶像一道白色的烟尘惊飞起来,它们的叫声自文明之初就盘旋在炎热的河谷,野兽出没的平原。
野兽对野兽的暴力被解读为自然的法则,直立的人类却通过制造创伤来追求神性。
他像那些烦躁的野兽一样癫狂,他的战争随着蒙着兽皮的鼓点起舞,而他称之为勇气的,是对死者们订立的白色和平的天生的厌恶。
再一次,兽性的需要在一块肮脏事业的纸巾上擦手;再一次,我们的同情被滥用,就像在西班牙,猿人和超人在彼此搏击。
我被双方的血液毒害,分裂直到每一根血管;我该面朝何方?我曾诅咒过英据时代醉醺醺的官员,我该在这个非洲和我爱恋的英语之间挑选谁?我两个都去背叛,还是把他们给我的全都奉还?我怎能面对如此的屠杀而保持冷静?我怎能背离非洲而生?诗二首,记一个帝国的覆灭其一一只苍鹭飞过清晨的沼泽,刹住振动的双翅装点了一个树桩(感谢上帝,由于这个动作,地上的景色完美无缺,在这一瞬间,时间和运动成了引领罗马踏平一切的铁蹄的象征,也是肩负律法的前殖民地总督们一生的追求)并在这片刻的宁静上留下一声哀号。
其二在他居所的狭小棺材里,那个退伍军人,一个参加过非洲战役的老兵,弯着腰,像是在穿一个永恒的针孔;像所有的坟墓那样,他的脑袋上只睁了一只眼而且剪过毛,他间或抬起荒凉的目光,听孩子们唱,“征服吧,不列颠,征服……”[1]似乎他们也需要练习装死。
徒劳欧文诗歌鉴赏
徒劳欧文诗歌鉴赏英国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为杰出的的战壕诗人,被赞誉为20世纪“最有希望的诗人”[1]。
一战爆发时,他从军参战,目睹了战争之惨烈,写下了《为国捐躯》(Dulce Et Decorum Est)等诗歌。
而后他因伤住院,结识了著名诗人沙松等。
1917年,他再次奔赴战场。
在给他母亲的信中,他提到“我要尽一个军官应尽的责任…直接领导这些士兵,同时也能间接感受到他们的痛楚…把这些记录下来并为他们祈祷”[2]。
1918他中弹身亡,年仅26岁。
1985年,欧文作为十六大“一战诗人”之一,他的名字被刻在了西敏寺诗人角的石碑上。
欧文与哈代等诗人不同,他本人参加过战争。
他的现实主义战争诗多描绘战争的恐怖画面,起到直达人心胡效果。
他写下了自己作为军人的经历,也描绘了军人在战场上所经历的种种心灵创伤。
他的诗歌富于描绘细节,“生动形象,往往又带给人恐惧感”[3]。
他的诗歌代表了一代人的呼声,传达了对英国帝国主义的不满,对煽动战争者的愤恨,而更重要的是他写了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国内对欧文诗歌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分析其诗歌特点,以求为鉴赏欧文诗歌提供新思路和新角度。
一、长于讽刺欧文诗歌中主人公往往聚焦于战场上的一个士兵,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抑或是戏剧化的情节处理来讽刺煽动战争的统治阶级,凸显战争的无情。
欧文在刻画细节层面具有视觉冲击力,比如在《为国捐躯》一诗中:And watch the white eyes writhing in his face,His hanging face,like a devil’s sick of sin,If you could hear, at every jolt, the bloodCome gargling from the froth-corrupted lungs诗歌描绘了一个士兵在中了毒气的画面,脸色苍白,反刍物四溅,身体溃烂,极其可怖。
在后文中,欧文亲切地将煽动战争的统治阶级称为朋友,并指出他们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反问如何能一边热情高涨,鼓励人们参军,一边粉饰战争的残忍无情,让孩子们大唱“为国捐躯”。
沃尔科特:对诗歌我一无所求
沃尔科特:对诗歌我一无所求沃尔科特:《自勉》我住在水上,一个人,没有老婆孩子。
我仔细研究过每一种可能性,到最后才发现:在黑水边,有一座矮屋,窗子永远开着,面向陈旧的大海。
我们不会去选择这样,我们只是本来应该怎样,就是怎样。
我们历经苦难,年复一年,我们卸得下货载,却卸不下自己生命的重负。
爱是一块石头,栖在黑水下的海床上。
此刻,除了真情,对诗歌我一无所求,不要怜悯、名声、医治。
沉默的妻子,我们可以坐下来,看黯淡的海水,并在淹没于平庸与废品的一生中活得像一块石头。
我要忘却情感,忘却自己的天赋。
这比生命中经历的一切都更伟大,更艰难。
阿九译 ***Winding UpI live on the water,alone. Without wife and children,I have circled every possibilityto come to this:a low house by grey water,with windows always opento the stale sea. We do not choose such things,but we are what we have made.We suffer, the years pass,we shed freight but not our needfor encumbrances. Love is a stonethat settled on the sea-bedunder grey water. Now, I require nothingfrom poetry but true feeling,no pity, no fame, no healing. Silent wife,we can sit watching grey water,and in a life awashwith mediocrity and trashlive rock-like.I shall unlearn feeling,unlearn my gift. That is greaterand harder than what passes there for life.作者简介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1930-),生于圣卢西亚。
经典诗选:(九)德瑞克?沃尔科特和雷蒙德·卡佛
经典诗选:(九)德瑞克•沃尔科特和雷蒙德•卡佛力量德瑞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西川译)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羡慕这暴力;爱情是铁。
我羡慕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
它们之间互相理解我甚至可以理解奔跑的狮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她眼中含着某种对恐怖的默许我将永远不能理解的是这只野兽,他写下这一切并且自诩为生命的核心。
穗穗点评:说自己是被“两种血液所毒害”的沃尔科特,生于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
它位于北美洲南端,是加勒比海地区一座小岛,是一个风光迷人却“没有民族”、“没有历史”、“没有书籍”的地方。
沃尔科特曾在美国任教。
出版诗集和剧本各二十余种。
他的许多剧本曾在伦敦和纽约上演。
主要诗集《海难余生》、《海葡萄》、《星苹果王国》、《幸运的旅客》、《仲夏》,长诗《另一生》、《荷马》等。
199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沃尔科特曾说,他度过了“精神分裂的童年时代”,过着双重分裂的生活:“诗的内部生活和行为与方言的外部生活”。
作为在殖民地长大的混血儿,他的“精神分裂”是终其一生的。
他的血统和文化互相排斥,在黑人与白人、臣民与宗主、加勒比本土与西方文明之间来回晃荡,时常是“二元对立”,这种矛盾和分裂性,在他的创作主题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在他早期的诗作《远离非洲》中,沃尔科特直白地说出自己——身心,都处于种族与文化混战中,身不由己,矛盾重重。
交代完这些背景资料,我想,我们就不会对他和他的诗歌,感觉到陌生了。
我的诗友鹰之,曾在一片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诗歌鉴赏,要从认识一首诗的“身体性”开始!这让我想到诗人写诗时的状态和感受,也就是诗人济慈所说的“身体在思想”。
那么,他们两者之间无形地契合了,相遇了。
如写作者——诗人,阅读者——评论员,他们之间就有了无形的桥梁,那就是“身体”可触摸的实体因素。
解读这首《力量》的诗作,或许也可从认识这首诗歌的“身体性”出发。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这第一句里的动词“砸”,十分有力,我们很快就能触摸到作者,给我们提供的直观画面和力道。
外国爱情诗赏析《敞开的窗户》捷克斯洛伐克〕沃尔克
外国爱情诗赏析《敞开的窗户》捷克斯洛伐克〕沃尔克〔捷克斯洛伐克〕沃尔克今天你将窗户敞开,你可知晓,谁在窗下焦急地叹息,徘徊?假如他这般请求,你是否会说:别来?假如他轻声细语:“我久已未听到笑声,未见到美丽的双眼,可否让我从中啜几滴欢乐的清泉?”你的灯闪着奇异的金黄的光辉,亲爱的,是谁今日将它点燃?你可曾想到,有人要把灯熄灭?它的光散发出夜半森林的香味,在它的影子里,游子会甘愿屈膝下跪。
四周漆黑,玄夜笼罩,黎明前谁也不会走过街道。
星星,具有魔术般的威力,当你期望殷切,它们将你举得很高很高。
啊,我亲爱的,今天你的窗户一点儿也不加固加牢?(万世荣译)沃尔克(1900—1924)捷克著名诗人,很有才华,不幸早逝。
他生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
1919年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学习法律。
沃尔克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写诗,早期的诗歌受象征主义的影响。
在1921年出版的诗集《贵宾临门》中,他表示要爱一切人,用爱情去拥抱整个世界。
在《大海》一诗中,高喊“世界应该属于那些创造它的人们”。
在当时,他成为捷克青年一代诗人中的核心人物。
《敞开的窗户》是一首饶有兴趣的情歌,作者紧紧抓住夜晚窗外这一特定的情景,表述陷进情网者的剖白,表现青年对纯洁爱情的爱慕和追求。
“今天你将窗户敞开,你可知晓,谁在窗下焦急地叹息,徘徊?”这一句,诗人十分简洁地为读者勾画出月色朦胧、月夜幽静的闺房窗外的画面。
一位青年被爱情折磨得情急不耐的情景,造成了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气氛。
“你可知晓”、“谁在窗外焦急地叹息,徘徊?”一问一叹深切表达了这位青年对意中人的无限想念和倍受煎熬的心境。
可以想象,在幽静的夜晚,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慕之情,非常富有诗意,而在朦胧的夜晚,在意中人的窗外,独自抒怀不是更有兴味!他对意中人无限依恋,情意绵绵。
在诗人看来,由于他太多情,太激动,千言万语,反而不知从何说起,一腔深情,无法表达,只好在“我久已未听到笑声,未见到美丽的双眼”的心境下,请求“让我从中啜几滴欢乐的清泉?”这种恳求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诗人正是要通过这种荒唐的恳求表现爱恋之深。
德里克·沃尔科特《远在非洲之外》(诗人朗读)
德里克·沃尔科特《远在非洲之外》(诗人朗读)德里克·沃尔科特《远在非洲之外》得一忘二译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 1930-2017)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诗歌的音乐性和绘画性很强,词汇语域非常宽。
他的诗当然是在整个西方文学文化史的巨大影响下,但他的体量是惊人的,他的诗可称为当代史诗。
可以说,他以一人之力从后殖民地的文化视角创作出一种堪称与西方文学平行的文学,当然这两者的呼应一直存在,但也正因为这种呼应,更反衬其作品的意义。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2017)也是剧场导演《远在非洲之外》风正把非洲浅棕色毛皮刮乱。
基库尤人,苍蝇般敏捷,靠草原的血流养肥自己。
死尸在一片乐土到处散落。
而蛆虫,食腐肉的上校,喊道:“这些分开死掉的人不必同情!”殖民政策的犄角之势,由统计学证实,学者力挺。
对于躺在床上被砍的白人小孩,那意味着什么?对那些犹如消耗品的野蛮人呢?持棍者的敲击下,高高的灯芯草折断,朱鹭飞起如白色扬尘,自从文明的黎明,它们的鸣叫就如车轮滚动于干涸的河床或野兽成群的平原;野兽将暴力加诸于野兽,被解读为自然法则,但直立的人类却通过施加痛苦以找寻他的神性。
他的战争,狂乱得就像惊恐的野兽,随着一只战鼓绷紧的尸骸起舞,但死者以感染签订白色和平,引发原生的恐惧,仍会被称为勇气。
一项肮脏事业的餐巾上,更有残暴的必然在擦手,我们的同情再次浪费,犹如对内战的西班牙。
大猩猩与超人的角力。
我,被这两者之血的毒素侵害,分野已深入血管,要转向哪边?我,诅咒过醉醺醺的英国治安官,我要怎么选择,一边是非洲,一边是我热爱的英语?两者全都背叛,还是所得全部归还?对面如此杀戮,我怎能无动于衷?我怎样背离非洲而生活?诗人的朗诵A Far Cry from Africa A wind is ruffling the tawny peltOf Africa. Kikuyu, quick as flies,Batten upon the bloodstreams of the veldt.Corpses are scattered through a paradise.Only the worm, colonel of carrion, cries:'Waste no compassion on these separate dead!'Statistics justify and scholars seizeThe salients of colonial policy.What is that to the white child hacked in bed?To savages, expendable as Jews? Threshed out by beaters, the long rushes breakIn a white dust of ibises whose criesHave wheeled since civilization's dawnFrom the parched river or beast-teeming plain.The violence of beast on beast is readAs natural law, but upright manSeeks his divinity by inflicting pain.Delirious as these worried beasts, his warsDance to the tightened carcass of a drum,While he calls courage still that native dreadOf the white peace contracted by the dead. Again brutish necessity wipes its handsUpon the napkin of a dirty cause, againA waste of our compassion, as with Spain,The gorilla wrestles with the superman.I who am poisoned with the blood of both,Where shall I turn, divided to the vein?I who have cursedThe drunken officer of British rule, how chooseBetween this Africa and the English tongue I love?Betray them both, or give back what they give?How can I face such slaughter and be cool?How can I turn from Africa and live?【读译写诗每日更新】To change your language 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 --Derek Walcott要改换你的语言,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
哈特·克兰诗歌10首
哈特·克兰诗歌10首哈特·克兰诗歌10首哈特·克兰(Hart Crane,1899—1932),美国当代著名诗人。
早期备受争议,如今已被视为本世纪美国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从艾略特的诗歌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写出了晦涩难懂、高度形式化、在视界上极具雄心的诗歌,下面是哈特·克兰诗歌10首,欢迎阅读了解。
传奇犹如镜子被确信的无声事实陷入无言中……我不准备忏悔;也不配上相应的遗憾。
飞蛾无非躬身于静寂的哀告火焰。
颤栗在纷落的白色雪片里亲吻,——唯它配得到全部嘉许。
将有人知晓这砍劈,这灼烧,但只能是那个又一次耗尽了他自身的人。
又一次,双倍的(再次,那冒烟的纪念物,流血的幻象!)已然重临。
直到明亮的逻辑赢了阒寂无声如同镜子所被确信。
然后,一滴一滴,腐蚀性的,完美哭喊将奏出某种不间断的和声,——残酷不屈的雀跃,为所有那些将他们青春的传奇带入正午的人们。
祖母的情书今夜无星除了那些记忆中的然而供回忆的空间多么广大在柔雨松软的环抱中甚至有足够的空间给我的祖母,伊丽莎白的那些信笺,它们长久以来一直被压在屋顶的一个角落里现在又黄又软快要像雪一样融化掉步向此间的伟大脚步必须轻柔。
它只被一根看不见的白发悬着它晃动如桦树枝网住空气。
我问自己:“你的手指是否足够长能去弹奏那些只是回音的旧键:寂静是否足够静能将音乐送回它的源头而后又回向你就像带回给她?”而我愿牵着祖母的手穿越许许多多她弄不懂的东西;结果我绊倒了。
雨继续落在屋顶带着如此的一种充满温柔同情的'笑声。
黑人铃鼓地窖里一个黑人的权益物在世界紧闭的门扉上标记迟缓的审判蚊虫在瓶子的暗影里起落,蟑螂爬过地板间的裂隙。
受驱使的伊索,沉思默想,和龟兔一同找到了天堂;狐狸尾巴、母猪耳朵覆盖他的坟墓混合着咒语广为流传。
那个黑人,被遗弃在地窖里徘徊在某个黑暗的边狱王国,介于他挂在墙上的铃鼓和非洲一具被蝇群吵醒的死尸间。
行为的象征物半岛附近漫游者踞坐,写生起伏的河谷墓地。
out of the cradle endlessly rocking诗歌
out of the cradle endlessly rocking诗歌
"Out of the Cradle Endlessly Rocking" 是一首由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创作的诗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敬畏和感激之情。
以下是一段这首诗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Out of the cradle endlessly rocking,
Out of the mocking-bird's throat, the musical shuttle,
Out of the Ninth-month midnight,
Over the sterile sands and the still sea,
over the出岫云和入岫云,
Out of the strong Flower-arranging, bride-bearing Wind-gust come.
摇篮啊,无尽的摇曳,
从反舌鸟的鸣唱里,音乐般的穿梭,
从九月的子夜,
越过贫瘠的沙滩,静谧的海洋,
越过浮云出岫,又入岫云,
从布置得美观的新娘花冠,载着新娘的阵风里来。
赏析:这段诗中,惠特曼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诗中的“摇篮”象征着生命的起点,“出岫云”和“入岫云”则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变化,“Flower-arranging, bride-bearing Wind-gust”则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狄金森诗赏析
狄金森诗赏析[美国]狄金森一、受伤的鹿跳得最高受伤的鹿跳得最高——我听猎人这样告诉——这只是死的狂欢——接着——刹车刹住!受锤击的岩石飞迸!被践踏的钢条反弹!那格外红的脸类反映着肺痨的摧残!欢乐是痛苦的铠甲——它借此严密设防,不让人察觉血迹而惊唿“你已受伤!”二、绝望和恐惧相比绝望和恐惧相比——二者的区别就如同海难发生的顷刻——比之于海难已经发生——心境平静——无起伏——已经满足而心安——就像石像的眼——它知道——它看不见——(飞白译)【赏析】如果说狄金森历来看重洁身自好,那么,她黯然归隐后的客观环境就更促成了她步步深入内在的自我世界,寻求生活的意义。
在那些漫长而寂寞的岁月里,她除了给旧友写些意境如诗的短简,还开始利用零碎的纸头和报纸的白边大量地写起诗来,在微妙的意绪中反复吟咏着自然、爱情、死亡与灵魂不灭。
她的诗全部是短诗,大都无题;不固守传统旋律,长于用“半韵”形成诗的效果;习惯用破折号引起诗句的起仗跳动;用字简练,明白如话,但却十分讲究用词的意念性和具体性。
她的诗风格既纤细又典雅,基调既感伤又幽默,具有惊人的完整性和独创性。
狄金森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直到青苔爬上了我们的嘴唇——/盖住了——我们的名字”。
诗人可以寂寞终生,但她的名字是青苔所不能覆盖的,因为“狄金森和惠特曼协力推开了一扇门,现代诗人纷纷通过这道门去寻求表现的`新方式”。
她被推崇为“意象派的保姆”和“乡土诗人的保护神”。
作为“英诗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狄金森无疑是一棵常春藤,枝繁叶茂,生生不已。
狄金森的诗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后人按其题材,一般倾向于分为四类:自然,狂喜与绝望,死亡与永生,艺术与文字。
不言而喻,这种划分只是相对而言。
很明显,前面两首诗都属于第二类。
对狄金森来说,狂喜与绝望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形态,她在最感绝望的时候曾对挚友希金森说:“我从生活中发现狂喜——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狂喜。
”熟悉狄金森的生平和创作的人不难看出,狄金森的生活环境十分不如意:一往情深而又永无回报的爱情的绝望,无法挽留死神攫走的亲友们的绝望,以及帘卷西风、寂寞黄昏时的孤独的绝望,都曾那么频繁地扼紧过她的喉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A
Of
w
i
n
d 1
r
5 e a
,
r u
ff l i Ki k
n
g
,
t
he
q
u
t
,
k
n
y
pe l t
一 阵 风吹 皱 非 洲
,
Af
,
i
u y u
,
i
e
a s
f l i
e s
褐 色 的毛 皮
v e
.
。
引言 一 德 里 克 沃 尔 科 特 ( 193 0 ) 诗 人 剧 作 家 画 家 199 2 年 获 诺 贝尔 文 学 奖 生 于 西 印 度 群 岛 他 具 有 英 国 荷兰 以及 非 洲 三重血 统 他 的祖父 是 荷兰人 外祖 父则 是 英 国人 祖母 和 外 祖母均 为 黑 奴 这三样 东 西 交 织在 沃尔科特 身 上 构 成 一 种 多 重 复 杂 关 系 而 他 一 生 都 在 探 索 这种 关
,
。
和 英 国 当 中 的 任何 一 种 传 统 和 文化
Se
e
s
s
d iv i
。
n
e
t
p
a
in
.
“
,
,
,
,
,
:
对 非 洲 土 著 人 的野 蛮屠 杀 行 为 在 他 笔 下 英 国殖 民 ” 者 被 比 作 蛆 (w o r 动 一 种 比 苍蝇更 令 人 厌 恶 的低 等 生 物
, ,
同时
On l y
文学 评 论
·
外 国文学
内心 的 仿 徨
,
痛 苦的呐喊
Fa
,
—
:
评 德 里 克 沃 尔 科特 的 诗 A
管宏 图
。
·
r
C ry F r
o
m A f r ic a
。
湖 南 师 范 大 学外 国 语 学 院
的表 达
一种 包 含 困 惑和矛 盾 的对 立 情 感
,
摘 要 《 来 自非 洲 遥 远 的 呼 喊 》 是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本 文 着 重 分析 了诗歌 作 者通 出 的 的 内 心 过 诗歌 表 现 来 复 杂 世 界 以 及 诗歌 本 身所 具 有 的 德里 克
沃 尔 科特 写 的 一 首诗
。
·
在诗 中具 体 表 现
,
在 既 认 同 非洲 黑 人
对他 们 的苦 难 深 表 同情
,
却 又 对 包括 白
。
深 刻 内涵 和 写 作 特点
k h i
f li i
g
又无 法抛 弃 它 们 当 中 的 任何 一 种 文化 的 复 杂 和 矛 盾 的情 感 这 一 点 在 诗 的标 r 题 和 结尾得 到 充 分体现 这 首诗 的英 文题 目 为 A F a r C y c a ” r y a f r o m Af i F c r r 首先 标题 中 A a 就蕴 含 双 关 y f 是 英语 中 的 一个 习 语 它 有 两 层 意 思 既 指 距离 遥 r c a r 远 又 可 意 为大 不 相 同 作为 有多 重 血 统 的加 勒 比 人 他 像 是 一 个 既 在 局 内又在 局 外 的 诗 人 处在 血 统 和 地 域 的 夹
be
a s
t
o n
b
e a s
t
15
r e a
d
野 兽对 野
,
,
兽 的暴 行 被解读为
As
n a
t
u r a
l
l
a
w
,
u b
it y
t
叩i r g h
by
i
n
t
m
n 自然法则 a
n
而直立
选 择 的直 白
,
表 达 了他 由 于 血 统 混 杂 既无 法 完 全融入 非 洲
,
。
的人 类
却 通过 施 加痛苦来 寻 求 神 性 但 是 沃 尔科特 不 能 原 谅英 国殖 民者 在带来先进文 明的
,
。
.
。
l a l (大 猩猩 ) 用 来代表 土著人 的勇猛 野 成 go r i e w r e s t l e S w i t h t he go r i l l a 蛮 和 原 始 的 自 然 力 量 Th a n u pe s r m 大 猩猩 和 超 人 角力 在描 写 英 国殖 民者 时 诗 人 S r gh 又分别 用 了 叩 i t ma n ( 直 立人 ) 和 叩 e r ma n ( 超人 ) 来 进 行 比 喻 似乎 要 表 明 英 国殖 民 者 具 有 更先进 文 明和 文化 把 他 们 与 野 蛮 未开化 的土 著 人形成 对 照
e o
。
“
,
。
,
。
,
t
h
e
w o r
o n
现
t
,
e o
l
o n e
l
p
o
f
e a r r
i
o n
,
e r
”
i
e s :
/
”
Wa
s
t
e
n o
,
m
p
a s s
· 、 、
一
吉库 尤人
Ba t t
敏 捷 如苍蝇
u
。
,
e n
p
o n
t
h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l
o o
ds t
r e a m s
o
f
t
h
e
ldt
狂饮
苍蝇
”
。
。
。
、
。
,
草 地的血 流 此处 诗 人 把 非洲 土 著 居 民 吉 库 尤 部 落 比 作
,
“
。
。
,
,
像 原 始 人 一 样 野 蛮 未 开化 而 且 掠 夺 自然 资源 在 描 写 吉 库 尤 人 与 英 国殖 民 者 战 斗 时 他 又把 土 著 人 比 喻
,
。
.
”
、
。
,
。
,
、
。
这首诗表 面上 写 作者 对 来 自非 洲 遥 远 的 呼声 的伤感 同 时在另 一 层 面呈现 出 作为 一 个 黑 人 诗 人 内心 的 挣扎 诗 中 有他 在 黑 人文 化 和 欧 洲 文 化 的夹 缝 里 挣 扎 却 无 法 自拔 无法
,
Th
e
v
i
o
l
e n e e
o
f
( f l i e
“
s
)
,
,
,
系 并通过 诗歌表 现 出 来 沃尔 克特 的诗 具有 多样 性和 广博 性 诗境 广柔 而优美 文 字 细 致又流 畅 正 是 因为 沃 尔克特 生 活在 多元 文化的夹 缝地 带和 自身多元混杂 的 身份 使他 在
, , , , ,
。
诗中 自然流 露 出他 内 心 的仿徨 困惑 与冲 突 这种感受在 他 196 2 年发表 的 《 来 自非 洲 遥 远 的 呼 喊 》 中 显 得尤 为 突 出 二 诗 人 复 杂情 感分 析
关 键词
:
德 里 克 沃 尔科 特 ; 复 杂 身份 ; 诗歌 特 点 : : [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0 6 [ 文 献 标识 码 ] A : 一 2 1 3 9 2 0 1 6 一 3 0一 1 4 5 一 0 1 2 0 0 2 [ 文 章编 号 ] ( )
.
·
人在 内的无辜 者遭 到 吉库 尤人屠 杀感 到嫌 恶 既 对 白人殖 民 主 义 者 的屠 杀 感 到痛恨 又 表 达 了对 英 语 文化 的 喜爱 诗 中 作 者 用 了 一 些 双 关 和 隐 喻来 表 达 他 的这 种 情 感 在 诗 的开 头 诗人 写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