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2声现象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加深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声音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部分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理解还有些模糊,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另外,在实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还不够仔细,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声音现象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改进:
1.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声现象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声音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声现象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3.素质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手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便在实验探究和讨论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协作。
4.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课堂参与度: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课堂讨论和提问不够热情,这会影响他们对声现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声音的特性集体备课教案课时编号 NO: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2013 年月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2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音现象1。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理解音乐音调的特征。
3。
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相关的应用。
4.了解控制噪音的方法。
1。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了解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1。
通过感受自然声音的美和乐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促进师生情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共同讨论、参与和尝试的教学氛围。
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人接收外部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声音的传输。
各种声音现象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声音现象的理解很容易通过有趣且易于操作的探索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课堂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和“探究决定音高水平的因素”。
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相去甚远,例如,问题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实验过程相对简单。
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决定的。
应该说,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特别注意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如“骨传导”、“声音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加强对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理解,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适应现代生活。
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精心编排了每章的第一张图片,并将这些图片与相应的小短文进行匹配,试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章的第一幅画是一群行走的大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2、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预习提纲: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板书设计:第一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注意在活动中
播开始。
球、桌子、水、碎纸屑等)自行设计实验,动观察不到,你能想办法说明振动的存在吗?
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提出问题
到铃声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注意聆听声音的变化。
能
介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不屈服于命运,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四、课堂检测(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 2 声现象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1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本章所讲的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全章分为五节,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重点所在。
通过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并且掌握这种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这对将来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
本章的探究活动难度不高,因此只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中最好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结论。
本章中还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继续探究乐音的特性,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乐音的特性的探究就更加容易本章是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章,理解上会更容易一些通过师生ﻬ(一)知识和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噪声危害及防控以及超声的利用次声危害等 3、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4、初步了解弦乐管乐器的发声原理.(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转换法·推理法的方法。
3、通过实验根据我本人的特长演奏一些乐器· 马头琴· 电子琴·军鼓·学习乐音3个特 4、播放多媒体材料了解声的利用 5、能利用声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4、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应对措施和思路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方法内容:1、声的产生和传播学生实验2、声速学生讨论总结3、人耳的构造观看课件4、骨传声学生实验ﻬ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内容:1、音调和响度演示实验2、音色学生实验第三节声的利用内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演示实验第四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内容:1、噪音的来源观看课件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课件视频3、噪音控制学生讨论1、尽可能采用演示实验和微课、视频等资源来将一些难以直接看到或想象的现象给学生展示,帮助其消化、吸收。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八年级物理上册2声现象章节复习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
奏一些乐器·
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需要时间
研究方法:把鼓面的振动、音叉的振动转换成泡沫屑或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
动停止,声音消失”,也不要误认为只要物体振动,
实验2:老师在演示如图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纸片发出的声音是靠纸片______产生的;若三种齿轮拔动纸片时发出了
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实验:如图所示,纸筒一端封住橡皮膜,另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橡皮膜,蜡烛火
明
探究结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知识
为单位来表示
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铁管的一端,
D.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最新人教版试题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2019最新】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课异构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2.2声音的特性授课类型新授
一、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二、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三、教学目标1、能说出声音的特性。
能举例说出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让学生在阅读、听音乐过程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阅读和听音乐体会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1 / 3。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声现象
(3)(仿生学)声呐——探测海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
3. 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4.检测方面:
(1)B超;
(2)超声探伤仪——可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缝,并可测出有多大多深。
二、声与能量
1. 声是一种波动,声能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
2. 声波具有能量
Ⅰ.超声波雾化(超声波具有高能量);
Ⅱ.晚上拍手,走廊的灯自动亮了;
思考:超声波为什么应用那么广泛?
1)超声波的穿透力强;
2)超声波方向性好;
3)超声波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巧计:辨别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就看声有无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若有则传播的是能量;若无则传播的是信息。
一、噪声及来源
1.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
八年级物理上册2声现象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标题第二章声现象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本章所涉及的内容是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声学的初步知识。
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实验和已有的感性知识,认识常见的声音现象和它们的应用。
教材把声现象放在了第二章,第一章安排了测量的初步知识。
对两章内容对比可以发现,测量的初步知识比较枯燥,声现象比较有趣。
虽然测量的初步知识是物理的基础,对学好以后知识有帮助,但作为第二章知识应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本章去除了音叉,图片的选取贴近生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知识。
这一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地方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本章是与学生生活现象相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章,这样学生在对本章的理解上会更容易一些。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过程和方法1、通过总结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应对措施和思路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提出问题】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你能听到铃声吗?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设计实验】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你的地盘你做主,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音叉、小鼓、橡皮筋、哨子、直尺、乒乓球、桌子、水、碎纸屑等)自行设计实验,让它们发出声音。
【过渡语】有些物体的振动能观察到如张紧橡皮筋的振动,但有些振动观察不到,你能想办法说明振动的存在吗?
方法一:证明鼓面的振动
在发声物体表面撒一些碎纸屑;
4.声音由无变弱再变强
5.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归纳总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些物质叫做介质;固、液、气三种物质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探究三:声速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声速”部分,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小结: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3、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探究四:回声
【自主学习】为什么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能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0页小资料上面的自然段“回声”部分,尝试回答回声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条件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
四、课堂检测(见课件)
五、作业:1、必作《练习册》p9—10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课异构教案2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课异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课异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课异构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二章“声现象”的基础,学生只有先掌握好这节内容,才能够学好后面的内容,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教材比较注意科学的编排内容,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通过示例图片,身边的例子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物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有一种亲切感,觉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教材中还把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兴趣。
二、学情分析教材首先引入生活中的各种发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通过科学探究试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以及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和声速的概念,最后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自己得出结论.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并能够用来解释相关的简单现象。
2、能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并能说出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顺序.3、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猜想、验证等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式方法—归纳总结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并能够用来解释相关的简单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2 声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2.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提出不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相对简单.这样的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应该说,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的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本套教材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的章首图,还为这些图片配上相应的小散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本章的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的大象.我们在动物园中观察知道,大象的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的.那么,大象的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本图不像其他一些图(如编钟、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反而会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本图由于立意比较新颖、奇特,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难点】对声波的理解,区分音调与响度.一、声音的产生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用图介绍不同物体发声的图景:声带的振动、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工件和砂轮相互摩擦引起它们的振动,以及青蛙通过气囊的振动等,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教学中最好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在学生讨论获得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打纸片发声等),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都发生振动的基本特征.这一章的“探究”相对后面的几章而言比较容易,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做什么样的活动,达到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目的.也可以将学生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让学生边活动、边探讨,最后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的结论.二、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对固、气、液三态物质传声的教学做了不同的安排.教学中重点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固体传声的实验器材易得,比较好做,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但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由于气体传声实验条件要求高,所以教学中安排了空气传声的演示实验.对于液体传声,教材安排由学生设计实验.注意要求不可过高,重点应放在学生相互讨论和实验方案的提出上.液体传声的实验可以将一振源(机械表、电铃等)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把塑料袋密封后放在水里,看看水是否能传声.三、声速在第一章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因此一般性地使用声速这一概念是可以的.另外,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例如:回声、雷电等.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也是个很好的例子.从分析数据获得信息,是学习物理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此处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方法的练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准备】真空罩、电铃、抽气机、激光灯、平面镜、土电话各1件,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铁架台、音叉、细线、乒乓球、小锤;(2)烧杯、水、橡皮筋、木梳;(3)钢尺、塑料泡沫.导入一: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导入二:选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始片段,影片开始的情节是:高空中一只雄鹰在展翅翱翔,发出嘶哑的叫声,山谷中延伸出长长的铁轨,一个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过一会一辆火车汽笛长鸣,从远处开来,车里传出悠扬的歌声.这个人把耳朵贴在铁轨上,他在干什么呢?同时影片中还听到了许多其他的声音,适时抓住机会,反问学生: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从而引入第一个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为下面的固体能传声埋下伏笔.一、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问题启发(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2.探究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尤其强调将发声时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开始实验1并归纳总结.总结: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1) 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一样明显吗?(2) 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启发学生(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呢?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总结: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著的研究方法.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2)假如空气在振动,你能看见吗?怎么办?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绒球,然后交换进行.(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总结:气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实验4:利用水产生声音,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四个常见而且学生易做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通过学生边做边观察,很容易达到实验探究结果的目的.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思路一我国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宇宙中航行了几天的时间,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听到这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好消息后,我禁不住要问大家:你们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生活中的物理:1.在课堂上,大家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能传声呢?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听到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3.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的吗?说明了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实验探究: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总结: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放映水波的传播.我现在拿一张纸,它没有发出声音,问: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教师挥动手中的纸,引起纸的振动,纸发出了声音.问: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问:水滴使水面振动,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从而引入了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问:一根装满水的很长的钢管,在一端敲击一次,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敲击声?同学们猜思路二1.三个实例:(1)早读时,我们能听见旁边教室里同学的读书声.(2)虽然看不见鸟儿,但我们能听到林中鸟儿的歌声.(3)我们能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学生活动:学生猜测.2.动画演示实验:我们敲响音叉,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另一个音叉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观察后说明现象.3.知识点归纳:(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都叫声音的介质.(3)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了解)声源振动压缩邻近空气时,这部分空气就变密,声源反方向振动时,空气就变疏.声源邻近空气的振动又引起周围更远的空气也发生疏密相间的变化,从而把振动向四周传播.因此,声也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动画演示:声波.强调四个重点词:振动、声源、介质、声波.[知识拓展]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①有声源;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人的听觉系统良好;④音量(响度)达到一定的程度;⑤声音的频率(音调)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三、声速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总结:(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常温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通过对声速的学习,评议自己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进一步问:3次敲击声分别是沿着什么物质传来的?提出问题: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得多?学生讨论,交流意见.老师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老师介绍:回音壁的发声原理.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故选B.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流水的“哗哗”声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选项A,D中有液体,但它们是发声体,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朵,说明气体可以传声,A,D错;选项B中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说明气体可以传声,B错;选项C中人的声音穿过空气和水被鱼儿听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选C.3.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一声B.最多2声C.3声D.4声解析:在一根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次,产生的敲击声会通过三种不同的介质传播:①沿着固体水管传播;②沿着水管中的液体——水传播;③沿着水管周围的空气传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水管传来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即共听到3次声音.故选C.4.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v声=340m/s)解: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说明声音从发出到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t0.6s.因为v,所以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s=vt=340m/s×0.6s=204m.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4.回声定位的利用:s=vt(tt回).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3,4,5题.【选做题】教材第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3.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产生并通过传入考生耳中的.4.下列实验或事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往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敲鼓时见到碎纸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碎纸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指示灯在闪烁,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能力提升】5.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6.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7.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山崖的正前方行驶,司机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按响喇叭的时候汽车距山崖多远?【拓展探究】8.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响.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如图所示.(1)小明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小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3)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答案与解析】1.D[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了振动,故鼓声消失了.故选D.]2.B[解析: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选B.]3.振动空气[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4.(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1)由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按住鼓面后,碎纸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只能看到指示灯在闪烁,但是不能听见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解:它的飞行速度是v=2.6×340m/s=884m/s.6.不符合科学道理.[解析: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理由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7.解:在2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v't=30m/s×2s=60m,声音传播的距离s″=v″t=340m/s×2s=680m,司机按响喇叭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s370m.8.(1)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 (2)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3)转换法.[解析:(1)通过薄膜随着声音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2)小明先提出问题:“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然后根据问题设计并进行了试验,最后根据实验分析论证.(3)转换法.]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探究声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固体等物质中传播.探究完声的传播形式、声的介质以后,讨论了课本30页: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地掌握声的产生原因、传播形式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速等知识.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试管内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动手动脑学物理(教材第31页)1.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敲鼓时,鼓面在振动;风吹树叶,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会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一次声音由铁管传来,一次声音由空气传来.4.在室内讲话时,声音经室内墙壁等反射后形成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更响亮.5.解:s=vt=340m/s×255m.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学原理一、回音壁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回音壁有回音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即可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渡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二、三音石通向皇穹宇的台阶,其中有一块被称为三音石.如果你站在这块台阶上拍一下手,你就能听到三次,或者更多次连续拍手的声音.这块台阶所用的石头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那么,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呢?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原来,天坛的四周围墙很高,而且坚硬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声音;墙又是圆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反射回来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它经过圆心后继续向前走,一直传到对面围墙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这样,我们就听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声音了,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声音是原始声音,其余的都是回音.第2节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课时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时2 音色和乐器课题音色和乐器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习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重难点重点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难点音色特征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钢琴、二胡、笛子、长笛等一些乐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听音乐时,我们没有看到歌手,只凭声音就能听出是哪位熟悉歌手的歌声,这又是利用了声音的什么特性呢?同学们一定对上面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的特性—音色.情景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音色【小游戏】多媒体播放钢琴、二胡、笛子等一些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分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师:同学们刚才辨别的是那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根据的是音调还是响度?生:都不是,不同乐器演奏乐器的特色不同,我们根据的是这个.活学活用,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活动一:探究新知师:很好!不同的乐器演奏的音乐有不同的品质和特色,这就是物理中所说的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同学们还知道音色有什么应用吗?生甲:我最爱听周杰伦的歌,歌声一出来我就能听出是他唱的,依据的就是音色.生乙:模仿秀节目里,一个人可以模仿很多明星甚至动物的声音,模仿的就是音色.一个人能模仿那么多的音色,不容易!生丙:我还听说有一种声纹锁,利用的就是音色.【教师演示】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图2-2.2-1),用计算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师:通过示波器的演示,我们可以发现音色的不同在波形图上是怎样表现的?生:表现为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师:形状简单的波形图和形状复杂的波形图,谁对应的音色较好?生:形状复杂的波形图对应的音色好.身边的现象.波形图使学生对音色的认识形象化.活动二:运用举例类型:音色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C).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使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4.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单元备课
教 材 处 理
课次
课题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需用时间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本节主要内容有: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声速、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比较法、转化法、归纳法
1课时
2
声音的特性
本节主要内容有:音调、响度、音色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义与决定因素观察法、实验法
1课时
3
声的利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
生兴趣为主。
本章去除了音叉,图片的选取贴近生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物理知识。
这一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
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
本章是与学生生活现象相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章,这样学生在对本章的理解上会更容易一些。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
学目
、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