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1)又yù其矛日:”w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比赛双方都摩quán擦掌,打算yíng下这场比赛。
2.比一比,再组词。
艘誉矛荐搜誊茅存3.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1)补充词语有竹拳掌_欲试勃勃出划平静(2)再写三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3)“”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比赛双方,。
观众们也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4.下列关于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者:……的人)B.物莫能陷也。
(莫:不)C.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或:或者)D.其人弗能应也。
(应:回答)5.课内填空。
《自相矛盾》是一则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和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6.下列句子的断句,错误的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其人/弗能应也。
D.不可/同世而立。
7.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你还不服气?(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已经就要开始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课外阅读。
阿凡提的故事这天,国王想取笑阿凡提,就给了他一匹老马,让他随同打猎。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5 自相矛盾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15 自相矛盾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有的 B.或者 C.或许2.其人弗能应.也()A.应该B.照应C.回答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A夫人 B.丈夫 C.挡在句首,表示将发生议论二、读拼音,写汉字。
máo dùn róng yù fú néng yīng yě()()()hé rú xiàn luò tóng shìér lì()()()三、写出“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誉之.曰。
()2.以子之.矛。
()四、先解释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吾:②坚:③莫:④陷: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3.“鬻”的意思是“买”。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六、结合这课文来说说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2.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任何武器都,后来又说矛,没有什么穿不透。
这句话本身就。
七、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八、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5課《自相矛盾》練習題及答案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堅()(2)吾矛之利()(3)或曰()(4)弗能應也()(5)於物無不陷也()2.翻譯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這個故事揭示了什麼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拓展。
《自相矛盾》是一則寓言故事,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寓言故事,請你講講故事的內容,並說說故事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古文閱讀。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節選自《呂氏春秋·察今》(1)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②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不亦惑乎()(2)翻譯句子。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知识点总结1.自相矛盾的概念:指言语或行为中出现矛盾,逻辑不通的情况。
常见于文字表达中。
2.文章分析:分析一篇文章时,要注意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逻辑性等方面,解读作者的意图。
3.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章中的观点,抓住重点,从文章中获取信息。
4.语文学习方法:要善于归纳总结,理清逻辑关系,提升语文素养。
同步练习选择题1.下列哪一个不是自相矛盾的表现? A. 大海吞下了小溪。
B. 火冒了出来,却给了人们温暖。
C. 阳光明媚,照耀着整个城市。
D. 大象和小虫子一样轻盈。
答案:D2.请解读以下句子中的自相矛盾:“她说自己害怕孤独,却又拒绝别人的陪伴。
”答案:自相矛盾在于主语所说的话与其实际行为相矛盾,表现出逻辑不通和矛盾的情况。
填空题1.自相矛盾指的是言语或行为中出现________,逻辑不通的情况。
答案:矛盾2.请用自相矛盾的概念解释以下句子:“他声称自己不需要别人帮助,却总是向别人请求帮忙。
”答案:这句话显示了说话者自相矛盾的表现,言语与行为相互矛盾,逻辑不通。
总结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自相矛盾》一课的知识点,包括自相矛盾概念、文章分析、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步练习部分则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提升语文素养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思考,善于总结和归纳,相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以上是《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的文档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相矛盾》作业练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dùn máo wú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2)穿透。
(3)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共8题;共56分)1.(12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5分)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
①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聚集拒)于一身,谁就会使胜利者。
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和合)(而二)为一。
③盾大(的得)(向像象)个铁屋子。
3.(12分)形近字组词。
矛佛馅予弗陷4.(8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 yìng难nán nàn5.(10分)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2分)誉之曰之:(2)(2分)又誉其矛曰其:(3)(2分)吾盾之坚之:(4)(2分)其人弗能应也其:(5)(2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6.(4分)写出下列下划线字的释义。
(1)(1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1分)物莫能陷也。
(3)(1分)其人弗能应也(4)(1分)不可同世而立7.(2分)给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fū fú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②这个渔夫常年居住在渔船上。
8.(3分)根据句意,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利:①好处,跟“害”“弊”相对。
②工具、武器等锋利,尖锐,跟“钝”相对。
③顺利,与主观的愿望相合。
A.吾矛之利B.坐收渔翁之利C.出师不利二、综合表达(共2题;共20分)9.(10分)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5分)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5分)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0.(10分)结合这课文来说说寓言的特点。
(1)(2分)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2)(2分)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任何武器都,后来又说矛,没有什么穿不透。
15 自相矛盾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5课 自相矛盾(含答案)
第15课自相矛盾一、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míng yùfúnéng yīng yěwúbèi hé rútóng shìér lì二、比一比,再组词。
矛()盾()誉()吾()弗()予()首()益()语()佛()三、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______________2.又誉其矛曰其:______________3.吾盾之坚之:___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其:_____________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_____________四、解释加点的字,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坚: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利:_________ 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________ 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_______)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_______)3.“鬻”的意思是“买”。
(_______)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_______)六、品析词句,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楚人“誉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请你用恰当的话赞美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后同步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后同步练(含答案)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dùn máo wú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同步练习题一、书写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楚人拿着cháng máo(____)和dùn pái(____),chēng yù(____)它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这时有人让他拿自己的cháng máo(____)刺自己的dùn pái(____)试试,于是,楚人zhīzhīwúwú(______)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二、选择题2.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代词,指盾)B.吾盾之.坚(的)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助词,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的)3.下面断句正确的是()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4.关于《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矛盾。
B.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
C.在说服别人之前,先要说服自己。
三、填空题5.比一比,再组词。
矛(_______)盾(_______)誉(_______)吾(_______)弗(_______)予(_______)首(_______)益(_______)语(_______)佛(_______)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______________2.誉.之曰誉:______________3.物莫能陷.也陷:______________4.或.曰或:______________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以:______________6.其人弗能应.也应:______________8.多音字辨析1.相:①xiānɡ(_____)②xiànɡ(_____)2.难:①nán(______)②nàn(_____)3.传:①chuán(_____)②zhuàn(_____)4.角:①jiǎo(_____)②jué(_____)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最新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15 自相矛盾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有的 B.或者 C.或许2.其人弗能应.也()A.应该B.照应C.回答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A夫人 B.丈夫 C.挡在句首,表示将发生议论二、读拼音,写汉字。
máo dùn róng yù fú néng yīng yě()()()hé rú xiàn luò tóng shìér lì()()()三、写出“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誉之.曰。
()2.以子之.矛。
()四、先解释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吾:②坚:③莫:④陷: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3.“鬻”的意思是“买”。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六、结合这课文来说说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2.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任何武器都,后来又说矛,没有什么穿不透。
这句话本身就。
七、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八、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2)吾矛之利()(3)或曰()(4)弗能应也()(5)于物无不陷也()2.翻译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4.拓展。
《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寓言故事,请你讲讲故事的内容,并说说故事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小古文阅读。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涉江者()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不亦惑乎()(2)翻译句子。
【精品配套课时练】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5.自相矛盾(含答案)
15.自相矛盾一、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cháng máo dùn pái míng yù wú bèi二、写同音字。
dùn矛()停()()角()肉yù荣()()习()望()见三、比一比,再组词。
矛( ) 盾( ) 誉( ) 吾()弗()予( ) 首( ) 益( ) 语()佛()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又誉.其矛曰( ) A.夸耀; B.荣誉; C.指着。
2.或.曰( ) A.或者;B.有的人;C.有时。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A.用,拿;B.把;C.扛。
4.于物无不陷.也( ) A.刺破;B.陷进,C.掉进。
五、下面成语中,和“自相矛盾”一样都属于寓言故事的有哪些?用“√”画出来。
A.三顾茅庐()B.刻舟求剑()C.叶公好龙()D.画龙点睛()E.望梅止渴()F.退避三舍()六、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C.物莫/能陷也 D.其人/弗能应也七、品析词句,完成练习。
1.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楚人“誉之”的原因是: 。
②请你用恰当的话赞美一种事物。
2.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的意思是()。
A.我的矛很厉害,没有不能攻陷的物品B.我的矛很厉害,什么东西都能穿透C.我的矛很锐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D.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不能攻陷的东西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课课练(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15.自相矛盾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
15 自相矛盾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吾.(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其人弗.( )能应也。
3.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áng máo dùn pái zàn yù( ) ( )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誉.之曰 ( )A.信用B.荣誉C.称費赞,夸赞2.吾盾之坚. ( )A.坚固B.坚强C.坚定3.物莫能陷.也。
A.陷阱B.穿透C.坚定4.以.子之矛 ( )A.认为B.所以C.用5.其人弗能应. ( )A.回答B.答应C.应该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意思写句子。
(1)我的矛很锋利,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都能被它刺穿。
(2)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透的不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2.翻译句子。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其人弗能应也。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表现楚人自相矛盾的话是“,”和“,。
”于是有人就反驳他说:“, ?”那个人的反应是“”。
(用原文回答) 2.本文题目“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尊重,一定要能,同时还讽刺了那些不一的人。
六、为《苍蝇与蜜》补写结尾。
寓言故事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小喻大、借古讽今。
其语言简洁,通常在篇末点明道理。
请试着补写下面故事的最后一句。
蜂房里有蜜漏出来,许多苍蝇飞去大快朵颐。
蜂蜜太甜美了,它们舍不得走。
然而,它们吃饱后想要飞走时却发现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了。
它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
”七、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誊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判断下面每组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在后面括号里打“√”,不同的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15 自相矛盾课时练第一课时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一、(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2)穿透。
(3)用。
(4)不。
3.(1)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
(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4. (1)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爱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
孩子也放学了。
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是最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的,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
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
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________②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
________③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________④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阿久伯手指上有伤痕。
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________。
②事实上,阿久伯手指的伤痕是这样造成的:________。
③他之所以不愿意对女儿说实话,是因为________。
(3)阿久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琪琪,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能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请你在文中用线画出来。
【答案】(1)悄悄;往常;毅然;普通(2)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后留下的;孩子六岁时发高烧,他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里防她啮咬,结果被咬掉了指端的肉块;他不想让女儿知道他为孩子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不想让孩子感到愧疚(3)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以往:以前、往常。
所以“以往”的近义词是“往常”。
决然:形容坚决果断。
所以“决然”的近义词是“毅然”。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定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分析】(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而美丽晚景!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依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和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儿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上回旋,使人听了就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1)细读短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判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选择正确答案画“T”。
________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长框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摘录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
(3)读文中第三自然段,按要求把语句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在事物的有:________写联想事物的有:________(4)本文通过写乡村傍晚的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1)B;远处;近处;身边(2)“我美美地呼吸着……美丽的晚景”与“我多么喜欢……恬静的生活”相照应。
(3)①④⑤;②③⑥(4)喜欢乡村晚景,喜爱乡村恬静生活。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会发现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远处、近处、身边。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
写实在事物的有:①④⑤。
写联想事物的有:②③⑥。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1)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闲谈“读书法”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
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
”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选择合适的一组关联词语填到横线上。
因此……只有……才……因为……无论……都……①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②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2)填空: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