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实验与创新课时作业13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一~专题六

《创新设计》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一~专题六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1.(2016·全国卷Ⅱ,14)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

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1所示。

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图1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解析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与T的变化情况如图,由图可知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2.(2016·全国卷Ⅲ,17)如图2所示,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

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

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

不计所有摩擦。

小物块的质量为()图2 A.m 2B.32m C .m D .2m解析 如图所示,圆弧的圆心为O ,悬挂小物块的点为c ,由于ab =R ,则△aOb 为等边三角形,同一条细线上的拉力相等,T =mg ,细线对a 环拉力的合力沿aO 方向,则aO 为角平分线,由几何关系知,∠acb =120°,故细线在c 点拉力的合力与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即拉力合力大小T =G =mg ,所以小物块质量为m ,故C 对。

答案 C3.(多选)(2016·全国卷Ⅰ,19)如图3,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 ′悬挂于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

外力F 向右上方拉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若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图3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解析由于物体a、b均保持静止,各绳间角度保持不变,对a受力分析得,绳的拉力T=m a g,所以物体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浙江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一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浙江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一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一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知识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津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力学实验题以打点计时器为主要实验仪器,涉及位移、速度的测量,或考查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值较少,难度不大,命题形式为填空题.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研究平抛运动5.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重难提炼】1.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尺 刻度格数 刻度总长度(mm)每小格与1 mm 差(mm)精确度(mm)测量结果(游标尺上第n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对齐时)(mm)10 9 0.1 0.1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1n 20 19 0.05 0.05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5n 50490.020.02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2n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值)×0.01 mm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 ,高度为________mm.[解析] 题图甲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精度为0.05 mm.主尺读数为12 mm ,游标尺上第4条刻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线对齐,故测量结果为12 mm +4×0.05 mm =12.20 mm =1.220 cm.螺旋测微器的精度为0.01 mm ,由题图乙知固定刻度读数为6.5 mm ,可动刻度读数为“36.0”,故工件的高度为6.5 mm +36.0 ×0.01 mm =6.860 mm.[答案] 1.220 6.860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的“3点注意”(1)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确定各尺的分度,把数据转换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据,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2)螺旋测微器在读数时,注意区别整刻度线与半毫米刻度线,注意判断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3)游标卡尺读数时不需估读,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需估读.【突破训练】1.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cm,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4 mm+10×0.02 mm=4.20 mm=0.420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5 mm+23.0×0.01 mm=1.730 mm.答案:0.420 1.730“纸带类”实验【重难提炼】1.计时仪器的使用方法计时仪器使用方法秒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t)=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无秒表估读(1)t=nT(n表示打点的时间间隔的个数,T表示打点周期);打点计时器(2)打点频率(周期)与所接交流电的频率(周期)相同光电计时器 光电计时器能自动记录挡光时间,显示在读数窗口2.纸带的数据处理 (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若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0.02×5 s =0.10 s.(2)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①若Δx =0,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Δx 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求解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2T.(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由(x 4+x 5+x 6)-(x 1+x 2+x 3)=a (3T )2得a =(x 4+x 5+x 6)-(x 1+x 2+x 3)9T2.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实验时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 1=3.59 cm ,s 2=4.41 cm ,s 3=5.19 cm ,s 4=5.97 cm ,s 5=6.78 cm ,s 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若细线与长木板不平行,随着小车逐渐靠近滑轮,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小车所受合力随之变化,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发生变化,即小车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A 选项必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工作后再释放小车,点迹按匀变速运动规律显现在纸带上;若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则开始阶段点迹不规律,误差较大,故B 项必要.该实验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小车所受到的合力及合力大小的计算无关,故C 、D 项不必要.(2)交流电的频率为f =50 Hz ,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由逐差法可求小车的加速度.a =(s 6+s 5+s 4)-(s 3+s 2+s 1)(3t )2=(20.39-13.19)×10-29×10-2m/s 2=0.80 m/s 2 v B =s 1+s 22t =(3.59+4.41)×10-22×0.1m/s =0.40 m/s.[答案] (1)AB (2)0.80 0.40【突破训练】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 、30 Hz 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求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已测得s 1=8.89 cm ,s 2=9.50 cm ,s 3=10.10 cm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解析:(1)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B =s 1+s 22T =(s 1+s 2)f2;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C =s 2+s 32T =(s 2+s 3)f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C -v BT=(v C -v B )f =(s 3-s 1)f22.(2)根据题述,重物下落受到的阻力为0.01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0.01mg =ma ,解得a =0.99g .由(s 3-s 1)f22=0.99g ,解得f =40 Hz.答案:(1)(s 1+s 2)f 2 (s 2+s 3)f 2 (s 3-s 1)f22(2)40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重难提炼】1.弄清横、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标度及单位.2.描点要准、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数据点,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且线要细.3.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 ,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 ,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甲F /N0 0.50 1.00 1.50 2.00 2.50l/cm l010.9712.0213.0013.9815.05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乙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思路点拨] (1)作出F-l图象与l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l0.(2)“在秤钩处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即为“活结”,则F OA=F OB.求F OA可根据橡皮筋的总长度(OA+OB)在F-l图象中查出.[解析] (1)根据表格数据,作出F-l图线,图线的横截距即表示橡皮筋原长,因此l0=10.0 cm.(2)橡皮筋总长l=OA+OB=13.60 cm,根据F-l图线,可读出橡皮筋长度l=13.60 cm 时的拉力为1.80 N.(3)利用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图示,然后以F OA和F 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F′,如图所示.(4)若F′与F OO′在误差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就表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答案] (1)见解析图10.0(9.8、9.9、10.1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 (3)见解析图(4)F OO′(1)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变曲为直”.(2)有些时候,为了使坐标纸有效使用范围增大,坐标原点可以不从“0”开始.【突破训练】3.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及遮光条都从位置A处由静止释放.(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mm.(2)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变钩码质量,读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该同学已经将实验中的数据描入了图丙所示F -1t2坐标系中,请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4)若图丙中所作的F -1t2图象的斜率为k ,设AB 间的距离为s ,当遮光条的宽度为d 时,则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 =________.解析:(1)由图知第6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 =2 mm +6×0.05 mm =2.30 mm. (2)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得: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位置A 到光电门的距离L .(3)如图所示(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不变,因此有:v 2=2asv =d t ,a =F M可得:d 2t 2=2·F M ·s ,解得:M =2Fst 2d 2=2ks d2⎝ ⎛⎭⎪⎪⎫图线的斜率k =F 1t 2=Ft 2. 答案:(1)2.30 (2)位置A 到光电门的距离L (3)见解析图 (4)2ksd2力学创新型实验的分析技巧 【重难提炼】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A 和Δt B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 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解题探究] (1)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B 时的瞬时速度v A =________,v B =________,A 、B 间位移为s ,则________.(2)对物块、重物利用牛顿第二定律:______________.[解析] (1)d =0.9 cm +12×0.05 mm=0.9 cm +0.060 cm =0.960 cm.(2)由v =Δx t 得,v A =d Δt A ,v B =d Δt B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 2B -v 2A =2ax ,即(d Δt B)2-(dΔt A)2=2as ,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 )2.(3)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 -μMg =(M +m )a ,则μ=mg -(M +m )aMg.(4)由实验装置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答案] (1)0.960 (2)12s ⎣⎢⎡⎦⎥⎤(d Δt B)2-(d Δt A )2(3)mg -(M +m )aMg(4)系统误差力学创新型实验的特点及解法(1)特点①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定律设计实验.②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象法、逐差法,融入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2)解法①根据题目情境,提取相应的力学模型,明确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②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应用原理公式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结合物体实际受力情况和理论受力情况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突破训练】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砂子.砂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砂子质量)记为m ,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砂子质量)记为M .(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称量并记录砂桶的总重力mg ,将该力视为合力F ,对应的加速度a 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力F 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砂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力F 为横轴,以加速度a 为纵轴,画出a -F 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①a -F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把砂桶的总重力mg 当做合力F 是否合理? 答: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本次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M ≫m 这样的条件?答: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验证在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内砂子质量m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砂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次实验中,桶内的砂子总质量不变,故系统所受的合力不变.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轴,应该以__________的倒数为横轴.解析:(1)将小车内的砂子转移到桶中,就保证了M+m不变,即系统的总质量不变,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a=F合M+m=mgM+m,可见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1M+m,系统的合力就等于所悬挂砂桶的总重力mg,不必满足M≫m这样的条件.(2)向小车内添加或去掉部分砂子,是改变系统的总质量M+m,而系统的合力仍等于所悬挂砂桶的总重力mg,保证了合力不变.答案:(1)①1M+m②合理③否因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系统受到的合力就等于mg(2)M+m[课后作业(二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1.读出下图中游标卡尺(50分度)与螺旋测微器的示数.(1)________mm;(2)________mm.解析:(1)主尺读数为4.2 cm,游标尺读数为10×0.02 mm=0.20 mm,最终读数为4.2 cm +0.20 mm=42 mm+0.20 mm=42.20 mm.(2)固定部分读数为2.5 mm,可动部分读数为48.8×0.01 mm=0.488 mm,最终读数为2.5 mm+0.488 mm=2.988 mm.答案:(1)42.20 (2)2.988(2.987~2.989之间均可)2.由于当年实验条件的限制,伽利略无法直接对落体运动进行实验研究,而今天即使在中学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是某次实验中获得的质量为m的小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间隔是130s .根据此照片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小球在4.90 cm 位置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3)小球在13.60 cm 位置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解析:(1)小球在4.90 cm 位置处的速度大小为v 4.90=(8.71-2.15)×10-2130×2 m/s =0.984 m/s. (2)由逐差法求加速度,可得a =[(13.60-4.90)-(4.90-0.54)]×10-24×⎝ ⎛⎭⎪⎫1302 m/s 2≈9.77 m/s 2. (3)据v =v 0+at 得:v 13.60=v 4.90+a ·2T =0.984 m/s +9.77×230m/s ≈1.64 m/s. 答案:(1)0.984 (2)9.77 (3)1.64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根据实验数据在白纸上所作图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1)乙图中F 1、F 2、F 、F ′四个力,其中力__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字母).A .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1和F 2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B .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C .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D .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同一长度(2)丙图是测量中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该力大小为________N.解析:(1)F 在以F 1与F 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的.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前后两次要求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同一长度,故A 、B 、C 错误,D 正确.(2)根据题图丙读出力的值为9.0 N.答案:(1)F D (2)9.0(8.8~9.2之间均可)4.“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0、3W 0、4W 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B .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 .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 .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 和橡皮筋做的功W ,依次作出W -v m 、W -v 2m 、W -v 3m 、W 2-v m 、W 3-v m ……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如图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 点到A 、B 、C 、D 、E 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 =5.65 cm ,OB =7.12 cm ,OC =8.78 cm ,OD =10.40 cm ,OE =11.91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 =________m/s.解析:(1)打点计时器必须用交流电,选项A 错误;实验中使用的橡皮筋必须完全相同,选项B 错误.(2)由题图可知,AB =1.47 cm ;BC =1.66 cm ;CD =1.62 cm ;DE =1.51 cm ,故BC 段的平均速度最大.v m =BC T=0.83 m/s. 答案:(1)CD (2)0.835.(2018·浙江选考4月)(1)用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填字母);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弹簧测力计(2)用图2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释放重物前有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调节到同一竖直线上B.手提纸带任意位置C.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3)图3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上覆盖了一张透明方格纸.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均为0.80 cm.由图可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的间距.(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需要把两限位孔调到同一竖直线上,减小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力,要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再释放,使纸带上打出尽可能多的点.(3)由图可知,竖直方向上Δy=gt2,水平方向上x=v0t,可知,v0=0.70 m/s.答案:(1)C (2)AC (3)0.706.(2017·浙江选考4月)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1)图甲是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确定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_____.A.球心B.球的上端C.球的下端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C.用光滑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D.y轴的方向根据重垂线确定(2)图乙是利用图甲装置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判断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A.释放小球时初速度不为0B.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C.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3)图丙是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的装置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解析:(1)题干中指出用铅笔标注小球的最高点作为小球轨迹的记录点,所以坐标原点也应选为球的上端,选项B正确;斜槽轨道不必光滑,A项错误;记录的点适当多一点,以便更准确地描出平抛轨迹,B项正确;为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将这些点平滑连接起来,C项错误;用重垂线确定y轴坐标,D项正确.(2)由图可知,小球做斜抛运动,所以斜槽末端没有水平放置,选C项.(3)A 中没有水流出,C中,随着液面降低,压力减小,水柱流速不断减小;只有B瓶内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压强,水柱流速稳定,选择B项.答案:(1)B BD (2)C (3)B7.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 ,绘制s -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 的a 值见下表.n =2时的s -t 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 1 2 3 4 5 a /(m·s -2) 0.200.58 0.78 1.00(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 -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5)利用a -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 m ·s -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 .a -n 图线不再是直线B .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 .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解析:(3)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初速度为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 =12at 2,结合图(b)得加速度a =0.39 m/s 2.(5)由(4)知,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得加速度a与n成正比,即a -n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a-n图线的斜率k=0.196 m/s2,平衡摩擦力后,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nm0g=(M+Nm0)a,解得a=m0gM+Nm0n,则k=m0gM+Nm0,可得M=0.45 kg.(6)若未平衡摩擦力,则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即nm0g-μ[M+(N-n)m0]g=(M+Nm0)a,解得a=(1+μ)m0gM+Nm0·n-μg,可见图线截距不为零,其图线仍是直线,图线斜率相对平衡摩擦力时有所变大,B、C项正确.答案:(3)0.39(0.37~0.41均可) (4)a-n图线如图所示(5)0.45(0.43~0.47均可) (6)BC。

最新-2018届“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练习(人教版):专题过关六电磁感应和电路 精品

最新-2018届“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练习(人教版):专题过关六电磁感应和电路 精品

2018届“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练习(人教版):专题过关六 电磁感应和电路(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中不属于用比值法定 义物理量的是( )A .感应电动势E =ΔΦΔtB .电容C =QUC .电阻R =UID .磁感应强度B =FIL2.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涡流,使锅体发热从而加热食物.下列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B .电磁炉中通入电压足够高的直流电也能正常工作C .金属或环保绝缘材料制成的锅体都可以利用电磁炉来烹饪食物D .电磁炉的上表面一般都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加快热传递减少热损耗 3.如图1所示,灯泡A 、B 都能正常发光,后来由于电路中某个电阻 发生断路,致使灯泡A 比原来亮一些,B 比原来暗一些,则断路的电阻是( )A .R 1B .R 2C .R 3D .R 44.如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电压表和 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为副线圈的负载电阻.现在原线圈a 、b 两端加上交变电压u ,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u =2202sin 100πt V ,则( )A .副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频率为100 HzB .电压表的示数22 2 VC .若电流表示数为0.1 A ,则原线圈中的电流为1 AD .若电流表示数为0.1 A ,则1 min 内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132 J 5.如图3所示,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直角边 长为L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边长为L 、总电阻为R 的正方形闭合导线框abcd ,从图示位置开始沿x 轴正方向以速度v 垂直磁场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取电流沿abcd 的方向为正,则下图中表示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bc 边位置坐标x 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6.如图4甲所示,闭合线圈固定在小车上,总质量为1 kg.它们在光滑水平面上,以10 m/s 的速度进入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 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已知小车运动的速度v 随车的位移x 变化的v -x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图1图2图3甲 乙图4A .线圈的长度L =10 cmB .磁场的宽度d =15 cmC .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 2D .线圈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48 J7.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 ,用导线与一个n 匝线圈相连,线圈电 阻为r ,线圈中有竖直方向的磁场,电阻R 与金属板连接,其余电阻均不计. 如图5所示,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则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情况和磁通 量的变化率分别是( )A .磁感应强度B 竖直向上且正在增强,ΔΦΔt =mgdnqB .磁感应强度B 竖直向下且正在增强,ΔΦΔt =mgdnqC .磁感应强度B 竖直向上且正在减弱,ΔΦΔt =mgd (R +r )nqRD .磁感应强度B 竖直向下且正在减弱,ΔΦΔt =mgd (R +r )nqR8.如图6所示电路中,L 为电感线圈,C 为电容器,当开关S 由断开变为闭合时,则( )A .A 灯有电流通过,方向由a 到bB .A 灯中无电流通过,不可能变亮C .B 灯立即熄灭,c 点电势低于d 点电势D .B 灯逐渐熄灭,c 点电势低于d 点电势9.如图7所示,MN 、PQ 为平行光滑导轨与地面成30°角固定,并处 于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向上、足够宽的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恒定,N 、Q 间接一定值电阻R .现有一金属杆ab 沿导轨匀速下滑,并与导轨接触良好,若其它电阻忽略不计,则 ( )A .闭合电路不产生感应电流B .金属杆ab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C .金属杆ab 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导轨向下D .金属杆ab 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导轨向上10.如图8所示,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 向里,虚线间的距离为L ,金属圆环的直径也是L .自圆环从左边界进入图5图6图7磁场开始计时,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 穿过磁场区域.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 的正方向,则圆环中感应电流i 随其移动距离x 的i -x 图象最接近( )11.如图9所示,一个边长为l 、总电阻为R 的单匝等边三角形金属线框, 在外力的作用下以速度v 匀速穿过宽度均为l 的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相反.线框运动方向始终与底边平行且与磁场边界垂直.取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从图示位置开始,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与线框沿运动方向的位移x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二、实验题(12题8分,13题8分,共16分)12.(8分)某同学进行测量电阻R 的阻值的实验.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电表示数如图 10所示.然后用伏安法进行较精确的测量,现已选定滑动变阻器(阻值0~200 Ω),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另有如下备选器材:图10A .电源(E =16 V ,r =2 Ω)B .电源(E =3 V ,r =0.5 Ω)C .电压表(量程0~15 V ,内阻约50 kΩ)D .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约10 kΩ)E .电流表(量程0~500 μA ,内阻约500 Ω)F .电流表(量程0~1 mA ,内阻约250 Ω) 请回答如下问题:①多用电表的读数____________;②用伏安法测量应选用的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器材前的符号) ③请在下边的方框图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913.(8分)某实验小组要描绘一个标有“3.8 V,1 W”的小灯泡L的R-U曲线,所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A.电压表V(量程5 V,内阻约为5 kΩ)B.直流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不计)C.电流表A1(量程150 mA,内阻约为2 Ω)D.电流表A2(量程300 mA,内阻约为1 Ω)E.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 Ω)F.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0 Ω)(1)实验中为较准确测量、方便调节,电流表应选用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填写仪器符号)(2)实验中要求小灯泡的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测量误差尽可能小.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画在下面的方框中(3)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了R-U的图象,如图11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所加电压为3.00 V时,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 W.假设灯丝电阻R与其温度t的关系是R=k(t+273)(k为比例系数),室温为27°C,可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约为________℃;图11(4)小灯泡的电功率P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及其伏安特性曲线可能分别是图12中的________.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图12三、解答题(14题12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40分)14.(12分)如图13(a)所示,半径为r1的圆形区域内有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0,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r2的阻值为R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同心放置,圆环与阻值也为R的电阻R1连结成闭合回路,一金属棒MN与金属环接触良好,棒与导线的电阻不计,(a)(b)图13(1)若棒以v0的速率在环上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过圆环直径的瞬间(如图(a)所示)MN中的电动势和流过R1的电流的大小与方向;(2)撤去中间的金属棒MN,将金属圆环以MN所在的直径为轴向上翻折90°,若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图线与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求0至t0时间内通过电阻R1上的电量q及电阻R1上产生的热量.15.(14分)如图14甲所示,在一对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的上端连接一阻值为R=4 Ω的定值电阻,两导轨在同一平面内.质量为m=0.1 kg,长为L=0.1 m的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使其从靠近电阻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导体棒电阻为r=1 Ω,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下滑过程中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 m/s2).求:图14(1)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夹角θ;(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3)若靠近电阻处到底端距离为20 m,ab棒在下滑至底端前速度已达10 m/s,求ab棒下滑的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16.(14分)如图15甲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竖直放置,其宽度L=1 m,一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导轨的上端M与P之间连接阻值为R=0.40 Ω的电阻,质量为m=0.01 kg、电阻为r=0.30 Ω的金属棒ab紧贴在导轨上.现使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过程中ab始终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其下滑距离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OA段为曲线,AB段为直线,导轨电阻不计,g=10 m/s2(忽略ab 棒运动过程中对原磁场的影响),试求:图15(1)当t =1.5 s 时,重力对金属棒ab 做功的功率;(2)金属棒ab 在开始运动的1.5 s 内,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 (3)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答案 1.A 2.A 3.B 4.D 5.C 6.AD 7.C 8.D 9.BD 10.A 11.A12.①(2分)30 kΩ ②(2分)ACE ③(4分)实验电路原理图13.(1)A 2(1分);R 1(1分) (2)如图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电流表外接(2分)(3)0.78(1分) 2 327(1分) (4)C(2分)14.(1)2B 0r 1v 0,4B 0r 1v 03R ,方向a →b (2)B 0πr 124R ,B 02π2r 1416Rt 015.(1)30° (2)5 T (3)4 J 16.(1)0.7 W (2)0.26 J (3)0.1 T。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物理实验 考点1力学实验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物理实验 考点1力学实验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考点1 力学实验[限时45分钟]1.如图6-1-16所示,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6-1-16(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结果均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Δt=3045=23s,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v A=0.117+0.1332Δt=0.19 m/s,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x5+x4)-(x2+x1)=6a(Δt)2,解得a=0.037 5 m/s2=0.038 m/s2。

答案(1)从右向左;(2)0.19 0.038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1)如图6-1-17(a)所示,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得相应的弹簧长度,局部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________N/m。

(g 取9.8 m/s2)砝码质量(g) 50 100 150 弹簧长度(cm)8.627.636.66(2)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b)所示;调整导轨,当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

(3)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 ;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 ,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_______。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训练 专题六 物理实验 第1讲 含答案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训练 专题六 物理实验 第1讲 含答案
1.打点计时器系列五个实验 力学实验中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5个,分别是用打点计时器 测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 量的关系,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
3.平衡摩擦力的两个实验及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及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两个 实验均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垫高有打点计时器的 一端,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 4.三个关键点 (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 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 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 法是一样的。 (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 纸带。 (3)实验数据处理可借助图象,充分利用图象斜率、截距等的物理 意义。
[精 典 题 组]
1.(2015·全国Ⅱ,22)某同学用图4(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 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 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图4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 速度v=_______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 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n
1
2
a/m·s-2 0.20
3
45Leabharlann 0.580.781.00
(b)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 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 力成正比。

人教版2018最新版本高考二轮物理专题6——物理实验PPT课件

人教版2018最新版本高考二轮物理专题6——物理实验PPT课件

2018/3/1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 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丙所示,其中, 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 改装的电流表 , 为 标准电压表,E 为待测电池组,S 为开关,R 为滑动 变阻器,R0 是标称值为 4.0 Ω的定值电阻。
2018/3/1
①已知灵敏电流计 的满偏电流 Ig=100 μA,内 阻 r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
(������ 3 +������ 4 )-(������ 1 +������ 2 ) (2������ )
2
=4.30 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 滑的加速度 a'=gsin θ=g������ =5.88 m/s ,由于 a<a',
2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答案】 (1)4.30(填“4.29”或“4.31” 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 g������ =5.88 m/s2(或:物块 加速度小于结论,是实验的重要目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一般有列表法和作图法,其中作图法由于处理数 据直观、 误差小、 易发现错误数据和求某些物理 量,已成为高考最常见的考查手段。 4.分析误差能力,学会分析误差的来源,尽 量减小误差是做好实验的关键,也是学生以后进 行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 【知能诊断】 1.(2014 年高考·广西理综卷)现用频闪照相方 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 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 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
9分 6分 9分
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注重以下 几个方面的考查:
2018/3/1
1.基本仪器的使用,近年实验题中主要考查 的是多用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 时器等。 2.实验操作及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包括 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仪器的选择、 实验步 骤顺序排列、 找错纠错、 补漏填空、 电路连接等。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对实验数据 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

2018届高考物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 第一部分 专题一

2018届高考物理高考二轮复习课时作业 第一部分 专题一

[限时规范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6·南昌高三二模)如图,一个L形木板(上表面光滑)放在斜面体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木块相连.斜面体放在平板小车上,整体一起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各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形木板受4个力的作用B.斜面体可能只受2个力作用C.木块受2个力作用D.斜面体不可能受平板小车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解析:先把L形木板、木块、斜面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受重力、小车的支持力,选项D 正确;隔离木块进行分析,其受重力、L形木板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沿斜面向上)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隔离L形木板进行分析,其受重力、斜面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沿斜面向下)、木块的压力、斜面体对它的摩擦力5个力作用,选项A错误;隔离斜面体进行分析,其受4个力作用,选项B错误.答案:D2.(2016·高考全国卷Ⅱ)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当用水平向左的力缓慢拉动O点时,则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选项A正确.答案:A3.如图所示,P、Q为两个固定的滑轮,A、B、C三个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绳(不计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跨过P、Q相连于O点,初始时O、P间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O、Q间轻绳水平,A、B、C三个物体恰好能保持静止,已知B物体的重力大小为G.若在O点施加一外力F,缓慢移动O点到使O、P间轻绳水平,O、Q间轻绳处于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的位置,则此时施加在O 点的外力F 大小为( )A .G B.2G C.3G D .2G解析:初状态下的O 点受三个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进行正交分解,有F P cos 60°=F Q ,F P sin 60°=G ,末状态下的O 点受四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三个物体的重力不变,可得原来三根绳对O 点的拉力大小不变,F x +F Q cos 60°=F P ,F y =G +F Q sin 60°,F =F 2x +F 2y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F =3G .答案:C4.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 用跨过滑轮的细线与小沙桶相连,连接A 的细线与斜面平行,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若要使物体A 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沙桶中沙的质量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1和m 2(m 2>0),重力加速度为g ,由此可求出( )A .物体A 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物体A 对斜面的正压力D .物体A 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设物体A 的质量为M ,沙桶的质量为m 0,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斜面倾角为θ,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 将要上滑时,有m 0g +m 1g =Mg sin θ+F fm ;物体A 将要下滑时,有m 0g +m 2g =Mg sin θ-F fm ,可得F fm =m 1g -m 2g 2,D 正确.不能求出其他的物理量,A 、B 、C 错误.答案:D5.(2015·高考山东卷)如图所示,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 )A.1μ1μ2B.1-μ1μ2μ1μ2C.1+μ1μ2μ1μ2D.2+μ1μ2μ1μ2 解析:滑块B 刚好不下滑,根据平衡条件得m B g =μ1F ;滑块A 恰好不滑动,则滑块A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把A 、B 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得F =μ2(m A +m B )g ,解得m A m B =1-μ1μ2μ1μ2,选项B 正确.答案:B6.(2016·福州闽清测试)如图所示,三根横截面完全相同的圆木头A 、B 、C按图示方法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所受的合力大于A 所受的合力B .B 、C 对A 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C .B 与C 之间一定存在弹力D .如果水平面光滑,它们也能保持图示的平衡解析:由题意可知,三根木头均处于静止状态,故各木头所受合力都为零,故选项A 错误;对A 受力分析可知,A 受重力和B 、C 的弹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B 、C 对A 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选项B 正确;对B 受力分析,B 受重力、支持力、A 的弹力及地面对B 的摩擦力,若这些力能使B 处于平衡状态,则B 、C 间没有弹力,故选项C 错误;若水平面光滑,则下面的两根木头B 、C 将不能保持静止,故选项D 错误.答案:B7.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 、C 两物体,A 叠放在C 上,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物体B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现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B ,在三个物体以同一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A .物体A 受静摩擦力等3个力作用B .物体C 受重力等6个力作用C .轻绳受的拉力为F 2D .轻绳受的拉力为2F 3解析:物体A 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受的合力为零,故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故选项A 错误;物体C 受重力、A 给的压力F N 、绳的拉力F T ,水平面给的摩擦力F f 和地面的支持力,共5个力,故选项B 错误;设动摩擦因数为μ,对A 、B 、C 整体,有F =6μmg ,对A 、C 整体,F T =4μmg ,联立解得轻绳受的拉力F T =2F 3,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 答案:D8.(2016·河北三市二联)如图所示,用一轻绳将光滑小球(大小不能忽略)系于竖直墙壁上的O 点,现用一细杆压在轻绳上紧贴墙壁从O 点缓慢下移,则( )A .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保持不变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C.小球对墙壁的压力保持不变D.小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减小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其合力为零,在细杆从O点缓慢下移过程中,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轻绳对小球的拉力F逐渐增大,墙壁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也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墙壁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体B始终静止,物块A放在斜面体上,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A及固定在斜面体底端的轻质挡板拴接,初始时A、B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用力F沿斜面向下推A,但A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对挡板的作用力不变B.B对地面的压力增大C.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始终为零解析: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加力F后,A未运动,弹簧长度不变,则弹簧对挡板的作用力不变,A正确.隔离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若初始时A受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或为零,加推力F后,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增大;若初始时A受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加推力F后,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减小,或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大小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C错误.对A、B、挡板和弹簧整体受力平衡,F N=M总g+F竖直,F水平=F f,B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水平面对B的作用力多了向左的摩擦力,所以B正确,D错误.答案:AB10.(2016·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解析:因为物块b始终保持静止,所以绳OO′的张力不变,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不变,选项A、C错误;拉力F大小变化,F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都发生变化,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物块b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选项B、D正确.答案:BD11.人们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经常在空旷处升起大大的气球.如图所示,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方形石块上,假设风始终水平地吹,若水平风力F逐渐增大,则下列有关物体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的拉力逐渐增大B.地面受到石块的压力逐渐减小C.石块滑动前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石块有可能连同气球一起被吹离地面解析:由题意可知,气球受到的水平向左的风力逐渐增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减小.对气球受力分析可知,F浮=F T sin θ,气球受到的浮力不变,则细绳的拉力逐渐增大,A项正确;对石块和气球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F f,石块滑动前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项正确;风力大小对石块和气球整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不产生影响,B、D两项错误.答案:AC12.(2016·湖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重力为G1=8 N的物体用细绳悬挂在绳P A和PB的结点P上.P 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沿水平方向,与PB相连的木块的重力G2=100 N,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则()A.木块与斜面间的弹力大小为76.4 NB.木块与斜面间的弹力大小为38.2 NC.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64.8 ND.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2.4 N解析:对绳子的结点P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 A cos 37°=G1,F A sin 37°=F B,解得F B=6 N.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 f=G2sin 37°+F B′cos 37°,F N+F B′sin 37°=G2cos 37°,又F B=F B′,解得F N=76.4 N,F f=64.8 N,A、C两项正确.答案:AC13.(2016·潍坊高三一模)如图所示,两根通电直导线用四根长度相等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O′两点,已知O、O′连线水平,导线静止时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保持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不变,在导线所在空间加上匀强磁场后,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变小,则所加磁场的方向可能沿()A.z轴正向B.z轴负向C.y轴正向D.y轴负向解析:由于导线静止时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则两根导线质量相等,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反.若所加磁场方向沿z轴正向,由左手定则可知,两根导线可能分别受到指向中间的安培力,夹角变小,A对.若所加磁场方向沿z轴负向,同理夹角可能变小,B对.若所加磁场方向沿y轴正向,两根导线分别受到沿z轴正向和沿z轴负向的安培力,受到沿z轴正向安培力的导线的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受到沿z轴负向安培力的导线的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C错.若所加磁场方向沿y轴负向,同理可知D错.答案:AB。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 (共110张)(全国通用)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 (共110张)(全国通用)

(2)求解瞬时速度. 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 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甲所示,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需在 这一点的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 T 的两段位移 xn 和 xn+1,则打 n xn+xn+1 点时的速度 vn= . 2T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乙所示
x4-x1 因为 a1= 3T2
(4)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 示数如图丁、 戊所示, 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cm 和______内高即深度,所以要用游标 卡尺的深度尺测量,根据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 为 100 mm,游标尺的精确度为 0.1 mm,且第 3 条刻度线与主尺 上的刻度线对齐,可知玻璃杯的内高为 100 mm+0.1 mm×3= 100.3 mm=10.03 c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 测量值=固定刻度读数(注意半毫 米刻度线是否露出)+精确度(0.01 mm)×可动刻度读数(一定要估 读),所以玻璃厚度为 2.5 mm+0.01 mm×26.0=2.760 mm. (3)因 1.731 mm=1.5 mm+0.01 mm×23.1,由螺旋测微器读 数规则知 a 应为 20,b 应为 0.
题组冲关 1.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一质量 分布均匀的长直导体的长度和直径,其中测量结果如图甲、乙所 示 , 则 长 直 导 体 的 长 度 为 ________cm ; 长 直 导 体 的 直 径 为 ________mm.
解析: 该游标卡尺的游标尺有 10 个分度, 则该游标卡尺的精 确度为 0.1 mm,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5 cm+3×0.01 cm=5.03 c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与可动刻度读数之和,因此长 直导体的直径为 5 mm+31.5×0.01 mm=5.315 mm.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鸭部分课时作业16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鸭部分课时作业16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六1.(1)下图甲为某沿x 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a 、b 、c 、d 是横波上的四个质点;下图乙是横波上质点d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t =0时质点a 的速度大小比质点c 的小B .t =0时质点a 的加速度大小比质点c 的小C .从t =0时刻开始质点b 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D .0~0.5 s 时间内质点b 的振动路程和质点a 的相等E .0~3 s 时间内质点a 、b 的振动路程均为30 cm(2)如图所示为一半圆柱形玻璃砖,半圆形截面ABD 的圆心为O ,半径为R .现有平行光束平行ABD 平面以入射角α=45°射到长度为L 、宽为2R 的长方形截面ABEF 上,最终从下表面射出玻璃砖.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为c .求:(ⅰ)光在ABEF 界面的折射角β及全反射临界角C ; (ⅱ)玻璃砖下表面有光射出部分的面积S .解析 (1)在简谐横波中,质点离平衡位置越远,速度越小,t =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c 的小,选项A 正确;质点离平衡位置越远,加速度越大,t =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c 的大,选项B 错误;由质点d 的振动图象可知,t =0时质点d 沿y 轴负方向运动,结合波形图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质点b 沿y 轴负方向运动,质点c 沿y 轴正方向运动,质点b 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C 正确;0~0.5 s 时间内质点b 的平均速率比质点a 的大,质点b 的振动路程比质点a 的大,选项D 错误;由题图乙知周期T =2 s ,Δt T =32,质点a 、b 的振动路程均为32×4A =30 cm ,选项E 正确. (2)(ⅰ)由n =sin αsin β得,β=30°由sin C =1n得,C =45°(ⅱ)临界光线的光路如图所示,则θ1=180°-C -(90°-β)=75° θ2=90°-(β+C )=15° ∠P 1OP 2=180°-θ1-θ2=90°S =∠P 1OP 2180°πRL =12πRL 答案 (1)ACE (2)(ⅰ)30° 45° (ⅱ)12πRL2.(2017·湖北宜昌二模)(1)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M 、N 是介质上的质点;乙图为质点N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该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B .t =0时刻,质点M 向y 轴负方向运动C .经过一个周期,质点N 通过的路程为32 cmD .t =6.5 s 时,质点M 位于平衡位置E .该波的传播速度不一定为43×10-2m/s(2)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截面的圆半径OA =R ,一束细激光束平行于半径OD 且垂直于平面AB 射到半圆形玻璃上的C 点,穿过玻璃后光线交OD 的延长线于P 点.已知玻璃材料对激光束的折射率为3,OC =R2.(ⅰ)画出该激光束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ⅱ)求OP 两点的距离. 解析 (2)(ⅰ)如图所示(ⅱ)入射角设为θ2,折射角设为θ1,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sin θ2=12解得θ2=30°由折射定律可得:sin θ1sin θ2= 3解得:θ1=60° 则OP =2R cos 30°=3R答案 (1)BCD (2)(ⅰ)见解析 (ⅱ)3R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脉冲信号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录像机和空调机B .观察者相对于振动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小于声源频率C .狭义相对论认为真空中光源的运动会影响光的传播速度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E .两列频率相同的机械波相遇时,在相遇区可能会出现稳定干涉现象(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ⅰ)若质点P (坐标为x =3.2 m)经0.4 s 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求该机械波的波速和周期; (ⅱ)若质点Q (坐标为x =5 m)在0.5 s 内通过的路程为(10+52) cm ,求该机械波的波速和周期.解析 (1)遥控器是利用其所发出的红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录像机和空调机的,A 正确;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频率,B 错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真空中的光速是不变的;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等价的,C 错误;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D 正确;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机械波相遇,才能出现稳定干涉现象,E 正确.(2)(ⅰ)由于波向右传播,当P 点经0.4 s 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一定是x =0 m 处的振动状态传播到P 点,则该机械波波速为:v =Δx Δt =3.2-00.4m/s =8 m/s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8 m 则T =λv =88s =1 s(ⅱ)由波动图象可知,此时Q 点的纵坐标为y =-52 2 cm ,当其通过的路程为(10+52) cm时,一定是x =-1 m 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传播到Q 点,则该机械波波速为:v ′=Δx Δt =[5--0.5m/s =12 m/s则T ′=λv ′=812 s =23s 答案 (1)ADE (2)(ⅰ)8 m/s 1 s (ⅱ)12 m/s 23s4.(2017·湖北八校二联)(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激光器将一束红色的激光束由空气(可看成真空)沿径向射入一块半圆柱形人造水晶,如下图(a)所示,然后通过传感器对其射出后的折射光束的强度进行记录,发现折射光束的强度随着θ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b)的图线所示.由以上信息可得红色的激光束在人造水晶内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__________;人造水晶对该激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如果该激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为 1.33,则该激光在人造水晶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该激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2)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平衡位置在x =5 m 处的M 质点时开始计时.已知平衡位置在x =1 m 处的P 质点连续两次到达波峰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求:(ⅰ)该波传播的速度大小;(ⅱ)平衡位置在x =9 m 处的Q 质点在t =0.5 s 时的位移; (ⅲ)P 质点在0~1.2 s 内运动的路程.解析 (1)由题图(b)可知,当θ=30°时,激光发生全反射,故全反射的临界角为60°,则n =1sin C =233<1.33,由v =c n可知该激光在人造水晶中传播的速度大于该激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2)(ⅰ)由题图得波长λ=4 m ,因为P 质点连续两次到达波峰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故波的周期T =0.4 s波速v =λT=10 m/s(ⅱ)该波传到Q 质点经过的时间t 1=Δxv=0.4 s ,因为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M质点向下振动,所以Q 质点在t =0.5 s 时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因此Q 质点在t =0.5 s 时的位移为-10 cm(ⅲ)P 质点在0~1.2 s 内,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了1.20.4=3个周期,所以运动的路程为3×4 A=120 cm答案 (1)60°233大于 (2)(ⅰ)10 m/s (ⅱ)-10 cm (ⅲ)120 cm5.(2017·石家庄二模)(1)如图甲所示,O 点为振源,OA =10 m ,t =0时刻O 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向右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从t =0时刻开始描绘的质点A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下B .该波的周期为5 sC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2 m/sD .该波的波长为5 mE .该波很容易穿过宽度为1 m 的小孔(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体深度自动监测仪示意图,在容器的底部水平放置一平面镜,在平面镜上方有一光屏与平面镜平行.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液面上,进入液体中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液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形成一亮点,液体的深度变化后光屏上亮点向左移动了2 3 dm ,已知该液体的折射率n = 3.真空中光速c =3.0×108m/s ,不考虑经液面反射的光线.求:(ⅰ)液面高度的变化量;(ⅱ)液体的深度变化前后激光从发出到打到光屏上的时间变化了多少?解析 (1)A 点的起振方向与O 点起振方向相同,由乙图读出5 s 时刻,A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所以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上,故A 错误;由乙看出,周期T =10 s -5 s =5 s ,故B 正确;由乙看出,波从O 点传到A 点的时间为5 s ,传播距离为10 m ,则波速为v =OA t=2 m/s ,则波长为λ=vT =2×5 m=10 m ,故C 正确,D 错误;因为1 m 比波长10 m 小得多,所以该波很容易穿过宽度为1 m 的小孔,故E 正确.(2)(ⅰ)光路如图所示,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β,原来液面深度为h ,液面深度增加Δh ,屏上光点移动的距离s =2 3 dm根据折射定律n =sin αsin β得β=30° 由几何关系得2h tan β+2Δh tan α=2(Δh +h )tan β+s 得Δh =sα-tan β代入解得Δh =1.5 dm(ⅱ)光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为v =cn=3×108 m/s 液体的深度变化前后激光从发出到打到光屏上的时间变化为 Δt =2Δh v cos β-2Δhc cos α=0答案 (1)BCE (2)(ⅰ)1.5 dm (ⅱ)06.(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的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质点P 的平衡位置在x =8 m 处.该波的周期T =0.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该列波的传播速度为20 m/sB .在0~1.2 s 内质点P 经过的路程24 mC .t =0.6 s 时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D .t =0.7 s 时质点P 位于波谷E .质点P 的振动方程是y =10sin 5πt (cm)(2)一湖面上有一伸向水面的混凝土观景台,右图所示是其截面图,观景台下表面恰好和水面相平,A 为观景台右侧面在湖底的投影,水深h =4 m .在距观景台右侧面x =4 m 处有一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单色点光源S ,在该光源从距水面高3 m 处向下移动到接近水面的过程中,观景台水下被照亮的最远距离为AC ,最近距离为AB ,且AB =3 m .求:(ⅰ)该单色光在水中的折射率; (ⅱ)AC 的距离.解析 (1)由波的图象易知,λ=8 m ,由v =λT =20 m/s ,选项A 正确;s =tT×4A =1.2 m ,选项B 错误;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下,下坡上”,故t =0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经过0.6 s ,相当于32T ,再次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选项C 错误;经过0.7s ,相当于74T ,质点P 运动到波谷位置,选项D 正确;角速度ω=2πT ,质点P 的振动方程y =10sinωt (cm)=10sin 2πTt (cm)=10sin 5πt (cm),选项E 正确.(2)(ⅰ)如图所示,点光源S 在距水面高3 m 处发出的光在观景台右侧面与水面交接处折射到水里时,被照亮的距离为最近距离AB ,则:由于n =sin isin r所以,水的折射率n =x32+x2AB AB 2+h 2=43(ⅱ)点光源S 接近水面时,光在观景台右侧面与水面交接处折射到水里时,被照亮的距离为最远距离AC ,此时,入射角为90°,折射角为临界角C则n =sin 90°sin C =AC 2+h 2AC =43解得AC =1277 m(或AC =4.5 m)答案 (1)ADE (2)(ⅰ)43 (ⅱ)1277 m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B .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C .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只减小屏到双缝间距离l ,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 将减小D .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E .液晶显示器应用了光的偏振原理(2)如图所示,ABCD 是一玻璃砖的截面图,一束光与AB 面成30°角从AB 边上的E 点射入玻璃砖中,折射后经玻璃砖的BC 边反射后,从CD 边上的F 点垂直于CD 边射出.已知∠B =90°,∠C =60°,EB =10 cm ,BC =30 cm.真空中的光速c =3×108m/s ,求: (ⅰ)玻璃砖的折射率;(ⅱ)光在玻璃砖中从E 到F 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根据相对论原理可知,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故A 正确;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故B 错误;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只减小屏到双缝间距离l ,根据公式Δx =ldλ可知,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 将减小.故C 正确;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时,产生多普勒效应,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故D 错误;液晶本身是不发光的,发光体是在液晶本身的后面,只有改变发光体的角度和方向,才能改变液晶光的偏振方向,故E 正确.(2) (ⅰ)光在玻璃砖中传播光路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得i =60°,r =∠BQE =∠CQF =30°由折射定律n =sin isin r得n = 3(ⅱ)由n =c v,得v =3×108m/s 由几何关系得EQ =2EB =20 cmQF =QC cos 30°=(BC -BQ )cos 30°=(153-15) cm则光在玻璃中从E 到F 所用时间t =EQ +QF v=1.8×10-9s答案 (1)ACE (2) (ⅰ) 3 (ⅱ)1.8×10-9s。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专题六实验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专题六实验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专Βιβλιοθήκη 六实验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模块定位
实验为历年来高考必考内容.近几年高考对实
验的考查,多以一大带一小,小的为力学实验
或仪器的使用,大的、也是重点的是电学实验
,且以电学中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电流表 的内接外接以及伏安法测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 为考查重点.对力学实验的考查以纸带数据的 处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为主.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预测2012年高考仍以电阻的测量(多种测量方
法,电路设计、伏安曲线等)、电源电动势和
内电阻的测量为重点考查对象,侧重于考查 电路的设计、仪器的选择.力学实验则考查纸 带数据的处理和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的读 数的可能性较高。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2018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6 含解析

2018高考物理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6 含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1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B.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C.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解析:若球与小车一起水平匀速运动,则球在b处不受支持力作用,若球与小车一起水平向左匀加速运动,则球在a处受到的支持力可能为零,D正确。

答案: D2.2016年“蛟龙”再探深海,前往太平洋、印度洋执行实验性应用航次。

假设深海探测器在执行下潜任务中,探测器最后达到某一恒定的收尾速度。

若探测器质量为m,由于重力作用下潜,探测器的收尾速度为v,探测器受到恒定的浮力F,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达到收尾速度后,合力为向下B.探测器达到收尾速度后,探测器受到的水的阻力为mg-FC.探测器达到收尾速度前,受到的合力可能为零D.无论是达到收尾速度前,还是达到收尾速度后,探测器受到的合力都不能是零解析:探测器达到收尾速度前,受到的合力不可能为零,达到收尾速度后,受到的合力为零,选项A、C、D错误;根据共点力平衡,探测器达到收尾速度后,探测器受到的水的阻力为mg-F,选项B正确。

答案: B3.(2017·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如图所示,三根相同的绳子末端连接于O点,A、B端固定,C端受一水平力F,当F逐渐增大时(O点位置保持不变),最先断的绳子是( )A.OA绳B.OB绳C.OC绳D.三绳同时断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受三个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的推论得,水平和竖直两绳拉力的合力与OA绳的拉力等大反向,作出平行四边形,解得三个绳中OA绳的拉力最大,在水平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OA绳先达到最大值,故OA绳先断,A项正确。

[K12学习]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实验专攻练6

[K12学习]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实验专攻练6

实验专攻练(六)(时间:15分钟 分值:15分)22.(6分)(2017·抚州市临川一中模拟)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1)图2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________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________mm.(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________,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E p =________.【解析】 (1)甲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5 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0.5 mm =0.005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3.5 mm +0.005=3.505 mm.乙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 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8.5 mm=0.485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3 mm +0.485=3.485 mm.(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0=-m 1v 1+m 2v 2;即:m 1v 1=m 2v 2根据光电门的性质可知,v 1=dt 1;v 2=d t 2,代入可得: m 1d t 1=m 2d t 2根据功能关系可知,贮存的弹性势能等于后来的动能,则有:E p =12m 1v 21+12m 2v 22 代入可得:E p =m 1d 22t 21+m 2d 22t 22. 【答案】 (1)3.505 3.485(2)m 1d t 1=m 2d t 2 m 1d 22t 21+m 2d 22t 22 23.(9分)[2017·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Ⅱ)]压敏电阻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材料组成,为了探究某压敏材料的特性,有人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一电源电动势为3 V 、内阻约为1 Ω,两个电流表量程相同均为0.6 A ,一个电流表内阻r 已知,另外一个电流表内阻较小但阻值未知.图3(1)电路图中哪个电流表的内阻r 已知________(选填“A 1”或“A 2”).(2)在某一个压力测试下,两个电流表A 1、A 2的读数分别为I 1和I 2,则压敏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3)经过测试获得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式是________.【导学号:19624272】【解析】 (1)没有电压表,但内阻已知的电流表不仅可以测出通过自身的电流,还可当作电压表使用,根据电路图判断A 1可作为电压表测量压敏电阻电压,所以A 1的内阻为r .(2)压敏电阻电压为I 1r ,电流为I 2-I 1,所以压敏电阻的阻值R x =I 1r I 2-I 1.(3)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根据数学知识可得R x =16-2F .【答案】 (1)A 1 (2)I 1r I 2-I 1(3)R x =16-2F。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3附解析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3附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0题为多项选择题)1.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小孩的加速度方向是图中的()A.a方向B.b方向C.c方向D.d方向解析:秋千荡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小孩的向心力为零,只有沿b方向的合力,故其加速度方向沿b方向,B正确。

答案: B2.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当物体所受合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做匀加速圆周运动D.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A错;它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错,D对;由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C错。

答案: D3.火车在某个弯道按规定运行速度40 m/s转弯时,内、外轨对车轮皆无侧压力。

若火车在该弯道实际运行速度为30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内轨对车轮有侧压力B.仅外轨对车轮有侧压力C.内、外轨对车轮都有侧压力D.内、外轨对车轮均无侧压力解析:火车在弯道按规定运行速度转弯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内、外轨对车轮皆无侧压力。

若火车的运行速度小于规定运行速度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大于火车需要的向心力,火车有做近心运动趋势,内轨对车轮产生侧压力,重力、支持力和内轨的侧压力的合力提供火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正确。

答案: A4.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4 m/s,转动周期为2 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角速度为0.5 rad/sB .转速为0.5 r/sC .轨迹半径为4πmD .向心加速度大小为4π m/s 2解析: 角速度为ω=2πT =π rad/s ,选项A 错误;转速为n =ω=0.5 r/s ,选项B 正确;半径r =v =4 m ,选项C 正确;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n =v 2r=4π m/s 2,选项D 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实验与创新课时作业13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实验与创新课时作业13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三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由实验得到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a)所示,由图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若要在两根弹簧中选用一根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__;用制作好的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如图(b)所示,物体重________N.解析由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可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k=200 N/m;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在同样力作用下弹簧伸长量大的甲弹簧.图(b)所示的物体重4.00 N.答案200 甲 4.002.(2017·山东维坊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王同学用了两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实验之前他先检查了弹簧测力计,然后进行实验.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力F1、F2的大小及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仍将结点拉到O点,再记录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最后取下白纸作图,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实验前必须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以下检查项目必需的是________.A.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B.将弹簧测力计用力拉,看是否能达到最大量程C.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测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2)如图是王同学研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在白纸上画出的图,根据物理实验读数和作图要求与规范,请指出图中存在的三种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实验前必须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需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查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选项A 、C 正确.(2)画力的合成矢量图时,力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按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记录数据,辅助线用虚线,据此可以指出图中存在的三种错误.答案 (1)AC(2)①矢量F 1、F 2、F 未画上箭头 ②记录力的大小的有效数字有错误 ③F 与F 1、F 2末端连线应该用虚线3.如图甲所示为做“探究外力做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甲(1)本实验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应________(填“拖着”或“不拖”)纸带.(2)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测得AB =1.44 cm ,BC =1.64 cm ,CD =1.64 cm ,DE =1.59 cm.已知相邻两点的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应选择________段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小车的最大速度为v =______m/s.乙解析 (1)平衡摩擦力时,也应该平衡掉纸带受到的阻力.(2)应该选择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最大的部分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所以应该选BC 段、CD 段或BD 段,小车的最大速度v =BD 2T =1.64×2×0.012×0.02m/s =0.82 m/s.答案 (1)拖着(2)BD (BC 、CD 也正确) 0.824.用图中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B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能同时飞出C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D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时的动能不损失(2)若A 球质量为m 1=50 g ,两小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时间(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球B 的质量为m 2=________.(3)调节A 球自由下落高度,让A 球以一定速度v 与静止的B 球发生正碰,碰后两球动量正好相等,则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Mm应满足________.解析 (1)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C 对.(2)由图知碰前B 球静止,A 球的速度为v 0=4 m/s ,碰后A 球的速度为v 1=2 m/s ,B 球的速度为v 2=5 m/s ,由动量守恒知m 1v 0=m 1v 1+m 2v 2,代入数据解得m 2=20 g.(3)因实验要求主碰球质量大于被碰球质量,M m >1,令碰前动量为p ,所以碰后两球动量均为p2,因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可能增加,所以有p 22M≥p 22M+p 22m,即M m ≤3,所以1<M m≤3.答案 (1)C (2)20 g (3)1<M m≤35.(2017·天津理综)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 A .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 B .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C .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撤手释放重物(2)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 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A.OA、AD和EG的长度B.OC、BC和CD的长度C.BD、CF和EG的长度D.AC、BD和EG的长度解析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选用质量大的金属锤的,可保证下落过程中纸带竖直不松驰,金属锤密度大,体积就小,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小;上下限位孔对正,可减小摩擦;本实验中要验证12mv2=mgh,即验证v2=2gh,不测量重物的质量;实验时用手抓紧纸带上端,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纸带,不用用手托住重物.(2)本实验中,需要测某点的瞬时速度和从起始点到该点的距离,或者两点的速度及其间距,符合要求的选项有B、C.答案(1)AB (2)BC6.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多选)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 -F 图线,如图所示.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________kg.解析 (1)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平衡,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故选项A 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细线与木板平行,则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 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选项C 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一些,故D 错误.(2)根据作差法得:a =x 6+x 5+x 4-x 3-x 2-x 19T2≈0.34 m/s 2. (3)由图象可知,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根据F =ma 得a -F 图象的斜率k =1m,由a -F 图象得图象斜率k =2,所以m =0.5 kg.答案 (1)BC (2)0.34 (3)① 0.5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1)如图乙所示是某小组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s 1=4.31 cm 、s 2=4.81 cm 、s 3=5.33 cm 、s 4=5.82 cm 、s 5=6.30 cm 、s 6=6.80 cm ,则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2(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另一小组在该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①请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a-F的图线.②(多选)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A.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C.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D.实验中小车质量太大E.实验中砂桶和砂的质量太大答案(1)0.56 m/s 0.50 m/s2(2)①如图所示;②AB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A .h 的测量B .H 的测量C .L 的测量D .x 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 =15 cm 、H =25 cm 、x 1=30 cm 、L =10 cm 、x 2=20 cm ,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 (1)滑块在桌面右端M 点的速度大小为:v 1=x 1t ,v 2=x 2t①由竖直方向有:H =12gt2② 由①②式求得:v 2=x 2g 2H③(2)第一次测的速度为:v 1=x 1g 2H④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由动能定理: -μmgL =12mv 22-12mv 21⑤由③④⑤式可得:μ=x 21-x 224HL由表达式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 、C 、D.(3)μ=x 21-x 224HL =0.32-0.224×0.25×0.1=0.5答案 (1)x 2g2H(2)BCD (3)0.5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 t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用ΔE k =12m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 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m/s.(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p k 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解析 (1)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钢球球心到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之间的竖直距离,故选B.(2)遮光条的宽度d =1.50 cm ,钢球的速度v =dt=1.50 m/s(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ΔE k 小于ΔE p ,但表中ΔE k 大于ΔE p .(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 和l ,计算ΔE k 时,将v 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 ′=l Lv . 答案 (1)B (2)1.50 1.50 (3)不同意 理由见解析 (4)见解析。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实验与创新 课时作业12 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实验与创新 课时作业12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二1. (2017·上海单科)由放射性元素放出的氦核流被称为( )A .阴极射线B .α射线C .β射线D .γ射线B 本题考查天然放射现象.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属于氦核流,选项B 正确.2.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B .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D .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A 逸出功W =h ν0,W ∝ν0,A 正确;只有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金属极限频率ν0,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B 错;由光电效应方程h ν=12mv 2max +W 知,因ν不确定时,无法确定12mv 2max 与W 的关系,C 错;光强E =nh ν,ν越大,E 一定,则光子数n 越小,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D 错.3.(2017·四川成都二诊)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235 92U +10n ―→a +b +210n 则a +b 可能是( )A.140 54Xe +9336KrB.141 56Ba +9236Kr C.141 56Ba +9338Sr D.140 54Xe +9438Sr D 根据核反应中的质量数守恒可知,a +b 的质量数应为235+1-2=234,质子数应为92,A 项中的质量数为140+93=233,B 项中质量数是141+92=233,C 项中质量数为141+93=234,质子数为56+38=94,D 项中质量数为140+94=234,质子数为54+38=92,综上可知,答案为D.4.(2017·河南六市一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B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个数越多,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 .氢原子光谱有很多不同的亮线,说明氢原子能发出很多不同频率的光,但它的光谱不是连续谱D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C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增大,A项错误.由E k=hν-W0可知,只增加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项错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是β射线,不是阴极射线,D项错误.5. (多选)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处于n=3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一定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C.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AD 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故A正确;处于n=3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可能会辐射一种频率,或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处于n=3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回到基态时可能会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β衰变的本质是原子内部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C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压力、温度无关,故D正确.6.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239 94Pu的半衰期为24 100年,其衰变方程为239 94Pu→X+42He+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100个239 94Pu经过24 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D.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D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235个核子,则中子数为235-92=143(个),选项A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100个239 94Pu经过24 100年后不一定还剩余50个,选项B错误;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衰变过程总质量减少,选项C错误;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选项D 正确.7.(2017·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C.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D 由原子跃迁、光电效应的规律分析.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6种光子,A错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小,光频率最小,B错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大,光频率最大,光波长最小,最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C错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0.20 eV>6.34 eV,所以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D正确.8.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D 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说明能级m高于能级n,而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说明能级k也比能级n高,而紫光的频率ν2大于红光的频率ν1,所以hν2>hν1,因此能级k比能级m高,所以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应辐射光子,且光子能量应为hν2-hν1.故选项D正确.9.(多选)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对于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能量的光子后向更高能级跃迁B.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D.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BD 氢原子发生跃迁,吸收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故A错误;根据C24=6知,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ΔE=(13.6-0.85) eV=12.75 eV.故C错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小,则波长最长.故D正确.10.(多选)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1、m2、m3和m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式为21H+31H→42He+10nB.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m1+m2-m3D.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m1+m2-m3-m4)c2AD 由氘核和氚核的结合以及电荷数、质量数守恒可知选项A正确;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选项B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m1+m2-m3-m4,选项C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可知选项D正确.11.(2017·三湘名校联盟三模)有关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球m1以速度v碰撞静止球m2,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C.丙图中射线1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射线3由α粒子组成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B 甲图中只有发生弹性碰撞时,碰后m2的速度才为v,则A错误.丙图中射线1由α粒子组成,射线3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C项错误.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D 错误.1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12 6C+10nB.20个238 92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238 92UC.235 92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和140 54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D.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AC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12 6C+10n,A正确;原子核的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所以B错误;235 92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和140 54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所以该反应过程会产生质量亏损,从而放出核能,C正确;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可能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也可能会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所以D错误.13.(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A.入射光太弱B.入射光波长太长C.光照时间短D.电源正、负极接反BD 入射光波长太长,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正确;电路中电源反接,对光电管加了反向电压,若该电压超过了遏止电压,也没有光电流产生,故选项D正确.14.(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镁板的电子逸出功为5.9 e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镁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B.用能量为11.0 eV的自由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跃迁到激发态C.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D.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答案BD15.(多选)如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B.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C.只要增大电压,光电流就会一直增大D.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AB 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hν-W0=eU c,可知入射光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遏止电压越大,对于确定的金属,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B正确;当电压增大到一定值,电流达到饱和电流,不再增大,故C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三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由实验得到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a)所示,由图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若要在两根弹簧中选用一根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__;用制作好的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如图(b)所示,物体重________N.解析由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可求得弹簧乙的劲度系数k=200 N/m;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在同样力作用下弹簧伸长量大的甲弹簧.图(b)所示的物体重4.00 N.答案200 甲 4.002.(2017·山东维坊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王同学用了两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实验之前他先检查了弹簧测力计,然后进行实验.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力F1、F2的大小及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仍将结点拉到O点,再记录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最后取下白纸作图,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实验前必须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以下检查项目必需的是________.A.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B.将弹簧测力计用力拉,看是否能达到最大量程C.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测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2)如图是王同学研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在白纸上画出的图,根据物理实验读数和作图要求与规范,请指出图中存在的三种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实验前必须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需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查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选项A 、C 正确.(2)画力的合成矢量图时,力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按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记录数据,辅助线用虚线,据此可以指出图中存在的三种错误.答案 (1)AC(2)①矢量F 1、F 2、F 未画上箭头 ②记录力的大小的有效数字有错误 ③F 与F 1、F 2末端连线应该用虚线3.如图甲所示为做“探究外力做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甲(1)本实验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应________(填“拖着”或“不拖”)纸带.(2)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测得AB =1.44 cm ,BC =1.64 cm ,CD =1.64 cm ,DE =1.59 cm.已知相邻两点的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应选择________段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小车的最大速度为v =______m/s.乙解析 (1)平衡摩擦力时,也应该平衡掉纸带受到的阻力.(2)应该选择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最大的部分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所以应该选BC 段、CD 段或BD 段,小车的最大速度v =BD 2T =1.64×2×0.012×0.02m/s =0.82 m/s.答案 (1)拖着(2)BD (BC 、CD 也正确) 0.824.用图中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B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能同时飞出C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D .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时的动能不损失(2)若A 球质量为m 1=50 g ,两小球发生正碰前后的位移—时间(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球B 的质量为m 2=________.(3)调节A 球自由下落高度,让A 球以一定速度v 与静止的B 球发生正碰,碰后两球动量正好相等,则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Mm应满足________.解析 (1)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C 对.(2)由图知碰前B 球静止,A 球的速度为v 0=4 m/s ,碰后A 球的速度为v 1=2 m/s ,B 球的速度为v 2=5 m/s ,由动量守恒知m 1v 0=m 1v 1+m 2v 2,代入数据解得m 2=20 g.(3)因实验要求主碰球质量大于被碰球质量,M m >1,令碰前动量为p ,所以碰后两球动量均为p2,因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可能增加,所以有p 22M≥p 22M+p 22m,即M m ≤3,所以1<M m≤3.答案 (1)C (2)20 g (3)1<M m≤35.(2017·天津理综)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 A .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 B .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C .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撤手释放重物(2)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 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A.OA、AD和EG的长度B.OC、BC和CD的长度C.BD、CF和EG的长度D.AC、BD和EG的长度解析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选用质量大的金属锤的,可保证下落过程中纸带竖直不松驰,金属锤密度大,体积就小,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小;上下限位孔对正,可减小摩擦;本实验中要验证12mv2=mgh,即验证v2=2gh,不测量重物的质量;实验时用手抓紧纸带上端,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纸带,不用用手托住重物.(2)本实验中,需要测某点的瞬时速度和从起始点到该点的距离,或者两点的速度及其间距,符合要求的选项有B、C.答案(1)AB (2)BC6.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多选)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 -F 图线,如图所示.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________kg.解析 (1)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平衡,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故选项A 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细线与木板平行,则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 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选项C 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一些,故D 错误.(2)根据作差法得:a =x 6+x 5+x 4-x 3-x 2-x 19T2≈0.34 m/s 2. (3)由图象可知,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根据F =ma 得a -F 图象的斜率k =1m,由a -F 图象得图象斜率k =2,所以m =0.5 kg.答案 (1)BC (2)0.34 (3)① 0.5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1)如图乙所示是某小组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s 1=4.31 cm 、s 2=4.81 cm 、s 3=5.33 cm 、s 4=5.82 cm 、s 5=6.30 cm 、s 6=6.80 cm ,则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2(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另一小组在该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①请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a-F的图线.②(多选)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A.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C.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D.实验中小车质量太大E.实验中砂桶和砂的质量太大答案(1)0.56 m/s 0.50 m/s2(2)①如图所示;②AB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A .h 的测量B .H 的测量C .L 的测量D .x 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 =15 cm 、H =25 cm 、x 1=30 cm 、L =10 cm 、x 2=20 cm ,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 (1)滑块在桌面右端M 点的速度大小为:v 1=x 1t ,v 2=x 2t① 由竖直方向有:H =12gt 2②由①②式求得:v 2=x 2g 2H③ (2)第一次测的速度为:v 1=x 1g 2H④ 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由动能定理: -μmgL =12mv 22-12mv 21⑤由③④⑤式可得:μ=x 21-x 224HL由表达式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 、C 、D.(3)μ=x 21-x 224HL =0.32-0.224×0.25×0.1=0.5答案 (1)x 2g2H(2)BCD (3)0.5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 t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用ΔE k =12m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 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m/s.(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p k 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解析 (1)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钢球球心到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之间的竖直距离,故选B.(2)遮光条的宽度d =1.50 cm ,钢球的速度v =dt=1.50 m/s(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ΔE k 小于ΔE p ,但表中ΔE k 大于ΔE p .(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 和l ,计算ΔE k 时,将v 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 ′=l Lv . 答案 (1)B (2)1.50 1.50 (3)不同意 理由见解析 (4)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