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治疗-中山大学

合集下载

用肿瘤微创治疗照亮生命之光——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吴沛宏

用肿瘤微创治疗照亮生命之光——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吴沛宏

封二人物Insidecover Characters用肿瘤微创治疗照亮生命之光——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吴沛宏 吴应清吴沛宏是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界的学术带头人,也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开拓者。

作为医学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主任导师,从医、从教近40年,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医者、一名教授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为医学教育服务。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吴沛宏身先士卒、忘我工作,为数万例的肿瘤病人进行了微创介入治疗手术。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他还将微创介入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与其他综合治疗有机结合,明显提高了肿瘤病人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存质量;他大力倡导并践行人性化、理性化、个体化、建设性的肿瘤治疗模式和策略;他兢兢业业,心系患者健康,关爱学生和同事,即使是休息日也一刻都放不下病人及他所热爱的肿瘤微创介入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用实际行动坚定践行做一名好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医路无悔,坚定地做一名好医生吴沛宏是“文革”后开放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

谈及求学往事,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考试的场景:那是在1977年12月的冬天,在没有窗户、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考场教室里,北方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的,答题过程中要靠不断地呵气搓手来取暖,让手不至于冻得没有知觉。

吴沛宏抓住国家恢复高考的政策机遇,凭借优异成绩在众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入被视为中国最好的医学殿堂之一的中山医学院(先后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而在此之前,1973年高中毕业后,吴沛宏加入下乡知青行列中并担任不脱产的兼职赤脚医生,随后他在北京医学院临床教学实习基地进修过一年多,作为知青被分配在当地商业局的职工医院工作过,在此期间吴沛宏对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产生了恻隐之心,加上同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这一路走来让他与医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初心。

全国肿瘤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全国肿瘤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全国肿瘤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全国肿瘤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肿瘤学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临床医学学科评估结果,肿瘤学是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下属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参考意义。

肿瘤学专业相关介绍肿瘤学主要是对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学科。

有肿瘤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肿瘤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肿瘤干细胞研究与生物治疗、肿瘤放疗学、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综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七个研究方向。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20年中明显上升,在我国的一些主要大城市中,恶性肿瘤已居死亡病因中的首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也一样,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

国内外对恶性肿瘤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

近年来对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迅速,包括肿瘤的病因学、遗传基因、分子流行病学,以及临床方面对传统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的发明和成功的临床实践。

然而在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还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进步,未知的领域和待解决的问题远远多于我们已获得的知识和已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艰巨性,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成功机遇。

这也许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和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投身于对恶性肿瘤研究的原因。

肿瘤学专业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肿瘤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该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主要有:01 肿瘤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02 肿瘤药理与个体化治疗03 肿瘤信号转导与靶向药物04 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的研究05 恶性肿瘤发病及转移的分子标志06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07 EB病毒致癌机制的研究08 肿瘤靶向药物09 肿瘤信号传导和细胞周期调控10 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11 肿瘤免疫逃逸与细胞免疫治疗研究12 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13 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理14 肿瘤的分子病因学及基因治疗15 肿瘤基因治疗16 肿瘤病理学17 靶向治疗分子机制18 肺癌靶向治疗19 乳腺癌综合治疗20 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21 肺癌分子分型研究22 炎性器官功能损害的机制与防控方法23 卵巢癌诊治24 妇科肿瘤诊治进展25 妇科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26 头颈肿瘤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27 膀胱癌动脉化疗28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新型药物研究29 肾癌的微创外科治疗30 恶性肿瘤放射生物学行为31 鼻咽癌分子指标的预后32 鼻咽癌筛查指标的评价33 肿瘤转移机制34 肿瘤纳米靶向治疗机制研究35 血液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36 胶质瘤综合治疗基础研究37 鼻咽癌综合治疗38 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肿瘤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肿瘤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肿瘤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RBRVS管理模式思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RBRVS管理模式思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RBRVS管理模式思考》第一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rbrvs管理模式思考关于rbrvs 一些理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理模式思考最近读了一本与医院管理相关的书《绩效革命》,这本书以广东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现行绩效薪酬管理模式为主线,全方位讲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于日常的工作指导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从此书我获得的收获。

首先,了解了来自美国医疗管理并从台湾医院取得成功的RBRVS绩效管理模式,这是一种适用于临床医生的工作量统计方法,相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普遍采取的按收入提成计算工作量和奖金的模式,RBRVS以每个项目医生资源的投入为基础,统计每个项目医生的工作量,真正体现了工作时间、责任、压力、风险、执业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运用到考核和奖金分配中能够体现按劳分配,向高技术、高风险岗位倾斜。

其次,在护理人员工作量绩效统计方面,引入了护理时间单价制,根据护理工作工作内容相对固定、风险相对较小、操作相对比较简单的特点,统计确定每个项目的操作时间作为护理工作量统计的基数,并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了病区护理人员和门诊医技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

在充分体现按工作量分配的同时,赋予了科室中层一定的分配权力,工作量绩效的20%由科主任在科内自行主持分配。

一方面树立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权威,另一方面也便于中层根据科室的情况,适当的调整科内人员奖金水平,增强灵活性,全面调动科内人员。

在管理绩效方面,该医院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4方面的考核标准,分别是经营绩效,行政事务绩效、社会影响力绩效、KPI,并设置了明确的考核责任部门和考核标准,以及跟奖金挂钩的方法,值得借鉴学习。

总之,这本书让我全方位的了解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对工作的指导和学习受益匪浅。

第二篇:肿瘤防治中心xx年肿瘤防治中心xx年学术型研究生推优预评工作方案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发展,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进一步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学术型研究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本中心xx年继续开展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推优预评工作,并将学术型硕士生也纳入推优预评考核范围。

肿瘤生物治疗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

肿瘤生物治疗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简 介 : 高维 实, 16 男,9 2年 生 , 河北省 丰润 县人 。肿 瘤 外科 主任 医师 , 士 硕 研 究生导师, 内蒙古 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18 9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
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19 年在 内蒙古 医学院获硕 士学位 , 配在 内蒙古 医院普 91 分 外科工作。20 03年在 中山大学获外科博士学位 , 回内蒙古 医院肿 瘤外科工作。在 肿瘤的诊 断, 手术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和基础研究有一定建树。现任 内蒙古医学 会肿瘤分会主任委 员, 内蒙古医学杂志》 《 常务编委 。 主持完成 了自治区科研 项 目《 乳腺 癌早期诊断的研 究》 《 囊癌与胆 囊结石 、胆 关系的研 究》参与完成了 自 区科研项 目 肝段切除在肝脏外科应 用的研 究》在 , 治 《 , 《 中华 医学杂志》 《 、 中华外科杂志》 《 、 中华病理 杂志》 中华 实验外科杂志》 和《 等核 心 期刊发 表论 文 1 。 目前承 担 的课 题 有 : 5篇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导 He 一 诱 r 2nu / e 癌基 因蛋 白特异性 C 8 K D +N T细胞的研 究》 内蒙古 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项 , 目 大量诱导高效树 突状细胞瘤苗和 C K细胞 的研 究》 内蒙古人事厅人 才基金 项 目《 活体肝移植 的研 《 I , 猪 究》 。获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自治区卫生厅科技进 步二等 奖一项。20 04年获 内蒙古 自 区有突 出 治 贡献的 中青年 专 家。
细胞( m hkn—atadkl A 对多种肿瘤细胞 1 poi y e cvt i r K) i e l L e
有强大的杀伤作用, A L K细胞很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 疗并取得 了一定疗效 , 肿瘤生物 治疗 很快 成为肿 瘤治 疗 的一部分 , 并被称为继手术 、 化疗 和放 疗之后肿瘤 的 第 四种治疗模 式。根据肿 瘤生 物治疗 的原理 不 同 , 可 分为主动特异I L一2 外激活 淋 巴 体 A C, 肿瘤 免 疫 中具 有 极 其 重 要 作 用 。D s 细 P 在 C 是

讲座-04 -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学习文档

讲座-04 -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学习文档
第三类为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包括PDGFRα 、 PDGFRβ 、克隆刺激因子(CSF-1R)、c-KIT等,此类受体在脑肿瘤、 血液细胞肿瘤等常见高表达;
第四类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包括有FGFR1、FGFR2、 FGFR3、FGFR4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等。此类细胞在血管生成方面起着 重要的作用;
不良反应 氮芥选择性低,作用剧烈,骨髓抑制较剧。胃肠症状显著,呕 吐剧烈,病人难于耐受局部刺激性最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淋巴瘤类,包括淋巴肉瘤、蕈样肉芽肿等, 尤其适用于纵隔压迫症状明显者,利用其速效的特 点,可较快得到缓解。
环磷酰胺
潜伏化氮芥
NO 酰胺氮芥 CH2CH2Cl
PN
O
CH2CH2Cl
N,N-双(氯乙基)-N,O-丙烯-磷酸酯双酰胺
抗肿瘤药物药理学
朱孝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抗肿瘤药物历史
抗叶酸治疗(Antifolate) 法伯: 叶酸 氮芥 (Nitrogen mustards) 顺铂(Cisplatin, DDP)
肿瘤生物学与抗癌药物发展
上世纪50-60年代 肿瘤由快速分裂的细胞构成; (烷化剂 Alkylating agents)
临床应用
食管癌、头颈部鳞癌、皮肤鳞癌、睾丸癌及恶性淋巴瘤等
不良反应 肺部毒性是BLM的最严重毒副作用
丝裂霉素C(mitomycin, MMC)
MMC可抑制DNA的合成,高浓度时可使已形成的DNA崩解、胞核溶 解,出现影子细胞。
MMC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一、通过影响原料供应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L-门冬酰胺酶(L-ASP)
第五类为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受体(VEGFR),是血管生成的重要的 正性调节因子;

仲、陈荣昌、陆阳、郑德先、刘彦信、程度、郭峰、高虹、 …

仲、陈荣昌、陆阳、郑德先、刘彦信、程度、郭峰、高虹、 …

附件1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一等奖8项201001111 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中国人民解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卞修武、平轶芳、黄缄、姚小红、蒋雪峰、余时沧、周志华、周烨、陈剑鸿、王清良、杨世昕、易良、肖华亮、张华蓉201001140 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病理生理功能及调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陈洪铎、李远宏、赵玉铭、何春涤、肖汀、耿龙、王合、王官清、王岩、徐宏慧、吴严、李萍、夏立新、李久宏201001066 人体免疫应答影响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福生、田志刚、施明、张政、福军亮、张纪元、陈黎明、孙汭、金磊、徐东平、邹正升、王慧芬、汤紫荣、魏海明、张冰201001027 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池永龙、徐华梓、王向阳、戴力扬、倪文飞、林焱、黄其杉、毛方敏201001063 烧、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与严重脓毒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姚咏明、方向明、梁华平、盛志勇、林洪远、舒强、陆家齐、董宁、徐祥、程宝莉、张立天、于燕、刘辉、蔺静、董月青201001092 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童建华、贾培敏、陈竺、陈赛娟、朱琦、赵倩、肖澍、窦爱霞、李冬、潘晓蓉20100108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上海长征医院侯春林、林浩东、衷鸿宾、徐镇、张世民、王金武、郑宪友、王剑火、钟贵彬、王诗波、刘明轩、徐瑞生201001236 卵巢癌病变进展机制与阻遏策略研究及应用浙江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吕卫国、叶枫、陈怀增、虞和永、李晓、陈丽莉、傅云峰、万小云、王新宇、程蓓、陈亚侠二等奖26项201002024 重度骨量不足种植修复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林野、王兴、李健慧、邱立新、邸萍、陈波、胡秀莲、王莺、张宇、毛驰201002014 道地药材的道地性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天津大学、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黄璐琦、郭兰萍、高文远、王晓、高伟、肖培根、王永炎、陈美兰、崔光红、袁庆军201002232 感染性角膜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翟华蕾、王宜强、赵靖、孙士营、钟文贤、胡建章、陈敏201002088 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和转移机制研究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张海梁、戴波、马春光、林国文、秦晓健、沈益君、朱一平、姚旭东、张世林201002171 肿瘤分子影像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实验与应用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永学、兰晓莉、安锐、高再荣、曹卫、吴志坚、何勇、黄代娟、胡佳、谭旭波201002041 高血压脑中风新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防治策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惠汝太、张伟丽、汪一波、樊晓寒、宋卫华、陈敬洲、孙凯、薛浩、白永怿201002080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肿瘤医学部曾昭冲、成佳宪、汤钊猷、樊嘉、周俭、王斌梁、何健、王建华、张博恒、杜世锁201002077 听觉器官微观结构数字建模与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天宇、王正敏、戴培东、杨琳、倪玉苏、王克强、李树峰、迟放鲁、李华伟、谢友舟201002170 人类重要病原微生物糖生物学与感染免疫武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章晓联、戚中田、刘昱、潘勤、刘敏、罗凤玲、李冬青、赵平、汪付兵201002051 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与病因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烽、张江林、朱剑、杨春花、郭军华、邓小虎、王炎焱、赵征、赵伟、李晓兰201002237 新发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学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顾江、邓宏魁、王月丹、高子芬、宫恩聪、张波、谢志刚、陆敏、叶菊香、姚璐201002050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特征与监测技术的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晓农、吕山、张仪、刘和香、李莉莎、杨坤、严延生、林金祥、胡铃、程由注201002032 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华伟、姚焰、陈柯萍、张林峰、浦介麟、王方正201002142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与胆石形成的关系及防治对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吴硕东、田雨、于宏、苏洋、孔静、范莹、金俊哲、张振海、田野、于浩201002074 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朱志军、邓永林、刘懿禾、孙丽莹、郑虹、潘澄、张雅敏、张建军、蒋文涛201002185 上颈椎损伤和疾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尹庆水、夏虹、吴增晖、马向阳、艾福志、章凯、王建华、刘娟、李凭跃、王智运201002115 游离脂肪酸对糖尿病易感人群胰岛素抵抗形成和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河北省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宋光耀、赵家军、朱旅云、陈树春、马慧娟、李萍、胡丽叶、赵晓云、马博清、霍丽梅201002131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伦贝尔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孙殿军、高彦辉、于光前、赵丽军、沈雁峰、刘运起、王丽华、石玉霞、张微、王伟201002105 中医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分析方法的集成与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马越鸣、张宁、石荣、马秉亮、朱恩圆、吴家胜、王天明、郭忻、叶福媛、严东明201002044 行为学仪器研制和前沿性神经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推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均田、杜冠华、徐炳忠、李晓峰、陈乃宏、屈志炜、胡金凤、张天泰、李锡明、高梅201002118 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陈静瑜、郑明峰、胡春晓、朱艳红、许萍、张稷、杨国仪、王春新、吴波、何毅军201002207 转基因后的造血干细胞保护效应及血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贵阳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季石、陈子兴、方琴、夏学鸣、陈剑、林果为、李建勇、周鑫莉、李栋博、肖芸201002039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与临床诊治系列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乔树宾、惠汝太、宋云虎、华伟、袁建松、王虎、尤士杰、段福建、田月琴、张岩201002007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刘亚军、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张贵林、张波、行勇刚2010021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建立及应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东南大学、温州医学院、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奚廷斐、由少华、吕晓迎、吕建新、顾汉卿、冯晓明、吴平、王春仁、施燕平、黄炎201002062 生物人工肝用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东南大学丁义涛、施晓雷、顾忠泽、仇毓东、江春平、吴亚夫、周建新、徐庆祥、褚薛慧、顾劲扬三等奖45项2010031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开放的临床进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杨毅、黄英姿、郭凤梅、刘松桥、刘玲、杨从山、陈永铭20100315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农华、谢勇、王崇文、祝荫、舒徐、周小江、龚燕峰、刘东升201003133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的技术创新—免Endo-GIA二级脾蒂Ligasure两步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的临床应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广义、刘亚辉、杜晓宏、吕国悦、张平、王英超、刘凯、王蒙201003122 胃癌的早期筛查及个体化治疗的遗传学策略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束永前、沈洪兵、殷咏梅、刘平、靳光付、王建、徐耀初、郭人花201003172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血管新生和促进肿瘤恶性表型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道文、蒋建刚、王炎、陈琛、徐西振、李桂玲、汪道武、唐家荣201003196 肿瘤基因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黄文林、刘然义、吴江雪、姜文奇、林旭滨、管忠震、吕跃、黄必军201003145 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调节免疫应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金伯泉、陈丽华、杨琨、方亮、张赟、徐竹蔚、庄然、张圆201003060 低氧预适应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前景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吕国蔚、吉训明、邵国、张颜波、于顺、罗玉敏、薛明201003181 药物转运体和受体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差异和疾病易感性的机制研究中南大学刘洁、张伟、刘昭前、范岚、周淦、王连生、欧阳冬生、李智201003120 炎症免疫机制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严金川、吴宗贵、赵学、吴骏、梁春、王翠平、陈广华、龚杰201003110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长征、程晓明、林科雄、李琦、王彦、孙鲲、赖克方201003018 原发性小血管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型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明辉、陈旻、高莹、于峰、郭晓蕙、叶华、辛岗、邹万忠201003035 北京地区血友病综合诊治和管理协作体系的建立及相关应用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永强、吴润晖、梁燕、郭扬、华宝来、陈丽霞、翁习生、陈永辉201003210癫痫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周东、陈忠、汪颖、胡薇薇、周华、鄢波、吴欣桐、王爽201003125 儿童与成人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董选、王苏弘、罗跃嘉、任艳玲、杨伊林、牛亚南、王永清、陈杰201003002 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张澍田、杨永平、丁惠国、于中麟、冀明、吴咏冬、李宁、李鹏201003212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华田、欧阳钦、胡仁伟、白爱平、王玉芳、温忠慧、步宏、李甘地201003021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及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的研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魏来、庄辉、张贺秋、徐小元、陈智、饶慧瑛、任芙蓉、王国华201003079 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及其耐药性的防治策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明贵、俞云松、沈叙庄、刘健华、熊自忠、徐晓刚、刘雅红、王爱华201003099 中国儿童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邹丽萍、王华、刘智胜、张月华、王航雁、张建、金洪、丁昌红201003173 遗传代谢病高危筛查和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罗小平、王慕逖、宁琴、梁雁、魏虹、方峰、周建华、林汉华201003193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及应用基础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裕隆、蔡世荣、王昭、张常华、陈创奇、马晋平、崔冀、宋新明201003187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方驰华、全显跃、范应方、徐清振、潘家辉、钟世镇、唐雷、黄文华201003012 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技术推广及其血肿扩大(HE)机制和临床预测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王德江、王硕、季楠、张东、康帅201003215 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游潮、刘鸣、刘翼、贺民、周东、李进、陈茂君、王朝华201003100 改善脑胶质瘤疗效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研究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陈菊祥、卢亦成、卢大儒、孙克华、丁学华、黄燕、胡国汉、骆纯201003042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外科治疗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李守军、王旭、晏馥霞、刘晋萍、沈向东、闫军、李永青20100312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陈鑫、徐明、陈绪军、邱志兵、马黎明、史宏伟、穆心苇、蒋英硕201003104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刘锦纷、仇黎生、徐志伟、王伟、陈会文、张玉奇、朱丽敏、朱铭201003031 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治标准体系的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汉忠、曾正陪、罗爱伦、纪志刚、张玉石、毛全宗、肖河、严维刚201003055 以Ki67基因为靶点的多种基因阻断技术治疗肾癌研究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郑骏年、刘新垣、徐为、李望、裴冬生、乔月华、王军起、孙晓青201003174 骨关节损伤与恶性肿瘤骨侵润的分子机制及生物修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安民、游洪波、李锋、郭风劲、田代实、娄朝晖、张树威、石晓兵201003097 肠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疾病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施诚仁、张忠德、潘伟华、沈涤华、杜勇、李仲荣、李明磊、吴晔明201003001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开发、临床验证及推广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李坤成、翁思跃、梁志刚、赵欣、杜祥颖、张阅红201003070 中国人视网膜色素变性分子遗传学研究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赵堪兴、赵晨、李宁东、陆莎莎、王犁明、王擎、王乐今、张伟201003197 眼遗传病:样本库的建立、致病基因定位和突变研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张清炯、郭向明、肖学珊、贾小云、黎仕强、王攀峰、李疆201003226 眼表上皮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祖国、李炜、梁凌毅、林辉、王华、虞东方、蒋爱华、张梅201003163 中耳炎乳突炎和胆脂瘤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易自翔、林昶、黄建民、叶胜难、张榕、杨劲松、程金妹、李志春201003213 唇腭裂外科修复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四川大学石冰、蒙田、李杨、李盛、王炎、郑谦、文抑西、何星201003123 减缓和改善皮肤光损伤的应用基础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骆丹、许阳、缪旭、吴迪、陈斌、吉玺、徐丽贤、孙蔚凌201003049 中国食物资源营养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优识行视资讯中心杨月欣、王竹、何梅、潘兴昌、门建华、杨晓莉、王国栋、杨晶明201003230 代表性环境化学污染物致DNA损伤修复机制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庄志雄、程锦泉、柯跃斌、纪卫东、刘起展、杨淋清、任泽舫、张文娟201003048 艾滋病早期感染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应用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蒋岩、陆林、肖瑶、姚均、潘品良、邱茂锋、王临虹、汪宁201003076 基于证候病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谢建群、刘慧荣、吴大正、马贵同、袁建业、郑昱、薛筠、潘相学201003132治疗咽炎药物的研究吉林大学金向群、毋英杰、管清香、刘建璇、綦斌、郝秀华、赵呈呈、杨锦竹卫生管理奖2项201005154 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志、韩孟杰、秦侠、吕柯、胡虹、马颖、陈任、马英鹏20100517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姚岚、杨青、金生国、张彤、许宗余、刘利群、陈子敏、尤川梅。

肿瘤的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治疗
IL-2:转移性肾癌和黑色素瘤的姑息治疗
EPO、TPO、G-CSF、GM-CSF、IL-11等:放化疗后 骨髓抑制的支持治疗
CK的毒副反应
流感样症状(多数CK):寒战、发热、肌痛、头痛、 乏力等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IL-2,IL-11):低血压、浆膜 腔积液、组织水肿等
胃肠道反应(IFN):恶心、食欲减退、呕吐等 神经精神症状(IFN):抑郁、躁狂、人格改变等 血液学毒性(IF肿瘤的传统治疗模式
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通过机体的防御机制、应用生物大分子 (细胞、核酸、蛋白质和肽)或小分子化合物调节机体生 物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
肿瘤生物治疗的进程
1894年:美国医师 Coley用细菌毒素治疗肉瘤-肿瘤 生物治疗的 鼻祖
1986年:美国FDA批准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α上市- 肿瘤免疫治疗 起点
1991年斯坦福大学的Schmidt Wolf等首先报道。
多种细胞因子和抗体(Anti-CD3、anti-CD28、IFN-γ、 IL-2、IL-1β)模拟T 细胞增殖和激活而诱导的杀伤细 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又称 ALT(autologous lymphocyte therapy)
(分子靶点治疗+免疫治疗)
“第4种肿瘤治疗策略”
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途径
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 增殖、凋亡、分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
调节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生物治疗的特点
具有肿瘤特异性(高度选择性) 作用机理及毒副作用与常规治疗不同 不容易产生耐药 毒副作用较小
肿瘤生物治疗的分类

肝肾功能损害(IFN) 骨痛(G-CSF) 诱发自身免疫反应(IFN等)

CIK-DC简介2014资料

CIK-DC简介2014资料
肿瘤生物治疗技术
2013年10月
内容提要
一、肿瘤生物治疗概述 二、CIK细胞治疗技术 三、DC细胞治疗技术 四、政策法规 五、卫生部第三类临床技术准入 六、公司技术优势简介
一、肿瘤生物治疗概述
1、肿瘤疗法分类
传统疗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新兴疗法: 生物治疗 其他疗法:射频、氩氦刀、热疗、介入等
二、CIK细胞治疗技术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5-A、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实体肿
瘤复发、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
2000年,Yamazaki T等人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报道了体 外扩增活化自体淋巴细胞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实 验研究。受试的150名患者分为两组,均接受了根治性肝癌切除 术,随后一组接受过继性免疫治疗(76例),一组不采用任何 辅助治疗(74例)。患者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经重组人IL-2和 抗CD3抗体刺激培养扩增,并在术后的6个月内分五次回输患者。 经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0.2-6.7年,中位数为4.4年),接受细 胞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复发率下降18%,复发风险 率下降41%。且肿瘤复发时间较对照组大延后。免疫治疗组3年 无复发率为48%(对照组为33%),5年无复发率为38%(对照 组为22%)。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极大 延长了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
五、卫生部第三类临床技术准入
卫办医政发〔2009〕84号
谢谢大家!
7、CIK细胞的临床应用医院
近10年来,先后已有301医院、302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 京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 309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较规范性的开展了肿瘤CIK 细胞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治疗病例数已过数千例。另外,302医 院应用CIK细胞治疗肝炎,病例数已约40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邓宁简历——精选推荐

邓宁简历——精选推荐

邓宁简历邓宁简历邓宁,博⼠,暨南⼤学⽣科院教授,博⼠⽣导师,暨南⼤学抗体⼯程研究中⼼副主任,细胞⼯程教研室主任,⼴东省免疫学会理事。

《中国⽣物⼯程杂志》、《暨南⼤学学报》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学历和经历:198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物系,1993年硕⼠研究⽣毕业于华中师范⼤学昆⾍学研究所,2003年博⼠毕业于中⼭⼤学⽣科院。

1987年⾄1990年,湖北三峡⼤学⽣物系教师,1993-2000年在湖北三峡⼤学医学院教师,2003-现在,暨南⼤学⽣科院教授。

主要研究⽅向:基因⼯程抗体与抗体药物,肿瘤多肽疫苗,肿瘤⾎管新⽣的分⼦机制。

近年来主要围绕抗体⼯程和肿瘤多肽疫苗的研究开展⼯作,开展了抗体库的构建、⼈源抗体的筛选、抗体亲和⼒成熟和抗体的⼈源化、抗体的⾼效表达和纯化,抗肿瘤作⽤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开发,进⼀步开展抗体药物研究。

开展了抑制肿瘤⾎管新⽣的肿瘤多肽疫苗等研究。

建⽴了⼯程抗体的表达、纯化技术平台,实现了抗⼄肝表⾯抗原Fab抗体在酵母的⾼效表达。

建⽴了抑制肿瘤⾎管⽣长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

探讨了肿瘤多肽疫苗在肿瘤⾎管新⽣和抑制肿瘤⽣长转移的作⽤。

探讨肿瘤⾎管新⽣的分⼦机制及其与肿瘤发⽣发展的关系等。

科研项⽬和研究成果:主持了国家“863”专题课题、国家⾃然科学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东省⾃然科学基⾦和⼴州市科技攻关重点等科研项⽬。

建⽴了⼈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到抗bFGF⼈源性抗体。

探讨并阐明了bFGF单克隆抗体抑制肿瘤的作⽤,并构建了抗bFGF ⼈⿏嵌和抗体。

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抑制肿瘤⽣长的VEGF/bFGF多肽疫苗。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45篇。

参编教材《⽣物技术实验精选》(暨南⼤学出版社)。

指导本科学⽣挑战杯作品获⼴东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承担的《动物细胞⼯程》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近年发表的相关研究论⽂1)Ning Deng, Hong Wang, Junjian Xi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phage display library and the screening of anti-bFGF antibody,Journal of Immunology Mehtods, (in press)2)Hu Zhiyi, Lai Wenshan, Zhang Wenze, Deng Ning, et al. Secretion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Assay of a Novel Fusion Protein of Thrombopoietin and Interleukin-6 in Pichia pastoris,J.Biochem. 142, 17–24 (2007)3)Deng Ning, Xiang Junjian, Zhang Qing, et al.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anti-HBsAg Fab antibody in Pichia pastoris by fermentation,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2005, 38(3): 293-2994)Xiang Junjian, Zhong Zhenyu, Deng Ning, et al. Screening antigen epitope of bFGF by phage display,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2005, 38(3):290-293 (邓宁通讯作者)5)Deng Ning, Xiang Junjian,Wang Xunzhang,et al.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ized anti-HBs Fab fragment, J Biochemistry. 2003,134(6):813-8176)邓宁,关⽂达,王宏,等. bFGF⼈源性抗体Fab段基因克隆及其在⼤肠杆菌中的表达,免疫学杂志,2007,23(6): 598-6017)王宏,陈丹,邓宁,向军俭,等. 重组⼈bFGF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及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细胞与分⼦免疫学杂志,2007,23(12):1150-1153(邓宁通讯作者)8)向军俭,汤伟佳,王宏,邓宁,⼈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源性抗bFGF抗体的筛选,免疫学杂志,2006,22(4):451-454 (邓宁通讯作者)9)向军俭,秦艳芳,邓宁,王宏,杨红宇,bFGF mRNA、bFGF及FGFR1与神经胶质细胞恶性⾏为的相关性,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5):440-44410)黄红亮,王宏,向军俭,唐勇,邓宁,bFGF反义硫代核苷酸增强⼈喉癌Hep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肉瘤MDT团队专家介绍骨与软组织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肉瘤MDT团队专家介绍骨与软组织科

黎敏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骨肿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
张新科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
微创介入科
范卫君
职务:微创介入科主诊教授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长: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
卢丽霞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长:CT 模拟定位放射治疗
李巧巧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影像科副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长:腹部影像诊断
张赟
职务:主治医师 专长:骨与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
病理科
饶慧兰
职务:病理科副主任 职称: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专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
骨与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切除及修复重建宋国徽职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肉瘤 MDT 团队专家介绍 骨与软组织科
王晋
职务:骨与软组织科主任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骨肿瘤、脊柱转移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
唐清连
职称:医师 专长:骨与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以及骨肉瘤发病机制研究
朱小军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骨与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切除 及修复重建
宋国徽
职称:住院医师
吴昊
职称:住院医师
肉瘤内科
张星
职务: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副主任/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长: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放疗科
张玉晶
职务:放疗科二病区淋巴瘤、乳腺癌和胃胰肿瘤放射治疗组主诊教授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长:淋巴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软组织肉瘤的放射治疗及研究

邓宁简历

邓宁简历

邓宁简历邓宁,博士,暨南大学生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细胞工程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暨南大学学报》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学历和经历:198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昆虫学研究所,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科院。

1987年至1990年,湖北三峡大学生物系教师,1993-2000年在湖北三峡大学医学院教师,2003-现在,暨南大学生科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基因工程抗体与抗体药物,肿瘤多肽疫苗,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主要围绕抗体工程和肿瘤多肽疫苗的研究开展工作,开展了抗体库的构建、人源抗体的筛选、抗体亲和力成熟和抗体的人源化、抗体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抗肿瘤作用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开展抗体药物研究。

开展了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肿瘤多肽疫苗等研究。

建立了工程抗体的表达、纯化技术平台,实现了抗乙肝表面抗原Fab抗体在酵母的高效表达。

建立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细胞模型和小鼠动物模型。

探讨了肿瘤多肽疫苗在肿瘤血管新生和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探讨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等。

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主持了国家“863”专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等科研项目。

建立了人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到抗bFGF人源性抗体。

探讨并阐明了bFGF单克隆抗体抑制肿瘤的作用,并构建了抗bFGF 人鼠嵌和抗体。

成功构建了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抑制肿瘤生长的VEGF/bFGF多肽疫苗。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5篇。

参编教材《生物技术实验精选》(暨南大学出版社)。

指导本科学生挑战杯作品获广东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承担的《动物细胞工程》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近年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1)Ning Deng, Hong Wang, Junjian Xi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phage display library and the screening of anti-bFGF antibody,Journal of Immunology Mehtods, (in press)2)Hu Zhiyi, Lai Wenshan, Zhang Wenze, Deng Ning, et al. Secretion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Assay of a Novel Fusion Protein of Thrombopoietin and Interleukin-6 in Pichia pastoris,J.Biochem. 142, 17–24 (2007)3)Deng Ning, Xiang Junjian, Zhang Qing, et al.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anti-HBsAg Fab antibody in Pichia pastoris by fermentation,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2005, 38(3): 293-2994)Xiang Junjian, Zhong Zhenyu, Deng Ning, et al. Screening antigen epitope of bFGF by phage display,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2005, 38(3):290-293 (邓宁通讯作者)5)Deng Ning, Xiang Junjian,Wang Xunzhang,et al.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ized anti-HBs Fab fragment, J Biochemistry. 2003,134(6):813-8176)邓宁,关文达,王宏,等. bFGF人源性抗体Fab段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免疫学杂志,2007,23(6): 598-6017)王宏,陈丹,邓宁,向军俭,等. 重组人bFGF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及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2):1150-1153(邓宁通讯作者)8)向军俭,汤伟佳,王宏,邓宁,人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人源性抗bFGF抗体的筛选,免疫学杂志,2006,22(4):451-454 (邓宁通讯作者)9)向军俭,秦艳芳,邓宁,王宏,杨红宇,bFGF mRNA、bFGF及FGFR1与神经胶质细胞恶性行为的相关性,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5):440-44410)黄红亮,王宏,向军俭,唐勇,邓宁,bFGF反义硫代核苷酸增强人喉癌Hep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戎铁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戎铁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戎铁华教授食管癌、肺癌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07.1-2011.1)●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后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癌症》杂志副主编工作经历:197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从事胸部肿瘤外科临床研究与实践30余年,对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及胸壁巨大肿瘤等的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食管癌的临床研究有更深的造诣。

1991-1992年在德国柏林HecKen Shown肺科医院做访问学者。

分题主持国家恶性肿瘤九五攻关课题“广州越秀区恶性肿瘤病区防治研究”;主持卫生部课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清扫方法改进研究”;主持广东省科委课题“P53、PCNA、核仁旁小体等食管癌预后指标的研究”;还参与研究与食管癌、肺癌有关的多项省部级课题。

研究方向:1. 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3.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 食管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设计;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获奖及荣誉:1995年获国务院科技人员“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广东省白求恩医务工作者称号;1998年科研成果“食管癌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获广东省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广东省医学卫生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1)2006年863重大专项食管癌分子分型及个体化诊疗分题:食管癌标本库建立及个体化治疗中分子标志物的筛查(75万)2006.12-2011.12(2)2006年863重大专项肺癌分子分型及个体化诊疗分题:多中心肺癌诊疗和随访研究(35万)2006.12-2011.12发表论著SCI收录论文(✉表示通讯作者)[1]Zhang X , Lin P , Zhu ZH , Long H , Wen J , Yang H , Zhang X , Wang DF , Fu JH , Fang Y ,Rong TH (✉). Expression profiles of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cDNA microarray. Cancer Genet Cytogenet. 2009 Oct;194(1):23-9.[2]Liu H , Xiong M , Xia YF , Cui NJ , Lu RB , Deng L , Lin YH , Rong TH (✉). Studies onpentoxifylline and tocopherol combination for 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in rats.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9 Apr 1;73(5):1552-9.[3]Zhu ZH , Sun BY , Ma Y , Shao JY , Long H , Zhang X , Fu JH , Zhang LJ , Su XD , Wu QL ,Ling P , Chen M , Xie ZM , Hu Y , Rong TH (✉). Three immunomarke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based prognostic classifiers for stage IB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9 Mar 1;27(7):1091-9.[4]Huang XP , Rong TH (✉) , Wang JY , Tang YQ , Li BJ , Xu DR , Zhao MQ , Zhang LJ ,Fang Y , Su XD , Liang QW. Negative implication of C-MYC as an amplification target in esophageal cancer.Cancer Genet Cytogenet. 2006 Feb;165(1):20-4.[5]Xiao-Ping H , Tie-Hua R(✉) , Peng L , Qiu-Liang W , Guang-Yu Y , Jing-Hui H ,Xiao-Dong S , Xiao-Dong L , Bao-Jiang L , Peng-Yuan Z , Kai L , Zhi-Fan H. Cyclin D1 over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cancer from southern Chin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Cancer Lett. 2006 Jan 8;231(1):94-101.[6]Huang XP , Rong TH (✉) , Wu QL , Fu JH , Yang H , Zhao JM , Fang Y. MCM4 expressionin esophageal cancer from southern Chin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5 Oct;131(10):677-82.核心期刊论文[1]张冬坤,苏晓东,林鹏,龙浩,傅剑华,张兰军,马国伟,戎铁华(✉).食管腺鳞癌22例临床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9;31(4):302[2]韦尉东,傅剑华,林鹏,李小东,杨弘,戎铁华(✉) ,陈丽昆.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及综合治疗后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9):672[3]张冬坤,苏晓东,龙浩,张兰军,朱志华,邓勇军,戎铁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8;30(1):72[4]李宝江,王军业,王红月,黄晓平,张兰军,龙浩,杨名添,戎铁华.乳腺癌患者骨髓中人乳腺珠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66[5]姚广裕,曾木圣,林鹏,宋立兵,张星,何洁华,杨名添,戎铁华.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对乳腺癌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中华肿瘤杂志2006;28(9):850[6]张冬坤,苏晓东,龙浩,张兰军,朱志华,邓勇军,戎铁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8;30(1):72[7]全切除及综合治疗后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9):672[8]李宝江,王军业,王红月,黄晓平,张兰军,龙浩,杨名添,戎铁华(✉).乳腺癌患者骨髓中人乳腺珠蛋白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66[9]姚广裕,曾木圣,林鹏,宋立兵,张星,何洁华,杨名添,戎铁华(✉).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对乳腺癌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中华肿瘤杂志2006;28(9):850[10]张旭,朱志华,林鹏,杨弘,傅剑华,张兰军,龙浩,文静,黄晓平,方嬿,戎铁华(✉).食管不典型增生和早期食管鳞癌全基因组的变化特征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7):2636[11]张冬坤,苏晓东,龙浩,林鹏,傅剑华,张兰军,马国伟,朱志华,戴云,戎铁华(✉).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7):1333[12]苏晓东,王欣,戎铁华(✉) ,龙浩,傅剑华,林鹏,张兰军,王思愚,温哲盛,马国伟.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43 [13]张冬坤,苏晓东,林鹏,傅剑华,曾灿光,张兰军,马国伟,朱志华,戎铁华(✉) ,龙浩.467例Ⅱ期胸段食管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癌症2008;27(2):113[14]刘慧,熊迈,戎铁华(✉) ,崔念基,夏云飞,邓玲,林月好.大鼠心脏组织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放射性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癌症2008:27(1):18[15]朱志华,杨弘,傅剑华,胡祎,马芸,吴秋良,戎铁华(✉) ,汪道峰.Survivin蛋白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癌症2007;26(11):1268[16]邓勇军,戎铁华(✉) ,张兰军,苏晓东,林志潮,司徒冬荣.食管癌术中脾意外切除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癌症2007;26(9):983[17]张旭,黄晓平,马国伟,朱志华,杨弘,戎铁华(✉).8q24区域扩增靶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3):724[18]黄晓平,张旭,苏晓东,马国伟,赵进明,戎铁华(✉).MCM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癌症2007;26(1):96[19]赵进明,朱志华,吴秋良,侯景辉,黄晓平,张蓬原,戎铁华(✉). Smac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癌症2006;25(5):631[20]张旭,戎铁华( ) ,张玉,龙浩,傅剑华,林鹏,张兰军,杨名添,曾灿光,马国伟,苏晓东,李小东,王军业,温浙盛,赵进明. C-kit和PDGFR β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癌症2006;25(1): 73主要著作:参与编写《自然科学年鉴》、《食管外科学》、《肿瘤外科学》等学术专著的编写。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29卷第4期J O URNAL OF T HE GRAD UATES VOL129l42008S UN YAT2SEN UN I VER SIT Y(NAT URAL SC I ENCES、MEDI C I NE)200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郑晓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10080)摘要:综述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而位居第二。

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

细胞内促增殖系统成分的过度表达与抑增殖系统成分的缺失均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导致癌变。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进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

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导致这一转变的本质根源在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由于主要作用于D NA、RNA和微管蛋白等与细胞生死攸关的共有组分,致使其选择性低、毒性大。

相反,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组分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及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的存在及阐明使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正是上述差异使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相互区别。

靶向这些组分的抗肿瘤药物不但可望降低毒性,而且可实现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效益最大化。

*收稿日期:2008-10-08作者简介:郑晓克,女,1982年生,汉族,河南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8级药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研究,电子邮箱k i2 ki118576@sohu1co m。

211105467_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从基础到临床

211105467_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从基础到临床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从基础到临床罗从周 刘雨佳① 陈 俊②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广州 510080)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23)03-0449-10[摘要] 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ME )的重要组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对癌前突变细胞进行免疫监视,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巨噬细胞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

然而,大量证据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生功能转换,变成有利于肿瘤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很多研究尝试通过不同方法理清巨噬细胞功能转换的机制,同时运用这些机制探索靶向TAMs 的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

本文将阐述巨噬细胞分类方法的演变,结合临床信息介绍靶向TAMs 的癌症免疫疗法的新进展。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肿瘤微环境(TME );免疫疗法;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编程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 ): from mechanisms to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LUO Congzhou , LIU Yujia , CHEN Jun.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 Sun Yat -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080, China[Abstract ] Macrophage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 and are critical for tumor develop⁃ment. The immune system maintains immune surveillance of precancerous mutant cells to suppress tumor development , where macro⁃phages play indispensable functions. However , there are abundant evidences demonstrating that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 ) undergo functional transition during cancer progression and become immunosuppressive in favor of tumor progression. The mechanisms of the functional transition of TA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 and these mechanisms have been used to explore novel strategi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ing TAMs. In this paper , we will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macroph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present new advance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ing TAMs with clinical information.[Key words ]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Cancer immunotherapy ;Reprogra -mming of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doi :10.3969/j.issn.1000-484X.2023.03.001①共同第一作者。

肿瘤的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的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作 树突 状细 胞 ( ) 细胞 因子诱 导 的杀 疗 有机 地结 合在 一起 , 为综 合 治疗 D 、 C
现 在 正在 进 行 的 多个 临床 试 验
肿 瘤 细胞 的异质 性 也 许 就 是 基 因 组 伤 细 胞 (I) 自然 杀伤 细 胞 (K 等 方 案 中的一 个部分 。 CK 、 N)
部 分 肿瘤 不 是 一 两个 基 因突 变 所 能 胞表 型特 征 的肿瘤 细胞 , 并且 证 实这
导致 的 , 而且 遗 传 因素 在 发病 过程 中 些 细胞 确 有 明显 超 出 其它 肿 瘤 细 胞 的作 用也 因癌种 不 同而大 有差异 。 在 有 些癌 种 , 能 感 染 因素 为 主 , 传 可 遗 的抗 辐射 、 耐药及 转移 的能 力 。 全 面系 统 地认 识 肿 瘤 对 于治 疗 种“ 部异 常 生长 ” 局 的疾 病 , 而且 是 来 干扰 机体 的免 疫功 能 , 以求 得 自身
2 0 . o6 中国处方药 { 0 74N .1 51
维普资讯
学术 视野
肿瘤生物学治疗
治疗 当 中 , 样 生物 治疗 就 包 更好 的治疗 效果 。 那 这种 药物组 合 的选
含 了基 因 治疗 、 免疫 治疗 和 分 择依据 , 一方面 可 以依靠 对肿瘤 细 胞
[ 中图分类 号] 7 0 5 [ R 3 . 文献标 识码 ] [ 章编码 ] 6 1 9 5 2 0 ) 4 0 5 2 A 文 1 7 — 4 X(0 7 0 - 0 卜0
开 展肿 瘤 的 生物 治疗 首先 在 于 力 , 类细 胞被 称 为肿 瘤干 细胞 。最 这 用 系统 生物学 的观 点来 看待 肿瘤 , 即 先 来 自血液 学 的研 究 证 实 肿瘤 干 细 肿瘤 是一 种 多因 素起 因 、 多步 骤发 展 胞 的存在 不仅 是 耐药 、 复发和 转 移 的 的全 身性 、 系统 性疾 病 。这 些 年来 基 原 因, 处于 不 同阶段 的干 细胞 恶 变也 础 研 究 的进 展 使我 们 对 肿 瘤 的 认 识 是肿 瘤发 生 的原 因。 们 实验室 最近 我 越来 越全 面和 深入 , 们 知道 了绝 大 也 从鼻 咽癌 细 胞 中 分 离到 具有 干 细 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利宁
张叔人
2 0 1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50 2
10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免疫室 00 1
马 大 龙
沈倍奋
施 广 霞 寿成 超
张苏展 张学光
3 0 1 浙江大学附属二院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 10 2 25 0 苏州大学 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10 6
曹雪涛


曹 涛 雪
董 志伟 樊代 明 田志刚
副 主 编
魏 于全
曾益 新


20 3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04 3


20 3 中国科学 院上海生物化学与 细胞生物学 00 1 研 究 所 中 国科 学 院微 生 物 研 究 所
陈 国强 陈 虎
20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 教研 室 00 5 10 3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第 3 7医院 造 血 干 细 胞 00 9 0
大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 教研 室 北京大学I 临床肿瘤学 院北 京市肿瘤 防治
研 究 所
Ge h n h n n o gC e g
D p r n f co ilg .I e at me to r b oo y mmu o o & Moe u a e e is Mi n lg y lc lr G n t ,Un v r i fCai r i c i est o l fn a,US y o A
W e iChe n
Xi y n Fu n ua
Demaoo sac ,J h sHo kn ie i r tlg Ree h o n p isUnv r t y r s y,S h o f dcn c o lo iie,US Me A

液液相分离 免疫微环境 肿瘤

液液相分离 免疫微环境 肿瘤

液液相分离免疫微环境肿瘤破坏相分离,增强抗肿瘤免疫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液-液相分离(LLPS)在生物大分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生物大分子通过多价弱相互作用介导的液-液相分离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这一过程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密切相关。

靶向相分离过程的疾病治疗已成为生物医学前沿领域。

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是抗肿瘤免疫监视的主要抑制因子之一,肿瘤微环境中伽马干扰素IFN可强烈诱导PD-L1表达。

PD-L1通过与PD-1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并促进其耗竭。

在肿瘤细胞内部,PD-L1发挥多种功能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如增加肿瘤细胞抵抗干扰素的细胞毒性、增强DNA损伤修复和促进免疫抑制基因的表达。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武远众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ancer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

该研究揭示了KAT8-IRF1凝聚体促进肿瘤细胞PD-L1表达。

通过开发特异性多肽阻断KAT8-IRF1凝聚体形成,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

这一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美国西北大学Shana O. Kelley教授课题组也在Nat Biomed Eng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肿瘤反应性淋巴细胞(cTRL)分离的研究。

他们发现,通过微流体免疫磁性细胞分选法,可以高产率和高纯度地从外周血中分离出cTRL。

这些细胞具有治疗肿瘤的潜力,可能促进过继细胞疗法的临床发展。

这些研究成果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液-液相分离研究的深入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相分离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Nγ IL-2 CD3 mAb IL 1α
24 个175cm 的培养瓶
12-14 days
1~1.5×10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on lymphocytes,TIL)

浸润在肿瘤组织中具有抗肿瘤效应的淋巴细胞 从实体瘤组织分离的TIL在体外经IL-2激活后可大量扩增 TIL来自肿瘤组织区域,可特异识别自体肿瘤,具有特异的 MHC限 制性溶解肿瘤活性 TIL对IL-2的依赖性较小 动物实验表明,其体内抗肿瘤效应比常规LAK强50-100倍 TIL对某些实体瘤治疗已取得疗效 TIL细胞由于杀瘤谱窄,制备困难,及在收集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功 能改变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的困难



个体化制备,难以产业化,缺乏投入 免疫方案的变量(抗原、佐剂、细胞因子、效应细胞类型 等)等多,难以确定最佳免疫方案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缺乏能指示临床转归的(免疫)检测指标,RECIST、WHO 标准不适用 辅助治疗,研究周期长,难以重复 现阶段难以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特异性结合抗原 活化补体 Fc段介导的效应功能

调理作用 ADCC作用 继发细胞代谢变化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 免疫调节 介导转运功能

免疫调节
抗体的发展

第1代:多克隆抗体 第2代:单克隆抗体 第3代:基因工程抗体
c . d. b. e. f. g.
a. j. h. i.
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C-Raf (Raf-1) 和 B-Raf 、 FLT-3和 c-KIT 酪氨酸激酶受体: VEGFR-2 、 VEGFR-3 、 PDGFR-b
小分子靶点药物临床应用举例
名称 Gefitinib(Iressa) Erlotinib (Tarceva) Imatinib (Gleevec) Bortezomib(Velcade) Sorafenib(Nexavar) Sunitinib (Sutent) 主要靶点 EGFR-TK EGFR-TK Bcr/Abl, c-kit, PDGFR 蛋白酶体 适应症 NSCLC NSCLC CML GIST MM RCC,HCC RCC, GIST
CK临床应用举例

IFN-α:高危皮肤黑色素瘤的术后辅助治疗 IL-2:晚期黑色素瘤的姑息治疗 EPO、TPO、G-CSF、GM-CSF、IL-11等: 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支持治疗
CK的毒副反应



流感样症状(多数CK):寒战、发热、肌痛、头痛、 乏力等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IL-2,IL-11):低血压、浆膜 腔积液、组织水肿等 胃肠道反应(IFN):恶心、食欲减退、呕吐等 神经精神症状(IFN):抑郁、躁狂、人格改变等 血液学毒性(IFN):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 血 肝肾功能损害(IFN) 骨痛(G-CSF) 诱发自身免疫反应(IFN等)
Apoptosis
RAS RAF RAF
VHL
MEK
线粒体
HIF-2
线粒体
MEK
ERK
细胞核
EGF PDGF VEGF Proliferation Survival
程序性死亡
ERK
血管发生: 分化 增殖 转移 小管形成
细胞核 多吉美
多激酶抑制剂:丝氨酸 /苏氨酸:C-Raf (Raf-1) 和B-Raf1 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 VEGFR-2 、 VEGFR-3、 PDGFR-b、 FLT-3和 c-KIT
基因治疗
概念


通过对人体遗传物质进行修正、补充或改造以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或将遗传物质导入人体 组织或细胞所进行的疾病治疗 目前只能用于人体体细胞 !
基因治疗的策略


基因替换 基因修饰 基因添加和补充 基因封闭
目的基因



免疫相关基因 抑癌基因和癌基因 抗血管生成基因 自杀基因 其它基因
HER2/neu
人源化抗体
乳腺癌
EGFR
人/鼠嵌合抗体
CRC NSCLC HNSCC CRC NSCLC 乳腺癌
Bevacizumab,Avastin (贝伐单抗,阿瓦斯汀)
VEGF
人源化抗体
结合型抗体

“生物导弹”:由裸抗体与导向药物结合而成 治疗策略

放射免疫治疗 抗体导向化疗治疗 免疫毒素治疗 抗体导向酶前体药物治疗

调节获得性免疫的CK:


作用于造血系统的CK:

CK的特点



低分子量蛋白质 非特异性结合 自限性和短效性 高效性 多源性 多效性 网络性
CK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诱导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增殖与分化,增强免 疫效应细胞的功能与活性 抑制肿瘤病毒的增殖和肿瘤细胞的分裂 促进肿瘤细胞抗原递呈和共刺激分子表达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非结合型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免疫效应:CDC,ADCC (如利妥昔单抗、曲妥 珠单抗等) 阻断和中和靶分子的生 物学活性 (如贝伐单抗 等) 干预信号传导(如利妥 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免疫调节(如CTLA-4单 抗)
非结合型抗体临床应用举例
名称 Rituximab,Mabthera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Trastuzumab,Herceptin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Cetuximab,Erbitux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 主要靶点 CD-20 类型 人/鼠嵌合抗体 适应症 B-NHL

BRM临床应用举例

卡介苗 (BCG)

能导致CK的分泌和DC的激活 临床常通过皮肤划痕法和皮内注射法,膀胱肿瘤可采用膀胱内灌注

短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arvum, CP)

G(+)厌氧杆菌,具有免疫佐剂的作用 激活MΦ ,增强溶酶体活性,诱导IFN和提高NK细胞活性

非特异性:NK,CIK,LAK等 特异性:CTL,TIL等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开展的细胞免 疫治疗项目

CIK、DC、D-CIK、NK、DC-T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CK(如抗CD3-McAb, IL-2,IFN-γ ,IL-1α 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 异质细胞 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 杀瘤优点 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多种耐药肿瘤细 胞同样敏感
肿瘤生物治疗的分类



细胞因子 免疫效应细胞 肿瘤疫苗 免疫刺激剂 基因治疗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靶点药物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CK的分类(按作用方式)

调节天然免疫的CK:

TNF-α,IL-1,IL-6,IL-10,趋化因子等 IL-2、IL-4、IFN-γ、TNF-β等 EPO、TPO、G-CSF、GM-CSF、IL-11、IL-3等
结合型抗体临床应用举例
名称 Zevalin (90Y-ibritumomab
tiuxetan)
主要靶点 CD-20
类型 放射性物质标记 的鼠源性抗体
适应症 B- NHL
Bexxar (131I-tositumomab)
Campath-1H (Alemtuzumab)
CD-20
放射性物质标记 的鼠源性抗体 人源化抗体
肿瘤疫苗
概念

肿瘤疫苗:

利用肿瘤抗原,通过主动免疫方式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 抗肿瘤效应,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达到治疗肿 瘤或预防复发的作用

属于主动免疫治疗

抗原+佐剂
肿瘤疫苗分类



蛋白/多肽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病毒疫苗 DNA疫苗 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全细胞肿瘤疫苗
基因导入方法

非病毒载体:

裸DNA直接注射 脂质体共转染 受体介导基因导入 逆转录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 腺相关病毒载体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痘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系统:

基因治疗临床应用举例
今又生

重组人P53腺病毒

安柯瑞

E1B缺陷腺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体的基本结构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自我满足的生长信号 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 逃避凋亡 无限复制的潜能 诱导血管生成 侵袭和转移 免疫逃逸
免疫逃逸

免疫监视假说

免疫编辑假说
肿瘤生物治疗的特点


具有肿瘤特异性(高度选择性) 作用机理及毒副作用与常规治疗不同 不容易产生耐药 毒副作用较小
肿瘤的生物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生物治疗中心 丁 娅 dingya@
概念

肿瘤的传统治疗模式

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用生物来源的制剂或调节生物 反应的制剂治疗肿瘤的方法
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途径

调节细胞生物学行为: 增殖、凋亡、分化、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 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免疫刺激剂
生物反应调节剂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BRM)

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生物制剂 作用机制:干扰细胞生长、转化或转移的直接抗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