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十堰市国民收入分配情况及问题、建议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湖北省十堰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本文将对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传统农业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转型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比较薄弱。
这影响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三、农村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匮乏,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济。
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
针对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鼓励农民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引入新的农业业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促进农村就业。
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支持。
鼓励农民就近就业,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就业严峻等问题。
为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应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农村就业,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谈十堰县域经济发展的成绩与不足
十堰县域经济评价比较分析为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科学反映和统计监测,从2005年开始,省经委、省统计局每年通过测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方法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评。
我们据此对近两年来十堰市县域的考评情况做了对比分析,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7个二级指标即总量、人均、结构、速度、效益、后劲、环境建设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2007年为25个)构成。
二级指标权重是:总量指标19分,人均指标12分,结构指标16分,速度指标29分,效益指标3分,后劲指标8分,环境建设指标13分。
指标计算方法:首先把三级指标按照0-1法同趋化和无量纲化,即先用县市区该三级指标实际值减去该指标县市最小值,再除以该指标县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然后由三级指标加权汇总成二级指标,最后再由7个二级指标得分相加而成一级指标即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从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评侧重于从横向对比的角度评价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体现了“不进则退,缓进亦退”的考评思路。
二、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考评情况2008年列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的县、市以及参照县级管理的区和武汉市4个县改区共计79个,比2007年增加了鄂州市的3个区。
十堰市所辖县市区中张湾、茅箭、白浪高新区没有参与考评,因此本文中全市县域即指十堰市所辖的5县1市。
按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得分高低进行排序,2008年,我市县域在全省79个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位次最好的丹江口市排在44位,依次是竹山县58位,竹溪县59位,房县68位,郧西县77位,郧县78位。
按层次划分来看,即前20名作为一类县,21至60名为二类县,61至79名为三类县,我市有3个县市属于二类县,3个县属于三类县,其中有2个县(郧西县、郧县)排名居后。
2008年与2007年相比,综合指数排名进位的少,退位的多,表现为“2进1平3退”,“2进”的是:竹山县由64位进到58位,进6位;竹溪县由61位进到59位,进2位。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湖北省十堰市是一座位于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十堰市农村经济的现状及提升路径,为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分析1.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在农业生产方面,十堰市面临着水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方式陈旧等问题。
同时,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也比较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
2.农村产业结构存在局限性目前,十堰市农村产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养殖业、林业等一些产业发展缓慢,总体上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
3.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在农村市场方面,十堰市面临着农产品销售难、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此外,由于对市场的不了解,农民存在缺乏市场意识、精细化服务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偏低。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堰市农村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方面相对落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提升路径1.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产业布局,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降低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林果、养殖等产业发展规模,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
为建立农村市场体系,可以从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培育农村电商等方面入手,引导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和质量的建设,构建一批覆盖面广、运转良好的农村市场网络。
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
4.推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要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推进农村人才培训,扶持农村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农业试点示范,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总之,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十堰市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
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稿
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几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工业兴县,十堰市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呈现出整体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促进全市经济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看到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省内县市相比,十堰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
本文通过对比剖析十堰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力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十堰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
一、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
2008年,全市5县1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5.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比2002年增长91.1%,六年间年均增长11.4%。
财政收入16.5亿元,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比去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24.9%。
目前,县域GDP、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41%、40.8%和46.6%,县域经济己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5县1市中,GDP超25亿元的县市已经由2002年的1个增加到3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超过1亿和10亿元。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县域经济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全市县域GDP 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1.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28.17亿元、40.3亿元、31.72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8.8:32.9:38.3调整为28.5:36.5:35,六年间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0.3个和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3.6个百分点。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湖北省十堰市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十堰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当前十堰市农村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提升路径。
目前,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
由于农村交通不发达,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较窄,导致很多农产品无法顺利销售,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十堰市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较落后,道路状况差、水电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也相对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仍然是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传统农业收益较低,农民的经济收入无法有效增长,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人口外流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往往倾向于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的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可以采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推动农产品销售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鼓励农民从事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
通过引进农村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推行大学生村官、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振兴。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是只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展农村经济的潜力和优势,就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十堰市国民收入分配情况及问题、建议Word版
当前十堰市国民收入分配情况、问题及建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堰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国民收入分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当前十堰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十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民收入总额迅速扩张,为优化分配结构提供了先决条件。
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1.3亿元,比2000年增加671.2亿元,年均增长15.1%(现价,下同)。
与2000年相比,劳动者报酬收入增长了2.6倍,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增长7.1倍,营业盈余增长2.7倍。
政府、企业、个人初次分配总收入分别达到346.5亿、127.7亿和377.1亿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03.47亿、93.43亿和275.9 亿元。
2、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强劲动力。
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8944元,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35.2%,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44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9300元和2557元,年均增长10.1%和9.5%。
从推动因素上看,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为居民收入增加提供最初源泉和根本动力;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优化,再分配过程中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则为居民收入增加。
近几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各项惠民措施,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
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27.3亿元,占总支出的15.2%,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3、政府及企业要素收入快速增长,为推进总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作者:刘晓鸥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4期一、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一)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金流量表中的数据计算,200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18:19:63;2008年的比重分别为18:25:57。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企业和居民在向政府缴税并获得转移支付后,形成再分配格局,2000年,我国再分配格局中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比为19:17:64;2008年的占比为21:22:57。
综合两次分配来看,在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是持续下降的,而政府与企业的占比是逐年上升的;同时还可以发现,居民部门的比重在两次分配格局中没有什么变化,这说明政府的转移支付作用极其有限。
(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但表现出全社会的差距,还表现为城乡间、区域间以及行业间的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57:1扩大到2011年的3.13:1。
最高行业金融业与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收入之比在2011年达到4.48:1,而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1-1.8 倍左右。
由于地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对外开放的参与程度等因素,地区之间差距长期存在。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相继实施,也依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011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万、1.83万、1.81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分别为0.96万、0.65万、0.52万。
(三)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由于不规范收入缺乏约束和有效的法律监督,收入分配不规范在政府、居民和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包括分配制度之外的其他收入、名目繁杂的表外收入以及利用职务之便报销的账单、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等。
元至8月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及后4个月的展望十堰
元至8月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及后4个月的展望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在高平台上出现了阶段性的波动,进入7月份以后,由于各项措施逐步到位,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据初步统计,元至8月,全市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亿元,接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左右,其中8月份增幅比上半年加快了0.2个百分点。
后4个月经济工作的重点要统一到市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上来,咬定发展不放松,切实抓重点、抓龙头、抓契机、抓不足、抓投资,增强经济稳健回升的动力,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分析8月份经济增长率比上半年加快了0.2个百分点,这是在主导工业、主导企业生产形势更加严峻的背景下取得的。
从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回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县域经济步入快车道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地方工业下降幅度收窄对减缓工业经济回落走势产生了积极影响;消费者、投资者信心恢复进一步剌激了内需的快速增长。
而东风公司掉产加剧是当前工业经济总体回软的主要原因。
做好后4个月经济工作的建议一、抓重点,确保全年增长目标今年前8个月,我市工业经济总产值同比回落38.9个百分点,东风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生产下降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如何最大限度地减缓重点企业掉产幅度应成为后4个月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抓好汽配企业和汽配产品。
当前,在支持东风公司剥离辅体、促进政企共建的同时,着重抓好东风实业、东风金狮、三环专汽、通达集团、华阳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支持专用车、轮胎、燃油箱、消声器等整车、部件的生产和销售服务,带动汽车配套企业扩大生产,弥补掉产,争取汽配企业后4个月总产值降幅有明显的缩小,赶上第四季度汽车市场“小旺季”。
二是突出抓好电力、医药企业。
力争在电力需求旺季和丰水期中,加大电力企业满负荷生产;支持清华药业、麦克集团、百科药业等医药企业开发新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尤其要关注黄姜产品的深度加工。
三是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品牌,扩大知名度,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见表1)。
缩小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June,2019 Vol. 32 No. 3
缩小十堰市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的路径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
王妍婷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46 —
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体现的是新发展 共享理念⑷o
1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人为本”。十堰地处 秦巴山区腹地,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紧缺,在耕地 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只有减少农民总量、增加人均 产量,才能保证农民增收。2016年十堰市按照常住 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58.4%,而按照户籍人口计算 的市民化率仅为34. 2% 0这就造成了大量农村务 工人员“离土不离乡”的尴尬现状,他们既无法真正 融入城市,本质上也无法回到农村。因此,必须建 立完善城乡融合的户籍政策,让进城农民工、农村 居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得到公平的公共福利和 发展机会,最终使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并真正 融入城市,拥有和城镇居民同等的身份、社会地位 及社会保障,使农村农业的规模效益也真正发挥出 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十堰地处山区,土地资源稀缺,“三农”问题一 直是制约十堰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增收乏 力,“乡村病”问题凸显,致使城乡发展不同步,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农 村发展,正是为了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2010 3.62 2.09 2.66 3.68 4.11
2015 3.09 1.93 2.33 3.32 3.05
2016 3.06 1.95 2.30 3.02 3.05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一、现状分析(一)农业基础十堰市农业基础较为雄厚,主产粮食、蚕桑、草果等农作物,畜牧业也比较发达,并有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支持。
(二)产业结构十堰市农村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这两个产业对经济贡献比较大。
但是,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缺少完整的产业链。
(三)农业现代化十堰市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进展较慢,农业科技应用率不高,生产方式和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较低。
(四)农民收入十堰市农民收入总体上偏低,且收入分布不均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提升路径(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十堰市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应用一些农业技术成果,提高耕作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扶持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加大科技工作力度等方式,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十堰市应该着手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构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产业管理和创新能力。
而且十堰市还要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体系,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三)发挥地方优势资源十堰市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当地的地理、文化、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合理布局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四)加强组织管理十堰市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管理,以便在经济规模和经验方面实现更高的效益和更好的市场机会。
同时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稳定贫困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总结十堰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进十堰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当地农民谋取更多实惠。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湖北省十堰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十堰市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对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当前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交通、水利等方面存在短板。
三是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流失严重。
四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五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配套服务不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提升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努力: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业科研力量,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优化农村人口结构。
加强农村人口管理,合理规划农村人口结构,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引导城市人口回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减少农村人口流失。
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农产品电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发展多种农业产业,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提供产业配套服务,促进农村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发展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湖北省十堰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纲要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纲要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6•【字号】十政办发[2013]149号•【施行日期】2013.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纲要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十政办发〔2013〕1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十堰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纲要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9月26日十堰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纲要编制工作方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确保我市如期与全国同步实现这一目标,市政府决定,启动《十堰市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纲要》编制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充分认识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事关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内涵绝非简单的居民收入提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衡、稳定、协调发展的综合计划。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各行各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开展编制工作,广集众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绘发展蓝图。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6号)精神,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为目标,在对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劳动力变化趋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支撑能力和制约城乡居农增收因素进行详实分类调查、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编制出科学严谨、合理可行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调节措施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调节措施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措施为:一是保增长、扩收入。
二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三是强化税收调节。
四是调整经济结构。
【关键词】收入分配财政调节税收工资增长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财政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着预期方向发展。
这既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迫切要求。
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比重偏低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5%,而同一时期内,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只有6.9%。
导致居民未能享受经济高增长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和企业的分配收入挤占了居民的分配收入。
多年来政府和企业的收入趋势不断上升,而居民的收入趋势却在波动中下降。
我国2006年政府收入份额为14.2%,企业收入份额为45.2%(包括折旧),而居民收入份额仅为40.6%。
资料显示,全球多数国家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都在54%~65%。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比重偏低。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而劳动者报酬是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二是居民经常转移净收入增长大大放缓。
政府对居民的社会保障支付投入不足导致居民经常转移收入减少,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又导致居民经常转移支出的增加;三是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的弊端和财税分权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创造更多税收;四是资本报酬比重偏高,导致企业收入因此大步上扬。
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2000年时基尼系数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0.45左右。
湖北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变化趋势
湖北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变化趋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湖北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它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湖北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这得益于湖北经济的稳步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
从整体来看,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湖北经济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更多高收入的就业岗位,从而推动了工资水平的提升。
然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因素,从业人员的工资增长相对缓慢。
而金融、互联网、科技等新兴行业,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创新能力,员工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这种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居民的消费能力。
除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也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投身于创业和个体经营。
特别是在一些特色商业街区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营收入。
但同时,经营活动也面临着市场风险、资金短缺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净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财产净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不断增加。
同时,房屋租赁市场的活跃,也为居民带来了一定的财产性收入。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和规范,提高居民的财产管理能力。
转移净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和民生投入,养老金、退休金标准逐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这些都为城镇居民提供了稳定的转移性收入。
特别是在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及时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有效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稳定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前言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出口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总产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第一节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第二节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 (7)一、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7)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11)一、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11四、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指标分析 (15)一、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外贸出口额现状统计 (15)三、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比重统计 (15)四、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外贸出口额(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外贸出口额(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同全省外贸出口额(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19)一、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19)二、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19)三、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 (19)四、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第七节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23)一、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23)二、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23)三、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23)四、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24)五、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24)六、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25)七、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25)八、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6)第八节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27)一、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27)二、全省农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 (27)三、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比重统计分析 (27)四、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8)五、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8)六、全省农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29)七、全省农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29)八、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同全省农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30)图表目录表1: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十堰丹江口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表 (7)表12: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表 (7)表13: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表 (8)表14: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十堰丹江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2 表23: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十堰丹江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外贸出口额现状统计表 (15)表28: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比重统计表 (15)表29: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外贸出口额(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外贸出口额(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十堰丹江口市外贸出口额同全省外贸出口额(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19)表36: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19)表37: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十堰丹江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22)表42: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23)表43: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23)表44: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23)表45: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24)表46: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4)表47: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25)表48: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5)表49:十堰丹江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6)表50: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现状统计表 (27)表51:全省农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27)表52: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比重统计表 (27)表53: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表 (28)表54: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8)表55:全省农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表 (29)表56:全省农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29)表57:十堰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同全省农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0)第一节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十堰丹江口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十堰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XX市民营经济开展问题及建议摘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XX市不断优化开展环境,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民营企业增速加快,对XX市经济开展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但通过对经信委以及一局部民建会员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后发现民营企业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构造不佳、质量不优、品牌不响,以及融资困难、开展不稳的问题。
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后探索XX市促进民营经济开展的意见建议,以期对民营企业的良性开展和转型升级有所裨益。
关键词:XX市;民营经济;调研报告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8〕03-0030-03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近期对经信委以及一局部民建会员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后,对XX市民营经济的根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开展中的瓶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XX市民营经济开展根本情况近年来,XX市不断优化开展环境,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民营企业增速加快。
2012-2016年五年间,民营企业实有数量年均增幅到达21.8%,列全省市州第一位。
截至2017年11月末,XX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1.51万户,总注册资本1874.66亿元,比上年底增长7.64%和15.72%;其中实有个体工商户25.81万户、私营企业4.04万户,共占五类市场主体〔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95.66%;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266.17亿元,占五类市场主体总注册资本的67.54%。
民营企业的快速开展对于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稳定经济开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在开展中依然存在构造不佳、质量不优、品牌不响,融资困难、开展不稳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打开文本图片集一、我国收入分配现存问题收入分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表明经济运行的整体平衡性。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总体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通常我们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
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为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根据图1显示,自2003年到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始终高于国际标准0.44,尽管在2022年达到峰值0.491后,基尼系数逐年下降,但仍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始终存在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城镇居民收入基本上是农村居民的三倍。
而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也体现在了消费上,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而农村为37.7%,农村比城市高出2.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资金较多,自身收入较少。
而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6674.3元,农村居民仅为5414.5元,城市人均消费是农村的三倍,从中反映出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
(三)企业高管收入过高2022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
同年万科集团公布的企业年报中,董事会主席王石2022年税后年薪为904万元,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75倍,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5倍。
2022年,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为63.61万元,约为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可见,近年来企业高管收入过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也过大。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本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本的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基本评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总体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呈现出“中、底部大,上头小”形状,基本反映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的作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的分配体制被打破,根据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描述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的基尼系数比较适中,从此角度看,大多数人的收入分配基本合理;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但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如体制内平均主义分配倾向仍较严重,同时,不少单位工资外收入失控,少数行业存在着垄断分配不公,通过捞取非法收入暴富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地区、行业、企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等。
这些现象和问题虽然是局部性的,但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应尽快加以解决。
(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九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5.7%.另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统计数据计算,1990年至1999年九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6.25%,职工工资年平均增长16.33%,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年平均增长15.33%.扣除物价因素,三者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76%、8.84%和7.90%.2、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顺应了市场化作用的方向根据我们首次推出的描述不同收入群体概率分布的“徐振斌分布曲线”,按收入差距五等分,可以计算得出,1999年,全国城镇居民低收入户(每户年人均收入为2357元至4315元)占31.79%,中等偏下收入户(每户年人均收入为4316元至6273元)占32.36%,中等收入户(每户年人均收入为6274元至8231元)占19.67%,中等偏上收入户(每户年人均收入为8232元至10190元)占8.95%,高收入户(每户年人均收入为10191元及以上)占7.23%.这里顺便指出,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对当前一些学者得出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说法不能苟同。
十堰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堰可行性研究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十堰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评估在该地区进行投资和发展的机会和潜力。
首先,本文将介绍十堰市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统计数据等。
接着,将对产业结构、投资环境和市场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找投资机会。
最后,结合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给出关于在十堰市投资的建议和意见。
2. 地理位置与基本情况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武汉市,西接陕西省,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根据最新经济统计数据,十堰市的GDP总量在湖北省排名第三,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实力较为强劲。
此外,十堰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产业结构分析在产业结构方面,目前十堰市以工业为主导,其次是农业和服务业。
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等。
农业方面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红薯、玉米和蚕豆等农产品。
服务业领域主要涵盖了交通运输、旅游和金融等方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十堰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可能会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空间。
此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推进。
4. 投资环境分析在投资环境方面,十堰市政府积极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例如,十堰市设立了专门的招商局,为投资者提供全程服务,以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和政策。
此外,十堰市政府还推出了各种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土地优惠和税收减免等,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项目进入。
除了政府方面的支持,十堰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也相对较好。
市区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武汉和陕西等地,方便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
此外,市区内还有多个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和场地供投资者使用。
5. 市场前景分析根据对十堰市经济和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十堰市国民收入分配情况、问题及建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堰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国民收入分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当前十堰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十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民收入总额迅速扩张,为优化分配结构提供了先决条件。
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1.3亿元,比2000年增加671.2亿元,年均增长15.1%(现价,下同)。
与2000年相比,劳动者报酬收入增长了2.6倍,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增长7.1倍,营业盈余增长2.7倍。
政府、企业、个人初次分配总收入分别达到346.5亿、127.7亿和377.1亿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03.47亿、93.43亿和275.9亿元。
2、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强劲动力。
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8944元,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35.2%,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44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9300元和2557元,年均增长10.1%和9.5%。
从推动因素上看,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为居民收入增加提供最初源泉和根本动力;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优化,再分配过程中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则为居民收入增加。
近几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各项惠民措施,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
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27.3亿元,占总支出的15.2%,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3、政府及企业要素收入快速增长,为推进总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2011年,全市政府部门从国民收入中获得的生产税净额为127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17.6%。
企业部门获得的生产盈余为125.99亿元,比2000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 12.6%。
在要素收入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6.8亿元,比2000年增长6.4倍,年均增长20.0%;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8亿元,比2000年增长22.7倍,年均增长33.5%。
二、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份额下降问题有待继续重视。
一是从初次分配结果看,全市劳动者报酬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走低。
2011年,全市劳动者报酬收入32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3%,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12.7个百分点。
从图1看,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二是从再分配结果看,2011年,全市人均居民收入8944元,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2%,虽然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与2000年相比,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4倍的背景下,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
说明尽管从2010年以来,通过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全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优化取得初步成效,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总额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幅度还比较明显。
2、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
从2000年以来,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总的来说,低于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特别是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和9.5%,低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0和5.7个百分点,低于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9.9和10.5个百分点。
城镇职工工资增长也慢于企业利润增长。
2000年到2011年,十堰市工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2.0%,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33.5%,比同期职工工资年均增幅多11.5个百分点。
3、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有待扭转。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011年,全市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为3.5:1,绝对收入差距达到9300元/人,是2000年3385元/人的2.7倍。
二是与全省及全国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且差距不断拉大。
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206元,与2000年相比,差距扩大了27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43元,与2000年相比,差距扩大了2161元。
三是居民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较大。
以农村居民为例,2011年,全市农村居民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及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96元、2561元、3761元、 5140元、8620元,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比由2000年的3.4:1扩大到6.2:1。
三、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的几点建议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个人的关系,逐步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总体上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具体来说,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加速发展。
十堰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城乡差距过大,是十堰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问题,而其根源就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十堰市发展不够、发展不快,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因此,从十堰实际出发,加速发展、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GDP人均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十堰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突出问题的最重要任务。
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为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贫困和公平分配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目前十堰市所辖六个县市仍然是全国贫困县。
从经济方面分析,导致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落后。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所以,解决十堰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突出问题,最重要的举措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加速发展,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GDP人均水平,推动十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从而推动十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二)采取积极政策和有力措施,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一是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市场就业制度。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政府要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是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四是根据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通过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工业总量,加快服务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
五是积极鼓励城乡居民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政府要切实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社保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服务,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支持城乡居民广辟创业门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建立完善确保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制度和机制。
目前,工资收入是城镇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职工工资性收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必然要求,而要做到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必须靠制度来保证。
一是要根据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合理建立职工工资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联动机制。
二是要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发布三项制度,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合理引导和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
三是要建立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职工合理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使职工工资水平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
四是完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工资决定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收入的监管。
五是深化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增长机制。
六是要建立完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要根据消费品零售价格涨幅、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状况,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七是要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八是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推进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实现各类企业劳动合同充分覆盖,促进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拓宽和保障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和效益。
一是积极拓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
二是努力探索改进和保障居民通过房产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方式和效益。
三是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经营机制。
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通过土地取得应有的财产性收入。
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保障他们通过土地取得应有的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公平合理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
(五)加大和改进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力度和方式。
居民转移性收入,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内容,是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对于欠发达地区提高总体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和改善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居民转移性收入分配的力度和方式。
要改进财政支农支出方式,扩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覆盖面。
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方式,实现宏观目标与农民收入的有效结合,扩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覆盖面,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另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广泛运用补贴政策,支出环节尽量直接,推行财政资金对农民直补,是发挥财政资金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
(六)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要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基本实现城镇无收入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尽快实现全覆盖。
三是采取先保后征的方式,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四是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人均补贴标准,提高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五是加快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统筹,不断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逐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六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采取各种方法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