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简介阅读答案_《明史》简介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篇一」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

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

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

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

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

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

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

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

阶子弟颇横乡里。

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

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

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

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

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居家数年,卒。

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

《明史》全文及译文

《明史》全文及译文

《明史》全文及译文《明史》是明代朱熹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

该书共计(不包括补编本)420卷,详细记载了明朝的历史事件、皇帝事迹、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明史》全文及译文的相关参考内容。

《明史》的全文分为朱熹主编的原稿和明代之后新增的补编本。

在朱熹的原稿中,文献记载了明朝自洪武元年开始至万历三十年(公元1368年至1602年)期间的历史事件。

补编本则进一步增加了万历三十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02年至1644年)的历史材料。

全文共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和志四部分。

其中,本纪是按照各个皇帝的年号来编写的,对于明朝的20位皇帝有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在位期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事迹。

世家记载了明朝皇族和王侯达官贵人物的家世及其事迹,也有一些法家、兵家、纵横家等思想家的列传。

志部则是按照具体的内容分门别类,包括经籍、礼仪、音乐、兵器、地理、官制等等。

《明史》全文的翻译涉及其体量大、内容广泛的特点,因此对于整个全文进行翻译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

相关的译文版本有吕嘉问先生的《明史全译》,刘学勤先生的《明史译注》,杨文元等人的《明代实录全译编年译注》等。

这些译文版本在语言表达、注释解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供读者参考。

《明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独特的史书风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

它不仅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还具有许多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尽管其中可能存在某些记载的主观性和偏见,但整体来说,《明史》仍然是了解明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综上所述,《明史》全文及译文是一部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史书。

对于学者、研究人员和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它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方面的情况。

《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及翻译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史》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

从俞通海来归。

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

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

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

帝阁大喜。

以方用兵,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

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

有劳者立奏,授以官。

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

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治,诠①误甚众。

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

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

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

时造凤阳宫殿。

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

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

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

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

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

”得旨用腐刑。

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

”帝可之。

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

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

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

帝曰“详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

”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

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注]①i圭:guii,连累。

②鞠:ju,审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喜曰“天赞我也!” 赞:帮助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通海归顺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

《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李钺,字虔甫,祥符人。

弘治九年进士。

除御史。

巡视中城,理河东盐政,历有声绩。

正德改元,天鸣星变。

偕同官陈数事,论中官李兴、宁谨、苗逵、高凤等罪,而请斥尚书李孟抃、都督神英。

武宗不能用。

以丧归。

刘瑾恶钺劾其党,假他事罚米五百石输边。

瑾败,起故官,出为巩昌知府,寻迁四川副使。

巡抚林俊委钺与副使何珊讨败流贼方四等,赐金加俸。

迁陕西按察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寇入白羊口。

钺意必窥岢岚、五台间,乃亟画战守。

寇果犯岢岚,钺与延绥援将安国、杭雄败之。

加俸一级。

寻讨平内寇武廷章等。

召入理院事。

世宗即位,历兵部左、右侍郎,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钺长军旅,料敌多中。

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

乃炮击之,寇引去。

以其间增筑墩堡,谨烽堠,广储蓄,选壮勇为备。

未几,寇复深入平凉、邠州。

钺令游击时陈、周尚文等,分伏要害遏其归,斩获多。

钺策寇失利必东犯延绥,檄诸将设伏待。

寇果至,又败去。

嘉靖二年,以塞上无警召还。

给事中刘世扬请留钺陕西,而久任诸边巡抚。

帝卒召钺,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入掌都察院事。

四年,代金献民为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中官刁永等多所陈乞,帝皆许之。

南京守备已三人,复命卜春添注以往。

御马监阎洪因军政,请自考腾骧四卫及牧马所官。

钺累疏力争,帝皆不纳,至责以抗旨,令对状。

钺引罪乃罢。

武定侯郭勋以会武宴列尚书下,疏争之。

钺言:“中府官之有会武宴,犹礼部之有恩荣宴也。

恩荣,礼部为主,会武,中府为主,故皆列诸尚书之次。

宴图可征,不得引团营故事。

”帝竟从勋言。

于是官旗郑彪等皆援全例以请,钺执奏如初,而疏有“猿攀狐媚”语。

帝恶之,复责对状,夺俸一月。

钺既屡谏不用,失上意,且知为近幸所嫉。

会病,遂再疏乞休,许,未行,卒。

赠太子少保,遣官护丧归葬。

久之,赐谥恭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进左中允。

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

历左谕德少詹事。

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

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

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

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

久之,始入朝。

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

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

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

中旨许之,命草敕。

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

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

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

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

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

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

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

同和竟日构一文。

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

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

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报:回复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覆灭,破灭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2018-2019】《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word版 (6页)

【2018-2019】《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明史》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10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

②赞:帮助,辅佐。

③起居注:官职名。

④广信:地名。

⑤廉:察考。

小题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延()(2)书()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小题4: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2分)小题5: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2分)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2:(1)邀请、延请;(2)写,书写;小题3: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

小题4:亲,信。

小题5:示例:面对母亲已老,熊鼎辞官归家,奉行孝道,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面对平民反叛,熊鼎从容应对,平定叛乱,说明他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面对皇上旨意,熊鼎抓住要害,直陈利弊,说明他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答出两点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本句陈述的对象(主语)是“舍人耿忠”,陈述的内容(谓语)是“使广信还”,主谓之间一般划分节奏。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舍。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

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去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芝。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

即获壮士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迭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厨辞。

一日,帝与这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①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这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

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②,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戟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阁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注】①舁:抬。

②拊循:抚慰人。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业农业:以……为职业B.子兴执孙德崖执:捉拿、逮捕C.帝觇之,大悦觇:看D.不矜不伐矜:怜悯,同情9.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②以达兼太子少傅B.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②单车就舍C.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②有布衣兄弟称D.①诸将奉持凛凛②延礼儒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

少孤,育于叔父。

其贵也,不知其母姓。

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

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

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

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

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

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

良玉之起由侯恂。

恂,故东林也。

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

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

”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

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

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

崇祯初,屡迁四川副总兵,与侯良柱共斩安邦彦。

京师有警,率六千人勤王,共复遵、永四城。

加署都督佥事,世荫千户。

寻擢总兵官,镇守遵化。

战喜峰口及洪山,并有功,进秩为真。

五年春,叛将乱登、莱,王洪等无功。

玘自请行,命为援剿总兵官,与洪及刘国柱御贼沙河,战相当。

已而遁走,贼乘之,大败。

寻与诸将金国奇等复登、莱二城,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十一年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

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屯于南关。

良玉适至,疑而急召之,献忠逸去。

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未几,请降,良玉知其伪,力请击之,文灿不许。

十五年四月,自成复围开封,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

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贼营西,官军营北。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

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

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

良玉恸哭,誓不许。

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

选自《明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檄:檄文B.良玉适至适:恰好C.贼营西营:扎营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闻:使……闻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良玉少时多舛,成年后显贵。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明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

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

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明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明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明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明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纪传体断代史。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答案:B解析督:率领。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杨巍,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除武进知县。

擢兵科给事中。

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

”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

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

已,迁参议,分守宣府。

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

寻为阳和兵备副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逾年,以养母归。

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

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

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

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

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

母年逾百岁卒。

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

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

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

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

至严嵩,始阴挠部权。

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

至是,申时行当国。

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软弱),多听其指挥。

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

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

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

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

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

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

贤否混淆,群情失望。

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

至十月,巍等复请。

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

及秉铨,素望大损。

然有清操,性长厚。

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

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

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武进知县除:任命B.又夤缘美迁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C.六部分莅天下事莅:监视D.给廪隶如故事故事:旧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其可怪也欤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蚓无爪牙之利C.巍争之,乃止今君乃亡赵走燕D.帝不悦,责以沽名阙秦以利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张昺,字仲明,慈溪人。

举成化八年进士,授铅山知县。

性刚明,善治狱。

有寡妇惟一子,为虎所噬,诉于昺。

昺与妇期五日,乃斋戒祀城隍神。

及期,二虎伏庭下,昺叱曰:“孰伤吾民,法当死。

无罪者去。

”一虎起,敛尾去。

一虎伏不动,昺射杀之,以畀节妇。

一县称神。

铅山俗,妇人夫死辄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

昺欲变其俗,令寡妇皆具牒受判。

署二木。

曰“羞”,嫁者跪之。

曰“节”,不嫁者跪之。

民傅四妻祝誓死守,舅姑绐令跪“羞”木下,昺判从之,祝投后园池中死。

邑大旱,昺梦妇人泣拜,觉而识其里居姓氏,往诘其状。

及启土,貌如生。

昺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

”为文以祭,改葬焉,天遂大雨。

诸异政多类此。

擢南京御史。

弘治元年七月偕同官上言:“内幸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幸之渐也。

外戚虽罪万喜,而庄田又赐皇亲,是骄纵姻娅之渐也。

愿陛下以为戒。

”帝嘉纳之。

先是,昺以雷震孝陵柏树,与同官劾大学士刘吉等十余人,给事中周纮亦与同官劾吉,吉衔之。

其冬,昺、纮奉命阅军,军多缺伍。

两人欲劾奏守备中官蒋琮,琮先事劾两人。

章下内阁,吉修隙,拟黜之外。

尚书王恕抗章曰:“不治失伍之罪,而罪执法之臣,何以服天下!”再疏争,言官亦论救。

久之,昺用荐迁四川佥事。

富豪杀人,屡以贿免。

御史檄昺治,果得其情。

寻进副使。

守备中官某将进术士周慧于朝,昺擒慧,论徙之极边。

岁余,引疾归。

环堵萧然,拥经史自娱。

都御史王璟以振荒至,馈昺百金,坚拒不得,授下户饥民粟以答其意。

知县丁洪,昺令铅山所取士也,旦夕候起居,为具蔬食。

昺曰:“吾诚不自给,奈何以此烦令君。

”卒弗受。

炊烟屡绝,处之澹如。

及卒,含敛不具,洪为经纪其丧。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一有删改)(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伤吾民,法当死当:判罪B.觉而识其里居姓氏觉:觉察C.再疏争,言官亦论救再:两次D.及卒,含敛不具具:备办(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①昺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

《明史》阅读答案

《明史》阅读答案

《明史》阅读答案《明史》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史》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史》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

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

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

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

徙附郭居民入城。

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

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

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简介阅读答案_《明史》简介翻译赏析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

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卷一本纪第一卷二本纪第二卷三本纪第三卷四
本纪第四卷五本纪第五卷六本纪第六卷七
本纪第七卷八本纪第八卷九本纪第九卷十本
纪第十卷十一本纪第十一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卷十六本纪第十六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卷
十八本纪第十八卷十九本纪第十九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志第一卷二十六志第二卷二十七志第三卷二十八志第四卷二十九志第五卷三十志
第六卷三十一志第七卷三十二志第八卷三十三志第九卷三十四志第十卷三十五志第十一卷三十六志第十二卷三十七志第十三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卷三十九志第十五卷四十志第十六
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卷四十七志第二十三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四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五卷五十志第二十六卷五十一志第二十七卷五十二志第二十八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九卷五十四志第三十卷五十五志第三十一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卷五十七志第三十三卷五十八志第三十四卷五十九志第三十五卷六十志第三十六卷六十一志第三十七卷六十二志第三十八卷六十三志第三十九卷六十四志第四十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卷六十八志第四十四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卷七十志第四十六卷七十一志第四十七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卷七十四志第五十卷七十五志第五十一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卷七十八志第五十四卷七十九志第五十五卷八十志第五十六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卷八十四志第六十卷八十五志第六十一
卷八十六志第六十二卷八十七志第六十三卷八十八志第六十四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卷九十志第六十六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卷九十三志第六十九卷九十四志第七十卷九十五志第七十一卷九十六志第七十二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卷九十九志第七十五卷一百表第一
卷一百一表第二卷一百二表第三卷一百三表第四卷一百四表第五卷一百五表第六卷一百六
表第七卷一百七表第八卷一百八表第九卷一百九表第十卷一百十表第十一卷一百十一表第十二卷一百十二表第十三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卷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三十八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八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七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七十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五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六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卷二百列传第八十八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九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二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五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六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卷二百十列传第九十八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二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十三卷二百二
十六列传第一百十四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五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六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七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十九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一百二十六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卷二百五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二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卷二百六十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第一百六十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六十八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卷二百九十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卷二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六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卷三百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卷三百一列传第
一百八十九卷三百二列传第一百九十卷三百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卷三百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卷三百十列传第一百九十八卷三百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卷三百十二列传第二百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卷三百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卷三百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卷三百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卷三百十九列传第二百七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二百八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二百九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二百十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二百十二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二百十三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十四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二百十五卷三百二十八列传第二百十六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二百十七卷三百三十列传第二百十八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二百十七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