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abilistic voting theory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辩论技巧

柏拉图的辩论技巧

柏拉图的辩论技巧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辩论技巧被认为是非常独特和高明的。

以下是柏拉图常用的一些辩论技巧:
1. 对立观点:柏拉图常常使用对立观点来引发辩论。

他会提出一个论题,并要求不同的人提出相反的观点。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的优缺点,他试图揭示真理。

2. 提问:柏拉图善于提出问题来引导辩论。

他会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对话中的人逐步思考和深化他们的观点。

3. 概念分析:柏拉图常常通过概念分析来澄清和理清混乱的思维。

他会要求辩论者对某个概念进行具体的定义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讨论。

4. 归纳法:柏拉图常常使用归纳法来推断一般规律。

他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案例,来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并引发进一步的辩论。

5. 逻辑推理:柏拉图使用逻辑推理来推导出结论。

他会从一系列前提出发,通过推理过程来得出结论,并向辩论者解释推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6. 引用权威:柏拉图经常引用权威的观点和观点代表来加强他的立场。

他会引用哲学家、诗人、政治家等的观点,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总的来说,柏拉图通过提问、辩证和逻辑推理等方式来引导和加强辩论,使对话者不仅能够深入思考问题,还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和讨论问题。

他的辩论技巧被视为哲学辩论的经典范例,并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家的奶乐结论

资本家的奶乐结论

资本家的奶乐结论“奶头乐”战略还会给你一个虚幻的印象,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好了,比如,表面上收入提高了,但很多人却没有做一个真实的购买力比较,在几十年中物价翻了几十倍而收入并没有翻几十倍,可是很多人却认为自己的收入提高了。

更可悲的是,资本能够把很多人的思维固化,他们连劳动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的事实都视而不见,却去感谢资本家们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生活”。

很多人看到“奶头乐”这个词,可能会很疑惑。

这是一个外国人创造的词汇,这个人叫布热津斯基,如果说起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那就是不遗余力的搞垮了前苏联,那么他为何创造了“奶头乐”一词呢?这个词始于英文tittytainment,是英文“奶头”和“娱乐”两个词的合并,翻译成中文就称“奶头乐”。

这是布热津斯基为了资产阶级“精英”的经济和政治权利的永固而创造的一个词语。

在一次全球的“精英”会议上,为了解决人类贫富差距无可阻挡地逐渐加剧的情况,布热津斯基提出了这种解决贫富差距危机的方法。

他露骨坦承,世界上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被边缘化的人口,为了制止他们发泄自己的不满,应该往这些人嘴里塞上一个刻意制作的“奶头”,以堵住他们可能会发泄不满的嘴。

布热津斯基一提出这个理论,就获得了这些高高在上的精英们的广泛认可。

不客气地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极少数致力于消灭两极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精英们都在大力推广这种“奶头乐”战略。

在中国,近些年在一定范围内也出现了“奶头乐”现象,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这个“奶头”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边今天无处不在的一切能够引发我们短暂欲望的东西,其中,以色情文化最为常见和突出。

实施这种“奶头”战略的推手之一是媒体。

在“奶头”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媒体不断地炮制毫无思想营养的低俗、色情、猎奇、争斗、犯罪、滥性等新闻事件,让人们生活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

人们的道德就是这样滑坡的,已经没有人几个人会去主动抵制这些恶俗的东西了。

而站出来敢于站出来声讨的人则更少,因为你的声讨往往带来的是别人对自己鄙夷和嘲讽!这个“奶头乐”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它让你相信你有可能一夜暴富,它让你相信你有可能一夜成名,它让你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娱乐,让你相信你的人生就是在于把握当下的每一秒,而却让你忽略掉当下的这一秒会对未来造成如何的影响。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

《管理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群体原则(p83):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个人的潜能在被群体生活释放出来以前,始终只是一种潜能,人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本性,获得真正的自由。

事实命题(p104):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中可观察的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

事实命题可以证明真假,即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

价值命题(p104):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达,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者是“所期望的”,这种命题无客观是非,不能以经验或推理证明其正确性。

帕金森定律(p139):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帕金森定律的第一法则(p141):是指增加部属原则,即行政官员感到自己的工作量过重时,对此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受动机规律引导,即“一个行政官员想增加的是下级而不是对手”,其目的在于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同时增加部属也可以提高官员自己的地位。

帕金森定律的第二法则(p142):即行政官员彼此之间认为地制造工作,增加整体工作量的法则。

新公共服务理论(p313):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二、简答题2、官僚制的特征(p28-p30)(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官僚制的优点(p30)(1)严密性。

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2)合理性。

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3)稳定性。

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理论总论考研名词解释(30)

心理学理论总论考研名词解释(30)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描述面对风险时的决策特点的理论。

由心理学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1934—)和特韦尔斯基提出,认为个人在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与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

主要观点是:(1)确定性效应,与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

(2)孤立效应,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时,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

(3)反射效应,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

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群体动力学”。

20世纪30年代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

他首创着重研究小群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向。

后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包括: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一群体对他群体的反应;群体内聚力;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冲突;领导作用、决策;亚群体的形成和行动等。

动物精气((animal spirit):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亚历山大城医师埃拉西斯特拉塔和赫罗菲拉斯最先提出的概念。

认为“普纽玛”(pneuma)是植物与动物灵魂功能的物质载体。

第一种“普纽玛”称“活体精气”,由肺进入心脏的空气形成,并经过动脉游弋全身,具有植物灵魂的功能;第二种“普纽玛”称“动物精气”,遍布全身,包括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具有动物灵魂的功能。

这一概念后由盖仑、笛卡儿继承,并成为笛卡儿心身二元论的理论基础。

同化(assimilation):在不同学科、不同心理学家的理论中有不同的含义。

在生物学中,同化指机体吸收食物并使之转化为原生质的过程。

在社会心理学中,指个体(团体)受社会规范的影响,在行为上予以认同,并最终与社会规范趋于一致的过程。

赫尔巴特指新观念融入已有观念团的过程。

冯特将同化与复合、融合、相继联想作为联想的四种基本形式。

皮亚杰认为是主体将外界刺激或新经验有效地整合于自己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B2.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马歇尔·麦克卢汉C.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3.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个概念是用来描述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失真或变化?A. 信息过载B. 信息扭曲C. 信息反馈D. 信息选择答案:B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公众?A. 直接告诉公众如何思考B. 通过强调某些话题来影响公众的思考C. 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来影响公众的思考D. 通过改变公众的价值观来影响公众的思考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人际传播B. 组织传播C. 国际关系D. 公共关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答案:ABCD2. 传播学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A. 传播者B. 信息内容C. 传播渠道D. 受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A. 两步传播理论B. 媒介依赖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4. 在传播学中,以下哪些属于传播媒介?A. 报纸B. 电视C. 互联网D. 书籍答案:ABCD5.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通常具备哪些特征?A. 信息获取能力强B. 社会地位较高C. 影响力较大D. 社交网络广泛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主动选择媒介和信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欲望。

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2. 描述一下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现象。

答案:螺旋沉默是指在公共讨论中,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时,他们倾向于保持沉默,以免受到社会压力或孤立。

贝勃定律相似的定律

贝勃定律相似的定律

贝勃定律与以下一些定律或原理在某些方面具有概念上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各自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但在描述人类感知、决策或行为对变化的相对反应时,可以找到相通之处:
1.适应水平理论:
o这个理论指出,人们对于环境刺激的感知和满意度会随着时间和习惯而逐渐调整到一个新的基准水平。

类似于贝勃定律,长期接触某种强
度的刺激后,对较小程度的变化可能变得不敏感。

2.阈值效应:
o阈值效应指的是只有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个体明显反应的现象。

在连续增加刺激的情况下,初期可能会有显著效果,但达到一
定阈值后,即使继续增加刺激量,个体的感受或反应也可能不再增
强。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o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描述了随着消费同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效用)是递减的。

这在某
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增量刺激价值评价的下降趋势,类似于贝勃定
律描述的心理感受减弱现象。

4.损失厌恶理论:
o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的痛苦感远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快乐感。

在这种情况下,初次的大损失可能导致
后续的小损失显得相对较小,体现出对损失感知的相对麻木。

5.对比效应:
o对比效应是指在同一情境下,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使得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发生变化。

类似地,贝勃定律通过先呈现强烈刺激,使得随
后的小刺激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

这些定律或原理均涉及到了人类认知、情感或行为对不同大小或顺序刺激的相对应答机制,不过它们分别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理论框架。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词汇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词汇

PEET专业词汇I、vocabulary1、educational technology n 教育技术2、Event of instruction n 教学事件3、novice n 初学者,新手4、Andragogy n 成人教育学5、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Educational Objective 教育目标7、Electronic performance System 电子绩效系统8、receiver n 接收器9、channel n 频道、信道、通道10、Core communication theory 核心传播理论11、cognitive science 认知科学12、diagram n 图表13、event instruction 教学事件14、hypothesize n 假设15、psychotherapy n 心理疗法16、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17、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18、organizational theory 组织理论19、system dynamic 系统动理论20、internal learning condition 内在学习理论21、external learning condition 外在学习理论22、system thinking 系统思考23、category of learning outcome 学习结果分类24、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25、discovery learning 发现学习26、thinning v 细化、解说27、mass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28、group communication 群体传播29、learning condition 学习环境30、instructional strategy 教学策略31、metacognition n 元认知32、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33、individual learning 个性化学习34、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信息加工理论35、expert instruction 专家教学36、Hypermedia program 超媒体程序37、Multistore theory of memory多重存储记忆理论38、Classification n 分类法39、interactional dynamics互动动态40、progressive education 进步主义教育41、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会学习理论42、performance potential 绩效贤能43、encode n 编码44、decode n 解码45、transmitter n 传送者、传达人46、program instruction 程序教学47、level of cognitive performance 认知行为水平48、Bluetooth Wireless Technology 蓝牙无线技术49、cable television system 有线电视系统50、CD==Compact Disc 光盘51、DVD==Digital Video Disc 数字化视频光盘52、optic fiber transmission 光纤传输53、optic fiber 光纤54、microprocessor n 微处理55、satellite broadcast 卫星广播56、video cassette recorder 录像机57、advanced wireless device 高级无线设备58、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59、artificial reality 人工限时60、computer simulation 计算机仿真61、CD-Rom==compact disk road only memory 光盘只读存储器62、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计算机媒介沟通63、cyber space 虚拟空间64、data glove 数据手套65、digital recorder 数字录像机66、interactive TV 互动电视67、Internet relay 网络聊天软件68、joystick n 操纵杆69、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显示屏70、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个人多媒体计算机71、multiple-user dialogue 多人对话72、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语言处理73、network information retrieval 网络信息搜寻系统74、Peripheral Controller Interconnect互联外围设备75、Neural network 神经中枢网络76、robotics n 机器人技术77、User Network 用户网78、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 广域信息服务器79、personal area network 个人无线局域网80、attribute of media 媒体特征81、correspondence course 函授课程82、host n 主机83、mainframe 大型机84、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无显著差异85、the great media debate 媒体大争论86、videodisk n 视盘87、analysis of learning goals 学习目标分析88、analysis of learning needs 学习需求分析89、anchor point 锚点90、accessment评估91、context n 上下文92、delivery system 传递系统93、evaluation instrument 评价工具94、go oriented 目标导向95、human resource 人力资源96、instruction situation 教学情况97、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教学活动98、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学设计99、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教学开发100、instructional material 教学材料101、instructional model 教学模型102、instructional science 教学科学103、instructional strategy 教学策略104、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教学系统设计105、instructional theory 教学理论106、learning activities 学习活动107、learning environment 学习环境108、learning experience 学习经验109、learning strategy 学习策略110、learning theory 学习理论111、micro level 微观水平112、organization behavior 组织行为113、performance support 绩效支持114、prior experience 先前经验115、problem determination问题确定116、problem based 基于问题的117、stated objective 既定的目标118、team effort 团队协作119、event of instruction 教学事件120、formative evaluation 形成性评价121、summative evaluation 总结性评价122、automatic instruction design system 教学自动化学习系统123、information management 信息管理124、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识管理125、web based course management 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126、curriculum n 课程计划127、pilot test 试行128、mechanism n 机制129、trial v 尝试130、Pragmatic philosophy实用主义哲学131、Discipline Forming 学科建立132、Communication Theory 传播理论133、programmed instruction 程序教学134、Operational Research 运筹学135、Logic theory 逻辑学136、Descriptive Discipline 描述性的学科137、Prescriptive Discipline 规定性的学科138、Probabilistic n 概率性139、Training for Military军队140、Industry 工业141、Corporation 公司142、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领域教育143、School Education 学校教育145、Distance Education 远程教育146、Education for all 全民社会教育147、Classroom-focus 以"课堂"为中心148、Product-focus以"产品"为中心149、System-focus以"系统"为中心150、Ideology 指导思想151、Modern ideology of education 现代教育观念152、Systematic ID 系统化教学设计153、Systemic ID 整体化教学设计154、Didactics n教学论155、Instructional Theory and ID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156、Piaget 皮亚杰157、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 认知发展说158、Assimilation n 同化159、Accommodation n 顺应160、Equilibration n 平衡161、Schema n 图式162、Ec lecticism n 折衷学派163、Learning Psychology 学习理论164、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165、Acceptance of a value 价值的接受166、Preference for a value 对某一价值的偏好167、Commitment n 信奉168、Conceptualization of a value 价值概念化169、Organization of a value system 价值体系的组织170、Generalized set 泛化心向171、Characterization 性格化172、Howard Gardner 加德纳173、Multi-intelligence n 多元智能174、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语言智能175、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数学逻辑智能176、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空间智能177、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音乐智能178、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身体运动智能179、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关系智能180、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我认识智能181、Naturalist intelligence 自然智能182、Audience n 对象183、Behavior n 行为184、Condition n 条件185、Degree n 标准186、Norm-referenced n 常模参照评定187、Criterion-referenced n 标准参照评定188、Curriculum for a program 课程计划189、courses n 课程190、courseware n 课件191、units n 单元192、lessons or topics n 课193、advanced organizer 先行组织者194、Perception stage 认知阶段195、Part skills practice stage 分解阶段196、Total skill Coherently practice stage 定位阶段(连贯动作阶段)197、UC: Ubiquitous Computing 泛在计算198、Evaluation instrument developing 评价工具的编制199、Adversary Model 对手模式200、Responsive Model 应答模式201、meta-Evaluation 再评价202、the null curriculum 空无课程203、Expressive Objectives 表现性目标204、Interview v 访谈205、Questionaire n 问卷206、Observation n 观察207、Check-list 核对观察表208、manifest n 说明209、Random access learning 随机进入学习210、Situated learning 情境学习211、Anchored learning 锚定式情境学习。

博弈论与竞争策略学生版

博弈论与竞争策略学生版
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 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 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什么行动;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 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 :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人对其他参 与人的特征、策略和得益函数有准确知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引自周林,《商业战略决策:博弈论的应用》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同步,一次博弈--标准式博弈
构成标准式博弈的要素有:
参与者:参加博弈并做出决策的个体 策略:参与者可能采取的行动 得益:参与者采取不同策略带来的利益或损失
参与者 1
参与者 2
策略 a b c
A 3,2 2,1 1,6
B 2,3 1,2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说,“机制设计理 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 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 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 制有效,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此外,借 助“机制设计理论”,人们还可以确定最佳和 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博弈论导论
博弈论是关于有理性但有利益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活动 中制定最优策略的理论,是有关“互动行为”的科学。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基本框架
博弈论导论
同步一次博弈
重复博弈:有 限重复博弈与 无限重复博弈
多阶段博弈
不对称信息下 的博弈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专栏—制药公司的销售大战(摘自华尔街日报)
斯特恩巴赫是费城的一个家庭保健医生,她很 奇怪为什么辉瑞公司(Pfizer)的五位不同推销员 重复上门到她的诊所推销同样的止痛药—Betra及 Celebrex。她在贮藏室里一个像冰箱大的柜子里 已装满了Bextra和Celebrex,她说,“众多的推 销员重复同样的产品,没有任何新意,实在是离奇 。”

seymour lipschutz probability theory 方刚译 -回复

seymour lipschutz probability theory 方刚译 -回复

seymour lipschutz probability theory 方刚译-回复关于Seymour Lipschutz所著《概率论》(Probability Theory)一书的翻译成中文的问题,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挑战。

首先,Seymour Lipschutz是一位美国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许多广受欢迎的数学教材,其中包括《概率论》。

这本书最初是在1965年出版的,通过提供了解和应用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了成为更有自信、更优秀的数学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关键工具。

翻译这本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概率论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数学学科,其涉及的概念和术语需要准确地传达给中文读者。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旨,并找到最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传递这些概念。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中文读者的理解习惯和数学背景做一些调整和适应。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概率论的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和将其译成中文。

他们还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翻译技巧,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使其流畅易读。

整个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阅读和理解原文:翻译者首先需要完整地阅读和理解《概率论》这本书。

他们需要熟悉书中提到的概念、定理和技巧,并逐步理解作者的逻辑和思维过程。

2. 确定目标读者:翻译者需要明确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谁。

他们需要考虑读者的数学背景、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以便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术语翻译:概率论涉及许多特定的概念和术语,翻译者需要找到最准确的中文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

有时,他们可能需要在保留原始术语的同时,提供中文的注释或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4. 应用实例:概率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翻译者可以通过提供用于实际问题的例子和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5. 校对和修改: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校对和修改工作,以确保翻译准确无误、流畅易读,并符合中文读者的理解习惯和数学背景。

probabilities逻辑学概念

probabilities逻辑学概念

在逻辑学中,probabilities(概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经济学到统计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概率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接下来将深入探讨probabilities这一逻辑学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

一、概念解释1.1 概率的定义在逻辑学中,概率指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通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字来表示,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肯定会发生。

通过概率的计算,我们可以对各种事件进行量化的评估和预测。

1.2 概率的应用范围概率不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它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赌博中用于计算赔率,在医学中用于评估疾病的发生概率,还有在工程学中用于风险评估等等。

二、概念的深度和广度2.1 概率的深度在深度上,概率涵盖了很多复杂的数学原理和推导方法。

概率论中的贝叶斯理论能够用于更新我们对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认知,而马尔科夫链则可以用于描述一系列相关事件之间的转移概率。

这些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后,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各种事件的发生。

2.2 概率的广度在广度上,概率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

从经济学中的风险投资到生活中的决策制定,概率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自然科学中,概率也常常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以及预测天气等方面。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来看,在现代社会,概率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掌握概率的知识和方法,对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概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事件本身的变化而动态地改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概率知识,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需求。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probabilities(概率)这一逻辑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从定义、应用范围、深度和广度以及个人观点等方面都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释,能够让读者对概率这一重要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

【经典】韦伯论经典管理学理论汇总

【经典】韦伯论经典管理学理论汇总

【经典】韦伯论经典管理学理论汇总韦伯论官僚组织理论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其中官僚组织理论(也译为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官僚制在19世纪已盛行于欧洲。

韦伯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

韦伯把人类行为规律性地服从于一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

他认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韦伯将社会所接受的权力分为三种:法定权力、传统权力和神授权力。

它们应该建立在以下基础上:合理基础——它是以一种对正规规则形式的“法律性”,以及对那些升上掌权地位者根据这些条例发布命令的权利的信任作为基础的(法定权力)。

传统基础——它是以一种对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及对根据这些传统行使权力者的地位合法性的既定信念作为基础的(传统权力)。

神授基础——它是以对某一个人的特殊的、超凡的神圣性、英雄行为或典范品格的信仰,以及对这个人所启示或发布的规范榜样或命令的信仰作为基础的(神授权力)。

韦伯认为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

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人们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只有提供了慎重的公正的法定权力才能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有了适合于官僚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具有下列特征:1.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一、托宾Q理论的基本原理托宾Q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的,该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企业的市值和其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原理是企业市值和其净资产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市值等于净资产的倍数乘以资本回报率与成本的差值。

托宾Q理论的公式如下:企业市值 = 净资产 * 托宾Q比率托宾Q比率 = 资本回报率 - 成本通过托宾Q理论,企业可以根据其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来判断企业的市值表现,从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2.1市值预测传媒企业市值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市值的预测。

通过托宾Q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其净资产和托宾Q比率来预测未来的市值表现。

传媒企业通常拥有大量的资产,包括版权、知识产权、设备等,通过对这些资产和未来盈利能力的估算,可以得出传媒企业未来的市值。

这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资产配置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2资产配置传媒企业通常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配置,比如版权、人才、技术等。

托宾Q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判断不同资产的贡献度,以及其对企业市值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资产的托宾Q比率进行比较,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市值。

2.3资本投入决策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过程中,资本投入是一个重要的决策环节。

托宾Q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判断资本投入对市值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项目的托宾Q比率,企业可以选择对市值贡献度较高的项目进行资本投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值表现。

2.5并购重组在传媒行业,并购重组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通过托宾Q理论,企业可以评估并购重组对市值的影响。

通过比较并购重组前后的托宾Q比率,可以评估并购重组的成果,为未来的并购重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
托宾Q理论是由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金融理论,用于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投资效率。

托宾Q理论在传媒企业市值管理中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企业价值评估和投资决策。

托宾Q理论可以帮助传媒企业评估其市值,以确定企业的投资效率。

托宾Q的计算公式为企业市值与其资产净值之比,Q值越高,意味着企业的市值高于其净资产,说明企业存在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反之,Q值越低,说明企业的市值低于其净资产,存在投资风险。

传媒企业可以通过计算Q值来评估自身的投资效率,根据Q值的高低调整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决策。

托宾Q理论可以指导传媒企业的投资决策。

根据托宾Q理论,当Q值高于1时,说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成本,企业可以增加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反之,当Q值低于1时,说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低于成本,应该减少投资或选择其他更有收益的投资项目。

传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Q值来评估投资项目的潜在回报,并选择投资回报率高于成本的项目,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应用,托宾Q理论还可以帮助传媒企业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和行业发展趋势。

传媒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不同企业的Q值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对行业内各个企业的Q值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通过长期观察Q值的变化趋势,也可以预测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市场机会,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美国学者罗森科布得政策议程模型氛围

美国学者罗森科布得政策议程模型氛围

美国学者罗森科布得政策议程模型氛围【多选题】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
A.动员模型
B.内在提出模型
C.多源流分析模型
D.外在创始模型
答案:A、B、D
政策议程模型名词解释:政策议程建立过程的样式。

政策议程模型的建立一般分创始、说明、扩展和进入四个阶段。

政策议程模型主要有名词解释:(1)外在创始模型,问题创始者是非政府团体;(2)动员模型,问题创始者是政府领导或领导群体;(3)内在创始模型,问题创始者是政府内部,或由问题创始者支持直接将问题送到正式议程。

【试错法的次数取决于】试错思维训练

【试错法的次数取决于】试错思维训练

【试错法的次数取决于】试错思维训练【阅读训练】试错法,也就是猜想反驳方法。

这是在科学领域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方法之一。

它对于我们提高理论和各项行动方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证伪'和试错法是由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

波普尔反对经验证实和经验归纳。

在他看来,很多科学理论无法用经验来证实。

例如,假设某人养了一群鸡,每天中午12时,他准时给鸡喂食,即每当这时,他撒下一把米粒,鸡就会围上来。

但是,谁能保证有一天主人撒米粒不是喂它们,而是把它们哄过来,抓起其中某一只,给杀掉呢?这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主人撒米粒就是给鸡喂食只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归纳,而只要这个经验没有穷尽,那么这个结论就始终值得怀疑。

但是,经验又不可能被某人所穷尽。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波普尔以演绎方法去证伪结论。

他认为,一个经验的科学体系必然能够被经验反驳。

如果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越高,即潜在的证伪因素越多,就意味着它被证伪的机会越多。

这就造成禁止得较多,从而对经验世界断定得较多。

正是依据理论的上述特点,波普尔提出:理论就是一种猜测,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

把这试错的做法或猜测反驳的做法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作为发现新理论、制定新决策的方法,就是试错法或猜测反驳法。

试错法就是一种对认识进行不断证伪、不断限定,从而提高其正确性的思维过程。

训练1:第一步先猜测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

猜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怀疑,这种怀疑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正问题,是科学审慎的态度。

我们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观察、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存。

然而,大脑中的知识储存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吸引、利用,而只能是有选择地、批判地被吸引、利用。

这就需要猜测、怀疑,对以往知识进行修正,修正过的知识方可融进新的认识、理论之中。

猜测之所以被运用,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已掌握了部分事实材料,但还是不能清晰地、完整地把握事物。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课件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课件

争议点
韦伯的分层理论以财富、权力、 声望为标准,但这些标准是否全 面、客观,是否存在其他更重要 的标准,是学界争议的焦点。
批评意见
有学者认为,仅以财富、权力、 声望作为分层标准过于简单化, 忽略了其他如教育、文化、职业 等因素的影响。
分层目的的争议
争议点
韦伯分层理论的目的是揭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结构,但这一目的在学界存在 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分层的目的应更侧重于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的研究。
政治分层是韦伯理论中关于政治体系的重要概念,他认为政治权力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某些社会成员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能够在政治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治分层不仅影响 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发展,还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分层
教育分层是指教育资源在社会成员中 的分配状况,不同社会成员在教育体 系中的地位和机会存在差异。
培养跨学科人才
鼓励和支持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 和视野的人才,为分层理论的跨 学科研究提供人才保障。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5பைடு நூலகம்
韦伯分层理论的未来发展
分层理论的完善
深入研究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分层现象
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历史背景下的分层现象,深入挖掘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不断完善 分层理论。
拓展分层标准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财富、教育和职业等标准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社会资本、文化背景等对 分层的影响,以更全面地反映社会分层现象。
详细描述
经济分层主要依据个人或集团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包括收入、财富和生产资料的占有 等,来划分社会成员。这种分层标准是最客观、最容易衡量的,也是社会成员在经济生 活中最直接的表现。经济分层对人们的生活机会、社会地位和资源获取具有决定性影响

比较六种注意的认知理论

比较六种注意的认知理论

比力六种注意的认知理论之迟辟智美创作
1.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提出;依据双耳分听实验;说明: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容量的方面是有限度的,不成能对所有的感觉安慰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份信息可以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先过滤后加工)即:瓶颈理论或单通事理论.
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提出;双耳分听与日常生活;说明:当信息通过过滤器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分歧安慰的激活阈限是分歧的.(先减弱再加工)如:人的名字,对人的阈限低,容易激活.在喧闹的环境里,我们仍容易听到他人叫自己的名字.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充沛分析.(先分析后过滤或衰减)
4.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提出;(都对)选择过程在分歧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5.认知资源理论:分歧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是分歧的.当安慰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多,反之.如对一个熟练司机来说,开车是检容易的事儿,因此占用的认知资源少,可以在开车之余聊天.
6.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在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提出;人类的认知理论分为两类.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限制,不需要注意,自动化进行的(发生快不受其他加工影响);而意识控制加工受认知资源限制(需要注意的介入)意识控制加工经长久练习后可转换为自动化加工。

评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评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评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20世纪30年代英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理论发展的“猜测—反驳”模型。

波普尔还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不是表现为一系列愈来愈好的理论演绎系统的递升,而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越来越深刻的问题”。

据此,他提出了“问题—假说—反驳—问题”无穷循环的科学发展模式。

波普尔基于反向思维,引出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在某一些环节上确能启人对科学机制的思考,但作为总的机制和图景,他的模式仍具有片面性,并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史的实际。

行为金融学复习大纲,

行为金融学复习大纲,

行为金融学复习大纲一、概念(考8个)1、无风险套利无风险套利指套利的同时进行保值,锁定了汇率,即称为无风险套利(亦指利用期指与现指之间的不合理关系进行套利的交易行为(Arbitrage ))。

无风险套利是一种金融工具,是指把资本(一般是货币)投资于一组外汇中,规定远期汇率,取得外汇的存款收益后按既定的汇率将外汇换回本币,从而获得高于国内存款利率的收益。

也就是套利的同时进行保值,锁定了汇率,这就称为无风险套利。

2、赢者诅咒系指多角化的公司因过于自信,而以较高于市价的价格去购并目标公司,此乃对自我经营能力过于乐观所造成的后果。

赢者诅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他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3、股价溢价之谜金融理论将风险资产超过无风险利率的超额期望收益率解释为风险的数量乘以风险价格。

当风险的价格是一个代表性代理人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时,股市风险数量根据股票超额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的协方差来测量。

股票收益率高.而无风险利率低.意味着股票的期望超额收益率高即股票溢价高。

但是消费的平滑性使得股票收益率与消费的协方差较低。

所以股票溢价只能由非常高的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

将此问题称为”股票溢价之谜”4、杂音交易投资者对一些伪信息作出的反应。

伪信息:证券经纪人或者所谓金融权威的建议、评论等。

投资者实施某种灵活性差的交易策略与大众模型进行的交易,称为杂音交易。

5、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

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

6框架效应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