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

合集下载

古代中亚雉堞纹样的艺术探究

古代中亚雉堞纹样的艺术探究

古代中亚雉堞纹样的艺术探究作者:***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01期摘要:古代中亚连接着欧亚大陆,是丝绸之路中段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西亚、南亚、波斯、印度、中国文化在这里交汇,并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雉堞是古代军事建筑体系的重要结构,雉堞纹样不仅是一种特有的东方式纹样,也是丝绸之路图案造型体系中的重要纹样之一,其发展和演变承载了文明的交替、传播和交融,其根源可追溯到青铜文明甚至更遥远的文明时期。

本研究从宏观的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巴克特里亚为中心讨论了早期雉堞纹样的兴起、流传及发展演变中的若干形式,并通过分析引证其中的典型性样式,探讨其在建筑、装饰、宗教、艺术中的造型规律,为深入探究雉堞纹样的文化、图像、艺术提供思考。

关键词:中亚;巴克特里亚;雉堞纹样;建筑;艺术中图分类号:K8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1-0029-07雉堞(Battlement 或Crenellation)又称垛口,是指城墙顶部筑于外侧的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雉堞纹样是一种简单的几何纹样,其结构形式主要由层级且连续的向上或向下的对称的齿状矩形构成。

连续对称的单元齿状矩形是雉堞纹样的基本结构样式,连续性和重复性是其基本的形式特征,雉堞纹样的主要结构形式分为:单体式和复合式、变体式。

本文探讨的雉堞纹样主要结构形式除单体式和复合式外,还包括部分变体式样,如部分纹样会在轴线上添加“悬眼”(爵穴)或作单层或双层的镂空或添加其它复合式结构。

德国地理学家洪博特(Humboldt)认为中亚的地域范围“西起里海,东达兴安岭,南自喜马拉雅山,北至阿尔泰山”。

另外的说法则认为:中亚主要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两河流域的地区。

广义上的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北部、伊朗东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印度西北部以及蒙古国、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及南西伯利亚南部。

其中以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考古文明体(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1)为中心的区域(图1),是古代中亚文化发展之所,是中亚文明与艺术发展的策源地之一。

巴米扬大佛是如何建造的?

巴米扬大佛是如何建造的?

19巴米扬佛教遗址群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平均海拔2250米的山谷中,包括巴米扬主崖石窟、弗拉迪石窟(Fuladi)、卡克拉克石窟(Kakrak)、焦古拉(Shar-I Ghulghulah)四部分,石窟总数约为1万,但多数是与佛教没有关系的百姓住家石窟,佛教石窟主要开凿于3~9世纪。

巴米扬主崖全长1300多米,最显著的是东、西大佛像(东大佛高38米、西大佛高55米),大佛周围分布有大小石窟约750个。

此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还包括Qallai Kaphari、Shar-I Zuhak 等地点,这些区域有一些尚未探明的文化遗存。

历史上巴米扬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中继站,在佛教美术史上历经波斯萨珊、犍陀罗、克什米尔风格的影响和洗礼,形成一种杂糅、多元的文化。

古代巴米扬并没有自身的文献存世,《新唐书》称巴米扬为“帆延”,或曰“望衍”“梵衍那”,同时对其政治、地理情况进行描述。

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至少在公元632年,巴米扬大佛已经建造完成,这也是对其最详细的记载:“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文图 / 邵学成2001年,塔利班武装炸毁巴米扬大佛,令世人震惊,并痛惜不已。

这一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是如何被建造起来的其背后有怎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长久以来,我们对此知之甚少,所幸通过学术史回顾和考古新发现,似可管中窥豹。

2015年中国民间组织对被毁后的巴米扬大佛的三维复原影像特别策划FEATURE巴米扬大佛是如何建造的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宗学小乘说出世部。

王城东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

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

伽蓝东有鍮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综合成立。

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卧像,长千余尺。

其王每此设无遮大会,上自妻子,下至国珍,府库既倾,复以身施,群官僚佐就僧酬赎,若此者以为所务矣。

”客观地讲,当时要建造巴米扬大佛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坚实的经济赞助,二是强力政权的支持,三是造像思想的流行,此外还要考虑营造自然条件和建造技术等因素。

中亚阿姆河流域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探析

中亚阿姆河流域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探析

中亚阿姆河流域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探析在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中亚地区,以前是塞琉古王朝东部行省,后来分裂出希腊化王国巴克特里亚,公元前2世纪被大月氏人征服。

之后大月氏南下阿富汗建立了贵霜帝国,他们原先滞留过的地方就被称为“贵霜大夏”,主要包括今阿姆河流域的阿富汗北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

大月氏继承了巴克特里亚的传统,并将草原民族的审美喜好与希腊文化相互糅合,形成新的贵霜艺术。

著名的佛教遗址主要集中在阿姆河中上游、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样式和造型特征。

我国新疆、甘肃等地的佛教艺术与其有着复杂的图像学关联。

阿姆河上游的寺庙建筑、壁画、泥塑佛像等,其建造手段、材料运用以及雕刻技法日臻成熟和完善,然后经由丝绸之路东传至我国。

关于阿姆河流域的佛教遗址本文无法全部涉及,仅选取部分代表性遗址,以窥中亚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概貌。

内容涉及的方向从西往东、从南往北,主要是巴克特里亚一带的怛蜜(老怛蜜城和铁尔梅兹)、达尔维津—捷佩、阿德日纳—捷佩等。

一、怛蜜1/ 9怛蜜,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新唐书》称为“怛满”,《元史》称为“忒耳迷”,《明史》称“迭里迷”。

公元前3世纪,属于大夏国,公元前2世纪已有希腊人的砦堡,公元1~2世纪时成为贵霜王朝重要的佛教中心。

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曾到此地,《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述:“顺缚刍河北下流至怛蜜国。

怛蜜国。

东西六百余里。

南北四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东西长南北狭。

伽蓝十余所。

僧徒千余人……东至赤鄂衍那国。

”这说明在7世纪末,佛教仍在怛蜜流行,但8世纪后,回教成为主流。

“怛蜜”一词在今天所指的范围更广,除了老怛蜜城,还包括离其不远的铁尔梅兹。

铁尔梅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端、阿姆河中游北岸,为古代阿姆河重要渡口。

此地有贵霜时期的佛教遗址,包括卡拉—捷佩洞窟寺院、法雅兹—捷佩寺院等。

(一)卡拉—捷佩卡拉—捷佩位于老怛蜜城西北角,以佛教洞窟寺院著称,集中在三个山丘上。

1一串人类文明的珍珠 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

1一串人类文明的珍珠  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

引言———一串人类文明的珍珠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西方的文明纽带和文化走廊。

她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交流,以及波澜壮阔的宗教民族融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和探索不尽的历史之迷。

散布亚洲大地上的珍珠石窟寺艺术起源于古代印度。

最初,它是施迦牟尼和弟子坐禅的场所。

在历史的发展中,石窟寺渐渐发展成融汇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的综合体,成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光彩夺目的珍珠。

这些凿于山崖绝壁之上,傍依潺潺清流之畔的石窟寺群雄伟壮观,鬼斧神功,丹青神妙的壁画布满了洞窟,辉煌,质朴,典雅,博大,冥冥之中令人心移神往。

在历史的长河中,石窟寺成为人类文明结晶的光彩夺目的珍珠。

这一串串的珍珠,散布在亚洲广袤的大地上,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攀越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沿着中国的天山南麓,点缀着三仙洞,克孜尔,进入玉门关而到达敦煌,敦煌是个响亮的名字,有人解释说,敦者大也,煌者圣也。

的确,石窟寺艺术到了这里便大盛起来,敦煌以东,这串石窟寺艺术的珍珠便蛛丝脉散,扩展成一张巨大的蛛网。

这张蛛网,覆盖了长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北至辽宁、内蒙古,南达四川、云南,东南至福建。

中心区域则在陕甘宁。

再向东去,这串珍珠的最后一颗石窟庵,则镶嵌在朝鲜半岛南端,临近浩瀚的太平洋,“千锋势到岳边上,万派声归海上消。

”石窟寺艺术的珍珠终于从印度洋的“此岸”来到了就太平洋的“彼岸”。

随着贯穿这串珍珠的红线--------佛教的传播,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成为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

人们如欲鉴赏这批绝世奇珍,探索其奥秘,无疑需要做一次跨越许多国家地区的艰难而伟大的旅行。

自从伟大的佛陀创立佛教以后,各族人民虔心创作的佛像、罗汉像、菩萨、天王、立士、飞天像等,其数量是无法统计的。

我们只好借用佛经上的术语,称之为有“无量数”有“恒河沙数”。

在今天,这“恒河沙数”的艺术品,大部分被时代毁灭的巨掌化为乌有了!尔今,只有石窟寺,以其岩石的坚牢抗拒了种种厄运,尚可寻觅于人间……。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宗教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宗教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宗教作者:才吾加甫来源:《丝绸之路》 2014年第12期才吾加甫(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中图分类号]B911自古从我国中原内地向东、南、西、北四方能流通经济、贸易、商品的要道和交流友谊、文化、宗教的孔道,我们称其为“丝绸之路”。

众所周知,新疆古称“西域”,它是我国古代新疆以及中亚地区的统称。

这块地方面积广大,自古就是东西方商贸主道,更是宗教文化交流通道。

在历史上该领域有条文明于全世界的丝绸之路古道。

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分辽阔陆路和汪洋海路两类。

其中陆路有穿越戈壁绿洲的西域丝绸之路、跨越北方沙漠和草原的草原丝绸之路、西南有在巍峨的高山峻岭中交错的西南丝绸之路。

西域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它基本上经历了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和匈奴汗国、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吐蕃、回鹘汗国、准噶尔汗国等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草原汗国时期。

丝绸之路在西域和北方先后经历了两千余年的辉煌历程。

关于丝绸之路要道,我国学者武伯纶先生在《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一书中说:“中国在汉、唐时期,形成了一条从当时的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直通往中亚、南亚、西南亚以至欧洲的交通大道。

它对于建立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沟通商业贸易,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时的输出物中,大量的是中国独有的丝绸,后来欧洲人便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③武伯纶:《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第77~78页。

]。

这是很科学的论证。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西域与我国的万水千山之间有一脉相乘的因缘关系。

从汉朝开始,我国中原内地就与西域有了密切地交通来往,当时西域有三十六国,水草丰茂、牛羊遍地、骏马欢腾、商旅不绝。

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穆天子传》、《史记》、《汉书》等许多古籍都记载了西域的山川地理与风土人情。

古代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外文化的交流,主要就是依靠西域古道丝路来完成的。

丝绸之路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交流

丝绸之路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交流

丝绸之路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交流作者:魏文斌来源:《丝绸之路》2014年第15期佛教及佛教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与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交流,也是丝绸之路上最能反映东西交流的文化及文化遗存。

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自公元2~3世纪也开始了佛教艺术的创作。

但在较长的时期内(1~4世纪),中国内地的佛教艺术一直受印度的影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四川及南方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显受到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出土的金铜造像多受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如陕西三原出土现藏日本根津美术馆的3、4世纪的金铜弥勒菩萨立像,基本保存了犍陀罗站立弥勒菩萨像的影响,说明长安地区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在3、4世纪基本是外来样式。

这种左手持瓶的站立弥勒菩萨像也见于420年左右的炳灵寺169窟。

佛教自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中国,主要传播路线是从印度西北部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新疆(西域),继而过玉门关向东经河西走廊到达中国内地。

天山廊道及甘肃河西走廊和陇东地区是必经之地,两汉首都长安和洛阳是目的地。

随着佛教的东传,佛教艺术也传入中国。

3~4世纪,受印度开凿石窟的影响,首先在西域地区的龟兹开始了石窟的开凿,以龟兹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圈开始形成,并产生了中国佛教石窟的龟兹模式。

龟兹模式的代表有库车和拜城区域内的克孜尔、库木吐喇、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等石窟寺。

龟兹石窟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受到了印度本土石窟结构及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但有所变化。

如印度的塔堂窟(支提窟)和僧房窟结合的形式在龟兹都有出现,而印度的塔堂窟在龟兹地区变为龟兹特有的塔庙窟(中心柱窟)。

印度及犍陀罗艺术所见的佛本生和因缘故事内容,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多有继承和发展,如睒子本生、鹿王本生等。

5世纪初期,玉门关以东的河西走廊开始了佛教石窟的开凿。

受龟兹模式及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在河西走廊地区产生了一批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寺,并形成了中国佛教石窟的“凉州模式”。

其代表有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金塔寺石窟、文殊山石窟,莫高窟早期三窟(268、272、275窟)等。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信仰研究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信仰研究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信仰研究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不仅在经济和文化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不同宗教信仰的碰撞与交融的地方。

在这条古道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相互渗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景观。

一、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佛教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入中国,通过这条古道不断向西传播。

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市敦煌成为了佛教艺术的重要中心,留下了大量壁画和文物。

这些壁画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佛陀、菩萨和弟子们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传奇故事。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窗口。

在丝绸之路上,佛教不仅传播到了中国和西亚地区,还传到了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这一时期,佛教从印度和中国通过疏勒、大宛、康居等城市进入中亚,并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天山南北和塔里木盆地。

佛教在中亚地区的繁荣发展,不仅促进了汉藏文化和中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的寄托和启示。

二、伊斯兰教的弘扬与融合伊斯兰教在7世纪初传入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独特的风格和文化。

在丝绸之路上,伊斯兰教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著名的古迹和回教寺庙,如大同清真寺、教堂山悬空寺等,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又经过了与佛教、道教和萨满教等宗教信仰的融合。

这种宗教融合的结果,形成了“伊斯兰佛教”、“伊斯兰道教”等特殊形式的宗教信仰。

这些融合的宗教形式,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观念,又吸收了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三、基督教在丝绸之路上的渗透基督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渗透相对较晚,主要是在公元13世纪以后的元明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的传教士抵达中国,经过与中国宗教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中国基督教的独特形式。

在丝绸之路南线的嘉峪关附近,有一座古老的基督教圣地——兔兔孙教堂遗址。

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亦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古代,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各式各样的文化在这里相遇、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探讨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现象,并分析其对当代及未来的启示。

一、古代丝绸之路概述古代丝绸之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起点是中国的西安,横跨中亚地区,经过结合欧亚大陆的各个国家,最终抵达地中海地区。

丝绸之路在商业贸易的同时,也为各种文化元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1. 宗教文化交融中亚地区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传入并融合于此。

在古代,佛教的传播沿着丝绸之路扩散到中亚,而中亚的伊斯兰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

不同的宗教概念和信仰体系相互融合,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2. 艺术文化交融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传统,从壁画到陶瓷、珠宝等艺术形式,都在交融中发展。

例如,中亚地区的壁画和装饰技艺受到了西亚和汉地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风格。

同时,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丝绸、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品的流通和交流。

3. 文字文化交融中亚地区是众多文字体系的发源地,例如突厥文字、蒙古文字等。

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各种文字在中亚地区相互交流和融合。

例如,波斯文字和阿拉伯文字在这一地区广泛传播,对当地的书法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亚古代丝绸之路的启示1.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彰显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融合,促进了艺术、宗教和文字等领域的发展。

今天,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和吸收他地的优秀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关键。

2. 多元文化的共存中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表明,多个文化可以在同一地区和同一个时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这样的共存和融合,使得中亚地区的文化变得丰富多样。

在当代社会,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推崇多元共存的态度,有助于实现和谐的社会发展。

汉唐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艺术

汉唐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艺术

汉唐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敦煌艺术是非常著名且重要的。

敦煌吐鲁番路,也就是汉唐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将丝绸、茶叶、陶瓷和其他物品从中国运往中亚和欧洲。

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上,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和传播。

而敦煌艺术也因此在这条商路上闪耀了千年。

敦煌艺术是指古代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作品。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距离首府兰州600多公里,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分为千佛洞、西千佛洞、南千佛洞、北千佛洞等四大窟群。

这些洞窟的正殿和侧殿到处都涂满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敦煌艺术大约始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结束。

与中亚、西亚、印度和东亚的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敦煌艺术在经历了吐火罗、突厥、回纥、西夏、元等多个朝代和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最引人注目的敦煌艺术当属那千姿百态的壁画。

这些壁画是由佛教教徒和本地手工艺人精心绘制而成。

他们利用壁画对佛教经典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详细的阐述。

同时,他们通过描绘各种当地传统的人物、风景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点。

这些壁画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有佛陀、菩萨和其他神灵,还有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肖像和各种孔雀、龙、狮子等动物形象。

这些都非常令人难忘,让人们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每个洞窟的构造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是每个洞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洞窟的屋顶都被雕刻成了巨大的丁字梁和斜方梁的形状,让人们感受到洞窟的严密和稳定。

敦煌艺术之所以独特和著名,是因为它不仅是美术的艺术,也是文化的艺术。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了本土和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对于西域地区和整个中亚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尽管有大量的文化和商业影响,但敦煌艺术从未丧失自己的独特性和文化特点。

它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宝藏。

总的来说,敦煌艺术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琵琶研究(上)

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琵琶研究(上)

技朮天a n乐器研究盔绸之路上的即度琵琶研究(上)文/周菁葆香商要:关于丝绸之路上的印度昆琶历史,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虽然有一些文章提到印度琵琶,但是缺乏系统的介绍与研究。

特别是有关五弦琵琶的历史,过去都认为是发源于印度,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才是长颈直项琵琶的发源地。

传入希腊后形成一种叫pantur的梨形棒状直项昆琶。

随着古代希腊音乐文化的东侵印度,五弦昆琶才在Pantur的基础上完成。

关键词:丝绸之路昆琶东渐印度一、印度历史概述印度文化历史悠久、根雄深厚,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印度辉煌灿烂的文化体系中,印度的宗教交化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占 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M V•呵追溯到印度河流域出现的 “哈拉帕文明”和“吠陀文明”。

萃在公元前2500年 左右,以哈拉帕和摩7佐•达罗(哈拉帕和摩亨佐•达 罗为公元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发掘的遗址,分别位P 印度河的上游和K游)为中心的文化成为/印度文明 史的开端。

哈拉帕文明是⑷较早到达印度次大陆的达 罗毗荼人所创造,它对后来出现的吠陀文明有着深刻 的影响。

吠陀文明是雅利安人创造的文明,从公元前 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以来便成为了印度文化的 主体。

吠陀文化在印度文化体系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如今占据统治地位的印度教,亦为以吠陀文化为主体 的婆罗门教4当地多种教派合并的结果,其中,印度 教的宗教教义在印度义化体系中心据矜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文化变迁。

N时,印度教将 宗教仪式作为宗教实践的1:要形式,恨河火祭仪式成 为印度教宗教实践的典型代表,这种结合了音乐、语 言、文学、肢体动作等多种W素为•体的宗教仪式成 为了宗教思想代代相传的重要手段,促使印度教教义 渗透到印度教徒的生活中、历史上,古代印度包括丫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等国的领土,是当今南亚次大陆的地理统称。

印度北枕西苒马拉雅山脉,南接印度洋,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它足连接东西方海上交通的窜要通道,占打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初探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初探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初探作者:廖志堂李肖来源:《敦煌研究》2023年第06期内容摘要: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位于古代印度-犍陀罗与西域两地之间,是丝绸之路上佛教向北、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地,其早期佛教的发展对西域佛教的历史文化面貌产生了直接影响。

本文从佛寺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的布局进行梳理和类型学分析,将其归纳为“印度式”“犍陀罗式”“巴克特里亚式”三种典型布局类型。

进一步考察西域地区早期佛寺中的文化元素的来源,可以发现西域地区古代佛塔形制及佛寺整体的配置均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北巴克特里亚;西域;佛寺布局;文化对比中图分類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3)06-0046-11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ayout of Early Monasteriesin Northern Bactria—Plus a Discus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to Ancient BuddhistMonaste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LIAO Zhitang1 LI Xiao2(1.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2445;2.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Abstract:Located between Gandhāra in ancient India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northern Bactria w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transit stations for the northward and eastward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along the Silk Road, which led to the early Buddhism of northern Bactria exerting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Buddhism as it developed in the Western Regions. Focusing on Buddhist templ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review and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layouts of early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northern Bactria by dividing them into Indian,Gandhāran and Bactrian types. By further examining the sources of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early Buddhist monasterie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monasteries and those of northern Bactria display a clear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 and continuity in both the forms of the stupas and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asteries.Keywords:northern Bactria; Western Regions; Buddhist monastery configuration; cultural comparison一前言如果古代犍陀罗地区早期佛教仍可视作“印度色彩”浓郁的外来信仰[1],那么阿富汗以北的中亚北部地区历史上所流行的佛教文化则更具有中亚本土的“地域风情”。

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

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

Buddhist Elements in Bartria Art on the Central Asia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作者: 李琪[1];孙瑜[2]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2]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丝绸之路;中亚;巴克特利亚;艺术;佛教
摘要:"巴克特里亚"是中亚古国之一;丝绸之路的西段、南段均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境内,是
古代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枢纽。

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中亚巴克特里亚具有丰富
的艺术内涵,其中呈现出的佛教文化成分为我们展现出一道别具风格的风景线。

丝绸之路艺术的宗教因素

丝绸之路艺术的宗教因素

96公元前138年(西汉建元三年),张骞受命从长安启程出使西域,拉开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历史戏剧的序幕。

此后张骞两次西行,开辟了连接欧亚的通路,形成了相关国度“使者相望于道”的频繁来往,推动了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积极交流。

在前后近两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历史中,宗教的传播和交流占有很大比重,起过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外域宗教的入华以及中国儒教等信仰传统的西渐,基本上是通过丝绸之路而得以实现。

这样,宗教的流传与交往,促进了中外民众信仰生活的相遇和融通,成为具有动感及活力的丝绸之路经久不衰的精神之魂。

为此,有必要对丝绸之路上的宗教及其传入中国加以充分描述和认真分析。

丝绸之路艺术的宗教因素□ 卓新平一、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张骞西游大月氏时始知印度之名,“始闻浮屠之教”,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遂从印度传入中国。

其最早的记载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从西域传入佛教。

此后在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蔡愔、秦景等赴天竺求佛法,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迎来印度人摄摩腾、竺法兰至洛阳之说,并因“时白马负经而来”故建有白马寺。

这一时期的西域乃佛教热地,不少佛教高僧经由穿行西域的丝绸之路而到中国内地传教,使佛教得以在中土流行。

例如,祖籍印度的鸠摩罗什(344-409)从龟兹(今新疆库车)被迎到长安,尊为国师。

印度高僧真谛亦应梁武帝之邀经海上丝绸之路于中大同元年(546)来到南海(广州)弘法。

在此前后通过丝绸之路来华的西域僧人还包括安息人安清、安玄,大月氏人支娄迦谶,龟兹人佛图澄,北天竺人觉贤,南天竺人菩提达摩等。

其中不少人都成为译经论法的著名翻译家。

丝绸之路也是佛教传入后中国人西行求法之路,从而与西域僧人的东行传法形成呼应和互动。

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到达印度的中国人是汉献帝建安十年(205)从鸟鼠山(甘肃渭源)出发的成光子,而沿丝绸之路西往的中国僧人则以曹魏甘露五年(260)西渡流沙的朱士行为始。

此后,以陆行丝绸之路西游、沿海上丝绸之路东归的东晋僧人法显(344-420)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海归”。

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_松本伸之

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_松本伸之

!!!!!!!!!!!!!!!!!!!!!!!!!!!!
!身为东京国立博物馆陈列室室长的松本伸之从他工作职能出发对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与传播进行研究,他的 研究仍欠全面。比如说,北魏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与传播对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今天所看 到的敦煌、麦积山、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包括五台山建筑群等,都是从那时开始兴建的,唐代只是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 发展。唐代,佛教开始大规模的传入日本,所以作者尤其强调唐代,这是其一。作者虽然强调丝绸之路的东端为奈良的正 仓院,但他并没有否认长安为起点,而且是向西、南、东、北四面辐射,也就是说西、北两条为陆路,南、东两条为海路。北路 俗称为 “危险的西徐亚小道”,一般不为人知,但它早在公元前 " # $ 世纪已经开辟,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草原之路 (%&’((’ )*+,)。正是它才使希腊人得知东方有个神秘、富饶、善良、和平的塞里斯国,这是其二。对于印度佛像的塑造,应当是受到 希腊文化的影响,首先塑造的是护法神,一世纪末才在坎达拉塑造佛像,二世纪初,中印度的曼陀拉才开始塑造佛像,所
在这一时期,比起中国来说,东方的朝鲜半岛
展 ,隋 ·唐 时 代 ((’) * )+, 年 )迎 来 了 它 的黄 金 和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更加繁荣。由于不管在哪
期,与南北朝时代相比则更加辉煌。在此之前的状 个地域,日本都以中国文化作为规范,即便是在接
况#,由于遗物非常有限,具体的情况不能很好的 受了佛教,同样也是把中国作为榜样的。不言而
佛教文化传播的途径,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狭
义上的丝绸之路,还有往来于更北草原地带的草 原之路(%&’((’ )*+,)和途经南方海上的海上之路 (%(53’ )*+, 香料之路),无论如何它们对经济往 来和文化交流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 否定的事实。本次的丝绸之路大美术展所展示的 众多文物佳品,一件件观赏过后,对丝绸之路的认 识则更加深入。!

中亚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交融

中亚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交融

中亚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交融中亚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东方和西方,是一个古老的贸易网络。

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上,不仅有物品的交换,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交融。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中亚丝绸之路的特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交融中亚丝绸之路自汉代起开始形成,起初是汉朝与西域诸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亚丝绸之路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家。

这条古老的商路见证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在历史上,中亚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欧亚大陆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

在这条商路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贵重物品被运往西方,而西方的丝绸、玛瑙、香料等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

这种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也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和融合。

二、文化交融中亚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包括艺术、宗教、语言、建筑等方面。

在艺术方面,东西方的传统艺术互相影响,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壁画和雕塑中,可以看到中国、印度、希腊、波斯等地的艺术元素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世界艺术。

在宗教方面,佛教的传播是中亚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文化交融之一。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对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和佛学知识也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亚和西亚地区,丰富了当地的文化。

此外,丝绸之路的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地区的语言和文字的传播。

在这条商路上,汉字、波斯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不同的文字和语言相互影响,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和文字系统。

另外,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建筑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中亚的著名城市撒马尔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建筑结合了伊斯兰教和波斯文化的特点,展示了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对世界的影响中亚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交融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

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

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第一篇: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丝绸之路上龟兹与佛教文化——课堂所学之总结与随想一、丝绸之路与佛教的起源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众所周知,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释迦牟尼为始祖,他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以北印度为中心传教,圆寂后不久,由于对教义的解释不统一,形成了许多佛教的派别体系。

公元前后,佛教界形成混乱的格局。

此时,佛教的革新运动开始了,当时的大乘佛教为佛教文化传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大乘佛教以前的佛教流派小乘佛教,是通过严格的个人苦修达到悟道境界,强烈倾向于对自身的完善。

而与之不同的大乘佛教则提出通过个人的参悟,用博大的慈悲心使更多的世人得到救助为目标,称为“普渡众生”。

因而受到广大信徒们的热烈支持而云集于此。

佛教传入西域后,经过与西域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特色的佛教文化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了中原。

西域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阶梯和桥梁,汉传佛教从鸠摩罗什开始由长安传向世界。

佛教统摄西域大多数人的信仰有一千多年,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说唱、变文等佛教艺术十分盛行。

二、龟兹佛教文化1、龟兹与佛教的关系经几代考古和历史学家鉴定,佛教最初大约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从古印度经西域各国,最终达到中国的。

也就是佛教进入中国先经过西域各国。

人类在丝绸之路留下了几千年来不朽的画卷,它造就了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它给后人类留下了不朽的文明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也是佛教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龟兹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来北往的客商带着货物和佛教的法种到达龟兹。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哲学传播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哲学传播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哲学传播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除了物质交流外,宗教和哲学思想也随着古代商人和旅行者的互动而传播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在丝绸之路上宗教和哲学传播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一、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连接了中国和欧亚大陆。

沿途的商人和旅行者除了进行贸易活动外,还带来了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这些交流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也涉及到宗教和哲学领域。

二、宗教传播1. 佛教的传播佛教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和其他东亚地区。

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旅行者和商人将佛教经典、雕像和教义带到中国,并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寺庙和修道院。

佛教的传播改变了东方人的宗教观念和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中国。

随着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的到来,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实践逐渐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开来。

一些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如撒马尔罕、巴格达和开罗,成为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中心。

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中亚和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哲学传播1. 儒家哲学的传播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学者将儒家经典和哲学思想带到其他国家,推广了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

儒家哲学的传播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度哲学的传播除了佛教之外,印度哲学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

印度的吠檀多教、耆那教等哲学思想通过旅行者和商人的传播,在丝绸之路上逐渐传入中国和东亚。

印度哲学对东方社会和思想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影响。

四、传播的途径和方式1. 口口相传旅行者和商人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将宗教和哲学思想传递给他们所遇到的人。

他们在商业交流和旅行中与各种文化和信仰相结合,进行讨论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2期2011年4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 F Q I NGHA I NAT I ONAL IT I ES UNIVERSITY(soci a l sci ence)VOL 137 NO 12A pr 12011收稿日期:2010-11-25作者简介:李 琪(1952-),女,河北衡水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亚问题、跨国民族、中国西北边疆与邻国关系。

孙 瑜(1981-),女,陕西礼泉人,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李 琪 孙 瑜(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巴克特里亚0是中亚古国之一;丝绸之路的西段、南段均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境内,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枢纽。

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中亚巴克特里亚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其中呈现出的佛教文化成分为我们展现出一道别具风格的风景线。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亚;巴克特利亚;艺术;佛教中图分类号:J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27(2011)02-0001-04/巴克特里亚0(亦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中亚古国之一,公元前3世纪中叶(前256)由希腊人狄奥多德创建,古代巴克特里亚包括兴都库什山麓、今阿富汗大部分地区和塔吉克斯坦的中南部,以及阿姆河中游的部分地区,以富庶著称。

国都巴克特拉(或称巴克尔),即今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巴尔赫城¹。

巴克特里亚极盛时期的版图北至费尔干纳盆地,西到土库曼斯坦的马雷城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东至克什米尔以及巴基斯坦与印度的边界,南到伊朗东南部和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的沿海地区。

/巴克特里亚0是古希腊人对这一地区的指称;在中国史籍中谓之/大夏0;而西方史学家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吐火罗斯坦。

丝绸之路的西段、南段均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境内,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枢纽。

一、贵霜王朝征服之前的巴克特里亚艺术希腊人入侵巴克特里亚之前,这里曾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当地土著人为东伊朗族。

公元前329年春,亚历山大征服此地,并将这里作为其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始了东西方文化互为传播和彼此交融的过程,希腊文化传入东方,东方文化亦渗入希腊文化之中。

公元前3世纪,伴随着希腊移民的大批入居,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统治阶层几乎全为希腊血统。

他们不仅支配着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而且带来了希腊人的语言宗教和文化艺术,/使得整个巴克特里亚王国,都带有希腊精神0。

由于这种外来文化是被移植、发展于同样具有古老文明的中亚腹地,不断受到印度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因而形成了一种以希腊文化为基调的混合文化。

这种文化对中亚古代文明的发展影响甚深,对中亚周边各文明区有着程度不同的辐射。

艺术起源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

巴克特里亚艺术发源于希腊-巴克特里亚。

早在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人建立贵霜王朝之前,在巴克特里亚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与崇拜。

故此,巴克特里亚艺术在形式上也与特定的宗教信仰与崇拜异质同构、互相渗透。

佛教传入巴克特里亚始于公元前3世纪。

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不仅在国内大力扶持佛教,立佛教为国教,把佛教传到古印度的毗邻国家,进而使佛教从恒河流域的一个地方性宗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且也为佛教艺术的兴起拉开了序幕。

据5善见律毗婆沙6等记载,阿育王即位第十七年曾遣僧人至巴克特里亚布教,向这里的希腊人传播佛教信息。

在阿育王的积极推进下,佛教在巴克特里亚得以传播,佛教教法在巴克特里亚开始出现。

同时,印度商人与工匠不断向希腊1第37卷李琪孙瑜: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巴克特里亚迁移,不仅带来各种商品和技艺,也把佛教艺术传播到中亚地区。

希腊人向自印度传来的佛教开放,/这可从安提尔锡达国王的使臣赫利奥多鲁斯的石柱铭文上获得证明,此人成了毗湿奴的崇拜者,因此在贝斯那伽建造了伽鲁达石柱,上面刻着婆罗米文字的铭文,奉献给毗湿奴。

0[1]保护神毗湿奴是印度三大神之一。

公元前3)2世纪也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的希腊罗马化艺术的发展时期。

虽然这里仍然以巴克特里亚本土艺术与古希腊罗马化艺术相结合的观念和审美情趣为基础,但已不容置疑出现了本土艺术与古希腊罗马化艺术、印度佛教艺术传统有机融合的态势。

当时在中亚流行的巴克特利亚王国欧克拉提德斯王(约前171)前155在位)的钱币上,刻有/城市女神0迦毗沙的肖像。

其状为头戴塔形冠,与坐在王座上的具有希腊风格的宙斯天神的肖像颇为类似。

其左为大象,右饰是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印度石窟佛院杰作支提º神殿的场景,体现出印度佛教与希腊艺术的交流共融。

二、贵霜-巴克特里亚时期佛教艺术的传播当强大的贵霜王国崛起之时,贵霜王丘就却及其子阎膏珍的统治疆域一直扩大到印度。

巴克特里亚是贵霜帝国四个主要的艺术区域之一,涵盖阿姆河(乌浒水)及其支流流域的吐火罗斯坦。

这片具有古老文化的土地虽然被武力征服,但是其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却对那些征服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射。

5后汉书#西域传6记载:/初,月支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修密、双靡、贵霜、西顿、都密凡五部翕侯。

后百余岁,贵霜翕侯丘就去攻灭四翕候,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

0/故贵霜王朝实为大夏人所建0[2]。

贵霜帝国不仅民族构成复杂,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亦较大。

丘就却采取兼容并蓄的宗教宽容政策,协调各民族间的关系,为贵霜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丘就却对佛教的大力赞助,许多佛教徒在巴克特里亚定居,佛教艺术流派也随之在巴克特里亚进驻并巩固下来。

佛教在巴克特里亚的广泛传播是在贵霜帝国的全盛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同时也是贵霜时代中亚希腊化艺术的鼎盛时段,希腊化的佛教是其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在这里表现得十分突出。

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

因犍陀罗地处印度与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因而希腊文化影响较大。

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犍陀罗艺术通常被称作/希腊佛教艺术0。

犍陀罗佛教艺术形成后,对中亚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与之有关的佛教题材和艺术形象在贵霜时代的巴克特里亚艺术中已具有良好的基础。

在中亚铁尔梅兹、达里维尔津-捷佩、昆都士、迪里别尔津遗存中,佛陀和菩萨雕塑造型极为传统,其肖像标准是依犍陀罗艺术风格形成的。

犍陀罗的佛像艺术运用希腊写实主义的雕刻手法,第一次将佛祖形象奉现在了佛教信众面前,这是希腊艺术与印度艺术的结晶。

在巴克特里亚北部发现了不少贵霜时代的遗存,均为大型佛教雕塑。

其中大多数都具有佛教雕塑策源地犍陀罗的传统形象。

在旧铁尔梅兹法亚兹-捷佩有一座佛雕像,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画面:椭圆形的佛龛内端坐着在无花果树下沉思的佛陀,两旁各站着一个面朝佛陀祈祷的僧人,面部表情静穆,三位一体的形象组成一幅经典的构图。

佛教艺术的自由化是犍陀罗艺术的标志之一。

巴克特里亚的佛像雕塑师们在配置侍伴佛陀的天人、天上乐师、进献贡物者等人物序列时,表达了当地民族对佛教的膜拜,推动了犍陀罗艺术的发展。

犍陀罗的雕塑家们在创造佛像时没有局限于只是把希腊人的特点与长圆面孔、双眼深邃和由于佩带沉重的耳环而拉长下垂的耳垂等一些北印度居民所素有的独特之处结合在一起;而是把非希腊人的内容也补充进来,通过美好的外貌表现神之化身;内在气质高雅、贤明、仁慈以及佛将给人们带来伟大的真理。

[3]在巴克特里亚的一些神庙中出现了佛教神话学中的提婆达多(D evadatta)神¼、保护神和众僧的造像。

其中有一些神庙的提波达多的造像被赋予了巴克特里亚当地民族的特点。

[4]达里维尔津-捷佩遗存的公元1)2世纪佛教庙宇中的雕象表现了巴克特里亚王朝雕塑的衍变。

当地统治者、他们的妻妾及达官贵人的雕像都座落在大佛雕像的附近,已明显地肖像化,既有具体人物个性鲜明的肖像,又有典型化的理想人物雕像。

佛教万神殿的诸神及其象征往往是作为皇室贵族的庇护者而予以表现的。

在铁尔梅兹的卡拉-捷佩和法雅兹-捷佩佛教寺院中发现了佛陀、僧人以及穿着典型贵霜服饰的施主画像,表明其主题不仅取自宗教信仰,而且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马赫图尔(M axÄyp)的天(提婆)神庙出土的公元2世纪贵霜时期的雕塑,正面静态姿势的塑像占优势。

这些形象面貌表情娴静平淡,既无个性、年龄2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月标志,也没有情感体现,具有超越时空、高于人类、近于偶像的特点。

这种风格是在贵霜时代传入中亚的,不仅符合道德标准和佛教教义倡导的无欲,而且表现了雕塑的新趋势,即肖像的着重点从个性化转向了形式化。

最为形式化而不具特色的是苏尔赫)科塔尔(Cypx)¼Àı+¶)出土的雕塑,描绘了皈依佛法、扶持佛法的贵霜王朝伟大君主迦腻色迦½(约公元78)144年在位)的形象,其头饰极为引人注目。

这一时期在巴克特里亚出现了纪念性的佛教建筑物窣堵波¾。

窣堵波饰以砌面,基座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这是印度佛教建筑的传统。

在达里维尔津古城发现了公元1世纪的佛教圣所遗迹,中央是窣堵波的基础部分,北面的庙堂排列有一组塑像,由一座大的佛陀像和若干小的菩萨及和尚像组成。

巴克特里亚的工匠们在塑造佛陀、菩萨及其它佛教人物时,都严格地遵循印度佛教徒所创造的规范。

公元2)3世纪是巴克特里亚在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

这时佛教在贵霜王国统治的阿姆河流域已经牢牢立足。

随着佛教在巴克特里亚的传播,建筑上出现了各部分配合相称的格局,包括寺院浮屠、寺庙和附属的居室群(铁尔梅兹、艾尔塔姆、达里维尔津-捷佩、巴尔赫、苏尔赫-科塔尔、迪里别尔津)。

巴克特里亚建筑装饰中石质檐壁饰带的佛教选题极为引人注目。

阿伊尔塔姆出土的石质檐壁饰带(公元2世纪)上竖直排列的毛茛叶,同涡卷饰中乐伎相间配置,其形式上的某些地方显然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公元2)4世纪贵霜艺术逐步走向余晖。

但是这一阶段的崇拜性艺术在中亚古代艺术的发展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位于中亚贵霜时代铁尔梅兹中心的卡拉-捷佩半洞窟式庙宇的壁画残片中,可以看到与佛教传统规范的壁画形象并存的还有更为清新的艺术,其风格并没有完全束缚于佛教范式的樊篱之中,同时在传达人物神态的细致入微之处明晰地表现出熟谙的希腊艺术技巧。

三、巴克特里亚-吐火罗斯坦佛教艺术风格的演变巴克特里亚-吐火罗斯坦是对公元4)5世纪中亚古代若干历史文化区域¿之一的称谓。

这个区域涵盖现今分属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阿姆河沿岸地区南部,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一部分,以及阿富汗北部的古代历史文化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