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踩踏对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的影响_段青倩

合集下载

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

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

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郭照辉;张祺玲;谭周进;戴良英;李文革【摘要】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微生物生态学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学科之一。

为了探讨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了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破坏情况。

结果表明:旅游踩踏会使松树外生菌根的形态受到影响,受到踩踏的松树外生菌根的外延菌丝数量明显少于没有受到人为踩踏的松树外生菌根,表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微生物造成了破坏。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d been destroyed by tourism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ecology is one of the hot projects at present.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edaphon in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damage situations of tourism trampling to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had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ape of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was affected by tourism trampling; the number of extending mycelium on trampled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n non-trampled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Therefore, the tourism activities had damaged edaphon in the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旅游活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外生菌根;微生物生态【作者】郭照辉;张祺玲;谭周进;戴良英;李文革【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2随着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就越来越严重,有关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环境与旅游的研究重点之一。

旅游活动对五台山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五台山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4 0 c m土层 中 , 3 个试验 区的微生物量碳 间呈显著差异( P<0 . 0 5 ) , 微生物量氮在踩踏严重 区与轻微区 、 无踩踏 区之 间差异均显著 , 轻微 区的微生物量氮 比无踩踏 区的微生物量氮低 , 但这 2个试验 区差异不显著 。旅游活动 已经对 五台山东 台山地草甸土壤生态 系统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 旅游活动 ; 五 台山东台山地草甸土壤 ; t a 生物数量 ; 微生物量碳 ; 微生物量氮
轻微 区和无踩踏区 3 个试验 区, 探讨 了旅游 活动对土壤三大微 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 、 氮 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旅游
活 动显 著 影 响 了 0 2 0 e m土 层 的 细 菌 、 放线菌 、 真菌 以及 三 者 的 总 数 , 严重 区 2 O~4 0 c m 土 层 的 细菌 、 真菌 及其 总
山西农业科学 2 0 1 4 , 4 2 ( 1 1 ) : 1 1 9 2 — 1 1 9 6
d o i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2 — 2 4 8 1 . 2 0 1 4 . 1 1 . 1 2
J o u r n a / o f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e s, a s l i g h t a r e a s , n o s t a mp e d a r e s a f o r a n a l y s i s . S t u d i e s o n he t e f e c t o f t h e t o u is r t a c t i v i t i e s o n mi c r o b i a l q u a n t i t y a n d mi c r o b i a l b i o ma ss C a n d N i n s o i l f r o m Wu t a i Mo u n t a i n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o u i r s t a c t i v i t i e s s i g n i ic f nt a l y a f e c t e d t h e 0 — 2 0 e m s o i l b a c — t e r i a , a c t i n o my c e t e s , f u n g i , a n d t h e t o t a l n u mb e r o f t h e hr t e e , b u t he t b a c t e ia r l, f u n g i nd a t h e i r t o t a l n u mb e r o f t h e s t a mp e d s e r i o u s a r e a s

人为践踏对香山公园绿地的影响分析_曾真

人为践踏对香山公园绿地的影响分析_曾真

土样, 进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实验操作后, 经有关 公式计算得到具体数据见下页表 2。 比重和孔隙度 [4]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 土壤的容重 , 性指标。土壤容重[5,6]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结构状况, 预示了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的运行和存在状态。土壤 的比重则是土壤固相部分的性质决定的。 从所取得土样物理量的数据可知, 在每个样地中, 未被践踏样方的孔隙度在 47.3% ̄62.7% 之间,远远 大于已被践踏样方的 42.5% ̄52.0% 。从表 2 可以看 出, 土壤容重增大, 孔隙度减小, 也就是说, 土壤上方 承受的压力增大, 则土壤的孔隙度减小。根据样地所 在地势断定,造成两种样方如此差距的压力来源主 要为人为的践踏。 8.8 分 析 和 总 结 旅游景点中人为的践踏造成地表 草本植物长势不好, 植株比较矮小, 数量上比未践踏 的地表要少很多, 植物的幼体生长的也很少, 而在物 种方面差别不是十分明显。从土壤的方面来讲, 践踏 在土壤上造成的压力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 进而造成地表草本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人为践踏会大, 土壤的持水性减差, 将影 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分解。而水分和一 些营养物质难以从地表渗透到土壤深层,进而影响 植物对水分和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并且, 地表过于 被压实, 植物难以扎根生长, 而且紧实的土壤通气性 差必会减低已扎根的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 用, 使植物生长状况不良。而且土壤的孔隙度决定了 土壤持水量,而持水量的大小对于地表径流的形成 和大小有很大的影响。持水量很低,渗透强度又不 大,在下雨时,就要发生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水土流 失。 香山是北京, 也是中国的著名旅游胜地。 这里的草 本植物生长得不好, 造成部分地表裸露, 不仅会影响 香山景点的美观, 而且也会带来一定的水土流失。这 种现象在山上斜坡表现得比较明显。若长期不加管 理,将造成山剥皮等的水土流失现象,后果十分严 重。

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谭周进;戴素明;谢桂先;田慧【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06(26)11【摘要】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及合理开发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踩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3个试验区中,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受到旅游踩踏的影响最轻,旅游踩踏对所设3个试验区中3个层次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从旅游踩踏对3个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程度来看,0-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严重,5-1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较严重,而15-25cm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受到的影响最轻。

背景区与缓冲区15-25cm 土壤层的微生物生物量氮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遭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已受到了旅游踩踏的破坏.【总页数】6页(P1921-1926)【关键词】旅游活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作者】谭周进;戴素明;谢桂先;田慧【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相关文献】1.冀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J], 乔赵崇; 赵海超; 黄智鸿; 刘颖慧; 卢海博; 李瑞鑫2.川西平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吴晓玲; 张世熔; 蒲玉琳; 徐小逊; 李云3.川西平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吴晓玲; 张世熔; 蒲玉琳; 徐小逊; 李云4.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李春越;郝亚辉;薛英龙;王益;党廷辉5.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子刚;卢海博;赵海超;王炯琪;和江鹏;王雨晴;黄智鸿;赵海香;魏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第31卷 第11期V o l .31 No .11草 地 学 报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23年 11月O c t . 2023d o i :10.11733/j.i s s n .1007-0435.2023.11.028引用格式:李佳成,陈炜昊,侯 钢,等.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3,31(11):3492-3502L I J i a -c h e n g ,C H E N W e i -h a o ,H O U G a n g,e t a l .E f f e c t o f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o nP l a n t b i o m a s sA l l o c a t i o n o f S u b -a l p i n eM e a d o w s i nL u y aM o u n t a i n ,C h i n a [J ].A c t aA gr e s t i aS i n i c a ,2023,31(11):3492-3502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李佳成1,陈炜昊1,侯 钢1,张亚慧1,孙小涵1,李 帅2,杨美红3,严师节4,赵 祥1*,许驭丹1*(1.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0801;3.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山西太谷030801;4.高平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西高平048400)收稿日期:2023-05-15;修回日期:2023-07-28基金项目: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2103021223172);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1B Q 61);山西省博士毕业生㊁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奖励经费科研项目(S X B Y K Y 2022030);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4022)资助作者简介:李佳成(199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研究,E -m a i l :180********@163.c o m ;*通信作者A u t h o r f o r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E -m a i l :s x n d z h a o x @126.c o m ;x yd 124680@163.c o m 摘要:芦芽山作为华北地区亚高山草甸的典型分布区,在日益加剧的旅游压力下面临着巨大的退化风险,明晰旅游干扰背景下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分配策略㊁平衡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㊂本研究以芦芽山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关注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和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整体和各功能群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分配策略的影响机制和关键调控因子㊂结果表明:芦芽山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群落生物量与旅游干扰强度呈负相关,且生物量分配支持最优分配效应;植物地上生物量主要受到植物丰富度㊁旅游干扰强度㊁海拔㊁土壤容重以及土壤速效钾的调控,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受到旅游干扰强度和土壤全磷的调控㊂本研究表明规范游客行为和提高土壤肥力是亚高山草甸恢复和管理的关键要素㊂关键词:植物生物量分配;亚高山草甸;旅游干扰;功能群;生物因子;土壤因子中图分类号:X 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23)11-3492-11E f f e c t o fT o u r i s m D i s t u r b a n c e o nP l a n t B i o m a s sA l l o c a t i o no f S u b a l pi n e M e a d o w s i nL u yaM o u n t a i n ,C h i n a L I J i a -c h e n g 1,C H E N W e i -h a o 1,H O U G a n g 1,Z HA N G Y a -h u i 1,S U N X i a o -h a n 2,L I S h u a i 2,Y A N G M e i -h o n g 3,Y A NS h i -j i e 4,Z H A O X i a n g 1*,X U Y u -d a n 1*(1.C o l l e g e o fG r a s s l a n dS c i e n c e ,S h a n x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g u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030801,C h i n a ;2.C o l l e ge o fR 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h a n x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g u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030801,C h i n a ;3.D e p a r t m e n t of B a s i c S c i e n c e s ,S h a n x i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g u ,Sh a n xi P r o v i n c e 030801,C h i n a ;4.G a o p i n g C o u n t y 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 a n dV e t e r i n a r y S e r v i c eC e n t e r ,G a o p i n g,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0484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A s a t y p i c a l t o u r i s m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r e a i n s u b a l p i n em e a d o wi nN o r t hC h i n a ,L u yaM o u n t a i n i s f a -c i n g ah u g e d e g r a d a t i o nr i s ku n d e r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p r e s s u r e f r o mt o u r i s m.I t i s c u r r e n t l y u r g e n t t oc l a r i f y p l a n t b i o m a s s a l l o c a t i o no f s u b a l pi n em e a d o wu n d e r t h e p r e s s u r eo f t o u r i s mi n t e r f e r e n c e a n db a l a n c e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s u b a l p i n em e a d o wo f L u y aM o u n t a i n ,t h i s s t u d ya i m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a n d i m p o r t a n t i m p a c t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b a nc ede g r e e s a n d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 so nt h ea b o v e g r o u n da n db e l o w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a n da l l o c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o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g r o u p s .T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i s s t u d y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bi o m a s s o f s u b a l p i n em e a d o wi nL u y aM o u n t a i nw a s n e g 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t h ed e gr e eo f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a n d p l a n t a l l o c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t h i s a r e aw a s c l o s e r t oo p t i m a l p a r t i t i o n i n g t h e o r y .T h e a b o v e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o f p l a n t sw a sm a i n l y r e g u l a t e db y p l a n t r i c h n e s s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r e e ,a l t i t u d e ,s o i l b u l kd e n s i -t y a n d s o i l a v a i l a b l e p o t a s s i u m.T h eu n d e r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a n d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w e r e r e g u l a t e db y to u r i s m第11期李佳成等: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d i s t u r b a n ce d e g r e e a n d s o i l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T h i s s t u d y h i g h l i g h t e d t h a t r e g u l a t i n g t o u r i s tb e h a v i o r a n d i m p r o v i n g s o i lf e r t i l i t y w e r e c r i t i c a l t o t h e r e s t o r a t i o na n dm a n ag e m e n t o f s u b a l p i n em e a d o w s.K e y w o r d s:P l a n t b i o m a s s a l l o c a t i o n;S u b a l p i n em e a d o w;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F u n c t i o n a l g r o u p s;B i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S o i l f a c t o r s亚高山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隐域性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林线以上的地段[1]㊂与其他草地相比,亚高山草甸具有植被生长季短㊁更新能力差㊁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弱等特点,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2]㊂芦芽山亚高山草甸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总面积约2400公顷,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和最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景观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㊂同时芦芽山作为国家4A级景区,凭借其特有的生态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㊂根据‘宁武县芦芽山旅游区总体规划(2020 2030年)“,芦芽山2018年接纳游客量约为100万人次,到2025年游客量将达到约200万人次㊂旅游业给芦芽山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的亚高山草甸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压力㊂明晰旅游活动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的影响机制㊁平衡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㊂植物生物量分配策略是指植物个体生物量在不同器官和功能单位中的分配,这种分配策略会随着环境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3]㊂作为植物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植物生物量分配策略深刻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4]㊂目前,关于植物生物量的分配策略主要有两个假说: 最优分配理论 (O p t i-m a l p a r t i t i o n i n g t h e o r y)和 等距分配理论 (I s o m e t r i c a l l o c a t i o n t h e o r y)㊂ 最优分配理论 认为植物生物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以不同的配比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应对环境变化和提高生存能力[5-6]㊂例如在土壤营养丰富的环境下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部分,当土壤养分贫瘠时植物更侧重于地下部分生长[7]㊂ 等距分配理论 则认为植物在任何生境条件下都会将生物量以相同比例分配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㊂该理论在荒漠草地植被[8]㊁沙漠短命草本植物[9]以及森林生物量[10]分配策略的有关研究中已得到证实㊂目前关于植物生物量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然高寒草甸㊁高寒草原㊁荒漠草原㊁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等类型[11-15],且人类干扰对生物量分配的研究多关注放牧㊁封育㊁施肥㊁刈割㊁增温等控制实验[16-18],而旅游干扰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干扰类型,有关其对亚高山草甸生物量分配影响报道较少[19-20]㊂旅游干扰调控生物量的途径包括生物因子(植物群落㊁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和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㊁温度等)[7,21]㊂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2-23],学者们提出了选择效应(S e l e c t i o n e f f e c t)和互补效应(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e f f e c t)来解释这种正相关关系㊂ 选择效应 认为在均质性生境中,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中含有较高生物量物种的概率会增加,这些物种的出现会大幅提升植物群落的生物量㊂ 互补效应 也称为 生态位互补效应 认为,由于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丰富度较高的植物群落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从而增加群落的生物量[24-25]㊂环境因子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生物量,其中温度㊁土壤水分和养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当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匮乏时,植物分配大量生物量到地下部分;水分含量的也具有类似的效应[26]㊂同时低温通过降低植物吸水速率促使植物根系生物量增加[27]㊂另一方面环境因子可以作为生物因子对植物生物量影响的媒介[23],例如,在与紫羊茅(F e s t u c a r u b r a)的混栽实验中,黄花茅(A n t h o x a n t h u mo d o r a t u m)种群密度过大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匮乏,使得植物在激烈竞争中将较多生物量分配给地下部分[28]㊂此外,随着周围环境和干扰强度的变化,不同环境因子的相对贡献率也会随之变化[7]㊂然而,目前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植物多样性㊁土壤理化性质和酶的变化[26-27],或直接关注旅游对植物生物量的变化[17],而缺乏在旅游干扰背景下生物和非生物变化如何调控植物生物量的研究㊂同时,不同功能群植物对旅游干扰的响应策略存在差异,例如,在草地演替的某些阶段,植物群落生物量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功能群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草地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仅关注群落生物量可能会对草地的健康状况产生误判㊂鉴于此,本研究以芦芽山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关注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植物群落和各功能群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分配策略的影响,探究旅游干扰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明确关键的调控过程和调控因子,为芦芽山乃至华北地区亚高山草甸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支撑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芦芽山马仑草原3943草 地 学 报第31卷(38ʎ36'~39ʎ02'N ,111ʎ46'~112ʎ54'E ),海拔2600~2700m (图1)㊂该地区年均温4ħ~7ħ,年降水500~600m m ,年蒸发量约1800m m ,年平均日照2944h㊂研究区主要植被类型为亚高山草甸,主要物种包括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o n u m v i v i p a r u m )㊁毛茛(R a n u n c u l u s j a p o n i c u s )等;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褐土㊁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草甸土㊂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当地亚高山草甸的旅游压力日益增加,面临着巨大的退化风险㊂1.2 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2022年7月,在芦芽山马仑草原不同海拔梯度布设样带,据实地考察,随着海拔的升高,游客密度快速下降,践踏和采摘等干扰强度也有所降低;同时低海拔地区草甸受到旅游措施和水土流失的影响更为严峻,故将上述因素量化为海拔梯度,分别为2600,2633,2666和2700m ㊂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观测,旅游区游客主要在步道两侧0~40m 之间活动,超过40m 几乎无旅游干扰㊂为此每条样带分别设置重度干扰(距离步道10m )㊁轻度干扰(距离步道30m )和未干扰(距离步道50m )3块样地,每块样地随机设置4个1m ˑ1m 的样方,共设置样方48个(图1)㊂每个样方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盖度(表1),并记录每个物种的高度㊁盖度和多度等,计算群落的P a t r i c k 丰富度指数(R =S ,S 为每一样方内的物种总数)㊂将所有物种按照功能群划分为莎草科㊁禾本科㊁杂类草3类(豆科植物占比很小归入杂类草)㊂表1 不同海拔和旅游干扰程度下植物物种组成T a b l e 1 P l a n t s p e c i e s c o m p o s i t i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a l t i t u d e s a n d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r e e s 海拔A l t i t u d e旅游干扰程度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r e e 优势种D o m i n a n t s pe c i e s 2700m 未干扰(N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a r u m )轻度干扰(L D )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a r u m )重度干扰(H D )高山嵩草(K o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2666m 未干扰(N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轻度干扰(L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重度干扰(H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2633m 未干扰(N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轻度干扰(L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重度干扰(H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2600m未干扰(N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 a r u m )轻度干扰(L D )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 )㊁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a r u m )重度干扰(H D )珠芽蓼(P o l y g o n u mv i v i pa r u m)图1 采样点分布F i g .1 T h e l o c a t i o no f s a m p l i n g si t e s 注:N D ,未干扰;L D ,轻度干扰;H D ,重度干扰㊂下同N o t e :N D ,N od i s t u r b a n c e ;L D ,L i g h t d i s t u r b a n c e ;H D ,H e a v y di s t u r b a n c e .T h e s a m e a s b e l o w 4943第11期李佳成等: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植物样品采集和生物量测定:每个样方完成植物群落调查后,在保持地上植株完整的情况下每个样方围取30c mˑ30c m区域,用剪刀齐地面取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然后用土钻随机取5钻0~15c m 地下土壤,进行冲洗后获取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㊂每个样方的所有物种采用全株挖掘法各挖取3株植物(不足3株的全部采集)[29],即用小铲子挖取㊁冲洗后获取完整植株㊂将植株按禾本科㊁莎草科和杂类草划分为3种植物功能群,每个功能群的植株冲洗干净后在根部剪开,分别将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装入对应的信封中,带回实验室烘干至恒重,记录植株群落和每个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A G B),并计算植物群落整体和各个功能群的地下生物量(B e l o w g r o u n db i o-m a s s,B G B)和根冠比[30]㊂土壤样品采集:用环刀法(直径5c m)取0~ 15c m的土壤样品(15c m以下以砾石为主)测定土壤容重和含水率㊂用土钻(直径3.5c m)取3钻0~ 15c m的土壤㊂2钻土壤带回实验室,混合均匀后风干㊁过筛,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另外1钻保存于-80ħ超低温冰箱,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测序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容重和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测定㊂土壤p H值采用电极电位法测定㊂土壤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外加热法进行测定;土壤全氮含量用元素分析仪(v a r i o MA C R Oc u b e, E l e m e n t a r,G e r m a n y)测定㊂土壤碱解氮的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测定分别用硫酸-高氯酸消煮和碳酸氢钠浸提后,采用钠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分别用氢氟酸-高氯酸消煮和乙酸铵浸提后,使用F P6410火焰光度计(f l a m e p h o t o m e t e r,I N E S A,C h i n a)测定㊂具体分析方法详见‘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31]㊂土壤微生物分析:采用OM E G AS o i lD N A K i t (D5635-02)(O m e g aB i o-T e k,N o r c r o s s,G A,U S A)试剂盒抽提样品D N A㊂用通用引物338F(5'-A C T C C T A C G G G A G G C A G C A-3')和806R(5'-G G A C T A C H V G G G TWT C T A A T-3-)对细菌16S r R N A基因V3-V4区进行P C R扩增;用通用引物I T S5(5'-G G A A G T A A A A G T C G T A A C A A G G-3')和I T S2(5'-G C T G C G T T C T T C A T C G A T G C-3')对真菌r D N AI T S1区进行P C R扩增㊂P C R产物用V a z y m eV A H T S T M D N A C l e a nB e a d s(V a z y m e, N a n j i n g,C h i n a)进行纯化,并使用Q u a n t-i T P i-c o G r e e nd s D N A A s s a y K i t(I n v i t r o g e n,C a r l s b a d,C A,U S A)进行定量㊂使用N o v a S e q6000S PR e a-g e n tK i t样品制备试剂盒(I l l u m i n a,C h i n a)混合等量样品,建立测序文库,并在I l l u m i n aN o v a S e q平台上测序,基于分类操作单元O T U s数据,获得土壤细菌和真菌的P a t r i c k丰富度指数㊂1.3统计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旅游干扰和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筛选旅游干扰背景下植物群落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分配策略的影响因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植物群落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的调控机制;上述统计分析方法基于R4.1.2的g g p l o t2包㊁R m i s c包㊁a g r i c o l a e包㊁s j P l o t 包㊁c a r包㊁d p l y r包㊁m a g r i t t r包㊁t i d y v e r s e包㊁r a n-d o m F o r e s t包㊁r f U t i l i t i e s包㊁p i e c e w i s e S E M包完成[32];绘图基于O r i g i n2021完成;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基于在线分析平台完成㊂2结果与分析2.1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海拔㊁旅游干扰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旅游干扰强度对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影响(表2,P<0.05)㊂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植物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均有所降低㊂尤其是在重度干扰下,所有海拔梯度草甸的植物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均显著低于未干扰草甸(图2a,b,c,P<0.05)㊂植物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㊂未干扰和轻度干扰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海拔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重度干扰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海拔间有显著差异,且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图1a,P<0.05)㊂对于植物地下生物量,未干扰下2666m处的值最低,显著低于2633m处;重度干扰下2600m和2666 m的值最低,显著低于2633m处;而轻度干扰下不同海拔的值没有显著差异(图1b,P<0.05)㊂不同干扰强度下根冠比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和地下生物量类似,轻度干扰下不同海拔梯度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未干扰下2600m和2633m的根冠比显著高于2666m处,重度干扰下2633m的根冠比显著高于2666m和2700m(图1c,P< 0.05)㊂5943草 地 学 报第31卷表2 旅游干扰强度和海拔梯度对植物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T a b l e 2 E f f e c t s o f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 r e e a n da l t i t u d e g r a d i e n t o na b o v e g r o u n da n d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a n d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o f p l a n t s海拔A l t i t u d e 旅游干扰强度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 r e e 海拔ˑ旅游干扰强度A l t i t u d e ˑ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r e e FPFPFP地上生物量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9.66<0.0143.05<0.018.69<0.01地下生物量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0.350.5628.64<0.011.430.25根冠比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0.590.4521.58<0.012.270.12图2 旅游干扰强度和海拔梯度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a )㊁地下生物量(b )以及根冠比(c)的影响F i g .2 E f f e c t s o f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 r e e a n da l t i t u d e o n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a ),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b )a n d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 (P a n e l c )o 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海拔下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干扰强度不同海拔下存在显著差异(P <0.05)N o t e :D i f f e r e n t l o w e r c a s e l e t t e r s r e p r e s e n t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r e e s a t t h e s a m e a l t i t u d e (P <0.05);a n dd i f f e r e n t c a p i t a l l e t t e r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 a l t i t u d e s u n d e r t h e s a m e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d e gr e e (P <0.05)2.2 旅游干扰对植物各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在所有处理的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中,莎草科和杂类草均占据优势地位,占比约90%㊂其中杂类草在植物地上生物量所占比重较大,而莎草科在植物地下生物量占主导地位,禾本科在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占比均很低(图3a 和3b)㊂植物各功能群地上㊁地下生物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㊂重度和未干扰草甸杂类草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所占比例逐步减少,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轻度干扰下2600m 处的地上生物量的值最低,显著低于2633m 处㊂对于植物地下生物量,2600m 处重度干扰和未受干扰样地地下生物量的值最高,在2633m 处随着海拔的增加,重度和未干扰草甸杂类草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莎草科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轻度干扰下2666m 处的地下生物量的值最低,显著低于2700m 处㊂植物各功能群地上㊁地下生物量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㊂对于杂类草,2600m 处轻度干扰地上㊁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低,低于未干扰和重度干扰,呈现出 倒金字塔形 ;而2633m 恰好与之相反,轻度干扰地上㊁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高于未干扰和重度干扰,呈现出 金字塔形 ;2666m 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干扰6943第11期李佳成等: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强度的差异较小,而地下生物量与2600m 处的变化趋势相同;2700m 处地上生物量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生物量与2633m 处的变化趋势相同㊂对于莎草科,地上㊁地下生物量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大表现出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600m 和2666m 处变化趋势呈现出金字塔形 ,即轻度干扰地上㊁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显著高于未干扰和重度干扰;而2633m 和2700m 处呈现出 倒金字塔形 ,即轻度干扰地上㊁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低,显著低于未干扰和重度干扰㊂对于禾本科,地上㊁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很小,其生物量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㊂图3 旅游干扰和海拔梯度对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a )㊁地下生物量(b)的影响F i g .3 E f f e c t s o f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 a n da l t i t u d e o n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s o f 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a )a n db e l o w gr o u n d b i o m a s s (P a n e l b )o f p l a n t f u n c t i o n a l g r o u ps 2.3 旅游干扰背景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因子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筛选植物群落地上㊁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因子,多元回归模型对三者的解释率均高于随机森林模型㊂多元回归模型表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可解释植物地上生物量76%的变化㊁地下生物量44%的变化㊁根冠比36%的变化(图4a -4c )㊂随机森林模型表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可解释43%地上生物量㊁24%地下生物量㊁13%根冠比的变化(图5a -c)㊂多元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表明植物地上生物量主要受到旅游干扰强度㊁海拔㊁土壤速效钾㊁土壤碱解氮㊁土壤容重和植物丰富度的显著影响;地下生物量主要受到旅游干扰强度㊁土壤容重和土壤全磷的显著影响,根冠比主要受到旅游干扰强度和土壤全磷的显著影响(图4和图5,P <0.05)㊂此外,土壤速效钾和海拔梯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性仅能由多元回归模型解释,土壤碱解氮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性和土壤容重与植物地下生物量显著相关性仅能由随机森林模型解释㊂2.4 植物生物量以及根冠比的调控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解释了植物地上生物量81%的变化(图6a )㊁地下生物量48%的变化(图6b )㊁根冠比35%的变化(图6c )㊂旅游干扰强度和海拔梯度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植物地上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㊂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植物丰富度和土壤速效钾显著正相关(P <0.05),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㊂旅游干扰强度通过对植物丰富度的负相关间接影响植物地上生物量,海拔梯度也可以通过对土壤容重的负相关间接影响植物地上生物量㊂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旅游干扰强度和土壤全磷呈显著负相关(P <0.05)㊂植物根冠比与旅游干扰强度和土壤全磷呈显著负相关(P <0.05)㊂7943草 地 学 报第31卷图4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旅游干扰背景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a )㊁地下生物量(b )及根冠比(c)的影响因子F i g .4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n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a ),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b )a n d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 (P a n e l c )o 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b a s e do nm u l t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s i s 注:A L :海拔;T D D :旅游干扰强度;B D :土壤容重;S O C :土壤有机碳;T N :土壤全氮;A N :土壤碱解氮;T P :土壤全磷;A P :土壤速效磷;T K :土壤全钾;A K :土壤速效钾;P R :植物丰富度;B R :细菌丰富度;F R :真菌多样性㊂绿线表示零刻线;影响因子的效应通过中值和95%可信区间表示,当95%置信区间与0不重叠,则说明效应具有显著性, * 号表示在0.05的水平显著㊂下同N o t e :A L :A l t i t u d e ;T D D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d e g r e e ;B D :s o i l b u l kd e n s i t y ;S O C :s o i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T N :s o i l t o t a l n i t r o ge n ;A N :s o i l a l k a -l i n en i t r o g e n ;T P :s o i l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P :s o i l a v a i l a b l e p h o s p h o r u s ;T K :s o i l t o t a l p o t a s s i u m ;A K :s o i l a v a i l a b l e p o t a s s i u m ;P R :p l a n t r i c h -n e s s ;B R :b a c t e r i a l r i c h n e s s ;F R :s o i lf a u n a l r i c h n e s s .T h eg r e e n l i n e s r e p r e s e n t z e r o v a l u e l i n e ;th e e f f e c t o fi n d i v i d u a l f a c t o r i s s h o w e d b y t h e m e d i a nv a l u e s a n d 95%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a n d t h e r e 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e f f e c tw h e n t h e r a n g e o f t h a t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d o e s n o t o v e r l a p wi t h t h e s z e r ov a l u e l i n e ; * m e a n s a s i gn i f i c a n t e f f e c t a t t h e 0.05l e v e l .T h e s a m e a s b e l ow 图5 基于随机森林分析旅游干扰背景下植物群落(a )地上生物量㊁(b )地下生物量及(c)根冠比的影响因子F i g .5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n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a ),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b )a n d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 (P a n e l c )o 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r o u n do f t o u r i s md i s t u r b a n c eb a s e do n r a n d o mf o r e s tm o d e l 8943第11期李佳成等:旅游干扰对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图6 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a )㊁地下生物量(b )及根冠比(c)的调控机制F i g .6 R e g u l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 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a ),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P a n e l b )a n d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 (P a n e l c )o 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注:A G B ,地上生物量;B G B ,地下生物量;R -S,根冠比N o t e :A G B ,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B G B ,b e l o w gr o u n db i o m a s s ;R -S ,r o o t s h o o t r a t i o 3 讨论3.1 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旅游干扰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生物量分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旅游干扰强度间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33-34]㊂王雪超等[35]对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的研究表明:旅游干扰使得原生植被地上部分遭到明显破坏,新生植物由于土壤养分限制较为低矮,导致植物地上生物量较低,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即旅游干扰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㊂本研究发现旅游干扰对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影响在2633m 前后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2633m 以下植物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与旅游干扰强度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低海拔处游客数量和采摘㊁践踏等行为较高海拔处严重[36],植物地上部分受损严重以及土壤容重增加更明显,植物根系向地下部分生长的阻力增加,导致植物地下生物量的下降[37],最终造成植物根冠比下降㊂然而,本研究未发现2633m 以上轻度和未干扰样地植物根冠比有显著差异,但这两者均显著高于重度干扰样地,这可能是因为高海拔处旅游干扰程度相对较弱,未干扰和轻度干扰样地所受干扰程度并无显著差异,而重度干扰由于过于靠近旅游步道,旅游压力较大,植物采取一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的生存策略,即将生物量更多地分配给地上部分以便增加光竞争能力的生存策略,用来加快盖度的恢复,最终导致重度干扰样地根冠比较小[6,38]目前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存在争议㊂随着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的温度逐渐降低㊁土壤养分逐渐恶劣,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即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海拔梯度呈负相关[39-40]㊂本研究发现重度干扰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海拔梯度呈正相关,这可能是旅游区入口位于低海拔处,旅游设施和游客较为密集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扰动较为严重,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流失严重,而随着海拔上升旅游设施和游客逐渐减少,植物生长条件较好且丰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保土保肥能力,导致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上部分[22,41]㊂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不同海拔和旅游干扰程度下,生物量会以不同配比分配到地上和地下部分,而不是以相同比例分配,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应对环境变化和提高生存能力,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旅游干扰背景下,芦芽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地上㊁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支持最优分配效应,而不是等距分配效应㊂3.2 旅游干扰对植物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嵩草属植物和珠芽蓼都是中生耐寒植物,对亚高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多为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种,毛茛科(R a n u n c u l a c e a e )在亚高山草甸中适应性强㊁分布性广,是群落中的主要伴生种[42-43]㊂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即杂类草和莎草科占亚高山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90%[44-45]㊂不同植物功能群对旅游干扰强度表现出不同的生存适应对策,本研究发现杂类草在植物地上生物量所占比重较大,而莎草科植物在植物地下生物量占主导地位,这可能是由于杂类草中珠芽蓼在高海拔地区的光合能力较强且处于结实期,地上生物量9943。

绿地踩踏及解决措施

绿地踩踏及解决措施

绿地踩踏及解决措施引言绿地作为城市中的宝贵资源,不仅美化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们的不当行为,尤其是踩踏,导致绿地受到破坏,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绿地踩踏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绿地踩踏的影响土壤压实踩踏过度会使绿地土壤遭受严重压实。

当土壤被压实后,空气和水分无法充分渗透,导致土壤贫瘠、植物根系无法生长。

这将直接影响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植物死亡踩踏绿地会直接损害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是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着空气的清新和良好的生态平衡。

当植物因踩踏而死亡时,不仅绿地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还会使环境质量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绿地通常是城市中的重要生态岛,吸引着各种生物栖息。

然而,踩踏破坏了绿地的自然环境,使得生物栖息地减少、物种灭绝。

这将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绿地美观度降低绿地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踩踏破坏了绿地的景观效果。

绿地被踩踏后,草坪变得凹凸不平、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绿地的美观度,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解决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公众对绿地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可以有效减少绿地踩踏的发生。

例如,在公众场所设置醒目的宣传标语、展板,组织开展绿地保护讲座和培训活动等,提高人们对绿地的重要性的认识。

增加监控设施在绿地的出入口等关键位置安装监控设施,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减少踩踏行为的发生。

同时,监控设施可以及时记录踩踏行为,为相关部门提供证据,便于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

加强巡查和管理加大对绿地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踩踏行为,并对踩踏者进行有效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完善绿地管理制度,加强对绿地的维护和保护,及时修复破坏的绿地,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划定踩踏禁区对于一些重要的绿地区域,可以划定为踩踏禁区,设置明确的禁止踩踏标志,并采取物理隔离措施,限制人们的进入。

游客踩踏七彩丹霞地貌保护措施

游客踩踏七彩丹霞地貌保护措施

游客踩踏七彩丹霞地貌保护措施七彩丹霞地貌是中国特有的地质奇观,以其多彩的岩层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七彩丹霞地貌面临着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

游客踩踏七彩丹霞地貌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地貌的原始状态和生态环境。

为了有效保护七彩丹霞地貌,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和旅游机构应当加大对七彩丹霞地貌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游客普及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和保护意义,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游览规定,增强保护意识,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

其次,加强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七彩丹霞地貌景区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游览规定,加强巡逻和监控力度,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防止踩踏丹霞地貌。

同时,加大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力度,引导游客在指定区域游览,避免随意踩踏地貌。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七彩丹霞地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游览线路和标识系统,设置合理的观景台和游览路线,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游览条件,减少游客对地貌的直接接触,降低踩踏地貌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

加强对七彩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地貌的变化规律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

七彩丹霞地貌是中国的独特自然景观,但也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保护经验,共同保护七彩丹霞地貌,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

总之,保护七彩丹霞地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七彩丹霞地貌,让后人也能欣赏到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观。

希望每一位游客都能自觉遵守游览规定,爱护七彩丹霞地貌,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影响研究进展

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影响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7):127G13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G2767.2023.07.0127马恩丽,方江平,屈兴乐.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影响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7):127G131.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影响研究进展马恩丽,方江平,屈兴乐(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高寒植被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林芝860000)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学者研究探讨关于踩踏干扰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㊁整理与归纳,综述了踩踏干扰对植物和土壤的影响,包括群落外观及物种组成㊁物种多样性㊁群落根系与土壤容重㊁孔隙度和土壤养分等研究进展.游客踩踏导致植物多样性㊁高度和盖度降低,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造成影响;踩踏干扰致使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土壤养分含量下降.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需在原有基础上深入探讨踩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景区合理规划.关键词:踩踏;植物群落;土壤性质;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22G12G08基金项目:西藏生态安全联合重点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X Z 202101Y D 016C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林芝生态监测站2021年度监测项目.第一作者:马恩丽(1997-),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群落生态学研究.E Gm a i l :503414732@q q.c o m .通信作者:屈兴乐(1989-),男,博士,硕导,从事群落生态学研究.E Gm a i l :1318266529@q q.c o m .㊀㊀我国有着丰富的草地资源,类型多样,根据第一次草地普查数据,草地总面积为4亿h m 2,占国土总面积的41.7%[1];其中,牧区草地约为3.0亿h m 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75%;农区草地为1亿h 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5%.中国草地面积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位于世界第二位[2].旅游活动对草地群落的影响是当今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之一.生态旅游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其发展趋势看,生态旅游活动强度逐步增加㊁方式多种多样.自然旅游风景区成为了大家重返自然环境最为理想的地方.大量的游客纷纷涌向了受污染环境少㊁空气清新㊁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这就促使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庞大的消费市场,助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给许多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旅游环境超负荷承载,旅游地资源的破坏㊁景观质量的下降㊁生态环境的污染㊁生物多样性减少㊁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3].草原旅游活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但以人为主体的行为对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合理结构造成威胁[4],因此引起了众多学者对踩踏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今后踩踏干扰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1㊀游客踩踏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草地植被通常为观赏性风景资源,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人流量的增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许多学者探讨研究踩踏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试图寻找解决方法,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5].1.1㊀对植物外观及物种组成的影响游客踩踏不但会造成景区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带来的间接影响也会慢慢凸显,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6],植物群落内部种群关系逐渐失衡[7G8].草地植被反映着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草地的自身性状,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踩踏强度的不同,植被的高度㊁盖度㊁多度等均受到不同的影响[9],干扰强度越大,其变化程度越大.张勇[10]以香格里拉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发现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植物群落种数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踩踏对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组合产生了影响,在高强度踩踏下,伴生种综合优势度增加,甚至取代原优势种或成为主要伴生种.罗俊杰[11]以武功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发现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草甸植被高度和盖度相对下降,群落植被高度和盖度标准差减小;草甸植物种类数变化较少,72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7期但踩踏对物种组成会造成不利影响,伴生种数量随踩踏强度增加而增加.牛莉芹等[12]指出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物种区系成分逐渐单一化;地面芽植物比例不断增加,高位芽植物比例不断减小.1.2㊀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大量游客聚集易导致景区内植物被踩踏,授粉㊁扩散受到干扰,植物多样性降低,更严重可能影响到整个区域内生态平衡的破坏.踩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很多,不同踩踏程度对植物群落造成的影响也不同,适度干扰下对植物群落的生长是有利的,可促进生态系统保持较高的物种丰富度[13].王婷[14]以金鞭溪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表明在同游道等级下,离游道越远,游客踩踏程度越小,物种丰富度㊁多样性越高,在同垂直游道距离下,中度踩踏增加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比如王钰[15]在以长白山苔原带为对象调查研究时发现,苔原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受到了踩踏干扰的破坏,影响了优势种牛皮杜鹃的遗传多样性,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牛皮杜鹃遗传多样性随之降低.肖艳[16]以毕棚沟景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研究踩踏对植被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干扰时发现,灌丛和杂草层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明显受踩踏扰动的影响,杂草层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特征明显减少.1.3㊀对群落根系的影响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主要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肥料和水分,从而抵抗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踩踏干扰对植物群落根系有着极大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的,踩踏作用对土壤的影响会间接影响植物茎㊁叶和根.任伟等[17]在研究踩踏干扰对退耕地植物根系的影响时发现,干扰增加了植物盖度,植物根系总生物量显著增加,中度干扰组较不干扰增加104.55%.踩踏会直接对植物的根茎叶造成影响,植物高度㊁叶面积㊁生物量等减少[18G20],植被覆盖度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1G23].综上可以看出,植被高度㊁覆盖度与物种间的多样性均与踩踏强度相关[24],大多数学者对踩踏干扰对草甸植物群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草甸植物的高度和盖度下降,物种数量减少.在踩踏干扰下,群落多样性明显受到影响,普遍表现为植被多样性随踩踏程度的增加而减少.2㊀游客踩踏对土壤的影响2.1㊀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是草原植被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植被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中的电导率㊁容重㊁含水量㊁孔隙度等物理性质都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17].因此,研究踩踏干扰对草原土壤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踩踏干扰会造成景区土壤地表裸露,植物死亡㊁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等.众多学者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分析来反映踩踏对土壤的破坏,包括土壤容重㊁含水量㊁孔隙度等物理指标.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两者相互影响,能够反映土壤结构性和紧实度等状况;除受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外,还受降水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容重大,表明土质紧实,透水性差,土壤孔隙度高,土壤结构良好,土壤容重小则相反.人为踩踏过程中会携带外来物质对草地土壤造成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反复踩踏会直接影响土壤表层,造成土壤被压实,土壤容重增加,且土壤含水量㊁孔隙度等也会受到影响.张晓芹等[25]以天山北坡中段水蚀景区㊁丘陵型景区和祁连山景区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发现踩踏干扰均对土壤造成严重影响,且在踩踏干扰条件下土壤容重随着踩踏干扰强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则随着踩踏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6G29].综上所述,踩踏干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孔隙度㊁土壤含水量随着踩踏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则随之增加.2.2㊀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踩踏除了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外,还对化学性质有影响,在踩踏干扰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方面,C i l i m b u r g [30]研究显示,旅游行为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孙飞达等[31]的结果表明,踩踏作用下表层土壤中0~10c m 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浓度均明显下降.韩文堂[32]研究表明,踩踏使土壤磁性矿物含量增加,重度踩踏作用下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降低趋势,pH 呈上升趋势.陈朗[33]研究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踩踏干扰的增加而降低,土壤p H 则提高.刘倩倩等[34]研究表明,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㊁全氮㊁速效磷的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蒋志成等[28]研究发现,踩踏干扰越强烈,土壤有机质㊁氮㊁磷㊁钾含量越少,土壤肥力下降.张兴源[35]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发现从灌溉区到旅游区0~30c m 土层土壤速效养分㊁有机质㊁氮磷钾平均含量呈降低趋82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期㊀㊀马恩丽等: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影响研究进展㊀㊀㊀㊀㊀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减弱.马建华等[36G37]研究结果表明,嵩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和重金属污染造成了显著影响,土壤p H提高,有机质含量下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对照地.管东生等[38],结果发现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广州白云山景区土壤p H增加,土壤氮㊁磷㊁有机质含量减少.冯学钢等[39]研究发现随着游客踩踏程度的增加,土壤p H降低㊁酸性增强.王全辉等[40]以泰山为研究对象,发现旅游踩踏对土壤性质㊁土壤酶活性㊁重金属造成了显著影响,土壤质地变差.综上所述,踩踏干扰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踩踏干扰的增加,土壤有机质㊁有机碳㊁氮㊁磷㊁钾㊁速效养分均呈现降低趋势,p H上升,土壤质地变差.3㊀游客踩踏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研究通过对土壤生物的影响研究,可以从中判断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及组成,因此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41G42].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会引起相关生物活动变化.在旅游景区中,经过游客的不断踩踏,必然会对生活在该区域的动物造成影响,如M a r i o n等[43]在研究时发现动物可能会受到踩踏干扰的影响而转移栖息地.重度踩踏区域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显著低于对照地的中度和轻度踩踏,当踩踏程度适中时,则有利于其生存,踩踏干扰会影响土壤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董承旭等[44]分析踩踏干扰对景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发现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土壤动物个体密度㊁类群和多样性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也受到影响,陈朗[33]研究发现,受踩踏干扰程度越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越小,细菌和真菌冲击系数大,表明旅游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受到负面影响.刘静等[45]研究发现踩踏会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还会将病原菌带入景区土壤中,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致使植物种群减少㊁生态环境破坏,降低了群落结构的稳定性.L i d d l e等[46]研究发现受到踩踏干扰的路径,蚯蚓数量减少,大多数动物选择出现在未踩踏区内;M a r i o n等[47]研究表明动物受踩踏干扰的影响会转移栖息地.综上所述,游客踩踏会对景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生长㊁植物多样性㊁土壤养分含量㊁生物群落等造成不利影响,通过研究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平衡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刻不容缓.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许多学者得到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起到一定作用,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48],也为今后研究指出了方向[49G50].4㊀解决措施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保护景区植被和土壤生长方面提供了对策.游客踩踏对景区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是游客数量和踩踏次数的增加造成的[51],另一方面是场地规划不合理,这也反映出景区管理的不足[52].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合理措施.(1)合理布置游步道,满足游客观赏需求.在多数研究中,游客踩踏大多出现在景观节点周边,出现多条小路的情况,因此需考虑设置标志牌㊁适当扩宽道路㊁布置游步道等方式,满足游客通行需求.(2)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游客经常踩踏的路径上搭建栈道,或者避开草甸区域,规划道路将游客控制在划定的范围内,设置管理员维持秩序以规范游客行为,在踩踏易发区可选择耐践踏草地品种,实行修养期的方式,在满足游客休闲的同时保证草地的生长.(3)合理引导游览行为.景区内应当设立相关的警示语,并且在景区内应当安装摄像头,以防止游客随意踩踏草地避免环境遭到破坏,积极宣传充分发挥宣传栏㊁广播等宣传作用,并且加强旅游区工作人员和游客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53G54].总之,各地区景区游客踩踏现象日益突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对策,真正实现草地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双赢 .5㊀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踩踏对景区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已成为目前旅游环境研究的重点之一.踩踏干扰是影响植物群落和土壤环境的重要人为干扰因素.在踩踏干扰下,植物群落受到影响,随着踩踏强度的增加,植物多样性㊁盖度和高度随之减少.同时也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造成影响,草地植被㊁微生物区系不活跃,土壤性状发生变化.游客踩踏影响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压实,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土壤容重变大,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游客日益增多,开发强度增大,游客踩92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7期踏干扰必会加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造成景区植被不同程度的破坏,草甸或植被覆盖率下降,威胁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退化,对土壤质量形成危害,严重的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植物无法生长.游客踩踏对景区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进行综合评价,因地制宜.生态旅游目前是热门行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防止土壤和植物遭到破坏,协调旅游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障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生态旅游方式,构建旅游和环境和谐共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内外学者应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学习研究成果,研究踩踏干扰对植被群落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工作中,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方向和内容,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㊀韩国栋.中国草地资源[J ].草原与草业,2021,33(4):2.[2]㊀刘高朋,马翠.中国草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山西农经,2020(13):84,86.[3]㊀黄颖瑜.森林旅游景区游客心理承载力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4]㊀杨艺茂. 大草原 文旅发展联盟成立造就最美 黄河天路 [N ].四川日报,2021G07G22(009).[5]㊀HA B I B U L L A H M S ,D I N B H ,C H O N G C W ,e ta l .T o u r i s m a n d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l o s s :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b u s i n e s s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J ].P r o c e d i a E c o n o m i c sa n d F i n a n c e ,2016,35:166G172.[6]㊀程占红.生态旅游的生态效应及其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7]㊀Q U E I R O ZRE ,V E N T U R A M A ,S I L V A L .P l a n t d i v e r s i t yi nh i k i n g t r a i l sc r o s s i n g n a t u r a l 2000a r e a s i nt h eA z o r e s :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t o u r i s m a n d n a t u r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J ].B i o d i v e r s i t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14,23(6):1347G1365.[8]㊀G A I R L AS ,R A W A L RS ,T O D A R I ANP .E f f e c t o f a n t h r o p o ge n i c d i s t u r b a n c e o n v e g e t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s u b Ga l pi n e f o r e s t s i n a n d a r o u n dV a l l e y o fF l o w e r sN a t i o n a lP a r k ,aw o r l dh e r i t a g e s i t e o f I n d i a [J ].T r o p i c a l E c o l o g y,2015,56(3):357G365.[9]㊀姜丽霞,田赟,刘新月,等.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2,44(1):77G86.[10]㊀张勇.旅游踩踏对香格里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短期影响[D ].昆明:云南大学,2013.[11]㊀罗俊杰.游客踩踏干扰对武功山山地草甸的影响[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12]㊀牛莉芹,程占红,赵蒙.五台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的生态特性[J ].山地学报,2012,30(3):282G289.[13]㊀李梦蝶,王立龙,晋秀龙.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22,41(6):230G236.[14]㊀王婷.旅游干扰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研究[D ].湘西:吉首大学,2020.[15]㊀王钰.旅游干扰对长白山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 ].长春:吉林大学,2022.[16]㊀肖艳.干扰对毕棚沟生态旅游区土壤养分库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17]㊀任伟,赵允格,许明祥,等.黄土丘陵区草地根系生物量对踩踏干扰生物结皮的响应[J ].草地学报,2019,27(6):1702G1709.[18]㊀K E L L OMK I S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g r o u n d c o v e r d u r i n g t r a m p l i n g[J ].S i l v aF e n n i c a ,1977,11(3):153G161.[19]㊀L I D D L E M J .A S e l e c t i v e r e v i e wo f t h ee c o l o g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h u m a n t r a m p l i n g o nn a t u r a l e c o s y s t e m s [J ].B i o l o gi c a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1975,7(1):17G36.[20]㊀S U N D ,L I D D L E M J .A s u r v e y o ft r a m p l i n g ef f e c t so n v eg e t a t i o na n ds o i l i ne i gh t t r o pi c a la n ds u b t r o pi c a ls i t e s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e m e n t ,1993,17(4):497G510.[21]㊀C O L EDN.Ef f e c t s o f t h r e e s e a s o n s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r a m p l i n go nf i v e m o n t a n ef o r e s t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a g r a s s l a n di n W e s t e r n M o n t a n a ,U S A [J ].B i o l o gi c a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1987,40:219G244.[22]㊀C R AW F O R D A K ,L I D D L E MJ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r a m p l i n go nn e u t r a l g r a s s l a n d [J ].B i o l o g i c a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 ,1977,12(2):135G142.[23]㊀H A M B E R GL ,M A L M I V A A R A GL A M S A M ,L E H V A V I R T A S,e ta l .Q u a n t i f y i n g t h ee f f e c t s o ft r a m p l i n g a n d h a b i t a t e d g e so nf o r e s tu n d e r s t o r y v e g e t a t i o n :af i e l de x p e r i m e n t [J ].J o u r n a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e m e n t ,2010,91(9):1811G1820.[24]㊀徐如松,高林,王玉良.旅游开发对鹞落坪植被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7):211G212.[25]㊀张晓芹,孙磊,张强.旅游干扰对济南千佛山风景区土壤部分生态因子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5(4):332G336.[26]㊀宋永亮.旅游活动影响下地理环境变化特征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27]㊀桂海月.旅游干扰下天山北坡中段典型水蚀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生态补偿分析[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1.[28]㊀蒋志成,汪有奎,罗玉梅.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5(11):7G9.[29]㊀尚晴,王忠伟,程露.旅游干扰对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22(1):69G75.[30]㊀C I L I M B U R G A.W i l d l a n dr e c r e a t i o na n dh u m a n w a s t e :ar e v i e wo f p r o b l e m s ,pr a c t i c e sa n dc o n c e r n s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M a n a ge m e n t ,1999,125(6):587G592.[31]㊀孙飞达,朱灿,李飞,等.旅游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8(11):2541G2549.[32]㊀韩文堂.旅游活动对新疆喀纳斯村景区土壤环境的影响[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8.[33]㊀陈朗.海口旅游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J ].山东农业0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期㊀㊀马恩丽等:游客踩踏对植被和土壤影响研究进展㊀㊀㊀㊀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4):629G632.[34]㊀刘倩倩,彭孝楠,刘鑫,等.踩踏干扰下紫金山土壤质量季节变化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3):185G193.[35]㊀张兴源.人为干扰对希拉穆仁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36]㊀马建华,朱玉涛.嵩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3):955G964.[37]㊀马建华,朱玉涛.嵩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46(1):164G148.[38]㊀管东生,林卫强,陈工娟.旅游干扰对白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9,20(6):6G12.[39]㊀冯学钢,包浩生.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75G78.[40]㊀王全辉,董元杰,刘春生,等.旅游活动对泰山景区土壤质量的土壤学报,2012,49(2):398G402.[41]㊀B A R A N O V AB,MA N K OP,J A S Z A Y T.W a s t e d u m p s a s l o c a l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h o t s p o t s f o r s o i lm a c r o f a u n a a n d g r o u n db e e t l e s(C o l e o p t e r a:C a r a b i d a e)i nt h ea g r ic u l t u r a lI a nd s c a p e[J].E c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5,81:1G13.[42]㊀H I R M A SDR,C O O P E R M.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t h e s p e c i a l i s s u e o ns o i lm a c r o f a u n aa s e c o s y s t e me c o s y s t e me n g i n e e r s[J].S o i l S c i e n c e,2016,181(3/4):89G90.[43]㊀M A R I O NJ L,L E U N GYF,E A G L E S T O NH,e t a l.A r e v i e wa n ds y n t h e s i so fr e c r e a t i o ne c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f i n d i n g so nv i s i t o r i m p a c t st o w i l d e r n e s sa n d p r o t e c t e dn a t u r a la r e a s[J].J o u r n a l o fF o r e s t r y,2016,114(3):352G362.[44]㊀董承旭,王宝健,鲍瑜,等.旅游踩踏对婺源篁岭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3):69G75.[45]㊀刘静,徐峥静茹,彭培好,等.旅游踩踏对鸡冠山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398G402.[46]㊀L I D D L E M J,G R I E GGS M I T H P.As u r v e y o f t r a c k sa n d p a t h s i nas a n dd u n ee c o s y s t e m.I I.V e g e t a t i o n[J].T h e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1975,12(3):909G930.[47]㊀MA R I O NJL,L E U N G Y F,E A G L E S T O N H,e ta l.A r e v i e wa n d s y n t h e s i s o f r e c r e a t i o n e c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f i n d i n g s o nv i s i t o r i m p a c t st o w i l d e r n e s sa n d p r o t e c t e dn a t u r a la r e a s[J].J o u r n a l o f F o r e s t r y,2016,114(3):352G362.[48]㊀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106G112.[49]㊀陈戈.旅游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0,8(2):84G87.[50]㊀晏祥宏.崇明岛旅游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51]㊀段青倩.旅游踩踏对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土壤生物及质量的影响[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5.[52]㊀朱琳,薛春荣,张玉英.城市公园绿地踩踏现状及有效解决措施初探 以济南森林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175(10):129G130.[53]㊀王坤.旅游活动对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植被影响的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5.[54]㊀魏红磊,贾巨才,李继峰,等.草原天路沿线生态环境对游客踩踏干扰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53G59,66.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E f f e c t s o fT o u r i s tT r a m p l i n g o nV e g e t a t i o na n dS o i lM AE n l i,F A N GJ i a n g p i n g,Q UX i n g l e(I n s t i t u t e o fT i b e tP l a t e a uE c o l o g y,T i b e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 U n i v e r s i t y/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l p i n eV e g e t a t i o n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 i nT i b e t/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F o r e s tE c o l o g y i nT i b e tP l a t e a u,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O b s e r v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S t a t i o n o fN y i n g c h i T i b e t,N y i n g c h i860000,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h a v eb e c o m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p r o m i n e n t.M a n y s c h o l a r sh a v es t u d i e dt h ei m p a c to fs t a m p e d eo nv e g e t a t i o na n ds o i l.I nt h i s p a p e r,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r a m p l i n g o n p l a n t sa n ds o i lw e r e r e v i e w e db y c o n s u l t i n g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r e s e a r c hd a t a,s o r t i n g a n d s u m m a r i z i n g,i n c l u d i n g c o m m u n i t y a p p e a r a n c e a n d s p e c i e s c o m p o s i t i o n,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c o m m u n i t y r o o t s a n d s o i l b u l k d e n s i t y,p o r o s i t y a n d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s.T o u r i s t t r a m p l i n g l e a d s t o a d e c r e a s e i n p l a n t d i v e r s i t y,h e i g h t a n dc o v e r a g e,w h i c ha f f e c t s s o i l a n i m a l sa nd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T r a m p l i n g d i s t u r b a n ce i n c r e a s e ds o i l b u l kd e n s i t y,d e c r e a s e d p o r o s i t y a n d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c o n t e n t.F i n a l l y,t h e f u l l t e x t i s s u m m a r i z e d a n d p r o s p e c t e d.I t i s p r o p o s e d t h a t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b a s e d o n t h e o r i g i n a l b a s i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m p a c t o f t r a m p l i n g o n g r a s s l a n d 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 p l a n n i n g o f s c e n i c s p o t s.K e y w o r d s:t r a m p l i n g;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s o i l p r o p e r t i e s;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1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草甸群落研究

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草甸群落研究

山西林业1980年创刊2020年第3期总第266期|doi:!0.3969/j.issn.2005—4707.2020.03.帀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草甸群落研究郭阳阳(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繁峙034300)【摘要】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及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调查发现,保护区草甸群落盖度较大的草本植物有苔草、北方蒿草等33种,常见群落有8个草甸群落类型。

【关键词】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草甸群落【中国分类图号】S759.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05-4707(2020)03-026-03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高山及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是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也是华北地区最典型的山地草甸。

山地草甸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植被类型主要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组成。

山地草甸,具有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近年来,随着旅游、放牧等人为的,保护区的高山及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重为扰,现高山草甸保护旅游源开发两者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需的。

保护,要对山地草甸植被群落的调。

者样带样对五台山草甸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草甸群落、生物多样性等调,在为高山及亚高山草甸保护。

1研究区域概况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隅,属太行山系北端,总面积约3400hm2,海拔2400m~3061m,其中核心区面积547hm2、实验区面积2853hm2。

五台山地层丰富,地貌类型包括高山、亚高山、中高山、山等多种类型气候于带型草气候带,多多高气长;年气-9.2!年在60d~130d年水450m~1000m水随海拔升高化)。

保护区植被从山麓至山顶,可以划分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寒温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高山草甸带。

保护区内记录有植物种类99科354 595种中草本植物483种占保护区植物种类总数的81.20%;乔木和灌木112种,占的18.80%,分布较多的科有菊科、豆科、蔷薇科、毛萇科、唇形科、莎草科、蓼科等。

简析旅游开发对武功山金顶区域山地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

简析旅游开发对武功山金顶区域山地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

简析旅游开发对武功山金顶区域山地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陈煦1罗春丽2(1.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2.南昌市新建区环境保护局,江西南昌,330100)摘要:以武功山干扰较为严重的金顶区域(海拔1900m)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干扰程 度的土壤活性有机碳进行研究,分析武功山山地草甸退化演变机制。

结果表明,随着干扰 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碳、土壤易氧化碳减少量随之增加。

土壤微生 物量碳、土壤可溶性碳、土壤易氧化碳分别与不同干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因此,人为干 扰已造成武功山金顶区域土壤活性有机碳减少,金顶区域草甸已发生不同程度退化。

关键词:旅游开发,武功山,金顶区域,土壤活性有机碳1引言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碳中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环境条件 影响强烈、易氧化分解、对植物和微生物活性比较高的 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容易受到生态系统变化干扰[1_3]。

土壤活性有机碳包括了众多游离度较高的有机质,如 植物残茬、根类物质、真菌菌丝、微生物量及其渗出物 如多糖等[4],易被微生物利用和转化的有生命和无生 命有机物质的多相混合体[5]。

土壤活性有机碳虽然仅 占总有机碳含量的一小部分,却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 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能指示土壤有机质的早期变化[6],在经营管理或其他土壤干扰之后产生较大波动[7],能显著影响土壤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 收、迁移乃至生物毒性等行为,在营养元素的地球生物 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武功山山地草甸破坏程度的增加,武功山山 地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由于人为 干扰,草甸丰富度指数明显下降,旅游干扰使植物群落 内部组成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伴生植物的出现,占居了 原本植物群落生存的环境,导致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 生境退化所致的植物种类的增加。

如芒、野古草等植 物抗干扰性较差变成了伴生种,而原本伴生种植物,如 白色紫菀、穗状香薷、白背千里光等植物,人为旅游活 动的干扰下,竞争力强,适应性广,具有一定的抗干扰 能力成为了优势种[9]。

旅游干扰对五台山植被景观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旅游干扰对五台山植被景观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旅游干扰对五台山植被景观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程占红;赵蒙
【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
【年(卷),期】2012(35)4
【摘要】物种多样性是衡量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物种的多样性指数、科属、区系、生活型和生态型特征,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对五台山旅游干扰下植物多样性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理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下,各类植被景观区表现出一定的格局规律。

在排序图上,以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为主的Ⅲ区、Ⅳ区和Ⅶ区位于左侧,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为主的Ⅰ区、Ⅱ区、Ⅵ区和Ⅴ区位于中间,仅有乔木层的Ⅸ区位于右侧。

坡位、海拔和旅游影响系数与DCA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关性均较大,说明这3个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格局有重要影响。

研究结果有益于五台山景区的生态管理。

【总页数】9页(P578-586)
【关键词】五台山;旅游干扰;植被景观区;植物多样性
【作者】程占红;赵蒙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2
【相关文献】
1.五台山植被景观要素多样性研究 [J], 袁建英
2.五台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的生态特性 [J], 牛莉芹;程占红;赵蒙
3.旅游干扰对云丘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冯飞;毕润成;张钦弟
4.五台山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相互影响的生态效应评价 [J], 牛莉芹;程占红
5.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Ⅳ.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周世强;黄金燕;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张和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程占红;牛莉芹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08(15)6
【摘要】以五台山南台为例,利用生态位的宽度指数,研究了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结果表明:(1)紫羊茅、珠芽蓼和北方嵩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是群落的建群种。

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干扰减小,不仅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其生态优势也趋于增强,说明旅游干扰限制了种群对其周围资源的利用。

其中,紫羊茅的相对优势在下降,而北方嵩草的相对优势却不断增强。

(2)两种划分方法表明,北方嵩草、雪白委陵菜、零零香、歪头菜、小红菊和兰花棘豆是增长型的种类;扁蓄是衰退型的种类;地榆是波动型的种类。

【总页数】3页(P222-224)
【关键词】五台山南台;草甸种群;旅游干扰;生态位的宽度
【作者】程占红;牛莉芹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23
【相关文献】
1.五台山南台旅游活动对山地草甸优势种群格局的影响 [J], 程占红;牛莉芹
2.不同旅游干扰下草甸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 [J], 程占红;张金屯;张峰
3.旅游干扰下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的种间关系 [J], 牛莉芹
4.五台山南台旅游活动对山地草甸的影响 [J], 程占红;吴必虎
5.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响应的识别 [J], 程占红;牛莉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干扰下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的种间关系

旅游干扰下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的种间关系

旅游干扰下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的种间关系牛莉芹【摘要】以五台山南台北方嵩草草甸为例,利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旅游干扰下草甸不同种群的种间关系以及服务景区植被生态恢复.结果表明:同一距离带上,草甸种群种间关系均表现出正相关性,表明其对旅游干扰有相似抗性,且距离愈近,植物种抗性愈强;距离愈远,植物种抗性愈弱.依据不同距离带上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17个种群被分为4个生态种组:第1组包括铃铃香青、歪头菜、小红菊和蓝花棘豆;第2组包括北方嵩草、地榆、小花草玉梅、雪白委陵菜、葛缕子和紫苞风毛菊;第3组有紫羊茅和扁蓄;第4组有珠芽蓼、车前、秦艽、斗蓬草和白缘蒲公英.就植物种抗性而言,第3组最强,第1组最弱.优势种群生态抗性由强到弱为紫羊茅、珠芽蓼、北方嵩草,表明北方嵩草草甸急需保护.Spearman相关分析灵敏度高于Pearson,且经前者分析的具有相关性的种对数目高于后者.【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7)002【总页数】7页(P91-97)【关键词】旅游干扰;种间关系;山地草甸【作者】牛莉芹【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近年来,因为旅游人数激增而导致的生态负面现象频繁出现[1-3]。

在旅游景区,由于旅游活动形成的干扰,使得旅游目的地原有的植物群落内部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逐步失衡[4-5],不同种群在生态抗性方面的差异也开始显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其自然风光尤以五座台顶为最,台顶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是山西省重要的草甸自然保护区[6]。

其中,南台海拔2 474 m,是五花草甸分布的典型区域,因而亦称“锦绣峰”。

根据五台山管委会资料显示,南台每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草甸生态系统退化明显[7]。

现有研究中对于五台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成果较多,如张金屯等研究了五台山草甸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8-10],尤其指出五台山北方嵩草草甸是我国特有的草甸类型[11];岳建英等分析了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12];聂二宝、闫美芳、曹扬等针对蓝花棘豆群落,研究了其植物多样性、生态位及其分类和排序[13-15];牛莉芹等则分析了草甸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16-17]。

五台山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相互影响的生态效应评价

五台山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相互影响的生态效应评价

五台山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相互影响的生态效应评价牛莉芹;程占红【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10【摘要】Studying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vegetation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The evalu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from landscape importance value (LIV),species diversity (SD),proportion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PCS),negative species proportion (NSP),proportion of species in close proximity to human beings (PS),and tourism influencing index (TII) and was applied to Mount Wutai,which includes four layers and 27 specific indicators.It shows that (1) with an increase in distanc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tourism activity decreases,and the vegetation landscape changes from residential,commercial,or artificial vegetation areas to an area of herbs,an area of the shrubs and herbs,and an area of trees,shrubs,and herb,in turn.Accordingly,LIV,SD,PCS,NSP,and ecological effect value (EIV) increase with distance,while PS and TII decrease.(2)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For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LIV,SD,PCS,NSP,and EIV,the area of herbs < the area of shrubs and herbs < the area of trees,shrubs,and herbs.A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PS and TII,the area of herbs > the area of shrubs and herbs > the area of trees,shrubs,and herbs.Different populations have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responsing to tourism disturbance,in which Populus cathayana is relatively unique.(3) From Taihuai town,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likeness between scenic spot distribution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and vegetation landscapes have obvious ecological responses.The number of sampl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ndicates the degree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was the highest to the south and northeast;the second highest to the north,southeast,southwest,and east;and the lowest to the northwest and west of the town.(4) The whole reg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by the EIV.Area I is thetemple,resident ial,and commercial areas;Area Ⅱ is the area of herbs;Area Ⅲ is the mixture area of trees,shrubs,and herbs;and Area Ⅳ is the coexistence area of trees,shrubs,and herbs.%研究旅游对植被的影响对于景区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景观重要值(LIV)、物种多样性(SD)、群落结构比(PCS)、阴生种比值(NSP)、伴人种比值(PS)和旅游影响系数(TII)6个方面,构建了一套涉及4个层次、27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并结合五台山景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方向上,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活动越来越少,植被景观依次由居民区、商业区或人工植被区向草本区、灌草区和乔灌草区的方向演替.相应地,LIV、SD、PCS、NSP和生态效应值(EIV)越来越大,PS和TII越来越小.(2)不同的植被类型,其景观特征明显不同.对于LIV、SD、PCS、NSP和EIV5个特征值的表征,草本区<灌草区<乔灌草区;至于PS和TII,草本区>灌草区>乔灌草区.旅游干扰下不同种群有不同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其中,青杨种群相对独特.(3)就整个台怀镇而言,旅游开发程度的空间格局是景点分布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景观对此有着明显的生态响应.不同方向上样地的数量就是旅游开发程度强弱的表征.正南和东北方向开发程度最强,其次是正北、东南和西南、正东方向,西北和正西方向最弱.(4)根据EIV,将整个区域分为四类区:Ⅰ类区为寺庙区、居民区和商业区,Ⅱ类区为草本区,Ⅲ类区是乔、灌、草的混合区,Ⅳ类区是乔灌草区.【总页数】14页(P3639-3652)【作者】牛莉芹;程占红【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太原030006;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影响下景观特征的变化 [J], 牛莉芹;程占红2.五台山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J], 刘宏芳;袁建英3.五台山植被景观要素多样性研究 [J], 袁建英4.五台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的生态特性 [J], 牛莉芹;程占红;赵蒙5.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关系--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排序 [J], 程占红;张金屯;吴必虎;牛莉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11种化学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11种化学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11种化学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樊文华;张毓庄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年(卷),期】1995(015)001
【摘要】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五花草甸带、常绿针叶林草甸带.本文研究了各生态带土壤和植被中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及生物积累特征.研究表明:(1)各带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均在全国同类型土壤含量范围之内,就平均含量而言,Co、Ni含量较高,其它元素含量较低,整体属清洁理想水平,合乎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标准.(2)各带植被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尤其是亚高山草甸带是饲用价值很高的富养优质牧草区,应很好地保护和利用.(3)各带植被的生物吸收系数均以Ca、K为最大,Co最小.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樊文华;张毓庄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
【相关文献】
1.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亚高山野生金莲花草甸现状及保护对策 [J], 李吉利;赵焕生;杜娟
2.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化学元素含量的研究 [J], 樊文华
3.旅游干扰下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的种间关系 [J], 牛莉芹
4.山西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草甸群落研究 [J], 郭阳阳
5.旅游踩踏对五台山东台山地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段青倩;樊文华;吴艳军;武智晖;刘霞霞;王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台山森林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五台山森林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五台山森林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牛莉芹;程占红【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2(19)4【摘要】在对五台山森林植被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研究了不同森林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结果表明:(1)各项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关,群落物种数量越多,其丰富度较大;群落结构越复杂,层次越分明,其多样性指数越大。

同时,各项指数与群落发展的限制因素有关,干扰区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旅游的影响,非干扰区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海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2)干扰区森林群落随着旅游影响的增大,除Simpson指数外,其它指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非干扰区森林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除Simpson指数和Alatalo指数外,其它指数都呈下降的趋势。

【总页数】6页(P106-111)【关键词】五台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旅游干扰【作者】牛莉芹;程占红【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3【相关文献】1.小五台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典型相关 [J], 陈平;谷建才;曹立颜;张宇;石丽丽;宋保华2.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艾训儒;易咏梅;姚兰;王柏泉;熊彪3.自然火干扰作用下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J], 张翼飞;张荟荟;潘存德4.城市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密度的响应关系 [J], 张晓娟;刘常富5.紫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的响应 [J], 李军;陆云峰;杨安娜;柏志靓;王洋;楼炉焕;童再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M(1,1)的植物群落抗踩踏能力分析——以香格里拉高寒草甸为例

基于GM(1,1)的植物群落抗踩踏能力分析——以香格里拉高寒草甸为例

基于GM(1,1)的植物群落抗踩踏能力分析——以香格里拉高寒草甸为例张勇;易琦;丁佼;黄晓霞【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3(025)002【摘要】通过踩踏实验研究香格里拉高寒草甸植被对于踩踏干扰的耐受能力.以盖度为主要指标,先运用方差分析界定导致草甸植被相对盖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踩踏强度范围,再结合GM(1,1)模型分析确定植物群落盖度不发生显著改变时能承受的最大踩踏强度.结果表明:(1)草甸植被相对盖度随踩踏强度增加而降低,且相对盖度减少程度和踩踏强度之间呈正相关但非线性的关系;(2)研究区草甸植被在踩踏强度介于200 ~ 500次和500~700次,相对盖度有两次显著的改变,(3)结合GM(1,1)模型的分析表明:生长季将踩踏强度控制在220人次/m2以内,可保持景区草甸植被景观无显著变化,即植被盖度仍达到未受干扰状况下的80%.【总页数】5页(P80-84)【作者】张勇;易琦;丁佼;黄晓霞【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相关文献】1.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高寒草甸氮磷钾含量估测方法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及玛沁县高寒草甸为例 [J], 高金龙;侯尧宸;白彦福;孟宝平;杨淑霞;胡远宁;冯琦胜;崔霞;梁天刚2.高寒草甸对旅游踩踏的抗干扰响应能力 [J], 黄晓霞;张勇;和克俭;丁佼;赵文娟3.基于Landsat TM冬季影像的香格里拉高寒草甸分布的提取与验证 [J], 崔媛;郭辉军;张勇;郑秋竹;赵鸿怡;岳海涛4.基于地理编码和突变分析的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退化阈值识别 [J], 郑秋竹;张勇;赵鸿怡;崔媛;黄晓霞5.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对人为干扰梯度的响应——以风火山高山嵩草草甸为例 [J], 周国英;陈桂琛;陈志国;马世震;韩友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白桦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白桦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白桦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尤海舟;毕君;王超;任启文;李联地【摘要】The natural forest of Betula platyphylla,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ern China,is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mmercial timber species. In global warming,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al law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 will be very important for illumina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orest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in this region. The 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 were located in Xiaowutai Mountain Shanjiankou (lower elevation from 1 400 m above sea level to 2 000 m at its upper limit). The slope, aspect and the stand types were consistent. This study set a series of plots and sample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on 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It teste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t different attitudes in order to discusse the distributional law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Based on that,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impacts of hydrothermal ration, biomass, litter storage, soil bulk density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on this la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D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at a depth of 0~20 cm SOCD accounted for about 50% of the whole section. From the lower elevation limit to the upper limit, SOCD presented an significant change which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peak appeared at thealtitude of 1 550~1 700 m, it was about 12.03 kg·m-2. The grey relational degree values of hydrothermal factors, vegetation factors, soil factors and SOCD showed that biomass, litter storage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were main regulat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CD along the elevation. The variation of SOCD along the elevation results from the combined action of hydrothermal gradient variation and affected vegetation and soil factor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中国北方分布广泛的天然林树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白桦天然林水热梯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研究该区域森林土壤有机碳形成机理及该区碳储量合理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冀北山地小五台山山涧口沟白桦天然林单一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沿其海拔分布范围(1400~2000 m)以150 m为1个海拔梯度设置固定样地,测定每个海拔梯度气候因子、林分生物量、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沿海拔的分布规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8个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且近50%的有机碳聚集在0~20 cm土层范围内;(2)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呈现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海拔1550~1700 m最大,有机碳密度达到12.03 kg·m-2;(3)8个环境因子对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植被因子(枯落物储量、林木生物量)和土壤因子(全氮)是小五台山白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沿海拔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其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灰色关联度值显著大于气候因子.【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27)003【总页数】6页(P432-437)【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海拔梯度;河北小五台山;白桦林【作者】尤海舟;毕君;王超;任启文;李联地【作者单位】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河北涿鹿 075600;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河北涿鹿 075600;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河北涿鹿 075600;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河北涿鹿 075600;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河北涿鹿 07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X144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Batjes,1996),是陆地植被碳库的3倍、大气碳库的2倍(Smith et al.,2008)。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高山草甸遭驴友严重破坏后封山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高山草甸遭驴友严重破坏后封山

高山草甸遭“驴友”破坏河北小五台山解封后重申封山破坏严重为了露营搭帐篷,驴友用铁锹挖开高山草甸7月13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小五台山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全面禁止进山”的通告。

通告称,近日来,部分驴友违反保护区规定,擅自进入核心区,在山脊草甸上破土扎营、采集野生植物,破坏自然资源,产生了严重不良后果。

为更好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经管理局研究决定自即日起全面禁止“驴友”及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对于不听劝阻强行闯入或偷入保护区的将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此前,有网帖爆料并附上现场照片称,7月9日,大批旅游者涌入小五台山并在山顶扎营。

为了挖建宿营平地,不少人对小五台山的高山草甸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还有人大量采摘当地的野生金莲花。

森林公安局小五台分局的负责人表示本次高山草甸的破坏程度是最严重的一次。

7月13日,小五台山管理局对澎湃新闻证实了“植被近期遭严重人为破坏”一事。

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河北省森林公安局小五台分局的负责人表示,本次高山草甸的破坏程度是最严重的一次,管理部门正在核实情况,将追查破坏者,按照《森林法》和保护区的条例做出严肃处理。

他们此前一直以宣传科普的方式来规范驴友行为,但收效始终不理想。

封山、开放、再封山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据北京市区125千米,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其中核心区内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经特别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此外,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实验区可开展旅游活动。

据小五台山管理局官网介绍,在资源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保护宣传,保护区内坚决实行禁牧、禁采、禁猎,严格实行进山证制度,禁止游人、以及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 11- 07;修订日期:2015- 01- 18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20120313011- 1) 资助 作者简介:段青倩( 1990- ) ,女( 汉) ,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壤生态.。 Email:479650586@ * 通讯作者:E- mail:fwh012@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五台山北台海拔 2580 m 以上 的山地草甸带,主要植物种类有:蒿草、苔草、珠芽寥、零 零香、地榆、兰花棘豆、金莲花、高山蒲公英等。 形成了密 集低矮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受气候寒冷湿润,风大,日 照充裕等环境影响,使得草丛矮化,根系密集,草皮坚实 并富有弹性,耐践踏。 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如表 1。
( g cm-3) 1.17 0.91 0.89
有机质 OM
(g kg-1) 77.91 79.25 87.99
全氮含量 Total- N (g kg-1)
0.47 0.43 0.48
全磷含量 Total- P (mg kg-1) 1.077 1.264 1.143
全钾含量 Total- K (g kg-1) 70.02 70.54 64.75
1442
土壤通报
第 46 卷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 与浙江普
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 中国佛教四大名 山”。 位于北纬 38°50' ~ 39°05'、东经 113°29' ~ 113°44' 之间,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五座高峰组成,最 高处北台海拔达 3061.1m,为华北 最 高 峰 ,有“ 华 北 屋 脊”之称。 台顶气候寒冷,全年平均气温为 - 4 ℃,7 至 8 月最热,分别为 9.5 ℃和 8.5 ℃,1 月份最冷,平均气 温 - 18.8 ℃。 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是优良的 夏季牧场。五台山高寒草甸是华北地区最典型、类型最 丰富、草质和生产力最高的山地草甸[11]。 五台山是我国 最早建立的草原自然保护区之一,1992 年林业部批准 其为国家森林公园。 1995 年被列入山西省十佳旅游景
级,根据道路状况确定旅游干扰强度,结果表明:随着 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pH 值增加,土壤有机 质、水分、全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均减少。 冯学钢等[8] 得出随着旅游活动的加强,土壤 pH 值降低、酸性增强 的结论。 王全辉,董元杰等[9]的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对泰 山景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重金属污染造成了 显著影响,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牛莉芹等[10]对五台山草 甸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旅游干扰的减少, 草甸种群的 丰富度和多样性趋于增加。总的来说,关于旅游活动对 土壤的影响,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理化性质方 面, 而对于旅游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相对较 少,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转化的 重要参与者。土壤酶是土壤中的生物催化剂,是生态系 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 土壤酶活性大小可表征生化 反应的方向和强度,在营养物质转化、有机质分解、污 染物降解和修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论文研究 旅游踩踏对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的影响,对 于揭示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景区土壤的发育是非常必 要的,旨在为五台山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进而防治山地草甸退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 2013 年 8 月,土壤样品采集于五台山鸿门岩通 往北台台顶的小道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带,分别在 三个不同的海拔高度( 3045 m,2870 m,2580 m) ,根据 小 道 两 旁 草 甸 植 被 的 破 坏 程 度 将 采 集 的 土 样 分 为 :1 踩踏严重区( 人为踩踏导致草甸植被严重破坏,地表裸 露,水土流失严重) ;2 踩踏轻微区( 人为踩踏较轻,草 甸植被部分破坏,地表部分裸露) ;3 无踩踏区( 地表草 甸植被生长旺盛,人未踏及,或者植被自然恢复能力大 于人为干扰) 作为对照区。踩踏严重区与踩踏轻微区一 般相距 1 m 左右, 踩踏轻微区与无踩踏区一般相距 1.5 m ~ 3 m 左右。 随机采取 0 ~ 20 cm 和 20 ~ 40 cm 的土样,每个样重复三次。采取的样品在混匀、磨细、过 筛的情况下,选取过 1 mm 的风干土样,用于酶活性的 测定。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第 46 卷第 6 期 2015 年 12 月
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Vol . 46 , No . 6 Dec . , 2015
旅游踩踏对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的影响
段青倩,樊文华 *,吴艳军,武智晖,刘霞霞,王 坤
(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0.1 N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毫升数表示。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均采用 Excel2003 和 DPS2005 软件进行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脲酶活性 土壤脲酶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里。
它是一种酰胺酶,能促进有机物质分子中酶键的水解。 脲酶的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 终产物是氨和碳酸,是植物氮素营养的直接来源[14]。 脲 酶主要受土壤温度和氮源的影响, 受水分变化的影响 不明显。
表 1 采样点土壤的理化性质
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ampling points
采样区 Sampling points
严重区 轻微区 无踩踏区
pH (V 水∶V 土 =1∶2.5)
6.46 6.23 6.03
容重 Bulk Density
段青倩, 樊文华, 吴艳军, 武智晖, 刘霞霞, 王 坤. 旅游踩踏对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的影响 [J]. 土壤通报, 2015, 46(6): 1441- 1446 DUAN Qing- qian, FAN Wen- hua, WU Yan- jun, WU Zhi- hui, LIU Xia- xia, WANG Kun. Effect of Tourist Trampling on the Enzyme Activity of Mountain Meadow Soil in Beitai Scenic Spot of Wutai Mountain[J].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5, 46(6): 1441- 1446
摘 要: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及旅游踩踏程度下,以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海 拔及旅游踩踏程度对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踩踏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 表现为踩踏严重区 < 踩踏轻微区 < 无踩踏区,且 0 ~ 20 cm 土壤酶活性高于 20 ~ 40 cm 土壤酶活性;与脲酶和蔗糖酶活性 比较,旅游踩踏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较小,其中在海拔 3045 m 的山地草甸土中,两个土层的踩踏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无踩 踏区均差异显著( P < 0.05) ;在海拔 2870 m 下,0 ~ 20 cm 踩踏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无踩踏区差异显著,但 20 ~ 40 cm 踩踏 区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无踩踏区差异不显著;旅游踩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 性整体表现为 0 ~ 20 cm 土层低于 20 ~ 40 cm 土层。 由此可知,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受到人为踩踏的破坏,旅游管 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景区健康发展。 关 键 词:旅游踩踏;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土壤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64- 3945(2015)06- 1441- 06
6期
段青倩等:旅游踩踏对五台山北台山地草甸土酶活性的影响
1443
区脲酶活性比无踩踏区降低了 40.84%,轻微区脲酶活 性比无踩踏区降低了 10.9%;( 3) 在不同海拔和不同踩 踏程度下, 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0 ~ 20 cm 土层大于 20 ~ 40 cm 土层, 这可能是因为 0 ~ 20 cm 土层积累 了较多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有充分的 营养源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加之水热条件和通气状况
由图 1 可知:( 1) 在不同海拔高度下,踩踏对土壤 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踩踏严重区酶活 性 < 踩踏轻微区酶活性 < 无踩踏区酶活性,这与谭周 进[15]等和王全辉[16]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 2) 在不同的 海拔下,两个土层的踩踏区与无踩踏区均差异显著( P < 0.05) ,其中在海拔 2870 米处,踩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 影响差异最明显,0 ~ 20 cm 土层踩踏严重区土壤脲酶 活性比无踩踏区降低了 36.5%, 踩踏轻微区脲酶活性 比无踩踏区降低了 15.2%。 20 ~ 40 cm 土层踩踏严重
好,微生物生长旺盛,代谢活跃,土壤中的氮素转化效 果佳,脲酶活性高。( 4) 在海拔 2580 m,0 ~ 20 cm 土层 和 20 ~ 40 cm 土层土壤脲酶活性相对较低,可能是因 为此处游客多,旅游踩踏对草甸植被破坏严重,植物根 系不发达, 微生物数量少, 归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 低,土壤酶活性下降。
图 1 旅游踩踏对 0 ~ 20 cm 和 20 ~ 40 cm 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Fig. 1 The effect of tourist trampling on the surface (0 ~ 20 cm) and(20 ~ 40 cm) of the soil urease activity
点之一,至 2010 年,已经成功举办了第 21 届国际旅游 月。 五台山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 不断加大对避暑旅 游、佛教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建设力度,核心景区 配套设施有了新的改善,尤其是 2010 年成功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使其影响力迅速提升[12]。 据报道,2009 年到 2015 年, 五台山风景区年接待人数约 300 ~ 500 万人 次,节假日旅游人数急剧增加。因此随着旅游人次的增 多旅游活动对景区土壤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1.2 土壤样品采集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