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燮《原诗》对梅尧臣诗歌的评点
浅析叶燮《原诗》的三大理论体系古代文学与文学理论专业毕业论文
咸阳师范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院 (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袁 方 教 授叶燮的《原诗》被认为是继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部颇具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古代诗话研究性著作。
而它的理论性最明显地就体现在他的三大理论体系上,它们分别是诗学本体论——理事情说、诗学创作论——才胆识力说和诗学发展观——正盛衰变说。
他在《原诗》中阐述的这三大体系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部分而是一个环环相扣、逻辑性极强、系统性极佳的相当完整的系统,而且在论述时一改诗学界的点说式的惯用体式,采用逻辑推理反复举例论证的方法,更使得他的论述的理论性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文就是以《原诗》为基础,结合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对他的三大理论体系进行阐述,并提出作者的一些新的疑问和见解。
关键词:叶燮;原诗;理事情;才胆识力;正盛衰变The On Poem of YeXie is considered as another ancient poetry research works with theory and systematic,which following with the Wen Xin Diao Long of LiuXie .And its theoretical is embodied obviously in his three theoretic system,They were Poetry Ontology-Reason,matter,andemotiom,PoeticCreation-Talent,courage,knowl edgand,strenth,and Poetic Development- The natual law and change,The three system in his workis not just a independent part but a quite complete system with the strong logic and excellent systematic,And it changed the handedness said of academic point of postures,which applyed logical reasoning and demonstration menthod to make him getting greatly improved on theoretical.This paper is on the baise of OnPoem, combines with th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o expound his three theory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some new questions and opinions.Keywords:YeXie;OnPoem;Reason,matter,andemotiom;Talent,courage,know ledgand,strenth;The natual law and change目录引言 (1)一、诗学本体论——“理”、“事”、“情”说 (2)二、诗学创造论——“才”“胆”“识”“力”说 (5)三、诗学发展观——正、盛、衰、变说 (7)四、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谢辞 (12)引言叶燮的《原诗》被认为是继刘彦和的《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部颇具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古代诗话研究性著作,被赞誉为“《原诗》是《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系统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色
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色梅尧臣,这个名字在古代诗人当中算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存在,虽然他没像杜甫、李白那样风头无二,可他的诗歌里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清新与雅致。
如果说唐诗那种豪放、奔放的风格是直接从天上砸下来的一颗大星,那么梅尧臣的诗就像是清晨的露珠,静静地、悄悄地,给你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清凉。
他的诗歌特色,最吸引人的是它的“简”。
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情感表达上,梅尧臣都像一个含蓄的文人,不想直接冲上前去拍你肩膀,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你慢慢感受到他心底的那份情感。
看他的诗,感觉就像喝了一杯清茶,慢慢品味之后才发现,原来这茶里藏着一些让人陶醉的东西。
梅尧臣的诗歌语言简洁却不失深刻,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日常的手册,里面写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小事,但偏偏这种小事让人心生共鸣。
你看他写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不是有点那种“心有千千结”的味道?没有那么多花哨的修辞,也没有复杂的句式,他只是把一份生活中常见的苦闷直接摊开,让你不自觉地被带入其中。
每个人都有过愁苦,谁能没几根白发呢?看似简单的词语,细细一品,却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你心里的某个门。
说到梅尧臣的诗歌,不能不提他的情感表达。
这种情感并不像一股洪水猛兽直扑过来,而是细水长流、温润如玉的。
你会发现,他笔下的“愁”并非咆哮,而是低声细语,带着一丝自省与内敛。
他常常把自己的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仿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的某种契约。
记得他有首诗提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个场景吧,给人一种“一个人静静地在竹林里坐着,偶尔用琴声表达心中的想法,悠长的啸声伴随着竹叶的沙沙声”这样的画面感。
很有意思,不是那些张扬的“豪情”,反而是一种宁静中透着不平凡的气息。
梅尧臣的诗有时也带有一丝幽默感,虽说他并不直接用幽默去表达情感,但他那种自嘲和自我调侃的方式让你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比如有的诗中,他会用一些轻松的口气来描述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叶燮《原诗》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三、叶燮的诗歌创作主张四、叶燮对诗歌创作主体、客体的看法五、叶燮的诗歌批评论六、叶燮《原诗》的历史贡献七、结论正文一、引言叶燮的《原诗》是我国文艺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诗歌理论专著,它不仅继承了前代的诗学理论,还对明清时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叶燮《原诗》中的诗歌创作论进行探微,以期对现代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叶燮《原诗》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叶燮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原诗》是在批判明末清初诗坛教条主义、复古主义风气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创作的。
在这部书中,叶燮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对诗歌创作的主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原诗》还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标志着我国古典唯物主义美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叶燮的诗歌创作主张叶燮主张诗歌创作应当抒写性情,反对模拟,并认为诗歌创作是诗人的才、胆、力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
这一主张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诗歌创作更加注重表达诗人的真实情感和个性。
四、叶燮对诗歌创作主体、客体的看法叶燮认为诗歌创作主体应当具备才、胆、识、力等素质,这四种素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诗歌创作的水平。
而诗歌创作的客体则包括自然之理、事、情,以及社会现实等。
叶燮强调,诗歌创作应当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发挥诗人的主观创造力,创造出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作品。
五、叶燮的诗歌批评论叶燮的诗歌批评论以流变为中心,强调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诗歌批评应当关注诗歌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而不是仅仅关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同时,叶燮还提出了一种以境为中心的艺术审美批评形态,这一观点对后世的诗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叶燮《原诗》的历史贡献《原诗》在诗歌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扬弃了前代诗学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学说,对诗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叶燮《原诗》对唐宋诗之争的理论解析
叶燮《原诗》对唐宋诗之争的理论解析叶燮(822年-881年),西晋文学家,是宋代文艺理论家,也是唐宋之争的主要发起者。
他的主要著作《原诗》对后续的文艺理论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他的理论也深刻地影响了唐宋之争,尤其是处理其实质的思想。
本文将以叶燮的《原诗》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叶燮的主要观点如何影响唐宋之争,并以其为基础探讨叶燮的《原诗》对唐宋之争的理论解析。
首先说明,在叶燮看来,文艺活动是作为一种宗教形式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文艺本身具有宗教精神,因此文艺理论也应视为宗教性质。
叶燮认为文艺活动既可以礼尚往来,又可以洞察礼义正道,应处处以礼义正道为根本,以此为基础,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文艺的宗教价值。
叶燮认为:“若以礼义正道为根本,在文艺方面就必定会有所新发明”。
因此,以礼义正道为根本,本文可以把叶燮的理论看作是把文艺视为一种宗教活动。
在说明叶燮理论在唐宋之争中的影响之前,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叶燮的著作《原诗》不仅仅是学术性的,而且从文艺角度来看,也是最重要的文艺著作,其中所涉及的文艺理论也是当时文学理论的核心。
《原诗》的主旨在于阐述唐宋文艺的发展特点以及唐宋文艺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思想正是影响唐宋文艺发展的重要因素。
叶燮在《原诗》中认为,两宋文艺有大大不同,在文风上,唐代文艺注重章句结构,而宋代文艺则更加强调渲染情感。
在文章构思上,唐代文艺更加贴近礼义道德,而宋代文艺则崇尚朴素、自然。
叶燮认为,两代文艺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宋代文艺更加注重情感渲染,也就是宋代文艺被称为“情致文”。
叶燮的著作《原诗》在唐宋之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从艺术角度思考唐宋之争的本质时,叶燮的思考对于理解唐宋之争极具意义。
以叶燮的理论为基础,人们开始从艺术的角度思考唐宋之争的本质,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唐宋文艺的不同特色,以及从宗教意义上如何理解唐宋之争。
这也是叶燮著作《原诗》对于理解唐宋之争有重要意义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叶燮的理论也受到后人的广泛认可,很多理论家也认同他的理论。
下列对梅尧臣的诗评价
下列对梅尧臣的诗评价
1.梅尧臣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执着地描绘大自然中的美丽与神奇。
2. 梅尧臣运用丰富的形象语言,抒发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
3. 梅尧臣的诗歌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作者的个性魅力。
4. 梅尧臣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生命、自由和爱情等主题的探讨,表现了他对人类理想和追求的崇高追求。
5. 梅尧臣的诗歌既有深情,也有激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使人们对生命和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
- 1 -。
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邵禹珂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另一部系统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文艺理论著作,作者叶燮在“诗法”和“诗教”的基础上,将诗歌理论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使之具有诗歌理论与美学相结合的特征。
《原诗》论述了诗歌的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诗歌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以及对诗品与人品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关键词:《原诗》;叶燮;胸襟作者简介:邵禹珂(1995-),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在读,哈尔滨国学学会成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101-01一、诗歌的本质在《原诗》内篇中,叶燮提到诗歌之发端,他认为心里有所触动才会“兴起其意”,形成措辞和句子,进而形成篇章。
当人有所触动而兴起之时,“其意,其词,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自于心。
”写出描述“情,景,事”的诗歌文章。
“兴起”也需要参照物,怎么才能触动人心,让诗人“兴起”?叶燮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的天地之变,古今之变,山岳河川变化,还是人世间的“兵刑礼乐,饮食男女”,能够做成文章的缘由千千万万,但总结起来无非是“理、事、情”三类。
也就是说,诗歌文章表现的对象离不开“理、事、情”三方面。
“理、事、情”是人世间不同生活的反映。
在叶燮的诗歌美学中,“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兴起”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诗歌是出于“情”,但要“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也就是创作诗歌时抒情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才不至于产生谬论;其次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
”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才不会产生悖论;至于抒情,要做到“情而可同”,于理、于事,于情,要做到“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这样就掌握了诗的创作方法。
在“理、事、情”三者中,“理”和“事”都是不需刻意描述的事实,正如生活中最常见的道理。
“情”,才是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一、引言叶燮的《原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情感、灵感、艺术表现等方面论述了诗歌创作的规律和技巧。
本文将对《原诗》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梳理,以期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叶燮《原诗》的创作背景及其重要性叶燮(1646-1703),字子真,号简斋,清朝初年著名文学家。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文学复古思潮与现实主义创作相互碰撞的时期。
《原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该书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古代诗歌理论的瑰宝。
三、诗歌创作的核心观点1.情感论:叶燮认为,诗歌创作的源泉在于诗人的情感。
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种情感并非泛滥的滥情,而是经过提炼、净化后的真挚感情。
2.灵感论:叶燮强调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诗人应抓住瞬间的感悟,将其升华为诗歌。
3.艺术表现论:叶燮主张诗歌创作要注重艺术表现,通过独特的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使诗歌具有审美价值。
他提倡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既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又要注重形式的优美。
四、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1.言辞选择:叶燮认为,诗人应在词语的选择上力求新颖、贴切,以表现诗歌的内涵。
他主张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结构布局:叶燮强调诗歌结构的合理安排。
他认为,一首优秀的诗歌应具有清晰的起承转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3.审美意境的创造:叶燮主张诗人应在诗歌中创造意境,以达到抒发情感、启迪人心的目的。
他提倡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丰富诗歌的内涵。
五、叶燮《原诗》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原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深受其启发。
他们对诗歌情感、灵感、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探索,都可见叶燮理论的影子。
六、结论叶燮的《原诗》是一部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诗歌创作论。
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
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作者:邵禹珂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2期摘; 要:《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另一部系统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文艺理论著作,作者叶燮在“诗法”和“诗教”的基础上,将诗歌理论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使之具有诗歌理论与美学相结合的特征。
《原诗》论述了诗歌的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诗歌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以及对诗品与人品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关键词:《原诗》;叶燮;胸襟作者简介:邵禹珂(1995-),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在读,哈尔滨国学学会成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1一、诗歌的本质在《原诗》内篇中,叶燮提到诗歌之发端,他认为心里有所触动才会“兴起其意”,形成措辞和句子,进而形成篇章。
当人有所触动而兴起之时,“其意,其词,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自于心。
”写出描述“情,景,事”的诗歌文章。
“兴起”也需要参照物,怎么才能触动人心,让诗人“兴起”?叶燮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的天地之变,古今之变,山岳河川变化,还是人世间的“兵刑礼乐,饮食男女”,能够做成文章的缘由千千万万,但总结起来无非是“理、事、情”三类。
也就是说,诗歌文章表现的对象离不开“理、事、情”三方面。
“理、事、情”是人世间不同生活的反映。
在葉燮的诗歌美学中,“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兴起”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诗歌是出于“情”,但要“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也就是创作诗歌时抒情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才不至于产生谬论;其次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
”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才不会产生悖论;至于抒情,要做到“情而可同”,于理、于事,于情,要做到“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这样就掌握了诗的创作方法。
在“理、事、情”三者中,“理”和“事”都是不需刻意描述的事实,正如生活中最常见的道理。
“情”,才是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论叶燮《原诗·内篇》上的作诗之法
论叶燮《原诗·内篇》上的作诗之法叶燮的《原诗·内篇》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致之作。
在这部诗集中,叶燮运用了独特的作诗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叶燮在《原诗·内篇》中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语言表达方式。
他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例如在《荷叶》一诗中,他写道:“秋露明河心,慕云相似怜。
彩箨澄官风,香销黄蝶舞。
”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叶燮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清凉与宁静,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叶燮在作诗之法上注重审美表达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他将诗歌中的情感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相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情感共鸣,又富有哲理。
在《早梅》诗中,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赞美了梅花的坚韧和无畏精神。
他写道:“一壶情两兴,几朵梅清逸。
水雨旧凋赛,冰花新开未。
”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使诗歌在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入之间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叶燮在作诗之法上注重对音韵的处理。
他运用平仄和押韵技巧,使诗歌的音律更加和谐美妙。
在《鹊桥仙》诗中,他写道:“人来负债愁,麦色四五丘。
空房百段哭,菱歌一语俱。
”这种音韵的处理,不仅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同时也让诗歌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颂。
叶燮的《原诗·内篇》上的作诗之法堪称经典。
在这部诗集中,叶燮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语言表达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审美表达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使诗歌既具有情感共鸣,又富有思想;他还注重对音韵的处理,使诗歌的音律更加和谐美妙。
正是这样独特的作诗之法,使得叶燮的诗歌在历史上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广泛赞赏和传颂。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摘要:一、叶燮《原诗》的背景和意义- 《原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 《原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原诗》的诗歌创作理论- 叶燮的诗歌创作主张- 才、胆、识、力的诗歌创作要素- 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三、《原诗》中的诗歌创作方法- 叶燮的诗歌创作流程和方法- 诗歌创作中的意象和意境- 叶燮对诗歌创作的艺术要求四、《原诗》的诗歌创作实践- 叶燮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原诗》中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五、《原诗》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原诗》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启示- 《原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传承和影响正文:叶燮的《原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原诗》中,叶燮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探讨了诗歌创作的要素和方法,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叶燮在《原诗》中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主张。
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抒写性情,反对模拟,这是诗歌创作的本质。
同时,他还提出了才、胆、识、力四个诗歌创作要素,认为这是诗歌创作成功的关键。
在诗歌创作中,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叶燮在《原诗》中详细阐述了诗歌创作的流程和方法。
他认为,诗歌创作首先要注重意象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意境的创造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此外,叶燮还对诗歌创作的艺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原诗》中,叶燮还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体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也为后人提供了诗歌创作的范例。
总的来说,叶燮的《原诗》是一部重要的诗歌创作论著,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原诗》看叶燮的文学发展观
2 0 16
年
2 月刊
文
化
l爵氢畏
从 《原 诗 》看 叶燮 的文 学 发 展 观
.
,
邢洪丽
( 黑 龙 江 大 学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巧 0 0 8。 )
【 摘
要 ] 叶 燮 的 《原 诗 》的 原 诗 对 前代 文 学 有 所 继 承 又 有发 展
,
。
: “
西 京之 后 作 者 勿 论 矣
。
”
何 景 明 称 少文 称
天时所乘的车为例子
说 明 文 学 逐 渐 由朴 素 向 精 美 演 进 是 必 然 的趋 势
,
在他们的诗歌理论中复古 赋 尚屈 宋 诗 古 体 宗 汉 魏 近 律法 李杜 厂
。
这 一 方 面 肯 定 了 诗 文 变 化 发 展 的历 史 进 程 另 一 方 面 又 替 当时 文 坛 占主
后 七 子 的 复古 理 论 是 荒 谬 之 谈
“
踵 事 增 华 出 自 南朝 梁 萧 统 《 文 选 >序 》
”
唐 的 口 号 从 而打 击 了 形 式 主 义 台 阁 体 与八 股 文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具 有 进 步 的思 想
。
”
若 夫推 轮 为大 辖 之 始 大 辖 宁 有 推 轮 之 质 增 冰 为积 水 所成 积 水 曾微 增
以王 士 祯 李 攀 龙 为代 表
、
如 陆机 指 出 创 始 者 恒 朴 而 饰 终 者 必 奸 ( 《羽 扇 赋》 ) 葛 洪 提 到 少且 夫 古 者 事 事 醇素 冷 则 莫 不 雕 饰 时 移 世 改 理 自 然 也 论 的 主 要理 由
。 “
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
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叶燮,清初著名的美学家,他的《原诗》是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一部力作,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以及诗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原诗》中,叶燮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其核心是“理”、“事”、“情”——“才”、“胆”、“识”、“力”的框架。
叶燮在《原诗》中强调了诗歌的“理”。
这个“理”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然之理,一是人性之理。
叶燮认为,诗歌的创作应该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同时也要揭示出人性的真实情感和道德本质。
这一观点与儒家传统诗学有相似之处,但叶燮更强调了诗歌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调诗歌应该超越道德教化的束缚,以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想象力来打动读者。
叶燮提出了诗歌的“事”。
这个“事”指的是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叶燮认为,诗歌的题材应该广泛,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诗歌的内容也应该真实、生动、有趣。
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应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同时也要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启示。
再次,叶燮强调了诗歌的“情”。
这个“情”指的是诗歌的情感表达。
叶燮认为,诗歌应该以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情感是诗歌的根本。
他认为,诗歌的情感应该独特、深刻、真挚,同时也要具有普遍性和启发性。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叶燮提出了诗歌的“才”、“胆”、“识”、“力”。
这四个方面是叶燮诗歌理论的核心。
其中,“才”指的是诗人的天赋和才能,“胆”指的是诗人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识”指的是诗人的见识和思想深度,“力”指的是诗人的艺术表现力和语言功底。
叶燮认为,优秀的诗人应该具备这四个方面的素质,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诗。
对于叶燮《原诗》的研究,当代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原诗》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原诗》中的创见并不多,其理论框架相对保守。
然而,无论如何,《原诗》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以及诗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近年来,叶燮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而备受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原诗》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叶燮的《原诗》诗歌创作论,深入剖析其诗歌创作中的独特之处和艺术魅力。
首先,叶燮的《原诗》以其与众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与情感内核相结合。
读者在阅读《原诗》时,常常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打动,产生共鸣。
这种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使叶燮的诗歌作品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
其次,叶燮在《原诗》的创作中,展示了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形式。
他善于运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美感。
他的诗句简练而有力,字字珠玑,给人以震撼和思考的空间。
同时,他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而有力。
通过这种独特的语言方式,他成功地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和声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叶燮的《原诗》还展现了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描绘现实,从微小的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于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思考,使读者对于生活和人性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诗歌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叶燮成功地传递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活的反思和启示。
总之,叶燮的《原诗》诗歌创作论在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他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形式,深刻的思考和观察,使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通过对《原诗》的探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叶燮的诗歌创作,同时也能在其中获取到对于生活和人性的启发和思考。
论叶燮《原诗》批评论的建构
摘 要 :叶 燮 的 《 原 诗 》 被 认 为是 中 国文 学 批 评 史 上 继 刘 勰 《 文 心 雕 龙 》 之 后 最 具 系统性 和
理 论 性 的诗 学 著作 。 叶 燮 在 《 原 诗 》 中构 建 了 自己的 批 评 理论 :思 想 上 。遵 循 儒 家 “ 温 柔 敦
厚 ”的 正 统诗 教 ,提 倡 “文如 其 人 ” ,把 诗 品 与人 品 相 结 合 :方 法上 ,灵 活运 用 比喻 论 证 、反 问设 问 、破 立 结合 、 以点 带 面 和 细 读 文 本 等 多 种 方 法 ; 内容 上 , 以历 代诗 学和 诗 歌 为对 象 ,
歌 的源 流 、正 变 、理 事 情 、才 胆 识 力 及 形 象 思 维 等 问题 ,但 对 这 些 理 论 的具 体 应 用 则 相 对 关 注 较 少 ,表 现 出 对 叶 燮 诗 歌 批 评 论 研 究 不 同程 度 的忽 视 。即 使 是 近 年 来 关 于 叶 燮 《 原 诗 》的学 位 论 文 ,
一
叶燮 ( 1 6 2 7 —1 7 0 3年 ) , 字星期 , 号 已畦 【 J J J 钾,
晚 年 隐居 吴 县 横 山 ,又 称 横 山 先 生 。叶 燮 生 活 的
、
明清 之 交 ,明 前后 七 子 狂 热 复 古 理 论 和 公 安 派矫 枉 过 正 的诗 学 理 论 都 极 度 风行 ,朴 学 、考 据 学 等 思 潮 更 是 如 火 如 荼 ,诗 坛 也 因此 蒙 上 了 挥 之 不 去 的 阴影 ,众 多 称 诗 之 人 陷 入 “ 复古 ” 的怪 圈 而 不 自知 ,诗 坛 颓 势 每 况 愈 下 。为 了针 砭 诗 坛 时 弊 , 叶燮 “ 发 奋 而起 ” ,在 《 原 诗 》中构 建 自 己的诗 歌 批 评 论 ,以期 振 兴 诗 坛 。《 原 诗 》中 的诗 歌 批 评 论
叶燮《原诗》对唐宋诗之争的理论解析
叶燮《原诗》对唐宋诗之争的理论解析唐宋诗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矛盾之一。
它持续了几百年,使文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寻求最好的文学形式。
而叶燮的《原诗》是对唐宋诗之争的一次精彩的理论解析。
本文将从叶燮的理论角度,就唐宋诗之争的意义和其对后代文学形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从叶燮的理论出发,唐宋诗之争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叶燮认为,“唐诗最重要的是神态,宋诗最重要的是情感”,他认为,唐诗以表现“空灵诗意”为主,而宋诗则注重文笔的流畅性和细节的准确性。
因此,唐宋诗之争的意义在于将两种文学形式的优点融合到一起,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有风格。
其次,叶燮的《原诗》也指出,唐宋诗争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叶燮看来,唐宋诗争为文学家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其能够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进行抉择,并结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为文学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同时,叶燮认为,唐宋诗之争也激发了现代文学的创作,推动了文学的进步,使文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作家得以问世,例如鲁迅、茅盾等。
最后,叶燮认为,唐宋诗之争更多地是追求完整、恒久、形式纯熟的文学,而不是实践性的文学。
他认为,只有经过一番唐宋诗之争,文学才能发展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复杂性,而新的文学创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思想上的活力。
综上所述,叶燮的《原诗》深刻地解读了唐宋诗之争的重要性,并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以供更深入的学习。
因此,叶燮的理论对于深入探讨唐宋诗之争的意义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它们对文学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叶燮的《原诗》为深入探究唐宋诗之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新的理论。
它不仅指出了唐宋诗之争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指出了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文学应该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叶燮的《原诗》在唐宋诗之争的理论解析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
叶燮《原诗》诗歌创作论探微摘要:一、引言二、叶燮《原诗》概述三、诗歌创作的核心观点四、诗歌创作的审美标准五、诗歌创作的过程与方法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叶燮的《原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一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著作。
这部作品对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涵盖了诗歌创作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原诗》中的诗歌创作论进行探微,以期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叶燮《原诗》概述《原诗》是叶燮总结自己诗歌创作经验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原诗、原诗续、原诗补、原诗删、原诗附。
其中,原诗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对诗歌创作的本质、审美标准、创作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三、诗歌创作的核心观点叶燮认为,诗歌创作的本质是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
他在《原诗》中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
志之所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创作中情感的重要性。
诗人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以真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诗歌创作的审美标准叶燮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审美标准,即“诗贵清真,诗贵意境”。
清真是指诗歌内容的纯洁、真实,意境则是指诗歌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
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应具备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内涵,同时要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意境美。
五、诗歌创作的过程与方法叶燮在《原诗》中详细阐述了诗歌创作的过程与方法。
他提出,诗歌创作应遵循“积习成性,触物生情”的原则。
诗人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和情感,然后通过触物生情,将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此外,他还强调了诗人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结论叶燮的《原诗》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诗歌创作经验。
现代诗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诗歌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在创作中,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又要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2016年】叶燮《原诗》诗史观念辨析【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叶燮《原诗》诗史观念辨析论文关健词:叶燮《原诗》诗史观念“变”论文摘要:叶燮虽主张“变而不失其正”,但更崇尚变。
这一“变”字,凝聚了叶燮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全部认识:变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规律、总体趋势、内在动力;也寄寓了叶燮“变衰启盛”的诗学理想。
叶燮既反对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等前后七子复古派的因袭字句,模拟腔调,尺尺寸寸于古人之法,以古为标准的不变论或愈变愈衰论,也反对袁宏道、钟惺、谭元春等公安、竟陵派抒发个人性灵、寻觅险僻字句的变而失本论。
在变与不变、变与正的关系上,叶燮有着相当辩证的认识,他认为“诗变而仍不失其正”。
虽然叶燮强调“诗变而仍不失其正”,强调温柔敦厚、雅正的诗学传统,但其对于诗歌发展的主导认识还是变,变是诗歌发展最为核心的范畴。
《原诗》开门见山地托出了叶燮对诗歌发展史的总体认识:“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
”这一结论是叶燮诗史观念最基本的命题,这一命题可以凝聚为一个字:变。
(一)变—诗歌发展的必然规律叶燮认为:“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
”“递变迁以相禅”是宇宙客观规律,是必然的理,不可扼止的势。
由此,叶燮进而推论:“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叶燮将客观自然社会现实抽象成气、理、事、情,在他眼中,外在世界是个气化的世界,气化世界最大特点就是氮盆生化、自然流行、变动不居,作为“克肖自然”的诗文创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变的,没有胶固不变的道理。
在《原诗》中,叶燮运用变这个范畴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作了一番精到的分析、描述: 今就《三百篇》言之:《风》有《正风》,有《变风》;《稚》有《正稚》,有《变推》。
(风稚》已不能不由正而变,吾夫子亦不能存正而删变也;则后此为风稚之流者,其不能伸正而袖变也明矣。
……(三百篇》一变而为苏李,再变而为建安、黄初。
建安、黄初之诗,大约软厚而浑朴,中正而达情。
一变而为晋,如陆机之缠纬铺丽,左思之卓荤磅礴,各不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 形 的挑 战 和对 立 。借 助 诗 风争 论 的 契机 , 宋 诗 开 始 成为一 个具 有独 特 性 的文类 称 呼 , 成 为 多 方关 注 和研究 的对 象 , 一 直延 续至今 。 关 于唐 诗与宋 诗 的论争 , 实始 于宋代 , 宋诗 此 时 已受 到批驳 和抨 击 。严 羽在 《 沧浪诗 话》 中极力 攻 击 宋 诗 的气象 不及唐 诗 , 他说 : “ 唐人 与本朝 诗 , 未 论工
叶燮《 原诗 》 记载: “ 自不 读 唐 以后 书之 论 出 , 于 是称诗 者 , 必 日唐 诗 。苟 称其 人 之诗 为宋诗 , 无 异于
唾骂 。 ” [ ] ( P I 7 ) 明清时期 的复古 流派 , 论诗 “ 宗 唐 抑
使 诸多 的艺术 文体 形式边 缘 了。历史 间 隔不应 该作 为划 分文 学史 的标 准 , 更 不 应该 成 为 文 体形 式 的 区
拙, 真是 气 象 不 同。 ” [ ] ( P 5 1 5 ) 他批 评宋诗 “ 以 文 字 为 诗、 以议 论 为 诗 、 以才 学 为诗 ” 【 2 ] ( P l 7 3 ) 。这 是宋 诗 的
一
、
《 原诗》 背景下的宋诗研究
理论 特 色和创 作手 法 , 属 于 宋 诗 逃 脱 唐诗 束 缚 的 通
当时倡导北宋诗文革新的欧阳修对梅尧臣极为赞赏在六一诗话中专门谈论梅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品质说明了梅诗在宋初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以及梅尧臣对于宋诗的促进作用是得到认可承认的
2 o l 5 年 4月
第3 5卷 第 2 期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F S HA NGRAO N ORMA L UNI VER S ⅡY
分维 度 。因为 文学 的发 展有 其 自身 的规 律 , 有 文 学
宋” , 将 宋诗 的艺 术 精神 完 全 抹 杀 , 实 则有 失 评 判 的
之 所 以 为文 学 的本 质所 在 。谈 诗 , 必 归李 唐 ; 谈词 ,
必 归赵宋 。这 似乎 成 为 学 界 固有 的思维 模 式 , 一 种 习惯性 的学识 结 论 。宋 诗 的盛 出 , 恰 恰 打 破 了诗 歌 已有的评 判标 准 和流 派 体 系 , 对 唐诗 的尊崇 形)
尧 臣研究 , 这是一个 关键 的基点 。宋 诗迥异 于唐诗 , 始 于梅诗 的诗体革 新和创 作风 尚。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1 —2 8
宋诗接受研究 , 多数为批驳指责其艺术诟病 , 但是叶 燮却 在其 《 原诗》 对 宋 诗进 行 了客 观 公允 的评 判 , 为
宋诗 的研 究提供 了开 阔 的诗歌视 野 。他对 宋 诗 的评 点, 对 诗 歌优劣 的看法 , 皆是站在 明清时 期的制 高点
进行 文学批 评 和 观 照 的。欲 治 宋 诗 研究 , 则 必 治 梅
作者简介 : 孙盼盼( 1 9 9 0 一) , 男, 安徽 宿州人 , 硕士研究 生. 从事 中国古代文体学及文学批评研究 。E— m a i l : 7 3 9 3 0 0 4 5 7 @q q . 。 0 t n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为基础 , 管窥梅诗 的艺术价值 , 予以恰 当的认可。
关键词 : 宋诗 ; < 原诗》 ;梅尧 臣;文体 中图分类号 : 1 0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2 2 3 7 ( 2 0 l 5 ) 0 2 —0 0 4 3—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2 2 3 7 . 2 0 1 5 . 2. 0 0 0 9
公允。史学家陈寅恪认为 : “ 华夏 民族之文化 , 历数 千年 之 演 进 , 造极 于赵 宋 之 世 。 ” 【 5 3 ( P 2 7 7 ) 宋 代 比 以往
任何一 个王 朝 , 都要 重 视 文人 文 化 , 重 视 士族 意 识 。 作为 赵宋 时期 的诗歌 , 虽说 稍后 于唐 诗 , 且具 有 沿承 和借 鉴 的事 实 , 实则不 弱于 唐诗 的风 度 , 且 更添 生活 性 和诗 意 性 , 诗 艺 方 面更 为 精 炼 垂 实 。明 清 时期 的
评研 究中。 宋诗研 究牵涉到 的赞誉与批驳 , 引起 了学者格 外的关注和研究, 以致使之成为 与唐诗研 究并分对 立的文
坛 盛藻。宋诗发展之初 的弊端廓清 , 实 则始于 梅尧 臣有 意为之 的诗体 革新 , 梅 尧 臣与宋诗 有 着不 可分 离的关 系。
梅尧 臣的诗歌意识 , 使 得宋诗更为宋音 , 奠定 了宋诗 近千年 的艺术魅力。从宋诗 研究 的境域 , 以叶燮《 原诗》 的评 点
念, 既造就 了中 国文 化层 面的正统 主 流意识 , 同 时也
的刘 克 庄 以此 为据 , 认 为宋 诗 犹 存 有诗 文不 分 的 局
限, 在继 承严 羽 的诗歌批 评 观念 的前 提下 , 指 斥宋 诗
“ 或 尚理 致 , 或 负才 力 , 或逞辨博 , 要 皆文 之 有韵 者
尔, 非 古人 之诗也 ” [ 3 】 ( P 4 1 6 ) 。
道, 同时也成 为后 世 批 驳宋 诗 的着 眼点 。稍 后 时期
近代学 者 王 国维 说 过 : “ 凡 一代 有 一 代 之 文学 , 楚之 骚 、 汉 之赋 、 六 代 之骈 语 、 唐 之诗 、 宋之词 、 元 之 曲, 皆 所 谓 一 代 之 文 学 ,而 后 世 莫 能 继 焉 者 也。 ” [ I ] ( P 4 6 ) 这 种 每 一 朝 代 皆 有 自身 典 型 文 学 的 观 念, 一直影 响着 中 国古 代文 学 批 评理 论 界 。这 种 观
v0 1 . 3 5. No . 2 A p t . 2 01 5
论 叶燮《 原诗》 对梅 尧 臣诗歌的评点
孙 盼 盼
(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1 1 9 )
摘要 : 叶燮对 于宋诗 的评价 , 诗 史视 野开阔, 论辩 意识独特 , 可见宋诗在 明清 时期的接 受研究。在 中国文 学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