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金库的几种特殊表现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金库的几种特殊表现形式
作者:陈科峰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6期
[摘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刚刚降下帷幕,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又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中治金〔2011〕2号),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又拉开了新的序幕。

笔者就“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几点认识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小金库内涵种类
一、“小金库”解读
“小金库”其实是民间俗语。

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现象,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财政部组织清理的“小钱柜”,而1986年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时开始俗称“小金库”。

199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批转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时,将“小金库”定义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将“小金库”定义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本次“小金库”的定义范围更为广泛:一是不再突出“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等设立“小金库”的手段和方法;二是强调“小金库”不仅仅局限在资金,而是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二、“小金库”的几种特殊表现形式
“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 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及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1.从单位法定账簿中列支的绩效工资及奖金,在资金转出后未及时全额发放、在法定账簿之外单独存放或挪作它用,形成“小金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二次分配的绩效工资和奖金形成的“小金库”。

实施绩效工资和奖金旨在促进员工不断改进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绩效,鼓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但是有些企业从单位法定账簿中列支的绩效工资及奖金,在资金转出后并未及时全额发放,而是在法定账簿之外单独存放,滞后发放甚至于挪作它用。

这种“小金库”的存在首先有悖于实施绩效工资和奖金制度的初衷,法定账簿外的工资奖金发放缺乏相
应的审核和监督,若是被挪作它用甚至因此利用公款私存侵吞存款利息收入,中饱私囊,更是损害了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

二次分配的绩效工资和奖金形成的“小金库”性质恶劣,严重违背了财经纪律,易滋生腐败,应坚决予以杜绝。

企业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安全性控制、合法性控制、效益性控制建设,完善资金管理平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避免资金管理漏洞。

2.企业通过会议费、培训费、住宿费等形式支付给宾馆酒店且已在单位法定账簿列支的超出实际支出金额的款项,即在宾馆酒店保留结算后余额形成的“小金库”。

企业到宾馆酒店召开会议、组织培训,结束后与宾馆酒店“沟通”,结算的金额大于实际支出的金额,且结算金额已在单位法定账簿上列支,其中的差额就形成了一块“账外资金”。

此类“小金库”因为票据等凭证依据齐全,开会或组织培训单位开出支票与收取的发票上的金额相同,不易发现,但其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游离在账外的资金往往由极少数人支配,失去了制约和监督,膨胀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造成国有(集体)资产流失,引发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现象,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如何规范会议费、培训费,抑止此类“小金库”的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过不少文件,文件规定会议主办单位应在会议或培训结束后及时到本单位财务部门报账,财务部门要认真把关,严格按规定审核会议费开支,超标准或扩大范围开支的不予报销。

笔者建议,企业要建立会议费、培训费报销流程制度,首先每年初对各部门、分支机构的会议费、培训费建立预算,并且对于会议费、培训费的报销要求实行申请审批流程,即会议或培训前就应由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对其上报的费用预算进行审核;会议或培训结束后应对业务人员提供经相关领导审批的参会人员名单、会议安排、会议纪要、费用清单等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核后才在该部门预算范围内予以报账。

3.企业一次性购买大量礼品,根据业务营销或赠送客户需要分次领用模式,相关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暂时保存的礼品形成的“小金库”。

此类“小金库”因为账务账上礼品的购入、领用手续完备,依据充分,不易被发现,但根据本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小金库”的定义,这块已领用但未实际使用的礼品应认定为“小金库”。

这部分账外保管的礼品使用去处不易监督管理,容易造成公为私用,产生不良后果。

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企业的礼品管理制度和财务处理两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应建立规范的礼品管理制度。

礼品应统一由办公室(综合管理部门)管理,所有用于接待或者营销的礼品均应由业务部门先做出购买计划或营销计划,报办公室(综合管理部门)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综合管理部门)统一采购。

同时,要实行严格的礼品出入库制度和盘点制度。

要确定专人管理物资礼品,负责礼品的入库数量验收、储存、发放和建立台帐,每月或定期进行一次物资礼品清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礼品使用或赠送对象、时间、品名、数量、价值、领取人均要有文字记载,做到准确无误。

其次,应规范相应的账务处理。

礼品采购后应作为存货入库,按存货正常管理,严格实行礼品出入库制度。

赠送客户礼品应视同销售处
理,在列支业务招待费的同时应将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礼品的采购和使用只有按需采购,按实领用,管理严谨,去向清晰,才能斩断小金库产生的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外购礼品赠送客户应加强管理,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接受赠送的物资礼品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应将接受的礼品根据种类、品名、数量等建立台账,并按市场价值将其估价入库,作为存货管理,不能在账外单独管理。

4.内部项目承包或项目经理以各种发票报销方式套取现金,形成账外内部二次分配的操作模式形成的小金库。

企业内部承包是企业在进行转换经营方式的过程中的一种尝试,内部承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提高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目标,因而受到许多企业的亲睐,在建筑行业尤其盛行。

内部项目承包往往以利润为目标,易导致项目经理(承包人)在可控范围内利用各种发票报销的方式套取现金,然后在小利益集团内进行二次分配,形成小金库。

此类小金库隐匿性较高,从账务处理看,报销手续完备,流程清晰,难以直接发现。

针对此类现象,笔者认为,首先应要从源头上加强对项目经理(承包人)的引进和选择,从人品、信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

其次内部承包过程中切忌粗放型管理,必须对承包项目在质量、进度、安全、财务等方面加强监督和检查,“承包”不等于“不管”,切忌“一脚踢”、“以包代管”。

再者,对于承包项目的利润空间要合理,符合市场实际现状,避免过高的利润空间供项目经理(承包人)可操纵。

最后,财务处理时要注意审核成本费用的相关性,拒绝不合理的费用报销。

尤其要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发票真实性的审核,防止假发票流入,避免企业财产流失。

三、结语
“小金库”是个“大”问题,扰乱了经济秩序,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正常发展的一颗“毒瘤”,而且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如今的“小金库”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

“小金库”化大公为小公,损害国家利益,为少数人挪用、私分、侵占甚至贪污制造了“良机”和“便利”,助长了“拜金主义”,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加剧了财会人员的诚信危机。

如何有效治理“小金库”已迫在眉睫,治理“小金库”应本着防查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

我们应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强化和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狠抓制度落实;同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了解“小金库”各种形式背后的实质,强化财务管理,提高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同时督促检查会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让“小金库”现象失去生存空间,无立足之地,使企业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强. 遏止“小金库”腐败不能仅靠专项治理[J]. 社会观察, 2009, (08)
[2]王海林. 国家审计署审计师披露已查出单位小金库1406亿[J]. 晚霞, 2006, (11)
[3]宋青萍. "小金库"为何屡禁不止[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 (07)
[4]何晶, 董彦. “小金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J]. 中国报道, 2009,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