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中国宗教概述
中国四大宗教之佛教
导游基础第五单元中国四大宗教考纲解读1.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2.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3.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的主要派系。
4.佛教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5.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6.佛教名山。
知识点一: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
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裕固族,藏族。
信仰大乘佛教的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等。
信阳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对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和实物性的特点。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外来宗教,一经转入,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
它们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一、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二、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是: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自由。
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国家保护一切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
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知识点二: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知识点分析:一、佛教的产生。
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孔子时期)创立地点:古印度创立历史:佛教形成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伽。
二、佛教的发展。
◆佛教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分裂,分为改革派大众部佛教、传统派上座部佛教。
(公元前4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一世纪大众部中产生大乘佛教,把上座部佛教称其为小乘佛教。
我国的宗教
宗教知识第一节:概述一、中国五大宗教:佛、道、伊、天、基二、汉族宗教信仰特点:兼容并蓄(道教+外来宗教);外来宗教需汉化、地方化才能存发第二节:五大宗教1】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迦野;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2】伊斯兰教的一些名词:伊斯兰:“顺服”,顺服唯一的安拉;穆斯林:“顺服者”,顺服安拉意志的人(伊斯兰教教徒的名称)3】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4】西方人忌讳数字13(最后的晚餐13人),视星期五(受难日)和13日为凶日的原因P166 二、各种宗教的发展与传播(一)佛教的发展(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1】“菩萨行”:指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2】密宗(教)的特征: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三)道教的发展1】早期道教:张陵创五斗米教,张鲁奉老子为教主,张角创太平道。
2】全真道:金初王重阳创立;以道经、佛经和儒静为主要经典主张三教合一;修行上重炼丹,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修身养性为正道;住宫观,不蓄妻室,有严格的清规戒律3】正一道:元代张与材创立;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祛灾);奉持《正一经》;道士可不出家,不住观。
流行于江南和台湾省。
(四)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1】多分布于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北非;伊朗的国教2】在中国的传播⑴路上丝路传播:阿拉伯-伊朗-新疆-河西走廊(甘肃)-中原⑵海上丝路传播:阿拉伯-印度-马六甲海峡-广州、泉州3】派别:(四)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1】11世纪,基督教因夺权分为西部的天主教(公教或加特立教)和东部的正教(东正教)2】16世纪,天主教因改革分为天主教和新教(反对教皇绝对权威,中国称为耶稣教或基督教)三、各种宗教的教义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建筑。
(见课本)七、福建的宗教(见课本)。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
八仙是民间最熟悉的神仙群体。八
仙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 代最后定型。八仙指李铁拐(也称铁拐李)、 汉钟离(也称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 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流传最广。 山东蓬莱传为八仙过海故事发生地,当地 建有蓬莱阁。
汉 锺 离 原 复 姓 锺 离 , 名 权 , 后改 名 为 觉 ,
茅山 万福 宫三 茅真 君塑 像
(二)神仙
“真武大帝”
原为星宿神,指黄道圈上北方七宿玄武, 呈龟蛇形象。宋代成为道教大神。传真武为 净东国太子,后在武当山修炼,得道飞升, 威镇北方。为北方最高神,又是水神(有有 防止火灾之威力)。元世祖国统一忽必烈营 建大都、与南宋对抗时,传西直门外有龟蛇 显现;明代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向南京进 攻时,传真武曾显像助威。故元明以来真武 大帝受到皇家特别尊崇,各地纷纷建真武庙。 其祖庭在湖北武当山。
白云观
五、道教主要称谓 :
道教出家人,男的称道士,女的称道姑。 方丈,道观首领,实为荣誉职务。 住持,道观中地位仅次于方丈者,往往是 掌管一观实际事务的首领,也称监院, 俗称当家的。
道士衣服从内到 外一律圆领,外 穿蓝色大褂或道 袍,袖口宽2尺左 右,头戴偃月冠、 一字巾,脚上穿 高筒白布袜、青 布双梁鞋。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以东晋道士葛洪、 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宋庐山道士陆 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三)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
全真道创建时间:金末 (道经) 《道德经》 主要经典 (佛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儒经) 《孝经》 主要特征: 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 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戒规: 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有严格 的清规戒律; 传播地区: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
辽宁省导游基础中国的宗教
中国的宗教1.宗教:源于印度佛教。
以佛陀之言为教,以弟子之言为总。
2.特点:兼容并蓄。
1)多种宗教并存。
2)强烈的融合性。
3)显著的民族性,4)较强的务实性。
中国公民信仰四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3.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释迦摩尼)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创立。
他出生地兰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世界文明的四大圣地。
4.四大时期: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乘佛教时期。
5.传播路线:1)北传佛教:古印度传到中国在日本,以大乘佛教为主,又称汉语系佛教。
2)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缅甸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巴利语佛教。
3)藏传佛教: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地方特色佛教,藏语系佛教。
6.中国北传佛教三阶段:1)译传阶段(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创立阶段(隋唐时期)。
3)融合时期(宋元明清),主要有禅宗和净土宗。
禅宗完全中国化宗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只派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佛教宗派。
7.教义: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道谛:戒(束缚),定(修持),慧(明察力)。
大乘小乘佛教的经典(三藏经/大藏经)分为:经(释迦摩尼说法的言论集会),律(戒律和规章制度),论(释迦大弟子对其理论总结)。
经典:《甘珠尔》《丹珠尔》标志:万字符8.佛:1)三身佛—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佛法的人格化。
应身佛(左右遵释迦摩尼)。
报身佛(庐舍那佛显示佛的智慧)。
2)三方佛/横三佛,按地域空间的三尊佛。
中尊娑婆界的释迦摩尼佛,左尊东方净琉璃界药师佛,右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释家三尊:释迦摩尼,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
药师三尊/东方三圣: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
西方三圣/阿弥陀三尊: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
9.三世佛/竖三佛:指时间轮转而相继存世的三尊佛。
中尊现在释迦摩尼佛,左尊过去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中国宗教知识考点内容汇总(导游考试)
中国宗教知识考点内容汇总(导游考试)中国的宗教【本章考点汇总】第一节宗教概述一、宗教的产生1.“宗教”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印度佛教。
2.佛教以佛陀之言为“教”,以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其意为崇高、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
3.在英语中,“宗教”一词写作religion,源于拉丁语religare或religio。
4.宗教是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
5.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崇拜和神灵崇拜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自发宗教。
6.人们信仰原始宗教的目的主要是:祈福和免祸。
7.世界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8.宗教具有的“五性”特征: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1.中国公民信仰的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1)多种宗教并存(2)强烈的融合性任何外来宗教若想在中国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逐渐适应中国的国情民俗,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经历一个宗教中国化的过程)(3)显著的民族性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而又无国教的国家,中国的宗教信仰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征。
(4)较强的务实性。
汉族在宗教信仰上主张兼容并蓄,为己所用,强调务实性。
第二节佛教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乔答摩·悉达多所创。
2.后世佛教徒尊称乔答摩·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佛陀、佛,即三觉圆满的智者。
3.释迦牟尼的生活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
4.世界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兰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pan)地――拘尸那迦。
5.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6.佛教在世界传播路线大致有三条:7.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分析香城浪子第一章:旅游业概述●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的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
●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
●游客的基本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空闲时间。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和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旅游业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饭店住宿业。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作用:A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B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C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D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E增加政府税收。
F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作用:A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B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C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E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业态:旅游业以产品创新为竞争内容,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态。
●红色旅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A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B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C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短程旅游比重大、散客比例高、出行方式多样、人均消费水平低。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简述1.长江流域父系公社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的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的四大宗教_要点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1)佛教: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B:小乘佛教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南传佛教:《大藏经》;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2)道教:《道藏》;(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4)基督教:《圣经》;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1)佛教:**;(2)道教:太极八卦图;(3)伊斯兰教:新月;(4)基督教:十字架;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1)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西北地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2)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
(3)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数民族:白族,壮族,布依族、侗、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4)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5)信仰东正教:俄罗斯族、鄂温克族6、、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在世界各个大宗教中,佛教创立时间最早。
释迦牟尼生活年代大约与孔子同时。
7、、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要点提示:3个600年(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坚持传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张改革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上海市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之--中国四大宗教
3、韦陀菩萨 位置:天王殿弥勒菩萨背后,脸朝大雄宝殿的释 迦牟尼佛。 手持法器金刚杵 以杵驻地 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
4、大势至菩萨 道场:江苏南通的狼山
(三)罗汉
(三)罗汉 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和八百罗汉 济公
(四)护法神
佛教的护法神 二十诸天 迦蓝神
四大天王:
(二)汉地寺院主要殿堂
汉化佛教寺院的总体布局
山门 钟鼓楼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法堂 方丈院 佛塔
山 门
关于山门的基础知识
(1)山门为什么称为“山门”? (2)山门为什么有时候又称为“三门”? (3)山门的作用是什么? (4)山门具有什么表法意义? (5)山门内的两尊塑像分别是谁?
关于山门的导游讲解
一、佛教的产生
1、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或者也可称为佛法, 它包括佛、法、僧“三宝”。 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 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 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2、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
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花园
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 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 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
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
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每个男子都要遵俗在 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 侣。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
佛教传入中国
中 国 第 一 寺 : 洛 阳 白 马 寺
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 因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也称为汉语系佛教。 传播路线:古印度→中亚细亚陆路→中国→朝鲜 →日本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佛经翻译家,建立 了中国使戒制度,有了正式僧人,标志着中国佛 教的正式诞生。 形成了八大宗派 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的过程已经完成
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五节
第五节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分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3⼤派系。
我国佛教建筑分为寺庙、塔幢、⽯窟寺(含摩崖造像)3⼤类。
(⼀)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
我国历曾有浮屠、伽蓝、精舍、禅林、寺、庙等名,明清时期通称寺庙。
1.汉地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相对集中的有峨眉⼭、五台⼭、九华⼭、普陀⼭等佛教名⼭,其中蛾眉⼭最为。
汉地佛教早期受印度佛教影响,塔置于佛寺中⼼。
魏晋隋唐以来,塔的地位逐渐降低,多建在寺后或另建塔院,失去了供奉中⼼的功能。
殿的地位⽇益提⾼,采⽤我国传统宫殿院落式布局,供佛⼤殿成为寺院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有明显中轴线,次要建筑布置于两侧。
中国特⾊佛寺格局,南北朝已基本定型。
辽代佛寺因契丹族有“朝⽇”习俗,寺门⼤多朝东。
元代以后,多数佛寺只建殿堂⽽不建塔。
汉地佛教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门殿、天王殿、⼤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中轴线左右两侧⼤致布局是:⼭门内两侧为钟、⿎楼,⼤雄宝殿前东西配殿为伽蓝殿、祖师殿;其他配殿为观⾳殿、药师殿,⼤的寺院还有罗汉堂。
⼭门殿也称三门殿,供奉⼆仁王。
天王殿供奉⼤肚弥勒或天冠弥勒,两侧为四⼤天王,背后有护法天王韦驮。
⼤雄宝殿是寺院正殿,也称⼤殿,供奉本尊佛及左右胁侍,主尊有⼀、三、五、七尊之分;佛坛背后常供奉海岛观⾳。
法堂是宣讲佛法的主要场所。
藏经阁是收藏佛经的地⽅。
此外,在东西两院还有⽅丈室、戒台殿、僧侣⽣活区和游⽅僧的接待区。
⽩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为中国第⼀古刹,誉称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
寺院创建于东汉永平⼗⼀年(68),是佛教传⼈中国后建的第⼀座佛寺。
⽩马寺经历代翻建修 葺,现存寺院为明嘉靖三⼗四年(1555)重修,中轴线主要建筑有⼭门殿、天王殿、⼤ 佛殿、⼤雄宝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东西两侧有钟、⿎楼、斋堂、客堂、禅 堂、祖堂、法宝阁等,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中国宗教概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中国宗教概述
我国当前各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称中国四大宗教。
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道教是本土宗教,部分汉族人信仰它。
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为外来宗教,都被部分汉族
人接受。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有和发展。
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1)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
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
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10个民族。
(2)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地的藏族、蒙古族、裕固
族等。
(3)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
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
(4)信仰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
昌族、布朗族、佤族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
(5)信仰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
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唐代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
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之道教,欢迎浏览。
一、创立和发展(一)原始道教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
因后世道教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
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被拜将封侯,五斗米道获得合法地位而影响日增。
汉灵帝时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也属早期的道教。
(二)道教的贵族化魏晋以后,道教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仍然流传民间,另一部分向上层化发展。
后者以东晋神仙理论家葛洪、北朝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与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唐代统治者自称是老子后裔,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奉行崇道政策。
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做法,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措施,对道教的贵族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这时道士人数大增,宫观规模日大,神仙系统也更为庞杂;经书数量益增,并汇编成“藏”,正式刊行;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相继出现,如唐朝吕洞宾,北宋的陈抟(tuan)、张紫阳等,他们对道教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道教两大派系的形成道教真正成为教派,当从南宋和金元南北对峙之时开始。
南宋偏安,在与辽金元南北对峙的形势下,道教内部宗派纷起。
新起的道教宗派,力图改革教理,大多主张道、儒、释三教结合;在修炼方术方面,着重于内丹,强调精、气、神的修炼。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