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串讲资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应包含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急能力,包括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团队精神,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新事物敏感,有浓厚兴趣,有活跃独特的创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发明创造,善于策划,做事轻松,具有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永远追求心理健康,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对自己信任的人能够敞开心扉,遇到心理失衡时,愿意接受别人帮助或进行心理咨询。
056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串讲资料
056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
串讲资料
1、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人的健康是现在生活中实践活动着的每一个人类成员,在其生命活动的整个发展阶段,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主系统及其活动环境的全面健康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的全健康
全人健康是包括人类全体成员在内的全员健康
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卫生运动三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主义精神疾病的预防
从关心身体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心理健康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4、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心理成熟标准、生理学标准
5、心理健康标准首先考虑个体生命活动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表现在个体的年龄发展阶段中。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实践任务虽然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现实关系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6、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全套完整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全套完整版)
目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XX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
3.XX学校心理危机学生情况汇总表;
4.XX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心理支持工作总结;
5.XX学校“心灵的港湾”心理辅导室值班人员安排表;
6.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7.心理保健歌;
8.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9.XX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专班;
10.XX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联防联控机制;
11.XX学校学生心理情况调查;
12.【心理健康教案】接纳自我,乐观自信;
13.【心理健康教案】悦纳自我,乐观自信;
14.【心理健康教案】直面挫折,阳光心态;
15.【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16.【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教案】举起梦想向国旗敬礼;
17.“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教职工培训内容;
18.“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线上家长会培训内容;
19.学生心理健康致家长的一封信;
20.复学之际致学生的一封信;
21. XX心理援助热线电话记录表;
22. XX学校、QQ、电子邮箱等求助途径记录表;
23.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24. 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个案辅导记录表;
25. 班级心理待优生情况跟踪反馈表;
26.阳光伴我成长,健康随我同行——记XX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报道;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XX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粤教思〔2016〕2号)和《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佛教德〔2018〕79号)等文件精神,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专门渠道 ①心理健康教育课 ②心理咨询与辅导 ③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与讲座
2.非专门渠道 ①学科渗透 ②班级活动和团队活动渗透 ③教师心理素养、学校管理及环境优化 ④家长和社区的配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的心理健康观和教育观 2.认知情绪调节的理论与模式 3.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及行为塑造技术 4.精神分析的理论与人格结构分析 5.社会模仿学习的理论与技术
2.情绪情感的培养—良好情绪的获得、不良情绪 的消解、心理疾病的预防
3.意志品质的磨炼—自觉性、独立性、坚持性和 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4.心理活动指向的选择—需要和动机的激发、兴 趣的培养、理想和信念的确立
5.个性特征的培养和优化—性格的完善、气质的 熏陶、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
1.认知法—阅读、故事、录音录像、艺术欣赏、 参观访问、认知调整等
2.讨论法—自由发言、专题讨论、配对讨论、脑 力激荡、意见箱等
3.操作法—游戏、劳动、测验、讲演、作业等 4.角色扮演—哑剧表演、角色互换、空椅子表演、
双重角色、话剧表演等 5.行为训练—示范、奖惩、契约、行为训练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
1.设计思路 主题—单元的模式
2.设计步骤 ①主题的确立 ②单元内容和题目的确定 ③教案的编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一、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作秀式”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遗患无穷》
——新华网转载《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2014年02月27日
出现问题的大学生,他确实是在大学里出问题的,但原因绝不仅仅是大学期间产生的,它往往是这些孩子在青少年甚至幼年、童年期间接受到的不当的教育造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位。
一、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教育部不同时期文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阐述: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颁布单位】教育部
【颁布日期】1999-08-13
【实施日期】1999-08-13
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
教基一〔2012〕15号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
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第一节现代健康理论
1、健康理念的历史演进(为什么说健康理念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1)古代朴素的生命健康理念:从消极方面看,健康定义为没有疾病;从积极方面看,将健康看作生命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
(2)近代机械的生理健康理念;以自然科学的实验为基础,强调医疗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
对于维护人们健康的意义,但仅从生物学观点看待健康问题,忽视健康的生命整体性。(3)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
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2、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
(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
①全面健康: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是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
②全程健康:是全人健康理念的时间形式,强调个体生命活动在生命发展各阶段处于良好状态。
③全员健康:是全人健康理念的社会学和伦理学形态,人人都享有健康。
(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①不是一种静止的固定状态和水准,趋向发挥更高机能潜在力量的进步方向,是生存、自我更新和创造性的调整及实现的良好状态。
②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交互作用的功能关系,是遗传、环境、自身及其经验交互作用的一种功能状态。
(3)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健康状态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①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进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②良好的生存状态。健康人权观的确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参考书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参考书目
1. 辅导原理与实务,冯观富编著,台湾心理出版社1996年版
2. 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林孟平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 如何进行团体咨商,吴武典等著,台湾张老师出版社1993年版
4.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张履祥等,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学习品质训练,葛明贵等,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吴增强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 学校心理健康导论,姚本先等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学校心理辅导系列教材,岑国桢、顾海根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 活动课程研究,李臣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11. 走向心理健康,刘慧娟编,活动篇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2. 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贾晓波等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4. 生涯心理辅导,沈之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 人格心理辅导,韦有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
16. 青少年心理学,吴凤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 青少年发展与辅导,黄德祥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
18. 心灵游戏,毕淑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05-01
19. 性教育,江汉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01-01
20.《现代心理学史》杜•舒尔茨著杨立能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精选2021版课件
25
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
一方面,要求不能过低,过低会缺乏挑战性,从而失去 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另一方面,要求亦不能太高,过高会使学生因频频失败 而却步,并导致自暴自弃的消极自我观。
恰当的要求应根据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 即尽管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这样,学生便 能“跳一跳,吃果果”的努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 3.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精选2021版课件
11
家长通讯咨询案例
如何管教孩子
咨询员同志: 我是一个十岁孩子的父亲,怀着十分苦恼的心情向您求
教,对于我的孩子,我该怎样管教? 我的孩子是一个还算聪明的男孩,孩子小时,是那样的
机灵,可爱,使我这做父亲的把满腔热情的希望寄予了他, 我想,孩子的未来应比我强,孩子应有所作为。
应该意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应该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 要(主体性原则),允许孩子犯错误,对孩子应该有足够的 耐心。
精选2021版课件
19
管教型的家长常常并非如此,对于孩子的错误,他们 信奉的是惩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惩罚不可能带来孩 子的行为的根本变化,只能带来表面的变化而引起较大 的副作用,因而惩罚的教育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对 孩子的真正培养应该是关注孩子的行为始终,发现孩子 的优点与积极方面,及时,真诚地予以表扬,并帮助孩 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借 鉴他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应包含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急能力,包括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团队精神,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新事物敏感,有浓厚兴趣,有活跃独特的创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发明创造,善于策划,做事轻松,具有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永远追求心理健康,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对自己信任的人能够敞开心扉,遇到心理失衡时,愿意接受别人帮助或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学教育讲座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05615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前突击资料——老张精简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健康:身体、心理、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心理健康:适应环境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协调,保持良好心理功能。心理功能状态良好原则:心理与环境同一性;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个性特征相对稳定。
心理健康标准制定困难:相对;社会/文化/宗教/意识/民族;多学科;需要大规模调查;缺少正确认识和科学分类。
心理健康标准制定依据:统计常模、社会规范、生活适应、临床诊断、主管经验。马斯洛和密特曼,10条;罗杰12条。我国心理健康标准:儒家(人际/言行/情绪/环境/积极/自我发展)。现代黄坚厚(乐于工作&交往/接纳自己/适应社会)。心理健康表述为: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人-己/人-人/人-事/人-物)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和谐、生活积极、适应良好、乐观向上、人格完整、心龄相符。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含义:根据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辅导:辅导者用专业知识技能,帮助其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克服障碍/调整行为/增强适应/做出抉择/发挥潜能。
心理咨询: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通过语言文字等,给来访者启发教育,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心理治疗:治疗者运用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健康协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与动力作用、激励与增效作用
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人际交往顺序”: 礼貌、交友、合群、乐群、友情。
2.心理式组织
“情绪情感顺序”: 体验、感受、意识、反应、调节、控制。 “社会适应顺序”: 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接受自己、减少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 、建立独立处理问题的自主自信能力、分析自我选择职业、 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言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价 值观。
(二)活动类方法
1.角色扮演法: 哑剧表演 角色互换法 镜像法 空椅子表演 小品表演 2. 操作法: 自述法 测验法 游戏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程序
1. 课程的引入 2. 课程的开展 3. 分组讨论
4. 课程的升华
5. 课程的延伸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特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
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 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 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特征
1. 全局性 2. 导向性 3. 陶冶性 4. 规范性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型课程的特征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型课程的涵义
后来,一个打鱼人醒悟了,他说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去 做另一项工作——教人们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 性,像他们三个打鱼人那样,那么即使是被冲下深水或急流之中也能够 独立应付,不至于深陷危机,甚至于付出生命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
健康促进性:健康被认为是人的生命状态,其理解的目标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一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即通过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进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二是良好的生存状态,其核心在健康人权观的确立.
关于心理卫生,目前学术界有三种理解: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理解主要源于英语中“卫生”一词有健康的意思);二是指一门专业服务体系(理解是把心理卫生作为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来说的);三是指一种专业服务体系(第三种理解主要从实践层面出发的,即心理卫生看成一项工作或活动)
现代辨证的生命健康理念: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体层面上对健康进行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界定,是现代辨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内核。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的再次修正,就比较明确地反映这一理念的基本精神:“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
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整理:国家二级心理问师李凤兰)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习惯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闻名精神科大夫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截了当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员工比尔斯,他依照自个儿的感觉和体味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3、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进展三时期:
第一时期: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这一时期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时期:从关怀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妨碍。
这一时期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时期:从努力提高个体习惯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
心理素养,挖掘人的心理潜能。这一时期从20世纪70年
代开始,目前仍在进展之中。
4、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进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5、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要紧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依照学生心理、生理进展特点,有目的、有打算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开辟心理潜能,进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实践
专家观点:鼓励想象也要正确引导
“我们鼓励孩子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但并非这种超越儿童 年龄体验的感悟。我们鼓励孩子发挥想象,是带有童真的想象, 并非这种 ‘嫁接’言情剧的成人想象,这是对想像力的曲解。” 刚刚在第二届 “想写就写”儿童作文大赛初审会上 “炮轰”过 小学作文缺乏想像力的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表示,现在,小学 生作文已逐渐失去了儿童化的语言,带有成人化的腔调。
小学生作文“闯禁区”引争议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近日,一篇杭州六年级男生的爱情作文雷倒了 众多网友,引来潮水般的热评。作文中热辣露骨 的爱情表白,加上涉及三角恋“争风吃醋”等细 节,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篇文章竟出自一个12 岁男生之手。记者调查发现,在本市,学生作文 “闯禁区”已呈低龄化趋势,专家呼吁家庭和学 校要正确引导。 事件回放:爱情作文语言表达露骨 这篇作文是杭州东园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题目,要求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小男生的 作文名为《我对她的爱情》,文章是作为学校青 春期家庭教育的案例而被曝光的。短短370余字 的文章,充斥着“我爱她”、“我要保护她”等 成人化的缠绵悱恻,加上联想与女生亲密拥抱、 在三角恋中“争风吃醋”等细节,俨然上演了一 出活生生的言情剧,表达之露骨让人大跌眼镜。
小学生是行为规范、榜样示范最佳期 中学生价值判断与理性选择能力日趋重要
心灵对话是当代教师与学生基本交往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 全套课件-PPT文档资料
二、厌学与学习障碍 1.厌学与学习障碍概述 2.厌学与学习障碍的调适 三、学习疲劳及其调适 1.学习疲劳 2.学习疲劳的调适 四、考试过度紧张及其调适 1.考试焦虑的表现 2.考试焦虑的原因 3.考试过度焦虑的调适
第三章 职业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一、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含义 二、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及意义 (一)促进自我认知及自我完善 自我认知及自我完善的过程,并非简单的个人私事,而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中,通过个人与他人相互交 往相互认知的过程,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二)促进个性发展与身心保健 交往是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学会合作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不仅促进相互间的关系,而且 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交流。 (四)满足安全和实现价值的需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个体与群体脱离时,安全感下降。
二、心理健康的主要理论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它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 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 2.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西方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
(八)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包括对交往的情绪反应、人与人的情感关系以及 心理距离。 (九)人格因素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能力因素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而对有 些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则是影响其正常交往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6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
串讲资料
1、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人的健康是现在生活中实践活动着的每一个人类成员,在其生命活动的整个发展阶段,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主系统及其活动环境的全面健康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的全健康
全人健康是包括人类全体成员在内的全员健康
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卫生运动三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主义精神疾病的预防
从关心身体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心理健康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4、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心理成熟标准、生理学标准
5、心理健康标准首先考虑个体生命活动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表现在个体的年龄发展阶段中。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实践任务虽然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现实关系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6、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在最终目标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2、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
都是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
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的良好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工作范围相似
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定位
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所有这些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完整教育系统
从涉及内容来看,主要也是属于教育学范畴
教育学家看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教育学,是教育学的题中之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定位旨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的。在本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6、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教育形式发生互补
重视加强早期教育
教育力量日整合
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重视教育的绩效作用
主义本土特色研究
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7、我国发展趋势
普遍化,重点化,整合化,现代化,本位化,专业化,本土化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目标的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价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2、构建目标的依据
以我国学校教育目的为依据
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3、构建目标的原则
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
在出发点,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结合
在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
在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行与系统性相统一
4、目标结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
5、认知目标: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
6、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
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
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
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
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7、意志目标: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意志品质: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毅性,意志的自制性
8、个性目标: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
9、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健康
最终目标:开发心理智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原则
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全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2、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活动性
主体性原则: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
尊重学生的选择
对学生一视同仁
积极性原则: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坚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早
全体性原则:制订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要注意每个学生机会
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习心理指导、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能力培养、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职业指导、休闲指导
2、学习心理指导
必要性: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学会如何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具体内容:学习方法指导(意义: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指导(与学习关系:对学习推动作用,学习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
学习兴趣指导
学习习惯指导
应试教育指导
3、智力训练
智力概念:抽象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
内容: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具体目标:语言符号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识能力4、情感教育
必要性: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
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成长
内容:培养积极的情感、调控消极情感
5、性格教育
性格是人堆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
与思想品德、性格与知识学习、与身体健康
内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6、耐挫能力培养
耐挫能力: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必要性: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
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二重性使然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内容: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生理因素、生活经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期望水平、挫折准备,挫折判断、防御机制)
7、人际关系指导
人际关系指导必要性由功能决定:信息获得功能、自知知人功能、自我表现功能、人及协调功能、社会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内容:调整认知结构、克服人际偏见、加强个性修养、掌握有关知识、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试策略
8、性心理健康教育
定义: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
必要性:由于青春期发育的提前,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迫切了解性知识的需要
由于性意识的产生,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对有关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