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个性: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群体: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为了某种共同目标,按照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需要: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感: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性格: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和解释以作进一步反应的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群体压力:是群体利用群体规范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活动的一致性,统一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而建立的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

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相符的现象。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五种理论:麦格雷戈《管理理论X或Y抉择-----企业的人性面》一文,反对X理论(对泰勒制的总结和概括),主张Y 理论。

超Y理论梅约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群关系理论日裔美国人威廉.大卫提出Z理论五种人性假设:1965埃德加.施恩在《组织心理学》提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大题或者选择题),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

1982迪尔和肯尼迪针对Z理论提出了文化人假设。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动机:是一种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动力。

它包括以下三个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的因素:需要、驱力和诱因。

动机主要有激发、导向、维持和调整等功能。

3.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组织提供提供劳动或完成任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或酬谢。

它是劳动力价格的支付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时又是人力资本竞争的价格表现。

新酬按照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性新酬和非经济性新酬。

5.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以个人出资的方式,或贷款融资的方式,来持有本企业的一部分特殊股票,并委托员工持股会集中管理的一种产权组织形式。

6.工作设计:是指对工作完成的方式以及某种特定工作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进行界定的过程,包括岗位轮换、岗位扩展、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等形式。

7.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觉自愿地表现出来的、非直接或明显地、不被正式的报新系统所认可的、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个体行为。

8.工作投入:是指由于个体在心理上对目前工作的认同,因而引发的重视个人工资表现,并主动参与工作的行为。

9.社会知觉:是个体收集、整合和揭示关于他人信息的过程,人们的行为是以社会知觉而不是现实为基础的。

10.自我知觉: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

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不一定准确。

尽管自尊高有一些优点,但自尊过高会造成自利性偏差,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11.归因:是人们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

对应推断理论认为,人们根据行为推测他人的特点;因果推断理论认为,人们根据推测的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信息解释行为的原因。

12.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或其他信息传递系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识别、获取、储存、传播、开发和应用,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新价值的能力,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和核心竟争力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

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3、人的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4、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5、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性格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6、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7、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或者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尚未达到要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形成欲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缺乏;二是期待。

8、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9、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10、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1、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形成又是有条件的,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2、个性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

它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对组织有利也有弊。

所以,对个性存在差异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直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对同一知觉对象,人的解释是不同的。

(社会知觉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容)3.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进展很快,以后逐渐变慢。

5.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6.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7.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8.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倾向,其由认知,情感,与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9.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10.情绪劳动:指劳动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报酬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以营造出公众可以观察并接收的面部和身体上的动作表现。

1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12.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在吸引力。

包括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13.沟通:指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等的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管理心理学 打印稿

管理心理学  打印稿

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模式:人—人—工作)2、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3、工程心理学:(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即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4、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5、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应。

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

8、“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

9、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

10、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的心理特征eg气质性格能力)11、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2、理智特征:是指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

13、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14、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种解剖和生理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的特性。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

16、兴趣:就是人们为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17、社会知觉:从知觉的对象来看,可以把知觉划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一般来说,对人的知觉也可称之为社会知觉。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级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性。

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里倾向系统。

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3、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里特征。

4、知觉:是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6、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和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自我知觉: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已的生理,心理,行为状态及自已同周围关系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觉,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已是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前提,人们对自已的认识,决定了自已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自已是否能对自已加以控制,是社会化成熟的标志。

9、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10、知觉错误:指的是由于受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产生的偏差。

也称知觉效应,效应即作用的结果。

11、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点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以突出特征来推论其他方面特征的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1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环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14、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个性:是个体带有的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气质: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方面的特点。

5、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6、能力: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里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7、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8、期望: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9、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0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11、领导:可以引导和激励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12、组织: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

13、人群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个人同上级、同事、下层及顾客等之间的关系。

14、团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团体内的成员在工作上互相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感情上交互影响,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

二、填空题:1、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等三个阶段。

2、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将情绪分为三类:激情、心境、热情。

4、按社会性内容,可将情感分为三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5、个性的特点:独特性、综合性、稳定性。

6、个性的形成经历三个时期:儿童时期、学生时期、走向社会。

7、能力的影响因素有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

8、欲望的特性有无限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

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西方管理心理学家把20实际初以来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以霍桑试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霍桑试验的主持者是(梅奥)==霍桑试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概念的学者是(莱维特)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是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工作效率问题。

2.雨果·芒斯特伯格被人们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和工业效率》莉莲·吉尔布里斯创新思想补充。

3.沃尔特·斯科特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

4.霍桑实验结论:(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到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

(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

(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积极性。

5.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有效性。

6.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早期的管理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已从过去的人如何适应机器向机器怎样适合于人转变。

近年来管理心理学家开始注意研究人与组织、环境的匹配问题。

其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2)激励问题一直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过去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和强化学派等有关吉利的理论。

此外,与激励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是有关工作承诺的研究,主要从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进行研究。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管理:指对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各个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广义的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指系统研究与工作组织的管理活动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探讨其规律、原理,并应用于管理实际,提高组织效能的科学。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4、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5、社会知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6、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由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7、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

8、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地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9、决策: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0、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1、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是法约尔,“工业心理学之父”是雨果·闵斯特伯格2、态度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

3、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有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4、知觉的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以及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性。

5、权衡和判断决策行为的价值。

包括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6、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激励力(工作动力)=期望值(工作信心)×效价(工作态度)三、简答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结构系统。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企业中人际关系方面的人的因素的作用,是管理中更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

2、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一、根据人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外部激励:通过改变外部影响因素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如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内部激励:通过工作本身,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

3、权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而不能千篇一律.换言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去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这就叫“应变”或“权变”。

4、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员工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符合要求的工作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5、分配公平:员工感觉到薪酬数额分配的公平性6、程序公平:员工所感觉到的薪酬或其他结果的决定方式的公平性7、强化:能够加强或削弱人的行为或反应的一种刺激。

8、印象控制:又称为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9、挫折:挫折就是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10、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1、良性应激:指积极的、令人满意的、挑战性的应激,这种应激是符合人们期望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加以唤醒,提醒个体动用各种心理资源,应对来自身体内外环境的挑战。

12、不良应激:指使人不愉快的、坏的、破坏性的应激,这种应激是人们所力图避免的。

13、工作倦怠: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

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筋疲力尽时,工作倦怠就产生了。

14、领导: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可以引导和激励部属去实现组织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15、领导者的角色知觉:是指在特定社会与组织中,或在特定的情境中,对自己的地位、身份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权利、义务、行为模式的知觉。

角色知觉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动态实现的过程,而不是消极地静态反映过程。

管理心理学的名词解释题

管理心理学的名词解释题

管理心理学的名词解释题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管理环境下的动机、决策、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有效管理和领导团队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进行解释,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动机:动机是指个体内在或外在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追求某个目标。

在管理环境中,理解员工的动机是关键。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价值观,以便激励他们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主要的动机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

2. 决策:决策是指在面对多个选项时做出选择的过程。

在管理上,决策经常需要基于不完全信息和风险进行。

有关决策的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西蒙的规则有限理性模型和扎德的决策理论。

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理论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沟通:沟通是个体之间传递信息、想法和感情的过程。

在管理环境中,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沟通不光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

管理者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反馈。

沟通的理论和技巧包括非暴力沟通、主动倾听和非语言沟通等。

4. 领导:领导是激励和指导他人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管理心理学中,有多种领导风格和理论。

传统的领导理论包括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领导。

近些年来,情绪智力与转型领导等新理论和概念也开始受到重视。

有效的领导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5.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指个体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创造力和员工满意度。

团队建设、团队动力和团队冲突解决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商业组织,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如医疗、教育、政府等得到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解决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问题,提高医疗团队的协作效果。

管理心理学名解

管理心理学名解

管理心理学名解1、管理心理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

2、个案研究:即案例研究。

是对情境和情境中人们行为的集中考察。

应用以下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

3、实证研究:又可分为现场调查研究、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4、人际关系学派: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的影响。

5、X理论:是指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

A、一般人均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故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b、由于人类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对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监督,给予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他们朝达成组织目标而努力c、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逃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的安全。

6、Y理论:是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

A、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乃是及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的事。

B、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惟一的方法。

C、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报酬。

D、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E、以缺乏志向以及徒知重视保障等现象,乃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而非先天的本性。

F、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种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有的能力,而非少数人所独具的能力。

G、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仅有一部分被利用。

7、经济人:又称为“唯利人”。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效率。

8、社会人:指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9、自我实现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10、企业资源说:人力、金钱、原物料、机械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5M”之外再加上时间,情报或称为信息。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管理心理学名词以及对其的解释:1. 积极心态(Positive mindset):指个体倾向于积极看待事物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好处。

积极心态对提升员工满意度、工作动力和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

2.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动机、行动和成就感产生重要影响。

3.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指员工超过职责范围主动行为的一种。

比如帮助同事、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组织规定等。

OCB对于组织的良好运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4. 周期性任务(Routine task):指那些需要重复进行、相对简单的工作任务。

周期性任务对工作效率和员工心理疲劳程度有一定影响。

5. 知识分享(Knowledge sharing):组织成员相互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的行为。

知识分享对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6. 集体情绪智力(Collective emotional intelligence,CEI):指团队成员共同的情绪智力水平。

高 CEI 的团队更倾向于积极合作、有效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

7. 反馈(Feedback):指在组织中向个体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的信息。

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表现,并对个体的工作动机和发展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8. 规范性管理(Normative management):指通过明确的规范、要求和期望来管理和影响个体的行为。

规范性管理对于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

9. 工作-家庭平衡(Work-life balance):指个体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与协调。

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10. 序列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指在记忆过程中,人们对于序列中的第一和最后一项记忆较好,而中间项记忆较差。

管理心理学选修课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选修课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选修课复习资料选修课《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及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便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心理:人们在与环境、事物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称为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

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一系列动态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性的心理倾向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它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6、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7、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首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第一印象对认识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它甚至使人形成一种偏见,干扰以后一系列有关的认识。

9、近因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认识对象留下的最近印象影响人们对他的认识的心理效应。

10、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认识者形成了一个人某个方面好或坏的印象后,据之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特征的心理效应。

11、定型作用: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以对某类人的固定印象为根据,评价和判断他人的心理效应。

12、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它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3、气质:是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管理心理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题心理学;行为;经验研究;实验

《管理心理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题心理学;行为;经验研究;实验

《管理心理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题心理学;行为;经验研究;实验研究;人际技能;需求层次理论;人格;人格特质;心理能力;体质能力;情感智力;情商;经典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知觉;晕轮效应;投射;刻板形象;价值观;态度;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认知失调;激励;需要;保健因素;公平;目标设置;认知评价;强化;挫折;认同;升华;补偿;攻击;倒退;固执;冷漠;文饰作用;投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权变理论;塑造行为;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促进效应;从众效应;角色知觉;角色冲突;群体决策;群体思维;群体转移;地位;工作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跨功能型团队;功能型团队;问题解决型团队;团队目标;沟通过程;沟通网络;障碍;传言;领导者;权力;成熟度;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领导方式;管理方格论;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指令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取向型领导;冲突;行为意向;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衷;冲突管理;组织结构;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授权;组织设计;层峰结构;机械式组织;有机式组织;联结销;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组织文化;心智模式;创新;稳定性;人员导向;结果导向;合作导向;组织效果;变革阻力;组织的生命周期;力场分析法;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敏感性训练;调查反馈;过程咨询;团队建设;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二、填空题1. 人性假设理论分别是、、、和。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和。

3. 荣格的人格理论指出,按照解决问题的心理功能,人的性格包括、、和。

4. 期望理论的修正公式为。

5. 勒温按照权力定位的不同把领导方式分为、和。

6. 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要经过、和。

7. 影响性格发展的因素可分为、等两大类。

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等五个因素。

9. 产生挫折的内外因素分别有、、、。

管理心理学重点

管理心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一门科学2.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思维程序、思维习惯等,它受知识、观念、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3.意志行为: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根据自我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坚持能动的克服各种困难,去变革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活动。

4.自信心:是个人或组织对自己或本单位所具有的保证实现某项目标的主观条件的充分估计和高度的自我接纳态度,它是推动人们不断接近目标的内在动力5.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互相之间的心理关系6.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行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并为自身带来快乐或成就,以及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

7.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指促进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良好适应,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等综合性学科。

8.挫折:指个人在某种动机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特别是重要的需要不被满足时,会产生不愉快的反应,挫折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心理失衡状态,个体由此表现为紧张、焦虑和不安,最终形成愤怒、悲哀或恐惧心理等情绪。

9.正式权威:由上级任命的权威,即法定的正式领导者的地位与权力,领导者以这种身份和威望领导着别人,并掌握着奖惩大权,人们只能尊敬和服从。

10.非正式权威:指那些不靠上级任命,而靠领导者本人的身份和威望的权威,他们有专长和技巧,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说服力,与被领导者关系好,所以大家服从他的领导11.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科学地认识领导环境,灵活正确地选择应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或者加以创新以实现领导目标所表现出来的领导技巧。

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

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自考复习】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资料

【自考复习】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资料

学校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06180学校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潜移策略:所谓潜移策略,是指学校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这方面,主要有活动与规范一动一静的影响策略。

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如私下交换意见,传播谣言,搬弄是非。

其主要特点有:①自发性,②灵活性,③不可靠性。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如校务会议、课堂教学等。

)3.挫伤:挫伤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

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中,挫伤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

实际上,它也是人们在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这是名词意义上的挫伤。

作为动词使用的挫伤,主要是指妨碍人的需要的满足,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

4.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5.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

6.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不一致时主观上想像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7.领导: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

8.中介策略:是指在原有态度与要形成的新的态度之间设置中介环节,以便原有态度有过渡的桥梁。

9.成就动机:麦克莱伦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10.学校组织氛围: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一系列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组成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

二、简答题1.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

答:1)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物质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影响。

2)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两个因素:职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网)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网)

1.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2.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3.激情:是一种爆发迅速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感或情绪4.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感或情绪5.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或情绪6.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7.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8.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9.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个人的心理活动10.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11.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3.观察法:是指日常的不作人工干涉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14.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15.现场实验:是指实际工作场所中通过适当控制条件结合经常业务工作来研究被试者的行为表现的方法16.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17.各案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18.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19.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20.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21.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比被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22.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胜利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性23.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4.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25.第一印象效应: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一个人如果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判断26.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27.定性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28.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29.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30.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1.物质自我:也称生理自我,个体的躯体是其中心部分32.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33.精神自我:是指个体对其心理活动的知觉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34.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35.需要:是人缺乏某中必须的东西时,在内部心理上产生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36.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要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印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37.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38.成就需要:指渴求和重视成就,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的心理需求39.权利需要:指欲指挥和控制他人,希望掌握权力的心理需求40.期望值:指对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41.效价:指所达到的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42.目标:是指行为的目的或行为的指向物,是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对象在主观上超前反映43.强化:是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44.积极强化:是指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之方法45.消极强化:是指为鼓励良好行为而撤消或减轻原有的消极后果之方法46.惩罚:是指对不良行为给予不利回报,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47.消退:是指撤消对某中行为的积极强化,以终止行为或降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48.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恩能够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49.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50.非正式群体:指不经官方规定,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由组织确定的联盟51.正式群体: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之群体52.社会认可的规范:指由社会的一定部门规定或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并经社会的多数成员所接受的规范53.群体规范:指群体所规定的或自然形成的行为标准,诸如规章制度、纪律、法律等,以及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切参照原则54.反社会规范:指那些有害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于某些非正式群体中的特殊规范55.非正式规范:是指非正式群体中的规范56.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57.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心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58.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里,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59.群体冲突:指群体中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激化的表现60.群体压力: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所感受到心理压力61.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说话语调或重音、面部表情以及发送者道贺接受者之间的身体距离来传递信息的沟通62.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63.满足需要的沟通:其目的在表达情绪状态,接触心理紧张,求得对方同情共鸣、确定与对方的人际关系等,即主要在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求的沟通64.双向沟通:是指发送信息者在发出信息后,还要听取对方对信息的反馈意见,直到双方对信息有了共同的了解为止65.人际关系:是指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66.自然性人际关系:指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67.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般具有一定目标,一群爱好相同的人,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68.社会性人际关系:指经济、政治、法律、伦理等人际关系69.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70.创新: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答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知识、技术、经验、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注意创造能力71.正式领导者的功能:指领导职工达成组织目标,具体表现在:1制订和执行组织的计划、政策与方式2提供情报知识与技巧3授权下级分担任务4对职工实行奖惩5代表组织对外交涉6控制组织内部关系72.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73.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74.组织结构: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75.组织设计: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76.直线职权:即有直接决策并发布指令的职责和权力77.参谋职权:是一种不含有指挥权的辅助性职权78.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所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下级人数,它决定了组织的横向结构79.管理层次:指生产指挥系统划分为多少登记,它一般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80.理念识别:就是一个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著作风等等而区别于其他企业81.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82.行为识别:指在企业理念统帅下企业组织及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83.组织形象战略: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特质,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传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
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

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

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从众行为: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

顺从行为:所谓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

群体规范: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正式群体:所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之群体。

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所谓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因面临共同的危机或威而走到一起来的非正式群体。

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所谓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采取有效的积极行动,主要靠自己的才华,能力与团结精神等去努力打破不合理与不公平的特权现象,或者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动机:所谓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

需要:所谓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

认知失调: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相互矛盾的认知,而产生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情况。

态度:所谓态度是主体对某个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的作用:是指价值观对于指导个人的价值活动,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情绪、兴趣、意志态度的功能。

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

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存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知觉:所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归因:所谓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论其原因。

人际交往行为:所谓人际交往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和交换的言语、态度和举止等
社会知觉:所谓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性格:所谓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所谓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意志: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感: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群体动力: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要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同情境力场的不相互作用。

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