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力学实验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电学实验》.pdf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 开关、导线若干.
小明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
上述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___(填写各器材的字母代号).
为使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能在0~0.5 A范围内改变,请在答题卡的虚线框中画出测量待测电阻R的原理电路图,然
后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将给定的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13.某同学从废旧物品上拆卸到一发光二级管 LED,标示额定电流为272mA,其他不详,从网上查到发光二级管的
约为20kΩ);热敏电阻(80Ω~200Ω);一杯水;一个开关;酒精灯;温度计;导线若干.
⑴ 一位同学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了部分实物.如图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接入电路
⑵ 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表为该同学在不同水温小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并在U 图中标出,由该图可得电池的电动势
0.3A×2.3V=0.69W.,为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过该点和纵轴上3V的点作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
为2.5Ω⑴ B ⑵ 1.49V 1.75 解析:从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测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近似相等,因此,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是定值电阻R1的电压和电流,电路图正确的是B.由作出的U I图线在纵轴的截
A.电源:电动势4V,内阻约1Ω
B.电压表V1:0~3V,电阻约10kΩ
C.电压表V2:0~15V,电阻约50kΩ
D.电流表A1:0~30mA,电阻约10Ω
E.电流表A2:0~0.6A,电阻约0.5Ω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 选修3-3专题训练
选修3 – 31.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E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2.如图所示,封闭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汽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开口向右放置,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 .活塞通过轻绳连接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体,轻绳跨在定滑轮上.开始时汽缸内外压强相同,均为大气压p 0(mg < p 0S ).汽缸内气体的温度T 0,轻绳处在伸直状态.不计摩擦,缓慢降低汽缸内温度,最终使得气体体积减半,求:① 气体体积减半时的温度T 1;② 建立p – V 坐标系并在该坐标系中画出气体变化的整个过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B .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D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的缘故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已知在此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100J ,则该过程中气体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J .5.已知十米跳台比赛的水池长25m 、宽25m ,水深5.4m ,设水的密度ρ = 1.0×103kg/m 3,水的摩尔质量M = 1.8×10-2kg/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 6.02×1023 mol -1,试估算水池中的水分子个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C .当两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时,分子引力增大,分子斥力减小D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7.夏天将密闭有空气的矿泉水瓶放进低温的冰箱中会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_____ A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 .内能增加,对外界做功 D .内能增加,放出热量8.如图所示,倒悬的导热气缸中有一个可无摩擦上下移动且不漏气的活塞A ,活塞A 的下面吊着一个重物,汽缸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起初各部分均静止不动,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对于汽缸内的气体,当其状态缓慢发生变化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若环境温度升高,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 .当活塞向下移动时,外界一定对气体做正功C .保持环境温度不变,缓慢增加重物的质量,气体一定会吸热D .若环境温度降低,缓慢增加重物的质量,气体体积可能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设管内空气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不变,压强变小,放热 B .体积变小,压强变大,放热 C .体积不变,压强变大,吸热 D .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吸热 10.喷雾器内有10 L 水,上部封闭有1 atm 的空气2 L .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 atm 的空气3 L (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⑴ 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⑵ 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11.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有很多,如油膜法、显微法.⑴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用移液管量取0.25mL 油酸,倒入标注250mL 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250mL 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1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达到量筒中1mL 的刻度,再用滴管取配好的油酸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2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所示.坐标格的正方形大小为2cm×2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 cm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⑵ 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3×l0-8m,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予的直径约为 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ACE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是内能不一定大,选项A 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B 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C 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 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选项E 正确.2.① 解设初始气体体积V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0002)(T V s mg p T Vp -= 解得0012Tp s mg p T -=② 气体变化的整个过程如图.3.AC ;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选项A 正确;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选项B 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增大,可能温度降低,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选项C 正确;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缘故,选项D 错误.4.吸收 300;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体积增大,对外做功W = p △V =1.0×105×2.0×10-3J = 2.0×102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300J .5.水池中的水质量m = ρV , n = (m /M ) N A = 1×1032个.6.D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选项AB 错误;当两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时,分子引力减小,分子斥力减小,选项C 错误;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选项D 正确.7.A ;瓶内空气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放出热量,选项A 正确.8.CD ;若环境温度升高,气体等压膨胀,气体的压强不变,选项A 错误;当活塞向下移动时,气体对外界做正功,选项B 错误;保持环境温度不变,缓慢增加重物的质量,气体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对外做功,内能不变,气体一定会吸热,选项C 正确;若环境温度降低,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缓慢增加重物的质量,气体体积可能保持不变,选项D 正确.9.B ;洗衣缸内水位升高,细管内水柱升高,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变大,外界对气体做功,放热,选项B 正确.10.⑴ 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 1,体积为V 1;末态压强为p 2,体积为V 2,由玻意耳定律p 1V 1 = p 1V 1 代入数据得:p 2 = 2.5 atm ;微观察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加.⑵ 吸热.气体对外做功而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11.⑴ 256±8 8×10-10 ⑵ 9.4×10-10解析:⑴ 数油膜的正方形格数,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得到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S =格数×2cm×2cm = 256 cm 2.溶液浓度1/1000,每滴溶液体积为1/100ml ,2滴溶液中所含油酸体积为V = 2×10-5cm 3.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是d = V /S = 8×10-10m .⑵ 直径为1.43×l0-8m 的圆周周长为πd = 4.5×l0-8m ,可以估算出铁原予的直径约为4.5×l0-8m÷48= 9.4×10-10m .。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0:力学实验配套检测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0:力学实验配套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1.(10分)如图10-11甲、乙所示,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_______mm.图10-112.(10分)如图10-12所示,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探究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带有绳套的细绳,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并标出方向;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图10-12(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仍拉到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为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B.两细绳必须等长C.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D.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夹角应尽可能大3.(10分)某小组利用如图10-13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1)将滑块从图甲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用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v1=________;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表达式v2=________.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以上表达式均用已知字母表示).如图乙,若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其读数为______mm.图10-13(2)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可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见图甲).关于“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的高度h”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A.M增大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增大B.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C.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D.M减小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减小4.(10分)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如图10-14甲所示).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t1和t2.(1)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的长度,其中AB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__ mm.甲乙图10-14(2)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则该同学利用h=12gt2,x=vt,v AC=ACt1+t2,g=2v AC-v ABt2及相关测量值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其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5.(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0-15甲所示.在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B,滑块P上固定一遮光条,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B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图10-15(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Δt1________Δt2(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2)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条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________ mm.(3)滑块P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钩码Q相连,将滑块P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Δt1、Δt2和d已知,要验证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应测出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4)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________,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6.(10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静电场
静电场1.如图所示,在M 、N 处固定着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A 、B两点,已知MA = AB = B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两点场强相同 B .A 、B 两点电势相等C .将一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D .负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2.水平面上A 、B 、C 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 点,OABC 恰构成一棱长为L 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己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为使小球能静止在O 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A .23mgL kQBCD 3.一带正电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上O 点由静止释放,在斜面上水平虚线ab 和cd 之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下面哪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小球的运动轨迹4.一带电粒子射入一正点电荷的电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粒子从A 运动到B ,则A .粒子带负电B .粒子的动能一直变大C .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D .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5.如图所示,A 、B 是真空中的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M 、N 、O 是AB 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AO > OB .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M 、N 为轨迹和垂线的交点,设M 、N 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E M 、E N ,电势分别为φM ,φ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点电荷A 一定带正电B .E M 小于E NC .φM 大于φND .此试探电荷在M 处的电势能小于N 处的电势能6.如图所示,在绝缘平面上方存在着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带正电的小金属块以一定初速度从A 点开始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经L 长度到达B点,速度变为零.此过程中,金属块损失的动能有2/3转化为电势能.金属块继续运动到某点C (图中未标出)时的动能和A 点时的动能相同,则金属块从A 开始运动到C 整个过程中经过的总路程为A .1.5LB .2LC .3LD .4L7.图中PQ 两处分别固定两等量正点电荷,O 是PQ 连线的中点,a 、b 两点在连线上且关于O 点对称,c 、d 是连线中垂线上的两点,则A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 .a 、b 两点的电势相同C .c 点场强大于d 点场强D .负电荷从c 点到d 点电势能增加8.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P 点正上方O 点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水平面上的N 点,由静止释放质量为m ,电荷量为 – q 的负检验电荷,该检验电荷经过P 点时速度为v ,图中θ = 60º,规定电场中P 点的电势为零.则在 +Q 形成的电O +Q -qθ场中A.N点电势高于P点电势B.N点电势为–m v2/qC.P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点的4倍D.检验电荷在N点具有的电势能为–m v2/2 9.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量数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C.M和N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相同D.N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10.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运动到B,其电势能W随位移s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设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A和E B,电势分别为φA和φB.则A.E A = E B B.E A < E B C.φA > φB D.φA< φB11.悬挂在O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若在空间加一匀强电场,则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求:⑴所加匀强电场场强最小值的大小和方向;⑵若在某时刻突然撤去电场,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对细线的拉力为多大.1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在斜面上某点以初速度为v0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小球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相等,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设斜面足够长,求:⑴小球经多长时间落到斜面上;⑵从水平抛出至落到斜面的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其变化量为多大.参考答案:1.A ;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特点,A 、B 两点场强相同,A 、B 两点电势不相等,选项A正确B 错误;将一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选项C 错误;负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选项D 错误2.C ;(3kqQ /L 2)cos θ = mg ,sin θ =33联立解得q = kQmgL 662. 3.D ;正电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上O 点由静止释放,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入电场区域后受到水平方向电场力偏转,出电场后向下偏转,所以能正确表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的是D .4.AD ;根据运动轨迹可知,粒子带负电,粒子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选项A 正确BC 错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粒子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选项D 正确.5.B ;根据带负电的试探电荷运动轨迹,点电荷A 一定带负电,选项A 错误;根据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特点可知,E M 小于E N ,φM 小于φN ,此试探电荷在M 处的电势能大于N 处的电势能,选项B 正确CD 错误.6.D ;根据题述,小金属块从A 运动到B ,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 E k /3 = fL ,克服电场力做功,W E = 2E k /3 = qEL .设小金属块从B 运动到C 经过的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qEs – fs = E k ,解得s = 3L .金属块从A 开始运动到C 整个过程中经过的总路程为L + s = 4L ,选项D 正确.7.BD ;根据两等量正点电荷电场特点,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a 、b两点的电势相同,选项A 错误B 正确;不能判断出c 、d 点场强大小关系,选项C 错误;负电荷从c 点到d 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选项D 正确.8.BC ;根据点电荷电场特点,N 点电势低于P 点电势,选项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 qφ =m v 2/2,解得N 点电势为φ = – mv 2/2q ,选项B 正确;由于N 点到O 点的距离是P 到O 点的2倍,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可知,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选项C 正确;检验电荷在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 – qφ = m v 2/2,选项D 错误.9.B ;由O 点电势高于c 点可知,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为竖直向下.带电粒子M 轨迹向下弯曲可知M 所受电场力向下,M 带正电;带电粒子N 轨迹向上弯曲可知N 所受电场力向上,N 带负电,选项A 错误.由于在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为等差等势面,O 点至a 点和O 点至c 点的电势差大小相等,由动能定理可知,N 在a 点的动能与M 在c 点的动能相同,N 在a 点的速度与M 在c 点的速度大小相同,选项B 正确.M 和N 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所受电场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以选项C 错误.N 从O 点运动至a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选项D 错误10.AD ;由功能关系可知,电势能变化对于动能变化△E k .根据动能定理qEs =△E k ,由于电势能W 随位移s 变化的规律为直线,所以为匀强电场,E A =E B ,选项A 正确B 错误.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场线方向从B 到A ,φA <φB ,,选项D 正确C 错误.11.⑴当电场力的方向与细线垂直时,电场强度最小.由mg sinθ= qE,解得E = mg sinθ/q.小球带负电,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故场强方向为斜向左下方.⑵设线长为l,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F,则有mgl(1– cosθ)= m v2/2、F –mg = m v2/l联立解得:F = mg(3 – 2cos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细线的拉力mg(3 – 2cosθ).12.⑴小球在运动过程中,qE + mg = ma,qE = mg,解得a = 2g;y = at2/2,x = v0t,又y/x = tanθ,联立解得t = v0tanθ/g.⑵y = at2/2 = 12×2g×(0vgtanθ)2 =2vgtan2θ;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小,则有△E = - W = -qEy = - mgy = - m v02tan2θ.。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高考物理复习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力学实验1.图示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⑴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m/s;⑵如果小车系在纸带的F端,那么小车是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2.⑴某实验中需要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约0.5mm),为了得到尽可能精确的测量数据,应从实验室提供的米尺、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游标尺有10个等分刻度)中,选择进行测量;⑵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工件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则工件的厚度为 mm.3.某同学在实验室分别用精度是0.l mm、0.05 mm和0.02 mm三种卡尺测量同一物件的长度,测量情况如下图中甲、乙和丙所示.由图中读出的该物件的长度分别为 cm、 cm和 cm.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⑴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⑵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 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 OA、T OB和T OC,回答下列问题:⑴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⑵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⑶在作图时,你认为图示中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6.某同学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①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释放小车,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②按实验要求正确装上纸带,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按住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一条带有点列的纸带.③在获得的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A,B,C,….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s3,….并将其记录在纸带上对应的位置处.请完成下列填空:⑴已知实验装置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若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则△t= _________s;⑵设纸带上五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 3和s4.a可用s1、s4和△t表示为a =________、v B可用s1、s2和△t表示为v B = ___________;⑶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所得纸带上的s1、s2、s3和s4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_______cm、s2 = ______cm、s4=________c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m/s2,v B= ______m/s(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7.⑴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⑵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⑶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利用公式a = 2s/t2计算 B.根据a = Δs/T2利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_比较合理.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变电流,则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v1 = ______m/s,平均加速度为a = ______m/s2.由计算结果可估计出第5个计数点与第6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_________ cm(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9.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为0.52 kg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可测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________.10.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钢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 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单位:㎝?6.217.10 7.985.344.47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图.⑴ 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 与材料的长度L 、材料的横截面积S 及拉力F 的函数关系为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比例系数用k 表示); ⑵ 在寻找上述关系中,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研究方法.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⑴ 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 A .M = 40g ,m = 10g 、20g 、30g 、40g 、50gB .M = 100g ,m = 10g 、20g 、30g 、40g 、50gC .M = 500g ,m = 10g 、20g 、30g 、40g 、50gD .M = 500g ,m = 30g 、60g 、90g 、120g 、150g⑵ 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下图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则小车加速度a =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⑶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 F 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12.图示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气垫导轨、两个光电门、滑块和沙桶等组成.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另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沙桶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用该装置可以测出滑块的加速度B .用该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因此必须满足m << MC .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必须满足m << MD .可以用该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但不必满足m << M 1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⑴ 如图甲所示,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把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的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夹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匀速运动.⑵ 如图乙所示,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上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A 、 B 、C 、D 、E 是纸带上五个计数点.① 图乙中滑块下滑的加速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 若重锤质量为m ,滑块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则滑块加速 下滑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③ 某同学在保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滑块所受合 力,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 – F 图象如图丁所示,则滑块的质量为 ______kg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⑴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小车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 电门之间的距离L ,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 ,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a =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⑵ 该学习小组在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后,经分析讨论,由于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很小,可用上述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此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15.用如图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设沙和沙桶的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⑴ 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将木板 _______________;⑵ 本实验中近似地认为:绳子对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其条件是__________;⑶ 实验中测得a – M -1关系如图,图线右部发生了弯曲,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16.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⑴ 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⑵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该同学选取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对BD 段进行研究.求得B 点对应的速度v B = 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再求得D 点对应的速度为v D ,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h BD ,则还应计算_______与_________大小是否相等(填字母表达式);⑶ 但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安装实验装置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研究纸带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误差可能较大.17.某兴趣小组利用平抛运动知识测量某农庄水平喷水口的流量Q (Q = Sv ,S 为出水口的横截面积,v 为出水口的水速),方法如下:⑴ 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喷水口的内径D .A 、B 、C 、D 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导轨标尺 光电门遮光板滑块气垫导轨 沙桶 D喷水口 C 喷水口 B 喷水口 喷水口 A a M — 0 1⑵图示是正确测量得到的结果,则喷水口的内径D =_________________m;⑶打开水阀,让水从喷水口水平喷出,稳定后测得落地点距喷水口水平距离为x,竖直距离为y,则喷出的水的初速度v0 = _________________(用x、y、g表示);⑷根据上述测量值,可得水管内水的流量Q = _____________(用D、x、y、g表示).18.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①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s4 = 2.70cm,D、E两点间距s5 = 2.90cm,则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____________,小车的速度值v D = ___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该同学分别算出其它速度:v A = 0.220m/s,v B = 0.241m/s,v C = 0.258m/s,v E = 0.300m/s ,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填入框中,并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像,设O点为计时起点;③由所作v– t图像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图的实验装置.①某同学结合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设质量为m(已测量)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_________,通过光电门时的___________,试探究外力做的功_________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__________的定量关系;(请在前两空格处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符号;在后两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②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并测出如下数字: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m= 0.50kg,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的直径d = 1.00cm,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h= 80.80cm,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 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_ m/s.小球从电磁铁处下落到经过光电门时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_________J.(g取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根据②中计算出的数据得出本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C为弹簧测力计,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⑴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O点,顺次选取5个点,分别测量这5个点到O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它们与O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v 2 = v 2–v02),填入下表:请以△v2为纵坐标,以s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v 2—s图象.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2kg,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_______N;⑵若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中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21.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9.8m/s2)⑴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2中可读出︱y1 –y2︱= _____m、︱y2 –y3︱= ______m;︱x1 –x2︱= ______ m(保留两位小数);⑵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_m/s(均可用根号表示);⑶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 0m.设E1和E2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E1–E2)/E1 =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的比值,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了测量一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两平行金属导轨水平固定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金属杆连接并保持绝缘.在金属杆滑动的过程中,弹簧与金属杆、金属杆与导轨均保持垂直,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减小金属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和在弹的形变较大时读数等方法,使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请你按要求帮助该同学解决实验所涉及的两个问题.⑴画在图中虚线框内,并正确连在导轨的C、D两端.器材:低压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⑵若已知导轨间的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使金属杆随挡板缓慢移动,当移开挡板且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1,记下金属杆的位置,断开开关,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次让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点迹s/cm △v2/m2·s-2 O / /1 1.60 0.042 3.60 0.093 6.00 0.154 7.00 0.185 9.20 0.23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2,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2,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 = 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 0.23 ⑵匀减速解析:根据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CE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得到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0.23m/s;如果小车系在纸带的F端,打出的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小车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⑴螺旋测微器⑵ 2.203 解析: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选择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工件的厚度为2mm + 0.203mm = 2.203mm.3.6.63 6.635 6.634 解析:甲图游标上第3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是66mm + 3×0.1mm =66.3m m = 6.63cm;乙图游标上第7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是66mm + 7×0.05mm = 66.35mm= 6.635cm;丙图游标上第17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是66mm+17×0.02mm=66.34mm=6.634cm.4.⑴ 0.02 s ⑵ 0.66~0.70 cm 0.100 m/s 解析: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为0.02s.A、B 两点间距x = 0.68cm;BC和CD之间的时间都为0.10s,C点对应的速度是v = [(0.90 +1.10)/2×0.10]×10-2m/s = 0.100m/s.5.⑴ BCD ⑵ A ⑶甲解析:⑴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 <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⑵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⑶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而F1和F2合力方向由于测量误差可能偏离竖直向上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6.⑴0.02 ⑵ (s4–s1)/75(Δt)2 (s1 + s2)/10Δt⑶1.68 2.42 3.88 0.735 0.205 解析:打点的时间间隔△t = 1/50s = 0.02s.由△s = aT2,T = 5△t得s 4–s 1 = 3a(5△t)2,解得a = (s4–s1)/75(Δt)2;v B = (s1 + s2)/2×5△t = (s1 + s2)/10Δt.s1 = 2.58cm – 0.90cm = 1.68cm,s2 = 5.00cm – 2.58cm = 2.42cm,s4 = 12.00cm – 8.12cm = 3.88cm.a =(s4–s1)/75(Δt)2 = 0.735 m/s2,v B = (s1 + s2)/2×5△t = 0.205 m/s.7.答案:⑴控制变量法(或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⑵(a)平衡摩擦力;(b)砂桶的重力;⑶B 解析: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需要根据a = Δs/T2利用逐差法计算,选项B正确.8.4.91m/s 0.880±0.01m/s2 8.86±0.01cm解析: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v1 =[ (4.47 +5.34)/2×0.10]×10-2 m/s = 4.91m/s;由△x = aT2,和逐差法可得平均加速度为a = 0.880m/s2;第5个计数点与第6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7.98cm + 0.880×0.12cm = 8.86cm.9.0.6 解析:由图乙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 3.12N,由摩擦定律,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12÷5.2 = 0.6.10.⑴x= kFL/S(其中k为比例系数);⑵控制变量法解析:根据第1行数据,伸长x与拉力F成正比;根据第1、4、5行数据,伸长x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根据第1、2、3行数据,伸长x与长度L成正比;所以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x = kFL/S.11.⑴C ⑵之前0.50 ⑶丙解析:由于实验要求小车质量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所以最合理的一组是C.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之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x = aT2和逐差法可得小车加速度a = 0.50m/s2.若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丙.12.AB;解析: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应用v22–v12 = 2ax可以得到滑块的加速度,选项A正确;用该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因此必须满足m << M,选项B正确;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无论m 和M大小如何,选项C错误;可以用该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但必须满足m<<M,选项D错误.13.① 3.9m/s2 ②mg③ 2.0 解析:由△x = aT2和逐差法计算得到a = 3.9m/s2.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的重锤相连,滑块匀速下滑,说明滑块沿斜面的向下的重力分力和摩擦力之和等于重锤的重力,取下细绳和重锤,滑块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为mg.a –F图象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1/m,得到滑块的质量为2.0kg.14.⑴(d2/2L)( 1/t22–1/t12) ⑵滑块的质量M和沙桶的质量m mgL= (1/2)(M+ m)(d/t2)2–(1/2)(M + m)(d/t1)2解析:⑴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1= d/ t1和v2 = d/t2,由v22 - v12= 2aL可得滑块的加速度a= (d2/2L)( 1/t22–1/t12);⑵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mgL= (1/2)(M + m)(d/t2)2– (1/2)(M + m)(d/t1)2,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的质量M和沙桶的质量m.15.⑴左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⑵M >> m⑶当M较小时,不满足条件M >> m解析:⑴木板与小车间有摩擦力,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平衡掉摩擦力,即垫高木板左端,使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相等;⑵要想使绳子对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必须满足M >> m;⑶当M >> m时,绳子上的拉力近似等于mg,但是若不满足此关系,绳子上的拉力小于mg,出现如图所示情况.16.⑴自由落体;不需要;⑵ 0.19;(v D2 –v B2)/2 gh BD(上两式同乘了m也算对);⑶重物会落在桌面上(或“纸带打点过短”等与此类似的答案);B、D两点间时间间隔过短解析:⑴由实验原理知,应让重物在松开手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mgΔh= (1/2)m(v22 –v12),整理后,得gΔh = (1/2)(v22 –v12),所以,不需要测量质量.⑵B点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v B= AC/0.04s = 0.19 m/s;根据原理知,还用计算(v D2 –v B2)/2与gh BD,看两者大小是否相等;⑶重物距离桌面太近,会落到桌面上;B、D间时间间隔太短,计算误差较大.17.⑴C ⑵1.010×10-2⑶xyg2⑷42xDπyg2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喷出的水的初速度v0 = xyg2;水管内水的流量Q = S v0 =42xDπyg2.18.①v D = (s4 + s5)/2T 0.280 ②如表格、如图.③ 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计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v D = (s4 + s5)/2T.小车的速度值v D=[ (2.70 + 2.90)/2×0.1]×10-2m/s = 0.280 m/s.由所作v–t图像为一向上倾斜的直线可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9.①位移x,速度v,mgx,mv2/2 ② 4.00,4.04,4.00;③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小球重力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变化量相等.解析①因需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所以需要测量小球下落的位移x和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小球下落时只受重力,所以重力做的功为mgx,因小球的初动能为零,所以动能变化量等于末动能mv2/2;②小球的直径很小,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很短,可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小球做匀速运动,所以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d/t = 4.00m/s,小球从电磁铁处下落到经过光电门时重力做的功W= mgh= 4.04J,小球动能变化量ΔE = mv2/2 = 4.00J.20.⑴图象如图,0.25 ⑵小车滑行时所受摩擦阻力较大t (s)0.300.200.220.240.260.28v(m/s)时间t/s 0.1 0.2 0.3 0.4 0.5速度v/m·s-1 0.220 0.241 0.258 0.280 0.300使导轨倾斜一定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解析:⑴在所给的方格纸依次描点,发现这些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因此用一条直线把这些点连起来,使所划直线尽可能通过更多的点,或使这些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由动能定理F合s= mv2/2 –mv2/2 = (1/2)mΔv2,把所画直线上的点s= 1.60cm,Δv2= 0.04 m2·s-2以及小车的质量m= 0.2kg 代入可得F合= 0.25N.⑵测力计的测出的是细绳的拉力,小车还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测力计的读数.在长木板左端垫上一个小木块,使左端稍微高一点,以平衡摩擦力.21.⑴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y1 –y2︱ = 0.60m;︱y1 –y3︱= 1.60m,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x1 –x2︱=0.60m.⑵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x = at2,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v0 = x/t = 0.60/0.20 m/s = 3.0m/s.⑶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 1 = mgh = 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 = mv02/2 = 4.5m,则(E1–E2)/E1 = 0.082.22.⑴低压直流电源E、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开关S串接在CD两点之间,如图所示.⑵设弹簧原长为L0,应用胡克定律有k(x1–L0) = BI1d、k(x2–L0) = BI2d,两式相减可得k(x1–x2) = B(I1–I2)d解得k = Bd(I1–I2)/ k(x1–x2).。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题.docx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力学实验—、基本仪器1、请认真观察本题图示并读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结果为mm,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为mm。
二、纸带(一)匀加速直线运动(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9分)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个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OE长为13.73cm,财丁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AB的距离应为c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每);旨 & B /1—14. 56cm —13. 73cm(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由于电源频率引起的误差)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3、C、。
、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VF的公式V F = ;(2)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根据表格中数据做出物体的v-t图象,利用图象求得其加速度a =m/s2;(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上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4. (12 分)(1)* =<10? (2)=0.425±0.005m/s2;图略(3)偏小(纸带的迁移)3、(本题满分13分(1)(3分)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圆柱形工件的直径时的示数图,由图可知此工件的直径应为mm o2(10分)如图甲所示,是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的飞轮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以替代打点计时器。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6力学实验
专题16 力学实验1.【2014·福建卷】(6分)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cm和mm2.(6 分)【2014·全国大纲卷】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
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
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
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
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3.【2014·山东卷】(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① 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 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
在A 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 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 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 离地面的高度h ;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 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D C 、间的距离s 。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N G /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N F /0.590.830.991.221.371.61(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G F -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μ(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v (用μ、、s h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
4.【2014·浙江卷】(10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1.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Y SL,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A.N B.m 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长度如图(a)和图(b)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
(3)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作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D11.98(11.96~12.00均正确) 3.999(3.998~4.000均正确)319.1 3.0×106 Pa橡皮筋受力发生的形变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遵循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的规律【详解】(1)[1]根据表达式Sk YL=得kLYS=已知k的单位是N/m,L的单位m,S的单位是m2,所以Y的单位是N/m2,也就是Pa,故D项正确。
(2)[2][3]刻度尺从零开始,橡皮筋的尾部接近12.00,则读数估读为11.98 cm;螺旋测微器固定部分读数3.5 mm,转动部分读数为49.9,故读数为3.5 mm+49.9×0.01 mm=3.999 mm。
(3)[4]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像求出劲度系数为k=15.00.047N/m=319.1 N/m[5]根据Sk YL=可得62319.10.1198Pa 3.010Pa0.0039993.14()2kLYS⨯===⨯⨯(4)[6]当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时,胡克定律不再适用,即不再遵循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的规律,故图线发生弯曲。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 选修3-5专题训练
选修3 – 51.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_________A .31H + 21H → 42He + 10n 是核聚变反应B .31H + 21H → 42He + 10n 是β衰变 C .235 92U + 10n → 144 56Ba + 8936Kr + 310n 是核裂变反应 D .235 92U + 10n → 140 54Xe + 9438Sr + 210n 是α衰变 2.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 与中子数N 关系的是图__________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 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 .由n = 2能级跃迁到n = 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C .由n = 4能级跃迁到n = 1能级产生的光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D .用n = 2能级跃迁到n = 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4.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_______A .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 .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 .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5.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 .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 .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 .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 .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6.如图,质量为M 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 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 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 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v 0 + m M v B .v 0 – m M v C .v 0 +m M (v 0+v ) D .v 0+m M(v 0–v )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 1、F 2分别同时作用于A 、B 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 < m b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________A .静止B .向右运动C .向左运动D .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粗糙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物块经过的路径上有A 、B 两点,且A 、B 间的距离恒定不变.当O 、A 两点间距离增大时,对小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摩擦力对小物块的冲量变大B .摩擦力对小物块的冲量变小C .小物块动能的改变量增大D .小物块动能的改变量减小9.2012年7月13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又在获多项重大突破中再创两项世界纪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1H + 31H → 42He + 10nB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 10n → 141 56Ba + 9236Kr + 310nC .“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计算公式是ΔE = Δmc 2D .“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E = mv 2/2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m 的长木板,其左端放有一质量为m 的重物(可视为质点),重物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长木板和重物都静止,现在给重物以初速度v 0,设长木板撞到前方固定的障碍物前,长木板和重物的速度已经相等,已知长木板与障碍物发生弹性碰撞,为使重物始终不从长木板上掉下来,求长木板的长度L 至少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11.如图,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v 0沿B 、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 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12.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氘,完全可充当未来的主要能源.两个氘核的核反应为:21H + 21H → 32He + 10n ,其中氘核的质量为2.013u ,氦核的质量为3.0150 u ,中子的质量为1.0087 u .(1 u 相当于931.5meV ),求:⑴ 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⑵ 在两个氘核以相等的动能0.35meV 进行对心碰撞,并且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情况下,求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和氦核的动能.13.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为E e = 12.89 eV 的电子束与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束射入同一区域,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已知碰撞前一个电子与一个氢原子的总动量为零.碰撞后,氢原子受激发而跃迁到n = 4的能级.求碰撞后1个电子与1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已知电子的质量m e 与氢原子的质量m H 之比为1∶1840)参考答案:1.AC ;B 项为轻核聚变,β衰变的实质为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后释放出一个电子,选项B 错误;α衰变的实质是释放氦核(α粒子),而D 项只是重核裂变,并未释放α粒子,选项D 错误,正确选项为A 、C .2.B ;由A =N +Z ,而Z 一定,知A 与N 图象是一条不经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选项B 正确. 3.D ;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C 24=4×32=6种光子,选项A 错误;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小,所以频率最小,选项B 错误;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小,最不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选项C 错误;从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0.20 eV>6.34 eV ,故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 正确.4.A ;光的频率不变,表示光子能量不变,仍会有光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若再减弱光的强度,逸出的光电子数就会减少,选项A 正确.5.C ;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该实验不能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选项C 说法不正确.6.C ;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救生员和船有(M + m )v 0 = –mv + Mv x ,解得v x = v 0 +mM(v 0 + v ). 7.A ;选取A 、B 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初始时刻系统静止,总动量为零,最后粘合体的动量也为零,即粘合体静止,选项A 正确.8.B ;OA 距离越大即小物块初始释放位置越高,则经过AB 段的时间变短,故摩擦力对小物块的冲量变小,选项A 错,B 对;在AB 段小物块受到的合外力不变,AB 段的位移恒定,故合外力对小物块做功不变,即小物块动能的改变量不变,选项C 、D 均错.9.AC ;A 是核聚变反应,B 是核裂变反应,故A 对,B 错.核反应方程中计算能量的关系式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故C 对D 错.10.设碰撞前,长木板和重物的共同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 = 3mv 1,碰撞后瞬间,长木板以速度v 1,反弹,最终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 1–mv 1=3mv 2;对全过程,由功能关系得 μmgL = mv 20/2 – 3 mv 22/2 解得L = 13v 02/27μg .11.设碰后A 、B 和C 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得 3mv = mv 0;设C 离开弹簧时,A 、B 的速度大小为v 1,由动量守恒得 3mv = 2mv 1 + mv 0;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细线断开到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3m )v 2/2 + E p = (2m )v 21/2 + m v 02/2 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 E p = mv 20/3.12.⑴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2m H -m He -m n ,由ΔE =Δmc 2可知释放的核能ΔE =(2m H -m He -m n )c 2=2.14meV.⑵ 把两个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前两氘核的动能相等,其动量等大反向,因此反应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即m He v He +m n v n =0;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即12m He v 2He +12m n v 2n =ΔE +ΔE kH ,又因为m He ∶m n =3∶1,所以v He ∶v n =1∶3,由以上各式代入已知数据得:E kHe =0.71meV ,E kn =2.13meV .13.以V e 和V H 表示碰撞前电子的速率和氢原子的速率,根据题意有:m e V e -m H V H =0 ①碰撞前,氢原子与电子的总动能为:E k =12m H V H 2+12m e V e 2②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E k ≈ 12.90 eV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4的能级所需能量由能级图可得:ΔE = -0.85 eV -(-13.6 eV)=12.75 eV 碰撞后,受激氢原子与电子的总动能为:E k ′=E k -ΔE =12.90 eV -12.75 eV =0.15 eV .。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万有引力与航天》.pdf
半径及周期,用R表示月亮的半径.
⑴ 用万有引力知识证明:它们遵循是只与月球质量有关而与卫星无关的常量);⑵ 在经多少时间两卫星第一次相
距最远;⑶ 请用嫦娥1号所给的已知量,估测月球的平均密度.
12.半径R=4500km的某星球上有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1kg的小物块在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
参考答案:
1.BD;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对物理学的贡献是:解决了微小力的测定问题,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选项
BD正确C;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7.9km/s,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选项AB错误;静止轨道
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选项C正确D错
球的距离
5随着我国登月计划的实施,我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已不是梦想;假如我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并在月球表面附近以初速
度 v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后回到出发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表
面的重力加速度为v
B.月球的质量为v0R2/Gt
C.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获得的速度就可能离开月球表面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15×104km ,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104km.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B.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C.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
周期大于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D.静源自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8如图所示,两颗靠得很近的天体组合为双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它们的轨道半径与它们的质量成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专题十五、力学创新实验
专题十五、力学创新实验1.(7分)(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22题)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t A 和△t B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 )所示。
其读数为 cm(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t A ,和△t B,表示为a=(3) 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游标卡尺、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定量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0.960(2) s 21[(B t d ∆)2-(At d ∆)2] (3) ()Mg a m M mg +- (4) 系统误差 解析: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的速度分别为:v A =A t d ∆,vB =B t d ∆..。
由v B 2- v A 2=2as ,可得a=s21[(B t d ∆)2-(A t d ∆)2].由牛顿第二定律,mg-μMg=(M+m) a ,解得μ=()Mg a m M mg +-。
2.(12分)(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23题)测量小物块Q 与平板P 之 A QBP C C ′ DRL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能
机械能1.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 的楔形物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倾角分别为α、β的两个光滑斜面的顶端滑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B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相同C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所做功的功率相同D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相同2.下列关于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后速度v 、牵引力F 、功率P 、位移s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象,其中错误的是3.将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底端,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上端位于A 点.质量为m 的物体从斜面上的B 点由静止下滑,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最终停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最终将停在A 点B .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 点C .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D .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大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4.如图所示,放置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杆AB ,是按照从高度为h 处以初速度v 0平抛的运动轨迹制成的,A 端为抛出点,B 端为落地点.现将一小球套于其上,由静止开始从轨道A 端滑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当小球到达轨道B 端时A .小球的速率为gh v 220+B .小球的速率为gh 2C .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0D .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gh v ghv 22200+5.将一小球从高处水平抛出,最初2s 内小球动能E k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 10m/s 2.根据图象信息,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是A .小球的质量B .小球的初速度C .最初2s 内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D .小球抛出时的高度6.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以0.5g 的加速度竖直上升h ,对该过程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0.5mghB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1.5mghC .重力对物体做功mghD .物体的动能增加0.5mgh7.某跳水运动员质量为m ,她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F ,那么在她减速下降高度为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A .她的动能减少了FhB .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C .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 – mg )hD .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h8.一小球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碰撞,原速率反弹.若从释放小球开始计时,不计小球与v 0 0 0 0 t t t t s P F A B C DC A B(α s 、速度v 、动能E k 、机械能E 与时间t 关系的是9.如图1、2所示,是一辆质量为4t 的无人售票车在t = 0和t = 3s 末两个时刻的照片,当t = 0时,汽车刚启动.图3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稳定时经放大后的图像(图3中θ = 30°),若将汽车的运动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信息,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① 汽车的长度;② 3s 末汽车的速度;③ 3s 内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④3s 末汽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其中正确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 mg sin θ;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tan θ.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滑块动能E k 、势能E p 、机械能E 随时间t 、位移s 关系的是11.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 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 、C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C 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 ,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 的质量为4m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 后,A 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 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倾角α = 60°B .A 获得最大速度为2g k m 5C .C 刚离开地面时,B 的加速度最大D .从释放A 到C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B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1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质量为m ,静止在光滑的轨道上,现以水平力击打小球,使小球能够通过半径为R 的竖直光滑轨道的最高点C ,则水平力对小球所做的功至少为A .mgRB .2mgRC .2.5mgRD .3mgR13.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物块接触但不连结,现利用该装置研究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 与弹簧压缩量△x 的关系,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物块滑动的距离s 跟弹簧压缩量△x 之间的关系是(k 为比例系数)△x/cm0.51.02.0 4.0 …图1 图3 图2θ F vA Q t 0B 0 t E k E p s 0C ED 0 ts/cm 5 20 80 320 …A.s = k x B.s = k△x C.s = k(△x)2D.s = k(△x)3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零B.宇航员随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C.降落伞匀速下降时机械能守恒D.轮船过河时运动轨迹一定为直线15.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块沿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轨道上边缘由静止滑下,到半圆底部时,轨道所受压力为铁块重力的1.5倍,则此过程中铁块损失的机械能为A.mgR/8 B.mgR/4 C.mgR//2 D.3 mgR/416.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A、B,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同方向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于物体A和B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物体A、B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A、B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线a、b所示,相关数据已在图中标出,已知m1 < m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物体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一定相同B.力F1一定大于力F2C.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一定小于力F2对物体B所做的功D.力F1的最大瞬时功率一定小于力F2的最大瞬时功率17.轻质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的木板相连,下端与竖直圆筒的底部相连时,木板静止位于图中B点.O点为弹簧原长上端位置.将质量为m的物块从O点正上方的A点自由释放,物块m与木板瞬时相碰后一起运动,物块m在D点达到最大速度,且M恰好能回到O点.若将m从C点自由释放后,m与木板碰后仍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m达到最大速度的位置在D点的下方B.物块m达到最大速度的位置在D点的上方C.物块m与木板M从B到O的过程做匀减速运动.D.物块m与木板M向上到达O点时仍有速度,且在O点正好分离.18.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在x = 0处,速度为1 m/s,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 = 16 m处时,速度大小为A.2 2 m/s B.3 m/s C.4 m/s D.17 m/s19.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城市公交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2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F–v-1图象(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则A.在全过程中,电动车在B点时速度最大B.BA过程电动车做匀加速运动C.CB过程电动车做减速运动D.CB过程电动车的牵引力的功率恒定20.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有阻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t FB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C .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D .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2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落回地面时,其速度大小为3v 0/4.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A .3mg /4B .3 mg /16C .7 mg /16D .7 mg /2522.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 F 作用开始运动,拉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用 E k 、v 、Δx 、P 分别表示物体的动能、速度、位移和水平拉力的功率,下列图中正确的是2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第一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达传送带顶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B .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C .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D .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24.运动员站在高台上,双手紧握链条的一端,链条另一端拴一重链球,重链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转速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某时刻突然松手,链球水平飞出.设空气阻力不计,则A .松手前,链条的拉力对小球不做功B .松手前,链条的拉力对小球做功C .链球飞出后飞行时间与松手时球的速率无关D .链球飞出的水平距离仅由松手时球的速率决定25.静止的列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恒定的功率起动,在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设所受的阻力不变,则列车的运动状态是A .速度逐渐增大B .速度逐渐减小C .加速度逐渐增大D .加速度逐渐减小26.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 和B ,在同一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 0分别水平抛出和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同B .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C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相同D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27.如图所示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B 以水平速度冲上A 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 上,则从B 冲到木板A 上到相对板A 静止的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是A .物体B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B .物体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C .物体B 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A 获得的动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D .摩擦力对物体B 做的功和对木板A 做的功的总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28.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拉力F 和重力的作用v 0 Δx t t t t 0 0 0 0 A B CD PE k v v 0 BA下,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N 斜向下运动,直线ON 与y 轴负方向成θ角(θ < 90°).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当F = mg tan θ时,拉力F 最小B .当F = mg sin θ时,拉力F 最小C .当F = mg sin θ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D .当F = mg tan θ时,质点的机械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29.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撤去拉力F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 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 > β,若拉力F 做的功为W 1,平均功率为P 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 f 做的功为W 2,平均功率为P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W 1 > W 2,F = 2F fB .W 1 = W 2,F > 2F fC .P 1 < P 2,F > 2F fD .P 1 = P 2,F = 2F f30.如图所示,位于固定粗糙斜面上的小物块P ,受到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沿斜面匀速上滑.现把力F 的方向变为竖直向上,若使物块P 仍沿斜面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运动,则A .力F 一定要变小B .力F 一定要变大C .力F 的功率将减小D .力F 的功率将增大31.面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所谓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拥有两种不同动力源(如燃油发动机和电力发动机)的汽车,既省油又环保.车辆在起步或低速行驶时可仅靠电力驱动;快速行驶或者需急加速时燃油发动机启动,功率不足时可由电力补充;在制动、下坡、怠速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备用.假设汽车质量为M ,当它在平直路面行驶时,只采用电力驱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P 1,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1;汽车行驶在倾角为θ的斜坡道上时,为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力,两种动力同时启动,此时发动机的总额定功率可达P 2.已知汽车在斜坡上行驶时所受的摩擦阻力是在平直路面上的k 倍(k < 1),重力加速度为g .求汽车在斜坡道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3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轨道 ABCDE ,其中 BC 是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AB > R )是竖直轨道,CE 是水平轨道,CD > R .AB 与 BC 相切于B 点,BC 与 CE 相切于C 点,轨道的 AD 段光滑,DE 段粗糙且足够长.一根长为 R 的轻杆两端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均为 m 的相同小球 P 、Q (视为质点),将轻杆锁定在图示位置,并使 Q 与 B 等高.现解除锁定释放轻杆,轻杆将沿轨道下滑,重力加速度为 g .⑴ Q 球经过 D 点后,继续滑行距离 s 停下(s > R ).求小球与 DE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v0 tt 1 t 2数.⑵求Q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33.质量为m = 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孤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 = 1.0m圆弧对应圆心角θ =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 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1/3.(g =10m/s2,sin37° = 0.6、cos37° = 0.8)试求:⑴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1;⑵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⑶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⑷斜面上CD间的距离.34.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 5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 = 1 kg的小球.将轻绳拉至水平并将小球由位置A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轻绳刚好被拉断.O点下方有一以O点为圆心,半径R= 55m的圆弧状的曲面,己知重力加速度为g = 10m/s2,求:⑴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 m的大小;⑵小球落至曲面上的动能.35.如图所示,一半径r = 0.2m的1/4光滑圆弧形槽底端B与水平传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 = 4m/s,长为L = 1.25m ,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DEF为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的中空方形细管,EF段被弯成以O为圆心、半径R = 0.25m 的一小段圆弧,管的D端弯成与水平传带C端平滑相接,O点位于地面,OF连线竖直.一质量为M = 0.2kg的物块a从圆弧顶端A点无初速滑下,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过后滑块被传送带送入管DEF,管内顶端F点放置一质量为m = 0.1kg的物块b.已知a、b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a、b横截面略小于管中空部分的横截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不计空气阻力)⑴滑块a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v B;⑵滑块a刚到达管顶F点时对管壁的压力;⑶滑块a滑到F点时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正碰,飞出后落地,求滑块a的落地点到O点的距离x.36.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 0.05kg的小球A,另一端挂在光滑水平轴O 上,O到小球的距离为L = 0.1m,小球跟水平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个光滑的斜面和一个挡板,如图所示,水平距离s为2m,动摩擦因数为0.25.现有一小滑块B,质量也为m,从斜面上滑下,与小球碰撞时交换速度,与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g取10m/s2,试问:⑴若滑块B从斜面某一高度h处滑下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后,使小球恰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此高度h;⑵若滑块B从h = 5m处滑下,则滑块B与小球第一次碰后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是多大;⑶若滑块B从h = 5m 处下滑与小球碰撞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n.37.如图(a)所示,小球甲固定于足够长光滑水平面的左端,质量m = 0.4kg的小球乙可在光滑水平面的滑动,甲、乙两球之间因受到相互作用而具有一定的势能,相互作用力沿二者连线且随间距的变化而变化.现已测出势能随位置x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中的实线所示.已知曲线最低点的横坐标x0 = 20cm,虚线①为势能变化曲线的渐近线,虚线②为经过曲线上x = 11cm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k = 0.03 J/ cm.试求:⑴将小球乙从x1 = 8cm处由静止释放,小球乙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大小;⑵小球乙在光滑水平面上何处由静止释放,小球乙不可能第二次经过x0= 20cm的位置?并写出必要的推断说明;⑶小球乙经过x =11cm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38.如图a所示,一倾角为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现将一质量m = 1kg的小物体抛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取10 m/s2,sin 37° = 0.6,cos37° = 0.8.求:⑴0~8 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⑵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⑶0~8 s内物体机械能增量及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39.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环用细线相连后分别套在光滑细杆OP和竖直光滑细杆OQ上,线长L = 0.4 m,将线拉直后使A和B在同一高度上都由静止释放,当运动到使细线与水平面成30°角时,A和B的速度分别为v A和v B,g取10m/s2.求v A和v B的大小.参考答案:1.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同,选项A错误;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不相同,选项B错误;物体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相同,所用时间不同,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所做功的功率不相同,选项C错误D正确.2.D;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后,在达到额定功率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P = F v,,功率将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额定功率后,由于速度仍在增大,其牵引力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当牵引力减小到等于阻力时,加速度为零,机车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ABC正确D错误.3.BC;物体最终将停在A点下方,由于斜面粗糙,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点,选项B 正确A 错误;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选项C 正确;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选项D 错误.4.B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21m v 2,解得小球到达轨道B 端时速率为v = gh 2,选项A 错误B 正确.设轨道在B 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有tan α = gh v 20、cos α = gh v v 2200+.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1 = v cos α =gh v gh v 22200+,选项D 正确C 错误.5.D ;小球平抛初动能为5J ,可得m v 02/2 = 5J ,2s 末小球竖直速度为gt = 20m/s ,2s 末小球动能m (v 02+202)/2 = 30J ,联立可解得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最初2s 内重力对小球做功mgh = mg ·gt 2/2,由P = W /t 可以确定最初2s 内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不能确定小球抛出时的高度.6.D ;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以0.5g 的加速度竖直上升h ,重力对物体做功 – mgh ,所受合外力为0.5mg ,合外力做功0.5mgh ,由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增加0.5mgh ,选项C 错误D 正确.物体的机械能增加mgh +0.5mgh = 1.5mgh ,选项AB 错误.7.BD ;在她减速下降高度为h 的过程中,重力做功mgh ,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由功能关系,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h ,选项BD 正确AC 错误.8.BD ;小球自由下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原速率反弹,做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图象B 正确,位移图象A 错误;小球下落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动能图象C 错误;机械能保持不变,机械能图象D 正确.9.A ;由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稳定时经放大后的图像可得出车的加速度,由L =at 2/2,可得汽车的长度L ;由v = at 可得3s 末汽车的速度;无法得出牵引力,不能估算出3s 内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和3s 末汽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所以选项A 正确.10.CD ;根据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tan θ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 mg sin θ,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重力势能随位移s 均匀增大,选项CD 正确.产生的热量 Q = fs ,随位移均匀增大,滑块动能 E k 随位移s 均匀减小,选项AB 错误.11.B ;释放A 后,A 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拉力等于A 重力沿斜面分力4mg sin α,C 恰好离开地面,轻质弹簧弹力等于C 球重力,kx = mg .对B ,由平衡条件,4mg sin α = 2mg ,解得斜面倾角 α = 30°,选项A 错误;初状态,弹簧压缩,kx = mg .末状态,弹簧拉伸,kx = mg .初末状态系统弹簧弹性势能相等,由机械能守恒定律,4mg ·2x sin α – mg ·2x = 21 (m +4m )v2,解得v = 2g km 5,选项B 正确;C 刚离开地面时,B 的加速度为零,选项C 错误;从释放A 到C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B 、C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D 错误.12.C ;通过竖直光滑轨道的最高点C ,在C 点,则有mg = m v 2/R ,对小球,由动能定理,W – mg ·2R = m v 2/2,联立解得W = 2.5mgR ,选项C 正确.13.C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物块滑动的距离s 跟弹簧压缩量△x 之间的关系是s = k (△x )2,C 正确.14.B;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的加速度为g,宇航员随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加速度方向指向地心,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B正确;降落伞匀速下降时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轮船过河时运动轨迹可能为曲线,选项CD错误.15.D;在半圆底部,由牛顿第二定律,1.5mg –mg = m v2/R,解得v2=0.5gR.由功能关系可得此过程中铁块损失的机械能为△E= mgR–m v2 = 0.75mgR,选项D正确.16.AC;由图线可知,在撤去外力后,两图线平行,说明加速度相同,而只受摩擦力,其加速度a = μg,所以,μ相同,选项A对;由牛顿第二定律,F–μmg = ma,得a1 = F1/m1–μg,a2 = F2/m2–μg,由图线可以看出,a1 > a2,,即F1/m1 > F2/m2,由于m1< m2,所以,F1和F2关系不一定,选项B错;从图线中可以看出,a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小于b 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a的位移x1小于b的位移x2,而μm1g<μm2g,所以,μm1g x1<μm2g x2;根据动能定理,Fx–μmgx =0,所以,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F1x1一定小于力F2对物体B所做的功F2x2,选项C对;根据功率P = F v,而F1与F2的关系不确定,所以,选项D错.17.D解析:无论从哪一点释放,物块m达到最大速度的位置都在D点,选项AB错误;物块m与木板M从B到O的过程做减速运动并非做匀减速运动,选项C错误;若将m 从C点自由释放后,m与木板碰后仍一起运动,物块m与木板M向上到达O点时仍有速度,且在O点正好分离,选项D正确.18.B;根据力F随x变化关系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功,力F做功W = 40J + 20J – 20J = 40J.由动能定理,W = m v2/2–m v02/2,解得v = 3 m/s.选项B正确19.BD;因为刚开始启动时,v较小,v-1较大,所以F–v-1图象时,应该从图象的右边向左看,根据图象可知: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后,做牵引力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v-1越小,速度v越大,所以,在全过程中,电动车在C点时速度最大,选项A错误;BA过程中,牵引力F不变,所以加速度a =(F–f)/m不变,电动车做匀加速运动,选项B正确;根据图象,在CB过程中,v-1的取值逐渐减小,这说明速度v逐渐增大,所以电动车做加速运动,选项C错误;在CB过程中,F与v-1成正比,所以F v= P,恒定不变,选项D正确.20.BC;无论何种情况,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都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选项A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选项B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选项C正确;只有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才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般不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选项D错误.21.D ;对小球向上运动,由动能定理– (mg + f )H = 0 –m v02,对小球向下运动,由动能定理(mg–f)H= m(3v0/4)2/2,联立解得f = 7mg/25,选项D正确.22.BD;由动能定理,FΔx = F(at2/2)= E k,选项A错误;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其位移Δx = at2/2,选项C错误;水平拉力的功率P = F v,选项D正确.23.C;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仍做正功,选项A错误;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和重力势能的增加,选项B 错误;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选项C 正确;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大于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选项D错误.24.BC;由于转速不断增大,重链球动能逐渐增大,根据功能关系,在转速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链条的拉力对小球做功,选项A错误B正确;松手后链球水平飞出,做平抛运。
2014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力学实验
图4
专题九 学案15
解析
(1)由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中进行描点,然后连线,
得到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如图.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3.2 图象的斜率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53 N/m 6×10-2
专题九 学案15
(2)弹簧秤的读数为 2.10 N,选标度 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考查实验器材的使 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迁移运用,多以探究和设计 实验的形式出现.预计 2014 年高考中,将在考查常规实验的 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实验方法的迁移运 用和创新实验设计.
专题九 学案15
考题 1 对基本仪器的使用的考查 基本仪器主要是测量性仪器,高考中要求理解仪器的结构 原理、规格、参数,灵活地使用仪器,进行正确的读数.力 学中基本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专题九 学案15
在图 3 中作图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________N/m;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3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 4 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N ;同时利用 (1) 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 2.50 N, 请在 图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合; (3)由图得到 F 合=________N.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上相邻的点. 他们测出了各点与 O 点的距离 h 后做出了必要 的计算,测量和计算的记录见下表 学案15
计数点 h(cm) v(m/s)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0:力学实验ppt课件
四、探究性实验 1.实验名称: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实验方法:按照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某种规律 或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题目一般以教材基本实验为原型或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 新颖灵活,具有开放性.
3.实验过程的比较
类型
实验 过程
探究性实验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 实验方案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 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验证性实验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器 ③实验原理 ④实验步骤 ⑤数据分析 ⑥实验结论
名师点睛 1.验证性实验
2.探究性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频考点30:基本仪器的读数
【例1】 (2012·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 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11 -1(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 (a)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 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mm.
解析
(1)从计数点 1 到 6 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预测1: 某同学在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 时: (1)用游标尺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1-2甲,由图 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cm;
图11-2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________mm. 解析 (1)从题图甲可以看出,主尺读数为50 mm,游标尺 的第3条刻度线和主尺上的一刻度线对齐,则读数应为50 mm+0.05×3 mm=50.15 mm=5.015 cm; (2)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4.5 mm, 可动刻度读出刻度为20.0(或20.1)×0.01 mm=0.200 mm(或 0.201 mm),故圆柱体的直径为4.5 mm+0.200 mm(或0.201 mm)=4.700 mm(或4.701 mm). 答案 (1)5.015 (2)4.700(或4.701)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1.(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21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
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填选项)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纸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纸带○1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答案:(1) ○1 2.10cm,或② 2.40cm。
(2)1.13m/s,1.25m/s。
小于(3)C解析:(1)选择纸带○1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cm,选择纸带②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cm。
(2)选择纸带○1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2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4.5220.02⨯×10-2m/s=1.13m/s。
选择纸带②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cm。
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5.0020.02⨯×10-2m/s=1.25m/s。
(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1做匀加速运动,纸带②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项C正确。
2.(18分)(1)(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9(1)题)(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力学实验(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15.力学实验1.(2014年安徽卷)21.(18分)I.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为40.0cm。
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
【答案】(1)ac(2)c(3)2.04.0【解析】(1)“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斜槽轨道末端保持水平为了保证水平初速度。
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为了保证每次使用水平初速度相同。
a、c正确。
(2)平抛物体运动规律:212x v t gt==,y得:222gy xv=,y-x2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c正确。
(3)由于212y gt t=得则t1=0.1s、t2=0.3s,所以平抛小球的初速度212.0/xv m st t∆==-。
而/==Cyv s,故C点的速度4.0/==Cv m s。
2.(2014年大纲卷)22.(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
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
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
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1.飞机从停机坪沿直线滑出,在第1秒内,在第2秒内,在第3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m、4m、6m,那么A.飞机做匀加速运动B.飞机做匀速运动C.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2.20XX年1月4日,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如图所示,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 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两石块A、B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石块A比石块B早下落2s。
令石块B开始下落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取石块B为参照物,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A运动的图象是4.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 = 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 = 0、a =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m、10m、15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
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1111g(TA C TB) B.g(T2A C T2B) C.g(T2A C T2B) D.g(T2A C T2B) 22487.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相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6m/s 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71m/s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m/s 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8.一步行者以6.0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B.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m C.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前7秒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B.1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第1秒内质点受合外力是第5秒内受合外力的2倍D.3秒末质点回到出发点10.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 C t图象如图所示。
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电磁感应综合问题》.pdf
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开始时金属杆置于导轨下端,将重物 由静止释放,重物最终能匀速下降,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⑴ 求重物匀速下降的速度大小⑵ 对一定 的磁感应强度B,取不同的质量M,测出相应的重物做匀速运动时的v值,得到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中画出了磁感应 强度分别为B1和B2时的两条实验图线.根据实验计算比值B1B2. 12.如图所示,有一个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沿着斜面有一上下宽度为2b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 直斜面向外,磁场的边界与底边平行.现有一质量为m的“日”字形导线框在斜面上静止开始释放,其中三条平行边和 斜面底边及磁场的边界平行(电阻均为R),其余两条平行长边不计电阻,整个框和斜面的动摩檫因素为μ(μ <tanθ),框上两个小正方形的每条边长均为b,当它刚滑进磁场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⑴ 导线框从静止开始到 进入磁场时所滑过的距离s;⑵ 通过计算说明导线框能否匀速通过整个磁场;⑶ 导线框从静止开始到全部离开磁场所 产生的焦耳热Q13.如图所示,两足够长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MN、PQ相距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α=30°,导轨电 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两根长为L的完全相同的金属棒ab、cd垂直于MN、PQ放置在导轨 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每根棒的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现对ab施加平行导轨向上的恒力F,当ab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cd保持静止状态.⑴ 求力F的大小;ab运动速度v的大小. 14.如图所示,MN、PQ为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间距L=0.50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N、Q间连接一 个电阻R=5.0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1.0T.将一根质量m=0.050k的金属棒放在导轨的ab位置 ,金属棒及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 .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其速度大小开始保持不变,位置cd与ab之间的 距离s=2.0m.已知g=10m/s2,sin37°=0.60,cos37°=0.80.求:⑴ 金属棒沿导轨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金属棒 达到cd处的速度大小;金属棒由位置ab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如图(a)为一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电流传感器(相当于一只理想的电流表)能将各时刻的电流 数据实时通过数据采集器传输给计算机,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同步显示出图像.足够长光滑金属轨道电阻不计,倾 角θ=30°.轨道上端连接有阻值 R=1.0Ω的定值电阻,金属杆MN电阻r=0.5Ω,质量m=0.2kg,杆长.在轨道区域加一 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让金属杆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此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b)所示的图像 (设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轨道垂直,).试求:t=0.5s时电阻R的热功率;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估算 0~1.2s内通过电阻R的电量大小及在R上产生的焦耳热CD;当线框的ab边进入GH后匀速运动到进入JP为止,ab进入JP后回 路感应电动势增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电流增大,因此所受安培力增大,安培力阻碍线框下滑,因此ab进入JP后开始做减速运动,使 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均减小,安培力又减小,当安培力减小到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相等时,以速度v2做 匀速运动,因此v2 < v1,A错;由于有安培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B错;线框克服安培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克服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由动能定理得W1-W2=△Ek,W2=W1-△Ek,故CD正确B;线圈 中的电流是交变电流,且频率很高,选项B正确A错误;待焊工件焊缝处的接触电阻比非焊接部分电阻大,选项C错误 ;根据楞次定律,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时,焊接工件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当线圈中的电流减小 时,焊接工件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C;从x=5 cm开始,线圈进入磁场,线圈中有感应 电流,在安培力作用下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v随位移x减小,当x=15 cm时,线圈完全进入磁场,小车做匀速运动.小 车的水平长度l=10 cm.,A项错;当x=30 cm时,线圈开始离开磁场,则d=30cm 5cm=25cm.,B项错;当x=10 cm时,由 图象知,线圈速度v2=7 m/s,感应电流I=v2/R=7A,C项正确;线圈左边离开磁场时,小车的速度为v3=2 m/s.,线圈上 产生的电热为Q=M + m)(v12 v22)=5.76J,D项错⑴ 由于导体棒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它在第5s末速度为v,所以 v=at=10.0m/s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v=20V. ⑵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方向 d → c.⑶ 因为金属直导线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F安=ma;F安 =BIL=0.40N;则F=ma + F安=0.6N. 5.当杆匀速下滑时重力的功率等于电路的电功率设重力的功率为则有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v;联立解得v,代 入数据得v 2m/s,即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2 回路中的电流为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为对导体棒受力分析知θ联立上面三式 解得θ/BL. ⑵ 当ab杆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E=BLv,此时电路中电流v/(R1 + R2);导体棒ab受到安培力F=BIL=v/(R1 + R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ma=mgsinθ F=mgsinθ v/(R1 + R2) 则a=gsing( B2L2v/m(R1 + R2). ⑶ 当v/(R1 + R2)=mgsin( 时,ab杆达到最大速度vmvm=mg(R1 + R2) sinθ/B2L2. 7.⑴ 由右手定则,金属棒ab中的电流方向为b到a⑵ 由能量守恒,金属棒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和电路 中产生的焦耳热v2/2 + Q解得mv2/2. ⑶ 设最大速度为v,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v,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从b端向a端看,金属棒受力如图金属 棒达到最大速度时满足 α BIL=0;由以上三式得vα(R1 + R2)/B2L2.由图像可知:斜率 30)/2 m/s·Ω=15m/s·Ω、 纵截距v0=30m/s所以得到αR1/ B2L2=v0、mgsinα/ B2L2=k,解得:R1=2.0Ωm=0.1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1.图示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纸带上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⑴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m/s;⑵如果小车系在纸带的F端,那么小车是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2.⑴某实验中需要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约0.5mm),为了得到尽可能精确的测量数据,应从实验室提供的米尺、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游标尺有10个等分刻度)中,选择进行测量;⑵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工件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则工件的厚度为mm.3.某同学在实验室分别用精度是0.l mm、0.05 mm和0.02 mm三种卡尺测量同一物件的长度,测量情况如下图中甲、乙和丙所示.由图中读出的该物件的长度分别为cm、cm和cm.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⑴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⑵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 OA、T OB和T OC,回答下列问题:⑴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⑵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⑶在作图时,你认为图示中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6.某同学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①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释放小车,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②按实验要求正确装上纸带,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按住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一条带有点列的纸带.③ 在获得的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A ,B ,C ,….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 1,s 2,s 3,….并将其记录在纸带上对应的位置处.请完成下列填空:⑴ 已知实验装置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低压交流电源,若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 表示,则△t = _________s ;⑵ 设纸带上五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 1、s 2、s 3和s 4.a 可用s 1、s 4和△t 表示为a=________、v B 可用s 1、s 2和△t 表示为v B = ___________;⑶ 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所得纸带上的s 1、s 2、s 3和s 4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 1 =________cm 、s 2 = ______cm 、s 4 =________cm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m/s 2,v B = ______m/s (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7.⑴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 )同时跟合外力(F )和质量(M )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⑵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 ,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a )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 )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⑶ 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 .利用公式 a = 2s /t 2计算B .根据 a = Δs /T 2 利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_比较合理.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 的交变电流,则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v 1 = ______m/s ,平均加速度为a = ______m/s 2.由计算结果可估计出第5个计数点与第6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_________ cm (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9.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为0.52 kg 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 随拉力F 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g =10 m/s 2)可测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________.10.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钢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 ,横截面积为0. 8 cm 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图.⑴ 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 与材料的长度L 、材料的横截面积S 及拉力F 的函数关系为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比例系数用k 表示);⑵ 在寻找上述关系中,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研究方法.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⑴ 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A .M = 40g ,m = 10g 、20g 、30g 、40g 、50gB .M = 100g ,m = 10g 、20g 、30g 、40g 、50gC .M = 500g ,m = 10g 、20g 、30g 、40g 、50gD .M = 500g ,m = 30g 、60g 、90g 、120g 、150g⑵ 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下图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则小车加速度a =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⑶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 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12.图示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气垫导轨、两个光电门、滑块和沙桶等组成.光电门可以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另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沙桶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用该装置可以测出滑块的加速度B .用该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因此必须满足m << MC .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必须满足m << MD .可以用该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但不必满足m << M1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⑴ 如图甲所示,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把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的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夹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沿木板匀速运动.⑵ 如图乙所示,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长木板上靠近滑轮处,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A 、 B 、C 、D 、E 是纸带上五个计数点.① 图乙中滑块下滑的加速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 若重锤质量为m ,滑块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则滑块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③ 某同学在保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滑块所受合力,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 – F 图象如图丁所示,则滑块的质量为______kg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⑴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小车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 ,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⑵ 该学习小组在测出滑块的加速度后,经分析讨论,由于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很小,可用上述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此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15.用如图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设沙和沙桶的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⑴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将木板_______________;⑵ 本实验中近似地认为:绳子对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其条件是__________;⑶ 实验中测得a – M -1关系如图,图线右部发生了弯曲,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16.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⑴ 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⑵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该同学选取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对BD 段进行研究.求得B 点对应的速度v B = 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再求得D 点对应的速度为v D ,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h BD ,则还应计算_______与_________大小是否相等(填字母表达式);a M— 01⑶ 但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安装实验装置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研究纸带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误差可能较大.17.某兴趣小组利用平抛运动知识测量某农庄水平喷水口的流量Q (Q = S v ,S 为出水口的横截面积,v 为出水口的水速),方法如下:⑴ 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喷水口的内径D .A 、B 、C 、D 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⑵ 图示是正确测量得到的结果,则喷水口的内径D =_________________m ;⑶ 打开水阀,让水从喷水口水平喷出,稳定后测得落地点距喷水口水平距离为x ,竖直距离为y ,则喷出的水的初速度v 0 = _________________(用x 、y 、g 表示);⑷ 根据上述测量值,可得水管内水的流量Q = _____________(用D 、x 、y 、g 表示).18.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 、B 、C 、D 、E 和F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 .① 如果测得C 、D 两点间距s 4 = 2.70cm ,D 、E 两点间距s 5 = 2.90cm ,则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____________,小车的速度值v D = ___________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 该同学分别算出其它速度:v A = 0.220m/s ,v B = 0.241m/s ,v C = 0.258m/s , v E =0.300m/s ,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填入框中,并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 – t 图像,设O 点为计时起点;③ 由所作v – t 图像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 D喷水口 C喷水口 B 喷水口喷水口A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图的实验装置.① 某同学结合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设质量为m (已测量)的小球在重力mg 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_________,通过光电门时的___________,试探究外力做的功_________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__________的定量关系;(请在前两空格处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符号;在后两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② 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并测出如下数字: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m = 0.50kg ,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的直径d = 1.00cm ,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h = 80.80cm ,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 = 2.50×10─3s ,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_ m/s .小球从电磁铁处下落到经过光电门时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 ,小球动能变化量为_________J .(g 取10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 根据 ② 中计算出的数据得出本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 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C 为弹簧测力计,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⑴ 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O 点,顺次选取5个点,分别测量这5个点到O 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它们与O 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 2(△v 2 = v 2 – v 02),填入下表:请以△v 2为纵坐标,以s 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v 2—s 图象.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2kg ,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_______N ;⑵ 若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中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21.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 ,P 1、P 2和P 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 1和P 2、P 2和P 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9.8m/s 2)⑴ 设P 1、P 2和P 3的横坐标分别为x 1、x 2和x 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2中可读出︱y1 –y2︱= _____m、︱y2 –y3︱= ______m;︱x1 –x2︱= ______ m(保留两位小数);⑵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_m/s(均可用根号表示);⑶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 0m.设E1和E2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E1–E2)/E1 =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的比值,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了测量一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将两平行金属导轨水平固定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金属杆连接并保持绝缘.在金属杆滑动的过程中,弹簧与金属杆、金属杆与导轨均保持垂直,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减小金属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和在弹的形变较大时读数等方法,使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请你按要求帮助该同学解决实验所涉及的两个问题.⑴画在图中虚线框内,并正确连在导轨的C、D两端.器材:低压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⑵若已知导轨间的距离为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使金属杆随挡板缓慢移动,当移开挡板且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1,记下金属杆的位置,断开开关,测出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次让金属杆静止时,测出通过金属杆的电流为I2,弹簧对应的长度为x2,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 = 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 0.23 ⑵匀减速解析:根据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CE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得到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0.23m/s;如果小车系在纸带的F端,打出的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小车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⑴螺旋测微器⑵ 2.203 解析: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选择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工件的厚度为2mm + 0.203mm = 2.203mm.3.6.63 6.635 6.634 解析:甲图游标上第3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是66mm + 3×0.1mm = 66.3mm = 6.63cm;乙图游标上第7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是66mm + 7×0.05mm = 66.35mm = 6.635cm;丙图游标上第17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数是66mm+17×0.02mm=66.34mm=6.634cm.4.⑴0.02 s⑵0.66~0.70 cm0.100 m/s 解析: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为0.02s.A、B两点间距x = 0.68cm;BC和CD之间的时间都为0.10s,C点对应的速度是v= [(0.90 + 1.10)/2×0.10]×10-2m/s = 0.100m/s.5.⑴BCD⑵A⑶甲解析:⑴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 <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⑵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⑶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而F1和F2合力方向由于测量误差可能偏离竖直向上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6.⑴ 0.02 ⑵ (s4–s1)/75(Δt)2(s1 + s2)/10Δt⑶1.68 2.42 3.88 0.735 0.205 解析:打点的时间间隔△t = 1/50s = 0.02s.由△s = aT2,T = 5△t得s 4–s1 = 3a(5△t)2,解得a = (s4–s1)/75(Δt)2;v B = (s1 + s2)/2×5△t = (s1 + s2)/10Δt.s1 = 2.58cm – 0.90cm = 1.68cm,s2 = 5.00cm – 2.58cm = 2.42cm,s4 = 12.00cm – 8.12cm = 3.88cm.a =(s4–s1)/75(Δt)2 = 0.735m/s2,v B = (s1 + s2)/2×5△t = 0.205 m/s.7.答案:⑴控制变量法(或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 与M的关系)⑵(a)平衡摩擦力;(b)砂桶的重力;⑶B 解析: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砂桶的重力;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需要根据a= Δs/T2利用逐差法计算,选项B正确.8.4.91m/s 0.880±0.01m/s2 8.86±0.01cm 解析:打点计时器在打“1”时的速度v1 =[ (4.47 + 5.34)/2×0.10]×10-2 m/s = 4.91m/s;由△x = aT2,和逐差法可得平均加速度为a =0.880m/s2;第5个计数点与第6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最可能是7.98cm + 0.880×0.12cm =8.86cm.9.0.6 解析:由图乙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3.12N,由摩擦定律,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12÷5.2 = 0.6.10.⑴x = kFL/S(其中k为比例系数);⑵控制变量法解析:根据第1行数据,伸长x与拉力F成正比;根据第1、4、5行数据,伸长x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根据第1、2、3行数据,伸长x与长度L成正比;所以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 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x = kFL/S.11.⑴ C ⑵之前0.50 ⑶丙解析:由于实验要求小车质量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所以最合理的一组是C.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之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x = aT2和逐差法可得小车加速度a = 0.50m/s2.若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线丙.12.AB;解析:测出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应用v22–v12 = 2ax可以得到滑块的加速度,选项A正确;用该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要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的重力,因此必须满足m << M,选项B正确;可以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无论m和M大小如何,选项C错误;可以用该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但必须满足m<<M,选项D错误.13.① 3.9m/s2 ②mg③ 2.0 解析:由△x = aT2和逐差法计算得到a = 3.9m/s2.滑块通过细绳与带夹的重锤相连,滑块匀速下滑,说明滑块沿斜面的向下的重力分力和摩擦力之和等于重锤的重力,取下细绳和重锤,滑块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为mg.a –F图象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1/m,得到滑块的质量为2.0kg.14.⑴ (d2/2L)( 1/t22– 1/t12) ⑵滑块的质量M和沙桶的质量m mgL = (1/2)(M + m)(d/t2)2–(1/2)(M + m)(d/t1)2解析:⑴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1= d/ t1和v2 = d/t2,由v22 - v12 = 2aL可得滑块的加速度a = (d2/2L)( 1/t22– 1/t12);⑵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mgL = (1/2)(M + m)(d/t2)2– (1/2)(M + m)(d/t1)2,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的质量M和沙桶的质量m.15.⑴左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⑵M >> m⑶当M较小时,不满足条件M >> m解析:⑴木板与小车间有摩擦力,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平衡掉摩擦力,即垫高木板左端,使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相等;⑵要想使绳子对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必须满足M >> m;⑶当M >> m时,绳子上的拉力近似等于mg,但是若不满足此关系,绳子上的拉力小于mg,出现如图所示情况.16.⑴自由落体;不需要;⑵ 0.19;(v D2 –v B2)/2 gh BD(上两式同乘了m也算对);⑶重物会落在桌面上(或“纸带打点过短”等与此类似的答案);B、D两点间时间间隔过短解析:⑴由实验原理知,应让重物在松开手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mgΔh= (1/2)m (v 22 – v 12),整理后,得g Δh = (1/2)(v 22 – v 12),所以,不需要测量质量.⑵ B 点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v B = AC /0.04s = 0.19 m/s ;根据原理知,还用计算(v D 2 – v B 2)/2与gh BD ,看两者大小是否相等;⑶ 重物距离桌面太近,会落到桌面上;B 、D 间时间间隔太短,计算误差较大.17.⑴ C ⑵ 1.010×10-2 ⑶ x y g 2 ⑷ 42xD πyg 2 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喷出的水的初速度v 0 = x y g 2;水管内水的流量Q = S v 0 = 42xD πy g 2. 18.① v D = (s 4 + s 5)/2T 0.280 ② 如表格、如图.③ 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计算在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v D = (s 4 + s 5)/2T .小车的速度值v D =[ (2.70 + 2.90)/2×0.1]×10-2 m/s = 0.280 m/s .由所作v – t 图像为一向上倾斜的直线可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9.① 位移x ,速度v ,mgx ,m v 2/2 ② 4.00,4.04,4.00;③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小球重力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变化量相等. 解析 ① 因需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所以需要测量小球下落的位移x 和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小球下落时只受重力,所以重力做的功为mgx ,因小球的初动能为零,所以动能变化量等于末动能 m v 2/2;②小球的直径很小,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很短,可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小球做匀速运动,所以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d /t = 4.00m/s ,小球从电磁铁处下落到经过光电门时重力做的功W = mgh = 4.04J ,小球动能变化量ΔE = m v 2/2 = 4.00J .20.⑴ 图象如图,0.25 ⑵ 小车滑行时所受摩擦阻力较大使导轨倾斜一定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解析:⑴ 在所给的方格纸依次描点,发现这些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因此用一条直线把这些点连起来,使所划直线尽可能通过更多的点,或使这些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由动能定理F 合s = m v 2/2 – m v 2/2 = (1/2)m Δv 2,把所画直线上的点s = 1.60cm ,Δv 2 = 0.04 m 2·s -2以及小车的质量m = 0.2kg 代入可得 F 合= 0.25N .⑵ 测力计的测出的是细绳的拉力,小车还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测力计的读数.在长木板左端垫上一个小木块,使左端稍微高一点,以平衡摩擦力.21.⑴ 由图可知P 1到P 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P 1到P 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y 1 – y 2︱ = 0.60m ;︱y 1 – y 3︱= 1.60m ,P 1到P 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x 1 – x 2︱= 0.60m..⑵ 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 1到P 2 与P 2到P 3的时间相等,根据△x = at 2,解得时t (s)0.300.200.220.240.260.28v (m/s)间约为0. 2s,则有v0 = x/t = 0.60/0.20 m/s = 3.0m/s.⑶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 = mgh = 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 = m v02/2 = 4.5m,则(E1–E2)/E1 = 0.082.22.⑴低压直流电源E、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开关S串接在CD两点之间,如图所示.⑵设弹簧原长为L0,应用胡克定律有k(x1–L0) = BI1d、k(x2–L0) = BI2d,两式相减可得k(x1–x2) = B(I1–I2)d解得k = Bd(I1–I2)/ k(x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