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学校的教育与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实际的教学效果。

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想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向课堂要质量,才能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氛围,以学定教,树立主体意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减负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人为本激发热情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学校的教育与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实际的教学效果。

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想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向课堂要质量,才能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育教学首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它的深刻内涵在当前的教育阶段主要体现为:1、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保障其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努力创造更好的优质教育和教学资源,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空间。

2、课堂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要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积极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学习和发展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的评价制度应当能够激发起每个孩子的发展动力,不能单纯地在学生间做横向比较,应更多地就某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做纵向比较,及时对其进行激励。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

基础教育是一项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工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着眼点就是“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于实施,就是尊重学生、有效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体现。

如何提高初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使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在知识的海洋中去体会、去理解。

那么如何能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让课堂教学更扎实、更有效,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提高;初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使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协调发展。

只有教师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上创新意,才能使学生在学业上不断地得以提高和进步。

一、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以学生为本引用叶澜教授曾经讲过一句话:“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由此可见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课堂的价值选择必须关注到学生的发展需求上,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在传授知识上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非常得机械和沉闷。

严重的缺乏挑战学生们的智慧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就使得学生们的潜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带来低效率的课堂效果。

在实施初二科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本知识的内在系统,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课堂演绎成学生获取新知和探寻真理的乐土。

二、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多样情境为主初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心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表现的学习情绪高涨,反之对不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不仅仅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而且还应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语言,从情境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

在信息时代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也应该具有一种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时刻关爱社会、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

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
二、 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 ) 一 巧妙 设 疑 导 入 , 激发 学 习动 机
二是明确教学 目标 。教 师要让学生知道“ 什么” “ 学 和 学到
什 么疑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 分。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 , 从新 的角度巧妙 设 问 , 设的疑点要有一定 的难 度 , 能使小学生暂时 处于 困 所 要 惑状 态 , 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 , 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 。 如一名教师在教 “ 电磁铁 ” 课 : 一 同学们 , 我昨天买 了一个 海豚穿过环 的玩具很有趣 , 你们想看吗? 这是一 只小海豚 , 这儿 有一个环 , 打开电源 , 小海豚钻圈。学生提问: 海豚是怎么上去 的? 引入探究教学 , 学生发现只有打开电源 , 也就是在通 电的情 况下 它才能吸着它运动引入探究 电磁铁 的性质。 教师 的反问引
教学 目标 。具体来讲小学科学教学 目标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
程。
( ) 二 创设 生活化教学情境 , 营造 良好氛围 科学教学应 以探究为核心 , 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 探 究的过程 , 科学教师可 以通 过创设 日常情境 , 通过调 动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 , 营造 良好氛 围, 激发思维 , 使课堂情境趋于平常
小学科 学有效教学将有效 教学 的理论应 用到小学科 学教 学过程中 , 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 学会探究 , 学会 科学地看 问题 , 问题 , 想 养成勇 于创 新的科学态度 和爱科学 、 爱家乡 、 爱
的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 念 , 它是建立在 建构主义教学认识
论基础上 的概念 , 是指在教师指 导下 构建学习共 同体 , 学生 让
起了学生 的多种猜测 发现 问题 , 提出问题是科学 探究 的起 点 ,

精心做好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做好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做好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华丰小学曾贤书马培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发展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需抓好教学流程各个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

所以,教师要以备课为教学切入点,从优化备课开始,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它实现了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了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教师个人初步备课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教材内容、钻研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简要组织发言提纲,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

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年级组集体研讨,制定教案,为有效性教学打下基础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应着力突出一个“研”字。

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年级组内教师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利用科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论文]

利用科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论文]

利用科学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升华,各地、各校都在探究各种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性,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有效教学;物理学教有效性;预设目标;讲练结合一、深刻领会“课堂有效性”的含义课程教学是否有效,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是教学有效,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结果及预计目标达成程度上,就是完成了学习者的学习任务。

其次是教学效率,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最短时间完成目标。

最后是教学效益,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收益和价值上。

物理教师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才能有广度、有深度地进行教学的设计、组织、调控、检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特征1.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彩缤纷、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天真好奇的初中生来说充满吸引力。

初三学生已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推断三者之间的关系。

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学习。

好奇心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引言、图表、试验和多媒体等资源的作用,及时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如,演示一:展示调光台灯打开开关的同时旋转旋钮,前提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台灯亮度的变化。

问题:灯泡亮度变化过程中,灯泡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假设:电压不变,导体电阻越大(小),电流就越小(大)。

演示二:使用同一个灯泡,让其电源电压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亮度变化。

问题:灯泡亮度变化过程中其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假设:电阻不变,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小),电流就越大(小)。

2.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的目标是对教师的教进行定向,更是对学生的学进行定位。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案例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案例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案例江口中学政史地组一、案例背景二期课改精神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只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而有效性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

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

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

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二、研修主题的生成:第一次活动时,全组教师都参加了。

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交流二期课改教学中的困惑,谈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认为自2006年9月开始,浙江省全面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就政史地教学而言,全面使用了高中新教材。

按照新教学大纲编写的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语言真实、地道;教学理念先进,引导探究学习,设计图文并茂,留给教师创作空间,但是在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同时,产生了许多困惑:教材内容庞杂,以模块形式出现,没线索可言,难记;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

普遍认为:1)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

2)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3)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

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积极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发展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呢?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首先,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新的一轮课改面对的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现状,它使我们在关注学生成绩、关注学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其次,《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转化,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怎么学习、会不会学习.具体看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能力的机会.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1.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问问题.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第二课时平年、闰年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生日呢,我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材料为认知背景导入新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2.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疑问中问问题.“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形成疑问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师问:江苏卫视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师问:“非诚勿扰”节目是什么时刻开始播出的?学生从平时的生活经验中,知道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是晚上9点,或者是21点.晚上9时是普通记时法,21时是24时记时法.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问题中思考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孙悟空和师傅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天气炎热,口干舌燥.孙大圣找来一个西瓜,如果按师徒四人平均分,那么每人可得 ,可是猪八戒嫌太少,他一个人要分 ,乐得孙大圣和沙师弟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的.这样,同学们很快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急于知道为什么?(二)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如低年级小学生从摆弄小棒中理解了自然数的大小及数的组成,从使用计数器中理解数位及进位的概念.所以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追溯到上个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1.操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小学生而言,有时候他们会很迷糊,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有没有准备好,此时教师也应准备一些提供给忘带的学生.同时教师需要花一分钟的时间跟学生明确上课要求,比如:在教师没有要学生拿出学具前,学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在动手操作之前,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听到老师说开始再动手,当老师喊停时,学生应及时停手.另外,由于一些学具本身的限制,有些操作无法展示但却需要展示,教师应动好脑筋克服这些缺陷.2.操作时要求要明确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有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组织儿童进行操作,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3.操作要有针对性,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操作能够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的时候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操作的挈机,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通过操作想让学生从中明白什么,首先自己一定要先明白为什么而操作,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起到的效果会是怎样.不是说操作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要将它用在“刀刃”上.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针对性.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课堂教学需要动静和谐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学会沟通与协作,鼓励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做能有效打开学生被束缚的手脚,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涨的体现,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当然,在动的同时,静也不可或缺,因为知识的讲解需要学生专心聆听,动作示范,需要学生专注的观察,作品的内涵,需要学生静静的品味,美的鉴赏,需要学生用心的体会,若能在课堂上让两者有机结合,和谐共生,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可以实现高效的目的.(二)课堂教学要体现疏密有致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传递与接收信息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要想使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适当控制好课堂知识信息传输的疏密度,使师生双方处于一种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共振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三)课堂教学应做到张弛有度孔子曾经说过:“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那么,课堂教学若能做到张弛有度即教师之大智慧.一堂高效的课,应该是一张一弛,相互交替推进,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紧张饱满的状态,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

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

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

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

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

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二 、提 高课 堂教 学有 效性 的几点 做法
基于以上的 “ 低效”现象 ,当前的课 堂教学 之所 以低效,究其 原因,首先是认识层面的问题 ,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 到位, 目标定位不准确等;其次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 ,教师不能 按教学预设较好地 驾驭课堂 ,教学 的随意性较大,课后 的拓展延伸 走过场,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 扣,要解决 这 些 问 题 ,实 现 课堂 教 学 的有 效 性 ,我 们 认 为 应 重 点 抓 好 以 下 几 方
学实验,在实验 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 、结果分析等环节上 多
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 “ 察一惊 叹一疑 问”中获得体验, 观
( )培养学生的超前预 习习惯 。 二 杜郎 臼、洋思 、安丘等 中学 的经验表 明,培养学 生良好 的自主 学 习的 习惯是提高课 堂教学有效性 的重 中之重,学 生是教学活动的 主体,是决定课堂教学成效 的最终决定 因素 ,学生 自主学 习意识和 学习 习惯缺乏会使整个教学活动功亏~箦。课前预 习做 得不好 ,那 么所有的问题都要在课 堂上解决,包括简单 的、完全可 以自己解决 的问题, 大量的时间耗 费在很基础 的问题上 , 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 要把预习的布置和检测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 教师要在前一 节课布置预习,上课 时应首先对布置 的预 习内容进行检测,了解学 生的掌握情况,顺势变更既定的教学 目标 ,有 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 动。原则是学生掌握的内容 无需再教 ,学生不会 的才是教学 的重点 内容 。 ( )课堂教学 环节要有效 。 三 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 明确的训练点,也没 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 的目标 ,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 但凡这种 没有明确 目的性 的环节 , 一定不 能让 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 以, 所 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 结合 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 开具体的学习,这样, 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 堂更有效 。 ( 四)教 师的语言要有效 。 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 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 就是一个最主要 的原 因。 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 对学生精彩的发言, 对学生突出的表现 , 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 、 或肯定的眼神 、 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 同学们发 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 了。 ( 五)作业 的选择和布置要有效。 练习是化学教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 技 能 ,而 且培 养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和 创 新 意 识 ,使 他 们 形 成 良好 的情感 、态度和 习惯 。好的练 习教学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 心,提 升自主学 习的能 力,促进学生发展。只有对练 习的目的 、作 用和功能有清楚 的认识,我们才能在练 习的设计 、讲评 中切实提 高 练 习 的有 效 性 。 首先要科学选编作业题,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 ,把学科知识 内 在逻辑 与学生思维逻辑有机统一起来,围绕某些基础知识 、基本技 能、基本规律 、基本方法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以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载体, 以适 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在初学 、 章节复习、期中期末复习、中考复 习等各个不同学 习阶段 ,各有侧 重的系统编排 “ 问题 与习题组 ” ,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具有典型性、 规律性和针对性 的习题,整体安排,为学生提供适 量的作业训练 。 其次是作业 的布置, 切忌~刀切和一步到位。 不同的学习阶段, 不同的学生对象,要设置不 同层次 、难度的作 业题 ,分步达到课 程 标准 的要求。布置作业时要遵循 “ 少而精,多样 ,有效 ”原则 。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我个人的肤浅观 点。曾经听过这样一 种说法,“ 学永远是一 门遗憾的艺术” 教 。的确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 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 一堂课 ,哪十 是干锤百炼的示范课 , 自 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 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 。 然而, 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 、解决不足、弥补遗憾 的过程 中我们 的课堂��

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有效历史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有效历史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有效历史教学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具体目标都应该围绕这个总目标来展开。

那么,能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便成为我们判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无论教学的手段如何改变,教学的方法如何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根据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本人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一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设计启发性问题,上好导语。

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象生动的插图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代表人物画像,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历史人名、地点、年代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者:柳培鑫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3年第01期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正确思想观念以及锻炼并提高多种技能的关键性渠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属的地方。

所谓有效性,就是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样的知识、更丰富的体验、更扎实的技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快学生的成长就逐步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然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高中新课程来讨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几方面策略。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去实际贯彻“民主和谐”、“互相尊重”、“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重要基本原则。

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取得美好情感体验的过程。

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乐于探索新事物,勇于表现真性情,从而保证了高效率的学习和能力的晋升。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教学课堂。

教师应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深更广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的个性张扬起来。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陈述,然后创设情境巧妙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提问并发生心理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展开讨论,最后促使学生去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还要高度赞扬学生的积极参与。

但这整个过程要保障有序的进行,不能乱成一盘散沙,杂乱无章,更不能为了附和一味的去肯定,这都是一种误导。

要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抓住学生探讨时出现偏差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说明。

让学生既要动的了,又要动的好,课堂氛围收放得当。

新课程理念正是在倡导教师要尽可能的去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身教往往大于言教,创造神奇多变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从感情、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更多实际关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思考[论文]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思考[论文]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科学是一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门类的综合学科,它的知识面广,学科间联系性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以自己的实践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素材生活化”、“课堂教学形式混搭化”、“课堂教学实验新颖化”等三方面来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的是引导广大科学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有效科学课堂。

科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科学是一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门类的综合学科。

虽然新编《科学》与以前的旧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创新和改进之处,但它仍是一种工具,正所谓“教材是死的,而教学是活生生的。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实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实践教学为例来谈谈让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的一些想法。

一、“生活化”的素材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它的严谨、神秘,以至于学生认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

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科学。

以生活为中心,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将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如《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的教学,我恰巧有幸要开这节公开课,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带着疑问我认真分析教材,采用学生喜欢的探究的教学方式,并将生活素材巧妙地设计到课堂情境中。

[案例]探究: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一)提出问题: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先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再通过《测胸围差》的小活动让学生测出具体数值,最后对学生已学知识“一定条件下,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进行回顾。

小活动:测量胸围差1.材料用具:软尺2.方法步骤:(略)(二)建立假设:在具备上述知识的条件下,由学生讨论做出各种假设。

(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胸腔容积的变化导致肺内气压的变化,完成呼吸运动(三)设计实验通过两个小实验,呼吸运动(多媒体动画)和膈肌的模拟实验(采用可乐瓶、塑料袋,两个小气球,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好处(最新)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好处(最新)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以“学生”为本——也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也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 堂教学有效性 , 是学校教育 中一个永恒 的课题。 在很 大程度上 , 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 。 通俗地说 , 堂 “ 课 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 有提 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 : 学生在认知上 , 从不懂到懂 , 从少知到 多知 , 不会到会 ; 从 在情 感上 , 不喜欢 到喜 欢 , 不热爱到 热 从 从 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 核心成员 余文森教授这样来概括。 言之, 换 就是三维 目 在学生身上获得 标 充分 、 协调的发展。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切实有效 呢?笔者 认为应该从 “ 、学” 教” “ 这两大根本着眼。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 学应该予以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 , 学” 想学生之所想 , 学生” 以“ 为本 , 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 , 学生能 否主动 、 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往往起着决定教学质量的关 键性作用 。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就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多 加思考。
1 的放矢 : . 有 课堂教学要想有 效 、 高效 , 首先要考虑 的就 是 要有明确的教学 目标。 2 . 超低空飞行 : 要控制难 度 , 当降低教学 重心 , 别是要 适 特 处理好选 、 必修 的关系 。 3 . 合理取舍 : 新教材面广量大 , 时也不允许都展 开来讲 授 课 ( 事实上也完全没有必要 ) 教师应研读新课程标准 , 。 吃透各知识 点 的新课程要求 。 结合实际 , 大胆取舍 , 合理组织教学 内容 , 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 4切实可行 : . 课堂开头要引人人胜 , 为整堂课 赢得 一个 良好 的开端。 可以利用学生 已有的经验创设情境 , 做到“ 从生活 中来 , 到生活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创设 的情境必须能够引发 学生兴趣 , 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 , 激 营造积极 、 宽松的教学氛围 。 各 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 合理设置 台阶 , 深人浅 出、 循序渐进 , 同时还应 充分 、 全面地 了解学情 ( 龄特点 、 年 知识 储备等 )做到因材施教 。 , 5 . 重视课堂 的精练 : 内涵 就是及时 、 型 、 其 典 适量 , 针对 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
有 效提 高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 性 。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结构 ; 因素 ; 影响 评价标准 【 中图分类号 】G4 42 2 .1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7 — 3 ( 0 9)9 0 3 — 3 4 1 6 20 0 — 00 0 6 5
1 “ 堂教 学” .课 到底是 什 么
课堂教学是个系统 ,包含诸多因素。系统的各 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 ,形成特定的系统结构。 课 堂教学 系统 的结构关 系 , 决定 了课堂教 学 的功 能 ;
习就是 建立刺 激与 反应 的有机联 系 的过 程 ,这是行
为主 义的观点 ; 另一 种意 见 , 为学 习是 学 习者 主 观 认

的模 型给 予我 们启 发 , 引起 我们 反思 : 竟该 怎样 也 究
来认 识 “ 堂 教学 ” 课 。
受 到 内在教 育素 质及 其行 为 的制 约 ,会 相 互影 响到 课 堂教 学 的实 际状态 和效 果 。
8 原 有 .
知识
1教师 l . . _2课程 l 3 教学 l 4 教学 I. . l 意 向 I 分 析 l 过程 l 效果 1 I l
愈 关 注学 生 的学 习 。我 国推进 基 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育课 程 改革 ,
学 生身上 所产生 的实 际的学 习效果 。如果 我们确 认 “ 教育是 为了每一 个孩 子 的发展 ” “ 、教学是 为 了让 学
生 学会 和会 学 ” 这一 认识 基 点 , 么 , 课 堂教 学 有 那 对 效性 的考量 , 就必 须落实 在学生 学 习的实 际效 果上 。 由此 , 我们就 应该建 立起 “ 了学 生更好 地学 习而从 为 事教学 ” 的基本 理念 , 即必 须树立 “ 为学 而教 ” 的教学 指导思 想和 “ 以学论 教” 的教 学评 价思想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的高度。

然而,新的课程理念与广大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

因此,课程理念不能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

究竟怎样进行教与学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又怎样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呢?对广大教师来说,应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

一、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

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课的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课的教学反思

摘 要 : 养学 生的 自主探 究学 习能力是课 堂教 学活动努 力 的方向 , 历 史课 堂更有 效的 关键 , 新课程 的主旋律 。 培 是使 是
在《 中国民族 资本主 义的发展》 一课的教 学 中, 学生对影响近 代 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 的 因素有 了不 同的看 法。 作者 引入 了探 究学
善 Z 胴 号 司 八 ~ 足 囊蓦U 绊 卜 4 1 童
晒 凹吩受孤蟛
自主 探 究 : 高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提
对 《 国民族 资本 主 义 的发展 》 中 一课 的教 学反 思
张 迎 迎
( 州 市 第 二 中 学 , 苏 邳 州 2 10 ) 邳 江 2 3 0
运动 和解放战争期 间抵制美货运 动。第 三 , 清末至 民国历届 政府鼓 励兴办企业 , 也刺激 了民族工业 的发展 。如 19 年荣 86 氏兄弟 决定筹 办面粉 厂 。在 审批时 因为没 有送礼 遭到地 方 士绅 的反对 。两 江总督刘坤一是倡 导承办实业 的官 , 一连 下
了 七 道 指 示 要 求 地 方 官 支 持 实 业 .在 第 八 次 批 示 中 干 脆 强
硬地宣 布 : 知县办事 无方 , 职留用 。第 四, 业救 国思想 的 革 实 影响 。老师 , 我觉得 这些都促进 了民族工业 的发展 。”
这 时 乙 同学 ( 节 课 发 言 的 学 生 ) 起 来 说 道 :老 师 , 上 站 “
键, 是新课程 的主旋律 。 《 在 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课我
准 确 的 。 “ 什 么 ?” 因为 教 材 只 强 调 了 帝 国 主 义 和 封 建 主 ”为 “
义对 民族 资本 主义 发展 的影 响 ,难 道 民族 资本 主义 发展不 受 自身 因素的影 响吗 ?” 的发 言让我 很意外 : 他 长期 以来学 生 习惯 了按 教科 书上写 的 、 师讲 的去 学 , 老 老师也 习惯 了照 本宣科 。他 的这一举 动使原本平 静的教室 开始不平 静 , 同学 们 开始小 声议论 。我一 时 回答不 了他 的问题 . 但学生 主动学 习探究 的热情不 能压制 , 于是我灵 机一动 , :这样吧 , 说 “ 同学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并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和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具有检测教学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描述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明朗,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切合实际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切合实际的设计各个环节。

二、提高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数论、代数、几何、统计概率等等很多内容,这么多繁杂的内容和学校教育有限的容量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必须对这些内容加以取舍和提炼。

教材本身就是以经筛选和提炼了的学习资源,它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课堂教学实施中最常见的媒介和载体,因而成为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教学可以完全脱离教材。

数学教学对教材内容和功能上的选择,体现了教育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理念。

1、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教材安排什么样的主题图,怎样合理地呈现主题情境都是教材编写专家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

2、重新组合教材内容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但教材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以“以本为本”来处理教材,在知识更新的年代,任何教材都有不能及时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能把教材当圣经,而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重组教材,从而提高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让其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能按自己的意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为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进一步向实践层面推进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一、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开朗、乐观。

二、对待学生时表现出公正、无偏见、耐心;表扬努力学习和做的好的学生,批评表现不好的学生。

三、尽可能多的理解学生的想法,师生关系友好、融洽。

四、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课堂教学秩序,通过有趣的、独创性的材料和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给予合适的评价。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半年来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一、深入钻研文本。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

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桐乡四中杨春富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展开。

作为教学工作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教学,也是每位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初探。

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三方面作探讨。

关键词:学生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进一步向实践层面推进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是将知识或信息以填压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理念则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让其掌握多少知识内容来的更为重要。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能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有统计显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开朗、乐观。

第二、对待学生时表现出公正、无偏见、耐心;表扬努力学习和做的好的学生,批评表现不好的学生。

第三、理解学生的想法,师生关系友好、融洽。

第四、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课堂教学秩序,通过有趣的、独创性的材料和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给予合适的评价。

为此,根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作如下的转变:第一、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

第二、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

第三、教学活动由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

第四、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民主、平等、和谐转变。

第五、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第六、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成绩评价向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否有所发展转变。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课堂教学是多种因素参与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活动客体(课程或教材)和中介手段(教学方法方式策略等)。

教学有效性不仅受这些因素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制约。

中学科学课程,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特色,对影响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如下:(1)教学目标落实的有效性。

其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每个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态度等,是否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的见解。

(3)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否真正做到有效的互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宽松的,学生人格得到尊重,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教师的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再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等等。

(4)关注学生的发展。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科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从传统的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学生如何学,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传统的科学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只需要将知识以一种学生明白且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学生的学习也往往是接受式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而科学新课程却注重的是对新知识的探究。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究、思考、理解。

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

例如:在科学“物质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直接或者以提问的方式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再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以及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再配以适量的练习或举例进行巩固。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感觉很枯燥,而且课后的练习效果不佳。

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学生如何学习作为第一要求,故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觉得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让全班每位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物质,且要求每种物质都不相同,这样大概有五十种左右的物质,基本包含了物质的所有种类。

教师在黑板上将其一一写出。

然后以每四到五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将这五十种左右的物质分类。

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肯定会对不同类别的物质的概念加以巩固,从而明确物质的分类方法。

最后由小组分别总结说出各组的分类方法。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学生以物质的状态进行了分类,教师在给予表扬的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势必会得到正确的分类方法。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不但巩固和理解了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学生如何学习才是最好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

2、主动驾驭教材,从整体出发,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具有一定的关系和联系的知识系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发起学生的探究规律的心向,进而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上,从处理教材入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在科学教材中关于“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混合计算或比较”这一问题时,学生往往感觉很难。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让学生明确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相互联系。

在判断诸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时,可以根据液体的特点,首先利用P=pgh来比较压强的大小,再利用F=PS来比较压力的大小;而当在判断桌面上受到的容器给予的压强和压力时,则可以把容器连同容器中的液体当作一个固体,利用F=G先来比较压力的大小,再利用P=F/S来比较压强的大小。

在教师分析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感受固体和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规律,抓住解题的关键,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

3、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

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学生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

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环境的外在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

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初中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

科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1)、利用科学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性。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时,如果单一的从“大气有重力,所以大气有压强”这样的直接引入,一是学生难以理解,二是内容枯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纸片托住杯子中的水”这个实验来引入。

学生看到这一好象与生活经验相反的现象时,就会大大的激发起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加大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

(2)、利用科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持续性。

科学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一个良好的情境引入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学生遇到难点而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个时候,教师如能适时的利用科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得以持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例如在九年级科学教材中,关于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加入AgNO3,再加稀HNO3”中,学生对再加稀HNO3这一步难以理解,就算掌握的学生也往往是死记硬背的。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对照实验来加以突破:a)取二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NaCl和Na2CO3溶液b)分别滴加AgNO3溶液,两支试管中都出现了白色沉淀c)再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稀HNO3,发现NaCl的试管中沉淀不溶解,而Na2CO3的试管沉淀消失。

从而让学生明确再加稀HNO3的目的是防止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这样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就可以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防止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放弃参与课堂的情况发生。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

4、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不再是严肃、压抑的权威性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教师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的过程。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鼓励或肯定的话,更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鼓励其继续努力。

课堂中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

不要只注意个别学生;当然,除了增强师生的互动外,生生互动也是营造民主和谐人际关系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方面。

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合作方式,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当然在小组讨论或分组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控。

5、注意学生实际,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