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考研考点、易错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笔记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笔记

针灸学重点笔记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系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交胆肝续。

奇经八脉的功能: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四海:髓海,脑(百会,风府);血海冲脉(大杼,上下巨虚);气海膻中(大椎,人迎);水谷之海胃(气冲,足三里)。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

募穴:位于胸腹部,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的特定穴。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十二经原\络穴:胆经丘墟、光明;肝经太冲、蠡沟;小肠经腕谷、支正;心经神门、通里;胃经冲阳、丰隆;脾经太白、公孙;大肠经合谷、偏历;肺经太渊、列缺;膀胱经京骨、飞扬;肾经太溪、大钟;三焦经阳池、外关;心包络大陵、内关。

五腧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刺激穴位,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鉴别诊疗方法。

针灸学包括针刺疗法和灸疗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两大疗法。

针灸的基本理论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人通过观察肢体及证候表现,发现在人体表面显现出一组纵横交错,密布全身的通道,称之为经络。

经络通过人体的脏腑、肢体、头面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

经络主要有十四个正经,十五个络经组成,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贯穿经过全身各种组织,是整个人体脏腑经络系统的中枢。

2.气血阴阳学说气血阴阳学说是针灸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医学以阴阳学说来阐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

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学科,包括针灸学。

在针灸学中,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辨证与治疗上。

气血学说则是中医学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维持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的主要血液。

在针灸学中,气血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上。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又一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解释,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针灸学的临床实践中。

这三种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针灸学的三大理论基础,贯穿于针灸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中。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提升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循环系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精神状态等。

针灸疗法通过对人体的直接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展开全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腧穴总论1.1考纲要求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腧穴的概念与分类1腧穴的概念(1)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

(3)“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具体含义则有所区别。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殊主治中的背俞穴。

2.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

表1-1【例1】(A型题)“以痛为腧”指的穴位是()。

[2008年研]A.输穴B.五输穴C.奇穴D.阿是穴答案:D解析:腧穴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其中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灯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灵枢·经筋》载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此处“以痛为腧”是指以压痛部位作为治疗点,即阿是穴的含义。

【例2】(A型题)十四经腧穴的总数是()。

[2007年研] A.365B.363C.361D.349答案:C解析:《内经》论及穴名约160个。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记载腧穴349个。

北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腧穴354个。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经穴359个。

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定经穴位361个,并延续至今。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1腧穴的主治特点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①概念: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是所有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

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参考)针灸学治疗考试复重点 (参考)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 针灸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针灸学的治疗原理和作用机制
二、针灸经络和穴位
- 经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 主要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 常用的主要穴位及其定位和特征
三、针灸诊断和辨证
- 针灸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针灸辨证的原理和技巧
- 针灸诊断与现代医学诊断的差异与联系
四、针灸治疗技法
- 基本的针刺技法和操作要点
- 常用的针刺手法和配穴原则
- 针灸疗法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五、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 常见疼痛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 内科疾病的针灸治疗原则
- 常见妇科、皮肤病等疾病的针灸治疗原则
六、针灸学的研究进展
- 针灸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 针灸学的新技术和新疗法的探索与发展
以上为针灸学治疗考试复习的重点参考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祝您考试顺利!。

【考研究极整理】针灸学,查漏补缺!

【考研究极整理】针灸学,查漏补缺!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all)2.远治(14)3.特殊作用①双向②整体调节③特异整体:1.合谷、曲池、大椎——外感发热2.足三里、关元、膏肓——补益正气特异:1.内关——心脏病2.至阴——胎位不正3.大椎——退热4.阑尾——阑尾炎主治规律手三阴:↓2胸神手三阳:↓2二眼热耳足三阳:↓2神热眼足三阴:↓2腹妇前阴任督:神志、脏腑、妇科刺法针刺方向:1.哑门——下颚2.廉泉——舌根3.背部腧穴——脊柱进针深度:实寒深,虚热浅血肿:先冷敷再热敷灸法艾炷灸:1.瘢痕灸:喘痹瘰2.无瘢痕灸:虚寒3.隔姜灸:生姜的功效4.隔蒜灸:积瘰核疮隔盐灸:神阙。

吐泻(大小)风6.膈附子饼:温肾补阳温和灸:慢性。

雀啄灸、回旋灸:急性。

拔罐吸罐的方法:1.火吸①闪火法②投火法③滴酒法④帖棉法2.水罐法3.抽气法闪罐法: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留罐法:皆可走罐法:肌肉丰厚,面积大刺络拔罐法:热、实、瘀血及某些皮肤病留针拔罐法:①肌肉丰厚处(胸背部)②风湿痹三棱针点刺法:十宣、十二井穴、攒竹、上星、太阳、印堂散刺法:局部淤血刺络法:曲泽、委中。

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挑刺法:背俞穴。

治疗反复发作性疾病。

皮肤针:重击:实,新。

轻击:虚,久。

必须与皮肤垂直一般皆可。

效果佳:疼痛、麻木、皮肤病、目疾、胃肠病。

孕妇腰骶部、小腹电针:负极-主穴。

正极-配穴。

断电法:0-关闭电源-取下导线-针取出密波:止痛;疏波:萎病、肌肉损伤;疏密波:扭伤、肌无力、面瘫、炎症等;断续波:萎病、面瘫;锯齿波:呼吸波。

提高兴奋性、调整经络、改善气血针灸治疗辩证取穴:1.肾俞、太溪-肾阴不足2.太冲、行间-肝阳化风3.百会、气海-中气不足4.风池、外关-风火牙痛5.内庭、合谷、二间-胃火牙痛6.太溪、行间-肾虚牙痛对症取穴(经验穴)1.大椎-发热2.丰隆-痰多3.定喘-哮喘4.四白、百虫窝-虫证5.腰痛点-腰痛6.外劳宫-落枕7.胆囊穴-胆囊结石之胆绞痛8.四缝-小儿疳积9.断红穴-崩漏10.合谷、复溜-汗证11.百虫窝-皮肤瘙痒12.内关-恶心呕吐13.次髎:痛经针灸治疗各论行间:肝热太冲:泻肝火太溪:滋阴太渊:无脉证太白:脾虚湿盛表证:肺系,大肠系风门、肺腧:祛风散寒身柱:身楚梁门:食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膻中,大椎,肺俞,肾俞,定喘,膏肓合谷、太冲(开四关);息风镇惊,开窍止痉行间、涌泉:消渴之肾竭命门:肾阳血类症:膈俞、血海。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附表格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附表格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常用骨度分寸表
腧穴总论—表2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
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针灸学必考知识点归纳针灸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它利用人体经络和腧穴的特定部位,通过针刺或灸疗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针灸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针灸学的基础理论1.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等。

2. 腧穴理论:腧穴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是针灸治疗的主要作用点。

3.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用以解释和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治疗原理1. 调和阴阳:通过针刺或灸疗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疏通经络:通过刺激腧穴,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经络阻塞。

3. 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正气,驱除病邪,恢复健康状态。

针灸学的操作方法1. 针刺法:包括直刺、斜刺、平刺等不同针刺角度和手法。

2. 灸法: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条,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腧穴。

3. 电针法:通过电针仪将电流引入针体,增强针刺的效果。

针灸学的主要腧穴1. 常用腧穴:如足三里、合谷、太冲等,这些穴位在治疗多种疾病中都有广泛应用。

2. 特定病症的腧穴:如治疗头痛可选用百会穴,治疗腰痛可选用命门穴等。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1. 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外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疼痛等。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规律、痛经等。

4. 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哮喘等。

针灸学的注意事项1. 针刺禁忌:如皮肤感染、高热、孕妇等情况下不宜针刺。

2. 灸法禁忌:如阴虚火旺、皮肤破损等不宜使用灸法。

3. 操作规范:确保针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

针灸学的现代研究1. 机制研究:探讨针灸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发挥作用。

2. 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验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在现代医学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一、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其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腧穴学说、经络穴位定位、针灸刺激治疗、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等。

在准备考研针灸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理解它们对中医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

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学关于人体内经络系统的理论。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主要包括主经、络穴和络脉。

经络在中医针灸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经络学说能够帮助理解针灸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2.气血阴阳学说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健康是由气血阴阳的平衡调和所决定的。

在针灸治疗中,理解气血阴阳学说可以帮助针灸医生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以五行为基础,在人体内部也存在五行学说的调和运行。

掌握五行学说对于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4.腧穴学说腧穴学说是中医针灸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腧穴的定义、分类、定位和作用。

在准备考研针灸学科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腧穴学说,熟练掌握腧穴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打下基础。

5.经络穴位定位经络穴位定位是中医针灸学科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十四经络穴位的定位和作用。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个经络的穴位名称、定位和作用,同时要熟练掌握刺灸时的要求和技巧。

6.针灸刺激治疗针灸刺激治疗是指通过针灸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腧穴,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

在考研中,需要深入理解各种针灸刺激技术及其治疗原理,在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针灸手法的操作技巧。

7.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指针灸治疗是如何对病人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选择穴位、施行针灸的流程和原则。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理解针灸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

考研前:针灸学梳理

考研前:针灸学梳理

考研前:针灸学梳理(一)腧穴总论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1.十二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必须记住)(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偏历、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包。

(5)手少阴心经: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腺、太溪、复溜、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率谷、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天突、廉腺。

(14)督脉: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

死记硬背被不下来,就背歌诀吧:针灸学常考80穴主治歌(一)针灸学常考80穴主治歌诀(二)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建议记,毕竟有些选项会涉及)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胃脘下前、腰眼、十宣、八邪、外劳宫、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三)刺灸法1.毫针刺法(1)针刺前的准备:选择体位、消毒。

(2)进针法。

针灸学重点总结 针灸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针灸学重点总结 针灸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针灸学笔记——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整理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针灸和艾灸等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部针灸专著是《针灸甲乙经》,《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第一节经络学说1、●经络: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把人体所有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人体内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3、十二经络的分布(十二经脉的名称依据手足、阴阳、脏腑三个方面来命名)1)、▲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手经分布于上肢,足经分布于下肢。

2)、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由于手足阳明十二经脉存在着表里关系,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互为表里关系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4)▲十二经脉的流注循环顺序:4、奇经八脉的分布(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正经气血):1)●督、任、冲散脉均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2)督脉后行于腰、背、项、头后部的正中线,上至头面,入脑,贯心,络背,在生理上能总督一身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并与脑,髓,肾的功能有密切联系。

3)任脉前行于腹、胸、颈、面部的正中线,在生理上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并与妊娠有关,故又有“任主胞胎”的说法。

4)冲脉并足少阴肾经挟脐而上,环绕口唇,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二经之海”,因与妇女月经有密切关系,故又称“血海”。

5、▲经络的作用1)生理功能(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功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2)阐释病理:脏腑之间通过经脉沟通联系,所以经络还可以成为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中医考研针灸学重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学重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学重点总结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11 穴,左右 22 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1.中府肺之募穴[定位 ] 胸前壁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 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操作 ]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5.尺泽合穴[定位 ]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 直刺 0.8~1.2 寸,或点刺出血。

6.孔最郄穴[定位 ]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处。

[主治 ] 肺系病;肘臂挛痛。

[操作 ] 直刺 0.5~1.2 寸。

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 ]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

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头部病。

[操作 ] 向上斜刺 0.5~0.8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 ]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

[操作 ]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寸。

10.鱼际荥穴[定位 ] 在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

[操作 ] 直刺 0.5~0.8 寸。

11.少商井穴[定位 ]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 0.1 寸处。

[主治 ] 肺系热病;癫狂。

[操作 ] 直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20 穴,左右 40 穴)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1. 商阳井穴[定位 ] 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主治 ] 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
(2)xx作用
①概念: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②举例: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
(3)特殊作用
①概念: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
(3)“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具体含义则有所区别。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殊主治中的背俞穴。
【例2】(A型题)十四经腧穴的总数是()。[2007年研]A.365
B.363
C.361
D.349
答案:C
解析:《内经》论及穴名约160个。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记载腧穴349个。北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腧穴354个。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经穴359个。
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定经穴位361个,并延续至今。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
题详解
展开全文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针灸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腧穴总论
1.1考纲要求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二、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腧穴的概念与分类
1腧穴的概念
(1)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

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

经络输穴学总结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

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 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5、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6、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屈于腑。

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7、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客脉、冲脉、带脉阴阳蹄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

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一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

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

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2、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v13、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一关枢;阳明一害蜚;少阳一枢持;太阴一关蛰;少阴一枢懦;厥阴一害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考点、易错点归纳
第一章腧穴总论
1、【单选】
十四经穴的总数是:(362个除去印堂)
2、【单选】A.手三阴经 B.手三阳经 C.
治疗眼病、热病、神志病,宜选用的经脉是:
3、【单选】A.胸、腹病 B. D.肝胆、脾胃病
足三阴经穴均可治疗的病证是:
4、【选择】A.手三阴经穴 B.手三阳经穴 D.足三阳经穴
治疗咽喉病、热病,宜选用的经穴是:
5、【多选】A.手阳明大肠经 B.
治疗咽喉病,可选用的经穴是: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
1、【多选】A.癫狂 B.
足三里的主治病证是:
2、【单选】A.百会 C.肾俞 D.太溪
宜采用斜刺的是:百会平刺,肾俞直刺)
第三章刺法灸法各论
1、【多选】A.弹法 B.
针刺的辅助法手法有:
2、【多选】A.烧山火 B.徐疾补泻
属于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是:
3、【多选】A.徐徐刺入,少捻转,急速出针 B.针尖顺着经脉偱行方向刺入
C.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D.
4、【单选】A.先深后浅 B.提插幅度大
关于提插补泻之泻法叙述错误的是:重插轻提为补)
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①捻转补泻拇指向前用力重为补,拇指向后用力重为泻
②提插补泻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
③急徐补泻慢进快出为补,快进慢出为泻
④呼吸补泻呼进吸出为补,吸进呼出为泻
⑤开阖补泻出针后按压针孔为补,摇大针孔为泻
⑥迎随补泻顺经方向扎为补,逆经方向扎为泻
⑦平补平泻均匀提插、捻转
①烧山火三进一退(补法)
②透天凉一进三退(泻法)
4、【多选】A.过度疲劳 B.
不宜立即进行针刺的是:A.过度疲劳、B.精神紧张、D.过度饥饿5、【选择】A.间接灸 C.艾卷灸 D.天灸
白芥子灸年属于:D.天灸
雷火针灸属于:C.艾卷灸
6、【多选】A.瘢痕灸
属于艾灸的是:A.瘢痕灸、C.温灸器灸、D.隔盐灸
7、【多选】A.闪罐法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 B.刺络拔罐法适用于乳痈急性期
C. D.走罐法常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
8、【多选】A.散刺法 B.刺络拔罐法 C.叩刺法 D.挑刺法
属于三棱针刺法的有:
三棱针刺法包括:①点刺法、②散刺法、③刺络法、④挑刺法四种
9、【选择】A.大椎、少商 B.肺俞、胃俞 D.合谷、太冲
三棱针刺络法常取得腧穴是:
三棱针点刺法常取的腧穴是:
10、【多选】A.痤疮 B.中暑
三棱针法的适应病证是:
第四章治疗总论
治疗原则:┬1.


├2.
├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4.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选择】A.陷下则灸之 B.热则疾之 D.寒则留之
阴挺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痛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2、【多选】A.虚则补之 B. D.实则泻之
实热证的治疗原则是:
3、【单选】A.补之 B.泻之 C.留之
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寒性病证宜:
4、【多选】A.循经选穴 B.远部选穴 C.
肝气犯胃型胃痛取太冲取穴原则是:
4、【多选】A.表里经配穴法 B.上下配穴法 C.
感冒后出现腹泻,治疗取太渊、偏历,其配穴法是:
6、【单选】A.体重节痛 B.喘咳寒热 C.逆气而泄 D.腹痛而泄
《难经.六十八难》关于“五输穴”主治的论述中,“经”所主的是:
《难经·六十八难》:“所出为井,所流为荣,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7、【多选】A.井穴 B.
可治疗脏腑病证的有:
8、【多选】A.八会穴 B.
常用于治疗腑实证的有:
9、【多选】A.天枢 B.内庭 C.
常用于治疗大肠腑病的腧穴有:
第五章治疗各论
1、【多选】A.太阳、风池 B.太冲、太溪
针刺治疗外感少阳经头痛,宜选的腧穴是:
2、【选择】A.膈俞、夹脊 B.肾俞、太溪 C.
治疗腰脊中部刺痛,触之僵硬,除阿是穴外,还应选取:
3、【多选】A.大杼 B.大椎 C.曲池 D.曲泽
治疗热痹除局部取穴外,还宜配用的穴位有:
4、【多选】A.膻中 B.中脘 C.大椎 D.悬钟
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常用穴有:
5、【多选】A.太冲 B.曲池 C.下巨虚 D.内庭
穴位有:
6、【多选】A.照海 B.
可治疗便秘的腧穴是:
7、【单选】A.向左或右斜刺 B. D.直刺、深刺
治疗癃闭,针刺中极穴宜采用:
8、【多选】A.月经不调 B.崩漏 C.滞产 D.
以关元、三阴交为主方可以治疗的病症有:
9、【多选】A.取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B.以曲池、合谷、血海、服俞为主穴
C.可配用外关、风池穴
D.耳针治疗可选取的穴位是神门、内分泌、肺
患者,女,30岁。

1
10、【多选】A.局部围针 B.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罐 D.毫针泻法
11、【多选】A. C.足太阳膀胧经穴 D.手太阳小肠经穴
12、【单选】A.心俞、擅中、神门 B.内关、阴郑、擅中
C.
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