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全县劳务经济典型经验材料

合集下载

最新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最新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第二篇: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第三篇:劳务输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四篇:乡镇劳务输出经验材料第五篇: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材料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县始终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在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技能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搞好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xx年1-10月份,劳务输出总数达27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3.5亿元,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劳务收入1440元。

xx年度被评为全市劳务输出先进县,xx年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强化督导考核。

县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成员工作会议,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时总结布置工作,特别是劳动、教育、财政、公安、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扶贫办及宣传等部门,都布置了具体工作,下达了任务,只要是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事,保证做到优办、快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把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指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自xx年以来,每年年初即与各镇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劳务输出任务,并签订责任状,同时,加大了由县劳务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总结表彰”的考核力度,重点从“五有二率”(有组织、有经费、有目标、有档案、有实效和培训率、有组织输出率)方面采取“月月督查、月月公布,季季小结、季季排名”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

建立协会,拓宽市场,发挥品牌作用。

××县是全国知名的“建筑之乡”和“木材加工之乡”,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了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

每年都有5万余名建筑工人分布在大庆、辽河、济南、西安、敦煌、银川、乌鲁木齐等地。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精选多篇)

本文共有11526.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目录第一篇: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第二篇: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经验交流第三篇:劳务输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四篇:乡镇劳务输出经验材料第五篇:村劳务输出典型经验材料正文第一篇: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县始终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在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技能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搞好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xx年1-10月份,劳务输出总数达27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3.5亿元,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劳务收入1440元。

xx年度被评为全市劳务输出先进县,xx年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强化督导考核。

县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成员工作会议,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时总结布置工作,特别是劳动、教育、财政、公安、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扶贫办及宣传等部门,都布置了具体工作,下达了任务,只要是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事,保证做到优办、快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把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指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自xx年以来,每年年初即与各镇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劳务输出任务,并签订责任状,同时,加大了由县劳务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总结表彰”的考核力度,重点从“五有二率”(有组织、有经费、有目标、有档案、有实效和培训率、有组织输出率)方面采取“月月督查、月月公布,季季小结、季季排名”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

建立协会,拓宽市场,发挥品牌作用。

××县是全国知名的“建筑之乡”和“木材加工之乡”,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了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

每年都有5万余名建筑工人分布在大庆、辽河、济南、西安、敦煌、银川、乌鲁木齐等地。

目前全县从事木材加工销售的人数已达12.7万余人,其中从事木线条加工销售的仅王沟一镇就有1万多人,可以说凡有木线条销售的地方,就有××县人。

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

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

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的就业机会。

相反,农民盲目进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即浪费钱财又容易上当受骗。

因此,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规模输出和稳定输出的重点来抓。

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沙石资源,组织人员贩运沙石;利用砖场扩建用工量大的大好时机,组织人员到砖厂打工;利用现有柳编厂,组织人员从事柳编生产和协调解决中长期贷款(解决贷款55万元,扶持养殖大户22户)扶持农民从事养殖等搞好内转。

全乡仅这几项每年转移劳动力就有800余人,人均可创收201X元以上。

另一方面,在开辟外埠基地上下工夫,通过能人牵线搭桥,政府组织,鼓励农民自己出去闯等综合手段,全乡在外辟建了大连京广集团、加格达奇农业开发公司、大连金洲蔬菜批发市场、天津葛沽镇、唐沽镇磨光厂、三江水稻异地开发等劳务输出基地32处。

依托基地派出村干部5人,"一元钱"村官5人,乡干部2人,并委托20名能人,对基地进行管理和信息反馈。

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对基地进行回访,使基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同时多渠道开辟新的劳务基地。

今年2月份,这个乡组织各村到大连、天津、北京等地考察辟建基地,新建基地6处,并与基地签订了500人的用工合同。

与此同时,培养和发展劳务输出经纪人120人。

滤布有了这些基地和能人,不但减少了劳务人员流动的盲目性,更为广大务工人员创造了广阔的择业空间。

尤其是对那些无门路、无技能、岁数较大、头脑较差的农民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目前全乡依靠外埠基地转移的劳动力就有2400多人,占外输劳动力的60%。

四、搞好岗前培训,提高技能,增强本领,是搞活劳务输出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劳动力就业门槛逐渐升高,多数农民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后头乡依托县职教中心、县劳转办等单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对本乡群众进行职业技能、维权等知识的培训。

几年来,我们乡每年都举办培训班三次左右,使全乡劳动力基本上轮训一遍。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县始终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进展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在加强目标治理、强化技能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搞好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XX年1-10月份,劳务输出总数达27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3.5亿元,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劳务收入1440元。

XX年度被评为全市劳务输出先进县,XX年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强化督导考核。

县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成职员作会议,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时总结布置工作,特别是劳动、教育、财政、公安、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扶贫办及宣传等部门,都布置了具体工作,下达了任务,只要是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事,保证做到优办、快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把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指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自XX年以来,每年年初即与各镇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劳务输出任务,并签订责任状,并且,加大了由县劳务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总结表彰”的考核力度,重点从“五有二率”(有组织、有经费、有目标、有档案、有实效和培训率、有组织输出率)方面采取“月月督查、月月发布,季季小结、季季排名”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

建立协会,拓宽市场,发挥品牌作用。

××县是全国知名的“建造之乡”和“木材加工之乡”,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了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

每年都有5万余名建造工人分布在大庆、辽河、济南、西安、敦煌、银川、乌鲁木齐等地。

目前全县从事木材加工销售的人数已达12.7万余人,其中从事木线条加工销售的仅王沟一镇就有1万多人,能够说凡有木线条销售的地点,就有××县人。

在老品牌的基础上,我们别断开发新的品牌,并在劳务输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重点抓好“建造工、电子装配工、缝纫工、电焊工和保安”五大品牌的培训和输出,在××县建造业协会的基础上,分别为其他四大品牌建立了行业协会,并且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在源头加入工会,经过协会和工会与务工地协会和工会的有效对接,使务工者在务工地的自我治理和自我维权有了保障。

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最新篇)

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最新篇)

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上半年劳务输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为促进我县跨越发展和实现“两个进位”、奋力崛起苏北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县劳动保障局为核心的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履职尽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力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抓手,以南北挂钩为载体,以乡镇劳动所为平台,更新观念,创新办法,在我县宏观首战全胜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新的骄人成绩。

今年1至6月份,农村劳动力转移8700人,其中劳务输出6500人,劳务输出累计总数达23.65万人。

主要做法:一是继续坚持市场化、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二元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强化与镇江新区、扬中市的劳务协作,创新了“点对点”劳务协作新模式,劳务输出工作做到进一步科学地判断形势、进一步全面地提高认识,进一步系统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地狠抓落实。

二是坚持向外输出和县内转移并重,抓住县城开发区、临港开发区、物流和旅游风景区强劲发展的机遇,为进区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目前已有6000余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

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把劳务输出当成产业来做,当成项目来抓,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硬件投入,累计投入20万元。

职业介绍中心在确保达到“三星级”的基础上,力争达到“四星级”。

现在各乡镇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已成为工作场所、计算机网络设备、人员和经费均到位的基层站所,成为各乡镇的亮点部门。

四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亮点。

我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打工学到技能的同时,返乡创业、致富乡亲成为有志人士的首要追求。

他(她)们更注重资本和知识的积累,把握和创造机遇。

在江南打工的青年陆*,在学有专长、致富有方时,在家乡创办了*电子厂,提供就业机会80多个,实现了“不仅自己富,更要帮助乡亲富”的夙愿。

在常州务工的李*,返乡兴办*保温材料厂,解决300多人就业。

“风还巢”的奇特效应,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开江县劳务输出经验材料

开江县劳务输出经验材料

六环联动做大劳务产业六抓并举发展劳务经济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开江县劳务输出工作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开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农村劳动力28.6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将近19.5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县把做好农村就业工作、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抓紧抓好,全县自上而下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宣传发动,劳务输出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实际工作中,县就业部门把开发劳务市场、搞好劳务协作、打造劳务品牌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政府推动,多措并举,努力开辟劳务市场,积极发展劳务协作,促进劳务输出产业化。

目前,我县已在境内外建立劳务输出基地320多个,县外务工人员达到19.3万人,遍布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城市和地区,实现劳务收入达28.6亿元,劳务输出给我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行政推动抓领导,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建立了上下联动齐抓劳务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明确了全县劳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形成了发展劳务产业的长效机制,为发展劳务协作搭好了平台。

一是县上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劳务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劳务输出各项工作,并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的劳务输出办公室,各乡镇、村社都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统筹安排。

二是县委、县政府同20个乡镇和28个县级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逗硬奖惩。

三是各乡镇明确了一名分管副乡镇长具体抓,村社明确村主任为主要负责人,构建了以县就业部门、县劳务办为中心,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村社及社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为依托的劳务开发网络联动机制。

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

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

某乡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领导重视真抓实管劳务经济良性发展**乡现有5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4375户,17892口人,7941个劳动力,其中富余劳动力4373人。

针对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几年来,我们把发展劳务经济定位为强乡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坚持走内转外输同步、多轮驱动之路,在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上下功夫,从而使劳务输出有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XX年转移劳动力4086人(内转1280人,外输280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2,创收1175万元,人均创收2875元,拉动人均增收657元。

20XX年转移劳动力43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4,创收3699万元,拉动人均增收860元,再创历史新高,劳务经济已经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0XX年,截止到3月末,转移劳动力4200人(内转899人,外输3501人),足迹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和地区,远涉美国、俄罗斯和日本,转移人数占富余劳动力的96,占劳动力总数的53。

目前,我乡劳务输出已实现了由自发的单打独奏向规模输出、基地输出转化;由原来单一的养家糊口目的向作为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转化;由靠单一的种植业向劳动力资源开发、多业并举方向转化。

一、领导高度重视,切实真抓实管,是搞好劳务经济的前提和保障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和乡村“一号工程”来抓,健全领导组织,明确责任,纳入日程。

形成乡村一把手挂帅抓,乡长、村主任具体抓,乡村干部人人抓、经常抓的工作氛围。

同时,把劳务输出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与村干部工资、乡干部升职挂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提拨重用,表现差的给予惩罚,绝不提拨。

这样使我乡的劳务输出同乡村干部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了广大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干部真抓实管、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那种可抓可不抓,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的工作局面,使干部充分认识到人人肩上有担子,抓好劳务输出不但是尽义务,而且是一种政治责任,绝不能等闲视之,从而加快了全乡劳务经济的发展步伐。

劳务提供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劳务提供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劳务提供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劳务提供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000字)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大家好!我是某劳务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劳务提供经验。

我觉得劳务提供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能够促进地区之间的互利合作,提升员工的就业和生活质量。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劳务提供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首先,有效管理劳务队伍是劳务提供工作的关键。

作为劳务提供公司的一员,我们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合理安排和管理劳务队伍。

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要求和人员数量。

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招聘合适的劳务人员,确保他们具备所需的技能和资质。

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对于一些需要多人协作的项目,我们还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通过有效的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劳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其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是劳务提供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劳务提供公司的一员,我们要始终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需求变化。

我们要主动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客户的工作,与他们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在与客户的合作中,我们要始终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另外,合理处理劳务队伍的劳动关系是劳务提供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劳务队伍中的员工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我们要妥善处理他们之间的劳动关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我们要及时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员工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够确保劳务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村在全市劳务现场会上的典型经验材料

村在全市劳务现场会上的典型经验材料

村在全市劳务现场会上的典型经验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次全市劳务现场会上,代表我们村分享我们在劳务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我们村地处具体位置,共有具体户数户,具体人口数人,耕地面积具体亩数亩。

长期以来,我们村一直面临着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困境,村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劳务发展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劳务工作机制为了推动劳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劳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劳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劳务信息员队伍,每个村民小组都配备了一名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劳务信息。

为了提高村民的就业技能,我们积极与上级人社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联系,邀请专业教师到村里举办各类培训班。

培训内容涵盖了建筑、家政、电工、焊工等多个领域。

通过培训,村民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务输出数量我们积极与周边企业和用工单位联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

每年春节过后,我们都会组织企业到村里举办招聘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我们还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资金扶持等服务。

为了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们还积极发展“互联网+劳务”模式。

通过建立劳务微信群、QQ 群等方式,及时发布劳务信息,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最新的用工需求。

此外,我们还与外地的劳务中介机构合作,组织村民到外地就业。

三、强化服务保障,维护务工人员权益为了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我们村建立了跟踪服务机制。

定期与务工人员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用工单位,为务工人员争取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为了提高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我们邀请律师到村里举办法律讲座,向他们普及劳动法律法规知识。

当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doc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doc

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大全心得体会经验交流材料〔劳务输出先进县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县始终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在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技能培训、开拓劳务市场、搞好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XX年月份劳务输出总数达万人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亿元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劳务收入元。

XX年度被评为全市劳务输出先进县XX年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

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强化督导考核。

县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成员工作会议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时总结布置工作特别是劳动、教育、财政、公安、计生、工会、共青团、妇联、扶贫办及宣传等部门都布置了具体工作下达了任务只要是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事保证做到优办、快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劳务输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把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指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自XX年以来每年年初即与各镇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劳务输出任务并签订责任状同时加大了由县劳务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总结表彰”的考核力度重点从“五有二率”(有组织、有经费、有目标、有档案、有实效和培训率、有组织输出率)方面采取“月月督查、月月公布季季小结、季季排名”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

建立协会拓宽市场发挥品牌作用。

××县是全国知名的“建筑之乡”和“木材加工之乡”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了一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

每年都有万余名建筑工人分布在大庆、辽河、济南、西安、敦煌、银川、乌鲁木齐等地。

目前全县从事木材加工销售的人数已达万余人其中从事木线条加工销售的仅王沟一镇就有万多人可以说凡有木线条销售的地方就有××县人。

在老品牌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开辟新的品牌并在劳务输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重点网抓好“建筑工、电子装配工、缝纫工、电焊工和保安”五大品牌的培训和输出在××县建筑业协会的基础上分别为其他四大品牌建立了行业协会同时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在源头加入工会通过协会和工会与务工地协会和工会的有效对接使务工者在务工地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维权有了保障。

最新-村集体发展劳务经济系列典型经验材料 精品

最新-村集体发展劳务经济系列典型经验材料 精品

村集体发展劳务经济系列典型经验材料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村是全县有名的涝区之一,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52亩,且绝大多数为旱田),十年九涝,集体经济脆弱,百姓不富裕。

针对实际情况村里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致富步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不放,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村里劳务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2019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乡名列前茅,受到了县委和乡党委的表彰和奖励,支部书记**个人还获得了乡“劳务输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9年再创历史新高,全村转移劳动力13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12%,占富余劳动力的107%,创收547万元,人均创收3988元,拉动人均增收148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632%,并实现了用工单位、劳务人员和家属的“三满意”。

劳务输出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先进村。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领导重视,敢担风险村里始终把抓好劳务输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贯穿于经济工作实际,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村两委班子一如即往地真抓实管,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从而改变了过去群众对班子的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的被动局面,呈现出了群众主动找村里给联系活计的良好势头,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

刚开始时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支部书记及时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到屯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搞好算帐对比,并请打工典型现身说法,以打工的典型事例让人们看到致富的希望,觉得有前途、有奔头,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体会到眼下唯有发展劳务经济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致富途径。

达成共识后干部抓劳务输出自觉了,群众也投亲靠友纷纷找门路了,两委班子抓住机遇,通过搞好宣传发动,鼓励农民走出去、集体组织送出去、派出能人带出去等措施来加快劳务输出进程。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多动脑筋,找准定位。

劳务分包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劳务分包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劳务分包企业经验交流材料劳务分包企业经验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分享我们劳务分包企业的经营经验和成功案例。

劳务分包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源的重要职责。

在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劳务分包企业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构建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我们深知劳动力的质量和能力是影响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培训、岗位轮岗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注重员工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制度、晋升途径等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劳务分包业务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我们劳务分包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

我们注重规范管理、信息化管理和项目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培训和交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再次,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服务。

劳务分包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上。

我们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与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准确把握客户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同时,我们也注重与客户的长期合作,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我们深知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

最后,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劳务分包企业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成本和资源消耗。

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广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最新整理某镇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docx

最新整理某镇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docx

最新整理某镇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镇位于**县东北部,全镇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实有劳动力1.2万人。

20xx年全镇转移劳动力51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5%;20xx年转移劳动力63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2.2%,劳务收入3500万元,占全镇GDP的2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以上。

一、抓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方法1、加强引导,转变观念。

在贫困的半山区农民心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等陈旧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宁肯死守自己的1亩3分薄地过苦日子,也不愿挪动一步出门挣钱。

“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祖祖辈辈对生活质量要求很低,认为:有饭吃、能填饱肚子就行;有衣穿、能遮身去寒就行;有房住、能避风挡雨就行。

农民这些保守观念、低追求致使我镇劳务输出起步难,发展更难。

镇里1999年与烟台签订了300人的用工合同,经多方动员,只有116人报名前往。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迅速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走出农村,学会赚钱”活动,号召农民外出务工,挣钱致富。

镇上为劳务输出的典型示范户命名授牌,披红戴花,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一种“务工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

观念更新,万两黄金。

从此,封闭落后的双岔河人开始走出乡村,闯荡世界,从开始转移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转移5000多人。

这些人上省城、进京城、下闽粤、闯关东,活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几年来从外地挣回大量现金,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近年来,尝到了务工致富甜头的**人已经由过去被动的“要我出去”转变为自发的、主动的“我要出去”,逐步形成了一种气候。

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势头,进一步把我镇的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多次对我镇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镇主要领导组织人员,深入到xxxx、xxxx、xxxx等地用工单位考察回访,精心制作了《离开土地挣钱去》、《创业者的足迹》等多部电视专题片,编印了《**外出务工创业者典型事迹简介》等宣传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全县劳务经济典型经验材料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XX年开始,县委、政府针对人多地少,贫困人口较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实际,确定了“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的工作思路,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推进组织、培训、就业、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务输出工作模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季节性务工向长期务工转变,由从事种养业向从事二三产业转变,由疆内务工向疆外输出转变,劳务经济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劳务创收近亿元。

劳务创收亿元,农民人均增收元,较2004年增长了近3倍。

目前,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XX年,我县被国家劳动保障部确定为劳务输出示范县。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举全县之力抓紧抓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成立县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动力转移组织,成立了县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设立了信息收集员、信息发布员、统计员、法律咨询员,13个乡镇依托劳动保障事务所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了2-4名工作人员,在每个村组建了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骨干的村级信息员队伍。

二是县委、政府专门下发了,从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优惠政策、服务管理、组织引导等方面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实行干部、教师劳动力转移责任制,县级领导带头,每个干部、教师负责联系一户农民,帮助转移一个劳动力。

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奖惩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责任机制,明确劳动保障、共青团、妇联、工会、教育、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单位职责,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长期规范有序地开展。

四是按照“鼓励、扶持、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劳务派遣组织。

目前,我县已形成了一支587人组成的专门从事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协理员队伍。

二、强化宣传动员,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消除农民群众的顾虑,提高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县委、政府把转变群众观念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全县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动员,并通过典型示范、利益引导、说服教育、强化服务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和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等途径,广泛宣传劳动力转移的好处、优惠政策、劳动力转移致富典型和劳务创收工作成效,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舆论氛围。

二是从2003年起,我县每年组织优秀务工人员进村宣传,去冬今春以来,我们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劳动力转移大宣传、大动员,把在天津务工青年的工作、生活情况制成光盘发送到每个村进行播放;组织13名天津务工返乡人员到各乡镇宣讲他们在天津工厂务工的情况,以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发生可喜变化的事实,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三是让村干部、党员、“三老”人员带头做榜样,积极动员自己的子女和亲戚外出务工,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四是外出务工人员发工资后,带队干部将工资统一寄回,由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和乡镇党委、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将务工人员工资现场发给家长,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通过真实的事例和坚持不懈地宣传动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以前因不愿离开家门、外出务工而伤心流泪,转变为现在为争取不到外出务工的机会而伤心落泪。

越来越多祖祖辈辈种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走出土地、离开家乡打工创业,并从劳务输出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实惠。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竞争力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我县坚持“按需培训、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工作思路,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一是积极整合培训资源。

依托新疆民族乐器村资源,建设特色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开展以民族乐器制作为主的技能培训。

建成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综合培训大楼,配备教学设备和实习设备,主要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急需的单项技能培训。

在县职业中学、各乡中学按“2+1”、“3+X”模式,开展了对初高中学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形成了大范围、广覆盖的培训网络。

二是坚持开展引导性培训。

我县高度重视输出人员汉语知识、法律知识、组织纪律、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具备日常的汉语交流能力,增强外出务工的适应性。

三是坚持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与地区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校老师授课,大大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就业技能。

2006年,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60多万元,举办了缝纫、电焊、驾驶、家电维修、民族乐器制作、客房服务等13个工种的培训班71期,培训8569人,有18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6580人通过培训后实现就业。

今年以来,已开展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班15期,培训4509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672人。

经过培训掌握技能的农村青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用工企业普遍反映我县的务工青年工作踏实、适应性强,部分工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周边劳务市场形成了“XXX”品牌效应。

四、强化政策扶持,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为了推动劳动力转移工作顺利开展,我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优惠政策,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一是按照的规定,保留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承包权。

二是对农民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服务。

三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并由政府为每人购买一份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四是由县财政出资20万元作为劳务输出工作周转金,为外出务工人员垫付路费,并联系车辆、购买车票、安排吃住等,让务工人员放心外出。

五是减免外出务工人员的积累工和义务工,在农忙时节优先灌水、耕种,及时解决他们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六是对外出务工回乡创业者,按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在用地、供水、供电等方面给予照顾。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使到内地企业务工青年回乡后,能够在县内企业务工,成为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

七是对向二、三产业转移时间在2个月以上、纯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乡镇,每转移输出一个人县财给予乡镇20元的工作经费,极大地激发了乡镇开展劳务输出的工作热情。

五、强化维权服务,狠抓务工管理,营造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宽松环境为保证农民输得出,稳得住,能挣钱,县委、政府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是强化维权服务。

制定了等有效措施,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调解劳务纠纷,协调用工单位解决务工人员工资和探亲休假等待遇问题,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在我县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天津、河北和浙江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

每个工作站配备2名干部,负责协调务工人员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关系,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与各随队干部共同做好对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同时,协调当地劳动保障和相关组织开发适合我县务工人员就业的岗位,提供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

三是在县、乡、村设立了190个信息发布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开办信息专栏,广泛发布用工信息,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用工需求服务。

四是对输出人员进行求职登记、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职业介绍等“一站式”免费服务。

五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随队服务管理。

每一批输出人员都由一名县领导负责带队,选派干部、民警、医务人员和维吾尔厨师随队服务。

针对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汉语沟通困难的实际,随队干部白天组织生产,晚上组织学习汉语。

目前,在天津等内地随队干部达16人。

通过随队管理与服务,不仅使务工人员放心务工,也锻炼了干部,成为干部廉政锻炼的重要方式。

六是真情关怀。

每次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都要举行欢送仪式,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为外出务工人员送行鼓劲。

重大节日期间,都要安排县领导带队慰问务工人员。

去年古尔邦节前夕,县委主要领导带队专程前往天津兰奇手套厂、天绒纺织厂等内地务工地点看望慰问务工人员,还协调厂方在节日期间安排务工人员开展文艺活动,参观名胜古迹,开阔务工人员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世界的多彩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增强踏实务工、奋发自强的决心。

六、强化组织引导,提高二三产业就业比例,实现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转移为确保农村劳动力尽可能多的转移出去,我县坚持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转移、长年转移与季度性转移、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相结合,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条件的农民都有机会外出务工,不断拓展非农增收的空间。

一是有组织地向内地企业工厂输送劳动力。

一个民族不走出去,就难以发展。

我们充分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天津、山东、河北企业的联系,县委、政府领导利用到天津、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的机会,积极联系用工企业,邀请用工单位到我县考察、洽谈等,最大限度拓展疆外劳务市场,拓宽了劳务输出渠道。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后,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地输送到内地企业,实现农民向工人的转变。

自去年首次组织233名劳动力到天津企业务工以来,全县共有3000余人到天津兰奇手套厂、天绒纺织厂、金章制鞋厂、科尔纺织厂、怡元服装厂等内地企业务工。

目前,在兰奇手套厂的务工人员最高工资达1700元,有的务工人员已成为技术骨干,其中4名女工成为车间组长。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工厂,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就近转移。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吸引农民到城镇从事餐饮、运输、建筑、服务等行业。

四是在县乡道路、水利工程、设施农业、抗震安居等工程建设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尽可能多吸收本地农民参与,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鼓励农民开办家庭作坊,从事传统手工业制作,支持农民从事个体商贸、餐饮、农产品营销和“农家乐”旅游,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以手工业制作为主的专业村,如木匠村、毡子村等村。

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重点向二三产业转移,向技能型岗位转移。

今年计划全年劳动力转移输出7万人(次),1-5月份,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其中向二三产业转移输出万人(次)。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勇敢地走出农村,进城进厂,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学会了一技之长,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实现了走出一个人,省下一口粮,赚回一笔钱,富裕一家人,影响几代人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