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的预习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的预习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的预习方法
刘煜
【期刊名称】《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注重学生良好预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页数】1页(P196)
【作者】刘煜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河南,永城,47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方法辅导及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J], 林芝
2.优化预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课标背景下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J], 李秀明
3.浅谈预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J], 谢明茹
4.浅谈职业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性 [J], 张志芳
5.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J], 樊湉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12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和复习《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

《题临安邸》作者以讽刺的语言写出了当政者纵情声色。

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揭露了当权者的腐朽本质,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激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知识点多音字:几:ji几个ji茶几降:jiang降落xiang投降xun:熏(熏陶)薰(薰衣草)shi:恃(有恃无恐)侍(侍候)生字组词:祭:祭拜祭祀祭奠祭天祭坛祭文乃:乃父乃至乃至于有容乃大熏:熏风熏陶熏肉熏染臭气熏人杭:杭州苏杭杭绸亥:亥时恃:自恃有恃无恐恃强凌弱恃才傲物哀:哀伤悲哀哀悼哀怜哀兵必胜拘:拘束拘谨拘禁拘管不拘一格形近字:祭:(祭拜)察(观察)杭:(杭州)抗(抗争)恃:(自恃)待(等待)《示儿》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题临安邸》知识点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木兰诗》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木兰诗》预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木兰诗》预习知识点梳理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

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熟悉这首民歌讲述的故事。

这首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学习时注意从这两方面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唧唧⑵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⑶。

不闻机杼声⑷,唯⑸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⑹,问女何所忆⑺。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⑻,可汗大点兵⑼,军书十二卷⑽,卷卷有爷⑾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⑿,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⒀,南市买辔头⒁,北市买长鞭。

旦⒂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⒃。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⒄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⒅鸣啾啾⒆。

⑴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⑵[唧唧]叹息声。

⑶[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⑷[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⑸[唯]只。

⑹[何所思]想什么。

⑺[忆]思念。

⑻[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⑼[可汗(kè hán)在大点兵]河汗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⑽[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⑾[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⑿[原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⒀[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⒁[辔(pèi )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⒂[旦]早晨。

⒃[溅(jiān)溅]水流声。

⒄[黑山]和下文的“燕(yā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⒅[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⒆[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万里赴戎机⑴,关山度若飞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第一部分课文内容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曾子⑧曰:“吾⑨日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不习乎?”(《学而》)①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⑨〔吾(wú)〕人称代词,我。

⑩〔日〕每天。

⑪〔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⑭〔信〕诚信。

⑮〔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⑧,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

”(《为政》)子曰:“贤哉,回⑪也!一箪⑫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⑬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⑭者⑮不如好⑯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⑰之者。

十二字令口诀精编版

十二字令口诀精编版

“十二字令口诀”在量柱和价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且简单有效,其方法是“用左推法就近对比”,就是以今天的量柱价柱为基点,与其左边的量柱价柱进行就近对比,看看谁胜谁负,“红胜则进,红负则出;绿胜则出,绿负则入”。

这“三句话”的关键是对于“胜的临界点的把握”,它有五层含义:第一,从量柱上看(以量柱顶部为基准):只要今天的量柱高于昨天的量柱,就是“胜”,红柱高就是阳胜,阳胜则进;绿柱高就是阴胜,阴胜就出。

这里讲的“胜”,是“胜利的胜”,不是“旺盛的盛”。

这里一般是看单根量柱,有时也看两根量柱,用“面积的胜”换算成“高度的胜”。

第二,从价柱上看(以价柱实体为基准):只要今天红柱的实顶高于昨天阴柱的实顶,就是“阳胜”;只要今天绿柱的实底低于昨天红柱的实底,就是“阴胜”。

和量柱不同的是,价柱的胜一定要看实体,实体的“顶底”就是“胜的临界点”,也是我们“进出攻防”的临界点。

第三,从配合上看(参照上述两个基准)“量价双胜”是“胜”的重要标志。

只要今天的量柱和价柱,同时高于昨天的量柱和价柱,即“双向胜阴”,才是“阳胜”;反之,如果今天的量柱和价柱同时“双向胜阳”,才是“阴胜”。

第四,从量价比看(以量价对比为参考):我们“十二字令”中的“阳胜”或“阴胜”,特指“双向胜”,如果碰到“单向胜”的状况,最好还是“看一阵”,即观望。

一旦发现“长阴短柱”或“长阳矮柱”,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千万不要急于下定论。

第五,从质量上看(依然参照上述基准):只要今天的量柱比昨天的量柱高一倍左右(不要高出许多),阳柱就是“小倍阳”,阴柱就是“小倍阴”。

若高出一倍以上,就是“倍阳”或“三倍阳”或“四倍阳”,若高出五倍以上,那就是“高倍阳”。

当日大盘涨跌判断方法:方法一:1、开盘跌,但很快回升,维持半小时内涨,当天看涨!2、昨天是跌,今天开盘是涨,维持半小时涨,当天看涨!3、昨天是跌,今天开盘是跌,维持半小时跌,当天看跌!4、昨天是涨,今天开盘是跌,维持半小时跌,当天看跌!5、昨天是涨,今天跳空高开,当天会升得更高!6、昨天是跌,今天跳空大跌,午万不要手软,立即卖空!7、开盘暴涨暴跌,除非有极大利好或利空,要忍手,不宜操盘!8、连续上升多日,天天高开,再上升,突然低开,立即做空!9、连续下跌多日,天天低开,再下跌,突然高开,可做多!10、今天高开低收,明天跌市多。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的笔记以下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的笔记:
一、生字
隼(sǔn)
埃(āi)
栽(zāi)
逾(yú)
窥(kuī)
伺(sì)
署(shǔ)
卢(lú)
抵(dǐ)
锡(xī)
二、多音字
倒:dào(倒退)dǎo(倒下)
相:xiāng(互相)xiàng(相片)
差:chà(差劲)chā(差别)
载:zài(下载)zǎi(记载)
给:gěi(送给)jǐ(给予)
三、近义词
迅速——快速
追逐——追赶
企鹅——皇帝企鹅
奋力——努力
谨慎——慎重
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锐利——锋利
机敏——灵敏
发现——察觉
凶猛——猛烈
四、反义词
迅速——缓慢
灵活——呆板
机敏——迟钝
凶猛——温顺
安全——危险
偶然——必然
熟悉——陌生
容易——困难
简单——复杂
束手无策——胸有成竹
五、词语解释:
【猎豹】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动物,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游隼】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飞行时速可达360多千米。

【喷气式飞机】是一种飞行速度非常快的飞机,它通常使用喷气发动机来产生推力。

【流星体】是一种太空中的小天体,它们以非常高的速度飞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2课笔记一、生字词。

1. 鸿毛(hóng máo)- 释义: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 例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 鼎(dǐng)- 部首:目。

- 笔画:12画。

- 释义: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正当,正在。

文中“鼎”表示盛大的意思,如“鼎沸”。

3. 铭(míng)记。

- 释义:深深地记在心里。

- 例句: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二、文章结构。

1. 提出观点(第1段)- 点明主题:“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 强调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的性质和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 论述观点(第2 - 4段)- 第2段。

- 内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通过对比为人民利益而死和为法西斯等反动势力卖命而死的不同意义,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价值。

- 第3段。

- 内容: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 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因为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得出不怕批评、接受正确批评的结论。

- 第4段。

- 内容: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 主要表达:阐述了在困难面前应有的态度,强调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3. 发出号召(第5段)- 内容: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八上语文12课笔记

八上语文12课笔记

八上语文12课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谈歌,原名谭同占。

2. 体裁。

- 小说。

二、生字词。

1. 字音。

- 咆哮(páo xiào):猛兽怒吼。

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腾轰鸣。

- 狞笑(níng xiào):凶恶地笑。

- 拥戴(yōng dài):拥护推戴。

- 放肆(fàng sì):(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 呻吟(shēn yín):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 祭奠(jì diàn):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2. 字形。

- “肆”:注意左边的笔画顺序,不要写错。

- “祭”:上半部分是“又”加上一点,不要写成“夕”。

三、内容结构。

1. 开端(1 - 6段)- 描写了山洪暴发的情形。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简洁地写出雨势之大,为下文的危险处境埋下伏笔。

- 人们惊慌失措地奔向那座窄窄的木桥,“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通过描写人们的反应,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2. 发展(7 - 23段)- 老汉出现,他像一座山一样站在木桥前,指挥大家有序过桥。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威严。

- 他先让党员排在后面,体现了他的党性原则。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里的“揪”字生动地写出了老汉的坚决态度。

3. 高潮(24 - 27段)- 小伙子被老汉揪出后,木桥开始发抖,最后桥塌了,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这是情节的高潮部分,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4. 结局(28 - 30段)-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1. 《蝉》- 作者:虞世南(唐)- 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 《乞巧》- 作者:林杰(唐)- 原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 《示儿》- 作者:陆游(宋)-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宋)- 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清)- 原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 原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唐)- 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清)- 原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9.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唐)- 原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 《观书有感·其一》- 作者:朱熹(宋)- 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12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12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12课笔记以下是《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的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2. 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二、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述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鼓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重点字词1. 泻:很快地流。

2. 潜:隐藏。

3. 试:试验。

4. 胎:胎儿。

5. 皇:皇皇,盛大的样子。

6. 干将:古代宝剑名。

四、重点句子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少年对国家的重要性,说明了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2.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五、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强调了少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描述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第三部分(第3 自然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并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六、课文结构七、课外拓展1.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的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学术研究等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3.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2024年七上语文第二单元【速记清单】

2024年七上语文第二单元【速记清单】

2024年七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清单重点字音5.《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nòng 捶打chuídǎ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 qiú絮叨xùdao 诀别juébié淡雅dàn yǎ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qù喜出望外xǐchūwàng wài6.《散步》信服xìn fú分歧fēn qí取决qǔjué一霎shà粼粼lín lín两全liǎng quán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7.《散文诗二首》蒂dì亭亭tíng tíng 梗gěng 匿笑nìxiào 沐浴mùyù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mèi 徘徊pái huái 遮蔽zhēbì心绪xīn xù流转liúzhuǎn 荫蔽yīn bì重点词语5、《秋天的怀念》瘫痪: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沉寂:非常寂静。

暴怒:大怒。

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

捶打:反复打击。

侍弄:整治;料理;‚喂养;摆弄。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乞求。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诀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淡雅:素净雅致。

高洁:高尚纯洁。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烂漫:色彩鲜丽。

喜出望外: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6、《散步》信服:相信,佩服。

十二字令口诀精编版

十二字令口诀精编版

⼗⼆字令⼝诀精编版“⼗⼆字令⼝诀”在量柱和价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且简单有效,其⽅法是“⽤左推法就近对⽐”,就是以今天的量柱价柱为基点,与其左边的量柱价柱进⾏就近对⽐,看看谁胜谁负,“红胜则进,红负则出;绿胜则出,绿负则⼊”。

这“三句话”的关键是对于“胜的临界点的把握”,它有五层含义:第⼀,从量柱上看(以量柱顶部为基准):只要今天的量柱⾼于昨天的量柱,就是“胜”,红柱⾼就是阳胜,阳胜则进;绿柱⾼就是阴胜,阴胜就出。

这⾥讲的“胜”,是“胜利的胜”,不是“旺盛的盛”。

这⾥⼀般是看单根量柱,有时也看两根量柱,⽤“⾯积的胜”换算成“⾼度的胜”。

第⼆,从价柱上看(以价柱实体为基准):只要今天红柱的实顶⾼于昨天阴柱的实顶,就是“阳胜”;只要今天绿柱的实底低于昨天红柱的实底,就是“阴胜”。

和量柱不同的是,价柱的胜⼀定要看实体,实体的“顶底”就是“胜的临界点”,也是我们“进出攻防”的临界点。

第三,从配合上看(参照上述两个基准)“量价双胜”是“胜”的重要标志。

只要今天的量柱和价柱,同时⾼于昨天的量柱和价柱,即“双向胜阴”,才是“阳胜”;反之,如果今天的量柱和价柱同时“双向胜阳”,才是“阴胜”。

第四,从量价⽐看(以量价对⽐为参考):我们“⼗⼆字令”中的“阳胜”或“阴胜”,特指“双向胜”,如果碰到“单向胜”的状况,最好还是“看⼀阵”,即观望。

⼀旦发现“长阴短柱”或“长阳矮柱”,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千万不要急于下定论。

第五,从质量上看(依然参照上述基准):只要今天的量柱⽐昨天的量柱⾼⼀倍左右(不要⾼出许多),阳柱就是“⼩倍阳”,阴柱就是“⼩倍阴”。

若⾼出⼀倍以上,就是“倍阳”或“三倍阳”或“四倍阳”,若⾼出五倍以上,那就是“⾼倍阳”。

当⽇⼤盘涨跌判断⽅法:⽅法⼀:1、开盘跌,但很快回升,维持半⼩时内涨,当天看涨!2、昨天是跌,今天开盘是涨,维持半⼩时涨,当天看涨!3、昨天是跌,今天开盘是跌,维持半⼩时跌,当天看跌!4、昨天是涨,今天开盘是跌,维持半⼩时跌,当天看跌!5、昨天是涨,今天跳空⾼开,当天会升得更⾼!6、昨天是跌,今天跳空⼤跌,午万不要⼿软,⽴即卖空!7、开盘暴涨暴跌,除⾮有极⼤利好或利空,要忍⼿,不宜操盘!8、连续上升多⽇,天天⾼开,再上升,突然低开,⽴即做空!9、连续下跌多⽇,天天低开,再下跌,突然⾼开,可做多!10、今天⾼开低收,明天跌市多。

一年级课文预习过“五关”

一年级课文预习过“五关”

一年级预习课文过“四关”
第一关:标好自然段
第二关:划出生字词、读准生字词、
①用笔在文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一二类生字,并用横线画出生词。

②在文中生字条里给一二类字标上读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标上读音,圈出难确认的部首。

③在一类字旁边的空白处抄写生词一遍,同时在生字旁边另组一个词。

给二类字组词,现在先口头组词三个。

个别难组的词可以写书上。

④用彩笔画出文中四字词语及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三关:读通顺课文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三遍,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2、不会读的生字要多拼几次,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第四关:提点小问题
学贵有疑。

会读书的孩子应该会提问,会提问的孩子一定善学习。

读了一篇新课文,小脑袋里产生了什么疑问?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不懂的词或者句子可以在相应的地方打个小问号,上课的时候专心听。

如果老师没有讲到,那就要去问老师。

前三关是最基础的要求,第四关是有点难度的。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起始阶段还需要家长的支持、督促与鼓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共同播种!
2012-2-22。

十二快读生字

十二快读生字

十二快读生字1. 快读"快读"是指快速阅读和理解一段文字的能力。

通过提高快读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生字"生字"是指我们在阅读中所不熟悉或从未见过的字。

它们可能是生词(新词汇)或者是生僻字(不常用的字形)。

3. 十二快读生字以下是十二个常见的快读生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记忆这些字的意思和读音,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1. 读 (dú) - 阅读、理解文字的行为。

读 (dú) - 阅读、理解文字的行为。

2. 快 (kuài) - 速度快、迅速。

快 (kuài) - 速度快、迅速。

3. 文 (wén) - 文字、文字表达的方式。

文 (wén) - 文字、文字表达的方式。

4. 字 (zì) - 汉字,中文文字的单个单位。

字 (zì) - 汉字,中文文字的单个单位。

5. 能 (néng) - 有能力、能够做到。

能 (néng) - 有能力、能够做到。

6. 理解(lǐjiě) - 理解、领会文字或事物的含义。

理解(lǐjiě) - 理解、领会文字或事物的含义。

7. 提高(tígāo) - 增加、改善、升级。

提高(tígāo) - 增加、改善、升级。

8. 信息(xìnxī) - 信息、消息、数据。

信息(xìnxī) - 信息、消息、数据。

9. 主要(zhǔyào) - 最重要的、核心的。

主要(zhǔyào) - 最重要的、核心的。

10. 内容 (nèiróng) - 文章、作品的核心部分。

内容 (nèiróng) - 文章、作品的核心部分。

11. 词汇 (cíhuì) - 词汇、词语。

词汇 (cíhuì) - 词汇、词语。

第9课 木兰诗(部编版)(课前预习清单)

第9课 木兰诗(部编版)(课前预习清单)

第9课木兰诗1.字音字形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辔.头(pèi) 鞍鞯.(jiān) 溅.溅(jiān) 胡骑.(jì)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十二转.(zhuǎn)强.(qiáng) 阿姊.(zǐ) 霍.霍(huò) 著.(zhuó)云鬓.(bìn) 傍.地(bàng)2.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①唧唧复.唧唧(再,又)②万里赴戎机..(战事)③策勋..十二转(记功)④赏赐百千强.(有余)⑤出郭.相扶将(外城)⑥当户理.红妆(整理)⑦出门看火伴..(同伍的士兵。

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⑧雄兔脚扑朔..(动弹)⑨雌兔眼迷离..(眯着眼)⑩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⑪安.能辨我是雄雌(哪里,怎么)(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同“贴”)(3)古今异义①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今义:爷爷②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③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⑤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指确数⑥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4)一词多义①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 ②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 ③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5)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用于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3.文学常识(1)作品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2)文体知识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为准备活动,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功能是联系学生的旧知和新知,激发探索新课程的欲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定教。

这也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定位。

“以学定教”,是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学在教先,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学。

强调预习的重要性,正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先学”为开端,教学活动的启动,要依赖学生的预习来进行。

然而,很多学生没有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结果事倍功半,对课堂教学裨益甚少,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确的预习方法,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容易操作,学生乐于接受;二是效果明显,学生容易有成就感,至于预习效果、评价的标准,是看能否和课堂教学一脉相承,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的工作。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预习方法呢?本文介绍的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经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按照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不仅课堂教学变得有的放矢,轻松自如,而且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良好的自学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在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用琅琅上口的口诀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是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参照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实践的一种方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利用琅琅上口并且充满悬念的口诀,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每一届新的学生的第一堂语文课,笔者首先就教给学生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口诀。

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一次课堂实录片段,说明“十二字令”是如何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

“同学们,你们想学好语文,考试考高分吗?”
“想。


“光想是没有用的,要有好的办法,老师这里呢,有一个秘诀,只要你们记住了,并且认真去做,老师保证你们个个都能考高分。


“什么秘诀啊?”“有这么神奇吗?”“骗人的吧!”一下子,课堂上议论纷纷。

笔者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十二个大字:数数圈圈写写画
画问问搜搜。

然后对学生说:“这就是口诀!”
“什么意思啊?”看到这些字,学生脸上写满了期待。

“想学好语文的同学,请把这十二个字写在课本的第一页空白处。


“抄这样几个字,就能把语文学好吗?”学生们抄完,依旧狐疑,而脸上期待的神色更加强烈了。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口诀是什么意思啊?”
“想!”
“这是老师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一种预习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你们就能很快地读懂一篇课文,轻松学会各种知识,也就不怕考试了。


“老师,快点告诉我们怎么做吧。

”有心急的学生叫出来了,
“大家有没有看到,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六个动作。

下面,我们结合第一课的课文,请所有的同学跟着老师,掌握这个简单又很好用的预习方法。


由于“十二字令”的口诀琅琅上口,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记在了脑海里。

加上老师步步深入的引导,已经把学生的兴趣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接下来,就是要真刀真枪地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预习了。

二、手把手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正如前文所言,正确的预习方法应该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而让学生掌握正确预习方法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以课本的第一课课文为范例,手把手地教给学生。

那么,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如上所述,“十二字令”包含了六个动作,也是预习过程的六项任务。

“首先,请同学们翻开第一课,拿起手中的笔,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按顺序标上阿拉伯数字,”
“哦,原来这就是‘数数’啊?”
“对,‘数数’就是‘数自然段’,不能光数。

一定要记得标上数字哦,这是不是很简单啊?”
“太简单了。

老师。

好了。

”不一会儿,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第一步。

“下面,请同学们进入第二步:朗读课文,一定要读出声音来。

在读的过程中,碰上不会念的字,请学生给这个字画一个圈圈,然后不管它,接着往下读。

会做了吗?”
“老师,如果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是不是所有的字都画?D 圈。

”一个学生问。

“是的。

现在就开始吧。


尽管学生还不知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听说全部圈
起来都可以,马上就开始了。

几分钟后,学生们读完圈完。

“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有几个圆圈,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谁的圈圈最多,谁的圈圈最少。


通过这个圈圈,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就可以反应出一个大概了。

做完这个工作,接着让学生参照课后生字表和字典,给不认识的字写上拼音。

“这就是‘写写’了。


随后,笔者让学生第二遍出声朗读课文。

这一遍任务,是初步解决生字问题,对照拼音,把全文读下来,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一些自己平常经常混淆的字音,顺便也写上拼音。

比如,由于方言的关系,福州的学生经常“n、1不分”、“f、h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翘舌音念不准等等,而且每个学生还不一样。

通读两遍后,就进入第三遍。

这次要求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默读,并且用波浪线画出这个自然段中你认为最能代表该自然段意思,或者是该自然段最重要的一个句子。

“这就是‘画画’的意思。


“同时,如果在默读的过程中,发现有疑问,请打个问号,一旦有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词句,请用直线划出来。


“这就是‘问问’和‘搜搜’吧!”有学生说。

“你真聪明。

”得到肯定后,多数学生就开始进行第三
遍的默读了,
“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这种预习方法了吗?”
“会了。

”“还不是很会。

”学生七嘴八舌。

“那老师就请一位会了的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再请学生补充。

还可以请一些认为“不会”的学生也来说一遍。

“所以说,‘十二字令’也可以是‘二十四字真言’。

”顺势引导之后,笔者在板书上加上另外十二个字,变成:数数段儿,圈圈字儿,写写拼音,画画重点,问问疑难,搜搜好句。

不用特别交代,所有学生都会很自然地抄录下来。

“最后,老师还有一首打油诗送给同学们,”
课文预习法,六步听分明。

先标自然段,再圈字认生。

混淆音注上,段重点画清。

不懂画问号,叫好留一横。

经过这样手把手的教学,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至少一半以上的方法。

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以期全班同学齐头并进。

可以说,课文预习的“十二字令”后,是一套强调操作的系统。

要让这套操作系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还要在实践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三、预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学生个体有差异,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因此预习的方法有不同,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体和每篇课文的预习方法,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就只能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十二字令”的预习方法,由浅入深,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级,包括“数数”、“圈圈”和“写写”,第二个层次是提高级,包括“画画”、“问问”和“搜搜”。

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第一遍粗读,也是断断续续地读;第二遍则是通读,第二个层次虽然只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遍,却同时要求一段一段地读,所以这个层次的阅读,是精读。

如果说,第一个层次的预习是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的话。

那么第二个层次就已经开始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了。

所谓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就是所有课文要求学生普遍完成第一个层次,鼓励但不强求完成第二个层次,而且,第二个层次的三个步骤,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完成,实践证明,长期坚持每篇课文在预习阶段通读两遍并随手完成“数数”、“圈圈”和“写写”,不仅对课掌教学极为有利,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大多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第二个层次的预习内容。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有效预习,逐渐学会思考分析和提出问题,正是孔子这种伟大教育思想的实际体现,也符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新课标关于“以学定教”的要求。

责任编辑闽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