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奖的现代意义
浅谈莫言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浅谈莫言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而著称。
201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面。
莫言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以少数民族为创作主题,写出了一系列深具文化特征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代表作《红高粱家族》。
这部长篇小说以中国北方山村为背景,以三代人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瑰宝。
莫言深刻地挖掘了中国农民的民族性格,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莫言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批判意义。
他关注社会上最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反映人民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渴求,寄望于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的反权力和批判精神也非常突出,展现出了对权力机构和体制的质疑和挑战。
在莫言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比较鲜明,冲突也较为激烈,非常具有生命力。
莫言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在于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他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其作品,描绘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面貌。
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也得到广泛认可,为中国作家争了光,开创了更加国际化的作品创作和翻译。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对他自己的个人荣誉,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
这是中国作家长期努力创造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条光明之路。
莫言的作品,既是中国文学的精华,同时也是人类文学的珍宝。
他的作品在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生命力和影响力。
莫言的获奖犹如一束光,照亮了中国文学未来的道路。
他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国际视野,同时也为世界文学注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和思考方式。
他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反思精神,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深刻的共鸣。
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文学已经处于世界文学的舞台中央,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对我国今后文学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莫言与诺贝尔奖
2 0 1 2 年 , 这 个 令 人 记 忆 犹 新 的 一 年 虽 然 刚 刚 过 去 , 但 是 留给 世 人 的 ,尤 其 是 留 给 中 国人 的 却 有 太 多 的感 动 , 这 些 感动 的精 灵一个个演 绎着中 国历 史上 永恒 的神话 。的确 ,莫 言 ,一个 充满着 民族 责任 感的名字 ,一个地地道道 的农 民的 儿 子 , 一个 普 普 通 通 的 劳 动 者 ,就 在 2 0 1 2 年 成 为 中 国历 史 上 真 正获 得诺 贝尔 文 学奖 的第 一人 。莫 言 的成 功是 国人 的成 功 ,莫 言的成功也 实现了中 国几代文 学家 的梦 想。华夏几千 年 悠 久 的 文 化 底 蕴 和 深 厚 的 民族 情 怀 ,造 就 了 莫 言 博 大 精 深 的 才 气 , 打 动 了评 委 ,感 染 了 中 国 , 影 响 了世 界 , 创 造 了美 丽 传 说 。莫 言 ,原 名 管 谟 业 , 1 9 5 5 年2 月1 7日出 生 于 山 东 省 高 密 县 大 栏 乡 一 个 农 民 家 庭 ,祖 籍 在 我 国 山东 高 密 ,年 幼 时 生 活 拮 据 , 非 科 班 出 身 , 但 是 他 却 是 一 位 善 于 思 考 和 感 悟 的 多产作 家,其代表作 品有 《 红高粱 》、 《 檀香 刑》、 《 丰乳 肥臀》 、 《 酒 国》 、 《 生 死 疲劳 》、 《 蛙 》, 处 女作 《 春 夜 雨 霏霏》,以及成名作 《 红高粱家族》 ,都充满着 “ 怀乡”以及 “ 怨 乡 ”的 情 感 ,被 归类 为 “ 寻根 文 学 ”作 家 。莫 言 , 2 0 1 1 年荣获茅盾 文学奖 ,2 0 1 2 年荣获 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 品能够 根 植 山 东 高 密 东 北 乡 的 乡 土 ,具 有 罕 见 的 宗 教 情 怀 , 以大 胆 新奇 的写作风格著称 ,作品真挚感人 ,语 言诡秘 ,超越 了中 国 作 家 同 行 ,进 入 世 界 文 学 行 列 , 书 写 了 中 国文 学 上 的 里 程 碑 意 义 , 开 创 了 中 国 文 学 , 实 现 了 中 国 文 学 界 乃 至 亿 万 万 中 国人 的 梦 想 。虽 然 作 为 拥 有 经 典 作 品 无 数 的文 化 大 国 ,不 乏 经 典名 著 ,但 唯独 没有诺 贝尔文 学奖 获得 者 ( 除 了莫 言 获 2 0 1 2 年 诺 贝 尔 文 学奖 ) 。莫 言获 诺 奖 , 主 要 是 他 以 自 己 的 出 色 创 作 和 独 特 风 格 , 赢 得 个 人 的难 得 殊 荣 。他 的创 作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折 射 了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的发 展 与 现 状 。 莫 言 获 奖 ,除 给 予 我 们 更 多 的强 烈 的 民 族 骄 傲 感 以 外 ,还 有 获诺 贝 尔 文 学 奖 作 品 的 实 力 , 也 意 味 着 作 者 己 经 在 世 界 文 学 界 占有 一席 之 地 ,这 不但 带动 了文 学 的发 展 ,而且 推 动 了相 关产 业 的 经 济效 益 ,将促 进 中国 当代 文 学 的发 展 与繁荣 ,意 义深 远 。
由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想到的
由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想到的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奖可喜可贺!他的获奖,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是有启示的。
一、启示我们去热爱生活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他自八十年代开始,由一系列“乡土作品”而崛起,他那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思想情感和写作方式,被誉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些发生在他家乡的“传奇”故事。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不接“地气”,怎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我们每一位人都要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等。
只有这样,生活和工作也才有希望。
二、启示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莫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对文学创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写作热情。
他的经历是曲折而复杂的,他的创作是那么的不容易。
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著有《莫言文集》,影视、话剧剧本多部。
《红高粱》获全国中篇小说奖,《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文学奖,《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酒国》(法文版)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台湾联合报十大好书奖,另获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2004年获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一个人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没有动力和追求,要想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三、启示我们要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是从写一系列乡土作品起家的。
正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家乡,没有离开那个充满荒诞、愁苦而又朴实的山村,从而才形成他特有的个性特征与文学风格。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如果没有个性特征,就泯然众人也。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现实意义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奖授予中国作家。
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拿作品《蛙》向诺贝尔奖献媚的说法,至于获奖后的打算,莫言说:“只希望尽快从喧热闹中摆脱出来,大家都该干嘛干嘛去。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不亚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国人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
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
作为拥有经典作品无数的文化大国,不乏经典名着,但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应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国人心中的梦想。
多年来,我们一直渴望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有很多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林语堂、赛珍珠、巴金、艾青、钱钟书、沈从文、李敖、王蒙等,但是,诺贝尔文学奖一次次与中国作家擦肩而过。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准备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茅盾,但因为茅盾不幸已经逝世,因此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改授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中国作家一次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更加剧了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因此,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更具现实意义:一是了却了国人的一心愿。
可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国人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多年未了却的心愿。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帮助国人了却了这心愿,让国人如释重负,大快人心,莫言获奖可以说是众盼所归,今后,国人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也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二是说明了中国作家的'实力。
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们的最高冲击目标,然而,尽管历史上不乏实力雄厚的中国作家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但却只获得提名却未能获奖,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因为中国作家屡屡败北,甚至有人质疑中国作家的写作水平,质疑中国文学的水平。
也有人因为中国作家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认为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文学依然自豪,这多少有点阿Q主义。
莫言获奖的两点教育启示
莫言获奖的两点教育启示教科室何国平2012年10月11日,这是全国人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中国大陆期待已久的诺贝尔奖终于实现了。
莫言一下成为了中国甚至世界关注的人物。
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莫言的作品也一抢而空。
莫言的获奖激发了中国人的斗志,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可喜可贺!但也值得中国教育界的深思。
大家想象,一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获奖者,既不是来自清华,又不是来自北大,而是来自山东高密,莫言既不是博士生,又不是研究生,而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才。
通过莫言的成就告诉大家真正的人才并不一定需要高等学府培养,一个人,只要你有信心,有能力,肯坚持,肯上进一样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
莫言,一个只接受五年正规小学教育的学生,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一个为生存而创作的作家,却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完成大学学业,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作品,获得一项又一项的荣誉,成为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世界诺贝尔奖得主。
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创作经历,他的顽强毅力是个人成长最好的教科书。
莫言的获奖,不仅仅展现了文学的价值,更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再一次验证了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苦难一种最好的教育。
同时,也引发了中国教育的思考和重视。
成长需要创造力,成功需要想象力,莫言的成就再一次验证人才需要在逆境中成长,在磨难中成功啊!条件越好,环境越好,往往越容易让人失去创造力和行动力。
虽然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但是教育不是靠钱教出来的,人才不是关在学校里成长起来的。
苦难会让人思考,生活会让创造,体验会让人感悟,经历会让人成熟。
我们学习莫言,不仅仅是看他的作品,听他的演讲,更需要学习他那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人都想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多少人能够像莫言一样忍受痛苦和寂寞,拒绝诱惑和贪婪,专心、专一、专注地做自己的事呢?我们与其说莫言的作品值得学习,还不如说他的成长经历、创造精神、思想境界更值得学习。
莫言获奖的时代意义
莫言获奖的时代意义各大网媒及时跟进作为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莫言的获奖消息。
无疑,这次消息振奋人心,在中国面对一系列内困外扰的时下,它犹如一管强心剂,让人们的幸福溢于言表。
而与之并列出现的关于钓鱼岛与官员腐败的新闻,显得卑微而沉重,虽然这些事件将一如既往地陪伴着大多数人度过庸碌的日子。
一直以来,诺奖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情结,其程度之深不亚于至今犹存的处女情结。
自商周文化伊始,不管是宫廷里的皇子近臣和三千侍女,抑或铭刻于杯鼎铜铸的翩翩裙袂,还是一代代士族晋人,彰显的是挥之不去的一种雄阔文化。
这种文明历几千年而未动,一度被国人固执而蛮横地被称之为“中心”。
当东西方文明碰撞,并与战争、掠夺、殖民地裹挟在一起,中华帝国才发现,它正一步步被边缘化。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效法、建制与反思从来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
但中西文化的对接与理解谈何容易!今天,这种包容性体认在那个近似农民形象的中国作者身上实现。
有人说,这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走向世界的纪年,其开创性的意义是中国可以逐步接近世界主流文化的中心,为世界所接纳,而不是继续被甩开距离。
这种近似弱者的反向歧视般的狂呼,夹杂着向国人在文化上向上中兴的雄心。
社会视文学为圭臬的80年代悄无声息地流逝,被渗进十九世纪商业文明的90年代所取代,自此文学不再是少男少女情书的媒介,而只是商人暴户们附庸风雅的供品。
莫言获奖能否让犬儒主义盛行的当下文学有所清醒,让国人的情怀多一些文学元素与诗意符号,仍未可定数。
但可以肯定,日常的文学关怀会增加,人文精神的释放会更浓烈。
人性的解放将加深社会改革与创新,凝聚人智并进而增进人际理解,普通人活着不再是扛着或是无望地等待。
所以,这是一次历史的契机。
有人对比中国的归纳文化与西方的演绎文化,并质疑这个东方帝国的创新精神。
但他们忘记了,普世理性与价值谁也不能挣脱。
民主、政改的选择路径不能掩盖这些价值的存在,在通往必然的路上,诺奖是一个锲子,它将揭开中国走向这条道路的序幕。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作受到民间故事或传说的影响,在汲取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营养中 ,注重强烈的感觉与体验、融入 放纵的想象与幻想、营构诸多感官意象与象征意味,构成了其小说斑驳绚烂的创作风格和感觉世
② 。莫言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 他已创作出版 11 部长篇小说、30 部中篇小说、80 多篇短 界”
) ; 从响应号召大量种植蒜苔导致滞销 ,揭示政府官员的不闻不问麻木不 情欲的陷阱 ( 《红树林》 ) ; 从酒国市的狂吃海喝的描绘,揭露当代官场的腐化堕落 ( 《酒国》 )。 仁 ( 《天堂蒜苔之歌》 其次,莫言的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 。莫言曾坦言: “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产 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这一代作家谁能说他没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响 ? 我的小说在 86 、87 、
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2012 年 10 月 11 日,诺贝尔文学奖名单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成 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举国欢庆鼓舞。委员会授奖词称: “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 ” 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 , “莫言的创作大多以其 在新时期以后的文坛,莫言是一位有创见有影响且风格独特的作家 故乡山东高密乡农村为背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 ,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奇异
1025 收稿日期: 2012本文系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成果,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项目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69 、270 页。 ① ② 参见杨剑龙主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 》
*
171
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1 期
杨剑龙: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莫言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备受瞩目的一位,他的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而闻名。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语作家。
莫言的荣誉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成就,更彰显了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莫言作为一位作家,其作品承载了丰富的人文思考和价值探索。
他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乡村为背景,呈现了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
莫言的作品中,农民成为了他笔下最为鲜活的形象,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成为社会变迁和历史状况的缩影。
无论是《红高粱家族》还是《生死疲劳》,莫言都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智慧、坚韧和抗争精神。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在文坛上的突破之作。
该小说以中国北方的乡村为背景,通过一个乡村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乡村社会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巨大变革。
小说中的红高粱山成为家族的象征,也是人们对抗外部压迫和限制的精神寄托。
莫言通过对家族历史和乡村变革的描写,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纠葛,呈现出深刻的人性思考和历史观照。
而《生死疲劳》则以农民工为主题,展现了中国现代社会中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艰辛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莫言通过描绘农民工的生活,直观地展现了工地上的危险、压迫和剥削,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无助和漠视。
小说的主人公高利贞最终因为工地事故死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莫言以此呼吁社会应对农民工问题给予关注,并寄希望于合理的社会体制和对待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不仅因为其丰富的人文思考和社会批判性,更因为他的叙事能力和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饱满的能量和生命力,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的描绘,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辟了新的叙事空间。
他的文笔简练,语言生动,能够以恰到好处的细腻描写和坦率直接的表达,打动读者的心灵。
莫言的获奖是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巨大认可和肯定,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式事件。
从文化的意义角度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文化的意义角度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由人播下种子,在历史的土壤里养成.当前随着韩流,西风的盛行,很多人对中国自己文化的缺失,以让中国文化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化可谓注入一针强心剂,让国人清楚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同时莫言的作品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
莫言获诺贝尔奖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肯定,而且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进步的肯定。
他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外国文化的借鉴,既体现出民间特色,也有鲜明的现代性,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他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关怀和深刻挖掘,是他独有的成就,也说明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
孙鹏:《丰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篇幅最为饱满的一部长篇力作。
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
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
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
同时小说书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
杨东: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李家强: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
莫言获奖的多重意义
莫言获奖的多重意义2012-10-22 第09版:文化教育作者:范玉刚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83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这毕竟是对作家世界性的最高承认方式。
一个本土的中国作家得奖,对中国作家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其获奖的特殊意义还在于,他并没有表现出一种脱离中国社会和体制才能创作的特定形象,而是在现实条件下,书写出他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文学,一定意义上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气象。
文学意义上的莫言莫言获奖,可谓汉语文学凭借自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承载力获得世界承认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把世界目光引向中国作家,成就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进行密切交流的契机。
就文学性而言,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创作的独特性和话语表达方式。
只要认真读过莫言的《酒国》、《生死疲劳》、《十三步》、《蛙》等小说,就不能否认,莫言的思想与艺术高度绝非表面肤浅的“迎合现实”,而是令人震撼地挖掘了现实和历史中最隐秘的真实,并且用各种富于魔力的叙述方式表现出来,进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话语能量。
莫言是躁动在中国大地上赤裸裸的生命的宣泄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和他的《红高粱》的出现,是一次生命的昂扬勃发。
在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窒息下,只有生命原始欲望的喷薄,充满自然力的东方酒神精神的重新燃烧,才能使中国从垂死中恢复它的生命。
无论是透明的红萝卜和赤热的红高粱,还是丰乳肥臀,都是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
莫言以强劲的想象力与磅礴的魔幻笔触,书写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张扬了民族心灵的生命欢歌。
在遗嘱中,诺贝尔希望“授予在文学领域中创造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作品的人”。
莫言的“理想倾向”是以魔幻的书写方式显现的,经由他的特异文字,读者可以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的小说像热闹的农村喜筵,夹杂着中国悠久的叙事传统和技艺。
他的小说里,汉语言所负载的巨量信息和情感交流,显现了当代白话文惊人的包容能力、吸收能力、夸张变形能力。
这种震撼力会让读者感觉到20世纪中国的创造性,莫言的作品再现或者折射了整个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
莫言获奖将改变什么
莫言获奖将改变什么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2年第12期人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规律值得人们总结。
以我的粗浅认识,但凡大的科技革命、政治变革、体制改革、军事战争,都将会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乃至是一个国家、民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命运。
这样的例子诸如:印刷术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苏联的十月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等,比比皆是。
中国当代文学也是这样,白话文的诞生、鲁迅的诞生、延安讲话的诞生、哥德巴赫猜想的诞生,在改变中国人生活的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命运。
今天,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国际公认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不亚于在中国文坛投下了一颗炸弹,其产生的冲击波将或多或少地改变中国文学的走向。
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汉语白话文发展100年了,用白话文写作到底能否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书写习惯?在中国到处普及英语考试考级评职称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增加我们对母语——即汉语的学习与尊重?莫言获奖,将会大大提高中国人、中国作家的世界地位,也必将使世界众多的国家关注中国汉语和中国文学。
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诺贝尔文学奖和其他一些国外的奖项。
长期以来,中国作家能否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结”,一个“坎”,一块“心病”,这很像中国足球。
为此,发生过无数次的争论、事件、嘲讽,一会儿说某人曾经差点得上,一会儿说某人根本不可能;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组织作家不断地到国外交流,这些都成为一种景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看,它就每天都在发生着。
现在,莫言得到了这个奖,他的身份是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身份够“体制”的了吧?过去,有人总说意识形态是中国作家获不了诺贝尔奖的直接问题。
这次好了,从此以后谁还好再议论诺贝尔奖的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呢?莫言获奖,无疑给中国当代文学争了气。
由此,会有很多积极的事情出现:第一,中国当代作家将会进一步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二,莫言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将会得到出版社、媒体和读者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文学图书市场发展;第三,主流作家将会更加理直气壮地居于中国文坛,同时也给80后、90后的年轻作家敲了警钟,即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学?第四,将会改变当代作家的浮躁之风,人们会自觉回到现实的“三贴近”的创作;第五,将改变中国当代文学在创作和阅读上的审美习惯。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巨擘,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是怎样的?如何评价他的作品和思想?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着中国作家的骄傲和自豪。
他的获奖不仅意味着他个人的荣誉,更意味着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声誉。
他的获奖让世界对中国文学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大大提升,使得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对中国的多元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莫言的获奖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文学的辉煌成果。
莫言的作品对我们意味着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莫言的作品主要描写中国农村和乡土生活,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入的思考,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我们传达了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他的作品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精神。
莫言的获奖对我们意味着一种鼓励和激励。
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平坦,他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
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
莫言的获奖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心和勇气,鼓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莫言的获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我们如何评价莫言的作品和思想?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他的作品常常以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为特点,既有传统文化的气质,又有现实主义的力量。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深受国际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湛的文字表达,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莫言的思想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他关注中国农村和乡土文化的变迁和现状,以批判的眼光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公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敬重和追求。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杨剑龙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莫言的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以及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
【总页数】4页(P171-174)
【作者】杨剑龙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阶段分析--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界(1988-2012年) [J], 陈心哲
2.东方有鸟,卅载不鸣,何若“莫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外路线图 [J], 黄伟林;穆莉
3.国的胜利还是文的胜利--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J], 柳欣
4.骨鲠在喉难莫言--莫言获诺奖所引发的中国当代文学的隐忧 [J], 王澄霞
5.论莫言的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J], 许丙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言获奖的意义
获得诺贝尔奖,这对莫言来说,是人生奋斗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值得
庆祝的大事;对恩施来说,更是值得宣传的一件好事。
2021年10月,莫言曾到恩施作过文学交流和观光旅游,恩施的原生态给他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他也给恩施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此以前,诺贝尔文学奖离中国文学有很大的距离:一是中国还没有一位作家获得过此奖,感觉诺奖高不可攀;二是在笔者眼里一直认为诺奖很神秘,遥不可及。
笔者认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传统文学大国。
莫言获奖,满足了中国长期以来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种渴望,填补了中国文学在世界的空白,肯定了中国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30多年的成就。
莫言的获奖,会掀起
中国文学汇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又一个高潮,这既是对中国作家整体创作水平的一种肯定与成认,也为下一步提升创作水平创造了机遇;对中国作家来说,是一个梦想
的实现,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对恩施来说,莫言获奖,可以让恩施的旅游文化走向世界。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西南山区中部,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八百里清江穿城而过,每一寸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有文章。
莫言对恩施的肯定,会让恩施在全球华人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对恩施作家群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学习的动力,能让恩施的文学爱好者充满美好的向往,鼓励大家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中国文学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就如同恩施需要文化名人的肯定和宣传。
笔者相信:莫言的获奖,将会带动中国文坛走向世界;莫言对恩施的肯定,将会进一步提高恩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奖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欢呼者有之,疑惑者有之。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心中的莫言以及诺奖,以至于莫言写作的文化身份、艺术成就以及当下意义都成了疑问重重、莫衷一是的话题。
我认为,对于诺奖,我们不必过度解读,作家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某种奖项才具有的,而是由他的创作成绩决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作家的创作实绩本身。
就作为一个作家而言,莫言的本土身份是无容置疑的,它的创作是以本土生活为背景、对本土生存体验的一种深层传达。
在同类作家里面,莫言的这种本土生存内容的艺术传达无疑是最成功的。
从1980年代崛起于文坛以来,莫言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绝的艺术才华,创造出一个个既以无畏气概直面我们时代的本质又充满天马行空般艺术想象的世界,将人、文学、社会的对话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假如我们还愿意承认诺奖也代表着对作家创作水平的一种外部肯定的话,那么无论如何,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股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正能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正以它的成绩被世界认可和接受,有助于中国文学重新检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
一、文化身份:齐鲁大地走出的中国民间之子莫言当下受到的一个主要质疑,是它的创作是否有足够的本土代表性。
其实在莫言获奖之前,就有莫言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中国想象而写作的这样的说法:我们过分看重外国人的评价和奖赏。
“诺奖”的一个马悦然“评委”来到中国,就把莫言等一些中国作家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就让他们围着他团团转。
我们应该少关注一些外国人怎么评价自己,多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和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有很多沉重的问题压在我们心上,压得心都要碎了。
按理说,这是一个最容易出现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时代。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因为我们的时代和文学缺乏对现实、对痛苦的关注。
我们的作家更多地停留在欲望、物质享乐和狭隘的个人体验这样一个层面上,缺乏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
20110201042411级汉语言文学4班赵一赫1、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莫言的,这一消息沸腾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坛。
从上世纪中期以后,国人翘首以盼的诺贝尔奖终于花落中国。
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它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它的名字那么简单。
沉寂多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终于扬眉吐气,以胜利者的姿态站立在世界面前。
在此之前,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虽有一点成就,但与中国古典文学相比,却是九牛一毛,其影响力远不及唐诗、汉赋、宋词。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必将一举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萧瑟处境,是给中国文坛打的一剂强有力的兴奋剂。
然而,当兴奋的余温散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个诺贝尔奖。
毋庸置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孱弱现状令人堪忧,或许我们能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上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语言独特,穿透性强。
首先,莫言在小说中善于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如在《金发婴儿》中:“她的叫声很响,具有一股臭豆腐的魅力”,化听觉为嗅觉,借此表达声音的穿透力,使人身临其境。
其次,小说语言形象可感。
如《红高粱》中这样写道:“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
”陌生化的语言却意外给人以音乐性的享受,生动淋漓地鲜活了奶奶的形象。
最后,莫言小说中的比喻是非常有个性的。
如把高密人比作白鳝鱼,肥肥的白鳝鱼——从头到脚一根刺,呆头呆脑,实在让人摸不清他是自豪,还是恨铁不成钢,抑或是褒扬。
无关成败,讴歌人性。
莫言在一种不纯粹、不完美的环境中来表现人性的美,他把丑恶和美丽的东西杂糅在一起,在一个很混沌的、很复杂的时空中展现人性。
他的作品《蛙》中充斥着对人性的描写。
在国家政策与伦理道德的碰撞下,不同的人显现出了不同的状态,人性或许是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小说中面对鲜活的生命,“姑姑”从来没有半点手软这与年轻时如天使般的姑姑形成鲜明的对比。
“姑姑”的美与丑对比,不以成败论英雄,让读者去感受人性。
莫言相信这是一个正义的世界,他相信人性的善良。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三大启迪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三大启迪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颁布后,围绕莫言有许多采访,许多言论,让人很受启迪。
据中青网报道,白岩松的采访点出了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三大启迪启迪之一,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伟大事业的基础。
莫言说,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
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
把获奖当做一种幸福,不承认自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不仅是谦逊,更是智慧。
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品质,一个人无论获得怎样的荣誉,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和自己,只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不被名利羁绊,才能看清自己的道路,才能走向真理的神圣殿堂,我们必须学会去从激情中走出,从热情中冷漠,回头看到自己。
启迪之二,学习的目的时候为了超越。
毫无疑问两位大师对我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
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一定要尽快地逃离他们,因为我觉得靠得太近的话容易失去自我,我说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山,如果靠得太近的话,自己就被他们化掉了,所以要躲得远远的,离他们越远越好。
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我是有影响的,我自己也非常明白。
这段文字很形象,他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创造,要学习还要学会躲避,这里的躲避,实际上就是找到自己的独特之路,在自己的道路上超越学习,这是我们所有学习人必须遵循的真理,因为只有不被学习的对象束缚,才能走出枷锁,实现真正的个性追求,上帝派你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你独特的使命,人的区别在于有的人找到了,并很好的落实,有的人没有找到,只能在别人的身后尾随。
启迪之三,民族的,历史的,时代的才是世界的。
莫言说,即便是不获奖,我也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
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最早的作品也是以在这个地方成长的经验、亲身经历,甚至很多小说里好多的人物原型都是我的左邻右舍,所以我想没有这块土地,没有这块土地上的我的乡亲们,也不可能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股清流”,并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丰富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让人们赞叹不已。
莫言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所代表的一种精神態度和价值观念。
首先,莫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社会和人文环境。
他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现实,包括社会不公、政府腐败、人民苦难等。
莫言所描绘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中国,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精神图景。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真相,并对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莫言的作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总是关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境地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对自由和对未来的探索。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面临着身处社会的压力和困境。
莫言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探讨着人生的终极意义,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十分有意义。
第三,莫言的文学作品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莫言的作品中不仅有民间历史和传说故事,还有中国文化的很多元素,比如道教,佛教,神话传说等等。
他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的文化底蕴,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重塑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最后,莫言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和坚韧不拔才是最重要的。
莫言在写作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他仍然坚持下来,并成功地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
莫言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只有当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梦想时,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总之,莫言是一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的人。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追求梦想和坚韧不拔,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想要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的文学发展利大于弊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
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
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1、其一,莫言的获奖,使当代中国文坛增强了自信与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文学的关注淡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关注诸如挣钱、购房、买车等现实的物质生活层面,在精神上仅仅满足于“快餐文化”。
而在文坛,长期以来也充斥着迎合商业炒作、忽视创作质量的浮躁之风。
加之百年来,缺乏“诺贝尔文学奖”这类国际性重量级大奖“垫底”,一些国内作家、读者颇感底气不足,未免有些妄自菲薄。
莫言的获奖,提振了国人的精气神,使得文学在人们精神生活的天平上,权重骤然增加。
可以预见,今后国家对文化建设、文艺创作会由此更加重视,人们也会由此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文学上来,广大作家也会更自信地投入创作之中。
一个文学创作的春天已经来临,中国文学界“百花齐放”的局面必将形成。
2、其二,莫言的文学观念、创作态度值得学习。
长期以来,莫言一直扎根故土,保持低调,不骄不躁,默默耕耘。
及至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也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份心态难能可贵,展现了一位大师的胸襟和风度。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广大青年作家好好学习。
古人云,文如其人。
做文先做人。
莫言在这方面,堪称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9 5 8 ) 、 肖洛霍夫 ( 1 9 7 0 ) 、 索尔仁尼琴 ( 1 9 7 4 ) 、 布罗 茨基 ( 1 9 8 7 ) 正 表 明 了西 方 世 界 不 可 能对
中 国这 一 历史 阶段 的文 学 认 同 , 因 为 四人 中只
思想 ” 的 帽子 。在 中 国 , 胡风、 路 翎 以及 “ 右 派
作家” 在一浪高过一浪 的政治思想运动中都 是 昙花一现 , 路翎最重要 的作 品《 财主底儿女们》
则是 在这一 历 史 阶段 之 前所 作 。因此 , 赢 取诺
高粱》 开始 , 莫 言后来 的主要 作品都是 以高 密 东北乡为“ 寻根” 的灵感源泉 , 并且将拉美小说
《 天堂蒜薹之歌》 就是他看 了一则关 于农 民的 苦难新闻而放下手头的创作 , 在3 5天之内写就 的长篇。即使如此 , 在《 天堂蒜薹之歌》 中追溯 现实苦难 的历史 由来 的文学企图也是显而易见 的。而与王安忆、 韩少功等人 不同的是 , 从《 红
有一位被 苏联政府 认 同 的 肖洛 霍夫 , 还 曾因 《 静静的顿河》 而被戴上过“ 异见分子” 与“ 富农
突 与融 会 中铸 就 了 以鲁迅 、 老舍 等人 为 代 表 的
传统 比之俄罗斯和西欧传统相距更远 , 俄罗斯 的东 正教 毕竟 还 属 于基 督 教 的文化 版 图 , 而 中 国的儒道传统与西方文化相比则是一种异质的
文化 , 因而 中 国的新 文学 是 结合 了外来 养 分 与
具有现代品格的新的文学传统 。然而在相当长
家 的 文学 差 , 而 且西 欧文 学 的养 分 与俄 罗 斯独
甲午战争之后 , 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 , 中
国在 文 化上 打 开 了 国 门 , 文学 迈 开 了走 向世 界
有 的文化传统相结合, 造就 的是具有浓重俄罗 斯色调的复杂而忧郁的艺术篇章 。中国的文化
的步伐。中国作家在对 中国文学传统进行批判 反省的同时, 借鉴世界各 国文学的技巧 , 重构中 华民族 的现代变迁与文化精神 , 在中西文化冲
的时 间里 , 吐纳 东 西 的新 文 学反 而被 世 界 忽视
了。西方世 界有 一段 时间甚 至形成 了这样 的看
中国传统的更为独特的艺术创造 。
不过, 当西方 人发 现 现 代 中 国文 学 并 非西 方 文 学 的摹 仿 品而 具有 独 特艺 术 魅力 的时候 ,
法: 反叛传统的中国新文学不过是对西方文学 的摹 仿 , 并 不值得 认真 对待 ; 而未 与外来 文学融 汇之前 的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人独立 的创造 ,
反 而值 得 重 视 。这 其 实 是 一 种 严 重 的艺 术 错 觉: 以1 9世 纪 的俄 罗 斯 文学 而 论 , 起 初 西 欧世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2 0
很多著名 的现代 中国作家已先后辞世 , 或者搁 笔 已几 十年 。没 有 搁笔 的 , 除 了老舍 有 历 史 题 材的《 茶 馆》 堪 称艺 术经 典 之外 , 其 他 现代 作 家 都没有推出像样的作 品。很明显 , 在鲁迅等现 代作家与 1 9 7 8 年之后 的新时期作家之间, 有一
・ 文化学研究 ・
莫 言获 诺 奖 的现 代 意 义
高旭 东
( 中国人 民大 学 文学院 ,北京 1 0 0 8 7 2 )
摘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纠正关于新文学不过是对西方文学的摹仿而 中国传统 文 学才是 中国人 独创 的偏 见 , 正如 西 方 以这 种偏 见 对待 1 9世 纪 的俄 罗斯 文 学 而最 终 发现 这 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无比辉煌一样。诺奖对当代 的钟情必然会带来对现代的重估。 当然 , 莫 言 的幸运及 其文 学天才 是其获 奖 的 内因。他将 高 密东 北 乡 当成 中国乃 至人 类苦 难 的缩 影 , 创
到, 苏 联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的 帕 斯 捷 尔 纳 克
的眼光审视生存的原生态 , 这是对 图解政策文 学传统 的最大叛逆 , 解开了束缚在文学身上 的 各种 绳索 , 拯救 了文 学 的艺术性 。当然 , 当现实 的苦 难 触 动莫 言 深 层 的神 经 时 , 他会 暂 时在 一
一
作技 巧 的繁 多及 文学语 言 的繁 丽 , 使 其 区别 于 一般 的 乡土 文 学。莫 言并 不是 正 统儒道 传 统 的 文化 承担者 , 而是在 寻根 中张扬 了东 夷 文化 的原 始感 性与高 密 民间文化 的顽 强生命 力。 关键词 : 莫 言获奖 ; 中外比较 ; 创 作特 色 ; 文化承担 ; 现代 意义 中图分 类号 : G1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8 8 6 0 ( 2 0 1 3 ) 0 2— 0 0 3 2— 0 5 界也 有这 种错 觉 , 然而后来他们发现, 1 9世 纪 的俄罗斯 文学 并不 比同一世 纪西 欧任何 一个 国
作者简介 : 高旭东( 1 9 6 0 一 与文化 。 3 2
) , 男, 山东胶 州人 , 中国人 民大学 文学 院长江学者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 比较文学
个不为西方世界所接受 的文学断层。当然 , 人 们可能会以苏联作家的获奖而归咎这一历史阶 段 的中 国作家 自身 的努力不够。然 而必须看
的魔幻性与《 聊斋志异》 的人鬼互 动结合起来 , 将艺术想象与乡间传说结合起来 , 铸就 了一个 色彩斑斓 的高密东北乡的神话 。 然而 , 文 学是语 言 的艺术 , 不经 过 翻译 很难 为异域读者欣赏, 而译者的文学素养达不到原 作者的高度 , 也很 难传达原作的艺术神韵。尤 其是跨文化的文学翻译 , 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再 造 的过程 , 在 文学语 言 的文化 旅行 中 , 文本 不 发
2 0 1 3年 第 2期 总第 6 8期
江 苏行政 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J i a n g s u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No . 2, 2 01 3 Ge n e r a l No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