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一)
(广告传媒)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
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邵培仁(2003-07-17)观念是思想的结晶,行动的向导。
媒介生态观念是当代媒介生态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建立人—媒介—社会系统的和谐关系和实现媒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而作出的新的认识和理性思考。
确立正确的媒介生态观念,对于迎接市场经济的考验,与西方媒介巨人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化解媒介生态危机,正确而科学地管理媒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媒介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媒介生态整体观媒介生态整体观是人类面对媒介残酷竞争、信息生态恶化挑战的最佳对策和生存智慧。
在信息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媒介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对此媒介生态整体观不仅主张充分考虑媒介系统与外部世界复杂的有机联系,而且强调重视媒介经营管理中由各种要素和资源共同构成的整体关系。
就是说,不论是从传播的角度还是从管理的角度,媒介生态学所要研究的都不只是支撑传播活动的几种要素(如信息、媒介、受众)和某些重要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而是要研究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生态系统。
这种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体观,要求研究者和管理者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何种矛盾,都要从媒介与环境的整体特点和全局关系出发考虑问题或提出对策,而不只是局限于传播或管理中的单个问题或矛盾本身。
对于信息传播和媒介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来说,若割断它与其他要素、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复杂联系而孤立地加以分析和处理,通常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被割断联系的游离整体的孤立的要素或问题是无法认识、无法把握、无法支配的。
不仅处理传播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要有整体观,制定媒介发展战略也要有整体观。
科学协调多元管理要素,合理配置各种媒介资源,制定卓越的媒介发展战略,以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许多媒介领导者都试图达到的目标。
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见到:有的媒介忙于向外拓展,而忽视本地资源的开发;有的媒介急于多角发展,而误了新闻传播的主业;有的主管部门随意组合媒介集团,结果貌合神离、形不成一个拳头;有的媒介缺乏主见、见异思迁,结果顾此失彼,收效甚微。
“文化”与“媒介”的双重模式生态文化传播模式的建构与分析
Theoretical Exploration理论探索传媒∷MEDIA 2020.11(下)91“文化”与“媒介”的双重模式:生态文化传播模式的建构与分析文/黎 书摘要: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而生态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属于传播学范畴。
因此,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生态文化进行观照,对生态文化传播模式进行建构和分析。
生态文化传播主要由两种模式构成,它们分别是“文化模式”和“媒介模式”,通过对这双重模式的分析,不仅可以管窥生态文化传播的全貌,还有利于从模式中的各个显性环节推进生态文化传播的发展。
在生态文化传播的具体过程中,只有不断强化“文化”与“媒介”因素,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新时代生态文明社会。
关键词:生态文化 传播模式 媒介当下,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化传播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普遍意义。
麦奎尔认为,模式具有构造功能,它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
那么,能否建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化传播模式去指导生态文化传播呢?事实上,生态文化传播属于文化传播的一种类型。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命题:“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传播媒介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历史上的文明或文化受制于媒介。
麦克卢汉指出,如果不重视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就难以全面了解文化传播过程。
因此,笔者认为从模式的角度建构生态文化传播,可以分为“文化模式”与“媒介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分析,不仅可以管窥生态文化传播的全貌,还有利于从模式中的各个显性环节推进生态文化传播的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一、生态文化传播的时代意义18世纪60年代,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虽然工业革命获得了经济繁荣,却也严重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
进入21世纪,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文化、新理念、新思想来指导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构建一种自然、社会、人类和谐相处的新文明。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化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完整word版)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
“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摘要]本篇文章在简单介绍了媒介生态学学科起源后,对“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两个概念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差异折射了中西方学者对媒介生态学学科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视角,只有从两种不同“媒介生态”之间联系和互动的角度,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媒介生态学[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媒介生态媒介环境一.媒介生态学的学科起源媒介生态学是媒介研究的分支学科,是“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负责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
”的一门新兴学科。
(1)20世纪的30 年代,世界著名的技术哲学家芒福德出版了其代表作《技术与文明》,一般认为他“技术与文化”关系的论述最早包含了“媒介生态学”的思想,而其它的奠基人还有埃吕尔、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
(2)令“媒介生态学”真正成为一个学科的是尼尔? 波兹曼,因为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许多学术著作得以整合,形成了媒介生态学的经典理论基础,同时他还以媒介生态学项目为名在纽约大学设立了研究学位课程。
他自己的许多著作都是对本文所提及的所有媒介生态学经典著作充满智慧的诠释、整理和综合。
媒介生态学顾名思义,借鉴了生态学的基本思想,首次以现代意义使用“生态”一词的是德国的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
20世纪晚期,他将生态一词用于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这种互动如何产生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环境。
(3)其实,“生态”这个词自身就包含了各种要素之间和谐、平衡和健康发展的意思,“现代生态问题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接踵而至,随着20世纪初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把生态学强有力地推向大众叙事。
”(4)因此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这与“西方媒介生态理论与社会文化发展、文化危机与科技危机的反思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生态学的思想借鉴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生态”与媒介的结合便显得十分自然。
当然这种结合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与生态学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用以反思由于技术的大发展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企图将人们从工业机器中解放出来,重建人类生存的和谐状态。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媒介生态学派与媒介环境学派及其名实之争两论在对学派称谓的辨析中,也辨析了各自的学术缘起,在学理资源的“认祖归宗”中进一步厘清了两者的不同。
媒介环境论论者批评媒介生态论者并不是一种对于北美学派的继承与推介,在引入MediaEcology(媒介环境学)概念之时,就没有真正地对其进行全面地介绍与阐释,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媒介生态进行了中国式的阐释和发挥。
其对于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阐述及其在中国的确立,没有起到真正廓清认识并加以推广的作用,并且在此后的研究与发展中,也并未与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通。
而媒介环境论本身则是从译介出发,在对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理论的梳理中确立的学派。
媒介环境学派的贡献在于,集中而大量地引入并译介了相关著作,从学派的历史、理论、应用三个领域,全面地介绍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界重新认识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关理论。
媒介环境学派是正宗的北美学派的中国代言。
他们汲取北美学派有益的学术思想,开拓思维,为中国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与角度。
媒介生态论论者早就对自己的学术缘起有清醒的认识,崔保国在2003年就提出“媒介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展开,来自于我国传播学者的自觉,不同于传播学研究那样是从海外引进。
尽管美国学者开展媒介生态研究和日本学者开展媒介环境研究要比我们早很多年,但似乎国内的媒介生态研究最初的展开与他们并没有什么渊源。
中国学者的媒介生态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而不是引进的,从一开始学者的关心就侧重在媒介的发展生存环境研究方面。
”在后来与媒介环境学派的厘清中,媒介生态论论者一直坚持认为,中国的媒介生态学是在传播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学科,并不是对北美MediaEcology的简单继承和推介,其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这是中国媒介生态论论者独树一帜所在。
3.对于研究向度的辨析。
绿色文化传播环保理念弘扬绿色价值观
绿色文化传播环保理念弘扬绿色价值观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的认识和参与也愈发重视。
绿色文化传播环保理念,弘扬绿色价值观,成为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绿色文化传播环保理念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弘扬绿色价值观来促进环境保护。
绿色文化的重要性绿色文化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关系。
绿色文化的传播对于环保理念的普及和环境保护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从过度消费向可持续消费转变。
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会更加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选择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着绿色消费的方向发展。
其次,绿色文化还能够推动企业改变生产方式,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
在绿色文化的引导下,企业会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采取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绿色文化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会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保理念的传播环保理念的传播是绿色文化传播的核心内容。
环保理念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种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理念。
环保理念的传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社会活动等。
其中,媒体宣传是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之一。
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广告等形式,将环保理念传播给广大公众,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此外,教育培训也是传播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企业、社区等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弘扬绿色价值观弘扬绿色价值观是绿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
绿色价值观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种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价值观。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
Pl s Cic e I es r l s SSN 1 7—2 8 00 43 NO 6 2 9. ( 2 9. . 00 De ・ 00 .
简 论绿 色媒 介 生 态 与媒 介 生态 文化 ¨
媒 介 生 态 学 研 究 源 起 于 北 美 一从 本 世 纪 _ 开 始 , 吲 以 卡 J J 我 邵 培 、 童兵 、 保 幽 、 力 丹 、 道 宽 等 为 代 表 的 一大 批 学 崔 陈 何
媒 介 比作 一 条有 生 命 的鱼 , 信 息 资 源 比 作 水 一尽 管 有 人 对 形 成 有 举 足 轻 重的 影 响 , 色媒 介 生 态 的特 征 之 一 就 是 政 策 把 绿 是 此 存 有 异 议 , 为应 该 把 人 比 作 鱼 . 介 比作 水 一 尽 管 笔 者 环 境 宽 松 利 好 。 所 谓 政 策 环 境 , 指 围绕 公 共 政 策 运 作 的 外 认 媒
F 部 结 构 之 间 、 质 异 质 媒 介 之 问 、 介 与其 生 存 环 境 之 间 I 、 l 同 媒 的要 素 、 构 、 能 的 相 互 影 响 与 调控 机制 。 结 功 者 开始 了对 媒 介 生 态 学 的 探 索 和 研 究 . 在短 魉不 到 十 年时 问 “ 色 ” 词 是 近 年 来 用 得 颇 为 广 泛 的 时 尚 词 , 形 容 绿 … 儿 里 , 们“ 用 学 科 建 构 的 原 理 与 方 法 、 他 采 学科 演 变 的历 史 与 现 “自然 的 ”、 安 全 的 ”、 不 受 污 染 的 ”、 和 谐 的 ” 统 统 以 “ “ “ “ , 绿 状 、 介 生 态 的 陔心 概念 、 播 过 程 的 重 要因 素 、 介 生 态 的 色 ” 字 冠 之 从 这 个意 义上 讲 , 绿 色 媒 介 生 态 ” 该 是 指 媒 传 媒 二 “ 应 种 群结 构 等 相 结 合 的 法 , 过 充 分 地 分 析 研 究 , 步 提 炼 媒 介 系统 内 部 结 构 之 间 、 质 异 质 媒 介 之 间 、 介 与 其 生 存 通 逐 同 媒 出一 整 套 完 全不 同于 西 方研 究 传 统 和 研 究 范 畴 的 、 朽 中 蚓 环 境 之 间 的要 素 、 具 结构 、 能 的 相 互 影 响 与 调 控 机 制 在 和 谐 、 功 特 色和 自身 特 点 的 研 究 范 式 和 理 论 体 系 ” 取 得 了 丰硕 的研 平 衡 、 . 良好 的媒 介 环 境 中运 行 。绿 色媒 介 牛 态 应 该 具 有 以 下 究 成 果 。 在 这 些 成 果 中 , 崮 著 名 学 者 、 华 大 学 教 授 崔 保 四个 方 面 的 基 本 特 征 : 策环 境 宽 松 利 好 、 源 环 境 丰 富 畅 我 清 政 资 闰 先 生 的 《 介 是 条鱼 !— — 理 解 媒 介 生 态 学 》 文是 重 要 通 、 术环 境 高新 先 进 、 争 环境 公平 有序 媒 一 技 竞 1 宽 松 利 好 的 政 策 环 境 ? 政 策 环 境 对 绿 色 媒 介 生 态 的 、 的媒 介 生 态 学 经 典 文 献 之 一 。在 这 篇 文 章 中 崔 保 教 授 把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媒介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媒介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媒介对人类行为、思维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媒介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效应。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 媒介是社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传递信息、建立社交网络、塑造文化和认知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
媒介生态学认为,媒介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人类行为和思维也会影响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2. 媒介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媒介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社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随着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媒介生态系统也会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媒介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媒介对人类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媒介对人类行为和思维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方式,还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和认知方式。
例如,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等媒介对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交媒体则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会关系。
4. 媒介生态系统具有风险和机遇媒介生态系统既具有风险,也具有机遇。
媒介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信息过载、信息失真和隐私泄露等问题,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媒介也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媒介,避免风险,把握机遇。
5. 媒介生态学需要综合性研究方法媒介生态学需要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媒介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机制,为媒介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强调了媒介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媒介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人们认识媒介、利用媒介和管理媒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媒介生态学与媒介环境学
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并保持着某种和谐。
媒体生态的多样性,广度和深度,与媒体结合的社会和文化理论中的一部分,从而构成了媒介生态的基本样貌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概况研究宗旨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媒介生态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媒介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涉及的媒体环境,并强调在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影响对个人和社会的媒体形式,包括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
源起与奠基人尼尔波兹曼在其1968年的演讲中,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做研究”(“Media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media as environments.”)。
这是媒介生态学这一独特的媒介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意义的一步。
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媒介生态这一词是作为一个比喻。
中文把”media ecology”作为比喻的翻译是”媒介生态”,而作为媒介研究学术领域的翻译则是”媒介生态学”。
但在英文中,”mediaecology”一词无论作为比喻还是学术研究的专有名词,在写法和拼法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即便当波兹曼使用的是和原本作为修辞比喻的”media ecology”一样的拼写方式,但他于1968年首次公开将其定义为”对媒介环境的研究”,这也就明显地标志着该词从比喻转为了媒介研究中用于新的学术领域的专有名词。
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麦克卢汉是首位将媒介生态一词作为比喻的学者,但波兹曼则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兴起媒介生态学的起源与兴起在北美。
它之所以值得注目,原因在于它是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社会背景极度需要新思想,也在热切地寻觅观察和生存的新方式。
实际上,大部分后来成为媒生态学经典基础的著作都体现了思考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这种新思想和新方式。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媒介生态问题是指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衰落,导致媒体传播格局、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个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
首先,媒介生态问题对传统媒体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的观众和读者数量逐渐减少,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传统媒体甚至陷入了困境。
这不仅对媒体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相关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媒介生态问题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混乱与碎片化。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和方便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的过载和碎片化。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快速获取和浏览信息,导致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理解和判断信息的难度,也容易造成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的运行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媒介生态问题引发了个体的沉迷和依赖问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沉迷和依赖的问题。
媒介生态问题的加剧,使得部分人对网络世界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让一些人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和参与。
综上所述,媒介生态问题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业、信息传播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挖掘优势和创新,提供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特色的内容。
二、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全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评价机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鼓励和引导个体多样化、平衡化使用媒介,减少网络沉迷和依赖的问题,提倡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实现媒体传播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
“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摘要]本篇文章在简单介绍了媒介生态学学科起源后,对“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两个概念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差异折射了中西方学者对媒介生态学学科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视角,只有从两种不同“媒介生态”之间联系和互动的角度,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媒介生态学[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媒介生态媒介环境一.媒介生态学的学科起源媒介生态学是媒介研究的分支学科,是“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负责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
”的一门新兴学科。
(1)20世纪的30 年代,世界著名的技术哲学家芒福德出版了其代表作《技术与文明》,一般认为他“技术与文化”关系的论述最早包含了“媒介生态学”的思想,而其它的奠基人还有埃吕尔、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
(2)令“媒介生态学”真正成为一个学科的是尼尔? 波兹曼,因为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许多学术著作得以整合,形成了媒介生态学的经典理论基础,同时他还以媒介生态学项目为名在纽约大学设立了研究学位课程。
他自己的许多著作都是对本文所提及的所有媒介生态学经典著作充满智慧的诠释、整理和综合。
媒介生态学顾名思义,借鉴了生态学的基本思想,首次以现代意义使用“生态”一词的是德国的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
20世纪晚期,他将生态一词用于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这种互动如何产生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环境。
(3)其实,“生态”这个词自身就包含了各种要素之间和谐、平衡和健康发展的意思,“现代生态问题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接踵而至,随着20世纪初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把生态学强有力地推向大众叙事。
”(4)因此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这与“西方媒介生态理论与社会文化发展、文化危机与科技危机的反思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生态学的思想借鉴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生态”与媒介的结合便显得十分自然。
当然这种结合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与生态学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用以反思由于技术的大发展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企图将人们从工业机器中解放出来,重建人类生存的和谐状态。
媒介生态的名词解释
媒介生态的名词解释传媒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体的影响力愈发显著。
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经常听到媒介生态这个概念。
那么,什么是媒介生态呢?媒介生态是由传媒学家尼尔·波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媒介生态(Mediascape)是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
简而言之,媒介生态是指媒体、技术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媒介作为媒体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传递信息、形塑公共观念的角色。
传统的媒介形式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而在数字化发展的推动下,新媒介如微博、微信、直播等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媒介不仅提供信息,还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
同时,媒介也被社会、政治和商业等力量所驱动,因此,媒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输的工具,更是一个具有价值观念和利益驱动的载体。
其次,技术是媒介生态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媒介的形态,同时也对社会和公共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超载和虚假信息的问题。
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媒介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媒介生产和消费的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最后,社会环境是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媒介生态状况的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因素对媒体的自由度、报道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因素决定了媒体的资金来源和经营模式。
文化因素则决定了受众对媒体内容的接受和评价。
因此,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中立的传播工具,更是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产物与反映。
同时,媒介也塑造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现实。
媒介生态的形成与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媒介向受众传递信息,技术不断演进改变媒介形态,而社会环境则是媒介生态中的定海神针。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媒介生态的运作方式和效果。
绿色媒体宣传环保知识
绿色媒体宣传环保知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媒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传播环保知识,引导公众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绿色媒体在宣传环保知识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提升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绿色媒体的定义与作用绿色媒体是指致力于传播环保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媒体平台。
它可以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等形式。
绿色媒体通过报道环境问题、推广环保知识、宣传环境保护行动,起到了普及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行为的重要作用。
首先,绿色媒体通过报道环境问题,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随着媒体的广泛传播,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
绿色媒体通过报道真实的环境问题,揭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让公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其次,绿色媒体通过推广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的环保素养。
环保知识的普及对于塑造公众环保行为至关重要。
绿色媒体可以通过专题报道、科普解读等方式,传递环保知识,让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行的环保措施以及环保技术的进展。
公众通过绿色媒体了解到的环保知识能够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环保的选择。
最后,绿色媒体通过宣传环境保护行动,鼓励公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绿色媒体可以报道一些环保组织、社会倡议的活动,让公众了解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绿色媒体还可以通过直播、互动等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推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转变。
二、提升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绿色媒体在宣传环保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转化为行动,仍然是一个挑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采用多样化的媒体形式:绿色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微博、短视频、博客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使环保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2. 引导实际行动:仅有环保知识的传递是不够的,绿色媒体还需引导公众实际行动起来。
绿色媒体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公众行动
绿色媒体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公众行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保理念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传播环保理念来引导公众行动。
而绿色媒体的出现为环保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本文将对绿色媒体传播环保理念引导公众行动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探讨。
绿色媒体指的是那些专注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媒体平台,例如网站、社交媒体账号、APP等等。
这些媒体通过创意性的内容和新颖的表达方式,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积极引导公众行动。
首先,绿色媒体通过提供环保知识和信息,增强了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发布有关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科普文章、新闻报道和纪录片,绿色媒体帮助公众深入理解环保问题的现状和严重性。
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在细节上加深公众的认知,还可以激发公众对环保议题的兴趣。
其次,绿色媒体提供了参与环保行动的平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事务中来。
通过组织环保活动、举办公益讲座和座谈会,绿色媒体使公众有机会与专家学者、环保组织和志愿者互动,分享经验和心得。
这不仅能够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形成一种集体行动的力量,使环保理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再次,绿色媒体利用创新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在公众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对于打动人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色媒体通过运用动画、短视频、插画等形式,将环保理念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和传播,进而引发公众的行动。
最后,绿色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也是推动环保行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公众可以与绿色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观点。
而绿色媒体也可以及时回应公众的问题和反馈,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引导。
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建立了一个信息传递的桥梁,还加强了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信心和动力。
总而言之,绿色媒体的出现为环保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传媒倡导环保理念
绿色传媒倡导环保理念绿色传媒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环保理念的普及和实施,积极倡导社会对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人们的关注与行动。
作为一家媒体公司,绿色传媒有着独特的使命和责任,它通过创新的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致力于引领整个行业和社会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部分: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在探讨绿色传媒为何倡导环保理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环保理念是针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而提出的,旨在减少生态破坏、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保理念不仅关乎着我们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更关系着整个地球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部分:绿色传媒的环保举措作为一家媒体公司,绿色传媒意识到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绿色传媒认识到媒体行业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电子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积极倡导纸质媒体的减少和发展电子媒体,推动数字化传媒的发展。
其次,绿色传媒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色供应链,与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
此外,绿色传媒还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旨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意识,并与环保组织合作,推动相关政策的建立和实施。
第三部分:绿色传媒的示范作用作为一家倡导环保理念的媒体公司,绿色传媒具有示范作用。
绿色传媒自身的环保措施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更能够影响他人并带动整个行业的改变。
通过宣传报道和倡导环保理念,绿色传媒鼓励和激励更多机构和个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第四部分:社会响应和推广绿色传媒倡导环保理念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响应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和个人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
各项环保活动和倡议不断涌现,公众环保意识逐渐提升,环保理念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传播。
绿色传媒通过自身的力量和影响力,推动了环保理念在社会中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实施。
环保传媒倡导绿色媒体
环保传媒倡导绿色媒体在当今社会,环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而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环保传媒就是以环保为主题,致力于传递环保理念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媒体形式。
环保传媒的兴起,对于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加强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环保传媒的定义、发展现状和倡导绿色媒体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保传媒的定义环保传媒是指通过各种传媒形式,以环保为主题,传递环保理念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媒体形态。
它可以是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也可以是新媒体如网络、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
环保传媒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旨在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激发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
二、环保传媒的发展现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传媒逐渐崭露头角。
电视节目中的纪录片和专题片,经常以环保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内容和震撼的画面传达环保的重要性。
报纸和杂志上的环保专栏和报道,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环保知识的学习,还为环保组织和倡导者提供了宣传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环保传媒的传播途径更广泛,更具互动性。
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上,不少自媒体人以环保为话题制作内容,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转发。
三、倡导绿色媒体的重要性绿色媒体是环保传媒的重要形式,它强调在媒体从业者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环节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倡导绿色媒体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低碳环保。
绿色媒体要求采用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尽量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减少印刷纸张的使用量等。
2. 传递正能量。
绿色媒体需要积极传递正能量,鼓励公众关注环保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可以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环保理念在社会中的普及。
3. 提升媒体责任感。
倡导绿色媒体能够增强媒体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职业生涯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
绿色文化 传承责任 我对环保文化的理解与宣传
绿色文化传承责任我对环保文化的理解与宣传在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变暖、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凭借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形态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对环保文化的理解和宣传中的责任来探讨绿色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绿色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它强调了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绿色文化则是一种通过各种媒介和方式来传递环保理念和价值观的文化。
事实上,绿色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其次,我个人对绿色文化的理解是,在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可以从个人行为开始,例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等。
绿色文化还鼓励人们选择可再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此外,绿色文化还包括对于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动植物物种的努力。
为了宣传绿色文化并传递环保的责任,我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行动。
首先,我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些环保的知识和实用的环保小贴士。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能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其次,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例如清理海滩垃圾、植树等。
通过实际行动,我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
此外,我还会与身边的朋友、家人进行交流,向他们传递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互动,我试图唤起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并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我也会鼓励他们参与环保组织或活动,共同努力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我认为政府和企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推动绿色文化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环保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全社会形成环保的氛围。
同时,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推广绿色技术和产品,并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环保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文化的传承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
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不仅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更是对我们自身和后代的负责。
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Mediaecologyandmediaenvironment)
媒介生态和媒介环境(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media ecology subject,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 two concept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s reflect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on media ecology discipline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perspective, only from the two different "media ecology" between the contact and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to a mor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edia ecologyMedia ecology; media ecology; media environmentI. The Origin of vector ecologyMedia ecology is a branch of media research, "from the ecological imagination is involved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 responsible in perspective, the media and various social forces in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expect to achieve ecological balance." A new branch of learning. (1) in twentieth Century 30s, the world renowned technology philosopher Mumford published his masterpiece "technology and civilization", he believe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discusses the earliest contains "media ecology" thought, and the other founders were Ellul, Innis, Mcluhan, et al. (2)The "media ecology" truly become a subject is Neal? Bozeman, because it is under his leadership, many academic works can be integrated and formed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media ecology,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set up a research project in the name of the media ecology degree course in New York University. Many of his own writings are full of wisdom, collation and synthesis of all the classics of media ecolog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Media ecology, as the name suggests, draws on the basic idea of ecolog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erm "ecology" is used in modern sense as the German zoologist Ernst Haeckel.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he used the term "ecology" to refer to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how this interaction could lead to a balanced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3) in fact, the word "ecological" itself contains a variety of elements between harmonious, balanc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 of "modern ecological problems with the advent of industrial society followed, with the beginn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the two World War to strongly push to the popular narrative ecology." (4) therefore,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flection of Western media ecology theory and social culture development, cultural crisi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risis." With the idea of ecology drawn from more and more fields, the combination of "ecology" and "media" is very natural.Of course, this combination is a process, is the first technology and ecology will inevitabl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together, to reflect the various problems due to the larg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brings, in an attempt to relieve people from industrial machines, re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Therefore, as a living environment, think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direct source of media ecolog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is Mumford mentioned above. Later, some scholars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on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y reviewed and criticized it from the humanistic point of view,Its representative is the Frankfurt school. Mcluhan inherited the basic thought of Mumford, the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development to a new level, specifically, i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media technology, media production equilibrium will greatly change people's senses, resulting in a new environmen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 far, Mcluhan we first put forward the "media ecology" thought.Two. 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The core concepts of media ecology are "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 but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cept of understanding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description, in the media ecology of the area, western scholars have two concerns, one is technical or is affected by media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lture and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way of thinking; the two is the technical rational refle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ism,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e nature of people and the human and social subsystems harmonious and healthy; they have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in a certain extent. Although the focus is different, but the westernscholars centered around at the same time, effects of technology or technology on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the media itself as a ki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part of the whole cultural system. In their eyes, "media ecology" is actually the media itself a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different media have different symbols, we in the cognition of the world, the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and not in the media, but for the sake of the symbol structure, we use some kind of media is to adapt to it sets up the symbol system; in addition, the symbol environment discussed here, its essence is not a medium or a special code and grammar, but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two or more sets of more specialized code and language method." (5) the symbolic environment produced by a variety of mixed symbols is more complicated.Bozeman once reminded people that humanism exists in tw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mountains and trees, and the medium environment with language, technology and other symbols. The latter shapes man himself. It can be seen that media ecology is synonymous with "media environment" in western scholar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Bozeman's definition of media ecology as "media as environment".It is worth noting that Haeckel first put forward the "ecology" in 1866, he will use the word to do ecological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interaction of how to make a balanced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Therefore, "ecology" is the core of "interaction", i.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ystems, but the media ecology in the western scholars, discusses mainly in technology or media on culture and influence to human being,or the use of the media would constitute a part of the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The media as a" media environment "even as culture"; most of them are critical, technology pessimism position, from Mumford to Innis and Mcluhan, from Frankfurt school to Bozeman and Meyrowitz,Influence of the media technology of the arrival of the culture produced a panic, except a few of scholars such as Levinson and other exceptions, he stressed that the lack of compensatory media can remedy the past of the media, the media humanization (6); and discusses the cultural effect on human's media or not, the idea of interaction is not strong. Study on human center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western culture gave birth to the Christian culture itself, "the" Bible "of" Genesis "article describes God to control natural rights to Adam (human representative), man and nature has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7) that has long been advocating western "individualism" spirit, influence the soci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media ecology research orientation: always put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as the center; in addition, the media ecology technology on society, and Western emphasis on technical rationality about.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being is a process of reason gradually overcoming sensibility and breaking through sensibility." Bullock divided human civilization into three parts: the Renaissance, the enlightenmen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new century (Twentieth Century).(8)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ree periods is deepen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ached a high degree of rational expansion period, 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industrial machines with technical rationality and, on one h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greatly improved, but on the other hand can make people "alienation, become slaves of machines. As Marx? Webb said, as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and accumul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 good thing, more and more westerners are "locked into rational" cage "". (9) therefore, it is natural for people to reflect on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a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and media technology on culture, society and human beings.However, the cultural and human reaction to the media is neglected. Ignored by western scholars of culture (especially political culture) on the reaction medium, or human's media use, social intention of construction of "media ecolog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i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y do not well reflect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the concept of "media ecology".While Chinese scholars have introduced media ecology, they have taken a different approach from western scholars. Our research focuses on media. It mainly studies a serie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udience, etc.. I think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is concern with Chinese situation, two pieces of media ecology "also attributed to Professor Shao Peiren's masterpiece" after the media ecology academia tone (10). Using ecological thinking to study the media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s consistent, but China's media ecology does not inherit and continue the study of the west.In Chinese scholars, the different ways of study determin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Western scholars,Some scholars have mad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Cui Baoguo in his article "fish" in the media is discussed to (11): "media ecology is a macro concept, the media environment is a relatively medium concept, sometimes these two concepts are cross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ecology...... two the concept of difference is that the former focuses on the overall media environment, the latter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and between media and social environment. Media environment and media ecolog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wo concepts, but the former emphasiz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human beings in the media environment, and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media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scientific, but only after all the statements of a school. Overall, China in media ecology research and Western comparison seems much weaker, especially for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ontology Chinese in few papers: "the media ecology research and research branch, the number of ontology research papers on a much more limited, a total of 12, accounting for 27.2%, including Shao Peiren the two mountains. For such a complex and complex theoretical system of media ecology, it is still a question whether these few studies can consolidate their theoretical foundation." (12) therefore,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 are still very few i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they are in a hazy situation.Rare is the concept of "media ecology" in China scholars discussed there shows more interactive features, such as the above discussion Cui Baoguo and Professor Shao Peiren in the "five ideas" media ecology mentions "interactive media ecology view" (13), but in the actual research really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but it is debatable. That is, on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and its interaction, while ignoring the media created by their own symbolic environment or created by the special culture of social life.I think that "media ecology" and "media environment"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Cui Baoguo believes that the "media environment" includes two parts, "media environment is a kind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human being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itself, it i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edia." This actually includes the western scholars' "media environment" concept. This should be a relatively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The media environment in the West (or the media ecology in their eyes) is only a media environment in the narrow sense". See below:"Media ecology" concept, which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dia of the non physical environment can be "media ecology" of the elements or subsystems, including economy, politics, technolog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subsystems of the formation of "media ecology". It can be seen that "media ecology" emphasizes "interaction", while "media environment" emphasizes static description.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media and the "environment as a medium" (narrow sense of media ecology) these two aspects are related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as shown above). Some scholars pointed out that "these two environmental ecology have the time significance i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media system.".14) is the medium survival environment (physical) will first change the media system and adaptive adjustment of real life in the media changes, eventu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media environment will change. In fact, this change is not sequential, the two are in constant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the result will change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we live in.Three. Epilogue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the western ecological theory that play a decisive role are very weak. (14) did not reflect the "interactive media ecology", reflect the focus on technical rational criticism and humanism, the hope in the school and education, ignoring the role of major anti social control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f the media, has a certain colo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alistic utopia." (15) Raymond? Williams has criticized this tendency: "ignore the control and use of media institutions and Mcluhan's media theory, technical features of media asserted that way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people decided to keep from talking about social problems, intention." (16)The Chinese scholars in the study of media ecology studies and Western complementary, in western scholars neglected areasmake a fuss, pay attention to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nalysis of media influence, but als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attention on the media itself, the media caused b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pseudo environment. Therefore, if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media ecology" will be closer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Ecology". As mentioned above,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media and the meaning environment of media creation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 influence. The generalized media environment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his angle.Reference:1) 5) 14) 15) 16.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media ecology theory and its theoretical values and problems, Dan Bo, Wang Bing, news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06.2, 72) 4) brief history of media ecology in North America: Lin Wengang, Chen Xing, Cui Baoguo, and Cultural Studies3) 11) the medium is a fish - Some Reflections on media ecology, Cui Baoguo, media observation, 2003.106) mobile phone, Paul, Levinson,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4, p1478) "one dimension", "super reality", "Implosion" - a critical stud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ommunication thought, Shi Yibin, Wuhan University press, 2002, P89)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its classical roots", Ritzer,2004,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p2710) 13) the law of ecological transmission and the strategy of media survival. The five major concepts of media ecology, Shao Peiren, press, 2001.512) "China, media ecology theory review", Ye Fang, Yu Yuee, "news knowledge", 2006.714) re examining the theory of media ecology, Xiong Yanhong, young journalist, 2006.6,。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一)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一)摘要本文对“绿色媒介生态”内涵与特征及其与媒介生态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文化媒介生态学研究源起于北美。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以邵培仁、童兵、崔保国、陈力丹、何道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媒介生态学的探索和研究,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里。
他们“采用学科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学科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媒介生态的核心概念、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态的种群结构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充分地分析研究,逐步提炼出一整套完全不同于西方研究传统和研究范畴的、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成果中,我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崔保国先生的《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一文是重要的媒介生态学经典文献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崔保国教授把媒介比作一条有生命的鱼,把信息资源比作水。
尽管有人对此存有异议,认为应该把人比作鱼,媒介比作水。
尽管笔者比较赞同崔保国教授的观点。
但是,从宏观上思考和理解,笔者认为如果把整个媒介生态环境比作“水”可能更贴切。
因为虽然信息资源是构成媒介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但它毕竟只是诸多元素之一。
任何一种元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媒介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媒介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媒介的大量死亡,就像漂在水面的死鱼”。
从生态学角度看,我们只有建构一汪没有污染的、清纯洁净的“生态水”,即“绿色媒介生态”,才能为“媒介鱼”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永恒的绿色空问。
那么,“绿色媒介生态”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笔者以为,这是我们在建立绿色媒介生态时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
其次。
在建立绿色媒介生态进程中。
我们还要建构和弘扬一种文化理念,一种“媒介生态文化”。
笔者在此就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绿色媒介生态我们知道,媒介生态是指在特定的媒介时代,媒介系统内部结构之间、同质异质媒介之间、媒介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影响与调控机制。
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一)
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一)【摘要】本文着重考察媒介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对媒介生态系统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界定,提出了媒介生态系统结构的“六界”说。
并对媒介生态学的建构和发展提出提出来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观点。
关键词]媒介生态,媒介生态系统,媒介环境,媒介生态学Abstract:Thispaperemphasizesontheoriginationanddevelopmentofmediaec ology,anddeeplystudiesanddefinestheconceptsofmediaecosystem,andthen advancesthe“six-boundary”theoryonmediaecosystemstructure.Thispaperal soputsforwardseveralenlighteningandforecastingthoughtsontheconstructio nanddevelopmentofmediaecology.Keywords:MediaEcology;MediaEcosystem;MediaEnvironment;MediaEcolo gy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一、为什么“媒介是条鱼”媒介是什么?是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杂志;是通讯、网络、计算机;是手机、是信纸、是工具、是机器、是CCTV、是新闻集团、是时代-华纳……是信息传播的中介。
不!媒介是条鱼。
当我们把媒介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观察的时候,媒介更像是条鱼。
这条鱼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庄子《逍遥游》中所描述的鲲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小可以小得置于掌上,甚至让你肉眼看不见。
我在给学生讲解传播学时,常常把媒介比作鱼,信息资源比作水。
绿色媒体传媒与环保结合
绿色媒体传媒与环保结合随着全球环保问题的日益凸显,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方式。
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也应该积极承担起环保责任,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推动环保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绿色媒体传媒与环保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绿色媒体传媒的定义和特点绿色媒体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的媒体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绿色媒体传媒更加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恰当利用资源,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准确性:绿色媒体传媒注重真实、准确的信息传播,避免虚假、误导性的报道,确保公众获取到可信赖的环保知识和信息。
2. 环保节能:绿色媒体传媒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公众参与:绿色媒体传媒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通过互动平台、社交媒体等方式,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改变。
4. 倡导创新:绿色媒体传媒积极推动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二、绿色媒体传媒的重要性1. 传播环保知识:绿色媒体传媒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报道、专题节目等途径,向公众传播环保知识,提高大众的环保认知水平,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2. 影响舆论引导: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通过绿色传媒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环保事业。
3. 呼唤行业标杆:绿色媒体传媒可以为其他传媒机构树立行业标杆,推动广告、影视等产业向环保方向转型,促进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
4. 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媒体传媒的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行业创新,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绿色媒体传媒与环保结合的具体措施1. 建立环保编辑部门:媒体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环保编辑部门,负责策划、发布环保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提高环保内容的品质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一)
摘要本文对“绿色媒介生态”内涵与特征及其与媒介生态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文化
媒介生态学研究源起于北美。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以邵培仁、童兵、崔保国、陈力丹、何道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媒介生态学的探索和研究,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里。
他们“采用学科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学科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媒介生态的核心概念、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态的种群结构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充分地分析研究,逐步提炼出一整套完全不同于西方研究传统和研究范畴的、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成果中,我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崔保国先生的《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一文是重要的媒介生态学经典文献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崔保国教授把媒介比作一条有生命的鱼,把信息资源比作水。
尽管有人对此存有异议,认为应该把人比作鱼,媒介比作水。
尽管笔者比较赞同崔保国教授的观点。
但是,从宏观上思考和理解,笔者认为如果把整个媒介生态环境比作“水”可能更贴切。
因为虽然信息资源是构成媒介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但它毕竟只是诸多元素之一。
任何一种元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媒介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媒介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媒介的大量死亡,就像漂在水面的死鱼”。
从生态学角度看,我们只有建构一汪没有污染的、清纯洁净的“生态水”,即“绿色媒介生态”,才能为“媒介鱼”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永恒的绿色空问。
那么,“绿色媒介生态”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笔者以为,这是我们在建立绿色媒介生态时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
其次。
在建立绿色媒介生态进程中。
我们还要建构和弘扬一种文化理念,一种“媒介生态文化”。
笔者在此就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绿色媒介生态
我们知道,媒介生态是指在特定的媒介时代,媒介系统内部结构之间、同质异质媒介之间、媒介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影响与调控机制。
‘
“绿色”一词是近年来用得颇为广泛的时尚词,凡形容“自然的”、“安全的”、“不受污染的”、“和谐的”,统统以“绿色”二字冠之。
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媒介生态”应该是指媒介系统内部结构之间、同质异质媒介之间、媒介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要素、结构、功能的相互影响与调控机制在和谐、平衡、良好的媒介环境中运行。
绿色媒介生态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政策环境宽松利好、资源环境丰富畅通、技术环境高新先进、竞争环境公平有序。
1宽松利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绿色媒介生态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绿色媒介生态的特征之一就是政策环境宽松利好。
所谓政策环境,是指围绕公共政策运作的外部情况。
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于政策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凡是影响政策的存在、发展及变化的因素皆构成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政策制定会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
特别是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到了国家对相关政策的制订。
例如在2003—2004年度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为我国报刊、图书出版、发行的投融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条件,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放宽了国内外各类资本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融资渠道,极大地延长和拓宽了我国广播影视业的资本运营的产业链条。
2丰富畅通的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是媒介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
在绿色生态媒介环境中,其资源环境必须丰富通畅。
资源环境包括信息资源环境和市场资源环境,信息资源环境是指信息资源产生的现实社会环境,市场资源环境则是指受受众、客户、销售渠道和公众影响力制约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丰富畅通的资源环境中,信息的产生,传通以及信息产品的销售都能遵循媒介职业规范、道德操守和市场规律,并能充分利用正当的传通手段和渠道进行运营;媒介亦能通过自身良好的服务、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以及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在公众中树立良好
形象。
扩大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以此加强信息传播的宽度、增加信息的容量、强化信息品牌效应、提高受众忠诚度等。
3高新先进的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的传通手段、传通方式和传播范围。
这几个方面实际上是三个贯穿始终的环节。
三者之间相辅相承,信息传通的手段决定信息传通的方式,信息传通的方式又决定着信息传播的范围。
绿色媒介生态环境要求技术环境高新先进。
在高新先进的技术环境中,各质媒介利用一切高新科技手段,用最先进的传通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宽信息传播的范围。
4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而力图胜过其他市场主体的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竞争环境公平有序。
是绿色媒介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媒体的竞争环境是否公平有序,不仅对于媒体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社会环境亦会造成重要影响。
如果竞争环境无序,那么各媒介之间的竞争必然是恶性的,惨烈的,这不仅会使参与竞争的媒体或寿终正寝。
或畸型发展。
而且会引发不少社会弊端。
反之,如果竞争环境有序,各质媒介在一种公平、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良性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会使媒体健康成长。
而且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产生重要的维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