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从军行》一诗进行背诵或默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在唐代诗歌里感受了边塞战事的激烈。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
(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块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如何正确朗读题目,划分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晓”“迎凉”,理解词义,从而理解题目的意思。
晓:天亮。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天亮之前,诗人走出篱门感到一阵凉风,(突然)有所感慨(感想)。
2.过渡: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陆游呢?3.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明确。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皆具有很高成就。
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忧国忧民之情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板块三初读诗歌,感受韵律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划出朗读节奏,画出本课的生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学生自读诗歌,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前两遍声音略低,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1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入。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仞、摩”等四个字。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谁来背一背呢?2、指名学生背诵。
3、(过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描绘了边塞地区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一批批充满豪情壮志、斗志昂扬的戍边战士们的形象,通过诗人的描写,让我们心中涌起对这样一群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的敬佩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来感受他的爱国之情。
二、理解诗题1、这首诗的诗题足足有11个字,但却概括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谁来找一找,诗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才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呢?2、学生回答。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公开课教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
5.理解题目。
(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预设: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②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学生自由练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9.“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
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导
入
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 教师朗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
(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作者在秋夜将晓之时,走出篱笆门迎接凉爽的感受。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情感表达以及诗歌的韵律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人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难点: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夜的景象,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美。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5.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6.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记忆力。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三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建都这段历史为背景所写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忧国、爱民思想;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表现力。
2.使学生认会两个二类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
3.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查找作者的资料和古诗的背景。
教学时数:一课时。
基础知识:岳(yuè)(五岳)(岳父)(岳母)教学过程:一、朗诵古诗,感悟诗歌形象美。
1.读通全诗,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准确了再读几遍。
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再播放音频资料,再师生共读。
2.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蕴涵诗中的思想感情。
质疑问难,重点解答诗人“感”什么,为什么“感”。
这是爱国诗。
1192年,陆游虽退居家中但不忘国家人民,诗中寄托了他对沦陷区内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饱含愤怒的强烈控诉。
教学时相机穿插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书中所给的图片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句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原文与诗意比较朗读。
结合作者的遭遇介绍,告知学生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课外合作收集陆游的爱国诗,进行编报等相关语文活动。
延伸课外再读诗,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仞、岳”,理解并理解“胡天、摩天、王师”等词语。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抓关键词,领悟诗人心中情感。
3.在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中,激发诵读热情。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想象画面,抓关键词,领悟诗人心中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生入境师:在宋代,有这么一位诗人,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留存下来的诗歌就有九千多首!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猜猜,这位伟大的诗人是谁呢?对!他就是陆游!今天,让我们走进陆游的——(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去结识这位传奇的诗人。
1.出示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要求:读准确,读出节奏,请生评价。
(根据诗歌含义读准节奏)师:刚才齐读诗题,大家认为读得如何?谁能担任小小点评家?预设:我认为我们把字音读得非常准确,但是没有读出诗题的节奏!师:哦!诗歌都有节奏美,你的见解很专业!你认为该怎样读呢?预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为什么要这么读?生:这首诗题目的含义是——在秋天即将天亮的深夜里,诗人陆游走出篱门,迎面吹来凉风,心中产生的感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这样读。
师:哦!猜想含义能够帮助我们读出诗歌的节奏之美!晓:天亮的意思;迎凉:迎面吹来凉风;有感:心中产生的感想。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题!——生再读!带着节奏读!师:在这样一个深夜,诗人陆游走出篱门,心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感想,又缘何产生如此感想?让我们走进诗人陆游!2.出示诗人——陆游(抓主要信息进行介绍,将资料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他生逢北宋灭亡之时,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一生坚持抗金。
他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间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书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2.简介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
晚年退居家乡。
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3.导入课题: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
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
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
(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4.理解课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教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秋夜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对自然的观察力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1. 复印秋夜相关的诗歌、散文或赏析文章。
2. 准备笔记本、纸和笔给学生记录心得。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秋夜主题: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秋天的体验,感受秋夜带来的凉爽和宁静。
2. 引起学生对秋夜的思考:询问学生秋夜的感受和想象,激发学生对秋夜的情感与思考。
步骤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5分钟)1. 简要介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背景和情感体验。
2. 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听写,并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情感内容和意境,分析作者通过诗句营造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写作训练-感悟秋夜(30分钟)1. 给学生留写作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夜的体验和感受,完成一篇短文。
2. 提供写作思路:秋夜的景色、声音、气息等,以及对秋夜带来的情感与思考。
3. 鼓励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感官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使之更加生动和贴近读者。
步骤四:分享与评价(15分钟)1. 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文章,并展示文章的亮点和特色。
2.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优点,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秋夜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秋夜的感受、情感和思考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秋夜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和写作训练。
2. 组织学生参观秋夜的实地考察,增强对自然的感知与观察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秋夜写作比赛或组织校园文学演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秋夜的题材,结合文学赏析与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秋夜诗词和散文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细腻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教案篇一本学期我们班共有2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
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二)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
(三)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的面积、多边的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
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设计 教案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诗歌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在这首诗中,陆游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通过诵读、品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和韵味;通过比较阅读,了解陆游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和韵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组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然后引出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作者简介教师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重点强调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为主题。
同时,让学生了解本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字音和节奏。
2.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跟读,进一步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纠正字义,教师巡视指导。
4. 教师出示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全班一起交流讨论,完善对诗句的理解。
同时强调“胡尘”、“王师”等词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5. 学生齐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说课稿一、说教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及沦陷区百姓疾苦的诗歌,短短28个字道出了作者的悲愤与感慨。
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从军行》,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边塞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板块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2.了解背景。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2)教师范读两首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背景资料: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
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欣赏和创作出富有情感的诗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诗句深层含义和诗歌背景方面,学生们普遍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意境:把握整首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朗读技巧: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举例:诗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中的“潭影”和“物换星移”是重点,需要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传达的感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句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另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文有较高的兴趣和天赋,而有些学生则感到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我需要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注重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五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知人论世”、“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诗歌析策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
对比《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作者不同表达手法下的爱国之情。
爱国诗方法小结,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拓展学习“陆游的爱国诗”。
【教学过程】壹视频导入,知人论世晓南宋风云,引爱国之士。
(1)观看视频,了解历史。
爱国者。
(2)仔细观察人物和诗句,发现共同之处爱国者。
诵读古诗,读出韵味知人论世,深入了解。
出生于战乱,中年“弃笔从戎”但被贬乡野,临终依然牵挂祖国统一大业。
炽热的爱国心贯穿一生,于 68 岁写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贰方法迁移,理解诗意运用已学,尝试理解。
借助插图,理解诗题。
有“感”而发,聚焦意象。
前两句的意象是景,后两句的意象是人。
景与人有什么关联?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1)三万里河“三万里”是虚指。
“河”指母亲河黄河。
(2)东入联系诗中另一个方位词“南望”。
举例总结。
(3)五千仞岳五千仞”也是虚指。
“岳”指华山出示版图,山河定位出示版图,山河定位如此雄伟壮阔的黄河与华山,位于北宋的中原地区,如今落入金人的统治。
聚焦山河,作诗批注。
(1)作诗总结,对应前两句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后两句诗意。
诗人除了遥想故土的壮丽山河,还牵挂北方的遗民百姓。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1)明晰“遗民”、“胡尘”、“王师”三者关系。
出示资料在南宋政府的腐败和胡尘的暴政之下,遗民百姓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中,悲惨度日。
2)学习活动二圈划遗民动作和神态,批注他们的心声。
出示学生批注。
3)作诗总结,对应后两句诗歌。
叁对比古诗,出示评价出示古诗,对比异同。
上学期学习了陆游 86 岁的临终之笔,对比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名人评价,引爱国诗。
选取陆游人生各个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首古诗肆总结方法,聚焦爱国方法小结。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魏老师点评一说到爱国诗,就会想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6.指导朗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过渡:诗的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由北方的景物不禁想到金人统治下的黎民百姓,不禁发出慨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引导学生交流诗句意思。
点拨:“遗民”指的是金统治地区原宋朝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在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就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泪尽”是“眼泪都流尽了”。表现了作者期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起来也不由得心生酸楚。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仞、岳”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8.请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心情。
9.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出示板书:伤感、失望 爱国之情)
10.指导朗读古诗。
11.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注释知道了诗句的意思,又结合写作背景想象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进一步体会了诗人的内心。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请学生读“资料袋”内容,了解安史之乱。
2.请学生用“先理解诗意,再想象画面,最后体会诗人的内心”的方法自学古诗。
3.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词的意思。
(1)点拨:“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襄阳”在今天的湖北,“洛阳”在今天的河南。
(2)请学生读好地名:剑外、蓟北、襄阳、洛阳。
(3)借助注释理解“却看”是回头看的意思,“妻子”指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材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临安建都这段历史为背景。
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
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
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发挥想象,改编古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汉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背后往往蕴含着深远的意蕴。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从“月”字想开去,你们从这个“月”字能想到什么?生1:“月亮。
”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3:“牛郎织女”......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
今天我们的课也从一个字展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诗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抓关键字,展开想象,创新思维。
1.请大家看黑板,大家从“河”字想到了什么?(板书:河,同时画一条河流。
)生1:“小河”生2:“黄河”师:“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生:“奔流不息......”现在老师在“河”前加上“三万里”,此时此刻,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条河?2. 请同学们从“岳”字想开去。
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岳,同时画出山)生1:“三山五岳”“三山五岳”自古帝王就有登山封禅的礼仪,他们是在向上天汇报自己的丰功伟绩。
生2:“华山”借助注释,我们知道“岳”指华山。
“五千仞岳”即高耸入云的华山。
如此雄伟壮阔的黄河与华山,怎能不让诗人吟诵呢?(读古诗)这么美的壮丽山河,你该用怎样的心情读呢?你是什么心情?(雄浑,壮阔,沉重有力)(骄傲,自豪)“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河真有那么长?山真有那么高吗?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也是一种虚指,所谓的虚指的方法就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虚指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育教学教学设计(带内容)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育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掌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备课:熟悉课文内容,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诗歌,准备朗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导入秋天的氛围,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和向往。
2. 学习课文(1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学生跟读,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沟通(15分钟)1.学生展示对秋天的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诗等方式表达。
2.学生交流彼此的作品,分享感受。
4. 深化理解(15分钟)1.学生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作用。
5. 表达与展示(10分钟)1.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朗诵或表演。
2.教师评价学生表达的情感和准确度。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强调秋天的美好和诗歌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赏析。
2.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每年秋天最喜欢的时刻。
六、板书内容•《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情感表达•诗歌韵律与修辞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理解,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加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以上是针对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教育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相关资料】
注释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
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
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
(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
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