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论文]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逐渐的重视起来,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当中的基本课程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是根据其特殊语言特点及学科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创新欲望激发出来。
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根本需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基础前提条件,倘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就谈不上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指导和辅导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的知识进行接纳和吸收,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与主动的去探索、去求知,进而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创新知识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而为之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直接体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质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标新立异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
在进行《狐假虎威》一文的课堂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引导是最终让学生得出“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仰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应该像狐狸一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课程就算圆满结束了。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更是备受关注。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与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与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如何应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学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应对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忽视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
语文这一学科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树立起大语文观,没有办法把语文课和其它的学科以及社会生活进行联系,忽视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无法把握语文学习的尺度范围,导致语文这一学科逐渐走向封闭的境地。
其次,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或游戏中学到知识。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等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一些盲目的教学活动有所增加,有些教师甚至走极端,觉得一堂课没有活动就不成功,觉得活动越多课堂教学做的越好。
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一旦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离,不管形式有多好,都不能算是成功。
再次,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很落后。
以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办法正确地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单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总是让学生进行重复地机械训练,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依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机械训练”和“满堂灌”等一些比较传统,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小学语文的课题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物学家达尔文谈到: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学校时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是分不开的。
这是由于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渴望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因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良好的循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我在向学生讲授《第一场雪》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冬天里的雪景场面,通过自我的想象与课本描述的场景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阅读课本描述的下雪语句,“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获得较好的成效。
二、鼓励质疑,增强创新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
对小学生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
为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最后不会问问题,提不出问题来,这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是相联系的。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策略[论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学科。
本文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境和改变教学策略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渠道,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根基。
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给创新教育打好基础1.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日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注重语文中的品德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包括创新精神在内的各种优秀品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让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
2.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能力。
通过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技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对学生进行情感内容的教育,引导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以文悟道、用道显文、文道合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授知识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教会学生为人之道,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环境,为创新教育提供条件1.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语文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教育至关重要,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因此,创新教育必然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就成为了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适时优化课堂结构,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
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要多多关注,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使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这样,学生心情舒畅,才能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才能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2.创新课型。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中字里行间的意味。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质疑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等创新课型。
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是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在学科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某种程度上是指学科情境的生活化、社会化与具象化。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突出,具有充分的教学空间参与教学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转换思维。
而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完成社会化实践活动。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选择符合自己水平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实践能力与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性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放大语文学科的内在特征。
语文学科具有生活化、语言性的特征,当学生掌握了语文学科的内容传达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有效运用在现实实践中。
同时语文学科还具有一定的综合特征,语言文字是理解某一事物的重要基础,当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后,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性教学是一项较为综合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实践性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践性创新。
比如,开展作文竞赛、练字大赛、故事创造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从而保证整体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的科学途径(一)合理利用学生兴趣点,开展实践创新性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环节设计,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教学体验,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展开与实践内容创设的有效基础。
合理兴趣点的激发是保证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搭建的重要因素,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理解其他事物的基础。
学好语文是学生掌握事物逻辑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切入与激发,能保证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开展,有效发挥学生的内在情绪价值,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与理解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保证整体的教学成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内容提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
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求异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创新精神1、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主动的获取知识,探索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越强。
处在思维敏捷的青少年时期,激励对于他们是何等的重要。
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2、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
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
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
学贵有疑,疑问是创新的前提。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呵护他们创新的幼芽。
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
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
因此,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分析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
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
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
因此,现代教育中老师要唤起学生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才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才使他们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
老师的语言要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
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充满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作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我,现就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切身的感受。
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好奇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
遵循学生这一心理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快情绪,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进而主动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权,不至于被老师讲的知识所束缚,就会最大限度地挖掘思维潜能,迸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1. 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心理相容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
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乐学、爱学。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师生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友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2. 要创设乐学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景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追求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一个开放、师生互动的大舞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照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传统,拓宽教学空间,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10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1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一、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和理想追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创新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掌握培养目标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逐渐进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在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相关的语文教学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反思,逐渐发现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更加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侧重应试教育,逐渐地,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死胡同,即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学生没有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之下逐渐走向语文学习的误区,自身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的教学不是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升。
(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由于他们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讲授,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只是听老师的讲授,没有相应的探讨和深入,这样的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学的效果显著的提升。
另外,在教学过程,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提升,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包涵了很多创新的元素,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性质,语言特点,学生的个性,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语文教育的作用发挥的更完善,为不断发展的民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播信息的综合能力。
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
没有求知欲,没有学校。
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
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们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辩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
再如在开始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遍成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他们的音和形,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新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创新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创新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策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几点做法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摘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注重教学内容回归生活,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学习过程及教学内容的生成,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对师生来说都是一场创新革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共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作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更是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加以把握,以至做好与课程改革的有机衔接和有效教学,笔者简述一下个人管见。
一、注重教学内容回归生活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主要是看教学是否真正建立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没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和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建构,这样的学习都是事倍功半,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忌。
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要尽可能的回归社会生活。
让其充分体验、充分经历、充分的感受生活。
在观看一位教师教学录像片时感触很深,他在教学课文《雨点》时,正好教室外面下着小雨,他要求学生面向窗外,声音响亮、尽情的朗读,看谁能把雨点逗笑。
学生朗读一段时间后,教师拍手叫停并鼓励学生说:“小朋友们真棒啊,老师听到雨点笑了!大家听听是不是啊?”同学们安静下来,认真的听着。
一位女生说:“雨点在小声笑”、一位男生站起来说:“雨点在嘿嘿笑”、而有一位女生却说:“老师,我什么都没有听到?”“好吧,我们排好队伍一起到室外听听”,老师说。
同学们有秩序的到室外,抬起头面向天空,一会儿大声说:“老师我们听到了……”教学主体的双主体原则是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广泛阅读和理解相关内容,精心设计引言,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指导,开拓学生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参与,积极思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一切都不可能离开已有的生活实践和经验。
二、注重人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两全的教育思想是创新教育必须遵循的核心理念。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生命论文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摘要】创新是语文的翅膀,他能给语文教学以生命。
在创新时代的今天,语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语文手段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展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心中喜爱的学习环境,这才是创新时代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语文教学生命生命的姿态应该是飞翔的。
正因为人类有了想飞的梦想,才会去创新,才能飞上太空,到达了月球。
人要飞翔,不是长翅膀,而是去创新。
同样,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创新也是语文的翅膀,他能给语文教学以生命。
在创新时代的今天,语文教师并非只是传授信息,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语文手段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展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心中喜爱的学习环境,这才是创新时代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谈一谈本人的浅见:一、语文是创新思维的摇篮。
创新极富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创新。
个性的多样化、自主性和首创精神,都是进行创造的保证。
而语文又是个性的摇篮、创新的温床、创新的基地。
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这是语文的特点和规律,也是语文养成良好个性的客观条件和必然。
语文具有开放型的天然条件,具有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最大优势。
事实上,语文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新的主角;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使学生的心灵随着课堂飞舞;让语文课堂成为开启创新思维这扇智慧厦门的钥匙。
二、语文教学的魅力来自创新。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僵化单板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教育传统弊端的金钥匙。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内容。
一、小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创新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细心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创新所产生的就“物”。
其中有古人用创新精神造出的赵州桥和精美绝伦的马踏飞燕,也有现代科技创新的产物“新型玻璃”等。
很多实践实践中创造出的物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多表述。
而这些无疑是创新教育中最好的素材。
除了创新的“物”以外,小学语文教材中也不缺乏创新的“事”。
有儿童时代曹冲利用浮力巧妙称象;有怀丙和尚智慧的捞铁牛;有伽利略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著名比萨斜塔铁球落地实验等等。
在这些事例中反应出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具有及其重要的引带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具有创新精神“人”的描写和歌颂更为多见。
其中有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地质学家李四光、有科学家爱因斯坦、有音乐家贝多芬等等,从这些人的身上都能够发现其敢于创新,敢于探究的精神,对学生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1 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抑制学生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感受,将直接造成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损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求异。
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段落概况、中心思想总结以及问题回答等多个方面,不应强求一致,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差异化思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闪现创新性思维的亮点。
2 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经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充满乐趣、情趣、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应当如此。
在教学中决不能模式化的千篇一律,而是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培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就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来谈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也叫思维的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的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为了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对于那些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则及时表扬,为他们大胆思考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
我还常常突破“师传生授”的观念,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促使他们多思。
学贵有疑,有疑而问便是学生多思的表现。
在多思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因此,我经常训练他们多用“为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假如……?”等句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思维的流畅程度。
我经常选择课文中那些容易使人产生某种模糊、不确定或不完善之感,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学生有可能从多种角度去探索,得出各种不同结论或见解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识矛盾,为学生的思维设下一个个扩散点。
无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点,还是教师设下的扩散点,我都认真引导学生调用储存的表象多方探求,运用各种方法来解疑,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创造的高度。
二、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摈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教育更是这一环节的核心。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发散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改变旧有模式,实现课程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
谈了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创新能力发散
在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最基础阶段。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人文精神起到关键作用。
当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行创新是新时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创新的原因
课程创新,具体是指教师改变过去单一念课本,讲大纲,出习题的授课方式,转而通过其他手段并采取不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而对学生施以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获取新知识、熟悉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人教版教材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若能有效运用,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还受制于一些客观因
素,没能完全发挥作用。
具体原因:一是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着课程创新的真正落实;二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教师性格的原因,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纸空文。
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让创新无从谈起;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没能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观。
在具体教学中一味强调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做到课程创新
语文是小学阶段众多课程中最核心和最基础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做到课程创新对于学生未来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其他发展能力优化将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课程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1.让质疑之声充满课堂,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要实施课程创新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观点: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因为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发散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更积极和主动,激发探求知识欲望,迸发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善于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质疑,如努力创设一种环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会首先让学生们看一
段介绍桂林秀美的视频短片,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品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秀美的景观?我们该如何去珍惜这些秀美的自然资源?在这个过
程中,我还尝试开展讨论,假设人们都没有社会公德,随意破坏环境,我们还能有这么美丽的山水风光吗?通过语文教育样式的变化来感化学生心灵,起到既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又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2.让教学设计充满个性,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创新应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并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并有开放性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能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再造,通过对图形的思维再造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中时,课本上就有赵州桥的插图。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在网络上找些桥的图片,并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回到虚拟世界中去感受赵州桥的魅力,进而引发思考,这样的课程设计,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想像、敢于想像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在小学语文课程创新中应该重视想象力的作用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
重视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创新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挖掘教材中可能涉及的想象力因素,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如在进行《小摄影师》一文的教学时,由于课文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文章对小男孩是否还来没有做出具体的交待,这就给我们阅读的时候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学完课文后,我发现有很多学生还沉浸在故事结局中,这时,我展开话题讨论,鼓励他们展开想象,以“小男孩回来了……”为话题,让大家大胆想象小男孩回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
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并开口发言,这样便使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的想象延伸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凭借教材的想象因子,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程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而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课程创新的思维
方式,鼓励质疑,优化设计,改变旧有思维模式,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进行指导,大胆创新尝试,唯有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创新上才能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董宏.论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方法.陕西教育,2011,(2):12—15.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