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研究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功能 农村视角下的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根本内涵是集宣传和执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通过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同志认真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学习。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基本 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基层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 批评,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氛围,积极全 方位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并且同时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农 村基层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同时维护人民 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基本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背景下,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 的政治功能,关键在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 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确保党 的理论以及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落到实处,农村基层党组 织要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以“两学一做”学习教 育作为基本的载体,并且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 党员,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 性、原则性、战斗性,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必须自觉 维护党的领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新世纪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面临越来 越多的挑战和挫折,亟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才能 确保党的有效领导以及有效的对于基层党组织的优化管理。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特征 政党的政治功能是指政党在其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定政 治属性和所发挥的政治作用、政治效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 本特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最为本质的区别,是 从意识形态的范畴来界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特点的,一方 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系统性,全局 性,绝对性,权威性的特征,作为改革的最前沿,农村可能会面临 最为复杂的挑战,各个领域需要突破原来的制度的桎梏,可能会 受到来自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村基层的政治功能必 须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释放农村的优势红利,充 分发挥农村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农村基层 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从整体的战略的高度来 审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不难发现农村基层的政治功 能具备了系统性的特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根本特征是与农村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首先体现的是 政治性,政治性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特征,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只有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政治性才能确保农村 基层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政治功能的中心主题就是政治性。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意义 积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 斗力,同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无产 阶级政党政治属性的内在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属性说明, 我们党的建设必须注重强化党的政治功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 政治功能,是不断把“四个伟大”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力 量之源。另一方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建设伟大工 程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深入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这就 要 求 要把抓农村基层打基础作 为 我 们党 的 长 远 之 计 和 固 本 之 策,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第三强化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固本之举。第四是强化
关于村级党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功能的研究综述
彻 党 的路 线 和 方 针政 策 、 落实 党 的任 务 的 战斗 堡 垒” , 并进 一 步 指 出 “ 要 健 全基 层 党 组 织领 导 的充
、
主要 研究 内容
近年 来 , 学术 界 主 要 就 以下 几个 方 面 对 村级 党组 织在 基层 民主政治 建设 中的功能 进行 研究 :
( 一) 关 于 村 级 党组 织 在 基 层 民 主政 治 建 设
中功能发 挥 的重要 性研 究
学 者 们 围绕 村 级 党 组 织 在 基 层 民 主政 治建 设 中功 能 发 挥 的重 要性 主要 从必 然 需 要 、 必 然要
接 和有 机 结 合 的必 然 要求 。罗 志 源认 为 , 实 现 党
对 农 村 社 会 的领 导 是 解 决 党 对 农 村 社 会 有 效 执
政 的关 键 所 在 , 通 过 村 级 党 组 织 的领 导 作 用 , 使 农 村 党 组 织 找 到 自身 的定 位 和 在新 的 历史 条 件
【 作者简介】 王乐乐 ( 1 9 9 0一) , 女, 汉, 黑龙江 巴彦县人 , 广西大 学政 治学院 2 0 1 3 级硕士生 , 主要从 事党史党建研 究。蒙晓旺
( 1 9 8 8一) , 男, 汉, 广西平南 县人 , 广西大 学政 治学院 2 0 1 3 级硕士生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看, 目前 国 内学 术 界 主 要 集 中 于在 村 民 自治 的背 景 下 对 村 级 党 组 织 在 基 层 民 主政 治 建 设 中 的功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乡村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研究的背景是当前我国面临着城乡差距加大、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的机制、问题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和分析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从而为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在村务管理中行使自治权利的一种方式。
乡村是国家的基本单位,也是政府实施农村治理的重要基层单元,村民自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大会制度、村民理事会制度、村规民约制度等。
在村民自治中,村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参与决策管理的机构,行使自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全面实施。
二、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分析1. 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村级组织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政策、法规的保障是村民自治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而村级组织建设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
村级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2. 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村民自治权利不完全落实。
村民自治权利受到一些干部的干扰与阻挠,导致村民自治权利不能完全有效实施。
二是村民自治参与度不高。
目前一些地方的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三是村民自治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机制不民主、透明,决策效果不佳,这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3. 解决途径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深化村民自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体制,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制度,加强村民自治法规的制定和保障,切实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落实。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级党组织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级党组织【原文出处】唯实【原刊地名】南京【原刊期号】200511【原刊页号】19~22【分类号】D2【分类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602【作者】刘长江【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内容提要】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基层政权的核心。
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全面推进,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村民自治在相当一些村庄的推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因为村民自治的推进不能超越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进行准确定位,创造村级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的条件,是加强党对农村领导的关键。
【摘要题】党建纵横·基层建设【关键词】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村级党组织【参考文献】[1]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2]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
载《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6期。
[3]王仲田、詹成付主编:《乡村政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4]参阅刘智峰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6月版。
[5]王金洪:《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村党支部的角色与功能研究》, 2003-4-28。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
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党在村一级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基层政权的核心,因此,村级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的如何,不但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是不是牢固,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发展。
由于村民自治的推进,村庄内部的政治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村级党组织的作用和自身建设都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
一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村级党组织是我国自上而下可以将中央指示迅速贯彻到基层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有了村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对农村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完成国家紧迫的建设任务。
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国家的政权管理机制和经济生活因为有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村级党组织,才能自上而下,从中央到村一级形成一个循环体。
以政党政治规律透视村民自治与党的农村组织建设.
以政党政治规律透视村民自治与党的农村组织建设张志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村民自治作为党实施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是很深远的。
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倍加关注其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以确保村民自治积极推进。
为了深化对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的认识,为了在实践中更理性地处理好这一问题,有必要透过政党政治运作的普遍原则,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历史传统,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方式和规律。
政党是近代政治发展的产物,政党政治作为近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已经成为全球非常普遍的政治现象,政党在各个国家(除极少数传统君主政体的国家外)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政治作用:政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政府、组织政府、控制政府和领导政府,其中,国家立法机关主要由政党成员组成,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由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政策由政党来制定,政府官员由政党推荐或指派。
因此,现在人们习惯上都把各个国家的政府叫做政党政府。
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当代世界,政党的各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日益呈现强化的趋势。
在号称“民主社会”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他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所谓“后现代社会”,但是各资产阶级政党丝毫也没有迹象表明他们要通过我们所谓的“海选”来把管理国家的权利直接交给人民,相反,一切代议制的选举活动都是在资产阶级政党的动员、组织、领导、协调、影响和控制之下来运作的。
执政党千方百计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加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以图长期执政;在野党则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和手段来扩大自己的政治竞争实力和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以图早日取得执政地位。
无论哪个资产阶级政党上台执政,丝毫不会因顾忌到什么“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问题而让老百姓选举他们政党之外的人士去出任任何一级的政府领导人,而是极为“理直气壮”、当仁不让地让他们党内选举出来的各级党的领袖或各级党的重要领导人出任各级政府的首脑,并由各级政府首脑来组织政府。
完善村民自治中党政关系的新思考
完善村民自治中党“政”关系的新思考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最重要内容,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从自发产生到试行又到正式实施,已经经过了20多年,逐步走向规范和完善,它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初步得到了实现。
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乡镇党委、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妥善解决村民自治中的党“政”关系,才能真正保证村民自治的实施。
本文试探讨两者关系的协调问题。
一、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演变人民公社已经解体,为了填补公共事务管理制度真空,中国第一个村民自发组织的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委员会,于1980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现为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委会)果作自然村诞生了。
广西果作自然村自发选举产生的中国第一个村委会,翻开了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自从村委会成立以来,果作村的公共事务有人负责了,公益事业有人管了,社会治安有了好转。
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法,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充分肯定,也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并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1981年中央在进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试点工作的同时,也在全国部分农村进行建立村委会的试点工作。
党的十一届六种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把“在农村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选举产生,这就从根本大法上都中国农民的首创性给予了最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要求,在改革政社合一的农村管理体制的同时,按照村民居住状况(一般是在生产大队的基础上)设立村民委员会。
1985年前后,村委会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来。
在认真总结了各地实施村委会经验的基础上,1987年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于1988年6月开始试行。
村民自治论文政治领域论文:村民自治在农村政治领域的利益功能
村民自治论文政治领域论文:村民自治在农村政治领域的利益功能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后带来的必然的历史进程,是农村治理的有效选择。
它一改过去农村政社合一、单一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治理方式,建立了一种依法自治和直接民主的新型管理方式。
试图从农村社会入手,对村民自治这一伟大实践及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已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探究村民自治在政治领域给农民及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功能。
关键词:村民自治;政治领域;利益功能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
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
对于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农村政治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益功能。
一、实现农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长期以来,广大农民无法实现真正的当家做主,村委会成员都由上级任命,村里的事情都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
村民自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不断实践,激发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热情,培养了民主意识和能力,使民主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广大农民开始认识到民主权利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形成维权意识,养成了民主习惯。
实行村民自治后,广大农民拥有了对村委会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对村中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对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权等,拥有了切实的民主权利。
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真正当家做主,管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新的生活。
二、密切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关系随着农村经济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元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和复杂,干群矛盾尤为突出。
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与村干部之间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关系,村委会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村干部谋取私利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的功能转换
20 0 6年 第 1 期 1
党 建 研 究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的功能转换
。 谢 方 意
自2 0世 纪 8 0年 代村 民 自治制 度在各地 农村普
遍 建立 以后 , 村 权力 结构 发生 重要 的 变化 , 农 即从党
国家行政权 体现 的是国家利 益 , 整体利益 , 是 村 民 自治权体现 的是村庄社 区成 员利益 , 是局部利 益
3 “ 委” . 两 村 争夺村 民 自治权 而形成 的冲突
村 级组 织 的权 力 资源 长期 以来 主要 由村 支书 掌 发 生 的.还 有市 场经 济体制 的确 立对 村级 党组 织 的 握, 这是几十年 的运 行惯例 。 推行村 民 自治就是要 打 挑 战 。农村 改革开 放后形 成 了 以家庭分 散经 营为基 ‘ 破这 种惯例 。 任何 习惯 势力都是根深 蒂 固的 , 变革 础 的双层 经营体制 。这一体 制改 变 了过去农 村党组 对 都采取这样或那样 的对 立态度 ,在 中国乡村尤 其如 织 集 中管 理社会生 产 的模 式 .家庭 在生 产 中具 有 了 此 。习惯 了过 去那套做法 的村党 支部 尤其是村 支部 高 度 的 自主性 。 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确立 和发展使 “ 。 书记对 与村委 会共享村 民 自治权 ,移交 属于村 委会 党 的基层组 织 网络 与社会组 织 的关 系有所 松动” 正 的部分 村 民 自治 职权 的抵 制情 绪几 乎 是一种 本 能 。 是 这种松 动 ,逐步 压缩 了农 村基层 党 组织直接 动员 因为这样一来 , 权力资 源的分配模 型就 发生 了变化 。 和组织农 村生产 的传统 功能 的实现空 间 。村级 党组
的政 治 领 导 权 。这 是 中 国共 产 党 对 国家 的 政 治 领 导
村民自治背景下加强和改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制度分析
了制度保障。然而 , 我们在对村 级党组织领导实际 状况的考察分析过程中发 现, 目前村级党组织领导
的制度供给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 , 概括起来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关于村级党组织在村民 自治中作用的规定过 . 于原则 , 村级党组织 的领导缺乏具体的、 可操作的行
维普资讯
20 0 6年 7月
中 州 学 刊
Ac d mi J un lo h n z o a e c o ra fZ o gh u
J l. 0 6 uy 2 0
N . o4
第 4期( 总第 1 5 ) 4期
【 当代景 力 改 村 党 织 导 制 分 强
l 0月 1 4日党 的十 五 届 三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而有人则认 为, 根据《 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 的规 定, 村级党组织 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含义和 内容就是 “ 依照宪法和法律 , 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 自治活动 、 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 。按照这种理解 ,村 民委员会 《 组织法》 3 的要义是对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的 第 条 限制和约束 , 防止借坚持党的领导的名义损害村 民
收稿 日期 :0 6 2 0 —ol l — 0
作者简介 : 姚锐敏 , , 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 问题研 究中心教授 。 男 华
1 8
维普资讯
村 民 自治背景下加强和改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制度分析
性自 治组织 ; 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 的领导。19 94 年 l 月 5日中共 中央发出《 1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的通知》 强调要 大力 加强农村 以党组织为核 , 心的基层组织建设 ,通知》 《 明确规定 :党支部要加 “ 强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 , 支持村 民委员会依法开展 工作。村民委员会必须 把 自己置 于党 支部领导之 下, 积极主动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19 年 ” 98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
关于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村治理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其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显。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村民自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权责不清、决策效率低下等。
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革,传统的村民自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政府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也需要加强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提升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和民主性;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村民自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村民自治的意义、制度建设、实践案例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探讨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具体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治理现状,探讨村民自治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案例,探讨村民自治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旨在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乡村治理现状分析乡村治理是指政府、农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一种治理模式,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村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在一些地方,乡村治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下,相关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权力滥用和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村委会成员滥用职权、腐败现象普遍,导致村民自治权受到侵犯。
乡村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在促进民主、实现治理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中民主与治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提高村民自治的参与度和治理效果,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公民素质。
通过深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政治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增加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探讨村民自治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良性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方面,深入了解村民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内涵,探讨民主参与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关系,为提高村民自治的民主性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村民自治制度的治理机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第一篇: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一次大物的变革。
它打破了乡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原有模式和具体的工作格局,使村党支部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不适应。
多少年来一直是党支部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工作方法多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办事方式多是封闭的。
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原来的工作程序被打破,原来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与村民自治相“撞车”。
部分村党支部虽然在“撞车”中醒悟,开始转变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但是这种转变的角度很小,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目前仍然占主导地位。
村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其职责不明晰。
村委会组织法对村委会的职责规定得很清楚。
按其职责规定,村委会已对村里的具体事务“包罗万象”。
在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除自身建设以外,做哪些工作?又怎么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均不明晰。
由于这些问题的不明晰,村党支部或越俎代庖式地代替村委会,或无所作为,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村干部和村民的素质与实行村民自治要求的差距较大。
现阶段村干部和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参与管理村里事务的能力差,导致现阶段村民自治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也影响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与上级“高压”的夹缝中工作,难以做到村民自治、上级满意两全其美。
村里的工作,一方面要实行村民自治,另一方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上级部置的工作任务有的与村民的需求、与农村的实际相矛盾、相对撞,但又必须完成,这样,村党支部往往只得不顾村民自治而行政命令式地组织群众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认为,解决村民自治条件下党支部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关键是把握四个环节:明确工作职责。
村党支部在领导村民自治中的职责主要包括:领导。
一是政治领导。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农村居民自主组织,行使自治权利,管理本村内部事务的一种制度。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加快了推进村级民主改革,村民自治制度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对人民群众自治、民主、法制、文明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高中政治课程中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村民自治制度,探究其民主与治理的内容。
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性质是民主制度。
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基于村民自主权力的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综合制度。
自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是村庄自主管理和村级民主法治的核心组织。
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委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等各级现场领导人员是村级自主管理和村级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力量。
这种民主制度既是普遍适用的,又是坚持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紧密结合的具体表现。
从前者来看,这种民主制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种实践体现,可以有效加强农村的自治权力,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增强村民不断积极进取的欲望,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后者来看,这种制度有助于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助于提高行政威信,激励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精神,使他们更加关注乡村建设的实践,更加关注农民群众的权利与利益,加深他们对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状况,探究村民自治制度在治理村庄方面的局限和问题,为实际工作创造有利的政治氛围。
同时,课程教学应加强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积极参加培训班、调查与访谈、组织会议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制度的作用,探究村民自治制度与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领导权力 产生与运作制度研究
学校代号10532 学号S0******* 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领导权力产生与运作制度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石伟林培养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导师姓名及职称黄大熹教授学科专业政治学理论研究方向政党政治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11月3日学校代号:10532学号:S0*******密级: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党组织领导权力产生与运作制度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石伟林导师姓名及职称:黄大熹教授培养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政治学理论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11月3 日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11月29日答辩委员会主席:刘少华教授On the system of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leading power of village-level organizations of CPC in the background of village self-governmentbySHI WeilinB.M(Hunan University)2006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Politicsin theGraduate SchoolofHunan UniversitySupervisorProfessor HUANG DaxiNovember 2008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于民主与治理的理解和实践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制度逐渐成为推动基层民主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村民自治制度,发挥其民主与治理的作用,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村民自治制度中民主与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意义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治理形式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主与治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治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基层政权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探讨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探讨这一制度在推进民主化建设和提高治理效能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在机制和运行模式,剖析民主与治理在该制度中的互动关系,探讨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治理特点和运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建议。
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旨在为学生理解民主和治理的关系提供具体案例,为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探讨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村民自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提升。
2. 正文2.1 村民自治制度概述村民自治制度是指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指导下,由村民自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村民自治_制度_关系_解读_对当前乡村政治关系的思考_刘娅
村民自治“制度—关系”解读———对当前乡村政治关系的思考刘 娅(华中师大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深圳基地)内容提要:本文从村民自治法律制度调整的乡村政治关系出发,着重探讨了村党组织与村民自 治、村委会与村民会议、村民与村干部、乡镇政权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及矛盾,法律力图 以调整政治关系进而整合权力结构的方式重构乡村关系,然而政治关系调整必然遭遇权 力与利益的消长变化与阻力。
正视这些变化与阻力,提高乡村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 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制度关系 政治关系 权力结构 利益整合“制度—关系”是指一定的法律制度调整和规范一定的政治关系。
村民自治“制度—关系”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法》)调整和规范的乡村政治关系①。
根据法律规定,在自治体架构内具有最高权力和权威的组织是村民会议,其次是村民代表会议,然后按职权大小分别为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村经济组织和村民小组等,由此形成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和相互关系(见图1)。
图1 村民自治“制度—关系”中国农村观察 2003.5①探讨村民自治“制度—关系”的目的在于认识当前农村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和重构的艰巨性。
在村民自治“制度—关系”图里,村民群众作为村民会议的成员是自治主体和权威力量,村民会议的决定村干部必须贯彻执行;村委会作为执行村民会议决策、负责村公共事务、经营管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组织,是村民自治的执行机构;此外,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党支部虽然不在自治体范畴内,但处于领导村民自治的核心地位;乡镇政权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部分是村民自治的推进者和“指导”者,其作用和行为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
上述四者所处的特殊地位构成了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村委会与村民会议、村民与村干部以及乡镇政权与农村自治组织等重要而矛盾的、由村民自治“制度—关系”调整的若干政治关系。
一、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领导与自治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的关系集中反映在与村民自治各级组织关系之中。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之一。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了农村基层民主、加强了基层治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村民自治制度是指农村居民根据法律法规,通过选举产生自治组织,并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的制度。
其核心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村民群众有力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它不仅有效实现了较低层级的民主决策,也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化。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参政议政机会,使广大农民更加积极投身到农村事务管理中来,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
实施村民自治制度,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从领导设计模式到居民参与设计模式的转变。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有力地推动了公共事务决策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和管理。
村委会成员负责政务的决策和实施,同时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的原则。
村民自治制度在治理方面有很多特点,一是它注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村民自治制度要求村民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管理,通过选举方式产生村委会的成员,确保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代表和保障。
二是它注重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村民自治制度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充分考虑村民利益,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三是它注重法治和法律的约束。
村民自治制度依法运行,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决策和执行中依法行事,村民享有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村民自治能力薄弱。
一些村民在参与村务决策和治理中存在被动、依赖心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村民自治制度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些村委会在执行中缺乏监督机制,导致一些行为不当,群众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村级干部素质不高。
一些村干部在执行村务工作中存在作风不正、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村民自治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民主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村民自治制度赋予了村民合法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决策的权利,实现了村民的直接民主。
村民在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参与协商讨论,参与投票选举,直接参与村庄民主决策的制定。
村民自治制度充分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公共事务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
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特征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赞同。
在实践中,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村民的民主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村民有权参与村庄民主决策,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部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较低。
村民的意愿与村庄实际发展的矛盾也需要解决。
有时候,村民的利益诉求与村庄的整体利益并不能完全一致,如何平衡好村民的权利和村庄的整体利益是一个难题。
村庄的治理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也亟待完善。
村庄的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村务的公开透明和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运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村庄民主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村民有权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
加强村庄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资本积累,提高村民自治的组织化水平。
加强村庄的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村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村民的法律权益。
加强村庄信息公开和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基层民主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为了加强政治教育,深化学生对村民自治制度的认识,本文将从民主与治理两个方面对村民自治制度进行研究。
一、民主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村民自治制度中,村民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建设者和管理者,可以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此实现基层民主的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
村民参与村委会的选举,可以使村民在村庄治理和管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展现了信息透明、审批公开等民主原则的基层治理优势。
(一)民主原则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是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体现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重要意义是:为村民参与、管理、监督决策和权力的提供了保障,通过村委会代表村民利益管理村务和资金,实现村民自治。
(二)参与感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自治意识,使村民在村庄治理和管理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在村民自治制度中,村民可以参与政府决策,共同参与村庄建设,保障村庄长治久安。
通过村庄规划、村民公共参与的议题讨论,村民在村务管理中逐渐培养了追求公共利益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基层民主。
(三)公正性村民自治制度强调公正原则,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和领导班子,制定实行村务管理的决定,为村务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标准。
而村民自治的推动,对于村庄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治制度使决策权向村民倾斜,从而村政治结构和村庄管理体制得到了四面环境的监督和监控,确保了治理的公正、科学和透明。
二、治理村民自治制度在促进民主建设的同时,也深化了基层治理,建立健全的村庄管理体制,推动村庄治理创新。
(一)管理体制大幅提高了村庄管理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了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支持度和满意度。
村委会作为受权善于治理的组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考虑村民利益,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严格落实计划和规章制度,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更加规范化和充满活力的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民 自治制度 ; 村 党组织 ; 治功能 政 文章编号 ;7 —7 o 1 —4 2 (o 9 o 一o 9 4 98 —8 72 o —32 o )2 1 一o
1 8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村 民 委 员 会 组 织 法 》 97
但 是 , 实 际 运 作 中 , 们 不 难 看 到 , 行 村 民 在 我 实
自治 以 后 , 其 是 1 9 尤 9 8年 全 国 农 村 普 遍 实 行 村 委 会
直 选 以 后 , 些 农 村 党 支 部 与 村 委 会 的 关 系 明显 恶 一
、
村 民 自治 背 景 下 农 村 党 组 织 面 临 的
后 , 党 支 部 与 村 委 会 之 间 围 绕 农 村 领 导 权 问 题 而 村 形 成 的权 力 矛 盾 。 从 原 则 上 讲 , 支 部 和 村 委 会 是 党 两 个 性 质 和 职 能 既 有 区 别 又 有 联 系 的 村 级 组 织 。从 地位 上讲 , 支 部 处于 核心 地位 , 委会在党 支部领 党 村
群关 系 , 动 了广 大 农 民 的积 极 性 。 进 了农 村 经 调 促
济 、 化 和 社 会 事 业 的 全 面 发 展 。在 村 民 自 治 制 度 文 建 设 取 得 长 足 进 展 的 I时 , 们 也 不 难 发 现 , 于 各 N 我 由 种各样 的原 因 , 村 社 会 的 各 种 矛 盾 和 问题 也 随 之 农 暴 露 出来 。在 众 多 的 农 村 问 题 中 , 村 基 层 党 支 部 农 的 政 治 功 能 问 题 已经 成 为 一 个 带 有 关 键 性 和 根 本 性
问 题 和 挑 战
村 民 自治 , 是 让 广 大 农 民 群 众 直 接 行 使 当 家 就 作 主 的 民 主 权 利 , 法 办 理 自 己 的 事 情 , 造 自 己 的 依 创 幸 福 生 活 , 行 自 我 管 理 、自 我 教 育 、自 我 服 务 的 一 实
项 民 主 政 治 制 度 。实 行 村 民 自 治 是 中 国 农 村 一 场 深 刻 的 政 治 革 命 , 的 纵 深 发 展 不 仅 触 及 了 中 国农 村 它 传 统 的 组 织 体 制 、 理 体 制 和 思 想 观 念 , 且 影 响 到 管 而
导 下 开 展 工 作 ; 产 生 的 方 式 上 讲 , 部 书 记 由党 员 从 支
选 举 , 主 任 由 村 民 选 举 ; 它 们 与 上 级 组 织 的 关 系 村 从
治制 度 建 设 的 不 断 深 入 , 农 村 逐 步 走 上 了 自 我 管 使 理 、 我教育 和 自我服 务 的 发 展 轨 道 。村 民 自治不 自
化 , 委 会 或 权 力 独 揽 , 互 争 政 , 随 意 划 分 权 力 两 相 或
范 围 , 自为 政 , 相 拆 台 , 行 其 事 ; 委 会 主 要 干 各 互 各 两 部 貌 合 神 离 , 争 暗 斗 。 据 调 查 , 前 “ 委 ”的 纠 纷 明 目 两 主 要 集 中在 村 级 财 产 管 理 权 、 务 管 理 权 和 人 事 安 财 排 权 三 方 面 , 且 , 是 选 举 动 员 充 分 的 地 方 , 记 而 越 书
第 2 卷第 2 7 期
Vo. 7 No 2 1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a o ilS in e ’ n S ca ce c
2 0 年 6月 09
J n , 2 0 u . 0 9
村 民 自治制 度 背 景下 农 村 党 组 织 政 治 功 能研究
李 清 芳
的 问 题 。
一
选 的 自治 组 织 , 级 政 府 与 它 是 指 导 与 被 指 导 的 关 上
系 ,自 主 性 相 对 讲 要 强 一 些 , 上 级 的 依 附 性 不 大 , 对 直 接 对 选 民 负 责 ; 各 自的 职 能 上 讲 , 支 部 着 重 抓 从 党
党 员 的 教 育 和 管 理 , 村 委 会 则 着 重 抓 村 级 财 务 和 而 经 济建设 。
( 中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 市委 党校 陕 西 西安 7 05 ) 1 0 4
摘
要: 实行村 民 自治是 中国农村一场深 刻的政治 革命 , 它的纵深 发展 不仅 触及 了中国农村传 统 的组织体制、
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 而且 影响到这 一制度 的推动者和领 导力量—— 中国共产 党 自身。在村 民 自治背景 下, 加强 党
( 行 ) 布实施 以来 , 其 是 试 颁 尤
1 98年 《中 华 人 民 共 9
和 国 村 民 委 员 会 组 织 法 》 布 实 施 以来 , 民 自治 制 颁 村 度 在 我 国 广 大 农 村 得 到 全 面 推 广 。 以 “民 主 选 举 、 民 主 决 策 、 主 管 理 和 民 主 监 督 ” 主 要 内 容 的 村 民 自 民 为
仅促进 了农村 基层 民主 程 度 的 提 高 , 且 带 动 了农 而
来 讲 , 村 党 支 部 是 党 的 最 基 层 组 织 , 接 对 上 级 负 农 直
责 , 上 级 组 织 的 依 靠 性 要 强 些 , 村 委 会 则 是 村 民 对 而
村基层 干部思 想观 念 和 作 风 的 转 变 , 善 了农 村 干 改
这 一 制 度 的 推 动 者 和 领 导 力 量 — — 中 国 共 产 党 自 身 。农 村 党 支 部 面 临 着 一 系 列 前 所 未 有 的 问 题 , 面 临 着 严 峻 的挑 战 。
( ) 一 “两 委 ”关 系 不 协 调 问 题 比 较 严 重
和 主 任 之 间 的 冲 突 越 多 。 由 于关 系 紧 张 , 套 班 子 、 两 两 套 人 马 , 定 各 的 调 , 唱 各 的 戏 , 耗 严 重 , 以 各 各 内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