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使人容易产生安全松懈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情况下使人容易产生安全松懈情绪走进施工现场,不难见到高高飘扬的安全旗;提到企业文化,少不了谈及安全的内容;将关于安全的文件作为单位年度第一号文件下发,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在第一时间里把关于安全的文件传达到员工中去,也不是个别做法;刚进企业的新人要上第一堂课,当然是安全课;员工上岗前的例会,就是班前安全会;每年的六月是安全月……生活中的现象,工作的做法,体现了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重于泰山”。
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不愿意看到流血的场面,每个企业,都会把企业事故减到最低限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但是,仅仅有美好的意愿还不够,还必须对事故的相关原因分别进行探讨,以便采取对策和行动,使其管理更趋科学。
笔者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对当前客观世界的反映。
因此,施工作业的人,在以下情况下容易产生安全松懈情绪。
一、施工作业动作重复的场所
许多人有这样的习惯,当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心里数自然数,数着数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往返重复的动作,会使人产生一种放松。
人与安全的情况有些例似,人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于是就兴奋,这是好奇心理作祟;人熟悉的地方,少了或没了吸引力,情绪就放松,于是大脑处于半休息状态。
那么,什么叫做施工作业动作重复的场所呢?以钢结构厂(场)为例,那里摆放的钢材、焊机、龙门吊、校直机等实物一般不会随意搬动;那里钢构的加工过程和操作者作业程序基本上是重复着
原来的动作。
面对如此的环境和状况,时间长了,人就会习以为常,警惕性慢慢减少。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并不因为施工作业动作重复而多些安全因素,相反,高空落物、物体撞击、电和机械伤害等灾难,随时有降临的可能。
因此,“麻痹”是该场所施工作业的大敌。
二、工程收尾的时节
工程施工,总会有高潮和收尾之别。
高潮的时候,物质装备较充分,技术力量较厚实,领导力量较强悍,经营管理抓的较紧,人气也自然旺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安全工作一般会受到重视,除了配有专职安全员外,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也会协助抓安全,施工作业人员也会对事故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随着工程的进展,大功告成,高潮退下,领导转移,有人调离,由此工程进入收尾。
大背景的变化可能带来一些新情况,安全员是兼职的,大家想歇口气的愿望强烈了,人们安全的那根弦自然松动了,于是,逐渐形成了使人容易产生安全松懈的环境氛围。
然而,事故这个魔鬼是无孔不入的,往往是人们还来不及反应时,它就发起了袭击。
无数事实证明,事故发生多在工程收尾时。
三、干扰施工作业人员的现象
在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处在正常施工作业的人,一般来说,他们的安全意识较强,预防安全的精力和能力较为充沛。
俗话说的好,“心无二用”、“胸有成竹”。
但如果“心不在焉”,那情况就不同,如果一个家庭生活拮据的人,精神压力大,心思重重,况且无人过问,试想,在如此状况下,怎么让他绷紧安全的那根弦?人在施工作业时,受到
明显的干扰,其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一个人受了批评特别是受了冤枉气,心中难受,又无人理踩,试想,此情此景,如何让他不放松安全那根弦?又如,现场发生了打架闹事的现象,这对于施工作业人来说,无疑会分散安全注意力;又如,现场来了一个叫卖的,这往往会把施工作业人的视线“拖”过去,从而切断了对安全的关注;又如,现场高音喇叭播发新闻,这一现象的出现,难免不打扰施工作业人的思维,难免不松懈他们对事故的防范情绪。
总之,预防事故发生,不断需要现场文明,还需要有一个施工作业的正常秩序。
由此可见,“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这句话,说的很准确,很有意义。
四、阳光明媚的春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首千古绝唱,它还告诉我们,鸟语花香的春天会使人容易产生安全松懈情绪。
一句“一年四季在于春”的农谚,它告诉农民,春天是播种的时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它告诉学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告诉建筑工人的是,你们是生产的主力军,你们要知道,当大地绽绿,万物复苏时,人就会懒散,瞌睡随时而来,在现场施工作业,可千万要加倍地小心啊!是啊,春季是一个自然现象,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和生活中,不论人们承认不承认,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谁遵循它,谁就如愿以偿,谁违背它,谁就要遭到惩罚。
五、带病施工作业的时候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寻常事。
好在人类通过不断总结自身生产劳
动,找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于是制定出了各种相应的资质规定和操作规程。
这就为人们在施工作业中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然而,人的病痛一般是后天产生的,而且有一个产生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是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应该说,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轻微的病痛还不至于松懈安全的警惕性,但当人们的病痛处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近状态时,那就难以把握是否会松懈其思想情绪的度了。
施工作业现场,危机无处不在,人的生理状况不佳时,容易导致安全意识和警觉性的“疲劳”,需要别人多多提醒。
所谓提醒,无非是警钟长鸣,这里没有多少深奥的理论,也不是讲一两次能凑效,只能是“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
(徐永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