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与TCP IP的比较

合集下载

最全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最全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一、简要比较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相同点:1.二者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庞大且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范围较小的问题,而且分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2.二者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二者都是可以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联,实现世界上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不同点:1.OSI参考模型的最大功能就是精确地定义了三个主要概念:服务、协议和接口,这与现代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非常吻合。

而TCP/IP模型在这三个概念却没有明确区分,不符合软件工程的思想。

2.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间,没有偏向于任何特定的协议,通用性良好。

但设计者在协议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不知道把哪些功能放到那一层更好.TCP/IP模型正好相反。

首先出现的是协议,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因此不会出现协议不能匹配模型的情况,但该模型不适合任何其他非TCP/IP的协议栈。

3.TCP/IP模型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作为一个单独的重要层次。

OSI参考模型最初只考虑到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络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

后来OSI参考模型认识到网际协议IP 的重要性,因此只好在网络层中划分出一个子层来完成类似于TCP/IP模型中IP的功能.4.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并重。

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这一种服务,后来才制定面向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

5.TCP/IP较早就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考虑。

二、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1.应用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1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博主是搞是个FPGA的,⼀直没有真正的研究过以太⽹相关的技术,现在终于能静下⼼学习⼀下,希望⾃⼰能更深⼊的掌握这项最基本的通信接⼝技术。

下⾯就开始搞了。

⼀、OSI参考模型今天我们先学习⼀下以太⽹最基本也是重要的知识——OSI参考模型。

1、OSI的来源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络应⽤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这个规范来控制⽹络。

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OSI定义了⽹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

如下图。

每⼀层实现各⾃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通信。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种能⼒,它通过接⼝提供给更⾼⼀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关。

3、各层功能定义这⾥我们只对OSI各层进⾏功能上的⼤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层实际都是⼀个复杂的层。

后⾯我也会根据个⼈⽅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学习。

这⾥我们就⼤概了解⼀下。

我们从最顶层——应⽤层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进⾏讲解。

<1> 应⽤层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户的⼀层,是为计算机⽤户提供应⽤接⼝,也为⽤户直接提供各种⽹络服务。

我们常见应⽤层的⽹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实际公司A的⽼板就是我们所述的⽤户,⽽他要发送的商业报价单,就是应⽤层提供的⼀种⽹络服务,当然,⽼板也可以选择其他服务,⽐如说,发⼀份商业合同,发⼀份询价单,等等。

<2> 表⽰层表⽰层提供各种⽤于应⽤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个系统的应⽤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个系统的应⽤层识别。

OSI及其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其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什么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建立和维护通 信会话、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主要的传输层 协议是TCP和UDP。
链路层
负责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并进行 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该层的主要协议包括以 太网协议等。
0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 型的比较
层次结构的比较
总结词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在层次结构上存在差异。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确保数据按照发送顺序无错误地传输,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以及同步和对话控制等功能。
表示层
用于处理数据格式化,包括数据压缩、加密和解密等转换功能。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Web浏览等应用协议。
02 TCP/IP模型概述
应用场景的比较
总结词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主要用于指导网络设计和开发。而TCP/IP模型在实际的 网络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互联网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等,这些协
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
0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 型的应用
0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 型的实践案例
基于OSI参考模型的案例
案例一
一个跨国公司的网络系统架构
案例四
一个在线购物平台的网络架构
案例二
一个大学校园网的设计
案例三
一个政府部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基于TCP/IP模型的案例
案例一
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
案例三
一个在线银行的网络服务架构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
这篇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是店铺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阅读本栏目。

TCP/IP模型实际上是OSI模型的一个浓缩版本,它只有四个层次:
1.应用层
2.运输层
3.网际层
4.网络接口层
与OSI功能相比:
应用层对应着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运输层对应着OSI的传输层
网际层对应着OSI的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相关阅读;
OSI分层的优点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

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

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

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

即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

OSI及TCP/IP的概念和区别什么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功能及不同点

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功能及不同点

试述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所完成的功能,以及这两个模型的不同点。

(一)OSI七层模型O S I模型将网络结构划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均有自己的一套功能集,并与紧邻的上层和下层交互作用。

,在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每一层均能确保数据以一种可读、无错、排序正确的格式被发送.物理层是O S I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是O S I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未加工)数据,或称“有效荷载”,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网络层,即O S I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例如,一个计算机有一个网络地址1 0 。

3 4 . 9 9 。

1 2(若它使用的是T C P / I P协议)和一个物理地址0 0 6 0 9 7 3 E 9 7 F 3.传输层主要负责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地从A点到传输到B点(A、B点可能在也可能不在相同的网络段上)。

因为如果没有传输层,数据将不能被接受方验证或解释,所以,传输层常被认为是O S 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

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术语“会话”指在两个实体之间建立数据交换的连接;常用于表示终端与主机之间的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表示层如同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区别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区别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区别osi模型和tcp/ip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两个重要的参考模型,它们都是为了规范和标准化网络通信而设计的。

虽然这两个模型都有类似的目标,但它们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1. 结构层次osi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共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它们通过接口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协议栈。

相比之下,tcp/ip模型是一个更简洁的四层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将osi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第三层到第五层合并为应用层,从而减少了层次的复杂性。

2. 协议不同osi模型是一个参考框架,没有规定具体的协议,只是提供了一种分层思想和标准。

不同的网络协议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只要满足相应层次的功能即可。

相比之下,tcp/ip模型具有更明确的协议定义。

它定义了一系列的协议,如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每个协议在tcp/ip模型的特定层次上工作。

3. 发展历史osi模型是从理论上提出的第一个完整的网络参考模型。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osi模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用,主要是因为其层次过于复杂,实现和维护比较困难。

相比之下,tcp/ip模型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它基于早期的arpnet 和darpanet网络协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现代互联网的基础。

4. 应用范围osi模型的设计初衷是为所有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

相比之下,tcp/ip模型主要用于互联网通信。

由于tcp/ip协议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应用,tcp/ip模型也成为当前网络通信的事实标准。

5. 接口设计osi模型的每个层次都有接口定义,不同层次之间通过这些接口进行通信。

iso_osi和tcpip模型

iso_osi和tcpip模型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7
应用层
复杂问题简单化
6
表 示层
提供不同厂商之间
5
会 话层
的标准接口
4
传输层
确保互操作性3Βιβλιοθήκη 网络 层易于学习和操作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 层
2.1.3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OSI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OSI)。ISO(国际化 标准组织)根据整个计算机网络功能将 网络分为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应用层7层,也称“七层 模型”,如图所示:
网络层
7
应用层
6
表 示层
5
会 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 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路由选择 定义网络地址 选择路由
数据链路层
7
应用层
6
表 示层
5
会 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 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2.5.1 2.5.2 2.5.3
协议分析的角色 协议分析器要素 协议分析器设置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1.1820.11.18Wednes day, November 1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3:26:4513:26: 4513:2611/18/2020 1:26:45 PM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在计算机网络领域,OSI模型和TCP/IP模型是两个常用的参考模型,用于描述和理解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一、OSI模型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媒介传输数据。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将比特流分组为数据帧,提供可靠的点对点传输。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将数据帧封装为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进行数据分段和流量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处理数据格式、加密和压缩等操作,提供数据的表示和转换。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接口,例如HTTP、SMTP等应用协议。

二、TCP/IP模型1. 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负责提供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处理物理层的数据传输。

2. 网际层(Internet Layer):负责IP地址分配、路由选择以及分片和重组等功能。

3.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例如TCP和UDP协议。

4.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接口,包括HTTP、FTP、DNS等。

三、区别与联系1. 结构差异:a. OSI模型共有7层,而TCP/IP模型共有4层。

b. OSI模型将传输层以下的层次分为三个部分(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而TCP/IP模型将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整合到一起。

2. 设计差异:a. OSI模型是一种理论模型,提供了简洁的层次结构,但实际应用较少。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
1、OSI参考模型是由于多种协议并存,于1984年提出的OSI-RM参考模型系统,OSI成为各⼤⼚商⽹络设备可兼容可信赖的设备。

2、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分为七层,由低到⾼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3、OSI划分的原则:
1.⽹络中各节点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有相同的节点。

3.同⼀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通信。

4.每⼀层使⽤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4、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较:
与OSI参考模型⼀样,TCP/IP协议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发,但TCP/IP有分为4层,分别为应⽤层,传输层,⽹络层,⽹络接⼝层。

两种协议都有相同点,都是分层结构,并且⼯作模式⼀样,都要层与层之间很密切的协作关系。

5、TCP建⽴三次握⼿才可以建⽴连接:
由A向B发出SYN=1,并选择序号seq=x,表明传送第⼀个数据字节是x,
B的TCP收到链接请求⽂段后,同意,则发回确认,ACK=1,确认号为ack=x+1,向A发起请求,应使SYN=1,⾃⼰选择的序号seq=y. A收到此报⽂后向B给出确认,其ACK=1,确认号ack=y+1.A的TCP通知上层应⽤进程,建⽴连接。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二者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也正是这种差别对两个模型的发展产生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局面,OSI参考模型走向消亡而TCP/IP模型得到了发展,原因何在呢?本文从对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异同入手,从两者在现在网络领域的使用情况来分析两个模型的前景。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比较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之共同点:1)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2) 它们的功能大体相似,在两个模型中,传输层及以上的各层都是为了通信的进程提供点到点、与网络无关的传输服务;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传输层以上的层都以应用为主导。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差别:1) 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门。

但ISO最初只考虑到使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

2) 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各无连接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3) 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这个问题,在这方面两者有所不同。

结论: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都不完美,但TCP/IP参考模型发展是因为在ISO制定OSI参考模型过程中总是着眼于一次制定达到完美,所以的制定过程中考虑的方面比较多,但去忽略了IP这一协议的重要性,但当ISO认识到时只好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类似的功能,在无连接服务一开始也不在考虑之列,还有就是网络管理功能的过度复杂等,造成了OSI迟迟没有成熟的产品推出的成因,进而影响了厂商对它的支持,而这时的TCP/IP通过实践得到到不断的完善,也得到了大厂商的支持,所以TCP/IP参考模型得到了发展。

OSI与TCPIP的差异

OSI与TCPIP的差异

(1)模型设计的差别OSI参考模型是在具体协议制定之前设计的,对具体协议的制定进行约束。

因此,造成在模型设计时考虑不很全面,有时不能完全指导协议某些功能的实现,从而反过来导致对模型的修修补补。

比如,数据链路层最初只用来处理点到点的通信网络,当广播网出现后,存在一点对多点的问题,OSI不得不在模型中插入新的子层来处理这种通信模式。

TCP/IP正好相反,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模型实际上只不过是对已有协议的抽象描述。

TCP/IP不存在与协议的匹配问题。

(2)层数和层间调用关系不同OSI协议分为7层,而TCP/IP协议只有4层。

另外TCP/IP虽然也分层,但层次之间的调用关系不像OSI那么严格。

在OSI中,两个实体通信必须涉及下一层实体,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通过接口调用下层的服务,层间不能有越级调用关系。

OSI这种严格分层确实是必要的。

但是,严格按照分层模型编写的软件效率极低。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提高效率,TCP/IP协议在保持基本层次结构的前提下,允许越过紧挨着的下一级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提供的服务。

(3)对可靠性的强调不同OSI认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应用由点到点的数据链路层和端到端的传输层来共同保证,而TCP/IP分层思想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应用由传输层解决。

因此,它允许单个的链路或机器丢失或损坏数据,网络本身不进行数据恢复。

对丢失或被损坏数据的恢复是在源结点设备与目的结点设备之间进行的。

在TCP/IP网络中,可靠性的工作是由主机完成。

(4)效率和性能上存在差别由于OSI是作为国际标准由多个国家共同努力而制定的,不得不照顾到各个国家的利益,造成标准大而全,效率却低。

TCP/IP参考模型并不是作为国际标准开发的,它只是对一种已有标准的概念性描述。

所以,它的设计目的单一,影响因素少,不存在照顾和折中,所以协议简单高效,可操作性强。

(5)市场应用和支持上不同OSI参考模型制定之初,人们普遍希望网络标准化,对OSI寄予厚望,然而,OSI迟迟无成熟产品推出,妨碍了第三方厂家开发相应的软,硬件,进而影响了OSI的市场占有率和未来发展。

OSI及TCPIP的比较

OSI及TCPIP的比较

OSI与TCP IP模型一(图)2009-07-16 21:551 OSI参考模型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在现实网络世界里,TCP/IP协议栈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1.1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OSI参考模型在这个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都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为其上一层提供一个访问接口或界面。

不同主机之间的相同层次称为对等层。

如主机A中的表示层和主机B中的表示层互为对等层、主机A中的会话层和主机B中的会话层互为对等层等。

对等层之间互相通信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通信的内容、通信的方式,我们将其称为协议(Protocol)。

我们将某个主机上运行的某种协议的集合称为协议栈。

主机正是利用这个协议栈来接收和发送数据的。

OSI参考模型通过将协议栈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以及网络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OSI参考模型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不同厂商、不同结构的网络产品之间互连时遇到的不兼容性问题。

但是该模型的复杂性阻碍了其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际应用。

与此对照,后面我们将要学习的TCP/IP参考模型,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实际上,也是目前因特网X围内运行的唯一一种协议。

1.2 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作用在OSI参考模型中,从下至上,每一层完成不同的、目标明确的功能。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

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

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 IP参考模型的异同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是网络通信的标准,它们定义了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和各层的功能。

这两个模型在结构、层次和功能上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详细比较这两个模型的异同。

一、相似之处1.分层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将网络协议分为多个层次,以便于理解和实现。

2.面向传输:两个模型都是面向传输的,即在网络通信中,它们都关注于数据的传输,包括数据的封装、传输和解封装。

3.协议规范:两个模型都定义了各层的协议规范,包括数据格式、通信规则和交互流程等。

4.独立性:两个模型都强调各层之间的独立性,以便于升级和替换各层的协议而不影响其他层。

二、差异之处1.层次数量:OSI参考模型有7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TCP/IP参考模型只有4个层次,包括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层次命名: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命名更加规范和统一,各层次的命名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目的。

而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命名相对较为简单,如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和传输层等。

3.传输协议:OSI参考模型在传输层上只使用一种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

而TCP/IP参考模型在传输层上使用两种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应用协议: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协议较为丰富,包括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POP3)、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等。

而TCP/IP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协议相对较少,主要包括HTTP、FTP和SMTP等。

5.安全性:OSI参考模型强调安全性,在多个层次上都提供了安全机制。

而TCP/IP参考模型在安全性方面相对较弱,主要依赖于应用层的协议实现安全性。

6.灵活性:TCP/IP参考模型比OSI参考模型更加灵活,易于实现和使用。

2.4OSIRM和TCPIP的比较

2.4OSIRM和TCPIP的比较
• 无连接服务问题 :OSI-RM模型只考虑面向连接的服务,而TCP/IP 同时还考虑无连接服务
TCP/IP 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各种应用层协议如
TELNET, FTP, SMTP 等)
传输层(TCP 或 UDP) 互连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
2.4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2、两者的区别
• 出发点不同 :
• OSI-RM是作为国际标准而制定的,不得不兼顾各方,考虑各种情况,造 成OSI-RM相对比较复杂,协议的数量和复杂性都远高于TCP/IP。
网络技术与应用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第2章 网络协1 议与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2.4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1、层次间的对应关系
OSI 的体系结构路层 1 物理层
• 早期TCP/IP协议是为军用网ARPANET设计的体系结构,一开始就 考虑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可用性,残存性,安全性,网络互联性以及 处理瞬间大信息量的能力等。
2.4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2、两者的区别
• 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同 :
• 对层次间的关系:OSI-RM模型严格按层次结构,而TCP/IP可以跨 层;

计算机网络 TCP IP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  TCP IP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TCP IP与OSI参考模型的比较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模型都采用了分层结构,并且在同层都确定协议栈(也称簇)的概念;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希望有传输层提供端到端传输服务;都能够解决异构网络互联的问题,实现不同上产厂家的计算机之间通信;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虽说两种参考模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在层次划分、使用协议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型设计的差别OSI参考模型采用七层的分层结构,并且OSI先有分层结构模型,后有协议规范,这意味着该分层模型不偏向任何特定的协议,具有通用性。

而TCP/IP参考模型采用四层的分层结构,是先有协议后有分层结构模型,分层结构模型是对协议的分层描述,所以该模型只适用于TCP/IP协议,对非TCP/IP协议的网络并不适用。

2.层间调用关系不同OSI参考模型具有明确的服务与协议区别,从而完善了分层协议的独立性,更有利于在技术上对协议修正,甚至是替换。

而TCP/IP参考模型并未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因此,在TCP/IP参考模型中,(N)实体可以超越(N-1)实体而调用(N-2)实体,使(N-2)实体直接提供服务。

但在OSI参考模型中,(N)同层实体通信必须涉及(N-1)实体。

3.对可靠性的重视不同OSI非常重视有连接通信,建立连接型通信的完美体系,但对无连接的数据报通信并不重视。

而TCP/IP重视数据报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进程表明,数据报的传送不仅适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送,而且适用于话音分组传送,有利于高速、综合业务网的建立。

OSI 的传输层支持面向有连接的通信,网络层支持面向有连接的通信外,还支持无连接的数据报通信。

而TCP/IP的传输层既支持面向有连接的通信,也支持无连接的数据报通信,从而为高层用户提供可选择通信方式的机会,其网络层支持无连接的数据报通信。

提示OSI参考模型是严格分层结构的理论模型,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osi和tcpip层次模型的区别

osi和tcpip层次模型的区别

osi和tcpip层次模型的区别OSI和TCP/IP层次模型的区别在计算机网络中,层次模型是一种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功能的方法。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和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是两种不同的层次模型,它们都为网络通信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

然而,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区别。

一、OSI层次模型OSI层次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一种特定的功能。

以下是每个层次的简要介绍: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例如通过光缆或电缆发送数字信号。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在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帧,并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在多个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以实现数据的传递。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确保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提供数据的分段和重组等功能。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会话,以便在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将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便不同设备之间可以正确地解释和处理数据。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提供特定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所需的服务和协议。

二、TCP/IP层次模型TCP/IP层次模型是因特网的基本通信协议,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功能。

以下是每个层次的简要介绍:1. 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负责提供网络接口以进行数据传输。

2. 网络层(Internet Layer):与OSI的网络层相对应,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3.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与OSI的传输层相对应,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并为应用层提供端口和流控制等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与TCP IP模型一(图)2009-07-16 21:551 OSI参考模型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在现实网络世界里,TCP/IP协议栈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1.1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OSI参考模型在这个OSI七层模型中,每一层都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为其上一层提供一个访问接口或界面。

不同主机之间的相同层次称为对等层。

如主机A中的表示层和主机B中的表示层互为对等层、主机A中的会话层和主机B中的会话层互为对等层等。

对等层之间互相通信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通信的内容、通信的方式,我们将其称为协议(Protocol)。

我们将某个主机上运行的某种协议的集合称为协议栈。

主机正是利用这个协议栈来接收和发送数据的。

OSI参考模型通过将协议栈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以及网络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OSI参考模型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不同厂商、不同结构的网络产品之间互连时遇到的不兼容性问题。

但是该模型的复杂性阻碍了其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际应用。

与此对照,后面我们将要学习的TCP/IP参考模型,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实际上,也是目前因特网范围内运行的唯一一种协议。

1.2 OSI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作用在OSI参考模型中,从下至上,每一层完成不同的、目标明确的功能。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会话层协议的代表包括:NetBIOS、ZIP(AppleTalk区域信息协议)等。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

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表示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SCII、ASN.1、JPEG、MPEG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1.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图1-2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如图1-2所示,在OSI参考模型中,当一台主机需要传送用户的数据(DATA)时,数据首先通过应用层的接口进入应用层。

在应用层,用户的数据被加上应用层的报头(Application Header,AH),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然后被递交到下一层-表示层。

表示层并不"关心"上层-应用层的数据格式而是把整个应用层递交的数据包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封装,即加上表示层的报头(Presentation Header,PH)。

然后,递交到下层-会话层。

同样,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也都要分别给上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加上自己的报头。

它们是:会话层报头(Session Header,SH)、传输层报头(Transport Header,TH)、网络层报头(Network Header,NH)和数据链路层报头(Data link Header,DH)。

其中,数据链路层还要给网络层递交的数据加上数据链路层报尾(Data link Termination,DT)形成最终的一帧数据。

当一帧数据通过物理层传送到目标主机的物理层时,该主机的物理层把它递交到上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去掉数据帧的帧头部DH和尾部DT(同时还进行数据校验)。

如果数据没有出错,则递交到上层-网络层。

同样,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也要做类似的工作。

最终,原始数据被递交到目标主机的具体应用程序中。

2 TCP/IP参考模型ISO制定的OSI参考模型的过于庞大、复杂招致了许多批评。

与此对照,由技术人员自己开发的TCP/IP协议栈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如图2-1所示,是TCP/IP参考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对比示意图。

图2-1 TCP/IP参考模型2.1 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TCP/IP协议栈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算机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ARPANET)和其后继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

ARPANET 是由美国国防部(U.S.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赞助的研究网络。

最初,它只连接了美国境内的四所大学。

随后的几年中,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接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

最终ARPANET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连网络-因特网。

最初的ARPANET于1990年永久性地关闭。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和主机到网络层。

如图2-2所示。

图2-2 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在TCP/IP参考模型中,去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这两层的功能被合并到应用层实现)。

同时将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主机到网络层。

下面,分别介绍各层的主要功能。

1、主机到网络层实际上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

由于这一层次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网络互连层网络互连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

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

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

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网络互连层定义了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连层除了需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异构网)互连的任务。

除此之外,网络互连层还需要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3、传输层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

在传输层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

即: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

它将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

在发送端,它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

在接收端,它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行重组后递交给上层。

TCP协议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

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

4、应用层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

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

其中,有基于TCP协议的,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虚拟终端协议(TELNET)、超文本链接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也有基于UDP协议的,如简2.2 TCP/IP报文格式1、IP报文格式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它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也即依赖其他层的协议进行差错控制。

在局域网环境,IP协议往往被封装在以太网帧(见本章1.3节)中传送。

而所有的TCP、UDP、ICMP、IGMP数据都被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

如图2-3所示:图2-3 TCP/IP报文封装图2-4是IP头部(报头)格式:(RFC 791)。

图2-4 IP头部格式其中:●版本(Version)字段:占4比特。

用来表明IP协议实现的版本号,当前一般为IPv4,即0100。

●报头长度(Internet Header Length,IHL)字段:占4比特。

是头部占32比特的数字,包括可选项。

普通IP数据报(没有任何选项),该字段的值是5,即160比特=20字节。

此字段最大值为60字节。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OS)字段:占8比特。

其中前3比特为优先权子字段(Precedence,现已被忽略)。

第8比特保留未用。

第4至第7比特分别代表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和花费。

当它们取值为1时分别代表要求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

这4比特的服务类型中只能置其中1比特为1。

可以全为0,若全为0则表示一般服务。

服务类型字段声明了数据报被网络系统传输时可以被怎样处理。

例如:TELNET协议可能要求有最小的延迟,FTP协议(数据)可能要求有最大吞吐量,SNMP协议可能要求有最高可靠性,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可能要求最小费用,而ICMP协议可能无特殊要求(4比特全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