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选和冯锦华事迹的评价及启示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通用25篇)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通用25篇)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通用2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1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医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只有一位医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兰老奶奶,她是一位妇科医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仍然去医治那些妇女,却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间盘突出的病人。曾经有多少婴儿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医生中一块不倒的铭碑,给所有人都竖起了榜样。
有这样的一位老爷爷,他已经快90岁了,他的每次汇款虽然都是用几十来计数的,但这些钱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饭菜中节省下来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捡来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为持生活,他的钱来之不易,是自己捡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塑料瓶,去卖掉后换取来的辛苦钱,他自己不用这些钱,却用这些钱去汇款给那些捡来报纸中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政府给他的补贴费也存着不用,等到足够了,再去汇款。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就是饱经风霜的刘盛兰老爷爷。他的汇款是给所有中国人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他们虽然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他们的贡献是谁都可以替代的,他们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李清
阅读着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为我们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当代伟大的、杰出的科学家而感到惋惜,为我们民主党派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好榜样而痛心……
这位享年70岁的科学家有三院院士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选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引起了我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技术革命,拥有9项国内外专利,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了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外,他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选院士尽管身患重病,去年他还是坚持带队视察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建议。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点评人物文字稿——王选
引子:方正集团介绍: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
今天,方正已经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和海内外的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近3万人。
方正是中国本土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拥有并创造对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方正在PC制造领域连续7年稳居行业第二的地位,构筑起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制造基础。
近年来方正集团确立了IT、医疗医药双主业的发展战略,主动寻求跨越式发展机遇,将方正做实、做强、做大,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在这个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背后,有着一位举足轻重的灵魂人物。他一直带领着这个集团不断进步、进取,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伟绩。
那他是谁呢?——王选
简介: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荣誉奖励
1985年因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
1985年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
1985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8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获首届毕升奖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王选生前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被称为现代毕升,他为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开发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技术领先于世界科技前沿,为国家赢得荣誉,并取得了经济的长驱发展。此前我对王选其人其事知之甚少,看了王选的八个抉择后,才对其有了初步了解,从他的抉择中感悟到,人是要有一种精神,要有辨别事物发展的前瞻性和辨别力,更要有做事的恒心,把握机会明智抉择,才能够创造奇迹,才能够达到成功。
一、善辨明智,前瞻高远,事业的关键
王选说:他的第一抉择是,大学选择专业时,好的同学都选择当时好的专业,他却选择了当时都不太愿意学的数学计算机专业。对于专业的选择,他的根据是,从“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中提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启示,认为个人的学业要跟随国家发展的需要,着眼世界科学发展趋势,选定了此专业,为他后来事业发展走出了关键一步。从中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启示,人在决定自我前途发展命运时,不能够靠主观想象,更不能够随波逐流,要有了
解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清楚明白国家发展规划,吃透政策,才能够决出正确选择,才能够为今后事业发展起好关键的一步。
二、拓宽知识,勤奋以恒,事业的基础
王选的2、3选择是,毕业后在学好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此后,觉悟中感到计算机和英语密不可分,在自己英语不错的基础上,为达到听力不因为个别词语不甚明白,后面的句子的受影响,练就纯熟地步,他坚持四年时间,每天听英语广播,国内电台听了提高不够,后来听国外电台英语播音。为以后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研究发展作好了相关知识积累,在自己不知名不被科研机构和名家认可的情况下,个人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不懈研究,终于使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领先美国、日本实施于实践,走在世界前沿。启示: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善于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吃苦勤奋,才有发展的基础;持之以恒,广思博闻,明确方向,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
堕落( duò )
膏药( ɡāo )
剥削( bō xuē )
狡辩( jiǎo )
出类拔萃( cuì ) 强词夺理(qiǎng )
阳奉阴违( wéi )
整体感悟
本文的标题是《我一生中的重大抉择》,那么,这 个“抉择”到底是什么?
明确:花大力气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 自己的作用。(原文有八个抉择,这里指第六个抉择)
第 四单 元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新课导入
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他是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领导者,他推 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他有着自主 创新的成长历程,他提出了很多的前沿观点。 他一生中有八次重要抉择,每一次抉择都与 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 位灵魂人物,让我们向他致敬!他就是—— 王选。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一篇演讲中来收 获启发:如何在处于人生重要抉择之时,做 出正确的选择。
按层层深入的顺序安排,逻辑严密。
5.从这篇演讲稿中,你觉得王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 身上能学到些什么?
课文表现了他爱国奉献、甘为人梯、心胸开阔、敢说真话、 真诚善良的精神品质。
王选站立在IT时代最高点,领跑于同行最前列,身居高位却 心静如水,不以“权威”自居,成就显著却心态平和,不以“名人” 自诩。审视自己目光清醒,推介新人不遗余力,对自己近乎 苛刻的自省和自律意识,都值得我们学习。
王选:我一生的六个重要抉择
王选:我一生的六个重要抉择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2006年第04期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您的名字,已经被‘印刷’进人民的心里。”……
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逝世,享年70岁。2月19日,王选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王选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这位让古老的汉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的“当代毕异”作最后的送别。
人们感谢王选,悼念王选,报刊上、网络上,关于王选的报道、文章如雪片纷飞,不计其数。而作为一名科学家,又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王选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王选的人生之路对今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启迪呢?本刊特别摘编了王选1998年10月在北大的讲座《我一生的六个重要抉择》,让我们的读者由此领略这个用一生诠释创新的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第一个抉择,选择北京大学系——高质量的数学基础教育使我终生受益
我第一个抉择,在大学二年级即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当时北大非常好,教我基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解析几何是当时已是一级教授、中国最早的学部委员江德常先生;数学分析是1980年当选为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的陈立本先生,他当时是34岁的正教授,从美国回来不久;教高等代数的,就是丁石孙先生,当时他是非常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因此我受到很好的培养。北大应该继承优秀教师讲基础课的这种传统。这第一步的数学基础是我一辈子终生受益的。
王选事迹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王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感动中国王选人物经历
1995年,王选很偶然地了解到:第一届有关731部队的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两个日本人在会上报告了他们去浙江义乌崇山村调查731细菌战引起鼠疫流行的情况。而义乌崇山村,正是王选父亲的家乡,也是她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这让王选想起小时候,听父亲讲述13岁的小叔叔被鼠疫夺去生命临死前的悲惨情景。父亲痛苦而恐怖的神情,让她难忘。
王选觉得自己应该参与这件事,为家乡的父老做些什么。为此,她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同年,王选带着两名日本学者一年数趟前往义乌崇山村调查取证。就这样从一个村开始,挨家挨户调查当年日本细菌战受害的农民,进而发展到整个义乌,然后是宁波,再就是江西、湖南……从1995年到1999年,王选多次辗转在这几个地方,即使发起了诉讼,依然坚持调查下去。
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曾评价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感动中国王选人物故事
父辈的经历深印心中
观《王选》有感(通用6篇)
观《王选》有感(通用6篇)
观《王选》有感篇1
80分钟的时间有多短,短得甚至来不及好好阅读完一本书,看完一场电影。80分钟的时间又有多长,长得几乎全面描绘了一位科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便是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方正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王选》,短短80分钟,通过对“改革先锋”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的生动讲述,展现了王选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刻苦踏实的工匠精神以及决战市场的开拓精神。
看完后,更是由衷地感慨:现在我们能轻松地使用汉字输入法打字、上网,能开开心心地阅读各类中文书籍,都离不开王选院士辛勤、忘我的付出,过程之艰辛更是让今天的人难以想象。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王选院士带领团队克服重重难关,在无任何研究基础的情况下,开发出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称为“当代毕昇”,绝不过誉。可以说有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完成了汉字印刷技术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转变,效率提高了上千倍。假如没有这个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不会迎来出版物极大丰富,知识普及加快的时代,更谈不上飞速发展。
但王选又不只是一位科学家。他以一位“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身份参与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方正模式”。他反复提出,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他的这一思路也为后来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开拓了新方向,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拓了新的道路。
科技成就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很难有大的作为。王选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努力,完成了激光照排项目的研制和推广。因此,在科研方面,王选告诫年轻人一定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要善于“延迟满足”。王选说:“在计算机领域内,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
王选事迹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0篇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0篇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0篇)
世界上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而这是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才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与和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1】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
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
“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
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篇1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融入年轮的人,我们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从容,彷徨的时候,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
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已于2019年2月18日20:00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从2002到2018,感动中国走过17个年头。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善的向往不变,对美好的渴望不变。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栏目,多年来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在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年代,在这个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缺失的年代,有这样一部精神史诗洗涤心灵,实属大幸。
每每看到这个节目不知你们如何,反正我是止不住我的眼泪。我们经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的人物,也都来自你们我们他们的身边。它是中国人的好人观,行善观的一种传递。“勿以善小而不为"。感动中国,正是这种精神与力量的传递,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片未曾唤醒的春天。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的是,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坚信世间的美好,人的心灵不能被负面情绪所占据,这样你可能会永久的迷失,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向着美好出发,以每个人的闪光点照亮你身边的美好,哪怕很微弱,但汇聚一起便是万丈光芒,千言万语,也行只有一句话:感动
王选精神感悟
王选精神感悟
前不久,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王选事迹的讲座,这场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
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他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他朴素、诚恳、不求名誉。今天,我们回忆他崇高的品质和高贵的人格,缅怀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我知道对科学家王选来说这些乐趣就是创造的乐趣,就是人生价值、人生梦想得以充分实现的乐趣,也正是人之为人的真正的乐趣,任何物质生活的享受都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乐趣和生命愉悦感。
因此,我们要学习王选的品质,他的精神:胸怀若谷、意志坚定、艰苦勤奋、积极探索、创新进取、勇攀科学高峰!
初一(1)班
张淏琳
王选观后感
《大家——王选》观后感
班级:
姓名:学号: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很多《大家》的纪录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王选。
王选,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王选
• 其实我觉得王选她做到了最为重要的两点: • 1 使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承认日军731部队等在中国 实施细菌战并杀害中国人的事实 • 2让国内和国际社会了解到着日本在2战的罪行
冯锦华
冯锦华,山西太原人。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 泉不顾周边国家人民的反对,坚持参拜了靖国神社。14日 晚,在日本工作的冯锦华为表示抗议,用红漆在靖国神 社侧门的一个石雕底座上喷写了日语“该死”字样,当 场被日本警方以“损害物件罪”拘捕。
两者的异同及我的观点
王选是经过正式的法律途径向 日本官方发出抗议而冯锦华是 依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抗议 。 这两者差异极大: 王选行动漫 长 ,但成效甚广让国际意识到 当初日本的凶恶罪行。冯锦华 行动快捷且掀起了极大地风波 但是那只是匹夫之勇, 虽然 能逞一时之快 ,但终不能说明 什么且并没有对国际社会造成 深远影响只是单纯的加剧中日 矛盾。这种行为不应鼓励。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在我们 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 默默的在为我们国家的荣耀 与尊严奋斗者,贡献着。激 励了我们青春的热血,鼓舞 了我们萌动的爱国之情。但 是我们应该理智的爱国,采 取正确的方式,而不是成为 一个莽夫。
谢谢观赏 愿日本早日承认历史
组员:张天聪 何嘉伟 徐鹏飞 欧阳康
能让日本沉没的女人-------------王选
人物简介
Leabharlann Baidu• 王选:
对王选和冯锦华事迹的评价及启示
对王选、冯锦华事迹的评价与启示提到细菌战诉讼,人们立即会联想到王选,那个用流利的日语和英语在日本的法庭上、在国际会议上慷慨陈辞的中国女子。侵华日军的细菌战暴行惨绝人寰,日本政府对此一直秘而不宣,战后美国为了得到日军的细菌战资料,与日本人一起隐匿了这段历史。纸里从来都包不住火,更何况是这样的惊天罪恶呢。在日本工作的冯锦华为表示对日本首相小泉参拜了靖国灶神的抗议,用红漆在靖国神社侧门的一个石雕底座上喷写了日语“该死”字样,这一举动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冯锦华的举动,虽然他是出于对日本首相的愤怒,但当我们细细来想这件事的时候就会觉得难免有些冲动。不可否认,他的举动之中蕴含着内心满满的愤慨,对于民族的一种强烈责任与热爱。可是,对于他本人来说结果却是严重的。他虽然宣泄出了内心的愤怒,却也触犯了法律,我们就难免会去想这是不是不值得呢?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刚烈爱国的影子,他所持有的一份爱国态度,这些无疑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份情感,但我们也不得不斟酌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后果。
“忽然一下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到日本来留学,为什么要学习日本文化,拼命了解日本社会。一下子找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经历的全部意义。” 王选以一种忘我的姿态投入到细菌战调查和后来的诉讼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即使有个问题已经被问了无数遍:国家都已经放弃赔偿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打这个官司?但王选不这么看,通过诉讼,让日本的法院认定二战期间日军曾经在中国战场使用过细菌武器,全面认定了原告方面提出的受害申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用到“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一类的词,就凭这一点,王选说:我们胜了。王选奋斗的目标绝不在于复仇,而是呼吁人们正视战争和战后冷战政治在战争受国民众、尤其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造成的至今未愈的创伤,以正义和平、生命尊严的价值共识感召跨国公民运动,争取跨国司法救济,致力于中日“人民之间的和解”。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忘却了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一切都淡化了,留下了创伤就会是永久的。王选以一个普通中国女性身份,坚守民族道义,帮助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为中国受害者向日本讨公道,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根标杆,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王选、冯锦华事迹的评价与启示提到细菌战诉讼,人们立即会联想到王选,那个用流利的日语和英语在日本的法庭上、在国际会议上慷慨陈辞的中国女子。侵华日军的细菌战暴行惨绝人寰,日本政府对此一直秘而不宣,战后美国为了得到日军的细菌战资料,与日本人一起隐匿了这段历史。纸里从来都包不住火,更何况是这样的惊天罪恶呢。在日本工作的冯锦华为表示对日本首相小泉参拜了靖国灶神的抗议,用红漆在靖国神社侧门的一个石雕底座上喷写了日语“该死”字样,这一举动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冯锦华的举动,虽然他是出于对日本首相的愤怒,但当我们细细来想这件事的时候就会觉得难免有些冲动。不可否认,他的举动之中蕴含着内心满满的愤慨,对于民族的一种强烈责任与热爱。可是,对于他本人来说结果却是严重的。他虽然宣泄出了内心的愤怒,却也触犯了法律,我们就难免会去想这是不是不值得呢?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刚烈爱国的影子,他所持有的一份爱国态度,这些无疑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份情感,但我们也不得不斟酌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后果。
“忽然一下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到日本来留学,为什么要学习日本文化,拼命了解日本社会。一下子找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经历的全部意义。” 王选以一种忘我的姿态投入到细菌战调查和后来的诉讼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即使有个问题已经被问了无数遍:国家都已经放弃赔偿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打这个官司?但王选不这么看,通过诉讼,让日本的法院认定二战期间日军曾经在中国战场使用过细菌武器,全面认定了原告方面提出的受害申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用到“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一类的词,就凭这一点,王选说:我们胜了。王选奋斗的目标绝不在于复仇,而是呼吁人们正视战争和战后冷战政治在战争受国民众、尤其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造成的至今未愈的创伤,以正义和平、生命尊严的价值共识感召跨国公民运动,争取跨国司法救济,致力于中日“人民之间的和解”。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忘却了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一切都淡化了,留下了创伤就会是永久的。王选以一个普通中国女性身份,坚守民族道义,帮助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为中国受害者向日本讨公道,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根标杆,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榜样。
因此,对于王选和冯锦华两个人来说,他们的举动都是出于对民族的热爱,但是所折射出的问题实质却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同他们一样的那份对民族执着热爱,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更需要要考虑的是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不是盲目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