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概述:临床路径是指根据患者在特定疾病过程中的病情演变规律,制定的一系列临床诊疗活动的标准化指南。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路径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其有效性和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临床路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临床路径制定问题:1.1 缺乏多学科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应该由多学科共同参与,但现实中往往只有医生参与,缺乏护士、药师等其他专业人员的参与。
1.2 缺乏患者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但现实中患者参与度较低,导致临床路径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1.3 缺乏证据支持:临床路径的制定应该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但现实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导致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质疑。
整改措施:1.1.1 加强多学科合作:建立跨学科的临床路径制定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各个专业人员,确保各专业意见充分融合。
1.2.1 提高患者参与度:通过开展患者教育和参与活动,增加患者对临床路径的了解和参与,使临床路径更贴近患者需求。
1.3.1 加强科研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临床路径制定所需的科学依据,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临床路径的研究和验证。
二、临床路径执行问题:2.1 缺乏标准化操作:临床路径的执行往往存在操作不标准的问题,不同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影响了临床路径的效果。
2.2 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往往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
2.3 缺乏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临床路径的执行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现实中缺乏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机制,导致执行效果不佳。
整改措施:2.1.1 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建立标准操作规范,明确临床路径执行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提高操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2.2.1 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执行监控和评估机制,包括定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什么是临床路径
什么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s)2010-01-22 作者:泌尿科张慧朗医师来源:长庚纪念医院浏览字体:【大、中、小】一. 前言为了避免医疗费用的浪费,并且能够提升照顾病人的品质,医院通常都会有很多组织及措施来达成医院管理的目标。
例如:整体品质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各案管理( case management ),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单位( patient-centered care units ),成果管理( outcomes management ) 和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 )等,虽然各种组织及措施各有不同的特色,但其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要做到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同时在照顾病人方面能够维持一定的水准。
临床路径的施行就是在病人住院后依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治疗病人,然后由专科护理师每天对照实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路径的差异,直到病人出院。
最后再由特定的组织人员分析及评估差异的原因,作为以后修改临床路径的参考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二. 起源早在1971年美国就巳成立SITO( The Services Interaction Targets for Opportunities ) 基金会,致力于医疗品质的改善及医疗费用的控制。
在1981年更通过以DRG ( diagnosis related group ) 为基础的付费方式,很明显的降低了病人的住院日数。
因此,减少医疗费用及提高医疗品质就成为大家一齐努力的方向。
在1990年美国波斯顿( Boston )的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 NEMC ) 就报告施行临床路径的经验,她们是以护理部为发展中心,参加人员为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当时称为临床要径( Critical Path ),用来代替护理计划( nursing care plan )及作为护理人员照顾病人的参考。
临床路径(精选干货)
临床路径的变异处理
• 1.变异的定义 • 变异是假设的标准临床路经与实际过程出现了偏离,与任何预期
的决定相比有所变化的称为变异。
25
临床路径的变异处理
• 2.变异的分类 • 变异即任何不同于临床路径的偏差,有正负之分。 • 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
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 • 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
28
目前路径存在的问题
• 1.对路径认识不足 • 2.路径实施流于形式(医嘱单与路径完全脱节) • 3. 应依据我院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路径内容
29
建议及整改措施
• 各科室重新审视目前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结合疾病诊疗指南修 改路径表单;
• 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每月对科室临床路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汇 总上报医务科;
5
临床路径—医疗管理模式
•
传统 --------- 现代
•
经验 --------- 科学
•
粗放 --------- 精细
6
2.为什么要实施临床路径
7
实施临床路径目的和目标
• 规范诊疗行为 • 寻找高质量、高效率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 • 合理使用医疗成本,掌控医疗费用 • 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
CT检查提前等。 • 变异可分为病人/家庭的变异、医院/系统的变异、临床工作者/服
务提供者的变异。
26
临床路径的变异处理
• 3.应对变异的措施包括 • 收集、记录变异,在临床路径变异记录单上记录与病人有关的变
异,其他变异记录在科室的变异记录本上; • 分析变异,确定是不是变异,引起变异的原因。
27
临床路径ppt课件
对医务人员的建议和要求
加强学习和培训
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提高自 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能力。
注重团队协作
积极参与多学科协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 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注患者需求
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 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路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临床路径概述 • 临床路径核心内容 • 临床路径实施步骤 • 临床路径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举例 •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 总结与展望
01
临床路径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手术 制定的、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旨在确 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接受正确的治疗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03
临床路径实施步骤
明确目标人群和病种选择
确定目标人群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 选择适合开展临床路径的目标人 群,如某一特定年龄段、性别、 疾病类型等。
病种选择
选择发病率高、诊疗过程相对明 确、治疗效果可评估的病种作为 临床路径的实施对象。
制定详细诊疗计划
诊疗流程梳理
对目标病种的诊疗流程进行详细梳理,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 节。
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 疗及靶向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 制定和实施。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
规范手术、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 等综合治疗措施的管理和评估。
其他常见疾病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
01
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康复治疗等关键环节的规
范化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2684字)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长:戴耀明副组长:王钢、朱国清、张军成员:方天英、左惠榕、张清德、刘际川、王孝良、张继荣、张敏、蒋林海、孙涛、邱元龙、朱金根、刘蓓2.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评价专家小组:组长:戴耀明副组长:罗衡桂、李胜成员:张军、刘玉芳、张清德、张敏、孙涛、蒋林海、邱元龙、王孝良、刘际川、史勇、刘蓓3.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概述
临床路径简介一、临床路径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多个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诊断或处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而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一种标准化诊疗模式;是一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品质的管理方式。
2、特点:(1) 强调时效性:临床路径明确规定了各项医疗服务介人的时间,减少了患者康复延迟,缩短了住院日,节约了医疗成本。
(2) 强调有效性:临床路径更多关注实践性,使医疗护理服务标准化,即患者一旦进入医疗程序,医务人员该做什么、怎样做,均有明确规定,让患者在进入临床路径后的时间段内都依此模式接受医疗服务。
(3) 强调完整性和合作性:临床路径是从医疗、护理、医技等多个专业层面考虑制定的医疗服务程序,在临床实践中,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多个资源,要求各学科医务人员加强协作,共同完成诊疗护理工作。
二、临床路径的作用与效果1、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各项临床诊疗及护理行为,使患者得到最佳方案的照护;增加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及连续性;有利于宏观控制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2、控制医疔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临床路径的实施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及药物使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3、减少患者康复延迟临床路径通过制定合理的住院天数,引导医务人员根据标准的诊疗顺序展开工作,努力达到预定住院日目标,减少了患者康复延迟。
4、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强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并参与临床治疗与护理,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指的是一种医疗模式,基于临床流程对全过程动态管理的结果。
根据不
同的病情,有针对性地提供统一的医疗服务,保证疗效及质量标准,以满足病人需求。
临床路径标准是临床路径实施的基础,要求各医院服务水平应该保持一致。
通过其中,病人可以使用统一的服务和质量水准,而医院可以有效地管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减少
医疗成本及误差。
临床路径建立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医院拥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应根据诊病模式和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实施,确
保病人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评估。
2、临床路径负责人应引导路径制定者确定模式建立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时间,确保有
效并符合要求,在发布的路径中所要求的服务及质量均相同。
3、建立临床路径的过程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相关法
规进行,包括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诊断护理经过的制定和路径专家会议的召开
构成。
4、临床路径管理应自身落实,把握实施步骤,建立临床路径监控、评估及评价制度,确保执行路径,降低变异,减轻非计划性医疗费用。
5、医院临床路径建立应与举办终身学习活动有关,以宣传和推广路径模式,增强医
务人员的信息技能;同时加强监督,定时评估和完善路径,防止路径泛化。
针对上述标准,医院应落实责任和义务,保证团队参与制定临床路径的完整性,提
升临床路径的效果,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有更佳的治疗体验。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P)一、临床路径的起源临床医疗路径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医疗模式,它由医疗卫生机构一组成人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明确规定在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处理病人。
科学设计医疗路径,可以减少医师在诊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是在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压力、负担过重的背景下产生的。
临床路径最早称“关键路径法是美国杜邦公司在1957年为新建一所化工厂而提出的用网络图判定计划的一种管理技术。
当时应用比较广泛,成为管理的基本技术之一。
到了1990年,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将之用于健康照顾系统。
该医院中心研究表明:低劣质量的医疗服务往往与不合理、不规范的临床医疗行为有关。
医疗服务标准化,可改进医疗效果,对某些病例住院期间按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进行,既可达到预期效果又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当时取名“关键路径”。
此种模式提出后受到美国医院界的重视、试行、推广成为目前较盛行的既能贯彻持续质量改进(CQI)、又能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并称之为临床途径—临床路径。
于施行临床路径确实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它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现在美国约有60%的医院已在应用此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及地区中临床路径还只是零星开展。
台湾、日本、新加坡也已经运用了这个服务模式,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路径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它主要应用于住院患者,因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允许有25%的病例不进入路径。
从2009年开始,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编制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开始编写、审核部分病种的临床路径。
临 床 路 径
三、实施临床路径的现实意义
1、可界定标准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 位周转和利用率。 2、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规范治疗护理手段。 3、加强医护合作,通过变异分析可促进质量改进。 4、病人和家属能预知所接受的照顾,减轻焦虑,提高 满意度。 5、单病种质量管理医疗护理服务新模式。 6、满足医院、患者、保险三方面要求。 7、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增强医院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改变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由现行的多个部门分别面 向病人的部门性医疗服务模式向由多个部门共同 面向病人的服务模式转变。这种整体医疗服务模 式是使病人的整个住院过程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 无缝隙过程,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人性化、个 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理念。
3、深化整体护理,全面提高护士素质
临床路径——一种全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模 式,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被引入国内,因 其高品质、低费用的服务宗旨符合我国目 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政策,并具有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 范诊疗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 疗护理质量和效率,缩短住院日数,节约 医疗成本,减少病人住院费用等特点。它 顺应了医院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所以 迅速得以在各大医院萌芽、生代 美国波士顿 新英格兰医疗中心
护理临床路径服务计划
应用于医院急性护理
开始被人们关注
一、临床路径产生背景
八十年代末期 该模式不断发展
传入日本、英国、新加坡、 澳大利亚、香港 等国家和地区 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二、临床路径的概念
在我国,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 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正在作为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广为应用。实践证明,这 是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可用于指导实践的思想.但是如何推进整体医疗与整体护 理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 护理(人本医疗,人本护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临床路径便是 一种值得尝试的具体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 临床路径的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20年来,伴随着美国及世界各国医院内部和外 界环境的变化,临床路径的定义与名称也有所不同,它的名称有多种叫法, 其中包括临床路径、关键途径、协作照顾、整合照顾、康复路径、预期康复 计划等,但是近年来最常用的名称还是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治疗品质。
另外,Spath(1994)定义是:CP是医疗小组共同合作,提供最好的患者管理方法。
CP横轴为时间,纵轴是设计的护理项目。
(护士单独搞临床路径或医生单独搞临床路径都不行,必须是医护及辅助人员共同来搞)临床路径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手术、不同医院、病房、医生和不同的专业人员而有不同的服务项目内容。
但一般应包括预期效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较先进的临床路径里都包括了“预期结果”这项目。
预期结果是整个计划的目标,不可忽视。
南京海泰医疗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对大量的临床科室进行调研后,针对临床使用者和管理者研发的海泰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系统,可从宏观和细节上对诊疗流程进行规范,从而提高治愈率,解压诊疗成本。
海泰临床路径使用工作流程图的方式表示。
它强调时间性,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
它明确规定在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处理病人。
路径中所涉及的方法强调有效性。
此外,海泰临床路径更多关注实践性,即对病人一旦进入医院,医疗护理人员该怎样做,均有明确规定。
不论医护理人员是谁,均应该按临床路径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减少医师在诊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
功能特点:路径制定功能1定义路径纳入、排除条件:符合纳入条件的系统提示加入临床路径,符合排除条件的系统提示不能进入临床路径。
1定义路径内容(含主路径和子路径):按照每天的检查、治疗内容定义路径中的内容。
可定义当天的预计目标、当天的病人须知、当天的护理措施、当天的每项检查和治疗的预期效果。
1子路径进入条件判断:在子路径的上级路径中的分支点定义子路径的进入条件。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
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
临床路径
病情复杂、变化大且治疗处理措施较多的 病种不适宜实施CP。
四、临床路径中存在的 问题
14
一、模版制作:
1、收费项目选执行科室 2、注意限制性药物使用
3、不能上无关药品
4、口服药物可上长期医嘱,顿服。
二、医嘱操作:
1、诊断符合时可自行启用,不符合时可更改 2、临床路径必须每日执行 3、化验单可在检验系统中执行
变 异
变异的分类 1.按照变异发生的性质,可以将变异分为正性变异与负 性变异两类。正性变异是指虽然不符合路径的计划,但其 发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缩短住院天数,使病人在路 径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治疗。或是可以减少住院费用。 负性变异是指不符合路径的计划,虽然其发生可能具有一 定的合理性,但会导致住院天数的延长;或其发生不合理, 属于管理的失误,最终导致病人治疗时间延迟或费用增加。 对于正性变异应积极分析其合理性,作为改进路径的参考。 对于负性变异,应详细分析其原因,对于不合理的负性变 异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床路径的意义
传统模式
医师 甲 路径 甲 结果 甲
病人
医师 乙
路径 乙
结果 乙
同行 评估
医师 丙
路径 丙
结果 丙
医师 甲
临床路径模式
病人
医师 乙
临床路径
结果
CQI
医师 丙
规范医疗行为
降低医疗成本
保障医疗安全 实现医疗保险的预付制度
三、临床路径的实施
选择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常见病、多发 病、费用多、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且 诊断明确和需住院治疗的病种为宜。
变 异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控制医疗费用
通过科学化的医疗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 行为和资源浪费,降低医疗费用。
培养医生规范意识
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培养医生规范化的诊 疗思维和行为习惯。
02
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指对患者的病情、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进行评估和诊断的一系列标准和程序。 在临床路径中,诊断标准是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
治疗流程
治疗流程是指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 一系列步骤和程序。在临床路径中,治 疗流程是核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能够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计
划。
治疗流程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 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治疗流程的实施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 业素养和临床经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 验,制定出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并对
定义与特点
临床路径特点
规范化:明确规定医疗行为的步骤和要求,避免不必要 的变异和误诊。
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流程和时间表,确保医疗 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
科学化: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证据,提供基于实证的 医疗管理策略。
临床路径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于美 国,最初是为了控制医疗 费用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而提出的。
分析变异原因:针对出现的变异,医 护人员需要分析其原因,包括患者自 身因素、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技 能不足等。
定义变异:变异是指临床路径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偏离或延迟,通常表现为 患者病情的变化、治疗时间的延长、 治疗方案的调整等。
临床路径概述
临床路径概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武广华一、临床路径的产生背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
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医疗保险支付由传统的后付制改为按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DRGs)。
医院出于自身效益考虑,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作为缩短住院日的手段。
1985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率先实施临床路径,并证实成功降低了高涨的医疗费用。
临床路径由此受到美国医学界的重视并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既能贯彻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又能节约资源的医疗标准化模式。
二、临床路径的目的及作用虽然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变革,但随着临床路径的不断发展,其目的逐渐外延,作用不断扩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诊疗及评估标准。
从各地对临床路径的应用来看,临床路径有以下目的:寻找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将诊疗、护理标准化;可确定病种的标准住院天数和检查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协调各部门通过临床路径保持一致性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
临床路径对于医疗、护理和患者都会产生有利的作用。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由于有了统一的临床路径,医务人员通过有计划的标准医疗和护理,从而减轻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减少出现失误;可以明确医生、护士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治疗或护理偏离标准易于发现,并且可以及早处理;由于各种处理措施是依据临床路径制定的,可以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协调性增强。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张继红主任谈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一、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另外,Spath(1994)定义是:CP是医疗小组共同合作,提供最好的患者管理方法。
CP横轴为时间,纵轴是设计的护理项目。
(护士单独搞临床路径或大夫单独搞临床路径都不行,必须是医护及辅助人员共同来搞)二、CP的国际背景与起源路径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与工程工业(如人造卫星、火箭的发射)。
8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了缩减医疗费用、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考虑在医院开展路径管理。
1985年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率先开始实行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三、CP的现状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由于实行临床路径能确实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被应用于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诸国中临床路径还只是零星开展。
台湾在几年前推行了健康保险制度,住院费用是案例计酬,医疗机构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就需要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维持优秀的照顾品质。
因此临床路径模式在台湾已开展起来,有3-4的时间了;日本已经开展了2—3年,新加坡也开使运用了这个服务模式,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CP的内容临床路径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手术、不同医院、病房、医生和不同的专业人员而有不同的服务项目内容.但一般应包括预期效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02
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诊疗计划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确 定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提供支持初步诊断的依据,包括临床表 现、检查结果等。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
诊疗方案
根据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相应的 诊疗方案。
医疗活动记录
医疗操作记录
病情变化记录
记录患者接受的各种医疗操作,包括手术、 检查、治疗等。
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未来临床路径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 务,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更加 科学、精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服务流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临床路径将不 断得到优化和完善,提高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精 准性。
跨界融合
临床路径将与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 领域进行更多的跨界融合,推动医疗服务的整体 升级源自转型。临床路径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计划
01
针对不同层次医护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掌握临床路径理论
和实践技能
教育内容
02
临床路径理论知识,表单管理,变异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培训方式
03
集中授课,示范教学,模拟演练等
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
数据收集
收集病人信息,记录变异情况,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
质量监控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估临床路径实施效果
临床路径能够提高医疗质量
• 通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 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可以提升 医疗质量的整体水平。
• 通过对临床路径的监督、评价 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 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 质量控制的效果。
临床路径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指南
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指南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指南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通过明确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并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旨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医疗管理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的具体指南。
一、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是指对特定疾病或手术的治疗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循证医学,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个体化需求,以实现患者最佳疗效和资源的最佳利用为目标。
制定临床路径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疾病诊疗流程:对于不同的疾病,应该明确其诊疗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等具体步骤。
2. 操作规范: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包括手术操作顺序、用药方案、病房护理要点等。
3. 时限要求: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以提高医疗流程的效率。
二、临床路径制定指南1. 选择适用疾病:医疗机构在制定临床路径前,需要从医疗质量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选择适用的疾病。
一般选择高发疾病、手术治疗较多的疾病作为首批制定临床路径的对象。
2. 团队合作:制定临床路径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临床营养师等。
组建一个跨学科的制定团队,共同制定临床路径。
3. 梳理诊疗流程:细致梳理该疾病的诊疗流程,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并进行科学论证和临床验证。
4. 制定操作规范:根据梳理的诊疗流程,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的操作规范一致性和统一性。
5. 制定时间节点:根据临床验证结果和资源利用要求,制定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
6. 制定评估指标:对于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三、临床路径实施指南1. 团队培训:在实施临床路径前,要对相关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临床路径的制定目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要求。
2. 制定患者教育计划:制定针对特定疾病的患者教育计划,向患者讲解临床路径的作用和流程,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描述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或者手术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诊疗流程和时间节点,制定出的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方案。
然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可能会浮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本文将针对临床路径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 临床路径执行不规范: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部份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不够规范,导致诊疗流程的中断或者错乱,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2. 临床路径更新不及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临床路径可能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在更新临床路径时存在滞后或者不及时的情况,导致患者无法得到最新的治疗方案。
3. 临床路径缺乏个性化:临床路径普通是根据大多数患者的情况制定的,但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临床路径缺乏个性化的考虑,无法满足患者个体化的治疗需求。
4. 临床路径评估不完善:临床路径的评估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在临床路径评估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路径的规范实施和持续优化。
1. 加强培训和宣传:针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不规范问题,我们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同时,通过内部宣传和交流会议等形式,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宣传,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更新机制:为了解决临床路径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我们将建立一个专门的临床路径更新机制。
定期对现有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和更新,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及时更新临床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新的治疗方案。
3. 个性化定制临床路径:为了解决临床路径缺乏个性化的问题,我们将引入个性化定制的概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制定个体化的临床路径。
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共同决策,确保临床路径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临床路径
十六条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的情况,应当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第十八条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一)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二)分析。
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三)报告。
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四)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1年)1.临床表现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
2.可有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如深静脉血栓等。
3.下列检查一项或以上阳性,可以确诊:(1)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为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2)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发现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即至少一个或更多叶段的局部灌注缺损而该部位通气良好或X线胸片无异常;(4)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发现PE的直接征象,如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5)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近端的血栓。
4.需排除以下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感染性血栓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1年)1.一般处理,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支持。
2.抗凝、溶栓治疗。
3.其他治疗措施:外科取栓、经静脉导管碎栓和抽吸血栓、置入腔静脉滤器等。
(四)标准住院日:(高危)10-14天,(中、低危)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6.001/I26.901肺血栓栓塞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有明显影响肺血栓栓塞症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型、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肌钙蛋白T或I;(4)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双下肢静脉超声。
2.下列相关检查之一可确诊: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3.根据患者病情,有条件可选择:BNP、免疫指标(包括心磷脂抗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等。
(七)选择用药。
1.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调节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2.0-3.0)。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2.伴有其他疾病,需要相关诊断治疗。
二、肺血栓栓塞症(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三、肺血栓栓塞症(高危)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伴有R57.9或I9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注:高、中、低危患者的诊断标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4.001/J44.1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胸部CT、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
(七)治疗原则。
1.戒烟。
2.一般治疗:吸氧,休息等。
3.对症治疗:止咳、化痰、平喘等。
4.抗菌药物。
5.处理各种并发症。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临床稳定24小时以上。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延长住院时间。
2.病情严重,需要呼吸支持者,归入其他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1天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
2.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保持气道通畅,积极排出痰液。
2.积极控制感染。
3.咯血时给予止血治疗。
4.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7支气管扩张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超声心动图。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首选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史或危险因素者,需选择可覆盖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同时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
2.祛痰药物及辅助排痰治疗:体位引流、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可用支气管镜吸痰。
3.咯血的处理:休息,并根据病情选用止血药。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