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
垃圾填埋场监测实施方案
垃圾填埋场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式之一,然而,填埋场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
因此,为了保障填埋场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对填埋场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实施方案制定。
二、监测内容。
1. 废气监测。
对填埋场周边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进行监测,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情况。
监测站点应根据填埋场周边风向和地形条件确定,并覆盖填埋场周边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2. 废水监测。
对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监测,检测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渗滤液渗漏情况。
3. 废渣监测。
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废渣等固体废物进行监测,确保填埋场内部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监测方法。
1. 定点监测。
在填埋场周边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对空气、水质、废渣等进行采样分析,建立监测数据。
2. 移动监测。
针对填埋场周边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采用移动监测手段,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进行临时监测。
3. 在线监测。
利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监测频次。
1. 废气监测。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定点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移动或在线监测。
2. 废水监测。
每月进行一次定点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监测频次。
3. 废渣监测。
每季度进行一次定点监测,对废渣进行全面检测。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报告。
1. 监测数据处理。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建立监测数据库,形成监测报告。
2. 监测报告。
每季度对填埋场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主动报告监测情况。
六、监测责任单位。
1. 环保部门。
负责制定监测方案、监督监测过程,对填埋场环境监测情况进行评估。
2. 填埋场经营单位。
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的实施,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监测结果应用。
1. 监测结果评估。
垃圾填埋场监测井实施方案
垃圾填埋场监测井实施方案一、引言。
垃圾填埋场监测井是用于监测填埋场周边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位的重要设施。
合理的监测井布设和科学的监测方法对于填埋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垃圾填埋场监测井的实施方案,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监测井布设。
1. 监测井的选址。
监测井应布设在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流动方向上,以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同时,监测井的选址应考虑填埋场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设。
2. 监测井的布设数量。
监测井的布设数量应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动特点进行合理确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监测井建设。
1. 监测井的建设材料。
监测井应选用耐腐蚀、耐高压、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建设,以保证监测井的使用寿命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监测井的建设工艺。
监测井的建设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监测井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位变化对监测井建设的影响。
四、监测方法。
1. 地下水质量监测。
地下水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指标。
监测方法应科学、准确,并且具有代表性。
2.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应采用定点定时的方法进行,监测频率应根据填埋场的特点进行合理确定。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录入、质控、统计分析等环节,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监测结果。
六、监测报告编制与提交。
监测报告应根据监测周期进行编制,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以供填埋场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参考。
七、监测井维护和管理。
监测井的维护和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监测井的清洗、检修、更换监测设备等工作。
垃圾填埋场调查方案
垃圾填埋场调查方案一、背景介绍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它将垃圾掩埋在土壤中,然后进行压实,以减少垃圾的体积。
然而,垃圾填埋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因此,有必要进行垃圾填埋场的调查,以了解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垃圾填埋场调查的方案。
二、调查目的本调查方案的目的是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调查,以了解填埋场的当前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气体排放等。
同时,调查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以制定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三、调查内容本调查方案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填埋场基本信息的收集•收集填埋场的基本信息,包括位置、面积、填埋时间、填埋量等。
2. 土壤污染调查•对填埋场周围和内部的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土壤是否存在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分析土壤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分布情况。
3. 水源污染调查•对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水源是否受到填埋场的污染。
•分析水样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分布情况。
4. 气体排放调查•对填埋场的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分析气体排放是否超过相关标准,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5. 环境风险评估•综合分析调查结果,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危害程度。
•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6. 管理措施建议•根据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合理、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建议,包括改善填埋场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测等方面的建议。
四、调查方法和技术本调查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土壤和水样品采集: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填埋场周围和内部的土壤和水进行采样。
•实验室分析: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设备对土壤和水样本进行分析,以确定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
•气体排放监测:采用合适的气体监测仪器对填埋场的气体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二??七年四月1 编制背景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2002(以下简称原标准)制订于2002年,其发布几年来,在填埋场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原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现代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的要求。
根据2006年9月国家建设部修订本标准的要求,由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本标准的修改工作。
2 编制目的及意义修改本标准的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制度,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加强和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管理,并为环境监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防止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造成的二次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
检验和衡量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环境监测中各项指标是否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本标准通俗、实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易操作性。
3 编制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公布)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3.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建城,2000,120号文)3.4《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20023.5 沈阳市老虎冲、大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4 执行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1GB,T 11742-1989 居住区大气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GB 12349-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CJJ/ T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T65-2004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T 3039—1995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HJ/ 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5 修订过程2006年国家建设部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修订工作下达给我院。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为了规范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特撰写此报告书。
2. 工程概况2.1 填埋场位置填埋场位于城市XX区XX街道,总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
2.2 设施建设填埋场主要包括物料堆场、填埋场区和封闭渗滤液收集系统。
填埋区按照一定规格划分为多个填埋槽,每个填埋槽之间设置足够的隔离层以防止渗漏。
2.3 设施运行填埋场设施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填埋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监测内容和方法为保证填埋场的环境安全,我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多项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地下水、垃圾渗滤液和噪声等。
3.1 大气环境监测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对填埋场周边的大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
3.2 地下水监测在填埋场周边设置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3.3 垃圾渗滤液监测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采样和监测,以判断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
3.4 噪声监测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对填埋场附近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以确保噪声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和危害。
4. 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4.1 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周边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未发现明显污染现象。
4.2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结果显示,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未造成对地下水质量的明显影响。
4.3 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监测结果显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未对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风险。
4.4 噪声填埋场周边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噪声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未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干扰。
垃圾填埋场监测监控方案
垃圾填埋场监测监控方案1. 引言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废弃物的方式,但其管理和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监测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影响可以帮助相关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并预防潜在的问题。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监测监控方案,以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和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2. 系统设计2.1 监测参数垃圾填埋场的监测参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监测填埋场内部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以判断填埋物的分解情况和填埋场的热量分布。
2.pH值:监测填埋场周围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以判断是否有有害物质泄漏。
3.气体浓度:监测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的浓度,以判断是否存在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风险。
4.液位:监测填埋场内液体(如雨水、浸出液等)的液位,以判断是否存在液体溢出和污染周围土壤和水体的风险。
5.压力:监测填埋场内部的压力变化,以判断填埋物的分解情况和填埋场的变形情况。
2.2 监测设备为实现对垃圾填埋场的监测,需要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填埋场的温度变化。
可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等。
2.pH传感器:用于监测填埋场周围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
可使用玻璃电极pH传感器或离子选择电极pH传感器等。
3.气体传感器:用于监测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浓度。
可使用甲烷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等。
4.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填埋场内液体的液位。
可使用浮子式液位传感器或压阻式液位传感器等。
5.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变化。
可使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或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2.3 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种常见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是将监测设备与数据采集器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
数据采集器可以选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或使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实现。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一、概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设施,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环境影响。
为了确保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正常运行,保障周边环境的安全,本监测方案旨在明确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和措施。
二、监测目的1.评估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
2.掌握填埋场内部垃圾降解及污染物释放情况,优化填埋场运行管理。
3.为填埋场周边土地利用、生态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1.空气质量监测:在填埋场场界及周边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定期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10、PM2.5等常规污染物浓度。
2.地表水监测:在填埋场周边地表水体(如河流、湖泊等)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定期监测pH、溶解氧、氨氮、总磷、重金属等水质指标。
3.土壤监测:在填埋场周边及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设置土壤监测点,定期监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4.噪音监测:在填埋场周边设置噪音监测点,定期监测场界及周边的噪音水平。
5.垃圾填埋状况监测:对填埋场内的垃圾堆体进行定期测量,掌握垃圾堆体的体积、高度、沉降等关键参数。
四、监测周期与频次1.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一次,避开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的季节(如风沙天气等)。
2.地表水监测:每季度一次,避开雨季。
3.土壤监测:每半年一次,避开雨季。
4.噪音监测:每季度一次,选择典型的一天(如晴朗的白天)进行监测。
5.垃圾填埋状况监测:每季度一次,根据垃圾堆体的变化情况可适当调整监测频次。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清洗:删除无效数据和错误数据,修正异常数据。
2.数据整理:将不同监测项目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监测数据表。
3.数据分析: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找出潜在的环境问题。
4.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为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贵州威宁县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监测方案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设置根据评价区环境特征、污染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保护目标,布设1个监测点,见表1见图7-1表1大气现状监测点布点(2)监测项目:TSP、NH3、H2S等3项并现场测定地面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
(3)监测时间及频率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的要求进行,监测时间连续3天,监测频率:TSP每日至少12小时的采样时间,NH3和H2S每日至少有18小时的采样时间。
监测时同步进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4)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要求及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分析方法》或有关规定进行。
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点设置根据本区域地表径流走向在项目区东侧的结里河设监测断面4个,具体见表2,见图7-1。
(2)监测项目:高锰酸盐指数、pH、SS、TP、CODcr、BOD5、NH3-N、粪大肠菌群共8项,同时要测定各水质监测断面的流量、流速、水温等。
(3)采样时间及频率:连续三天,每天一次。
(4)评价方法:单项标准指数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标准分析方法及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点设置由于对县城地下水抽水点作为保护目标,对其水质进行现状监测了解,分析项目建成后对该水质是否有影响。
监测1个,具体位置见表3和监测布点图7-1。
(2)监测项目:高锰酸盐指数、pH、NH3-N、F-、As、SO4=、总硬度、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9项,同时要测定流量、水温等。
(3)监测分析方法::严格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及国家相关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4)采样时间频率:20__年4月,连续三天,每天一次。
4、声环境布点与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由于场区500m范围内无村寨及居民点,考虑填埋场四面环山,地形条件较封闭,项目运营时产生的噪声和垃圾运输噪声影响较小,因此噪声监测点在场址设置一个监测点(N)(详见图7-1威宁县垃圾填埋场监测布点图)。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本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监测方案,以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营和环境污染的控制。
二、监测内容1.填埋场区域监测填埋场的空中、地面以及地下水位。
空中监测主要包括气体成分、气体浓度、气象状况等,地面监测包括渗滤液、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等,地下水位监测包括地下水位、水质等。
2.填埋场周围环境监测填埋场周围的土壤质量、植被生长情况、周边水体质量等。
3.填埋场工作人员监测填埋场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呼吸系统、皮肤状况等。
三、监测设备和方法1.空中监测设备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和气象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定期采集空气样品,分析气体成分和浓度。
监测填埋场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2.地面监测设备采用渗流水测量仪器和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监测。
定期采取渗流水样品,测量渗流液的pH值、COD(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浓度。
3.地下水位监测设备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使用水位计进行监测。
定期测量地下水位变化,并采集地下水样品,分析水质指标。
4.周边环境监测设备采用土壤质量监测仪器和水体质量监测仪器进行监测。
定期采集周边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质量,包括重金属含量等。
监测周边水体的水质指标。
5.工作人员健康监测设备使用体温计、呼吸系统监测仪等设备,对填埋场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呼吸系统状况,观察皮肤状况等。
四、监测频率和标准1.空中监测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和运营情况,一般每天至少2次,包括早晨和傍晚各一次。
监测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
2.地面监测根据填埋场的情况,一般每周至少1次。
监测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
3.地下水位监测根据填埋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一般每月至少1次。
监测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
4.周边环境监测根据填埋场周边环境情况,一般每季度至少1次。
监测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
5.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每周至少1次,监测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
五、监测报告和应急措施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生成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
生活垃圾填埋场本底环境监测方案
生活垃圾填埋场本底环境监测方案本方案主要依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8)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及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制订。
一、地面水1、监测项目PH值、悬浮物、电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浊度、汞、六价铬、总氮、总磷、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砷、铜、锌、镉、铅、粪大肠菌群等,共24项。
2、监测布点根据填埋场位置确定上游1点(500米处),下游2点(500米和1000米处); 3、采样频率 3天,每天1次二、地下水1、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镉、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22项。
2、监测布点填埋场6口监测井3、采样频率1天1次三、大气监测(一)、填埋场场界1、监测项目臭气、甲烷、TSP、硫化氢、氨、氮氧化物6项 2、监测布点上风向1点、下风向2点 3、采样频率总悬浮物1天1次,采样12小时,甲烷、臭气1天采样2次(上、下午各1次),氮氧化物、硫化氢和氨1天4个时段,时间:上9:00~11:00,下午各14:00~16:00,每个时段采样1小时。
(二)填埋库区大气1、监测项目总悬浮颗粒物、臭气(恶臭)、甲烷、氨、硫化氢、二氧化碳、氧气7项 2、监测布点填埋区内1点 3、采样频率采样1天,总悬浮物采样12小时,二氧化碳、甲烷气、臭气(恶臭)1天采样监测2次(上、下午各1次),硫化氢和氨1天4个时段,时间:上9:00~11: 00,下午各14:00~16:00,每个时段采样1小时四、土壤1、监测项目PH、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铁、锰、铜、锌、砷、汞、镉、总铬、铅、总大肠菌群 2、监测布点场区对角线布3点 3、频率采样1次五、噪声 1、监测项目场界噪声 2、监测布点场界四周4个点 3、采样频率采样1天,每天昼夜各1次。
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监测
9.7 环境监测填埋场开始运行前,进行填埋场的本底环境监测,填埋场运行及封场后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填埋场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渗滤液、大气、臭气、填埋气体、地下水、地表水、噪声、苍蝇密度。
环境监测报告按年、月、日逐一分类整理归档。
9.7.1 大气监测1、监测点:设三个监测点,其中填埋场场区上、下风向各布一点,场内管理区内设一点。
2、监测项目:总悬浮物、甲烷、硫化氢、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3、监测频率:甲烷采用自动监测仪连续监测,总悬浮物、硫化氢、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浓度可委托相关环保部门进行监测,每月监测1次。
9.7.2 地表水监测1、监测点:主要在每年降雨季节对从填埋场区域流出的地表水进行监测,监测点设在填埋场汇水下游15m处。
2、监测项目:DO、SS、COD Cr、BOD5、NH3-N、大肠菌群。
9.7.3 地下水监测1、监测点:填埋场采样按6点布设:填埋场地下水下游的30m、50m处设监测井二眼,填埋场地下水走向的上游30m处设一眼,填埋场地下水主管出口处一眼,填埋场两侧各设一眼。
2、监测项目:pH值、肉眼可见物、浊度、嗅味、色度、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硫化物、总硬度、挥发酚、总磷、总氮、铵、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铅、铬、汞和砷。
3、监测频率:地下水监测按丰、平、枯水期每年不得少于3次。
9.7.4 噪声监测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规定执行。
9.7.5 填埋气体监测1、监测点:导气井排出口2、监测项目:甲烷、CO2、CO、O2、NH3,其它可燃气体、硫化氢、臭级、甲硫醇等。
3、监测频率:与大气一同监测。
表9.5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基本项目及分析方法Tab.9.5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basic project and analysis method 序号监测项目执行标准1 总悬浮颗粒物GB/T 15432-19952 甲烷GB/T 10410.2-19893 硫化氢GB/T 14678-19934 氨GB/T 14679-19935 二氧化氮GB/T 15435-19956 一氧化碳GB/T 9801-19887 二氧化硫GB/T 15262-19948 臭气浓度GB/T 14675-19939.7.6 噪声监测垃圾处理设施应在每年4月进行一次噪声监测。
建筑垃圾填埋场监测方案
建筑垃圾填埋场监测方案建筑垃圾填埋场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装修、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主要成分包括砖块、混凝土、石灰石、木材、金属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因此,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建筑垃圾填埋场监测是确保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环境安全的重要一环。
二、监测目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填埋场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保证填埋场周边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污染等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监测内容1. 水质监测:包括地下水和附近水体的监测,确保填埋场内部和周边水质不受建筑垃圾填埋活动的影响。
2. 土壤监测:对填埋场周边土壤进行监测,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空气质量监测:监测建筑垃圾填埋场周边空气中的颗粒物、有机物等污染物,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保证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
4. 填埋场体温监测:监测填埋场内部的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现象,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火灾。
5. 填埋场表面及周边环境监测:对填埋场表面和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填埋场周边环境卫生安全。
四、监测方法和参数1. 水质监测: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和附近水体样品,检测主要有机物、重金属和无机盐含量等指标。
2. 土壤监测:利用土壤采样器采集填埋场周边土壤样品,检测有机物、重金属、土壤酸碱度等指标。
3. 空气质量监测: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站,监测空气中颗粒物、有机物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浓度,并定期采集样品进行分析。
4. 填埋场体温监测:利用红外热像仪或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对填埋场内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填埋场内部温度稳定。
5. 填埋场表面及周边环境监测:使用空中无人机等设备对填埋场表面进行定期摄影监测,并采集空气、水和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分析。
五、监测频率1. 水质监测和土壤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2. 空气质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垃圾的监测方案
垃圾的监测方案引言垃圾的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案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垃圾收集不及时、垃圾分类混乱、垃圾处理成本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垃圾监测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垃圾的监测方案,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垃圾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方案概述监测设备的部署为了实现垃圾的实时监测,我们需要在垃圾填埋场内部部署一套监测设备的网络。
这套监测设备网络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垃圾填埋场表面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垃圾填埋场的表面温度,可以通过监测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垃圾填埋场内部垃圾的分解情况。
当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时,温度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
2.垃圾填埋场内部的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垃圾填埋场内部的压力变化,可以通过监测压力的变化来判断垃圾填埋场内部是否有气体产生。
当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时,压力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
3.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噪声传感器:用于监测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噪声水平,可以通过监测噪声的变化来判断垃圾填埋场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当垃圾填埋场的噪声水平超过规定的限制时,噪声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
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测设备将采集到的垃圾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服务器。
垃圾数据包括垃圾填埋场的温度、压力和噪声数据。
通过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监测设备可以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方便进行监测和分析。
数据分析与处理后台服务器接收到监测设备传输的垃圾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异常情况,并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垃圾填埋场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时,后台服务器会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以备后期分析和参考。
填埋场环境整治工程方案
填埋场环境整治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保问题。
填埋场是目前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填埋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填埋场环境整治工程成为了当前十分迫切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本次填埋场环境整治工程旨在改善填埋场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降低填埋场的废气排放量,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净化地下水质量,降低对周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3.改善填埋场周边的土壤环境,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提升填埋场的围护设施,提高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加强填埋场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填埋场环境问题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三、项目内容本次填埋场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填埋场污染物净化工程:包括废气净化、地下水净化和土壤修复工程;2.填埋场围护设施提升工程:包括填埋场围护墙、防渗壁和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3.填埋场监测和预警系统升级工程: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和预警系统的建设;4.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对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
四、技术方案1.填埋场污染物净化工程废气净化:我们将采用先进的气体净化设备,包括除尘器、吸附剂和氧化剂等,对填埋场的废气进行处理。
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降低废气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地下水净化:我们将在填埋场周边设置地下水采样点和监测井,通过地下水采样和分析,找出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然后采用生物修复、化学淋洗等技术手段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
土壤修复:我们将采用物理剥离、化学还原和生物修复等技术手段对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2.填埋场围护设施提升工程围护墙:我们将对填埋场的围护墙进行加固和增高,以提高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防渗壁:我们将在填埋场周边设置防渗壁,以阻止污染物质向地下水中的渗透。
排水系统:我们将对填埋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排水设施和处理设备,以减少填埋场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
关于原三里垃圾填埋场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垃圾填埋场附近
关于原三里垃圾填埋场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垃圾填埋场附近嘿,朋友,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大工程——原三里垃圾填埋场环境整治。
这个地方,曾经是个让人捂鼻而过的地方,现在我们要让它焕然一新,变成一个美丽的生态园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方案的具体细节吧。
一、场地调查与评估1.1拍照留念我们要对原三里垃圾填埋场进行全面的拍照,记录下这个场地的现状。
这些照片将作为我们后续整治工作的基础资料。
1.2土壤与地下水检测我们要对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了解污染程度。
如果发现污染物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气象与地质条件分析我们还要对场地的气象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整治方案设计2.1工程布局在整治方案设计阶段,我们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布局工程。
具体包括:2.1.1填埋场封场处理对原三里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防止垃圾继续扩散。
2.1.2地表水收集与处理在场地周边设置地表水收集系统,对收集到的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2.1.3土壤修复针对污染土壤,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修复。
2.1.4植被恢复在整治后的场地进行植被恢复,提高生态效益。
2.2技术路线2.2.1填埋气收集与利用采用填埋气收集技术,将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暖。
2.2.2地下水修复技术采用地下水修复技术,降低地下水污染程度。
2.2.3土壤修复技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3.1施工准备3.1.1施工图纸设计根据整治方案,设计详细的施工图纸。
3.1.2施工队伍组建选拔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
3.1.3施工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类材料。
3.2施工过程管理3.2.1施工进度控制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
3.2.2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整治效果。
3.2.3安全生产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项目验收与后期管理4.1项目验收整治工程完成后,我们要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确保整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垃圾填埋场监管实施方案
垃圾填埋场监管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场所,对其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填埋场的规范运行和有效监管,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和实施垃圾填埋场监管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管目标。
1. 提高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效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 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3. 保障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三、监管措施。
1. 制定严格的垃圾填埋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2. 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其运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3.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对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4. 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5. 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垃圾填埋场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监管效果评估。
1. 定期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2. 对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估;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果。
五、监管责任。
1. 垃圾填埋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其安全运行;2. 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3.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其运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4. 社会公众要积极参与垃圾填埋场的监管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六、监管工作展望。
垃圾填埋场监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效率,减少环境影响,保障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工作,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和社会稳定。
七、结语。
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管方案
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管方案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管方案1.引言建筑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健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加强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监管。
本方案旨在规范并加强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监管工作,确保其安全、有效和环保。
2.监管目标本监管方案的目标是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健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包括:- 确保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运营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确保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运营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加强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规范;- 促进建筑垃圾填埋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监管措施3.1 立法与政策制定- 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建筑垃圾填埋场运营的要求和规范;-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衔接,促进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规范和监管。
3.2 许可与审批- 建立建筑垃圾填埋场审批机制,对建设新的填埋场进行审批和许可;- 进行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现场考察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审批和许可。
3.3 监测与检测- 建立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环境指标,如土壤、地下水和大气质量等;- 定期对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检测,确保运营符合环境要求。
3.4 管理人员培训与监督- 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规范;- 加强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管理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按照规定进行运营。
3.5 废物分类与资源利用- 推动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建立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体系,减少填埋量。
4.监管机制4.1 建立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监管工作;4.2 设立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管基金,用于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4.3 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4.4 定期组织建筑垃圾填埋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4.5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监管的认识和理解。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方案
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评监测方案(修改本)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2007年3月1 前言1.1项目提出的背景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县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km2。
宁武县交通条件良好,县域内有大运、太宁、崞水、忻保4条干线公路合十数条县乡、乡公路合专用公路,铁路有北同蒲铁路、朔黄铁路、宁苛铁路和宁静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网,是忻州市北部的重要枢纽之一。
宁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该县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宁武县县城面貌和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而宁武县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生活垃圾采用落后的简单填埋和在郊区裸露堆放的作业方式。
据统计宁武县县城除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场若干处外,在城区周围还有三、四十个无序堆放的垃圾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垃圾堆放处蚊蝇滋生,垃圾自然发酵,散发臭气、沼气,渗沥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宁武县兴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2评价任务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12月正式委托XX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校组成了项目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对工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了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类比同类型项目的工作方案划定了本工程的环境监测方案,现提交建设单位,报请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环评监测方案(修改本)国环评证乙字第1313号2007年3月1 前言1.1项目提出的背景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
县境北以内长城为边,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为界,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与五寨、岢岚相望;南部与静乐县相衔;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县连通。
县境南北长约105km,东西宽约45km,总面积1987.7km2。
宁武县交通条件良好,县域内有大运、太宁、崞水、忻保4条干线公路合十数条县乡、乡公路合专用公路,铁路有北同蒲铁路、朔黄铁路、宁苛铁路和宁静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网,是忻州市北部的重要枢纽之一。
宁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该县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宁武县县城面貌和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而宁武县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生活垃圾采用落后的简单填埋和在郊区裸露堆放的作业方式。
据统计宁武县县城除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场若干处外,在城区周围还有三、四十个无序堆放的垃圾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垃圾堆放处蚊蝇滋生,垃圾自然发酵,散发臭气、沼气,渗沥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宁武县兴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2评价任务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12月正式委托XX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校组成了项目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对工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了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类比同类型项目的工作方案划定了本工程的环境监测方案,现提交建设单位,报请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2工程概况2.1 建设项目概况2.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110t/d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宁武县城区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宁武县凤凰镇。
2.1.2 建设性质新建,属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1.3 服务区域、服务年限及建设规模服务区域:山西省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将服务于宁武县城;服务年限:15年;建设规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110t,拟选场址填埋区库容为80万m3。
2.1.4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活管理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公用设施及绿化工程等,见表2-1。
表2-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表2.1.5 工程投资及来源工程总投资2284.60万元,资金来源根据宁武县目前的财政状况,申请国家环保建设资金1400万元,宁武县自筹解决884.60万元。
2.1.6 劳动定员与劳动制度项目职工定员为28人,生产岗位均为一班制,全年工作日365天,执行国家法定休息日,采用轮休制保证正常生产。
2.1.7 总图布置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19万m2,整个场区分三大部分:管理区、卫生填埋区及渗滤液处理区。
其中填埋区面积12.9万m2,管理区面积1.46万m2。
根据地形地势情况, 管理区位于填埋区西面,在填埋场西侧设置渗滤液调节池。
其间以围墙和宽约10m的绿化带隔离。
场区道路设置在场区东侧,从山沟西口开始,沿垃圾专用道路进入场区,途中经过填埋场生产管理区,而后沿填埋场边缘到达填埋作业面。
整个填埋区由分区坝将其分成两部分,分两期进行建设、填埋。
这样有利于生态恢复和降低填埋场造价等。
生产管理区建于填埋区西面,与厂外道路连接。
管理区内建有行政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车库、机修间、门房、清水池、洗车台、提升泵房等建、构筑物。
东侧设置大门与场外道路连接。
渗滤液处理区主要包括渗滤液调蓄池、渗滤液回灌系统。
该垃圾处理场利用原冲沟顺势由南向北经场地平整形成填埋库区,并在北面设截洪坝,南端下游地势低洼处分别设置垃圾坝、渗滤液调节池。
整个填埋区封场边界与地界线之间规划有17-18m通道,用以布置道路、截洪沟、绿化隔离带等。
2.2 垃圾处理工艺分析2.2.1 工艺确定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综合处理等。
近年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工艺不是很成熟,因而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前三种方法。
宁武县生活垃圾的热值太低,达不到焚烧发电或余热利用的目的,且焚烧后的残渣及飞灰仍需进行填埋,另外垃圾焚烧处理成本太高,垃圾处理所需资金来源难以保证,因而,不推荐采用焚烧处理工艺。
宁武县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低而需进行分选处理,分选后不适宜堆肥的垃圾仍需进行卫生填埋。
另外现阶段堆肥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堆肥要求有专业的人员操作,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堆肥厂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上都处于半停产半运行状态,故本项目不推荐采用垃圾堆肥处理工艺。
宁武县周围沟壑空地较多,可作为垃圾填埋的场地;卫生填埋适用于各种生活垃圾,对垃圾处理负荷无严格要求,适应宁武县目前生活垃圾混装混收的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选用卫生填埋作为宁武县县城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
2.2.2 垃圾填埋工艺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的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覆土和撒药。
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
其填埋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采用垂直石笼井的方式排出。
在填埋场运行初期,填埋气体采用直接焚烧放散的方案,将来根据填埋气的实际产量和沼气成分考虑是否进行沼气的图2-1 填埋工艺流程图垃圾渗滤液由渗滤液导排收集系统收集后,回灌到填埋区进行循环蒸发处理。
2.2.3 填埋场公用配套工程1、给排水系统(1)水源:取自管理区自备水井,可满足本项目的用水要求。
(2)用水量与给水系统项目用水包括生活用水、道路、场地、绿化洒水和洗车用水,以及消防用水。
用水总量约15.36m3/d。
①生活用水量:全厂生产及管理人员按28人计,用水指标为120L/d·人(含淋浴用水),生活用水量约3.36m3/d。
②道路、场地用水:包括道路、场地洒水和绿化用水。
其中浇洒道路用水1.5L/m2·次,每日一次。
绿化用水2.0L/m2·次,每日一次。
浇洒和绿化用水量6 m3/d。
③洗车用水:600L/辆·d,按10辆车计算,用水量约6 m3/d。
④消防用水量: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设计规范》,填埋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中戊类。
综合考虑生产、生活区的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用水量:设计室外消火栓流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设计为1次。
消防用水量为180m3。
本项目给水为一个系统,即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
本项目供水设施包括一个高位水箱(设置在行政办公楼上)。
另有一座容积为200m3的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在管理区内设置一处地下式消火栓。
兼顾到垃圾填埋库区的消防问题,配备6条20m长的水带,φ19mm水枪。
来水经计量后注入高位水箱。
再由高位水箱送入场区内给水管网,供给各用水部门。
当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泵向管网供水。
(3)排水量与排水系统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洗车废水,排水量约6.89m3/d,设计确定该排水经管理区内设置的污水管道,排入渗滤液调节池。
(4)水平衡分析全场水平衡见表2-2和图2-2。
表2-2 用水排水量一览表图2-2 全场水平衡图单位:m3/d2、采暖本工程设置锅炉房一座,作为处理场热源。
锅炉房选用WWG0.35-0/85/60-AX型锅炉一台。
燃料为Ⅲ类无烟煤,锅炉容量为0.35MW。
3、供电根据工艺专业要求属三级供电负荷。
根据电业部门提供的情况,由凤凰镇10kV电管站引来专线电源。
4、场区道路工程场内道路按露天矿山道路二级标准进行设计,进场填埋作业的道路纵坡最大按5%、最小转弯半径按30m进行控制设计。
管理区和渗滤液处理区内道路路面宽4m。
永久性道路均采用沥青砼高级路面。
5、绿化工程场区绿化主要包括:沿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对管理区和渗沥液处理区之间进行成片成组的重点绿化;沿填埋场封场四周的防火隔离带外种植宽约10m的防护绿化林带;生活管理区的各个建筑物及道路两旁的空地,种植草皮、常绿树木;封场后在填埋库区进行绿化。
绿化的布置采用多行、高低结合进行,树种根据当地习惯多选用吸尘、防毒、枝繁叶茂、易成活的植物,使整个填埋场建成便得到绿化、美化。
2.3 工程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初步分析表2-3列出了填埋工程各环节污染源排放清单及采取的治理措施。
表2-3 填埋工程各环节污染源排放清单期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压实后垃圾中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渗滤液,其次是垃圾运输、倾倒及覆土产生的扬尘,垃圾压实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
服务期满后,填埋气是主要污染源,它仍将持续产生10~15年。
针对以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3.1 建设施工期污染源及防治措施建设施工期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垃圾专用道路建设;管理区建构筑物建设;地基平整、压实;边沟开挖、调节池及垃圾坝的建设等,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噪声、施工粉尘、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废水等影响。
(1)施工噪声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主要有铲平机、压路机、搅拌机、推土机、挖土机、打桩机,以及各类运输车辆等。
对施工期噪声影响的控制,主要针对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最近的居民点为施工工地东南方向600m处的李家庄,由于施工现场与李家庄相距超过500m,影响相对较小。
减少对居民点声环境干扰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夜间作业。
施工期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由于本项目所经过的公路基本上处于城市建成区外,道路两旁基本没有集中居住区,影响相对较小。
(2)施工期粉尘施工期间的粉尘来自于原料堆存、土地平整,汽车运输、场地清理等挖方和堆土过程产生的二次扬尘。
施工组织安排和挖、填、运、存的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扬尘影响大小也不同。
因而,施工期粉尘的影响大小关键在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式。
这就要求组织施工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工程进度、每日施工时间、机械使用和挖、填、运、存等方式可能对扬尘大小的影响,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并适度控制。
基本原则为:推进式开挖,不宜整个沟全面开工;合理安排挖、填工程,尽量做到挖、填平衡;进出场外的运输过程要严格采取封闭措施,场内运输也尽可能遮盖;合理规划堆土场,施工过程减少场内倒运量;活动频繁的场所采取洒水降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