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抓核心技能提升
以;为本夯基础 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评析及备考启示
以“本”为本夯基础以“法”为辅巧做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评析及备考启示近年来,全国卷的文言文选文比较单一,都是人物传记,而且一般选自“二十四史”正史。
2016年全国Ⅰ卷《宋史·曾公亮传》,2016年全国Ⅱ卷《明史·陈登云传》,2016年全国Ⅲ卷《明史·傅珪传》;2017年全国Ⅰ卷《宋书·谢弘微传》,2017年全国Ⅱ卷《后汉书·赵憙传》,2017年全国Ⅲ卷《宋史·许将传》;2018年全国Ⅰ卷《晋书·鲁芝传》,2018年全国Ⅱ卷《后汉书·王涣传》,2018年全国Ⅲ卷《宋史·范纯礼传》。
这些传主或为文臣,或为武将,大部分身居高位,有过不凡的业绩,同时贤良方正,道德品质堪称表率,是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他们或清正廉洁的为官作风,或淡泊名利的做人境界,或革故鼎新的雄才大略,或舍身取义的赤胆忠心,或嫉恶如仇的刚正品格,或公正无私的高尚情操。
这些都非常符合“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依旧是优秀人物的传记,并且全都选自《史记》,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国Ⅱ卷《史记·商君列传》,全国Ⅲ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而全国Ⅰ卷的人物似乎还带着某种历史使命,他的出现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联想与思考,更深的品味与感动。
因为今年高考恰逢端午节,命题老师选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文段,可谓匠心独运。
不过他们没有选择屈原,而是选了贾谊。
这既避免了高考押题,又让选文更耐人寻味。
因为看到贾谊,我们就会联想其《吊屈原赋》,就会联想二人同样坎坷悲惨的命运,自然而然就会怀念屈原。
因此,在这个端午节以如此别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第1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升文言文的方法语文中文言文一直是考试的必考项目,其中各种词*看似复杂多变,实际都是有规可循。
本次答疑过程中老师重点回答了如何提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问题1:怎么提起学语文的兴趣老师:语文很重要,她的重要*能不能间接提起我们的兴趣呢?其实语文一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品文品人生,感*认知与思维逻辑的完美结合,相信你会爱上她,望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直面经典,直面人生,与君共勉!问题2:那,一轮复习老师有推荐的刷题资料么,我去买一本老师:可以做近三年的高考题与模拟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很好,可以分模块练习。
问题3:老师如果我的语文成绩在90到100之间,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提升到120呢?老师:选择题不出错,先分析下自己是哪部分出的问题,然后针对*去进行查漏补缺,弄清楚解题思路。
问题4:老师,我现在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语文成绩老是在及格分边缘。
我想问一下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把语文成绩渐渐提高。
老师:先将目前的课本内容掌握,还要分模块进行查漏补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基础知识掌握,慢慢来,看哪方面有问题,可以具体的回答你哦问题5:老师,我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语文的后面的三个选择题,但是,感觉好像并没有很大的提高,请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还有那三个选择题有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吗,谢谢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提升文言文语文中文言文一直是考试的必考项目,其中各种词*看似复杂多变,实际都是有规可循。
本次答疑过程中老师重点回答了如何提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问题1:怎么提起学语文的兴趣老师:语文很重要,她的重要*能不能间接提起我们的兴趣呢?其实语文一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品文品人生,感*认知与思维逻辑的完美结合,相信你会爱上她,望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直面经典,直面人生,与君共勉!问题2:那,一轮复习老师有推荐的刷题资料么,我去买一本老师:可以做近三年的高考题与模拟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也很好,可以分模块练习。
江西省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2.1.5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训练课 含解析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板块一短文中断句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退让贾谊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⑥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注】①窭(jù):贫而简陋.②翦:同“剪”,修剪.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解析关注常处于句首或句末的词语,如“也”;注意对话语境中问与答的内容的起讫点;关注上下文语意对句读的影响.答案 B【参考译文】翟王派遣使臣到楚国.楚王打算向使者夸耀楚国的豪富,所以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到了顶上.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说:“没有.翟国是个贫穷的国家,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盖的宫室,堂高三尺,土台阶三层,茅草屋顶不剪齐,柞木椽子不削皮.翟王尚且还认为盖房者太劳苦,居住者太安乐.翟国怎么能看到这样的高台呢?”楚王感到惭愧.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贻诸弟砥石命(并铭)唐]舒元舆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伐,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B.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C.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D.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解析根据文意判断.答案 C【参考译文】我因而感叹,认为金属的坚硬,在金木水火土五材中居首位,等到工人铸造为剑器,又成为器物中最锋利的.这把剑依仗着质地的坚硬和锋口的锐利,如果一时不磨砺,尚且跟一般的铁没有区别,何况质地柔软锋刃钝涩的其它东西,并且又得不到磨砺,就会化为粪土,又怎能和烂铁相比较呢?由此更加明白人生于世间,只要没有眼瞎、耳聋、声音哑失等疾病,那么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的本性就都具备,本性完备,那么和豺狼燕雀等走兽飞禽也就不同了.如果有人公然忘掉和舍弃像在磨刀石上磨刀那样不断提高名节品德的正道,反而用狂妄的语言和放纵情欲的方式做事情,模糊不清的外来的脏物,累积成污垢和丑恶,每天都还不觉悟,以至于残害天性和天理,那么活着的时候是天地间的一个废物,死了又与尘土一起丢弃,这难道不是白白辜负了日月时光吗?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人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子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则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公湎而不听,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觞三行,遂罢酒.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B.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C.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D.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解析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答案 B【参考译文】齐景公酒喝得很畅快,(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我想要和各位大夫快活地饮酒,请(大家)不要拘泥于礼.”晏子(听了)惊讶不安,脸色都变了,说:“君王的话错了!群臣本就希望君王不讲礼.力大的人足够凭力气欺凌长辈,勇猛的人足够凭勇猛刺杀君王,而礼就不便施行了.禽兽凭借力施行统治,强者欺凌弱者,因而天天都在改换首领,现在君王抛开礼,那么这就和禽兽一样了.群臣凭借勇力治理政事,强者欺凌弱者,因而会天天更换君主,君王将如何稳固君位!大凡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是因为讲究礼,所以《诗经》说:‘人如果不讲礼,何不快点去死!’礼是不可以没有啊.”齐景公沉湎于饮酒而不听,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晏子不站起来,景公进来,晏子(还是)不站起来;相互举杯晏子比景公先饮.景公很生气,脸色都变了,手按桌子怒目而视说:“刚才先生告诉我不可以没有礼,我出去进来你都不起立,相互举杯你却先饮,这合乎礼吗?”晏子起身离开坐席两次叩首跪拜,恭敬地说:“我岂敢把和君王说的话忘记呢?我只是用这种做法来表达没有礼的结果.您如果想不要礼,这就是了.”景公说:“如果这样,这是我的过失.先生请入座,我听从您的劝告了.”君臣举杯三次后,就(按照规矩)结束了酒宴.这以后,景公整治法度、修明礼仪来治理国家政事,百姓也都恭敬有礼.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猛狗与社鼠韩非子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解析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答案 A【参考译文】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没有谁再敢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如句中“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的标志,用于句末.而目的连词“以”便是前后句间的停顿处.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 B板块二小故事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答案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板块三长文中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断句题.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清]曾国藩天之生贤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即幸而苟延,精理已销,恒干仅存,君子谓之免焉而已.国藩尝采辑国朝诸儒言行本末,若孙夏峰、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同年生陈君仲鸾与余交十余年,每相与议论平生,慷慨不挠.或品第当世人伦,意所不可,睥睨讥切,无所复忌.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宜其嚣嚣①不绌②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间辄与仲鸾语家世之计,及太公、太母之行.仲鸾为余言封翁荫召先生,生而伉爽,屡经艰险,履之如夷.遇人有心所不许,虽豪贵人必唾弃之.即心之所许,虽孤嫠卑贱,必引而翼之,愈穷厄,愈礼敬与钧.自亲族州闾,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而辄应.封母高太恭人,祗顺惇笃,尊尚节义,盖皆有刚直之风.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今年八月,为先生暨太宜人七十生日,年家之子,同官之良,咸称觞仲鸾之邸第,作为诗篇,以祝难老.属国藩为之序,余乃略述平昔与仲鸾言论大指,以著先生之节概,因推国初诸儒以刚直而享大年者,为先生致善祷之谊,亦使世之君子,闻之而有所警焉.【注】①嚣嚣(áo):自得傲慢貌.②绌(chù):屈.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1.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答案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震而不可夺/故常全其至健之质/跻之大寿而神不衰/不似世俗孱懦竖子/依违濡忍/偷为一切/不可久长者也.2.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宜其嚣嚣不绌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答案同人或谓仲鸾居吏部曹司/身处卑冗/更事未深/宜其嚣嚣不绌/若移置要地/稍稍练习文法/亦且破觚而为圆矣/既而仲鸾果以考第入直军机/而戆直发愤/芒角森然/曾不减其曩者之旧/吾乃私怪生民刚直之性/其禀之有厚有薄/未可以一概度量也3.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答案然后知仲鸾之激烈不阿/虽受性独厚/亦其禀之庭闱者/岁渐月染/涵濡之久而不自知也/人固视乎所习/朝有媕婀之老/则群下相习于诡随/家有骨鲠之长/则子弟相习于矩矱/倡而为风/效而成俗/匪一身之为利害也【参考译文】上天造就贤人,大都赋以刚直性格来保持他们的真纯本质,那些柔曲软弱的人,往往乱了自己的天性,而无法保全纯真敦厚的本质.即使侥幸苟且地延长了生命,精神也已经消亡,只留下躯体,正是孔子所说的活在世上幸免于祸害罢了.我曾经搜集了本朝众多学者的言行事迹,像孙夏峰、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这样的人,都是道德伟大的忠贞隐士,年寿高达七八十岁,而且都具有刚直的性格,寸心所坚持的主张和意志,一万个人反对也不可动摇,日月星辰无光、五岳震撼也不可使他们改变.所以他们能长久地保全自己极强健的体质,跻身于长寿之列而精神不衰退.不像世俗中的怯弱小人,犹豫无主见,忍气吞声,苟且对待一切事物,不能长久于世.同年陈仲鸾君和我相交十多年,平日每当交谈议论时,他总是意气激昂不肯屈服.有时品评当今人物的优劣,他如果对谁不满意,便鄙夷地讽刺责备,毫无顾忌.共事的人有的说,仲鸾在吏部曹司一级任职,身分低微又职位次要,阅历不深,难怪他傲岸不屈.如果把他调到重要位置上,稍微学习舒缓纡徐的文辞方法,也就会削去棱角变得圆滑了.不久仲鸾果然凭考核的等级供职军机处,但他的耿直激愤、锋芒凛然,竟丝毫不比过去减少.我这才暗地里感到奇怪,人的刚直性格,天生禀性有强有弱,不可以用同一种标准衡量呀.我闲暇时常和仲鸾谈到他的家世详情,以及他父母的品行.仲鸾向我说,封翁荫召先生生来刚强豪爽,多次经历人生艰难,他就像走过平地一样.碰上有自己看不惯的人,哪怕是豪门权贵也必然鄙弃.倘若是心中称许的人,即使是孤儿寡妇、地位卑贱的人,他也一定会援助和保护他们,越是穷困的人,先生越是恭敬有礼,一视同仁.从亲戚到乡邻,都佩服他的诚实讲信用,远近的人们有纠纷或疑难,都找他排解决断,凡是他预言判断的事,久了都会应验.封母高太恭人,性格恭顺淳厚,崇尚节操礼义,二位老人都有刚直的精神.我这才明白,仲鸾激昂刚烈、不屈从迎和的品格,虽然是得天独厚的禀性,也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日积月累地受到影响,濡染久了,自己并不觉得.人的成长本来决定于他所熟习的环境,朝廷有曲意顺从的老臣,那么众多下僚就会彼此习惯于见风使舵.家庭里有耿直刚正的长辈,那么子弟们就习惯于循规守法.有人倡导便造成风气,大家仿效便形成习俗,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利弊的.今年八月,是先生和太宜人的七十岁生日,同年家的晚辈,同事中的好友,全都在仲鸾的宅第举酒祝贺,写下诗篇,祝福长寿.大家嘱托我为二老写寿序,我便简略叙述平日与仲鸾谈论的内容大意,以彰显先生的节操气概,因此推许了本朝初年学者中因刚直而享有高寿的人,向先生致以美好的祝愿,也使世上君子,听了我的话而有所警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定时规范训练
第3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
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
周武帝时,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
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
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
乌丸轨,上信臣也。
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
勿为他虑。
”太子然之。
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
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
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
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
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
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
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
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
每出入,以甲士从。
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
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
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
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
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
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 【注】①高祖:指隋文帝。
②章醮: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帝亲总.万机总:统管。
B.愿殿下勉.著仁孝勉:努力。
C.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营:经营。
D.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敕:告诫。
解析营:建造。
答案 C2.下列“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御正下大夫B.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C.以.上柱国公归第D.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解析D项中的“以”为连词,其余三项中的“以”都为介词。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2.1.1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含解析
第3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孙司封书曾巩运使司封阁下:窃闻侬智高未反时,已夺邕邑地而.有之,为吏者不能御,因.不以告。
皇佑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
珙不听,宗旦言不已。
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佑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珙又不从。
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
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
”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
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
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
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
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
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
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
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
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
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
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
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
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
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
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累,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
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
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巩初闻其死之事,未敢决然信也。
江西省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2.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训练课 含解析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一)含有通假字的名句1.士之耽兮,______________.女之耽兮,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适莽苍者,________________,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6.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8.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0.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11.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2.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1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1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答案 1.犹可说也不可说也 2.于嗟鸠兮 3.隰则有泮 4.而后乃今培风 5.三餐而反 6.而御六气之辩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君子生非异也9.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0.或不焉小学而大遗11.举酒属客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山川相缪14.举匏樽以相属(二)含有难写字的名句1.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9.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答案 1.体无咎言 2.陟罚臧否 3.水何澹澹 4.畏途巉岩不可攀 5.砯崖转石万壑雷 6.惟吾德馨7.奈何取之尽锱铢8.侣鱼虾而友麋鹿9.泣孤舟之嫠妇10.侧身西望长咨嗟(三)含有同音异形字的名句1.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8.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9.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答案 1.士也罔极 2.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海日生残夜 5.万里悲秋常作客6.别有幽愁暗恨生7.同是天涯沦落人8.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9.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四)含有特殊语序的名句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8.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答案 1.彼且恶乎待哉 2.筋骨之强 3.座中泣下谁最多 4.句读之不知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先天下之忧而忧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8.多情应笑我9.寻常巷陌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B)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的《无题》中,用两个比喻句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常用来歌颂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3)《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答案(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2)中秋佳节,小方想给远方的朋友寄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愿,请你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选出合适的两句推荐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答案(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战争、瘟疫也无法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你一定能想到《岳阳楼记》中两个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你的实践,从《论语》中选择一条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写其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作者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与“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我们在探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如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出一幅塞外夕照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设想日后与友人欢聚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亲贤臣远小人(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中后期,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引用.答案(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弹奏时有拢、捻、抹、挑四个动作,弹奏的曲子既有《霓裳羽衣曲》又有《六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篇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景象美丽而广阔、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形容“秦爱纷奢”时,说钉头多于谷仓中的谷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019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措施语文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措施语文在高考中占有很严重的分值,它的分数凹凸直接决定着优异的学生能否考上更高,因此选择好的复习方法尤为严重,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措施如下:一、第一轮复习进度安排。
在开学前,确定整个复习的大框架,每个月的25号又细化下个月的复习内容。
每周二晚讨论下周授课内容。
二、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1、及早思考,明确到人。
在开学初就明确了各个专题的详尽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及早思考,深思熟虑,形成草稿。
2、详尽智慧,完善学案。
在授课前一周,将草稿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案。
3、统一行动,重视个体。
在周二备课组会议上,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终讨论确定正式学案。
但由于文科与理科学生实际不尽相同,例外班级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4、学案确定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习。
5、学案大凡包括典型例题、知识讲解、课堂巩固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四部分。
课后巩固练习主要是针对知识讲解的内容来命题。
三、第一轮复习的详尽措施。
(一)、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我校学生底子单薄,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就决定了我们语文第一轮复习起点不能高,容量不能过大。
与其在高空作业,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一些东西。
因此我们采取了“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把知识全面的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二)、构建立体式复习体制,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知识、方法、能力层层推进。
说实话,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是不高的,而且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复习中抓一个“实”字。
要求“实效”,就必须实在的工作,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构建立体式的复习体制,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当然实在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求的高效,因此我们先行实基础,再点播方法,最后才提高能力,层层推进。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写作抓核心技能提升
栏目 导引
第六部分 写作
(2)要把握好并列层次之间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确 定合理的顺序; (3)形式要一目了然,每段的中心句最好放在开头,并且 中心句的句式应保持一致。
栏目 导引
第六部分 写作
[模板运用] [ 经典考题 ] (2016· 高考全国卷Ⅰ) 作文题目见本考点
“三段论式[经典考题]” 。 [作文拟题] [写作提纲] 莫以分数论成败
第六部分 写作
考点一 一、三段论式(基本式) [模板解读]
议论文写作模板导引
议论文写作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三大 部分,按人们思维由浅入深的规律构建议论说理的基本框架, 从而形成层层递进或逐层深入的说理结构, 以求文章说理逻辑 力量的强化。 开头部分一般要从材料或者题目出发提出中心论点或者 交代清楚论题。
栏目 导引
第六部分 写作
结尾部分一般是重申观点或深化论点,往往要联系现实、 联系写作意图显示文本所论观点的重要意义,明确方法方向, 或表达希望、发出号召,以使文章中心得以深化。
栏目 导引
第六部分 写作
[模板运用] [经典考题] (2016· 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栏目 导引
第六部分 写作
[作文拟题] [写作提纲]
不拘一格降“人才”
栏目 导引
第六部分 写作
[正文品读] 对于漫画中进步就吻、退步就打的行为,我不敢苟同。我 认为,漫画中所体现的教育奖惩制度乃至社会奖惩制度,应当 以不同的评判标准去评判,而不应拘泥于单一死板的奖惩制 度。
栏目 导引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一遍过
第二编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必修1一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他对晋国无礼,而且还对楚国怀有二心)。
晋军.(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③夜缒.(用绳子把人或物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为行使...(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给)其乏困..(古义为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使……受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①越国以鄙.远(动词,做边邑,以……为边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见识短浅)③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邑)2.封①既东封.郑(动词,做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动词,划定)3.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②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表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则名微.而寡众(形容词,细小、细微)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5.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④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江西省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4.1.1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训练课 含解析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双白老人于德北①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②双白老人是个中医.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③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④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⑤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他曾对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名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⑥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双白老人比我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⑦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⑧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⑨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他读信时,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虚汗.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代,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处.⑩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体会的痛苦.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无策.这煎熬很难为外人所知,难以言达.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伤.⑪我很想念双白老人.真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学习中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突出他云游行医行踪不定的职业特点.他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自己的住行,既表现了他以病人为重的医德,也突出了他从事中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具有神秘感的“老神仙”形象特征.为后面情节作铺垫.B.最后一句“我想学习中医”来得迟了一点,使我们失望.在现代中医备受排斥和漠视的情况下,这篇小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反省.C.双白老人想收一个徒弟,祖父向他推荐了“我”,但“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拒绝了老人的请求.D.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使小说达到高潮.E.文章最后提到,“我”的祖父去世多年,“我”已经长大了,才想到学习中医.“我”终于体会到中医的价值,想学习和继承了,但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祖父的去世和多年的经历,这过程是痛苦而又曲折漫长的.解析B项,“使我们失望”说法不妥.C项,“‘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有误,“我”当时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不喜欢”只是“我”脱口而出的.D项,原文中说双白老人给祖父配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并非“很普通的药”;中药只是使祖父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没有治好祖父的肺癌;在结构上只是为后文写“我”长大后想学习中医作了铺垫,并未使小说达到高潮.答案AE2.作者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十分精当,请对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外貌描写,然后再结合这些描写分析其突出了双白老人的哪些特点.如对脸色、双目、牙齿等的描写写出了其神秘感和健康俊朗等特点.答案“脸色红润,双目炯然”“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等肖像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有点神秘感又健康俊朗的特点;“圆口布鞋”“灰色的褂子”等服饰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普通平常而又亲切的特点.小说通过精当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有点神秘又显得亲切的老中医形象.★3.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从本文来看,文章以人物串联,双白老人、“我”、祖父都贯串全篇.把文章中关于某一人物的事件梳理出来,即可构成本文线索.答案小说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双白老人.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医——是一位有个性的中医——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第二条线索是“我”的心理发展.“我”不愿学中医,但“我”希望双白老人治好祖父的病——“我”亲眼看见双白老人为祖父医治癌症有效果,因此“我”对双白老人寄予很大的期望——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无法活下来,令“我”痛苦,长大后的“我”很想学习中医.第三条线索是祖父.祖父病重——双白老人为祖父治癌症,祖父一天一天好起来——双白老人因事离开,祖父病重去世.4.文中第⑤段说“我”不喜欢当中医,第⑪段又说“我想学习中医”,前后矛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⑤段说“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名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可见“我”当时是无心的;而在经历了祖父在中医治疗下好转,但双白老人离去后,祖父得不到救治离开人世的事件后,“我”长大了,明白了中医能救人这个道理,所以“我”才“想学习中医”.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答案不同意.文章第⑤段写的是“我”八九岁时的事情,当时“我”年幼无知,整个身心都在航模工艺制作中.当双白老人问“我”喜不喜欢当中医时,“我”根本没考虑,脱口而出:“不喜欢.”而文章结尾写的是“我”长大后的事情,“我”亲眼看见了祖父的病在双白老人医治下好转、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离开人世的过程.所以长大后的“我”想学习中医,用高明的医术为人治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项链符浩勇清晨,李梅照例五点四十分就到了瑞海苑小区.这时候业主们都还在酣睡着,小区显得很安静.她是小区的清洁工,朦胧的路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寂寞.丈夫去世了,女儿上大学全靠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H区绿化带打扫得干干净净.瑞海苑是这座城市的高档小区,是白领集中居住的地方.在一条两边开满杜鹃花的甬道上,李梅仔细捡着晚上掉落的叶子,她觉得这么漂亮的小区不应该有一点垃圾.突然,地上一样东西让她的心抖了一下——那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还有一个海蓝色心形链坠!“这是谁掉的呢?”她看四下没有一个人影,便将项链捡起,揣进衣服口袋里.八点前,李梅早晨的工作结束了,周末睡懒觉的业主们还未起床,她便回到家,打算晌午再去小区寻找项链的主人.吃过早饭,她快要出门的时候,一种本能的欲望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从心里蹿了出来!她试图让那调皮的孩子规矩一点,可没用.于是,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那条项链.她其实很妩媚,只是,她的秀气被埋没了.那条项链使她心潮起伏,穿衣镜前,她红着脸将项链挂在了自己脖子上!她顿时觉得自己从未像今天这样佳韵迷人:白皙的脖子,光闪闪的项链,海蓝色链坠,做工异常精巧,戴上它简直妙不可言……她在镜子前沉醉了片刻,终于管住了心里那个调皮的孩子.“我戴过金项链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将项链小心地取下来,放进衣服口袋里.瑞海苑小区里,有一个“事务公示栏”,有时也有业主张贴些温馨提示之类的启事.李梅先到那儿,想看看有什么线索.果然公示栏有一则寻物启事:“本人近日在小区丢了一条金项链,欧式工艺,有海蓝色链坠.有捡到送还者,必有重酬!”后面,落款人是H区22楼紫竹座杨女士,还有联系电话.李梅敲开紫竹座漂亮的大门,进了那套富丽堂皇的厅堂,拿出那条项链的时候,杨女士一看就惊喜地叫着:“是它!就是它!”她把项链紧紧抓在手里.她很激动地说,这条项链对她来说很重要,那个海蓝色链坠里,有她最难忘的一段感情.杨女士没忘酬谢的承诺,递给李梅一万元!李梅连连摇手,她觉得自己仅仅把别人的东西还给别人,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怎么能要别人的钱呢?见她很坚决,杨女士只好收起了钱.李梅起身要出门时,杨女士从卧室拿出一条很粗的项链来,说:“大姐,这条项链送给你,你戴上一定很漂亮.”李梅急了,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杨女士笑了,说:“大姐您别误会!这是条仿冒的,就值三十块钱.”“仿冒的?”“虽是仿冒的,可看上去很漂亮,没人看得出来.”李梅想想,有点羞怯地收下了.此后,李梅在小区绿化带清扫卫生时,脖子上就戴着那条仿冒的项链.她心里舒坦,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暑假,上大学的女儿回来了,惊喜地发现妈妈脖子上戴着一条漂亮的金项链,说:“妈妈,您真美!”第二天,女儿要和姐妹好友聚会,要借妈妈的项链,她就给女儿讲了项链的来历,最后说:“项链是仿冒的,只值三十块钱.”“反正别人看不出来!”女儿高兴地戴上了项链.晚上,女儿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对妈妈说:“妈妈您骗人!我去金店找师傅鉴定过,这金项链不是仿冒的,是真的!”“真的?”“已鉴定了,绝对是真的!”李梅终于明白了什么,决定将项链还给人家!她在瑞海苑小区当了十二年清洁工,捡到过钥匙、手机、钱包、金戒指,都交到物业管理处,寻找失主,物归原主,她没有将一样东西据为己有!她唯一捡了没还的,是她十八年前在街边一个破旧的垃圾桶边捡的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现在,女婴长大了,成了一名漂亮的女大学生.她没有迟疑,毅然出门向H区22楼紫竹座走去.(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梅看到小区四下没有一个人,便将项链揣进衣服口袋里,此时她产生了把项链据为己有的念头,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B.李梅发现金项链时,“心抖了一下”,这个细节表现了李梅吃惊的心理,这非常符合她日子艰辛,没有见过奢侈品的身份特点.C.李梅在小区清扫卫生时明知戴着的是仿冒的项链,但因为觉得自己拾金不昧,做了该做的好事,所以觉得自己秀美,心里舒坦.D.李梅的女儿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她让李梅明白了项链是真金的,是杨女士对她送还项链的酬报,并随即做出还回项链的决定.E.小说的叙事曲折有致,收放自如,行文中,李梅归还捡到的项链时的心理波动,项链由假到真的转折,造成了小说的跌宕起伏.解析A项,错误在于,“此时她产生了把项链据为己有的念头”的说法同原文不符;B项,错误在于,“没有见过奢侈品”的说法原文无据,属于想当然的说法;C项,错误在于,这种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意思是说,她因为戴有项链,所以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答案DE★6.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结合该段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位置,从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对结构文章的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从该段内容上看,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推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勤劳的特点;从情节发展上看,该段点出小区里没有什么来往的人,为下文李梅把项链带回家埋下伏笔;从表现主题看,交代了李梅艰难的生活处境,凸显她品格的难能可贵,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从结构上看,该段为下文做铺垫.答案①交代主人公的职业,推出她的形象,李梅每天在业主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干活,表现其勤劳的特点.②点出小区里没有什么来往的人,使下文李梅把项链带回家显得顺理成章.③交代李梅艰难的生活处境,凸显她不贪便宜,把项链归还原主的难能可贵,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④为下文做铺垫,因为打扫绿化带,所以才发现别人遗失的项链.(答对三点即可)7.小说中的李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从全文筛选相关信息.答题时,最好先总说,再以文本为例说明.答案①敬业负责.她每天一大早就上班,仔细捡掉落的叶子,不让小区有一点垃圾.②不贪便宜.她把捡到的项链归还原主,知道受赠的项链是真的后,没有迟疑就去归还.③不图回报.她认为捡到别人的东西归还别人是应该的,坚决拒收杨女士给她的一万块钱.④善良坚强.她在十八年前收养了被遗弃的女婴,靠做清洁工独自供养女儿上大学,却坚决不要别人的东西.(答出三点即可)8.小说以“项链”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首先弄明白题干中的“多方面”指的是哪些方面,一般说来,这些方面包括文章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等内容.答案①以项链为线索组织材料,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全文围绕“项链”展开故事情节,依次写了捡到项链、归还项链、酬赠项链、得到项链、借用项链、了解项链、归还项链等情节.②通过与“项链”有关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主人公两次归还项链,表现出拾金不昧、不要报酬的高尚品格,折射出她的美好形象.③突出主题思想.李梅认为捡到的和别人酬谢的项链都应当归还;杨女士故意把金项链说成是假冒的,是为了兑现诺言表示酬谢;李梅的女儿知道项链是真的后如实告诉妈妈:小说热情歌颂了人间美好的人格.④借“项链”揭示一个道理:项链虽金贵,但拾金不昧、不图回报的人格更高贵.。
江西省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4.2.5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训练课 含解析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旷野街市和寺庙里拥挤着人群,书房里拥挤着书籍,为了摆脱拥挤,我们来到旷野.拥挤是一种生命的奢侈,在奢侈中很难懂得珍惜.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也许他很少来到旷野.不是田园别墅、远郊牧场,而是渺无人烟的真正旷野,一眼望去,平沙漠漠,地老天荒.真正的旷野是生命的负面,连一根小草都吝啬着自己的踪影.对人群来说它是一种陌生,但对地球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真实.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实在只是一种狭小的偶然,偶然之外的必然便是旷野.这种漫无边际的旷野比之于茫茫大海也只是小土一片,再把土地和大海加在一起,放到宇宙间立即又变成一粒尘埃.宇宙的无限空旷已经进入人们的想象,越想象越觉得即便是点滴生命也是最大的奇迹.点点滴滴的生命居然能发育成长得像模像样,真不知该如何来欢呼,如何来呵护,如何来珍爱.前年,我与贾平凹先生同去新疆,在沙漠会合以后,见面他就说:“我被震撼了.”他说的是沙漠里的胡杨树.“没有一滴水的,它居然能活上一千年,枯死后又挺挺站立一千年,倒下后不散架、不腐朽又是一千年!”由此,我又想到历代的佛教旅行家.他们长年累月跋涉于旷野,说是去取经,而最大的经典便是有关生命的证言.我想,在茫茫旷野里,他们对惜生护生、善良慈悲的体验比哪儿都要强烈.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向另一个生命聚集地走去,把散落各地的生命联结起来,一起投向“同体大悲”.无论是法显、玄奘还是鉴真,居然都以柔弱的躯体把生命群落之间的万水千山一一打通,这实在是一种至情至爱的精神实践.早年读谭嗣同的《仁学》,见他把“仁”的第一义定之为“通”,通中外、通上下、通人我,不甚明了,而当我追寻了佛教旅行家的足迹,便大致有所领悟:只有通,才有一种博大的仁爱;仁爱而不博大,就算不得真正的仁爱.但是,当旅行家们为了关爱生命而在旷野间跋涉的时候,又必须付出惨重的生命代价.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还在祈祷生命,这种发生在旷野里的故事大多随风飘散、亘古不知,而偶有传闻则总会把忙于世俗的众生惊醒.前些年,上海旅行家余纯顺在独身徒步行走了整整八年之后葬身罗布泊,消息传来,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无形杠杆立即架设起来了,杠杆的一端是一个孤独的生命,另一端则是这个星球上最密集的生命聚合地之一——上海.冷漠的上海人被这条杠杆轻轻一撬竟然深切感应,一个小小的遗物展览成天人如潮涌.当时我站在一边曾经困惑:按照这座城市历来极其讲究实利估算的思维逻辑,余纯顺没有做出任何实利贡献,展览中的零星物件也没有什么审美价值,他们这是怎么了?一时间全都变得痴痴迷迷?我想这只能归因于生命信号的深层秘密.敬畏生命必然慈悲.试想我们天天嫉妒和轻视的对象,也同样是天地间奇迹般的造化,居然与我们存活于同时同地,又同路同行,这实在是太大的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这种说法不仅毫不夸张,在我看来还说得不够.请看辽阔的旷野连一点生命的踪迹都找不到,等一只飞鸟都要等上多少年,而要在宇宙间寻找生命,一开口就是多少光年,以光的速度搜索千年万年还未曾搜索到一点依稀的痕迹,我们只修个区区百年竟然能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万般珍惜还来不及呢,怎舍得互相糟践!为了阻止糟践,我们有时也要高声断喝,甚至施行惩罚,但这全然是出于对生命群体的慈悲.人类也就是宇宙间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宇宙是我们的旷野,我们是宇宙间的法显和玄奘,或者是个余纯顺,但我们的身影比蚁蝼还要细微万倍.曾听到过《出埃及记》那悲怆的歌声,简薄的行囊,粗粝的衣履,苍凉的目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清楚.在这样的长途间,我们除了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还能做什么呢?人类,伟大而又无奈.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会什么也不在乎了,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善和爱.我们因此而还能跋涉,因此而还有喜乐,因此而还叫人类.既叹行路难,又作逍遥游;身寄星云,爱及八荒;虽然微若蚁蝼,却也圆融安详——能够如此,善的境界也就成了美的境界.(选自《余秋雨作品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被人类垦殖的地盘只是一种机缘狭小的偶然,而旷野才是确定不移的必然.B.与无限空旷的宇宙相比,即便是漫无边际的旷野加上茫茫大海也好像一粒尘埃.C.历代的佛教旅行家们长年累月跋涉于旷野,最终目的还是对有关生命体验的探索.D.在无限空旷的宇宙之中,我们能同活于此时此地,又同路同行,实在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彼此要慈悲珍惜.E.人类就是宇宙间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长途跋涉中,我们除了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什么事也做不了.解析C项,“最终目的还是对有关生命体验的探索”有误,“有关生命体验的探索”只是他们取经过程中跋涉旷野、遭遇危机时的行为和精神的表现以及感受,不能说是最终目的;从原文中“旅行家们为了关爱生命而在旷野间跋涉”,可见其最终目的应是“关爱生命”.E项,“……什么事也做不了”理解有偏颇,不是做不了,而是不需要做,作者意思是人类除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外,再做其他事也没有意义了.答案CE2.文章以“旷野”为线索,联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这样写有何用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五段写到沙漠里的胡杨树和法显、玄奘、鉴真等佛教旅行家,第六段写上海旅行家余纯顺.与无际的旷野相比,这些人都是渺小但顽强的生命,构成鲜明的对比.据此回答此题即可.答案联想到了贾平凹对沙漠里的胡杨树的赞叹,法显、玄奘等佛教旅行家在旷野中的跋涉,上海旅行家余纯顺葬身罗布泊.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些事例,一是为了渲染宇宙旷野的浩瀚、伟大与广博,二是为了衬托生命个体的渺小、孤独与顽强.3.结合全文,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句要重点揣摩“通”的含义,根据第五段中“无论是法显、玄奘还是鉴真,居然都以……一一打通”可分析“通”.第二句重点揣摩“糟践”“断喝”“施行惩罚”“对……的慈悲”的含义,即人类要维护和平,同破坏和平的行为作斗争.答案第一处:只有把柔弱的躯体同与生命群落密切相关的社会及自然一一联系起来,通彻中外、上下以及人我之后,那才是一种至情、至爱、至理的仁爱.第二处:作为渺小生灵的人能“修得同船渡”,的确不易,所以我们要努力维护人生百年的和平,和谐共处,惺惺相惜,对破坏人类和平、和谐的事情,要敢于阻止并与之斗争.★4.在文章结尾,作者说:“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会什么也不在乎了.”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太空”“旷野”“不在乎”.第四段提到了宇宙,提出对生命要“欢呼”“呵护”“珍爱”;第七段提到旷野、宇宙,提出对待生命要“万般珍惜”;第八段提到宇宙、旷野,提出人类要“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第九段提到“善和爱”.根据这些关键信息组织答案即可.答案①在无限空旷的宇宙间寻找生命,动辄多少光年,耗时千万年尚无消息,然而我们只修个区区百年,就竟然遇到与我们精确对应的生灵同船共欢,何等不易!所以我们应万般珍惜,相互慈悲,切勿互相糟蹋.②在宇宙长河中,人类只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十分卑微的流浪者,在人类艰难的长途跋涉中,我们唯有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也就是互相扶持、互相援救、互相关爱了.③旷野何其博大,人类何其渺小,因此我们既感叹行路难,又要作逍遥游,既要身寄星云,也要爱及八荒.人虽微若蚁蝼,却要懂得安详,既要敬畏生命,更要懂得慈悲为怀.(意思相近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回忆雨僧先生季羡林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义,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做客,也曾被请到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原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作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⑪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⑫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选自《季羡林小品》,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述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错,目的在于说明他讲课认真、严肃.D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错,并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这些作者的揣测,意在表现作者对雨僧先生的为人比较了解.E项,“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其中“详细”和“与雨僧先生交往”错,并不都是详细记述,且有些不是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琐事,而是作者的听闻和揣测.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6.作者在文章第②段概述了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详细叙述的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具体表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此题,要找到答题的信息区间,即文章的第②至第⑦段,这些段落集中表现了雨僧先生的“既奇特又矛盾”,把这些段落叙述的事件概括出来就不难得出答案.如,“奇特”主要体现在:他写旧体诗,但讲课有时用英文;他坦诚率真,不掩没学生的才华.“矛盾”体现在他乐于与青年人交往,但讲课认真、严肃等.答案奇特:①爱写旧体诗,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但讲课有时候也用英文.②坦诚率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他不掩没学生的长处,对有才华的同事(陈寅恪)极力推荐.矛盾:乐于和青年人交往,学生跟他开玩笑,他也“一笑置之,不以为忤”,经常邀学生到他的住处做客、吃饭,但讲课认真、严肃,“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7.在“十年浩劫”中,作者并未与雨僧先生见面,也“有意不去仔细打听”雨僧先生的情况,可是作者却断定“他当然不会幸免”,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找到切入点:一是从“十年浩劫”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出发作答,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时代,知识分子遭到了残酷迫害;二是从雨僧先生的性格为人入手,他为人耿直、特立独行,不会媚俗取巧,自然会遭受迫害.把这两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即为答案.答案①“十年浩劫”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知识分子不但被贬低、轻视,而且还受到残酷迫害.②作者十分了解雨僧先生的性格和人格,知道他为人耿直,特立独行,决不会投机说谎,也决不会媚俗取巧,这势必会与那个时代产生冲突,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作者能够断定.★8.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二者应该是不矛盾的.关键是从“特立独行”和“真正的人”两个关键词思考作答,“特立独行”是指其为人有个性,不同流合污;而“真正的人”是从他的为人、他的品性、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及他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说的.作答时结合二者分析即可.答案不矛盾.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却是“一个真正的人”.(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抓核心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 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 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诗人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 形象。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 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 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 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可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但 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春天江水慢慢流,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柳 树真茂密,莺鸟雀儿叫喳喳。放眼苑囿有十 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 答题演示 读懂 营遮在枝叶里。细雨蒙蒙泥泛香,燕子如梭 飞来去。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际。 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寄意多情趣。想折就 随意折去,明年新芽还生出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 题 演 示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理解 项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正确 三、四句写柳,不是写柳堤晴日;第五句中的 B “雨”“飞燕”是动景,第六句“风暖落花 理解 “风”“落花”是动景。 错误 逐 项 轻”写的是晴天景色, 这些是动静结合, 不是“以静写动, 借静衬动” 一 四句中“十里”承“春江”, 写堤长; “千 理解 比 比 C 三、 正确 对 对 项 条”承“密树”,状柳茂 D “雨香”是通感,通感不是比喻。通感是把一 理解 项 种感觉说成另外一种感觉,不符合比喻的定义 错误 E “风暖”“落花”反映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景 理解 项 色 正确 综合 题干要求选不恰当的两项, 综合比较, 可知答案为 B、 比对 D 两项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抓核心技能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这一段中的结尾处有一个“曰”字,是人物的 技法演示 说话提示,前面是说话者(可能省略),后面是所 说的内容,所以此处必然要断开 答案印证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 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 /往共筹之 .
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 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 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 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 筹划这件事。”
2.凭对话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 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 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 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 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示例: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
示例: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 固 德 而 德 后 也 可 以 志 言 正 中 外 故 体 直 古 持 弓 矢 审 以 观
者 . 射
者 。 .得 之 于 其 心 也 . (王守仁《观德亭记》)
这段话的末尾有两个“德”字连在一起, 这种情况 一般要断开。那么从第二个“德”字到结尾, “德 技法演示 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很明显是个“……者…… 也”的判断句式,判断句中间的“者”,表示判断 内容和被判断对象之间的停顿,要断开 答案印证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 射以观德/德也者 /得之于其心也 . .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文言文能力提升 人教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能力提升人教版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上标注受学。
服阕,改蒲州学正。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皆流..巷哭,童子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画地以质.之父B.一切……时日之说屏.不用质:问。
屏:除去。
C.年荒劝振..巷哭.. D.霍人罢市劝振:鼓励振作精神。
罢市:市上停止买卖。
解析:C.“劝振”:勉励救灾。
振,通“赈”。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笃志研究..从之.. B.父欣然C.霍州李德与端同时..皆流涕.. D.童子解析:C.“同时”,古:同一时代;现:同一个时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解析:B项第一句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第二句的“之”是动词,“往”“去”的意思。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考点与突破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考点与突破文言文作为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2019年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也是考察了学生对于古代文化、文学作品以及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2019年高考文言文真题中的考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突破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题目分析2019年高考文言文真题中,题目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文学作品阅读理解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应用。
在这两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文言文中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辞章等多种文体。
对于考生而言,首先要对于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常见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通过大量的阅读文言文文学作品,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
最后,从文学作品中深入挖掘意蕴,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思考。
以2019年高考文言文真题中的《孟子·尽心上》为例,这是一篇关于人心的散文,通过对于人心的描写和分析来探讨人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考生需要从中抓住心性修养、孝道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孟子对于人性的看法以及对于人的行为规范的主张。
三、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应用阅读文言文作品不仅仅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还需要考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阅读文言文作品时,考生需要通过对于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解读文言文中隐含的文化内涵。
在解答高考文言文真题中的古代文化考点时,考生需要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文言文材料,分析其中蕴含的古代文化信息,并进行合理推理和解答。
四、突破技巧1. 多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文言文的经典作品是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关键。
考生需要多读、多分析文言文经典作品,熟悉其中的用词、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文言文真题时,可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借鉴,推断出正确的答案。
2. 注重对于古代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古代文化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背景。
考生需要广泛了解古代文化,包括社会制度、礼仪、思想家思想等方面。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考察重点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考察重点文言文作为语文科目中的一部分,在高考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并掌握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考察重点,不仅有助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准备,还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写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察重点的总结和分析。
一、阅读理解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阅读理解篇章通常由文言文原文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组成。
其中,对文言文原文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察重点:1. 词语理解:包括对生僻字、古汉语词语和多义词的理解。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意义,以便准确回答问题。
2. 句子结构和语法分析:考生需要注意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状语、并列结构等,以及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现象,如假设副词的用法等。
对于复杂长句,考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理清逻辑关系。
3. 上下文推理:考生需要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整体理解,结合问题的要求,进行上下文推理,掌握作者观点、论述思路和情感色彩等。
4. 文化背景和常识:文言文往往与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相关。
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和流派特色,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二、文言文写作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写作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话题和写作要求,运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
以下是考察重点的细分:1. 文言文基本功:包括词汇的运用、句式的表达、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用文言词汇,提高句式的多样性,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增加文采和表达力。
2. 逻辑思辨: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合理组织思路,严谨有序地展开表达。
同时,要能准确把握题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和充分的论据进行支撑。
3. 批判思维:文言文写作也注重对事件、现象的批判思考。
考生需要对所给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举出相应的理由和例证。
4. 文化常识:文言文写作常常涉及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示例: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唯独万夫长易俊原依仗自己骁勇善战,带领手下数十人逃 入山谷中,占据险要位置自保,周围的乡邑担心这件事,江阴 侯吴良奉诏追讨贼寇,已将公文发布到周围的县里了,军队即 将集合出发,召吴德基来商议这件事,吴德基说: “易俊原没 有反叛的迹象,为什么要刺激他使他走向极端呢?不如先用计 招他来,如果他真的反叛了,(再)用军队讨伐(他)也不晚。 ”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句中有“麾下数十人、山谷、郡邑、江阴侯吴 技法演示 良、旁县、德基”等名词,这些名词往往位于 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通过 综合分析后断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印证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 答案印证 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 基计事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示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 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不 曾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吁嗟不 可悔兮,宁早自贼。(《汉书》)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断句者误以为“故”与上文的“恶”“寤”押韵,而妄断 为“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国” 和下文的“直”“贼”可以押韵(可参阅《硕鼠》),且整首歌 在“兮”字后都是四个或三个字, “我无忠臣兮何故”之 “兮”后却只有“何故”二字,与整首歌的句式不合;再者, “我无忠臣兮何故”, “何故”什么呢?(因前文“兮”字前后 没有一句构成判断关系,因而该句不能译作“我无忠臣是什么 原因呢?)所以,句意也难以讲通。原来这里是断句断错了,正 确的应该是: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所以对于 韵文,断句后还应检查合不合音韵。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凭对话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 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 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 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 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断句后内容必须合情合理 示例:徐羡之起自布衣,……沈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颇工弈棋、观戏,常若未解,当世倍以此推之。(《资治通鉴》)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这段话断句有三个问题:一是不合理, “颇工观戏”令人 费解, “观戏”和“弈棋”不一样,无所谓工拙。二是前后矛 盾,既然说“颇工”,而下文又说“常若未解”,就难以讲通。 三是出现歧义, “当世倍以此推之” ,是推崇他“颇工” ,还是 推崇他“常若未解”?原来这里是断句断错了,正确的应该是: “……颇工弈棋,观戏常若未解,当世倍以此推之。 ”因为“观 戏”是指观人弈棋,也就是看人下棋。自己“颇工弈棋” ,可 是看人下棋时不显露,正是上文“不以忧喜见色”的具体说明, 因此下文才说“当世倍以此推之” 。所以断句后还要看
1.凭词性断句 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 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 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 断句。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断句后必须符合古代汉语语法和音韵 示例: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 患。(《左传· 昭公十六年》) 这种断句是错误的,因为“字小之难”不成句。我们把上 下句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不能事大字小之难”与“无 礼以定其位之患”结构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并且宾语和动词 之间都用了起提宾语作用的结构助词“之”,只不过前置的宾 语不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而是一个动词性词组。这句话的意思 是: 治理国家并非难在不能事大字小, 而是担心无礼以定其位。 可见断句后还要检查句子成不成句,合不合语法。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二、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 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在断句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 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 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 要联系上下文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 后,粗心大意。 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的规范。还应反复诵读,增强 语感。断句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示例:请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限 断 6 处)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 麾 .下 .数 .十 .人 .遁 .入 .山 .
谷 . 保 险 自 固 郡 .邑 .患 苦 之 江 .阴 .侯 .吴 .良 .承 诏 求 寇 已 移 檄 旁 .县 .兵 且 集 召 德 .基 . 计 事,德基曰: “易氏未有反状, 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 果反, 用兵未晚也。” (宋濂《吴德基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一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 1.断句后字句必须能讲通
文言断句
示例: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 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 涉猎前言。(《刘禹锡集》)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这一段话是说有一个书生求见刘禹锡,拿自己的文章请刘 禹锡看。可是为什么把文章称为“贽其文”?尤其不好懂的是 什么叫“致词称”。原来是这句话断错了,正确的应该是: “……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因为“称贽”是一 个词,指宾客初见主人时送礼物,这里指自己的文章,下面是 说他的文章多引用古事。这是断句者不懂某些词的意义或者缺 乏古代某方面的文化常识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