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 年 7月 C 第 4 卷第 21 期Jul. C 2016 V ol. 4 No. 21

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刘 萍

(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关键词】耳穴埋籽;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1.119.02

中风后焦虑是中风后多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经常或持续地表现为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以对事物过度担心和烦恼为主诉,常常伴有睡眠障碍、抑郁和精神衰弱等神经症性的症状,发病率高达20%~40%[1],中风初期尤为影响中风患者的康复,进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临床多采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等抗焦虑抗抑郁药,常出现震颤、痉挛发作、兴奋及失眠等副作用,并易导致依赖性,临床患者往往难以坚持而放弃治疗。笔者对患者23例采用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脑中风伴焦虑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4例。将患者随时分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45~75岁;其中患有脑梗死24例,脑出血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其中患有脑梗死25例,脑出血9例,此研究中所涉及的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记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风病证诊断效果标准》关于中风病诊断标准[2]。所涉及患者均经颅脑CT 或MRI 扫描证实。焦虑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关于广泛性焦虑的诊断要点进行诊断。均排除伴有肺功能衰竭,严重心和有意识障碍等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和严重躯体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籽及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措施。

1.2.1 耳穴贴压治疗

取耳穴神门、心、皮质下穴,将王不留行子粘在0.5×0.5 cm 大小的胶布中央,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置于一侧耳廓穴位上,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得气后用拇指、食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按压,其手法一般选用中等刺激强度,以耳廓发热、发胀、发散感觉为宜,按压2~3次/d ,3~5 min/次,直到耳廓部位皮肤发红发烫为止。留籽3~4天后更换另一侧耳廓,两耳交替贴压。耳穴贴压治疗时,耳廓皮肤要严格消毒,预防感染;撤籽后,若局部红肿、破溃,应及时消毒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其中高血压、年老体弱、动脉硬化患者按压前后应适当休息。

1.2.2 穴位贴敷治疗

基本药物有:柴胡、肉桂、远志、白芥子、益智仁、石菖蒲、冰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加减(医生开立处方)。将药物研成细粉,取适量以醋调敷后置于神阙

穴,以大小适宜的麝香壮骨膏覆盖固定,4~6 h 后取下。1次/d 。疗程为4周。

1.3 效果判定标准

采用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3]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分别测评。积分减少50%以上为临床治愈效果;积分减少25%~50%临床为显效;积分减少25%以下临床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 )、百分数(%)表示,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积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变化(x ±s ,分)

n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461.86±8.7636.56±7.58*对照组

34

62.12±9.01

44.34±7.6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2 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效果比较 [n (%)]

n

治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41417331(91.12)

对照组

34

9

14

11

23(67.6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 论

中风后焦虑属中医“神志病”范畴,病情较为复杂,

虚实夹杂,病位在心与肝,中风后病理产物风、火、痰、瘀等邪毒郁积体内,日久内扰心神,上扰清窍而发病,因中风后多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日久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致心神不安而成。

耳穴贴压疗法是在耳针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4]。中医学认为耳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听觉器官,其相当于人体的一个小的缩影,联络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部位,故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5]之说。耳通过经脉与全身脏腑发生广泛的联系,脏腑的病变通过经络联系反映于耳,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按压耳穴旨在宣畅经络,不同部位联络不同的脏腑,起到疏通气血,平肝熄风、安神定惊,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作用。

(下转第122页)

12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 年 7月 C 第 4 卷第 21 期

Jul. C 2016 V ol. 4 No. 2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疗效

范 超

(唐河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河南南阳 473400)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肺炎利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疗效高,见效快。

【关键词】中医辨证;小儿肺炎;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1.120.02

小儿肺炎在临床儿科中十分常见,发病快,且病情变

化迅速,容易反复发作[1]。常规的治疗一般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患儿往往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于病毒感染性肺炎疗效不是很理想。由于小儿的肺脏娇嫩,内外不固,使得肺气失宣,因此中医的治疗原则为宣肺化痰和止咳平喘,随着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2]。我院近年来对小儿肺炎也使用了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现就此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6.45±1.24)岁;病程3~7天,平均病程(5.24±0.47)天。研究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6.32±1.24)岁;病程4~8天,平均病程(5.38±0.35)天。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选择的治疗药物是阿奇霉素、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红霉素等抗生素,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再给予退热药物治疗,配合补液、止咳化痰等治疗,1个疗程为1周,共治疗1周。

1.2.2 研究组

选择的治疗药物为中药,根据患儿的证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风热犯肺型,主要给予清热化痰、辛凉宣肺药物,比如剂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药物组成有:连翘、麻黄、杏仁、生石膏、牛蒡子、鱼腥草、银花、桔梗、芦根、甘草;对风寒闭肺型,主要给予化痰止咳、辛温宣肺药物,如利用生姜和陈皮用开水冲泡后服用;对痰热闭肺型,主要给予清热涤痰、开肺定喘药物,比如剂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葶苈子、生石膏、炒杏仁、炙麻黄、细茶、生姜、甘草、大枣;对于正虚邪恋型,主要给予养阴清肺药物治疗,比如剂方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组成有:北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扁豆、生甘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疗效指标分为①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除,肺部啰音消失,在X线片检测肺部炎症病灶完全吸收;②好转: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肺部啰音减轻,X线片检测肺部炎症病灶部分吸收;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仍然存在,肺部啰音没有减轻,X线片检测肺部炎症病灶未吸收[3]。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n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2917(58.62)11(37.93)1(3.45)28(96.55)对照组2914(48.27)8(27.59)7(24.14)22(75.86)x20.620.70 5.22 5.22

P>0.05>0.05<0.05<0.05

3讨论

小儿肺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温病”、“咳嗽”的范畴,是因为外感风邪入侵,犯于肺,肺降不宣,肺中有痰液瘀滞,从而阻碍气道而引起的。该病一般分为风热犯肺型、风寒闭肺型、痰热闭肺型、正虚邪恋型,其中风热犯肺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出汗、咳嗽、咳痰、咽部赤红、面赤唇红、脉数且浮滑;风寒闭肺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气急、恶寒怕冷、呛咳、舌苔薄白、指纹浮红、脉浮紧;痰热闭肺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喘、壮热烦躁、痰液粘稠呈黄色、口唇青紫、大便干燥;正虚邪恋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神情疲发凉、低热起伏、舌苔淡白、脉细无力。常规西药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的症状,但是患儿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疗效不佳,而且西药相比于中药对机体的伤害更高,所以近年来,我院对小儿肺炎主要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中药汤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