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院地结合”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新探索

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新探索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赵青文,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成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项目基金]本文为浙江省教师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校地合作’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新探索赵青文(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 要]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地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有明确的培训宗旨,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和在体验中稳步提高的培训策略,具有主题鲜明,紧扣当地需求;职责明确,地方自主性强;机动的弹性培训方案;灵活的培训场所;注重过程,强调体验中学习等特点。

文章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总结了其实施效果与意义。

[关键词]校地合作;继续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 40-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8)03-0128-04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制度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但随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发展需要、培训者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强、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突出、管理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都是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更为合理、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使其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这是广大师训工作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校地合作”模式,就是近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一、“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宗旨这里所说的“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进行的教师培训形式。

这一培训模式,是在针对解决由培训机构单独开展教师培训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教师实施培训过程中的问题逐步摸索形成的。

培训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进行教师培训,并不是一个新的形式。

但以往的合作只是简单化的送教上门。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作学习模式探析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作学习模式探析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作学习模式探析摘要: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发展。

而要提高对他们的教育质量关键是创建一批素质硬、水平高、专业精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本文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下如何有效的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的协作学习,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角度探索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继续教育协作学习视频会议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2003年9月,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随后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式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任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但在开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淡薄,加之一些校长对“农远工程”的忽视,缺乏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久而久之使“农远工程”的教学设施使用频率骤减。

1.2现在许多学校通过网络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这种网络学校模式适合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缺乏必要的监督,主要是靠教师的自主学习。

虽然有点系统具有监督和评价机制。

如有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统规定每个五分钟受训教师必须要点击培训主页。

但是有些受训教师由于其他原因而只是按要求操作,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这种培训模式缺乏必要的实时的交流。

1.3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寒暑假期进行培训。

主要是依托师范类高校、市县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具有培训内容多、受训教师多培训时间短等缺点,使得培训机构不能对所有的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起点行为能力分析,而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就挫伤了一部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

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因此,继续教育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重。

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服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践模式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实验、探索到全面推动的发展过程。

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师训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有的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更多的还停留在一种感性层次。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健康、科学有序地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1.部分继续教育培训者培训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培训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各市区(县)教师进修校的教研员等。

部分培训者业务素质不过硬,体现在培训中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者的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学习作用。

部分培训者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够深入,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如同走过场,严重地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培训单位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了解不够,讲课时内容“纯理论化”或是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听课索然无味。

此外,近年来,有些培训单位未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师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其中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归纳,实用性差。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规范性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

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

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按时按量参加培训,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培训模式作为一种针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日渐受到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作用和挑战。

一、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1. 学习者中心的教育理念:学习者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潜力,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中,也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培训内容和方式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专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2. 反思性实践的理念:反思性实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思考和研究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将反思性实践理念引入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促使他们在课堂实践中主动去创造和实验,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3. 专业学习群体的理念:专业学习群体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思想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以建立学习型的专业学习群体为基础,通过互相合作和互相学习,促使教师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校本培训模式的内容重点:校本培训模式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专业需求。

比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和研讨,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同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协同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主任 名 校 长 、 学 校 到 高 校 的 专 家学 名 内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

培 训 内 容 精要 . 员主 动参 与 . 作学 学 合
本 文 系湖 南 省教 育厅 “ 一 五 ” 育 科 研 重 点课 题 研 究成 果 , 题批 准 号 : J 0 JZ 0 十 教 课 X K 8JA 0
校 本 培 训 , 指 基 于 学 校 发 展 和 是 教 师 自身 专 业 成 长 的 需 要 . 学 校 发 由 起 和规 划 、 本 校 作 为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将
由 教 师 培训 机 构 牵 头 组 织 ,充 分 利用 区 域 优 秀 资 源服 务 中小 学 教 师 教 育 工 作 。 现 资 源 共 享 。 现 校 本 培 训 与 区 实 实
外 资 源 起 辅 助 作 用 。第 三 , 求 特 色 追 是 培训 的关 键 , 目标 在 于形 成 “ 有 特 教 色 , 有特长” 学 的教 育 理 念 。校 本 培 { J l I
有 三 个 重 要 环 节 : 是 教 师 培 训 机 构 一 要 加 强 指 导 和 评 价 ; 是 本 学 校 的 组 二 织 管 理 工 作 要 到 位 , 是 教 师 个 人 要 j
专 题 研究
敷 吁
力 。教 师 的 自我 反 思 意 识 是 改 变 教 师 教学 行 为 的基 础 .教 师 通 过 反思 性 实 践 。 教 学 活 动 更 理性 、 自觉 。 而 , 使 更 然 “ 多 数 教 师 互 动 决 策 的研 究 表 明 , 大 教 师决 策 是 反应 的而 非 反 思 的 、直 觉 的 而非 理 性 的 、 行 的 而非 自觉 的 ” 例 。教 师的 反 思 意 识 和 能 力 直 接影 响 教 师 自 去 ” 专 家提 供 若 干 资料 或 为 学 员 创 设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手段创新的探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手段创新的探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手段创新的探索摘要:探索、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模式手段的创新,提出以“政府—国外教育机构—国内高校—中小学”四方联动、建立“课堂——网络——期刊”立体化的培训平台等“种子培训模式”,尝试调动各方力量,着重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艺术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为基础教育服务。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一、“种子培训模式”的探索(一)紧贴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提供培训服务1.国际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中英合作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PETT培训项目基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列入小学主课程的缘故,为提高广东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我们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有效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政府—国外教育机构—学院—小学”四方联动,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种子培训模式”。

所谓“种子培训模式”,是指由中方选派一批优秀教师作为“种子”赴国外接受培训;然后由这批“种子”教师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国内两级培训辐射到全省所有小学教师的一种金字塔式培训模式。

具体模式为:种子教师(国外培训)→骨干教师(国内一级培训)→所有教师(国内二级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能够做到及时推广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大面积覆盖培训对象,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实现培训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2.培训模式的实施中英合作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PETT)是广东省教育厅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英国利兹大学、广东省各小学以及我院共同合作的项目。

基于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列入小学主课程的缘故,我们与合作单位对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调研论证,调查结果显示:在广东省,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山区,英语师资非常缺乏,很多小学英语教师是其他学科的,通过短期培训、强化训练后就匆忙上任,真正科班出身的少。

于是,中英双方制订了以我们学院为培训基地合作培训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作者:韩均旦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2期一、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越来越显示出了其重要性及迫切性。

自二战以来,教师的继续教育已从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中启蒙并兴起。

如今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重,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来承担这一重要的历史任务。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真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然而我国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普及阶段。

现阶段的我国教师教育主要分成职前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两大块。

职前教育一般由那些正规师范院校和教育院校来完成,比较正规和高层次;而教师继续教育则相对效率比较低。

教师继续教育一般由各地教育局下属的教师培训单位承担培训任务,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就相对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职前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继续教育的参差不齐则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和重点。

而且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阵地,因此,根据我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同时,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也相当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它们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都是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颁布并实施的,是依靠专业的教育机构来执行的。

美国早在1961年就提出在职教师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并指出遵循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更是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同时把教师证书制度与培训学校,以及中小学校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起,应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意见,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非常重视老师继续教育,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令,促使教师继续教育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没有体现出时代特色与新时期对教师知识与技能的
需求 。国家 、地方和学校各级的在职教育计划在 目
能应付将来工作的需要 ,认为他们不需要再返回学 校重新 学 习和接受 培训 。培训教 师在 教学 过程 中也
缺乏反思性教学 ,不能与受训教师就教学 内容及教 学技巧上进行反思性思考与分享经验。由于中小学 教师很多时间都为繁杂的上课及行政事务所 占据 , 对 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研究及开 展其他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时间及能力支持。 3 .在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方面 ,培训对象 多为 广大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一线的普通教师培训机 会较少 , 边远地 区更甚 ,而且受训教师接受多为补 偿学历型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师 的继续教育的机会 首先为拥有教育行 政权力及骨干教师所拥有获得 , 尤其是在边远地区 , 一般的教师缺乏进修的意识也
模式的特征。同理 ,“ 教育模式 ”即指教育培训过 程 中,各种构成要素所形成的典型性、具有操作性 和可借鉴性 的结构关系 。因此 ,研究 “ 继续教育 模式” ,首先应对继续性教育培训模式的内在构成 要素进行分析。为弄清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基本构
长期以来 , 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主体主 我
要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 ,主要负责县内的中小学教 师及代课教师的进修 , 甚至有部分教师只能在乡镇 的教师进修中心进行继续培训。地市州一级的教师
进修 学校 和学 院主要负责 地市 州 内的优 秀骨 干教 师
的培训 , 省级教育学院负责省 内骨干教师 的培训。 基本上就是以不 同级别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学院及省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2期 20 0 6年 6月
集 美 大 学 学 报
Ju a f i iUnv ri o r lo me n J iest y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和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探讨如何优化培训方式,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进步。

一、线上培训模式的优势与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成为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线上培训模式具有时间灵活、地点自由、资源丰富等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资源。

而且,线上课程的参与者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与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师共同学习,进行经验交流。

然而,线上培训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线上学习往往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对于一些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教师来说,可能会存在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次,线上培训往往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有时候线上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二、线下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局限线下培训模式一直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强调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与实践操作。

线下培训通常由一些专业培训机构或学校组织,包括研讨会、研修班等形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深教师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然而,线下培训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

首先,线下培训的时间和地点通常不够灵活,可能会造成教师们时间上的冲突和疲惫感。

其次,线下培训往往集中于一两天的时间,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信息,容易导致教师学习质量不高,难以实际运用。

另外,线下培训也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有限的师资力量和场地限制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三、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培训模式针对线上和线下培训模式各自的优势和挑战,可以考虑采用混合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将线上和线下的优点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混合培训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预习或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参加线下培训来进行实践操作和经验交流。

浅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

浅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

浅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介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

首先,立足教师的实际,科学确定继续教育课程内容。

继续教育课程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安排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把握学校实际,为教师面临的教育实践提供有效支撑。

其次,重视继续教育课程的质量,确保学员学习收获丰富。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应以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方式,把控关键环节,强化质量管理。

再次,注重继续教育课程的宣传,增强教师参加的积极性。

中小学继续教育课程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参加的积极性,提倡要把继续教育课程宣传好,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让继续教育课程走向普及。

最后,采取多种机制保障继续教育课程的实施。

要把握好资金投入,按照实施计划和质量要求,改进继续教育课程,建立责任制,落实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评估。

总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应以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出发点,立足教师的实际,重视质量,注重宣传,采取多种机制保障实施,构建继续教育课程,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 1 -。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小学教育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资源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校本培训模式的概念校本培训是指根据学校或教育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特色和需求,对教师进行的专业提高和知识更新的培训活动。

它与传统的集中培训相比,更注重对学校和地方实际需求的反映和满足,更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效果的持续跟踪和评估,更注重对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的支持和发掘。

二、校本培训模式的特点1. 目标导向性强:校本培训是围绕学校和地方实际需求来展开的,因此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个性化需求满足:传统集中培训由于面对的是广大教师群体,其培训内容往往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每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而校本培训则由于面对的是学校内部教师群体,可以更好地对每位教师的需求进行诊断和针对性培训。

3. 自主性和互动性强:校本培训由学校或地方政府组织,学校、教育者和专家能够自主制定培训计划,并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培训更具有吸引力、有效性和互动性。

三、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1. 校本培训的目的:培养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2. 校本培训的方式: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堂、研究讨论、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以及组织专家讲座、考察研修、教育展览等方式,实现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共享。

3. 校本培训的关键点:培训的课题和内容必须贴近实际,引导教师自主探究、思考和交流;必须注重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

4. 校本培训的评价与质量保证: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和质量保证机制,评价教师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情况,针对性修改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效果。

四、校本培训模式的优势1. 校本培训更贴近实际。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满足小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和文献探究,从模式构建、教师素养、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

一、模式构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是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为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针对教师培训的实践与研究。

在模式构建中,要确立目标和任务、确定组织管理机制、选择培训方式和措施等。

其中,教师培训需要考虑到专业知识和命题技能的培养,使培训能够真正落地,让教师们掌握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技能。

在实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不同地区和学校,从自身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课程和培训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进教师交流与合作,形成培训的特色和亮点。

例如,广西柳州市华南中学小学部针对小学生思维发展和学科深化,建立了“专业性、成效性、分层性、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课程。

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学按照“小试牛刀、大刀阔斧”的原则,将教师培训任务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让培训内容细分化、扁平化,便于教师学习和实践。

二、教师素养教师素养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要关注教师素养的提高。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掌握新知识、革故鼎新,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升教师工作的主人翁意识、拥有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等这些素养。

只有培养出这些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变不惊,应对各种情况。

在培养教师素养方面,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专家座谈、研究课题、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培训,增强教师们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例如,广州一小学校采用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方式,开展实时课堂互动培训,让教师在观看现场教学的同时,快速掌握新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讨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策略。

首先,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小学教师持有相应的教育学位和教育资格证书,但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

通过校本培训模式,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其次,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校本培训模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第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促进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创新的推进。

通过校本培训模式,学校可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创新实践,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支持,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推动学校教育创新的发展。

在实践与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和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明确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时间等要求,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进行。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如教研活动、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校本培训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结果对校本培训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加强与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

专业化视野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专业化视野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专业化视野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教育也成为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

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

因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小学教师需要进行50个学时的继续教育,但是单纯依据课时来满足继续教育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如何在专业化视野下进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现有继续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专业化视野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并验证其是否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研究问题: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2、现有继续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有哪些?3、如何基于专业化视野进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4、新提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否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

步骤:1、调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现有继续教育模式的优缺点;2、基于专业化视野提出一种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3、通过实验计算不同继续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4、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不同继续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

四、预期成果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报告;2、现有继续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报告;3、基于专业化视野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设计方案;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验证实验结果的分析报告;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应用实践报告。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推动中小学教育的相应的发展。

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教师校本培训”作为深受中小幼学校领导和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模式,在九·五期间逐步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就地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作阶段发展性的总结和阐述。

一、关于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概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教育对象和施教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结成的关系而实施教学的一种较为稳定、流向和程序的实践活动和对这一实践有意识的管理。

教师校本培训实践活动诸多要素中应起决定作用的应是以下几方面1.校长对“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主阵地”这一理念的把握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是学校的法人,是执行国家关于教师全员培训法律政策规定的第一责任人,立足于学校,在教师工作的岗位,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是校长园长法定的工作职责。

只有确立这一理念,才有可能创造一切条件,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全面推行教师校本培训,落实校本培训的相关目标要求、培训内容、操作程序,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政策。

其实也只有在本校,校长对自己管辖的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活动能力等诸方面的能力特征和发展潜力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同时只有针对性的培训才可能使之提高,并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活动中促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就总目标来说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明确的培训目标在培训模式各要素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制约其他各要素。

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在总目标的要求下,根据各所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的实际,可以提出更为具体和针对性的目标及要求。

一般来说,学校领导更注重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形成困难的障碍的实践能力。

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

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

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初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教师的职业素养也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

特别是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教师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主,但并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挖掘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营口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2)分析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3)探索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4)提出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对策。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营口市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了解和认识情况,了解教师对继续教育需要的具体诉求和需求。

(3)实地调研法:了解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收集数据和资料。

(4)对比分析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三、研究预期目标及成果1.预期目标通过本研究,预计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提出针对性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改进建议,完善管理模式,并推进营口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3)丰富和完善营口市教育教学法规、政策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各领域的管理工作。

2.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了解营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院地结合”模式初探
摘要:继续教育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要着眼于整体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专业性,发展主动性,全面构建多元主体、统筹协调、持续推进的继续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院地结合;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院地结合”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种方法。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高校出资源,地方出政策”,即高等学校充分发挥优质的智力资源、培训条件、研究力量、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势,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性政策,共同推进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一、实施“院地结合”模式的条件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化指导
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地高校分布情况和各县基础教育工作实际,组织所有高校与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对接座谈会,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高校与各县对口意向,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促进高校与各县形成对口合作关系。

也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校自由对接,形成对口合作关系。

(二)高等学校有效整合培训资源
高等学校组织人员深入对口县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摸清各县教师队伍素质情况,并形成提升区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求报告。

在此基础上,高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整合校内各种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师资、课程、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资源合力,确保培训条件能够满足各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

(三)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健全培训机制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专门出台区域
内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政策,明确教师在岗学习、脱产进修、自主研修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全力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实施“院地结合”模式的方法
(一)脱产研修
脱产研修是指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全脱产或半脱产到高等学校进行研修学习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全脱产研修要求教师完全脱离现在工作岗位,时间原则上安排一个月至三个月;半脱产研修要求教师部分脱离现在工作岗位或分研修阶段脱离现在工作岗位,时间原则上安排三个月至半年。

1.各县选派脱产研修教师。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建立教师脱产进修选派机制。

一是利用超额编制将学校在编在岗教师按周期进行轮流选派,即在安排编制时,按区域内教师总数的10%作为超额编制,并按区域内学校和教师数平均分配到各个学校,各个学校按照超额编制情况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到高等学校脱产研修。

二是结合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选派教师脱产进修,即由各县与对口高等学校协商,每年安排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各县学校顶岗实习,替换出的相应学校教师则到高等学校脱产进修。

三是由教师自行向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选派和安排。

2.高校组织教师脱产研修。

高等学校针对各县教师脱产进修选派情况,首先,组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电话邮件交流等方式,收集和梳理各县教师提出的具体培训需求,并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其次,开展研修课程设计。

组织专门力量根据调研需求进行课程设计,邀请专家对设计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同时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

最后,组织各县教师研修。

为各县教师选派研修导师,对各县教师在研修期间的学习、研究、实践等情况等进行档案记录和学分管理。


3.第三方机构实施绩效评估。

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共同选定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机构,对教师脱产研修进行绩效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一是评估选派脱产进修教师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选派长效机制建立情况。

二是评估高等学校组织各县教师脱产进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影响力。

三是评估各县教师脱产进修后促进教育教学行为变化的情况,对各县教师的实践工作进行有计划的跟踪问效。

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进一步调整、矫正和完善脱产进修制度。

(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向对口县公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各县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报名后,统一到高等学校参加集体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

也可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根据实际,委托高等学校举办各种培训班,并选派相应教师到高等学校参加集体培训。

集中培训时间原则上安排1—2周。

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实施班级管理,有利于统一培训内容模块和现场考核评价。

最大的缺点是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不便于发挥参训教师个性。

1.高等学校发布培训项目。

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对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研究,每学期或每学年度针对对口县发布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要体现如下三个特性:一是时代性,即课程计划紧紧围绕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反映国家和地方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要求。

二是前瞻性,即课程计划要整合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力量,反映高等学校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超前性预测。

三是实践性,即课程计划要满足教师转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需要,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2.高等学校实施课程计划。

高等学校根据课程计划形成培训实施方案,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工作队伍,安排并完善培训设施及食宿条件,按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一是组建班级组织和学习团队,根据参训教师学习基础和自身特点,安排或由教师自主选择班组组织和学习团队,并选举临时班委和支委,构建临时性学习型组织。

二是按课程进度实施课程计划,对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进行过程性监控,并及时记录和反馈培训效果。

三是组织集体研讨和评价,以班组或小组为单位,组织参训教师进行集体或专题研讨,并以现场测评方式进行培训绩效评估。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委托高等学校实施的项目,课程计划由高等学校与委托方共同商定后实施。

3.高等学校提炼宣传培训成果。

高等学校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培训团队总结反思培训工作,梳理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形成具有典型经验的培训成果,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一是提炼宣传培训价值,选取部分具有现实性和地域性的培训课程进行提炼宣传,反映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与成就。

二是提炼宣传培训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