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创卫专题片解说词(九)
创卫专题片解说词(九)创卫专题片解说词之一:创卫专题片解说词——诗意栖居的地方淞南镇,地处名闻遐迩的吴淞口之南。
一条长江路,横亘东西;一道南泗塘,纵贯南北;一座逸仙高架路,穿镇而过。
独特的地域优势,自上世纪中叶,便相继引来了几十家市属大型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
曾几何时,巍峨的高炉,奔腾的钢水,林立的烟囱,成山的钢渣……这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让人热血沸腾的独特景观,未尝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工业建设一日千里的象征。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一方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里的环境长久而严重的污染,一时间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沉重话题,成为淞南镇政府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成为宝山区领导“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严峻课题。
上世纪末,随着上海市市政动迁工程的展开,淞南,又成为了重要的人口导入区。
全镇19个居委会的30个居住小区,云集了4.3万人口。
高度的工业化,居住的生态化,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现实矛盾。
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现实的发展问题,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要聚焦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去。
是的。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淞南镇党委、淞南镇政府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从人民群众最揪心同时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整治环境污染的课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了淞南镇“利为民所谋”的重大实事工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淞南镇党委和政府发扬“敢为人先,永不懈怠”的宝山精神,经过近十年的科学规划、艰苦奋斗,终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案——2003年,淞南镇胜利完成创建上海市一级卫生镇的光荣任务;2005年,淞南镇胜利创成“上海市首批新版文明镇”,赢得了上海市的最高荣誉;同年,淞南镇又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宝山区平安乡镇”等光荣称号。
解说解说词范文4篇
解说解说词范文4篇本文是关于解说解说词范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新村是一方古老的土地,大自然赋予了她得天独厚的资源,80裴李岗遗址折射出人类文明最早的曙光,望京水库、公主湖、望母台传唱着美丽的故事。
新村又是一个年轻的小城镇,自1996年撤乡设镇,刚刚走过的发展历程。
仿佛一夜之间,新村镇悄然兴起一股全民行动的卫生创建热潮,这里面凝结着新村三万人民对家园“文明、卫生”的企盼,展示出了一方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众志成城的豪情。
出片名:全民动员创卫、共建美好家园--新村镇创建省级卫生镇纪实(幕:新村镇现辖24个行政村、156个村民组。
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新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地下水、煤炭蕴藏丰富,羚锐制药、灵佑制药、福华钢铁公司先后来此投资兴业。
近年来,新村镇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是河南省综合实力百强镇、郑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
新村是一座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充满活力、投资环境优良、极具潜力的新兴城镇,全镇共有160余家工业企业,总投资额达26亿元。
新村是一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文明镇。
社会生活环境优良,民风淳朴。
镇区内有敬老院、医院、商场、酒店等完务的配套设施。
当时间进入的时候,新村镇的大改革、大开放已经跨入第。
来,新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随之步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而全镇跨进第2个年头的卫生镇创建活动,更显示出波澜壮阔、方兴未艾的科学发展态势。
两年来,新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上级爱卫会的号召,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镇活动,作为改善城镇形象、加快城镇发展、增强城镇竞争力的一项系列工程来抓;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
在创建卫生城镇活动推动下,新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卫生管理不断强化,居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
城市宣传片解说词
城市宣传片解说词第一篇:和谐生态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人文荟萃,名胜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物产丰富,五谷丰登,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荷藕之乡。
宝应——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的北大门,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毗邻。
宝应,县域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14个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人口92万。
县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望直港镇区面积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现有人口万。
宝应位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同属上海经济区、南京都市圈。
发达的交通,广阔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
宝应已成为一座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已形成以输变电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和压力容器、泵阀管件及有机食品制造二大特色产业的工业体系。
位于城区东部的望直港镇,连续5年蝉联县经济目标考核一等奖。
现有工业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近100家,集镇共有三大园区;江苏耿耿工业园、扬州市汽车配件工业园、扬州市食品工业园,拥有电工电器、机械制造、车辆配件、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
沿着美丽的宝应大道向东,一个绿意盎然、生态优美、宜居怡人的望直港展现在您的眼前。
第二篇:开放创新一.开放条件日益完善二.开放载体日益坚实三.开放环境日益优化四.创新理念日益增强1.产业创新2.人才创新第三篇:幸福文明水是宝应的灵魂、绿是宝应的特色、文是宝应的精髓、洋是宝应的气派;今天的宝应已彰显出一个生态、园林城市的崭新风貌。
宝应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今天的望直港作为宝应的东方明珠。
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个平安、诚信、法制、文明的望直港呈现在您的眼前。
开放的望直港充满商机、热忱的望直港充满诚信、奋进的望直港充满活力!。
创建国家卫生镇专题宣传片解说词
创卫新东海·奔赴新未来片头——国家卫生镇创建,见证者一座城镇的进步与成长、发展与变迁。
作为东海镇迈向宜居宜业目标的重要一环,东海镇创卫工作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实而有力,浸透着无数的付出和努力,这是一场考验,更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华丽蜕变。
东海镇,位于启东市东首,东临黄海,南与寅阳、惠萍接壤,西濒三条港,与南阳、惠萍两镇相邻,北与近海接壤,地理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怀揣着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宏愿,东海镇以破局重生的勇气与毅力,在这片8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播撒下一颗创卫的种子,用63465个东海人的殷切渴望,浇灌出国家卫生城镇的盎然新生。
明方向·强支撑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保障。
聚焦2021年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东海镇党委政府把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领导推进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优化运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东海镇实行镇区分片分办公室包管制度,划分责任包干区域,将创卫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职能单位和行政村,形成齐抓共管、全面管理、各司其职、层层包干负责的局面,为创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重宣传·树风气以教育为基础,舆论为先导,东海镇构筑起三级宣传网络,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为主题的“每家净”活动,评选出“洁净庭院”3000多户,激发起群众的参与热情。
构筑教育阵地,东海镇举办健康教育主题讲座,每年开展健康体检和义诊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健康卫生主题宣传,全镇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营造出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聚焦重点领域,东海镇组织卫生院相关人员下基层、进企业,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全面普及饮食、公共场所、企业等行业健康卫生知识,在全镇学校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对食品、饮食服务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开展监督教育,着力开展控烟宣传和禁烟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片解说词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片解说词一、概述1. 正式问候词2. 简要说明宣传片的目的和意义二、介绍国家园林城市的背景1. 说明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及标准2. 简要介绍国家园林城市的历史渊源3. 介绍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成就三、描述国家园林城市的自然资源1. 突出国家园林城市的独特自然景观2. 描述国家园林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3. 强调国家园林城市的生态保护成果四、介绍国家园林城市的人文资源1. 引用相关数据,突出城市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2. 描绘城市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文化名人等3. 强调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五、展示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建设1. 介绍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2. 展示城市的城市景观和城市公共设施3. 突出城市的城市管理和环境维护六、强调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前景和目标1. 分析城市的发展趋势和优势特色2. 展望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3. 特别说明城市发展的重点和重大项目七、总结宣传片,强调国家园林城市的特色和魅力1. 总结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突出城市的园林特色2. 引用名言警句,加强语气感染力3. 对城市的美誉度进行总结,并号召观众对城市的关注和支持八、结束语1.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宣传片的意义和目的2. 表达对观众的诚挚感谢3. 对观众提出期待和希望,引导观众关注和赞誉国家园林城市。
九、将国家园林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具体展现1. 介绍国家园林城市的独特场景和景点国家园林城市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城市内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雄伟的裙山、清澈的湖泊、蜿蜒的河流等等。
城市规划设计精美,充满绿色植被的城市公园、花园和广场随处可见,打造出了一片片天然的绿色屏障,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还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闻名遐迩的文化节庆等等,无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的魅力和特色。
2. 强调国家园林城市的环境氛围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是其重中之重,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重点区域整治,大片绿地、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国家级生态乡镇专题片解说词
四季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专题片解说词画面:【神河源风景区,清澈的四季河水,麻柳树,巴山民居风格民房等场面】解说:从岚皋县城出发,沿岚城公路,溯清澈蜿蜒的四季河而上,让人眼前一亮。
宽阔平整的沥青路直通神河源省级旅游景区而入渝;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巴山民居风格民房依山傍水而建,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郁郁葱葱的麻柳树沿四季河两岸一直延伸到神河源;电线,电视电话光缆线以及村级水泥公路连通其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头桥村的杨家院子,集吃、住、娱、乐、游为一体的“农家乐”星罗棋布,广揽八方宾客……这就是岚皋县重点生态旅游乡镇——四季乡。
四季乡位于岚皋县城南郊,全乡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1608户,6260人。
四季乡的地形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河谷,平均海拔1400米。
境内水源充沛,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岚城公路贯穿全乡46公里经国家AAA级风景区神河源直通重庆,四季河蜿蜒30余公里汇入岚河,清澈见底的四季河水已成为保证县城居民饮水的主水源。
画面:【农家乐,农家宾馆,木耳等产业场景,蔬菜林果种植园场面】解说:四季乡党委政府抢抓岚皋大旅游发展机遇,确定了“打造旅游新村,建靓四季河畔,壮大特色产业,富裕全乡人民”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以农家乐饮食服务为龙头的旅游消费集镇,以地方特色食品开发和无公害蔬果种植为中心的种养殖业,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支撑的劳务输出三大支柱产业,促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2009年,四季乡农业人口总数6260人,农业总产值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70元。
画面:【各项基础设施场景(岚城公路、村级公路、无线通讯发射塔、高压电线杆、便民桥、饮水设施,中心敬老院、卫生院、麦溪小学)】解说:抢抓扶贫综合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新修的48公里村级公路彻底改变了农民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历史,全乡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2.4平方米;全乡九个村的高低压电网全面改造,将点点光明送进了大山深处,95%以上的农民用电与城镇居民一样同网同价;修建了18座便民桥,连通了四季河两岸1700多户农户;通过高山移民、工赈移民等项目的实施,487户农户从大山深处搬到了交通便利的地方,乔迁新居住进了小洋楼;两所完全小学和乡中心卫生院的基础条件大力改善,当地百姓也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2000平方米的乡中心敬老院的建成,使全乡78名五保老人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住宅电话、有线电视、移动通信普及率分别达到67%、63%、95%;全乡完成了八处集中饮水饮水工程建设,铺设供水管道总长达23130米,85%以上的农民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每年定期对水质进行三次以上监测,集中饮水水源地合格率达到100%,饮用水合格率为100%。
生态城市宣传片解说词
生态城市宣传片解说词象一幅缓缓舒展的江南诗画,这里青山似诗,碧水如画;象一首娓娓动听的江南丝竹,这里天人合一,琴瑟和谐。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政府每年通过任务书的形式把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区)和部门,层层落实责任,把工作实绩与年度的考核挂钩,形成了政府部署、部门联动,上下同心、全力的共建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在城乡积极开展“创生态溧阳、建美好家园”宣传,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浓厚的氛围。
市人大专题就天目湖饮用水源地保护作出决议。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湿地15129亩,退渔还湖6623亩,退耕还林32000亩。
在全国率先的实施了饮用水湖泊生态清淤的工程,固本清源,使得天目湖更加显秀美,水质更趋纯净。
注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关闭矿山企业54家,轧石厂91家,石灰窑65座,机立窑生产线31条,(chuqin 畜禽,应该是xuqin)采石宕口67个,同时对废弃矿山宕口实施了生态修复。
2006年以来,完成修复总面积4894亩、生态复绿1016亩。
与此同时,建成了上黄水母山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
高标准建设了溧阳市环境监控中心,对全市38家重点污染源实现了在线自动监控。
累计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市垃圾焚烧厂,通过实施垃圾焚烧、余热利用、炉渣制砖及烟气处理等三废综合利用技术措施,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
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垃圾统筹处理,月处理垃圾11000余吨。
近四年来,全市生态建设投入40.04亿元,国家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社区还是企业,“创绿色溧阳,建生态家园”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心声。
新溧阳,新征程,在这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里,在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溧阳人正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新的起点,以“绿色崛起”为战略目标,全面开创健康、富裕、和谐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
创卫专题片清洁城市美化家园解说词
创卫专题片清洁城市美化家园解说词著名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对于黄石儿女来说,永远不能忘却的是城市日新月异、水秀景美的变化;是城市温馨如春、温暖如家的记忆。
而这一切来自于卫生城市创建,得益于卫生城市创建!因为有了这一切才让黄石这颗江南明珠焕发出新的光彩!黄石,因水而灵动,磁湖、青山湖宛如碧玉,让依水而建、依山而立,国土面积4583平方公里,人口260万,市区面积233.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3万的江南城市更加妩媚动人。
黄石,因地而显赫,位居湖北东南、长江之滨的她,享有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武汉城市圈中最具影响力副中心城市的美誉。
黄石,因矿而厚重,3000年的矿冶文明,既浇筑出了“铜斧熔炉”的精神,也催生出了“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等在各个时代独领风骚的工业文明。
为了抓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黄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四城同创”工作指挥部,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制度保障”的创建思路,实行市“ 五大家”领导挂点城区督办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卫生监督员参与城管执法和市容环境卫生考核,实行日检、周查、月排名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先后出台了《黄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黄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黄石市“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而有力促进了黄石创建卫生城市的进程。
为了抓好全民健康教育,黄石每年组织各种志愿服务队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立卫生宣传点,宣传卫生健康知识。
还抓住世界卫生日、艾滋病防治日、世界无烟日等契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四进”活动和健康“66条”大型巡展活动。
城市建设发展专题片配音解说词
城市建设发展专题片配音解说词四川——古代也称“巴蜀”、“蜀国”,掀开川西的历史,这块中亚腹地展现出的辉煌历史文化令人神往,在这个人类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四川俨然成为了东方的耶路撒冷。
如今的四川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感受千年遗迹、亲身体会这块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建筑是凝固的文化。
四川市西昌区的城市建设者们吮吸着千年历史的精华, 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承载力不断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今天,当你走进西昌区,随处可见历史人文风貌的景观、展现远古文化的雕塑、欣赏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与明现代文明的相互交融,体会到建设者们的独具匠心。
城市要发展,规划须先行。
西昌区委、政府按照“葡萄绕城、水景入城、绿色满城、道路环城、环境靓城、文化立城、旅游兴城”的发展思路,改变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完成了《2012-2030年四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四川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川市交河物流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空港物流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四川市西昌区7乡、2镇、2场总体规划和**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及项目落地提供了法定依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
近年来,西昌区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加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截止目前,全区住宅面积约**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约**平方米。
近年来,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套,建设农村安居富民房**套。
同时,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区道路面积达**万平方米;新安装城区道路路灯**盏,城区道路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集中供热站及配套附属设施热源厂一座,新建、改建换热站21座,供热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年减少烟尘排放量**吨、减少SO2排放量**吨、减少地面灰渣排放量**吨、灰**吨。
生态专题片讲解词
《守护绿水青山,共筑美好未来》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里,山河壮丽,生态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守护绿水青山,共筑美好未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使命。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数的生态奇迹孕育而生。
从浩渺的森林到奔腾的江河,从繁华的城市到静谧的乡村,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宝藏。
这些宝藏不仅滋养着万物生灵,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森林砍伐、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我们没有退缩。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我们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工程扎实推进,为大地披上了新绿。
同时,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新常态。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成为现实。
当然,我们也深知,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让我们携手努力,守护绿水青山,共筑美好未来!。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专题片解说词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专题片解说词篇一:环保宣传片解说词【字幕】水秀山灵生态金西——浙江金西经济开发区环境整治工作巡礼在碧水盈盈的衢江之滨、钟灵毓秀的九峰山麓,有一片古朴而又散发着希望的热土,它就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浙江金西经济开发区。
金西经济开发区位于金华市西部,托管婺城区汤溪、罗埠、洋埠三镇,区域面积171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10万。
金西大地,历史悠久,所在地原为汤溪县治,为古婺八县之一。
这里资源优势突出,是浙江省首家黄土丘陵非农开发试点单位,黄土丘陵综合开发项目已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开发区成立之初,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序渐进开发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日渐显现的洼地效应,使金西成为有识之士的“淘金地”。
目前已有包括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企业入园,在昔日荒芜的黄土丘陵上已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基本建成6平方公里的产业平台,“伊利”、“梦娜”、“金鼎”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来金西发展兴业。
当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清香依然未散,当蓬勃的经济发展活力蓄势迸发,金西人更加注重了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山水田城相嵌,是金西人为之奋斗的美妙意境。
金西正全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形态布局,努力把金西建设成以工业为主,旅游、商贸发达,生态、和谐、充满活力、宜居乐业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如今,水秀山灵,生态金西,这里正成为金华创业、居住、游乐的城市“后花园”。
【字幕】政府主导,理顺环保工作机制开发区成立以来,一直把环保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件重要实事来抓,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着力点来抓,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领导和督查机制,实现环保工作常态化。
开发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组织体系,每季对环境整治情况及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
生态之城的宣传片文案
生态之城的宣传片文案
身处城市,我们常常感受到交通拥堵、雾霾笼罩、环境污染等问题围绕着我们。
然而,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个全新的城市概念——生态之城。
生态之城,不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个理念的传承。
我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的居住环境。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植被和清澈的河流。
我们秉承着生态原则,大规模种植树木和草坪,为城市增加了大片的绿地。
这不仅提升了空气质量,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生态之城注重可持续发展,引入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不仅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电力,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绿色交通是我们的特色之一,广泛建设自行车道以及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环保交通工具。
除了绿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外,我们还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
我们设立了生态保护区,保护各类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我们还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和教育项目,提高居民对环保意识的认知。
生态之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地方。
我们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创造了一个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我们鼓励创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经济繁荣和就业机会。
生态之城,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共享资源、守护家园。
加入我们,一起建设生态之城,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绿色、宜居,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美好的天地。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宣传文案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宣传文案
[城市名称],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正在向你招手!
在这里,大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空气清新,天蓝水绿。
无论是漫步在公园绿地,还是骑行于河畔小径,你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呵护。
城市绿化覆盖广泛,让你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
城市的交通便利,公共交通发达,让你轻松出行的同时,也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共同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精心保护,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你可以在公园里观赏到各种珍稀鸟类,也可以在郊外感受大自然的原始之美。
我们注重生态平衡,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服务,让你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医疗设施、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你在这里享受到全方位的宜居体验。
[城市名称],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生态宜居城市,欢迎你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生态之美!。
遂宁市国家卫生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遂宁市国家卫生城市专题片解说词追逐梦想家园——遂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题片解说词(女)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
遂宁人用激情追逐梦想家园,用汗水浇铸幸福坐标。
(男)六年创卫,六载艰辛。
遂宁人民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出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画卷。
(女)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平定蜀地战乱,为这片红土地取下一个美好的名字——遂宁。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遂宁设立省辖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幅员面积5300多平方公里,人口384万。
省辖市的设立,翻开了遂宁崭新的发展历史。
20多年来,遂宁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生产基地,形成了油气盐化工、食品饮料、高档家纺及服装、机械配套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拥有中国沱牌、华润锦华、四川美丰、明星电力、高金食品、华纺银华6家上市公司。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亿元。
(男)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破旧的裙房卡口成为城市硬伤;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棚户乱搭;以街为市、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停车辆;市民随地乱吐痰、乱扔垃圾等现状,人们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同期声1 “裙房卡口阻碍了城市交通,影响了城市形象,早就该拆了。
”同期声2 “建市这么多年了,我们还像住在乡坝里一样。
道路不通,路灯也没得,生活一点都不方便。
”画面:裙房卡口、农贸市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旱厕整治前脏乱差画面;市民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女)在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中,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于2003年9月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决定,开始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奋斗历程。
在2005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之后,又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和谐新城城市创卫解说词
和谐新城城市创卫解说词**市位于**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9.3万人。
**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奉献的城市。
中华民族之魂、**之魂的铁人精神,就在这里诞生;走进**,你会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情有独钟一这里,两江环抱,沃野千里,辽阔神秘,四季分明;这里,湖在城中,城在绿中,天人合一,美如仙境;这里,井站如星、炼塔如林、温泉遍地、日夜喷涌;这里,市区繁华,街道宽畅,重楼叠宇、广场恢弘;这里,天蓝水碧,万木葱茏,百鸟翔集,鹤舞鸥鸣;这里,夏至花开如海,冬来雪韵丰盈,四季风光独秀,尽显欧陆风情。
这是恢弘的美,天成的美,无言的美,和谐的美!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新跨越中,在建设文明美丽和谐现代都市的进程中,正满怀信心,举步迈向国家卫生城市。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征途上,**人已经走过十个春秋。
经过近3650个日夜的历练,**人深切地感到,“创卫”不仅是一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为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也是城市转型,进行二次创业,创建百年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战略新高的现实需要,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构筑现代都市的重大举措。
于是,一届届**领导,始终坚持举全市之力,把“创卫”工作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抓;于是,一个个单位、一家家媒体,始终坚持营造舆论强势,让“创卫意识”深入人心;于是,一座座基础设施拔地而起,为创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一次次拉网式排查、一回回治理战役,攻克了一道道险阻、一重重难关;于是,**市一天比一天靓丽,一天比一天健壮,一天比一天青春勃发!工作千万件,落实是关键。
“创卫组织”逐级建立、“创卫机制”长效科学、“创卫任务”逐项分解、“创卫责任”层层落实。
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都是本单位、本市门、本辖区的第一责任人,直接抓创卫,实行划片包干,分级管理。
“创卫”热线铃声不断:一个个热点问题被圆满解决,一声声问候道出了百姓对政府的感激;“创卫”评比活动全民关注:一个个正面典型人人礼赞,一个个反面典型痛改前非;700名卫生协管员、1000名卫生义务监督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活跃在企业、社区、机关、学校,成为“创卫”工作的宣传员、市民卫生习惯养成的示范者和排头兵。
城市宣传片解说词
城市宣传片解说词第一篇:和谐生态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人文荟萃,名胜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物产丰富,五谷丰登,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荷藕之乡。
宝应——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的北大门,与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毗邻。
宝应,县域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14个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人口92万。
县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望直港镇区面积90.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现有人口6.08万。
宝应位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同属上海经济区、南京都市圈。
发达的交通,广阔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
宝应已成为一座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已形成以输变电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和压力容器、泵阀管件及有机食品制造二大特色产业的工业体系。
位于城区东部的望直港镇,连续5年蝉联县经济目标考核一等奖。
现有工业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近100家,集镇共有三大园区;江苏耿耿工业园、扬州市汽车配件工业园、扬州市食品工业园,拥有电工电器、机械制造、车辆配件、食品加工和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
沿着美丽的宝应大道向东,一个绿意盎然、生态优美、宜居怡人的望直港展现在您的眼前。
第二篇:开放创新(PPT)一.开放条件日益完善二.开放载体日益坚实(宝应几大园区和望直港三大园区)三.开放环境日益优化(县文件和镇文件)四.创新理念日益增强1.产业创新(电工电气、车辆配件、压力容器、食品加工、新材料)2.人才创新第三篇:幸福文明水是宝应的灵魂、绿是宝应的特色、文是宝应的精髓、洋是宝应的气派;今天的宝应已彰显出一个生态、园林城市的崭新风貌。
宝应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今天的望直港作为宝应的东方明珠。
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个平安、诚信、法制、文明的望直港呈现在您的眼前。
开放的望直港充满商机、热忱的望直港充满诚信、奋进的望直港充满活力!。
制作生态文明短视频文案
【视频时长】:3分钟【视频背景音乐】:轻快、富有节奏感的环保主题音乐【视频画面】:开篇展示我国大好河山,随后切换至城市、乡村、企业等不同场景,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文案正文】:(画面:清晨,阳光洒在绿色山川上,鸟儿在枝头欢唱)旁白:这里是我们的家园,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生灵。
为了保护这份美好,我们一直在努力。
(画面:切换至城市,展示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场景)旁白:在城市生活中,我们倡导绿色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让空气更加清新;我们践行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开投放,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们节约用水、用电,让地球母亲得到休养生息。
(画面:切换至乡村,展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场景)旁白:在农村,我们推广生态农业,使用有机肥料,让土地更加肥沃;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画面:切换至企业,展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场景)旁白:在企业,我们倡导节能减排,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我们关注环保创新,研发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环保的需求。
(画面:展示我国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旁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画面:展示全国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旁白: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从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到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都在努力。
(画面:展示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场景)旁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传承绿色理念,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画面:展示人们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旁白:如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已经惠及千家万户,绿色家园、蓝天白云、清澈河水,这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画面:展示人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旁白: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画面:视频结尾,展示我国大好河山,背景音乐渐弱)旁白:绿色梦想,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我们的行动,您的见证!【视频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春风又绿江南岸
配音网解说词范文关键字标签:配
音配音
网配音公
司专业配音
风景区专题片解说词企业专题片解说词人物专题片解说词党建专题片解说词工会专题片解说词
地税专题片解说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税务局
专题片解说词教育专题片解说词医院专题片解说
词
城市专题片解说词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双拥专题片解说词旅游专题片解说词社区专题片解说词
银行专题片解说词保险公司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六千年的历史几乎和长江文明一起诞生;这是一片迷人的土地,浓缩了锦绣江南所有的风韵。
这就是丹阳,丹凤朝阳、展翅升腾的地方,江南大地、古运河畔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东连上海,西接南京,全市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81万。
人杰地灵,群星璀璨。
这里是南朝齐梁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这里诞生过唐代诗人许浑,宋代爱国志士陈东,清代女诗人贺双卿;近现代教育家、爱国老人马相伯,语言学家吕叔湘,美术家和教育家吕凤子。
这里是丹凤栖息的地方。
四季葱笼、春色满城。
典雅靓丽的江南风情,文明和谐的城市品位,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流光溢彩,魅力无限。
这里又是丹凤腾飞的地方。
创业、进取的理念,铸就了这座城市不朽的灵魂。
眼镜之都、灯具世界、皮鞋之乡、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纵横四海,享誉天下。
目前,丹阳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6位。
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和谐之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福布斯全国最佳商业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基教育工作先进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6年,一首嘹亮的绿色畅想曲在古城丹阳回响。
丹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模范读成劳模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同时,及时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市的新目标、新追求,确立了“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发展理念,掀起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的新热潮。
市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执行组长,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参与,浓墨重彩地挥动创建生态城市的大手笔。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丹阳的环境建设逐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创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9年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广厦成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意葱茏。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路畅。
风景这边独好。
今日的丹阳,既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气息,又不失江南水乡的古雅韵味。
在这里,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块石,每一处景,都渗透着人文关怀的理念。
如今,不论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还是丹阳当地的居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丹阳正逐步被郁郁葱葱的生命之绿覆盖,一个“城在绿中,绿在城中”,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绿色人居环境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创建国家生态市,把丹阳干群的心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全市上下形成了三大共识:生态市创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抓手。
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造势迅速展开。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雷厉风行,让创建国家生态市在全市城乡家喻户晓。
环保征文比赛、环保书法绘画比赛、青年环保志愿者行动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深化了公众生态文化意识。
2010年“6•5世界环境日”前夕,全市举办了《共建绿色共享和谐》为主题的大型电视晚会,进一步宣传了环保理念,普及了环保知识。
一个全民参
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
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市政府每年都与各镇(区)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每个镇设立环保所,配备专职人员,在155个行政村建立环保监督员制度,形成了“政府统领、属地负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江苏省丹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关于落实环保优先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建国家生态市的政策性文件先后制定出台。
丹阳在创建生态市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攻克环境基础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难点,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实施“绿色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上。
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
视光学、五金工具、汽摩配件、现代家纺、生态木业、精细化工6大传统产业集群内涵增长、全面提升。
累计20多个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68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市”称号。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建成无公害、有机、
绿色农产品基地98.17万亩,各类农业园区达20多个,初步形成了稻鸭共作等十大特色农业体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亚木业等一批企业被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江苏丹毛纺织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级环境友好企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全市上下围绕“现代气息,绿色和谐”的总体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全面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6.5亿元,建成2座市区污水处理厂和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累计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09.01公里,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76%。
投入近5000万元,启动珥陵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投入1.5亿元,整治全市城乡河道。
累计疏浚城乡河道近300公里,二级沟57条,村庄河塘、沟2369个。
目前,城区河流已无劣Ⅴ类水体,林荫河畔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整个城市再现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特色。
投入13.5亿元,全面启动区域供水工程,2010年7月,长江黄岗取水口2号管线提前通水,居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长江水。
投入1亿元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行。
整个工程占地210亩、总库容量145万立方米,获得江苏省一级垃圾处理场的称号。
2010年,再次投入1000余万元,采用膜技术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进行提档升
级。
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大力推进天然气入村入户,投入3.5亿元的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投入运行。
铺设集中供热管网13公里,热网覆盖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
全面开展燃煤炉窑灶整治专项行动,共淘汰各类燃煤窑炉、锅炉、茶水炉90余台,对市民影响最大的污染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0年,空气环境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46天。
积极创建噪声达标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达53.9分贝,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8.0 分贝,有力保障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安静祥和。
投入2亿多元用于老小区改造,从地下管网到地面绿化,从出行通道到垃圾清理实现全面整治出新。
彻底修复和改造背街后巷50多条。
以生态镇、生态村为重点的生态创建活动在全市开展得如火如荼。
全市共建成“绿色学校”99所、“绿色社区”20个、“绿色家庭”1个、“生态村”58个,12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考核。
以道路防护林带、水系防护林带、农田林网、十万亩意杨林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绿化造林工作。
全力打造“绿色廊道”。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9.08%。
绿色创建的不断延伸构成了“绿色丹阳”的美丽画卷。
此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集贸市场等专项整治也取得了
巨大成效,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丹阳市坚持把工业污染控制作为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全面开展印染、电镀、化工等重污染企业达标升级专项整治,关停化工企业66家,取缔“十五小”企业62家,关停所有采石宕口和轧石企业,对废弃矿山宕口实施了生态修复,关闭电镀车间158个,对99家企业安装在线监控仪并与国家环保部联网,实现了对排污企业的远程监控。
对超标排污、违法偷排企业,始终坚持刚性执法、决不手软。
三年来,共停产整治企业72家,限期治理或整改企业37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4起。
把环境知情权、监督权交给公众,让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
在全国率先推行污染控制报告会制度,让老百姓直接评判企业的环境行为,让企业感受自己的责任。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对此进行过专题报道。
象一曲娓娓动听的江南丝竹,吹奏出一曲天人合一,琴瑟和谐的优美乐章,在丹阳大地上久久回荡。
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批又一批外商纷至沓来,一个又一个大项目成功入驻。
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丹阳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更美了,群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活动,丹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蓝天碧水间,一座古老文明的城市、一座现代时尚的城市、一座以绿色作为发展坐标的城市,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如丹凤朝阳,正朝着绿色丹阳、健康丹阳、和谐丹阳、创新丹阳的目标展翅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