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物理一轮精品小专题复习系列之课时提升作业(五) 第二章 第2讲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四) :第二章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附答案)
课时提升作业(四)(40分钟 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6分,13~16每小题7分,共100分。
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3分)1.(2013·南宁模拟)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的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2.以下情景中,加点的人或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3.(2013·广州模拟)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汽车通过一隧道的速度为5 m/s4.(2013·柳州模拟)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某个物体为参考系乘客是运动的,此物体为( )A.江岸的码头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D.奔流的江水5.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时37分”表示“时刻”B.“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和路程都为零C.“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D.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可以把“神舟九号”飞船看作质点6.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7.(2013·杭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8.一足球以12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4 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 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A.120 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B.120 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C.360 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D.360 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9.(2013·淮北模拟)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C.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10.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11.(2013·潍坊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路程是精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只要运动物体的初、末位置确定,位移就确定,路程也确定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12.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中国选手陈若琳和汪皓夺得了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冠军,她们在进行10 m跳台训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越来越快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13.(2013·德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是指平均速度B.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C.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14.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
第二章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自主学习型
1.合力的大小范围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 合≤F1+F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 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
( BC )
2sin2
A所.以若当F 一F定一,定θ时大,时θN越大小B.,若N F越一大定;,当θ 小θ 时一N定大时,F 越大,N 越大.
C故.选若项θ 一B定、,CF正大确时.N 大 D.若 θ 一定,F 小时 N 大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4.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 分力的过程. (2)遵循原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 三角形 定则. (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 效果 分解;②正交分解.
二、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 方向 的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 2.标量:只有大小 没有 方向的量,求和时按 代数法则 相加.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判一判 记一记 易错易混 判一判
(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 (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受力分析时不能重复分析.( √ ) (3)1 N 和 2 N 的合力一定等于 3 N.( × ) (4)合力可能大于每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还可能大于一个分力而小于 另一个分力.( √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课时作业5
课时作业五[基础小题]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为标量的是( )A.速度力质量B.时间质量速率C.速率加速度位移D.路程位移力[解析] 各选项中物理量为矢量的有:速度、力、加速度、位移;为标量的有:质量、时间、速率、路程,故本题应选B.[答案] B2.下列为某一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倒立的示意图,问哪种情况沿手臂向下的力最大( )[解析] 一个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倒立动作,两只手臂受到的合力与重力相平衡,根据两力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一定时,两力夹角越大,两分力的大小也越大,可见D中沿手臂向下的力最大,故选项D正确.[答案] D3.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解析] 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选项A正确;F1、F2,同时增加10 N,F不一定增加10 N,选项B错误;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可能变化,选项C错误;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 AD4.在日常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为用斧子把树桩劈开的图示,斧子对木桩施加一个向下的力F时,产生了大小相等的两个侧向分力F1、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2F1sin(θ/2) B.F=2F1sin θC.F=2F1cos(θ/2) D.F=2F1cos θ[解析] F1、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则F=2F1sin(θ/2),A对.[答案] A5.(2016·芜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舰载机保持牵引力F大小不变在匀速航行的航母上降落时受到阻拦而静止,此时阻拦索夹角θ=120°,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不计,则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为( )A.F 2 B .F C.3F D .2F[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阻拦索上的张力大小相等,其合力与飞机的牵引力F 等大反向,由几何关系知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为F ′=F ,B 正确.[答案] B6.如图所示,在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缓慢吊起的过程中,该同学对绳的拉力将(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解析] 当重物缓慢吊起时,两绳间夹角逐渐增大,其合力与重物的重力等大,即合力不变,所以绳的拉力逐渐增大,A 项正确.[答案] A7.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所示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类似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两拉链的力B .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拉力C.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的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可以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物体分开,同理可知,合上拉链时增大了合上的力.[答案] A[必纠错题]8.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滑块静止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它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与球心连线跟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小滑块( )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cos θ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C.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sin θD.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错解] 易错选B、D.[[解析] 质量为的小滑块静止在半径为的半球体上,小滑块受到重力、球面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作用,如右图所示.重力mg产生两个效果,沿切线方向使物体下滑,其分力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则F f=mg sin(90°-θ)=mg cos θ,沿半径方向压紧球面,其分力大小等于支持力大小,则F N=mg cos(90°-θ)=mg sin θ,由此可知B、C、D均错,A正确.[答案] A[高考真题]9.(2015·上海卷,3)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 )A.F1B.F2C.F3D.F4[解析] 小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说明合外力方向沿虚线斜向上,小鸟受两个力的作用,空气的作用力和重力,如图所示:[答案] B10.(2015·广东理综,19)如图所示,三条绳子的一端都系在细直杆顶端,另一端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将杆竖直紧压在地面上,若三条绳长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三条绳中的张力都相等B.杆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C.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D.绳子拉力的合力与杆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 因三条绳长度不同,且彼此之间的夹角不确定,所以三条绳的张力大小不一定相等,但能确定三张力的合力方向为竖直向下,故A错误;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数值上等于杆的重力与三条绳拉力的竖直向下的分力之和,故B正确;由于杆竖直,绳子对杆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等零,故C正确;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与杆的重力方向均竖直向下,故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答案] BC[综合大题]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G=100 N,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60 N,支持力F N=64 N,摩擦力F f=16 N,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 对四个共点力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x方向的合力:F x =F cos37°-F f =60×0.8 N-16 N =32 N.y 方向的合力:F y =F sin 37°+F N -G =60×0.6 N+64 N -100 N =0.所以合力大小F 合=F x =32 N ,方向水平向右.动摩擦因数μ=F f F N =1664=0.25. [答案] 32 N ,方向水平向右 0.2512.如图所示,AC 和BC 两轻绳共同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若保持AC 绳的方向不变,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改变BC 绳的方向,试求:(1)物体能达到平衡时,θ角的取值范围.(2)θ在0~90°的范围内,求BC 绳上拉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 (1)改变BC 绳的方向时,AC 绳的拉力F T A 方向不变,两绳拉力的合力F 与物体的重力平衡,重力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θ最小为0°,此时F T A =0;θ必须小于120°,否则两绳的合力不可能竖直向上,所以θ角的取值范围是0°≤θ<120°.(2)θ在0~90°的范围内,当θ=90°时,F T B 最大,F max =mg tan 60°=3mg当两绳垂直时,即θ=30°时,F T B 最小,F min =mg sin 60°=32mg [答案] (1)0°≤θ<120° (2)3mg32m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 五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3 氧化还原反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课时提升作业五氧化还原反应(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宜春模拟)工业上生产下列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铝矾土(主要成分Al2O3)生产金属铝B.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C.用海水、贝壳生产氯化镁晶体D.用氯化钠生产烧碱【解析】选C。
Al2O3生产金属铝,铝元素化合价降低;FeS2生产硫酸,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水、贝壳生产氯化镁晶体时,CaCO3——CaO——Ca(OH)2——Mg(OH)2——MgCl2,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氯化钠生产烧碱时生成氢气和氯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2.(2016·福州模拟)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C O32−B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C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2O2+2H2O4NaOH+O2↑Cl2+H2O 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B。
无色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硫,A错误;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甘油;淀粉为多糖,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则均可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Cl2+2Br-2Cl-+Br2中Cl的化合价降低,单质被还原;Zn+Cu2+Zn2++Cu中Zn的化合价升高,单质被氧化,均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前者只有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l2+H2O HCl+HClO中只有Cl的化合价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3.(2016·宣城模拟)有人说“五颜六色”形象地说出了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
下列颜色变化中是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是( )①在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②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③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④在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⑤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
课时提升作业(15) 必修2 第五章 第2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4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4分)1.一人站在电梯中,当电梯匀加速上升时( )A.人处于超重状态B.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C.电梯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动能D.电梯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机械能2.质量m=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v1=6 m/s的速度匀速向西运动,若有一个F=8 N方向向北的恒力作用于物体,在t=2 s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A.28 JB.64 JC.32 JD.36 J3.(2013·南昌模拟)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x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物体在x=0处,速度为1 m/s,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16 m处时,速度大小为( )A. B.3 m/s C.4 m/s4.如图所示,长为L 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 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
现缓慢地抬高A 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 ,则在整个过程中( )A.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0B.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 αC.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 αD.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21mv 2-mgLsin α5.(2013·日照模拟)质量为1 kg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1 m(忽略空气阻力),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 m/s 2)( ) A.手对物体做功12 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 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0 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 J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物体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x ,则( )A.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等B.A、B动能的增量相同C.F对A做的功与F对B做的功相等D.合外力对A做的功与合外力对B做的功不相等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B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A在B的左端以初速度v0开始向右滑动,已知M>m,用①和②分别表示木块A和木板B的图像,在木块A从B的左端滑到右端的过程中,下面关于速度v随时间t、动能E k随位移x的变化图像,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202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五 第二章 相互作用2.2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力的合成与分解(45分钟100分)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题每小题6分,13~16题每小题7分,共100分。
1~9题为单选题,10~16题为多选题)1.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A.合力的大小肯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B.合力的大小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小C.合力的大小不行能小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D.合力的大小肯定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解析】选B。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不肯定等于两个分力之和,故A 错误;合力的大小可能比分力大,可能比分力小,也有可能与分力大小相等,故B正确,C、D错误。
2.杨威在吊环竞赛中有一个高难度动作,先双手撑住吊环,此时两绳间距与肩同宽,且平行,如图甲,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的过程中,每根绳的拉力F及两绳的合力F合的大小变化状况为( ) A.F增大,F合减小 B.F增大,F合增大C.F增大,F合不变D.F减小,F合不变【解析】选C。
对人受力分析可知,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人的重力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它们的合力不变,当双臂缓慢张开时绳之间的夹角变大,两个分力的大小都要变大,故C正确。
3.(2021·黄石模拟)如图所示,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P点是圆上的一点,在P 点作用了三个共点力F1、F2、F3。
若F2的大小已知,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 )A.F2B.2F2C.3F2D.4F2【解析】选C。
以F1、F3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由几何特征,可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则合力F13=2F2,故F1、F2、F3的合力F=3F2,C正确。
4.(2021·洛阳模拟)如图所示为缓慢关门时(图中箭头方向)门锁的示意图,锁舌尖角为37°,此时弹簧弹力为24N,锁舌表面较光滑,摩擦不计(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42722344( )A.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40NB.此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为30NC.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渐渐减小D.关门时锁壳碰锁舌的弹力保持不变【解析】选A。
复习方略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时提升作业沪科版必修2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多选)(2011·新课标全国卷)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2.(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则( )A.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等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B.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C.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D.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2倍3.(2014·福州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
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A.mgh-mv2B.mv2-mghC.-mghD.-(mgh+mv2)4.(2014·承德模拟)一个25 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
g取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合外力做功50 JB.阻力做功500 JC.重力做功500 JD.支持力做功50 J5.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物体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s,则( )A.摩擦力对A、B做功相等B.A、B动能的增量相同C.F对A做的功与F对B做的功相等D.合外力对A做的功与合外力对B做的功不相等二、计算题(本题15分。
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6.(2013·海南高考)一质量m=0.6kg的物体以v0=20m/s的初速度从倾角α=30°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运动。
复习方略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5.1功和功率课时提升作业沪科版必修2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功和功率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到落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0 B.-FhC.FhD.-2Fh2.(2014·中山模拟)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 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那么,A、B两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之比F A∶F B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之比W A∶W B分别为( )A.2∶1,4∶1B.4∶1,2∶1C.1∶4,1∶2D.1∶2,1∶43.(2014·池州模拟)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在前t秒内重力对它做功的平均功率及在t秒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分别为( )A.=mg2t2,P=mg2t2B.=mg2t2,P=mg2t2C.=mg2t,P=mg2tD.=mg2t,P=2mg2t4.(2014·琼海模拟)如图所示是测量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运动员的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水平方向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绳的另一端悬吊重物的质量为m2,人在水平传送带上用力向后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使得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
人的脚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A.人对传送带不做功B.传送带给人的摩擦力方向与传送带的速度v方向相同C.由题意可知,μm1g=m2gD.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2gv5.(多选)(2014·青岛模拟)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2×103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m/s2,则( )A.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4×103NB.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6×103N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30 m/s二、计算题(本题15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
课时提升练(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限时:45分钟)A 组 对点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题组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2015·江西南昌调研)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t 2+5t +4(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该质点( )A .运动的初速度为2 m/sB .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 2C .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6 mD .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解析】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公式为x ′=v 0t +12at2与位置x 与时间t 的关系式x =t 2+5t +4,对比可得:质点的初速度v 0=5 m/s ,加速度a =2 m/s 2,选项A 、B 错误;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x 10=x 1-x 0=(10-4) m =6 m ,其平均速度v =x 10t =6 m/s ,选项C正确,选项D 错误.【答案】 C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7∶5∶3∶1,所以71=14 m x 1,x 1=2 m ,选项B 正确. 【答案】 B3.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在刹车后的前3 s 内与后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3∶1C .4∶1D .15∶1【解析】 汽车从刹车至停止经过的时间t =205 s =4 s前3 s 内的位移x 1=20×3 m -12×5×32 m =37.5 m后1 s 内的位移等于第4 s 内的位移,则有:x 2=2022×5m -x 1=2.5 m(或x 2=12×5×12 m =2.5 m) 故x 1∶x 2=15∶1.【答案】 D4.(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 所用的时间是10 s ,通过第二个60 m 所用的时间是6 s .则( )A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 2,接下来的6 s 内的位移为78 mB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 2,接下来的6 s 内的位移为78 mC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 2,接下来的6 s 内的位移为96 mD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 2,接下来的6 s 内的位移为96 m【解析】 设通过第一个60 m 的平均速度为v 1,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5 s 末的速度v 1=x 1t 1,解得v 1=6 m/s ;通过第二个60 m 的平均速度为v 2,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13s 末的速度v 2=x 2t 2,解得v 2=10 m/s.由v 2=v 1+at 得a =0.5 m/s 2,由再接下来的6 s 和前面的6 s ,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则有Δx =aT 2,即x -60=aT 2,解得x =78 m.【答案】 A5.一个小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在第1 s 内与前3 s 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g =10 m/s 2)( )A .滑块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v -=7.5 m/sB .滑块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率为2.5 m/sC .滑块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零D .滑块在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v -′=2.5 m/s【解析】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mg sin 30°m=-5 m/s 2,设滑块初速度为v 0,则第1 s 内的位移x 1=(v 0×1-12×5×12)m ,前3 s 内的位移x 2=(v 0×3-12×5×32)m ,x 1=x 2,解得v 0=10 m/s ,x 1=x 2=7.5 m ,因此滑块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2t =7.53 m/s =2.5m/s ,A 项错误;滑块在第2 s 和第3 s 内的总位移为零,即第2 s 上滑,第3 s 下滑,有往返运动,因此前3 s 内的平均速率不等于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B 项错误;由对称关系可知4 s 末滑块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C 正确;滑块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x 3=-12×5×12 m =-2.5 m ,平均速度v -′=-2.5 m/s ,D 项错误.【答案】 C题组二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运动6.(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 0=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 ,方向向上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 ,方向向下C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 ,方向向上D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解析】 小球被竖直上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10 m/s 时,v =10 m/s ,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15 m/s ,方向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下10 m/s 时,v =-10 m/s ,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5 m/s ,方向向上,C 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 m/s 时,球的位置一定,距抛出点的位移x =v 20-v 22g =15 m ,D 正确.【答案】 ACD7.(多选)如图1-2-5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图中1、2、3、4、5…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2-5A .能判定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 2C .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D .如果已知d 和T 的数值,就能判定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利用Δx =aT 2,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a =d T 2,选项B 正确;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v 3=7d 2T ,选项C 正确;若已知d 和T 的数值,代入a =d T 2,计算得出a =g ,则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若计算得出a<g,则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正确;能判定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选项A错误.【答案】BCD8.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 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 cm、15 cm、25 cm、35 cm、45 cm、55 cm,如图1-2-6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第2、3、4、5、6、7个佛珠()图1-2-6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C.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4 m/sD.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3∶2∶5∶ 6【解析】由题中各佛珠之间的距离可知各距离之比为1∶3∶5∶7∶9∶1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第2、3、4、5、6、7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A错误、B正确;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v=2gh14=3 m/s,C错误;第2、3、4、5、6、7个佛珠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5∶6,D 错误.【答案】 BB 组 深化训练——提升应考能力9.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C .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 m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解析】 由Δ x =aT 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 =1 m/s 2,则B 正确;第1 s 末的速度v 1=x 1+x 22T =2.5 m/s ,则A 错误;物体的速度由2.5 m/s减小为0所需时间t =Δv-a =2.5 s ,经过位移x 3的时间t ′为1.5 s ,故x 3=12at ′2=1.125 m ,C 正确;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v -=x 3t ′=0.75 m/s ,则D 正确.【答案】 A10.(多选)(2014·西安一中模拟)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1匀加速上升2 s ,速度达到3 m/s ,接着匀速上升10 s ,最后再以加速度a 2匀减速上升3 s 才停下来,则( )A .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1.5 m/s 2B .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为1.5 m/s 2C .上升的总高度为37.5 mD .上升的总高度为32.5 m【解析】 由v =at 知a 1=v t 1=32 m/s 2=1.5 m/s 2,A 正确;匀减速时a 2=v t 3=33 m/s 2=1 m/s 2,B 错误;升降机上升总高度x =v 2·t 1+v ·t 2+v 2·t 3=(3+30+4.5) m =37.5 m ,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11.(2015·武汉联考)某款小轿车对紧急制动性能的设计要求是: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时,急刹车距离不得超过25 m .在一次实验紧急制动性能测试中,该款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时实行紧急制动,测得制动时间为1.5 s ,轿车在制动的最初1 s 内的位移为8.2 m ,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计算来判断这辆轿车的紧急制动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解析】 解法一 (利用平均速度)该款小轿车设计的紧急制动加速度为a 0=v 202s ①代入数据解得a 0=8 m/s 2 ②设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为a ,轿车在制动的最初t 1=1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1③ 平均速度v -等于t 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从中间时刻到轿车停止运动时间为t 2=1 s ,因此有a =v -t 2④ 联立③④代入数据解得a =8.2 m/s 2 ⑤a >a 0,表明这辆轿车的紧急制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解法二 ①②式同解法一设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为a ,轿车的初速度为v 0,在制动的最初t 1=1 s 内x 1=v 0t 1-12at 21 ③从小轿车开始行驶到制动过程有0=v 0-at ④解得a =8.2 m/s 2 ⑤a >a 0,表明这辆轿车的紧急制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解法三 设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为a ,轿车的初速度为v 0,在制动的最初t 1=1 s 内x 1=v 0t 1-12at 21 ①从小轿车开始行驶到制动过程有0=v 0-at ②解得a =8.2 m/s 2 ③若该轿车以20 m/s 的初速度开始刹车,则刹车距离由x =v 202a 得x =24.4 m ④x <25 m ,表明这辆轿车的紧急制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答案】 符合设计要求12.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d =6.0 m ,若汽车启动时都以a =2.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v =10.0 m/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 =40.0 s ,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无黄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绿灯亮起瞬间,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经多长时间停下?【解析】 汽车等距离排列,又以同样加速度同时启动,运动状况总相同,相同时间内位移也相同,因此彼此间距离保持不变,要判断在t =40 s 内有多少汽车能通过路口,就是要计算在这40 s 内汽车的位移及在此位移内等距排列的汽车数,如图所示,n (取整数)个d 对应有n +1车辆能通过路口.(1)汽车加速时间t 1=v a =4.0 s40.0 s 时间内汽车能行驶的位移11 x =12at 21+v (t -t 1)=380 mn =x d =63.3依题意知能有64辆汽车通过路口.(2)设t 0=3.0 s ,当计时灯刚亮出“3”时,第65辆汽车行驶的位移x 1=12at 21+v (t -t 1-t 0)=350 m 此时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x 2=64d -x 1=34 m第65辆车从刹车到停下来的时间t =x 2v 2=6.8 s.【答案】 (1)64 (2)6.8 s。
【金版学案】(广东版)2015届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第5课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实验与探究第5课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多选)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解析:选取计数点能使间隔变大,在用刻度尺测量这些计数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项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B项错误,D项正确;为了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C项正确.答案:ACD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 Hz的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答案:(1)AC (2)AD3.实验室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用的是________(填“直流”、“低压交流”或“高压交流”)电源.某次实验连续打了一系列点的纸带如下图,由此可以判断,这段纸带的运动属于________(填“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AB段运动的时间t=________s,AB段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低压交流 匀变速 0.08 1.15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中的重力加速度g ,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 :由g 1=s 2-s 1T 2, g 2=s 3-s 2T 2,……,g 5=s 6-s 5T 2, 取平均值得g =8.667 m/s 2; 方法B :由g 1=s 4-s 13T 2,g 2=s 5-s 23T 2,g 3=s 6-s 33T2取平均值得g =8.673 m/s 2. (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的是电压为220 V 的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数据处理的A 、B 两方法看,在s 1、s 2、s 3、s 4、s 5、s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 中有__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填“A ”或“B ”)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答案:(1)交流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2)s 1、s 6 s 1、s 2、s 3、s 4、s 5、s 6 B 偶然5.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 点时物体的速度v =_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T =5×0.02 s=0.1 s.法一 v =DF 2T =+-22×0.1m/s ≈0.25 m/s.a =DE +EF +FG -AB +BC +CD 9T 2= --29×0.12m/s 2≈0.30 m/s 2. 法二 v =CG 4T =+2.30+2.62+-24×0.1m/s≈0.25 m/s.a 1=s 4-s 13T 2=DE -AB 3T 2=--23×0.12m/s 2=0.30 m/s 2. a 2=s 5-s 23T 2=EF -BC 3T 2=--23×0.12m/s 2≈0.31 m/s 2. a 3=s 6-s 33T 2=FG -CD 3T 2=--23×0.12m/s 2≈0.30 m/s 2. 所以a =a 1+a 2+a 33≈0.30 m/s 2.答案:0.25 m/s 0.30 m/s 2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 、A 、B 、C 、D 、E 、F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 的低压交流电源.(1)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 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OF 的位移应该为_________cm.(2)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 、B 、C 、D 、E 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下表所示.表中E 点的速度应该为________m/s.(3)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 点速度在下面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 图象.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按厘米刻度尺的读数原理,以cm 作单位必须读至小数点后2位,读得9.40 cm .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E 点的速度等于DF 段的平均速度,即vE =DF 2T =OF -OD 2T =--22×0.1m/s =0.232 m/s.(3)根据描点作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出的加速度为0.42 m/s 2.答案:(1)9.40 (2)0.232 (3)0.42(0.40~0.44) 第二章 研究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5
课时提升练(十五)动能定理(限时:45分钟)A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多选)如图5-2-14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图5-2-14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解析】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对A的摩擦力,对A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即B对;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在B上滑动,A、B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等;C错;对B应用动能定理,W F-WF f =ΔE k B,即W F=ΔE k B+WF f就是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对;由前述讨论知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的动能增量(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错.【答案】BD2.(多选)如图5-2-15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向上加速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图5-2-15的是()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解析】木箱在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W F-mgh-W f=ΔE k,故有W F=mgh+W f+ΔE k,由此可知A、B错误,D正确;木箱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答案】CD3.如图5-2-16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从A到C的过图5-2-16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A .mgh -12m v 2 B.12m v 2-mghC .-mghD .-(mgh +12m v 2)【解析】 由A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W =0-12m v 2,所以W =mgh -12m v 2,故A 正确.【答案】 A题组二 动能定理求变力功4.如图5-2-17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光滑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拉动,设人从 图5-2-17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处,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A.m v 202B.2m v 202C.m v 204D .m v 20 【解析】 由题意知,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沿绳方向的速度v =v 0cos 45°=2v 02,故质量为m 的物体速度等于2v 02,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可知,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W =12m v 20-12m v 2=m v 204,C 正确.【答案】 C5.(多选)如图5-2-18所示,一个质量为m =1kg 的带孔小球穿在固定的粗糙水平长横杆上滑行,小球与横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某时刻图5-2-18小球获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速度v0=15 m/s,同时小球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F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常数为k=0.4,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A.作用力F对小球做功为0B.作用力F对小球做功为-112.5 JC.摩擦力对小球做功为-112.5 JD.摩擦力对小球做功为-100 J【解析】小球受到的重力G=mg=10 N,开始时受到的作用力F0=k v20=90 N>mg,还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f=μF N,而F N=F0-mg=k v20-mg,则小球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小球速度减小到某一速度v1时会出现F=G,此时小球对横杆的压力等于0,小球所受摩擦力等于0,此后小球做匀速运动.小球匀速运动时F=G,即k v21=mg,代入数值解得v1=5 m/s,小球从v0到v1的过程中,设摩擦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W f,对小球应用动能定理有W f=12m v21-12m v2,解得W f=-100 J,C错误;D正确;因为作用力F与小球速度始终垂直,因此对小球不做功,A正确,B错误.【答案】AD6.如图5-2-19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手对重物做的功为W1.然后放手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重物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图5-2-19不计空气阻力.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对重物做的功为W2,则()A.W1>m2g2k B.W1<m2g2kC.W2=12m v 2D.W2=m2g2k-12m v2【解析】设x为弹簧伸长的长度,由胡克定律得:mg=kx.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x=m2g2k,弹簧的弹力对重物做了功,所以手对重物做的功W1<m2g2k,选项B正确;由动能定理知W2+m2g2k=12m v2,则C、D错.【答案】 B题组三动能定理的应用7.(多选)(2014·上海宝山区一模)将3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3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5-2-20所示,其中1和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3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图5-2-20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这3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相同B.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C.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D.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解析】 如图所示,设木板的倾角为θ,对应的水平位移为x ,则物块沿木板下滑到底端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μmg cos θ·x cos θ=μmgx ,与倾角θ无关.由功能关系知,产生的热量关系为Q 1=Q 2<Q 3,故C 、D 正确.再由动能定理知mgh-W f =12m v 2,对木板1、2而言,x 1=x 2,而h 1>h 2,所以v 1>v 2.对木板2、3而言,x 2<x 3,而h 2=h 3,所以v 2>v 3,故A 错误,B 正确.【答案】 BCD8.(多选)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关系如图5-2-21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则( )图5-2-21A .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B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C .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D .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解析】 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合外力做功为零,A 错误;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物体加速度大小是第1秒内加速度的一半,所以这段时间的合外力是第1秒内合外力的一半.而位移是第1秒内位移的2倍,考虑位移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反,所以这段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W,B 错误;第3秒末到第4秒末物体位移是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位移的四分之三,D正确;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同理可知这段时间的合外力是第1秒内合外力的一半,而位移是第1秒内位移的2倍,所以这段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W,C正确.【答案】CDB组深化训练——提升应考能力9.(2014·江苏常州2014届模拟)某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滑沙撬从A点由静止开始图5-2-22 分别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如图5-2-22所示.设滑沙撬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均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B.甲在B点的动能一定等于乙在B′点的动能C.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D.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大于乙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解析】由动能定理列方程计算可得两人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同一点,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等于乙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选项A正确D错误;甲在B 点的动能一定大于乙在B ′点的动能,甲在B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乙在B ′点的速率,选项B 、C 错误.)【答案】 A10.光滑斜面上有一个小球自高为h 的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抵达光滑的水平面上的B 点时速率为v 0.光滑水平面上每隔相等的距离设置了一个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的阻挡条,如图5-2-23所示,小球越过n 条阻挡条后停下来.若让小球从2h 高处以初速度v 0滚下,则小球能越过阻挡条的条数为(设小球每次越过阻挡条时损失的动能相等)( )图5-2-23A .nB .2nC .3nD .4n【解析】 小球第一次从释放到B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0,由B 点到停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nW =0-12m v 20.小球第二次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2h -n ′W =0-12m v 20由以上三式可解得n ′=3n【答案】 C11.(2014·江苏启东中学期中)如图5-2-24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 底端与半径R =0.4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 平滑相连,O 点为轨道圆心,BC 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 、C 两点等高.质量m =1 kg 的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 点等高的D 点.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5-2-24(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 点,求滑块从A 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 0的最小值;(3)若滑块离开C 处的速度大小为4 m/s ,求滑块从C 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t .【解析】 (1)滑块从A 点到D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 ·(2R -R )-μmg cos37°·2R sin37 °=0 解得μ=0.375(2)若滑块能到达C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N =m v 2C R当F N =0时,滑块恰能到达C 点,有v C ≥Rg =2 m/s滑块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 cos 37°·2R sin 37°=12m v 2C -12m v 20联立解得v 0≥2 3 m/s(3)滑块离开C 点做平抛运动有x =v t ,y =12gt 2由几何关系得tan 37°=2R -y x联立以上各式整理得5t 2+3t -0.8=0解得t =0.2 s【答案】 (1)0.375 (2)2 3 m/s (3)0.2 s12.(2014·潍坊模拟)总质量为80 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 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5-2-25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 -t 图象,试根据图象(g 取10 m/s 2)图5-2-25(1)求0~2 s 内阻力做的功;(2)估算14 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解析】 (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在0~2 s 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 =v t t =162 m/s 2=8 m/s 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解得f =160 N.11 0~2 s 内下落高度h ′=v t 2t =162×2 m =16 m.阻力做功W =-fh ′=-2 560 J.(2)从题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 s 内下落了h =40×2×2 m =160 m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W f =12m v 2,所以有W f =mgh -12m v 2=(80×10×160-12×80×62)J ≈1.27×105 J.(3)14 s 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H -h v =500-1606s =57 s. 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t 总=t +t ′=(14+57) s =71 s.【答案】 (1)-2 560 J (2)160 m 1.27×105 J (3)71 s。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五章 曲线运动 提高练习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五章 曲线运动提高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M 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将两小球水平抛出。
两小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Q 点。
已知O 点是M 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OP:PQ=1:3,且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3 B . 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4 C . 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 . 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答案】D【解析】AB 、两球的抛出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故AB 错;CD 、根据题意OP:PQ=1:3,则水平位移之比为1:4,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x =x 0x ,且运动时间相等,所以水平方向的速度之比为1:4,故C 错;D 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2.如图所示,斜面A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x ,在底端A 正上方与顶端C 等高处的E 点以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垂直于斜面落到D 点,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为x0xB . 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大小为x 0cos xC . CD 与DA 的比值为12t x n 2xD . 小球的位移方向垂直于AC【答案】C【解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图如图所示,把速度分解: A 、小球垂直于斜面落到D 点,所以在D 点时有t x n x =x 0xx,解得 x =x 0x t x n x ,故A 错;B 、小球垂直于斜面落到D 点,所以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大小为x =x 0sin x,故B 错;C 、根据几何关系,x xx =x 0xcos x ,x xx =12xx 2sin x;整理得CD 与DA 的比值为12t x n 2x ,故C 对; D 、由图可知,位移不垂直与AC ,故D 错;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3.据悉,我国已在陕西省西安市的阎良机场建立了一座航空母舰所使用的滑跳式甲板跑道,用来让飞行员练习在航空母舰上的滑跳式甲板起飞。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4.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用课时提升作业2高三2物理试题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课时提升作业(十一)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多选)(2014·温州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在进行投弹训练,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飞机飞过观察点B点正上方A点时投放一颗炸弹,经时间T 炸弹落在观察点B正前方L1处的C点,与此同时飞机投放出第二颗炸弹,最终落在距观察点B正前方L2处的D点,且L2=3L1,空气阻力不计。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为L1TB.飞机第二次投弹时的速度为2L1TC.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为L1T2D.两次投弹时间间隔T内飞机飞行距离为4L132.(2014·青岛模拟)跳台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惊险而优美,其实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
如图所示,设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从倾角为θ的斜坡顶端P处,以初速度v0水平飞出,运动员最后又落到斜坡上A点处,AP之间距离为L,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改变初速度v0的大小,L和t都随之改变。
关于L、t与v0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与v0成正比 B.L与v0成反比C.t与v0成正比D.t与v02成正比3.(多选)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抛出,A在竖直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2,不计空气阻力,比较P1、P2在x轴方向上距抛出点的远近关系及落地瞬时速度的大小关系,则( )A.P1较近B.P1、P2一样远C.A落地时速率大D.A、B落地时速率一样大4.(多选)(2013·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
空气阻力不计,则( )A.B的加速度比A的大B.B的飞行时间比A的长C.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大D.B在落地时的速度比A在落地时的大5.(2014·济南模拟)如图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将球在边界处正上方水平向右击出,球刚好过网落在图中位置(不计空气阻力),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击球点高度h1与球网高度h2之间的关系为h1=2h2B.若保持击球高度不变,球的初速度v0只要不大于sh1√2gh1,就一定落在对方界内C.任意降低击球高度(仍大于h2),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D.任意增加击球高度,只要击球初速度合适,球一定能落在对方界内二、计算题(本题15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章末整合提升2含解析(2)
章末整合提升1.(多选)(2016·全国卷Ⅰ)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同一根绳子的拉力大小处处相等,则物体a 和b 受到绳的拉力大小均等于物体a 的重力.由于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利用正交分解可求解.解析:由题意,在F 保持方向不变,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a 、b 均保持静止,选a 受力分析得,绳子拉力F T =m a g ,所以物体a 和b 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C 选项错误;a 、b 受到绳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所以OO ′的张力不变,A 选项错误;对b 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受力平衡得:F T x +F f =F x ,F y +F N +F T y =m b g ,F T 和m b g 始终不变,当F 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 选项正确;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D 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D.答案:BD2.(多选)(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命题意图:本题属于动态平衡问题,可用图解法解决本题,通过两绳子的夹角不变,又知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会改变,把重力的大小作为弦长,两拉力的夹角变为圆周角,根据圆的特性可作出图.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定则和数学的平面几何知识,是一道要求比较高的难题.解析:由题意画出矢量三角形如下图,α不变,则图中θ角不变,形成下图共圆形式,在圆中直径的弦长最大,则F MN逐渐增大,F OM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D3.(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2-3 B.36 C.33 D.3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滑块摩擦力和共点力平衡问题.利用正交分解把F 进行分解,F 的竖直分量与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水平分量与摩擦力相等.但注意此进滑块摩擦力F f ≠μmg . 解析:当拉力水平时,物体匀速速度,则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 =μmg ;当拉力倾斜时,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F f =μF N ,F N =mg -F sin θ,可知摩擦力为F f =μ(mg -F sin θ),F f =12F , 代入数据为:12μmg =μ(mg -32F ), 联立可得μ=33. 答案:C4.(2017·全国卷Ⅲ)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 cm B.92 cmC.98 cm D.104 cm命题意图:此题是物体的平衡问题,考查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且两个力大小相等,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前后两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即合外力为零,在改变绳长的同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跟着改变.解析:如图所示:绳子原长是80 cm,伸长为100 cm,则AC段长50 cm,故∠ACD =53°.由受力平衡2F1cos 53°=mg,当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2F2=mg.假设绳子的劲度系数为k,则绳子拉力F1=k(50 cm-40 cm),F2=k(x-40 cm),解得x=46 cm,所以此时绳子总长度为92 cm.答案:B5.(2016·全国卷Ⅱ)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m 2B.32m C .m D .2m 解析:设悬挂小物块的点为O ′,圆弧的圆心为O ,由于ab =R ,所以三角形Oab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几何知识可得∠aO ′b =120°.而一条绳子的拉力相等,故F T =mg ,小物块受到两条绳子的拉力作用,两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故受到的拉力的合力等于mg ,所以小物块的质量为m ,C 正确.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五)(4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3分)1.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按规定速度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拖行路程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路程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路程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路程为4 m,不符合规定2.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0.5 m/sB.1 m/sC.5 m/sD.9 m/s3.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1.2 mB.3.6 mC.6.0 mD.10.8 m4.(2013·泰安模拟)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B.车的加速度为15m/s2C.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7.5m5.(2013·冀州模拟)在某一高度以v0=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6.(2013·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2d T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7.(2013·大同模拟)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km 、离地1 750 m 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
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安全迫降机场,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第一人。
若飞机着陆以后以6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距离是 ( )A.288 mB.300 mC.150 mD.144 m8.两位同学分别在塔的不同高度,用两个轻重不同的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已知甲球重力是乙球重力的2倍,释放甲球处的高度是释放乙球处高度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则 ( ) A.甲、乙两球下落的加速度相等 B.甲球下落的加速度是乙球的2倍 C.甲、乙两球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D.甲、乙两球各落下1 s 时的速度相等9.2011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汽车展销会上,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2m/s 2B.汽车前6s 内的位移为54 mC.汽车第8s 的速度为24 m/sD.汽车运动第7s 内的位移为16 m10.(2013·桂林模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质点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和v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出( ) A.质点在AC 段的运动时间 B.质点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D.质点在C 点的瞬时速度二、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4分)王兵同学利用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查阅资料得知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记录下跳水比赛中陈若琳和王鑫在10m 跳台跳水的全过程。
所拍摄的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甲所示,王兵同学认为这时她们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所示,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设起跳时她们的重心离台面的距离和触水时她们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相等,由以上材料(g 取10m/s 2): (1)估算陈若琳和王鑫的起跳速度的大小。
(2)由题干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如果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阶段? 12.(能力挑战题)(16分)李凯同学是学校的升旗手,他每次升旗都做到了在庄严的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歌结束时恰好五星红旗升到了高高的旗杆顶端。
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s,旗杆高度是19m,红旗从离地面1.4m 处开始升起。
若设李凯同学升旗时先拉动绳子使红旗向上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s,然后使红旗做匀速运动,最后使红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与开始升起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
试计算李凯同学升旗时使红旗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红旗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答案解析1.【解析】选C 。
由s=0v 2t 可得:汽车刹车后拖行的路程为s=82×1m=4 m<5.9 m,所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符合规定,C 正确。
【总结提升】巧解汽车的“刹车”问题(1)刹车问题的实质:汽车刹车时做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零后,车对地无相对运动,加速度为零,车不再返回,汽车运动时间t ≤0v a ,发生的位移s ≤20v 2a。
(2)求解刹车类问题时,要先判断刹车时间或刹车位移,即判定汽车在给定时间内或位移内是否已停止,切忌乱套公式。
2.【解析】选B 。
将物体的运动看作反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停止前2s 时刻的速度为v t =at=2m/s,故物体在停止运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t0+v v=2=1 m/s,B 正确。
3.【解析】选C 。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7∶…∶(2n-1),由此可知s 1∶s 2∶s 3=1∶3∶5,即: s 1∶s 3=1∶5=1.2∶s 3,解得s 3=6.0m,故C 正确。
【变式备选】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在走完第1m 时与走完第2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s 1∶s 2=1∶3,v 1∶v 2=1∶2B.s 1∶s 2=1∶3,v 1∶v 2=1C.s 1∶s 2=1∶4,v 1∶v 2=1∶2D.s 1∶s 2=1∶4,v 1∶v 2=1【解析】选B 。
由s Ⅰ∶s Ⅱ∶s Ⅲ∶…∶s n =1∶3∶5∶…∶(2n-1)知s 1∶s 2=1∶3;由s=12at 2知t 1∶t 2=1又v t =at,可得v 1∶v 2=1正确。
4.【解析】选A 、C 、D 。
由s AB =A B v +v 2t 可得v A =5m/s,由a=B A v v t -可得a=1.67m/s 2,由t B =Bv 0a-可得t B =9s,由s A =2A v 2a可得s A =7.5m 。
综上所述,选项A 、C 、D 正确。
5.【解析】选A 、C 、D 。
小球被竖直上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0tv v v=2+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10m/s 时,v t =10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15m/s,方向向上,A 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下10m/s 时,v t =-10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5m/s,方向向上,C 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m/s 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s=220t v v 2g=15m,D 正确。
6.【解析】选B 、C 、D 。
由题图可知相邻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d,3d,4d,5d,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由位移差Δs= aT 2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a=2d T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s 3d+4d 7dv===t 2T 2T。
故B 、C 、D 均正确。
7.【解析】选B 。
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 。
由v=v 0+at,得t==s=10 s,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 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距离为x=v 0t+=60×10m+m=300 m 。
8.【解析】选A 、D 。
重量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同,A 正确、B 错误;由=2gh可得C 错误;由v t =gt 可得D 正确。
9.【解析】选B 、C 。
加速度a=m/s 2=3 m/s 2,A 项错误。
根据x=v 0t+at 2得:前6s 内的位移x 6=54m,B 项正确;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v 4=,所以v 8=24m/s,C 项正确;汽车第1s 内的位移x 1=1.5m,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2n-1),得x 1∶x 7=1∶13,故x 7=19.5m,D 项错误。
10.【解析】选B 、D 。
设AB 段用时为t 1,BC 段用时为t 2,则v 1t 1=v 2t 2 ①=②又v C =v 1+a(+t 2)③v C =v 2+a④由①②知,B 可求出;由①③④知,D 可求出(同理可求出v A 和v B );显然选项A 、C 不可求出。
11.【解题指南】本题应从题目阐述中获取以下有用信息:“每秒连拍10张”,要从“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到“第十九张图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中判断出隐含条件。
【解析】(1)由题意得: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所用时间为t=1.8s (3分)设跳台高度为h,起跳速度为v0,则有:-h=v0t-gt2(3分)解得v0≈3.4m/s (2分)(2)上升时间为t0==0.34s (3分) 拍第四张照片历时是0.3s,所以此时不是最高点,还处于上升阶段。
(3分)答案:(1)3.4m/s (2)见解析12.【解析】因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与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这样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就是相同的,t1=t3=4s。
(1分)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48-4-4)s=40s (2分) 设加速度为a,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加速和减速的平均速度都是(2分)总位移为s=t1+vt2+t3, (3分) 其中s=(19-1.4)m=17.6m (3分) 解得v=0.4m/s(2分)加速度为a==m/s2=0.1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