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学讲座(定稿)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知识讲座.doc

小学语文知识讲座.doc

小学语文知识讲座

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准备义务给朋友们做点事,我把小学生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做成了讲义,想出本书,先在这里让大家看看吧!一、老师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天堂曾经有过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是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脑瓜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另一个孩子曾被他父亲抱怨是白痴,艺术院校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第三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觉得他们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但是,你知道这三个孩子是谁吗?他们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其实,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是我们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说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生活中不是没有‚千里马‛,只是缺

乏‚伯乐‛呀!孩子的前途谁也不可估量,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没有发现他的价值,那是我们还缺少智慧的眼光。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不要再用责备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角度,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相信他们会不负众望的。【孩子们,你是一个独立单纯的你,你的成功在与你个人的努力,而不是其他人的表扬或批评。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老师也想告诉你:孩子们,学自己的知识,让他们玩去吧!】二、语文的魅力语文是什么?语文是b-p-m-f?语文是之乎者也?语文是字词句段?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朗读背诵写作文?语文是阅读思考加练习?啊!是的,都是的,但不仅如此,语文不仅是你的生活,语文还是一个世界!要问语文的世界有多大,你去问生活;要问语文的天地有多宽?你去问天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生活的海洋,哪里就有语文的浪花!阅读祖先光辉的历史,我们需要语文;弘扬民族的灿烂文化,我们需要语文;有了语文,我们才能与世界交流与对话;有了语文,科学家、哲学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成果清楚地表

小学语文“讲智慧”国学课课件

小学语文“讲智慧”国学课课件

是是①,非非②谓之知(zhì)③; 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注释:①是是:肯定正确的。 ②非非:否定错误的。 ③知:通“智”。
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韩非子·解老》
如智者若禹(yǔ)之行水①也, 则无恶(wù)②于智矣。禹之行水也, 行其所无事也③。如智者亦行其所无 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离娄下》
注释:①行水:治理水患。 ②恶(wù):厌恶,文中指坏的影响。 ③行其所无事也:顺水的流向自然疏导的,因地制宜。
如智者若禹(yǔ)之行水①也, 则无恶(wù)②于智矣。禹之行水也, 行其所无事也③。如智者亦行其所无 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离娄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释:①行水:治理水患。 ②恶(wù):厌恶,文中指坏的影响。 ③行其所无事也:顺水的流向自然疏导的,因地制宜。
-----《荀子·修身》
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韩非子·解老》
如智者/若/禹(yǔ)之行水也,则/无恶(wù)于/ 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 无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离娄下》
知人者智,( 不知言,( 是是,(
)。 )。
-----《道德经》三十三章 -----《论语·尧(yáo)曰》

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

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
教学实践
2020年第5期
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
包晓东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东铺小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摘 要:何谓国学?在现代小学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国学如何走入小学语文课堂,现代教育如何与国学相得益彰。对于国学走进 小学语文课堂的研究,本文将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国学;小学;语文课堂
引言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据调查发现,小学学生对我国 国学经典所知甚少。在学生心中,国学只是书中连篇累牍而又晦 涩难懂的古诗文,能够背下来已然是满足不已,哪里还能真正去 了解国学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当前,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将国 学这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那么,国学是否 有必要走入小学语文课堂?又该怎么走入呢? 一、国学是国之瑰宝 国学是一个国家五千年文化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五千年来的 岁月。“国学”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 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 念。以先秦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本,囊括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 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及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 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是一个完备的文化体系, 也是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 也就是国人之学。尽管古代中国不断有旧的国家灭亡,新的国家 诞生,但不管经历着怎样的变化,都被称作中国或者是华夏。即 是说,国学应该是中国或者华夏历朝历代学术及文化的总括。 二、国学教学意义非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 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 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 国学能使小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意 识和历史认同感。在这个西方文化不断对中国进行输出、渗透的 时代,国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学作用之大,不可小觑 华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就是国学。国学拥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而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们接受文化熏陶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将 国学融入到孩子们的语文课中,能起到的作用绝非一般。不仅能 提高孩子们人文方面的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国 学是应该走进语文课堂的,也早该走到小学学生的身边。 (一)利于提升全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孩子是祖国 的未来,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孩子比较小时候就让他接受国学教 育,能够提升其家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进而带动全民学习 传统文化,从而掀起一股“国学热”。比如与国学有关的赛事 《中国诗词大会》,与国学有关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教 育辅导机构也会开展国学类的课程。但是只靠这些节目来复苏国 学也是不够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添加国学元素能与这些节目相 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国学的复兴。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是有 必要与国学进行结合的。 (二)利于孩子心性的养成。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国学中有很多涉及于此的内容。比如教人不慕名利的“上善若 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让人内敛锋芒的“大勇若怯,大智若 愚”;使人清心寡欲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叫人坚持不懈的“滴水穿石”;令人豁达大度的“形器不存,方 寸海纳”等。这些国学内容都有助于涵养心性,静定归真。孩童 都是天真无邪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变重,欲念萌生, 会使人忘记淳朴的天性。而若能以国学教之于人,必然能够有助 于保持本心,稳固心性。所以,国学对小学生心智的启发,心性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字经

三字经是一本小学生识字读书的经典读物,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小学教师

可以通过讲解三字经中的经典名句,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来启发

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性的本质善良,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三字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对语文的

敏感性。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弟子规中的经典名句,如“礼尚往来,进则与人交,出则修其行。”等

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交往,懂得当面对待周围的人、事

物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和言语。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经典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

美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欣赏经典的古文诗词,如《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扩展视野,同时也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

素养的必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名著、美食、着装、音乐等多方

面的内容,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渗透国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服务。

学习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学习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学习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从小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并在学习中不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语文课程,融入国学经典,有着先天优势。语文课程本身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水平国学经典学习方法

我国社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进程中,各种文化不断充斥着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些小学生过早的沉迷于网络游戏,精神一蹶不振,不愿意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教育,没有从小对行为和习惯进行约束,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做出错误事情。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规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利用语文课程中的多种经典著作,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约束。国学经典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其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可约束学生行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一、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1.学习国学经典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成功的人不仅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的高尚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让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尝试,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懂礼貌、遵守纪律。同时,小学生也能够运用自己学习到的国学经典知识,表达自我思想情感,促进小学生德行和学习习惯向着更加积极方面发展。利用国学经典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行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展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增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实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能够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但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理解,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还能够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

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实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理解和练习。

《小学生语文教案》第二课:古文观止

《小学生语文教案》第二课:古文观止

本文介绍的是《小学生语文教案》第二课,即古文观止的内容。《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学著作,收录了唐代以前的文学佳作,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提高其语文素养。

一、解读文章

1.古文观止是什么?

《古文观止》是一部集古代优秀散文的集子,共收录了137篇文章,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学史上从汉代到唐代的优秀散文名篇。这部作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编写,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散文总集之一。

2.《古文观止》的意义

《古文观止》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这部作品集中了各个朝代的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但不同的是,这些文章根据其性质和风格进行了归纳分类,可以说是当时古代散文文学的一次总结和精华。同时,这一书籍的问世,也对以后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优秀的文章不但给后人提供了学习的素材,也成为了人们领会古典文化和发展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二、阅读感悟

1.古代思想和文化

《古文观止》的成书时间远在清朝,远离了唐代,但它收录的散文作品可追溯至汉代,它们记录了相应时代的思想、文化和当时的各种生活场景,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壮阔,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2.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阶段,对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古文观止》,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古代文学作品,掌握古代文学特色,提高思辨能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述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亦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二年级国学《弟子规》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国学《弟子规》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前六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全班同学大声回答:“诵读千古美文争当少年君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声说出班级读书口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对古诗文:师诵上句,生对下句。

(1)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月活动中,我们一起背了很多古诗词,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大声说——记得!

好!现在我来检查检查。我说一句,你对一句。开始!

第一句:少壮不努力

全班同学很快对上——老大徒伤悲。

你们真行!

(2)男女生对决。

师:男同学先来,人生自古谁无死

男生快速对上: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男同学,好样的!到女同学来。纸上得来终觉浅

女生快速对上: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女同学,真棒!

相信在这次读书月活动中,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

【设计意图】师生对读书月诵读名句,既是一种无痕的检查,也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下面的学习。

国学讲堂教案

国学讲堂教案

国学讲堂教案

教案标题:国学讲堂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1. 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解读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现其价值。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国学经典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3. 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国学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学习国学有什么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

2. 解读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三、互动探究(20分钟)

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部国学经典,讨论其核心思想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结果。

四、思辨拓展(15分钟)

1. 提出问题: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为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总结归纳(5分钟)

1.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强调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共5篇)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共5篇)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共5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群?,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通过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和家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国学学习活动,开展学习国学文化的校本课程,实施学习国学经典的教学策略等措施,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度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追求曾经使人们迷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直到21世纪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才掀起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对小学生智力和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因此,诵读经典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小学生诵读经典,根本目的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熟记下几首诗词,而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感悟经典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因此,诵读经典的最终目的还是育“人”,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小学生还处在认知世界的构建阶段,思想可塑性强,对外部环境充满好奇心,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影响很大。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深化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学校应该尽可能营造浓厚的国学人文校园氛围。例如,在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本文就如何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谈谈作者之拙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小学生学国学、读经典近年来已渐成热潮。“人之初,性本善……”在当今的校园里随时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朗朗书声。如何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呢?

一、国学教育的定义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还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

最新小学经典语文国学《诗经》教学文稿精品课件

最新小学经典语文国学《诗经》教学文稿精品课件
《诗经》之美,真的美至 骨髓!
第十九页,共50页。
一、《诗经(shī jīnɡ)》 简介
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 (ɡònɡ yǒu)305篇,另外有6篇笙诗,有 目无辞。
时间跨度:西周(Xī Zhōu)初年至春 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作品.
第二十页,共50页。

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 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
大雅
31 有些区别。
周颂
31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

商颂
5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 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
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第十六页,共50页。
赏析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qín shǒu ér méi),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运用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和 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 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 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 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 字。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 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你久久难忘。动静结 合的巧妙手法。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指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

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

一、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

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思想、道德、美学等方面的理念,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2. 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感、有责任感的公民

国学教育强调的是对人的关怀和关爱,培养学生具有情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国学经

典中弘扬的人伦关系,如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等,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

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情感、有责任感的公民。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

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学生能够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

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国学教育渗透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方法与策略,以使学生能够

真正领悟和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1. 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作为教材

小学语文高段国学知识PPT

小学语文高段国学知识PPT

85、 子在( B)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A、山上 B、川上 C、河上
86、 子曰:“知者( C ),仁者 ( A ),勇者( B )。” A、不忧 B、不惧 C、不惑
8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 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 ( C )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4、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 俗? ( C )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 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 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 这样的感慨? ( B ) A 、黄山 B 、泰山 C、华山 D、衡山
27.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 C) A、早上 B、中午 C、 傍晚
2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 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 B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9、“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 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B )
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 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 D)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
2、“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C、十八 B、十五 D、二十
3、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刍议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精品文档

刍议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精品文档

刍议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精品文档刍议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一、引言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式单一,且大多学生对其都是死记硬背,导致教师不

易教导学生,学生也不易理解背诵。所以,本文重在刍议国学经典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方式。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启蒙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融入的国学经典包含古诗文和学校或是由有关研究机构专门组

织编写的国学经典教材。因此国学经典都是一些具有启蒙性的文学著作,其主要的内容具

有很强的传承性和教育性。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感知认可

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2.趣味性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只要形式是读物,诗歌,及名言警句,为了帮助学生们

的理解和学习,通常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漂亮插图,在学习中老师

应该根据国学经典自身的特点,将有关国学经典的内容讲解得更加形象生动及趣味化,以

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及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1]。 3.开放性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内容除了一些古诗文寓言故事及名家名言外,并无统

一的教材版本,因此学校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及老师自身的特点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不仅要合理安排好最基础的语文课本内容,同时也合理利用国学经典课程对学生

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且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提高。 4.循序渐进性

国学经典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呈现的,在小学的初级阶段,

主要对学生的“养性”及“养正”两方面进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教育

小学国学课教案

小学国学课教案

小学国学课教案

教案标题:传统文化之国学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

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和解读。

3.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国学经典著作的选段、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堂布置: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和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课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对国学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性。

2.介绍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种类和内容,如《论语》、《孟子》等,并选取其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

3.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三、互动探究(20分钟)

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怎样才能学好国学? 1.态度端正,要有崇敬心:古人很聪明,古人很智 慧。现代人容易自以为是,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信 息量确实在井喷,但真正的知识并没爆炸。宗教, 哲学,音乐,绘画,数学,物理,文学等都还是前 人成就大;有句话: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 占多。 2.我认为6-14岁是学国学的最佳时期,要练好童子 功:一方面是这个时候小孩心无旁骛,记忆力最强;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小孩功课还相对轻松,如果到初 中和高中后就很难再抽时间了,到大学闲功夫多, 但记忆效果不好。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技术 更多地进入了中国,为了和西方的文化相 区别或者是相对抗,洋务派们(张之洞)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中学的 概念首次提出。后来1911年辛亥革命,清 帝逊位。再后来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 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一直到1919年五四 运动,这更是中国思想文化上的一场大革 命,白话文完全确立了地位。国学的概念 在这个时Fra Baidu bibliotek也就更明确了,就是以文言文 为载体的旧文化。
3.有利国家统一大业:国家统一首先需要文化统一, 需要价值观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文字载 体(简体字和繁体字)就不一致。 4.有利扩大中国国际影响:怎么样才会成为一个国际 大国?文化输出很重要,现在我们在国外办孔子学院 也是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文化输出的例子:唐 朝直至明朝中国文化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而辛亥革命 前后直至抗日战争前日本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梁启 超、孙中山、蒋介石、鲁迅、郭沫若等很多人都在日 本学习和生活过;解放后,苏联对中国影响大,俄国 和苏联文学传到中国的就比较多,高尔基作品,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等很多;现在是美国文化在世界上影响 大,所以迪斯尼呀,美国大片,包括饮食肯德基呀就 在中国有市场。
两舟竞发,橹速不如帆快 八乐齐鸣,笛清怎比箫和
第三个对联曾经是个绝对,就是很多年都没有人能 够对得出来的对子,出的上联是这样的:烟锁池塘柳, 这个上联很有意境,但这个对子更大的妙处是“烟锁池 塘柳”这五个字都有边旁,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 这个上联浑然天成,难住了一代代的读书人,传说直 到有一天,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镇江考察民情再检 查军情时,看到镇江城楼上架起的大炮,突然想出了 一句下联,“炮架镇江城”,这五个字中也有“金木水火 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下联,但也略有点瑕疵,就是 “架”这个字的“木”是在下面,而不是边旁,但总体说瑕 不掩瑜,这个上联总算有下联了。 说到绝妙的上联还有一个,就是 “ 寂寞寒窗空守 寡”,你看这七个字都是宝盖头,这就是它的妙处。另 外有个回文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也比较有名。
几个概念要搞清,注意区别:
东方学 中国学 汉学 儒学
广义地说,国学包括中国古代思想(诸子 百家)、哲学(阴阳五行) 、历史(二 十四史)、地理(水经注)、政治、经济、 军事(孙子兵法)乃至书画(清明上河图, 字画鉴定)、音乐(民歌民乐)、易学、 术数(农书)、医学(中医)、星相、建 筑等。包括灯谜,京剧等都算国学所涉及 的范畴。 狭义地说,国学更强调跟文字相关,或者 说就是四库全书中的分类法:经史子集是 国学(如何分类需解释)
五.关于对联和灯谜 国学包含的内容很多,唐诗,宋词, 历史,中国字画,诸子百家文章等都 是国学。国学大花园里百花盛开,由 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只采撷其中最小 的两朵——对联和灯谜知识来和同学 们分享。
1.古人喜欢对对子,对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联, 门上贴的春联是最常见的。在历史上留下了很 多妙对故事,今天和大家就分享几个,另外再 和同学们讲点对联的最基本知识:
二.为什么要学国学?或者说有什么好处? 1.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孔子教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过去形容一个读书人 常说这个人很儒雅,很文雅,这也是读书对提升人修养的 作用。古人要求做谦谦君子(这和西方培养绅士同样道理) 假设一个场景:一个人在西湖边欣赏美景,如果他是有文 化人,会想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些诗句。如果没有文化的人呢? 适用性:生活实际中古文知识还是会经常碰到 考试需要:2001年有个南京考生蒋昕捷,凭文言作文《赤 兔之死》得了满分,而现在高考语文古文知识比重越来越 高,现在大致在总分的1/5,将来提高到1/4和1/3都有可能。 2.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中国古人注重道德规范,国学中有很多家训之类的就是教 人怎么做人的。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 以很注重个人及家族、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儒家思想注 重群体利益,有时会要求牺牲个人利益。
主讲人:李光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通俗点讲就是关于“中国固有的学 问”。 国学一般是指我国以先秦经学典籍及诸 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 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 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是自称:就 象我们自称国人,台湾叫语文是国语一样, 你跟老外说国学这个词他就不会懂,老外喜 欢叫汉学,也有叫中学的,中学是和西学相 对而言的。
3.死记:古诗古文一定要多诵读,就是先朗读再背诵, 背诵绝对重要,只有能背诵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东西。最好是理解了以后背,但即使一知半解也可以 背。人用大脑储存知识就象骆驼用驼峰储存食物一样 是可以反刍的,即使现在不能完全理解,将来会随着 阅历增加而更多理解。实际上所有知识都强调背诵, 看几个宗教就行了,所有的宗教都讲究背经(三大宗 教知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实际上是他已经 能倒背如流了,基督教徒也规定定期到教堂做礼拜, 读圣经,唱赞美诗,更厉害的是穆斯林,每天要做五 次祷告,每次都要背诵一定段数的可兰经。 4.活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学着写点旧体诗词; 多看经典的传统书籍,我认为《红楼梦》是学传统文 化最好的一本书。初中生可以看。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第二个妙对故事还是说纪晓岚的,古人讲故事喜欢附会到名人身上。这次不是在路 上散步,而是坐船。船行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河道比较窄,而这时恰巧对面有一 条船过来,两个船顶到了一起,总该有条船退后让行。纪晓岚来到船头就问对方船 老大说:“你知道我是谁吗?”船老大说:“我不知道。”纪晓岚说:“我是纪晓岚 呀。”船老大问:“纪晓岚是谁?”纪晓岚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自我介绍:“我是天下 最有名的才子,你说是不是应该你的船让一让呢?”船老大说:“哦,你是天下最有 名的才子,那这样吧,我出个对子,你如果对出来,我就退后。如果对不出,那就 对不起了。”纪晓岚觉得一个船夫能出个什么对子就爽快地答应了,船老大指着两 条船比划了一下,就说出了上联:“两舟竞发,橹速不如帆快。”纪晓岚一听这联就 知道了话外之音,其实这是个绝妙的谐音联。明的说是两条船,橹速不如帆快,实 际上橹速是鲁肃的谐音,帆快是樊哙的谐音。而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鲁肃是东吴最 出名的谋臣,而樊哙是刘邦手下最有名的武夫,这个船老大的意思很明显,你纪晓 岚不是文人吗,你文人还不如大老粗。可虽然听出了话外之音,但纪晓岚就是想不 出合适的下联来对答。于是也只有红着脸把船往后退。后来船继续行,纪晓岚一直 不停地想,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来,这时突然他听到了岸边传来了一阵音乐声,原 来是一家在娶亲,乐队在演奏,纪晓岚灵感来了,也有了下联 :“八乐齐鸣,笛清 怎比箫和。”笛清是狄青的谐音,箫和是萧何的谐音,狄青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武 将,长期在西北守卫边疆,而萧何是刘邦手下著名的谋臣,算文官。这句话明的是 说音乐,实际是说武将不如文官。虽然对联是对出来了,但船也已经让了,纪晓岚 只能摇摇头,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他也知道了民间藏高手的道理。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亦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第五个对联故事是讲解缙的,解缙和纪晓岚一样是个大文人, 《永乐大典》就是他主编的,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 而对面的人家是个财主,很有钱,大门豪宅,财主在自己家 门前种了很多竹子,风景很好,而这些竹子也正对着解缙家 大门,于是解缙在自己的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本来这个也没什么,可那财主不乐意了, 哦,我家种竹子,你来贴对联,好像我家的竹子是特意为你 小子种的,于是他喊来两个家丁命令他们把门前的竹子砍了, 解缙看财主把竹子砍了,对联已经不贴切了,于是拿了毛笔 在上下联上各添了一个字,对联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 卷书 长。” ,这样对联又一样贴切了,那财主一看更气坏了, 好,你会改对联,我现在把竹子连根刨了看你还有办法没有, 于是他让家丁把竹子根都刨了扔了,看到财主已经刨完了竹 根,解缙又不慌不忙地拿出毛笔在对联上又添了两个字,对 联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 长有。”,这对联也 一样的贴切,这个时候财主只剩下吐血而没其他办法了。
门对千竿竹 短 无 家藏万卷书 长 有
第六个对联故事是说王羲之的,当然这个只能当故事听,当不了真, 其实王羲之生活的东晋那个时候还没有对联的,对联实际上到宋朝才 真正有,不过这个故事是用形象的故事来说明王羲之的字写得好。故 事说:因为王羲之的字特别好,每年除夕只要他在自家门上贴对联, 很快他家的对联就会被别人偷走,因为大家都喜欢王羲之的字呀,都 偷了回家收藏了,这样大年初一他家门上总是光光的。偷得次数多了, 王羲之也伤透了脑筋,这一年的除夕又到了,王羲之突然想到了一个 办法,他写了八个字“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贴在了门上,写了这样 的狠话总算没有人再偷他的对联了,等第二天大年初一一早,王羲之 拿出笔来在原来的上下联下又各添了几个字,很快对联变成了“福无双 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样这副对联又很吉利了。 再讲个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字被偷的故事,这个于佑任字 写得极好,说他在台湾时住的房子靠街,但比较偏,常有人在他家房 子的墙角处小便,他很是烦恼,没办法他写了一条“不可随处小便”的 标语贴在了墙上,可刚有点效果他发现那个标语被人揭走了,他也想 不出这个标语能有什么用。可很快从报纸上知道了答案,原来这个揭 走标语的人是个绝对聪明的人,他把那个标语上的六个字重新裁拼, 重新装裱,那“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已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处世 格言。
.
第一个故事:清代有个大文人纪晓岚,他是《四库全书》的总编, 有关他的电视剧也很多。说他有一天傍晚在外面散步,散步散到 一田间小路,这个时候有个樵夫,就是砍柴的,正好挑着一担新 打来的柴从山上下来准备回家,因为路很窄,不能同时过两个人, 需要有个人退回去让路,这个时候纪晓岚觉得自己是读书人,高 人一等,怎么也应该是樵夫让路,自己先过。樵夫也看出了纪晓 岚的心思,他就放下担子和纪晓岚说:“你不是读书人嘛,这样吧, 我今天出个对子,你如果能对出来,那我就退后给你让路,但如 果你对不出来,对不起,那只好你给我让路。”纪晓岚听到是对对 子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就爽快地答应了。樵夫一指那担柴出了上 联说:“此木为柴山山出。”纪晓岚跟着念了几遍这个时候他才意 识到碰到麻烦了,这个随口而出的上联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妙在 “此木”两字正好拼成一个“柴”字,“山山”两字正好拼成一个“出”字, 纪晓岚念叨了半天也想不出下联,只好红着脸退后给樵夫让了道。 让完道这个纪晓岚还是不服呀,也没心思散步了,就往回走,在 往回走的路上还一直想着这个对子,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各家正在 做晚饭的炊烟,忽然来了灵感,有了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就是说这个柴呀进了炉膛就变成烟了,而每天晚上大家做晚饭的 时候炊烟就特别多。这是一个妙对。
烟锁池塘柳 炮架镇江城
第四个对联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孩特别聪明,是一个神 童,特别擅长对对子。可村里有个老学究不相信,认为 肯定是大家胡乱吹捧,于是要考一考这个小孩。小孩被 带过来了,老学究想了一想,不怀好意地出了上联:“二 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亦敢对锯。”,实际上这句话一语 双关,是骂人的,明的是说两只猿猴在锯木头,但“对锯” 和“对句”是谐音双关,实际是说我出了上联了,你这个小 孩就象个小猴子一样,怎么敢来对我的上联呢?而这个 小孩一点也不示弱,想了一会,下联出来了,“一马陷足污 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这个下联也是双关,明的说一 匹马脚陷到污泥里了,拔不出来,实际上“出蹄”和“出题” 也是谐音双关,是回骂老学究你也不配出题目考我。最 终这个老学究搞得反下不来台。
三.现在学国学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查资料方便:百度 社会宽容度:基本达成了复兴传统文化的共识。 2.不利条件:100年来对国学的误解太大;五四青年为 救国;建国后为统一思想,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 化误解很大,也伤害很大,我们现在是希望有选择地 多恢复一些优良的传统文化。 但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大家都比较浮躁,现在很多是 快餐文化,表演文化,而学国学求学问一定要沉得住 气,不重形式重本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 句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