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45张)

合集下载

(新课标)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解析】“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表达了 爱国主义的情感。A“一片丹心图报国”表达的是爱 国主义的情感,与题干主旨一致;B表达了国家兴 亡;C表达了勤俭的重要性;D表达国家兴盛对个人 的重要性。选A。
内部文件懂古诗文、 名言、 警句的字、 词、句,把握诗文、名言、警句的意境。 (2)把握主旨——运用理性思维,明确一段古诗文 或一句名言、警句的整体含义,抓住诗文名言警句的 灵魂,把握古诗文、名言、警句的中心思想。 (3)调动知识——把握古诗文、名言、警句所包含 的教材知识点,即经济学观点,或政治学思想,或文 化生活道理,或哲学道理。
◎题型突破 诗文名言警句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以诗文、名言、警句作为背景材料或者选项是政 治试题的一个突出亮点。古诗文型选择题使试题渗透 了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有亲近感。名言警 句型选择题使试题体现了人文性,有利于增强学生艺 术鉴赏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题型示例 【例】“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 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 致的是 ( A ) A.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 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 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 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 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 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 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
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 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7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7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7123
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 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 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 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8-
考点一
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民族精神 的时代性特征
能力。
-4-
123
1.(2015·北京)“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 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 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 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关闭
赵一曼烈士家书 赵①一激曼发烈了士人的们家的书爱蕴国含情着感我们,是中一华种民巨族大的的宝物贵精质神力,量每读一②次蕴都含给着我深们厚的 心的灵家以国震情撼怀和,能洗滋涤养,因人而们②的③符精合神题世意界;家书③中凝蕴聚含着的不精屈神的是一民种族巨精大神的,
考点一
考点二
-11-
疑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拨
1.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试判断
)
点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
统一。
-12-
考点一
考点二
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试
判断
)
点拨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关于爱国主义,我们需要明确如下:
义教育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关闭
本③题中考国查人培民育团爱结国奋主斗义的精旗神的帜原因④。公应民该追从求爱的国最主高义的道地德位目和标作用等方 面A.进①行②分析。①③B符.①合③题目的C要.②求④;社D会.③主④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

人教版20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课件:3.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综合

人教版20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课件:3.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综合
单元综合·能力提升
网络构建
跨点整合
-2-
网络构建
跨点整合
-3-
复习点睛 本单元复习要围绕中华文化,把握好: 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三个角度: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三个角度理解中华民族 精神的基本内涵。
网络构建 一 二
-6-
-5-网络构建 一 二 Nhomakorabea跨点整合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 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 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力量之源。
跨点整合
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 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 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 的结晶。
-4-
网络构建 一 二
跨点整合
二、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 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 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 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 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 洪精神、劳模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 由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求知精神、 科学精神、服务精神等时代精神(其核心是改革开放)
6、民族精神的作用
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 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 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二)青少年应该如何用实际行动弘扬民 族精神 ? (1)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感悟伟大的民 族精神。 (2)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培养创新精 神。 (3)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4)热爱劳动,养成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 (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6)从规范和行为习惯做起,提高素质,自 觉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华传统美德。
7.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一)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 (1)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低于各种 腐朽文化的侵蚀。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在独立自主 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 (4)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 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5)青少年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内容
2.中华文化的地位,影响 3.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及特点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5.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6.民族精神的作用
7.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内容(形式)
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形式):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 工艺、文学艺术、哲学理念、道德伦理等。 2.中华文化的地位、影响 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影响:⑴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 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⑵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 动力,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政治课件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3-6 精品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政治课件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3-6 精品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 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
作 人们的精神生活、展 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
用 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
有独特的作用
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
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历史辉煌而悠久、内 总的说来,我国古代科学

涵丰富而绚丽、风格 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鲜明而独特
3.[2015·江苏高考]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 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 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 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 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 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 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 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 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 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 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答案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 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 《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 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 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 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 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课件(共59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课件(共59张)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①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 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 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 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②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 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 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 (2)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 (3)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域 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一。( × ) (4)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 )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
[解析] B
“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这
些信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性和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表现,A、C、D都不符合题意。 返回目录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 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广东卷]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 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 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整合提升课件(26张)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整合提升课件(26张)

(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
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 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
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
必修三 文化与生活
(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
精准高考
政 治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整合提升
必修三 文化与生活
〔单元概述〕
1.命题规律:本专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名言诗句、民族文
化状况为背景;另一种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
征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试题命制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主要集
人 教 版 政 治
中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上,常以历史文化资源、 中外文化交流、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背景,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和论证探讨 问题的能力,如2014山东文综42(2)题。
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反过来又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
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必修三 文化与生活
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影响。
必修三 文化与生活
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
[ 答案 ]
错误。 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PPT
“看你应该还没吃饭吧,我给你买点,不要害怕,我不是坏人”说完我领着老人走进了咖啡店。店里没什么主食,只好给老人买了些许糕点。看着老人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中一阵酸楚,也许老无所依说得就是这样吧。 “要不你跟我说说你年轻时候的故事吧”老人吃完后,我不知为何冒出这么一句话。
“我哪有什么故事,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饭都吃不饱,每天还要到山上去捡柴火,家里面五个小孩,我排行第二,上面有个大姐,父亲是泥水匠,母亲基本上做一些零工补贴家用,十六岁去当兵,后来被分配到了工厂做个普工,就这么浮浮沉沉地过了一辈子”他好像情绪有点低落地说到。 我端起一杯咖啡,递到他面前,“那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到处“流浪”吧。” “小时候,有一次在河边玩,村里来过一支勘探队,我给他们带过路。” “哦,那跟你出来流浪,有什么联系”我不解。
“那你现在一个人跑出来,谁照顾她呢”我问到 许久,老人都没有说一句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到 “她走了,就在前几个月”她走之前还说:这辈子能够遇到你,我很幸福,我走了,你也不要觉得很悲伤,你也都这把年纪了,过不了几年,我们又会见面的,不许掉眼泪,去做一些不会让你遗憾的事情,不许掉眼泪,我累了,该歇歇了。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精髓)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对内) 展示民族形象(对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 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 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编章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 大实践
(一)薪火相传 越燃越旺 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 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图表类的试题:一般以标栏为切入点,通过相关数字的纵比 (看成绩)和横比(看差距)揭示数字所反映的信息。 作答时,一般是围 绕标题阐述相关现象或问题,同时还需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数字背 后的本质。 对于漫画类的试题:主要是抓住漫画标题、图中的“文字”“图 形”“形体动作”等漫画信息,揭示漫画所蕴含的社会现象。注意虽 然讽刺的居多,但也有褒扬的,不要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作答时,联系教材知识阐述即可。
单 元 总 结
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1)当前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你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3)结合材料分析他们是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
(1)为什么要这样做?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①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②民族精神的 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③弘扬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 义道路)。 (2)旗帜+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①“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优良传统(继 承与发扬)。③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④民族精神与 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⑤立足于实践(传播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
2015 年 9 月 3 日是中国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决定开展纪念活动,其中,作为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重要组成部 分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组织实施。这次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 兵,目的是彰显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 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根 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 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重要价值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国一直坚持走和 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 ,19 世纪中叶 , 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封闭的门户,内忧外患导致中国逐步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 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激励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斗争。然而 ,这些探索和斗 争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 运。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的期望,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奋斗,于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
【答案】(1)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 ,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 苦苦追寻变革救亡之路,这突出体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核心内容。 (2)中华民族前仆后继、苦苦追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实 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间:45 分钟 总分:100 分) 基 础 题 1、2、6、7、8、11、12、14 拓 展 题 3、4、5、9、10、13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2015 年 8 月初,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民焐热 冰封汉字行动”前三期焐热词“踬仆”“飙尘”“璀错”的总参与 人次已经超过 1 亿。回答 1~2 题。 1.关于汉字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体现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此类题的取材一般会有三种情况:一是文字材料, 多以热点时政为主;二是表格和图表,一般以考查经济生活为主;三 是漫画,多以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为主。 体现类的设问方式一般有 :“体现××”“怎样体现”“如何 体现”“反映了××现象”“说明了××问题”“蕴含了××知识” 等等;或用某个模块的知识(甚至会指出所用的具体知识)分析上述 材料。此类题设问中知识界定的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以整个 模块作为答题范围,这是范围最大的,选择观点一般难度也比较大, 但对每个观点不要求作过细阐释;二是以某个单元作为答题范围,这 个范围有所缩小相对集中;三是以某个具体知识点作为答题范围,这 个范围最小,观点明确但要求比较细致地分层阐释。
【解析】 本题以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背景,运用文化知识分析 其原因。组织答案时要结合材料一一进行分析:“和而不同”“以和 为贵”的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走和平发展道路是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 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同时体 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 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我国走和平发展 道路,是“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在新时期的体现。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走和平发展道路,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文字材料类的主观题 ,如果是以整个模块作 为答题范围:首先依据“标点符号、关键词、行为主体、主要意思” 等重要信息将材料划分出层次,并弄清每一层的意思;然后依据关键 词或层意,准确调用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对接。组织答案时,可以 先写出教材观点,再以材料佐证,这样比较醒目;也可以先概括引述 材料,从中总结出教材观点。总之,要做到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如果是以某个单元或某个具体知识点作为答题范围的 ,除了运 用上述办法外,还可以:首先打腹稿罗列该单元或该知识点所包含的 具体知识,大致确定回答该问题的角度,即答案大概有几点;然后通 读材料,分析材料的层次,搞清层意,或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搞清材 料的总体意思;接着依据材料的层意或关键词,筛选所用的具体知识 点;最后结合材料运用所选具体知识点精心组织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