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局势与中外关系博弈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还是合作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还是合作【摘要】东北亚枢纽港地位备受关注,竞争与合作并存。
各国为争夺枢纽港的地位展开激烈竞争,同时也在合作方面积极努力。
探讨枢纽港合作模式,分析其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
竞争带来挑战,但也促进了地区发展。
如何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成为关键,展望未来枢纽港的发展方向,引领东北亚枢纽港之争走向合作共赢的方向。
【关键词】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合作、地缘战略意义、各国竞争、合作努力、合作模式、地区影响、挑战、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发展展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的背景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地区国家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方面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枢纽港作为贸易的重要节点,不仅可以促进货物的流通,还有助于加强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东北亚各国都希望拥有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设施完善、运营高效的枢纽港,以便更好地扩大自身的贸易规模和影响力。
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也推动了枢纽港之争的加剧。
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历史和领土争端,各国为了加强在地区内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希望通过控制枢纽港来加强自身在地缘政治上的竞争力。
枢纽港之争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竞争,也反映了地区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争夺和角力。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的背景。
1.2 东北亚枢纽港的地缘战略意义东北亚枢纽港作为连接东北亚各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东北亚枢纽港的位置十分重要,处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之间,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
其地理位置优越,使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
东北亚枢纽港的发展与国际贸易息息相关,成为了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通过枢纽港,各国可以便捷地进行货物贸易、人员往来等活动,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东北亚枢纽港的发展还对地区安全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地区的交通枢纽,枢纽港的稳定运营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论中美关系中的东北亚问题
论中美关系中的东北亚问题美国,当今的世界霸主。
中国,新兴的经济体,数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让他的国力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他对于亚太地区影响力,并延伸至对于世界的影响力的扩大。
而美国为了继续保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个人认为,其所奉行的是一个平衡战略。
即使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手段来平衡各方势力,使其保持在美国的可控范围以内,从而维持他的世界霸主的地位。
那么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势力,美国又将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势?而中国又如何做到见招拆招,保持自我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两个问题,又和东北亚的地区问题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性呢?要弄清这些,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东北亚的地理位置。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东北亚地区大致涵盖了这么几个地区:日本本州四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包括日本海,西北太平洋,鄂霍次海等地区。
在这个空间里,坐落着中日韩俄朝鲜五个国家。
而这五个国家对于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在历史遗留上的问题,完全迥异的政治形态的并存,以及各个国家和势力团体背后的相互博弈,使得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显得格外的复杂。
可以说,这潭水深得很!因为特殊的位置,个人又认为,东北亚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美博弈的最前线。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一石三鸟。
如果能有效地控制了东北亚,那么就可以同时限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弱化俄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威慑住朝鲜并迫使朝在核问题上做出大幅度让步。
这些都是美国所迫切希望看到的。
二:强劲的肌肉。
美国在东北亚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和前沿存在力量。
美国海军的第七舰队母港位于日本横须贺,且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常年驻扎于此。
在韩国,驻韩美军规模维持在数万人,战斗力可观。
另外,在日本韩国周边海域美军还有部分军事基地。
凭借这些军队以及同盟国军队,美国可以限制中国海上力量走向深蓝,监视俄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限制其太平洋舰队的活动,并且威慑朝鲜。
如一双有力的双手,时时刻刻影响东北亚局势的发展。
博弈论视角下的中国东北亚区域战略
天然状 态是无政 府状 态 。无政府状 态并不 是没有秩 序或者混 乱 的同义词 。新现 实主义 的代表 人物之 一
罗伯 特. 吉尔 平 曾经 指 出 “ 管 国际系 统是 无政 府 尽
战略 意义 。要 重组 东北亚 区域政 治结构 ,核 心是要 削弱 美 国在 东北亚 区域 的影响力 ,遏 制其势 力的扩 张【。美 国追 求东 北亚 区域 一定范 围的不 稳定 的政 3 】
战略,在未来东北亚局势的演变中,中国将一如继往地 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为 东北亚地 区的稳 定和发
展 做 出 自己的努 力 。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东北亚;博弈论 ;战略 中图分类号 :F 】- l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2 X(0 00 —040 6 437 2 1)10 2 —3
性 的合作 关系 。在博 弈过程 中个体 利益 与集 体利益
间必然会 发生一 定的矛 盾 。从现 实来看 ,冷 战结束 以来 ,东亚 地 区安全 需要加 强多边 安全机制建 设 的 分析 和论 证始 终是区域 安 全研究 的一大 热点 【。对 2 】 于 美 国而言 ,其东北 亚 区域 战略 并没有 定位 在合作 的层 面上 ,东北亚 战略 是其东 亚战略 中的一环 ,服 务于 亚太 战略 。朝鲜 半 岛的分裂对美 国具有 重要 的
的相互 影响 ,互 有所 求 ,才 形成 了国与 国之 间合 作 的基础 。
() 作 的定 义 不 排 除参 与 者之 间的利 益 分歧 ,相 3合
反 ,正 是因为利 益 的差 异 、参与 各方 的互补性才 使 得 合作 成为可 能 。 4最 少有两个 行 为体 。 5各行 为 () () 体 的基 本 目标 应 是 确 保 和 维护 自身 的 生存 安 全 与
亚太安全问题研究——中美在东北亚竞逐兼容关系分析
作者简介 : 潜旭明 。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韩 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主要研究 中美关系; 倪世雄 , 复旦大学美 国研究 中心教授 , 主要研究 国际关系。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 目“ 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 ( 课题编号 : 0 5  ̄D 0 0 0 4 0 ) 、 国家社科基金资
大的“ 太 平洋世 纪 ” 战略构 想 。该构 想 的主要 目标 是在 亚 太地 区建 立一 个新 的地 区架 构 和实 现 美 国 的领 导 J 。美 国的亚 洲战 略主要 沿着 6个关 键 方面展 开 : ( 1 ) 加 强双 边安 全联 盟 ; ( 2 ) 深 化
关新型大国关 系 提 出五点政策建议 。《 瓦解美日同盟——构建“ 亚太安全合作新体 系” 》 一文认 为, 中国 已成 为 全球 最 为重要 的地 缘政 治力量 , 中 国主导 的 “ 亚 洲 的事 务 应该 由亚 洲 国 家解 决” 的 国际秩序 新 理念 是 亚洲 国 家外 交的共 同愿望 。从 这 一 新 理 念 出发 , 论 文指 出 , 当前 中国 外 交 最为重要的 目 标是 瓦解 美日同盟并使 日本融入亚洲一体化进程, 尽 快恢复中 日韩 自贸区谈判 ,
三个方面来透视 东北亚的局 势, 在研 究的角度 、 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意和创意。《 东北亚安全 环 境 的 变化 : 以 区域 内双边 安全 关 系为视 角》 一 文从 分 析 东北 亚 安 全 环境 的 演 变切 入 , 分 层 对 双边 安全 关 系进行 剖析 , 从 以双边 安全 关 系为基 础 的安 全 网络 到 安 全 网络 的特 点 , 最后提 出中
麟 潜旭 明 倪世雄
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延边大学论文管理系统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NOR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ORDER CHANGES AND STRATEGICDECISIONS OF CHINA'S DIPLOMACY赵凤文国际政治延边大学学校代码:10184分类号:D5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则赵凤文2 0 1 6分类号密级U D C学号2012010074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NOR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ORDER CHANGES AND STRATEGIC DECISIONS OF CHINA'S DIPLOMACY研究生姓名赵凤文培养单位延边大学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赵立新教授学科专业国际政治研究方向东北亚各国政治关系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6月1日本论文已达到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答辩委员会主席许吉(印)答辩委员会委员赵立新(印)答辩委员会委员金洙成(印)答辩委员会委员李桂兰(印)答辩委员会委员马晶(印)延边大学2016年6月1日摘要摘要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国际体系转型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同样伴随着巨大改变,尤其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后,国际力量发生变化的同时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关系,推动着地区多边机制的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打击,之后的欧洲债务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国际权利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世界正处于变革和调整期。
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秩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重返亚太”主要目的是为了压制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西方一些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不断误读中国和平发展的方针,“不满现状的大国”、“中国威胁论”也随之而来,中日之间因东海及钓鱼岛问题引发主权争端,南沙诸岛由自然资源引发的领土主权争夺战,“台独”势力的阻碍,朝鲜半岛问题剑拔弩张等等。
东北亚:打破“亚洲悖论”的时机已到
前沿观察2018年10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中国。
金秋的北京街头挂起了中日两国国旗,提醒人们两国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
安倍访华期间,中日双方就“一带一路”等重要议题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在年内实现第二次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会晤,进一步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朝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同月,朝韩方面也传出消息,板门店共同警备区内所有地雷已经清除,自11月起,双方将从板门店撤走己方全部武器,朝韩为拉进距离而向前推进工作的力度可观。
种种迹象表明,在全球局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东北亚迎来了破除“亚洲悖论”的良好时机。
【从“亚洲悖论”到“亚洲一体化”】在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ICA)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
”他还强调:“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可以发现,中国近年来正在积极谋划破除“亚洲悖论”。
东亚与其它地域相比,区域内安全问题突出,但同时,相互贸易依存度也非常高。
换言之,东亚国家之间在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贸易关系的同时,也一直处于安全矛盾的状态中。
这就是“亚洲悖论”。
亚洲不少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密不可分,但在安全上却要依赖美国,这一困境使得它们既不能和中国走得太近,又不能和美国走得太近。
那么该如何摆脱“亚洲悖论”,又如何将此状态转换为“亚洲一体化”?首先需要缓解中日之间的“悖论”状态。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比日本对中贸易依存度更高。
但进入1990年代中期,日本对中依存度开始超越中国对日依存度。
这意味着,按实际GDP计,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乎日本。
1990年代至今,中日关系处于典型的“亚洲悖论”状态,两者在经贸方面的关系突飞猛进,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矛盾却始终持续。
东北亚局势与我国的外交战略
经济:首屈一指
政治:错综复杂
外交:扑朔迷离 军事:剑拔弩张Leabharlann 国家 美国中国 日本
GDP总量
(万亿美元)
排名 1
2 3
人均GDP
(美元)
排名 11
84 12
15.65
8.25 5.98
49,802
6,094 46,896
俄罗斯
韩国
1.95
1.15
9
15
13,765
23,021
47
32
朝韩对峙
朝核危机
美韩军演 中日岛争 韩日岛争 俄日岛争 中国崛起 美国重返 日本右倾
俄国东进
日本《海洋基本计划》 日本2013《外交蓝皮书》 日本新高中教科书 日本潜艇部队扩军
中国六大核心利益
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
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
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周边是首要 大国是关键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是重要舞台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_杨竹
第18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2 2017年3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Mar.2017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杨竹[摘要]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利益纵横交织,形势纷繁复杂,热点问题频发的一个区域。
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区战略位置凸显,合作机制缺乏。
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东北亚地区局势密切相关。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大国关系交织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目前,解决朝核危机是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应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区域国际关系,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局势;冷战;朝核问题;大国关系;领土问题[中图分类号]D8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7)02-0115-05[收稿日期]2017-01-01[作者简介]杨竹,长春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长春130103)一、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1.东北亚安全局势的基本概况东北亚地区,地理上广义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中国的东北、华北和俄罗斯的远东部分,地域辽阔,人口密集。
区域内的国家虽然不多,但既有军事强国俄罗斯、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较落后国家朝鲜,蒙古作为只和中俄接壤的内陆国家,也较为落后,可以看出这一区域内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很大,加上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核扩散问题,特别是半岛核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东北亚区域安全的首要问题,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复杂而多变。
由于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及美国战略调整,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之后,俄罗斯、日本、韩国军费均有明显提升,可见东北亚区域安全局势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仍处于深刻调整中。
东北亚局势的实质
三怕东北亚一体化。东北亚的主导国家中,中俄日都是军事大国,完全具备对抗美国打压的战略能力。特别是中俄,都是核大国、导弹大国、航空航天大国,具备和美国独立军事抗衡,两败俱伤的能力。如果中俄在东北亚完全合作,联合为东北亚一体化推进提供强大的军事支撑,不惜在朝鲜半岛和美国展开一场代理人战争,将使美国全球战略陷入巨大被动,而且面临崩溃危险,这是美国所惧怕的。
所以,东北亚的发展趋势就三种可能:要么向东北亚一体化的和谐东北亚方向发展,那意味着中日韩朝俄合作,推翻了美国的西太平洋安全架构;要么向美国所主导的冷战态势发展,美国利用美日同盟、美韩同盟,成功地剥离了中日韩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东北亚出现了中俄朝与美日韩对垒的两大冷战阵营,呈现冷战态势;三是阵营模糊的态势,既不冷战,也不热战,既没有明显的东北亚一体化态势,又没有明显的冷战态势。
东北亚局势的实质,是中日韩朝俄所倡导的东北亚一体化战略意图和行动,与美国所主导的西太平洋格局的战略冲突。目前,中日韩朝俄所主张的东北亚一体化战略,实质只是经济合作战略,没有统一的军事力量做战略支撑,而这为美国所利用。
东北亚的特点:一是经济上,中日韩处于联盟态势,而且这种联盟与美国具有冲突性。因为中日都是美国外债的主要购买者,美国赖账或者金融战,首先针对的是中日。中日对美的关系,可谓唇亡齿寒的关系。二是军事上,美日韩与中俄朝具有对立性。中日之间有钓鱼岛、琉球群岛的归属、东海大陆架之争,俄日之间有北方四岛之争,朝韩之间有“相煎何太急”的趋势。这些区域大国之间的矛盾,为美国所利用,使美日、美韩同盟不但没有弱化,而且被美国利用有扩大趋势。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美国现在的两个同盟,美欧同盟自伊拉克战争后,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破裂趋势越来越明显;美日、美韩同盟,在东北亚一体化的共同战略利益的合作下,也越来越呈现破裂趋势。为此,小奥上台后,心急如焚,如何利用一场阴谋,重新挑起东北亚军事纷争,破坏东北亚一体化,夺回美日、美韩同盟的安全主导权,就是奥巴马的苦心积虑的重大战略问题了。
论大国均势外交与东北亚安全合作-精品文档资料
论大国均势外交与东北亚安全合作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
随着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华尔兹说:“如果有任何具有特征性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话,那就是均势理论。
”东北亚地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异常密集的地区,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四大国力量的交汇点。
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平衡格局打破,随着21世纪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由欧洲大西洋岸转向西太平洋,东北亚更成为新世纪大国力量角逐的热点区域。
在东北亚各大国的对外战略选择中,均势的选择是各国最为现实的选择,并以此为原则寻求安全合作。
一、均势与安全均势(balanceofpower),即力量均衡、势力均衡、权力平衡。
其基本涵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均势是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的一种实际状态。
其次,均势是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具体政策。
由此均势政策表现为四种类型:创造均势;维护均势;争取“有利均势”;保持有利均势。
以及两种基本手段:或致力于军备竞赛、扩充实力;或组织联合阵线,共同遏制称霸国家。
第三,均势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织起来的体系。
通过集权谋取世界领导权的目标,这样的国际体系就是均势体系。
赫德利?布尔认为,维持均势有三方面作用:(1)整个国际体系中若存在总体均势,强国便无法征服这一体系而使之成为世界帝国。
(2)局部均势的存在维护了某一特定区域的国家独立,使它们不受区域性强国的同化与控制。
(3)总体均势及局部均势的存在,为维持国际秩序所必须依赖的其他方法,如外交、战争、国际法和强国管理等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大国的均势外交与东北亚安全台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地区安全现状呈现出综合性、复杂性、对立性的特点。
因而,均势成为维持区域稳定的重要手段,均势在这些国家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美国在东北亚的均势外交主要体现在以中、俄为对手,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联盟,以惟一的超级大国实力为依托,发挥其亚太地区的领导作用,进一步的削弱俄罗斯,并且防止中国崛起。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
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地区。
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重塑。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探讨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所处的地缘格局。
一、政治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地缘格局主要由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三国的关系构成。
中国作为地区最大的国家,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日关系长期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矛盾点。
尽管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较为密切,但地缘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间的深度合作。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备受关注,半岛的稳定关系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
然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以及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复杂因素,使得半岛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二、经济地缘格局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地区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其发展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也对东北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中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和政治问题,限制了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朝鲜由于制度和外交限制,经济格局相对较为封闭。
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模式、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相对较慢。
三、安全地缘格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各国的神经。
半岛核问题是地区安全的最大挑战之一。
朝鲜频繁进行核试验和导弹发射,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同时,东北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安全问题,如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军备竞赛等。
这些问题增加了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
综上所述,东北亚地区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地缘格局充满挑战与机遇。
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矛盾与合作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地区国家需要通过积极对话与合作,以构建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地区格局。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
第18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2 2017年3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Mar.2017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及应对策略杨竹[摘要]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利益纵横交织,形势纷繁复杂,热点问题频发的一个区域。
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区战略位置凸显,合作机制缺乏。
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东北亚地区局势密切相关。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大国关系交织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目前,解决朝核危机是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应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区域国际关系,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局势;冷战;朝核问题;大国关系;领土问题[中图分类号]D8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7)02-0115-05[收稿日期]2017-01-01[作者简介]杨竹,长春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研究。
(长春130103)一、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演变1.东北亚安全局势的基本概况东北亚地区,地理上广义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及中国的东北、华北和俄罗斯的远东部分,地域辽阔,人口密集。
区域内的国家虽然不多,但既有军事强国俄罗斯、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较落后国家朝鲜,蒙古作为只和中俄接壤的内陆国家,也较为落后,可以看出这一区域内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很大,加上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以及核扩散问题,特别是半岛核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东北亚区域安全的首要问题,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复杂而多变。
由于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及美国战略调整,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之后,俄罗斯、日本、韩国军费均有明显提升,可见东北亚区域安全局势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仍处于深刻调整中。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纳入到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网络之中,谁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去发展自己的经济。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20多年的历史,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合作形式以双边经济合作发展为主;东北亚各国的多边单项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速度和层次有待提升;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有所加强,但并未形成真正的制度性机制,同时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局面并未根本改变。
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还未建立起来,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也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动力机制没有触及合作的实质,而协调机制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有待从微观层面构筑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
如何引入新的动力刺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的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探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成为研究的重点。
博弈论(Game Theory),也译作对策论,是当今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理论学科,它利用数学工具对种种社会经济选项进行深入地规范分析,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的理性行为及其相应结局。
通俗的说,博弈就是指一些个人、队伍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把博弈论运用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可为东北亚合作各方提供审时度势的空间,在考虑长期利益双方、多方放弃眼前利益,采取长期有效的合作模式,以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发展。
东北亚地区安全态势与中美关系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Situation and Sino - U. S.
Relations
作者: 孙国强
出版物刊名: 学术探索
页码: 28-3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东北亚;地区安全;中美关系;对策
摘要:中日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是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两大热点议题。
中日关系方面,虽然今年以来中日释放出加强经济合作的信号,两国政治交往的频率和层次也出现回升,但是钓鱼岛争端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两个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症结短期内难以化解,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两国缺乏互信,摩擦不断。
朝鲜半岛局势仍继续陷入“紧张-缓和-紧张”的反复模式,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后再次趋于紧张。
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轴。
因此,梳理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分歧,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中国的应对之策,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崛起,东北亚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一直十分复杂,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
因此,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可以为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博弈关系,可以为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最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也是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围绕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展开研究,探讨各国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博弈结果的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地区内贸易、直接投资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博弈关系,包括博弈理论和实际操作,分析各国博弈的目的和策略。
(3)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博弈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博弈结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影响博弈结果的因素。
2.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实例,深入探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博弈关系,对各国之间的博弈目的、策略等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博弈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同时,研究还将采用SWOT 分析等方法,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估和预测。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1.研究计划(1)阅读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框架和研究问题。
(2)收集并分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实例案例,探讨各国之间的博弈关系。
(3)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博弈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博弈结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4)采用SWOT分析等方法,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估和预测。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东北亚经济合作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也面临了一些阻碍因素。
下面将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历史遗留问题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一个主要阻碍因素。
在二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出现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领土争端和历史认识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使得经济合作变得困难。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通过政治谈判和外交努力来解决,但这需要时间和双方的共同努力。
政治因素也对东北亚经济合作造成了阻碍。
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复杂,存在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
中日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紧张,韩国和北朝鲜之间也存在紧张的关系。
这些政治问题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在经济合作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阻碍了经济合作的发展。
经济差异也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之一。
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种经济差异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国家在经济合作中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使得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第四,地缘政治因素也对东北亚经济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东北亚地区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地理位置特殊。
这使得东北亚地区成为了各大国在亚太地区集团化竞争的重要战略地区。
东北亚国家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也使得经济合作变得复杂化。
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了许多阻碍因素,如历史遗留问题、政治因素、经济差异、地缘政治因素和文化差异等。
要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各国需要通过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加强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克服这些阻碍因素。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东北亚地区才能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中美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博弈的基本逻辑
环球瞭望020中美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博弈的基本逻辑利益碰撞决定战略博弈的形态战略利益的深化扩展改变博弈的领域对于中美而言,双方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
所谓历史的,是指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一直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两国国内社会和所面对的东北亚地区战略形势的变化而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历史特征。
所谓具体的,是指一定时期内,尤其是现阶段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是多样性的统一,且两国间战略利益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从而也决定了中美东北亚战略博弈形态也必将更加复杂。
中美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与两国对战略空间的认定、维护和拓展,以及两国战略能力的运用、增长与对比相联系。
新形势下,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中国国家利益的深化和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与中国不同,美国在其东北亚战略利益的深化与拓展中显透出超级大国的战略定力,无论是面对冷战时期的苏联还是新世纪的中国,自始至终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作为第三势力或者中立集团,在东北亚地区以独立一极的姿态挑战其霸权。
战略利益的交织碰撞制约博弈的样式从历史发展看,冷战期间中美无论是战略对抗还是战略协调,两国的战略博弈形式“非此即彼”,界限十分鲜明,前者意识形态对抗色彩浓厚,后者则表现为意识形态对安全利益的让位,显示出中美源于意识形态的矛盾是有限度的,而“国家外交与国际决策都是重利的”。
一方面,中美东北亚博弈成分中“敌大于友,竞争多于合作”。
这是因为中美合作关系与对抗、竞争关系的基础并不相同,前者源于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后者则源于两国的冲突和对抗性利益。
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选择性使用“合作性施压”的策略。
两国战略利益之间彼此交织、碰撞的日益复杂,以及中国维护战略利益的相对弱势,使得美国日益重视“合作型施压”博弈策略的运用。
所谓博弈中的“合作型施压”,其实就是指美国借助其在东北亚地区军事同盟、中日领土纠纷,以及朝核问题,积极利用其全球的权势地位与国际话语优势,提出有利于己的合作概念、合作规则及合作方式,在沟通平台、议程创设、机制制定上竭力牵制中国,稳固其地区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进而对中国施加影响,引诱和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局势与中外关系博弈作者:朱志华来源:《群众·下半月版》2017年第10期近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东局势再生变数,欧洲仍然面临右翼思潮暗流涌动的压力,中国周边形势因受朝核问题、中印对峙、中国南海问题等因素影响,也日趋复杂化。
其中,朝核问题和东北亚局势尤为引人关注,它既关系到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的福祉和安全,关系到中国及周边国家的福祉与安全,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虽然目前东北亚局势错综复杂,但对于中国而言,只要认清并处理好自身与其他五个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够掌握主动、赢得未来。
中美关系。
从东北亚局势来看中美关系,朝核问题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从2003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华期盼中国从中斡旋,在北京开始中朝美三方会谈,到后来发展为六方会谈乃至今天,已整整过去了15个年头。
然而无核化的目标非但没有达成,反而危机频现,局势时趋恶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朝两国严重缺乏互信。
中国在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认为中美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坚信解决半岛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和谈对话,各方应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从历史和全球范围看中美关系,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着的战略博弈,主要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中国、俄罗斯(前苏联主要继承国)、美国三个大国为主角。
自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家综合实力受到了极大影响和破坏,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中国迅速和平崛起,经济总量已超越除美国之外的西方各国,社会、民生、法治、政治、科技、国防等各项事业的成就辉煌,引起全球的瞩目。
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协调与博弈已成为影响全球局势的一对主要关系。
这一对主要关系具有双重意蕴和内涵,既含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竞合关系,又含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之间“长期共存”“斗争博弈”的关系。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美关系具有的双重意蕴和内涵,势必导致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的针对性调整。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希望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以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福祉为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促使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然而,世界情势并不以人们的良好愿望为转移,从2010年奥巴马主政时期的“重返亚太”、“亚太战略平衡”、TPP等政策出台,到特朗普甫任职即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000亿美元军费预算,延续其前任在中国周边积极介入,对中国实行接触与遏制、合作与围堵等策略手段,在中国周边惹事挑衅,试图消耗中国国力,从而阻滞和打断中国的和平崛起。
所以,中国必须沉着应对,要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对美国采取既竞争又合作、既据理力争又善于协调的策略,积极推动全球局势朝着打造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方向发展。
中俄关系。
先看俄罗斯,前苏联的经济总量曾达到美国的约70%,而2016年作为苏联主要继承国的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为1.33万亿美元,只占美国18.03万亿美元的约7.4%。
再看中国,1980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6%,2000年是美国的11.63%,2016年是美国的61%。
中苏(俄)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但发展至今,中俄两国的经济成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中国已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大变量,而今日的俄罗斯正在进行全民性的反思,力图重新打造昔日辉煌。
俄罗斯尽管已远不能和往昔相比,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核武器的两强之一,在西部受到欧美东扩影响、战略空间不断被蚕食挤压的情况下,它需要和中国一起实行“背靠背”战略,共同抗衡美国的战略围堵和打压。
当前形势下,中国只有和俄罗斯联起手来,才能迫使美国分散力量,陷入左支右绌、顾此失彼、两线布阵的战略困境。
同时中俄需要就朝核危机进一步加强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紧密磋商、协调合作,共同强烈发声,宣示战略威慑,准备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各种预案,唯此才能化解或确保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长治久安。
中朝关系。
首先,从地缘政治视角审视,朝鲜是中国极为重要的东北亚战略屏障和缓冲地带,是与中国唇齿相依的国家。
其次,从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出发,中国也完全应该和朝鲜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促进和加强国与国、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当前,中国在坚决执行联合国决议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与朝鲜开展不涉及制裁内容的经贸活动和人文交流,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帮助朝鲜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使其摆脱孤立状态并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对此应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战略思维。
第三,中国对周边邻国,无论其国力大小、富国穷国,都奉行“和平共处”政策。
中国决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中朝之间即使有矛盾纠纷,也应当通过协商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更是中国过去、今天、将来能始终在国际社会中赢得各国尊重和认同的道义基础。
第四,半岛无核化是中国始终坚持的原则立场。
中国坚决反对和谴责朝鲜核试,以及任何域外国家将核武器运入半岛,中国参与联合国有关对朝制裁,目的是与国际社会共同反对出现新的拥核国家。
第五,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努力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全都纳入合作共建框架内,推动南北对话与和解,帮助和促进朝鲜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在不断增强友好合作与互信互利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有力地扩大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提升“劝和促谈”“无核化”的斡旋说服力,从而努力实现半岛的“停和机制转换”和南北双方的“共同安全保障”。
中韩关系。
中国与韩国于1992年8月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在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更为突出。
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韩国的电视连续剧和演艺明星进入中国,掀起了一股“韩流”热潮;民间的旅游交往,双方留学生数量也大幅度增长。
然而,2016年7月8日美国与韩国借口朝鲜威胁,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个举动严重破坏了中韩之间已经建立起的良好關系。
“萨德”使用AN/TPY-2型X波段雷达,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其最远探测半径达2000公里以上,并可与日本的雷达、关岛的“萨德”联手组网,共享情报信息。
美日韩在东北亚地区部署了大量海基“宙斯盾”战斗系统、陆基“爱国者”导弹系统,它们与“萨德”反导系统相互配合,使得美国的预警和拦截能力得到大幅增强,而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机动作战空间则会被严重挤压,战略威慑力和报复能力将受到削弱,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安全核心利益。
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举动,本质上是美中全球博弈的一个缩影,是美国图谋在亚太地区通过零和博弈方式寻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并利用韩国来反华制华下的一着“先手棋”。
美国借口朝鲜核导威胁,千方百计保持其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将韩国紧紧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以期达到压制中国、俄罗斯、朝鲜,尤其是压制中国的战略目的。
因此,中国在应对策略上有必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区别对待美国和韩国,特别是要加强与韩国政府的沟通对话:一是力争让韩国在“萨德”系统部署运行问题上充分尊重中国的安全利益,最好的结果是由多方监督、冻结乃至最终撤除“萨德”系统;二是在韩国没有作出实质性让步前,中国应与俄罗斯密切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朝鲜的协调,或者由中国、俄罗斯、朝鲜三方共同磋商,积极谋划应对预案,确保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国家的安全利益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三是积极推动和促进朝韩双方和谈,化解半岛危机,力促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能够共同为实现民族和解、半岛长期和平稳定的目标而努力。
这对中国而言,可以稳固东北亚战略屏障,减轻因朝鲜半岛问题所带来的战略压力,打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对美国而言,则是釜底抽薪,将使其难以在朝鲜半岛继续挑事生事。
若是基于中美全球战略博弈的视角看,这将使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有利于中国的战略局面,从而使美国处于退守被动的无奈境地。
中日关系。
以“转向亚洲”战略(包括“重返亚太”及后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为标志,美国将其全球战略重点调整到亚太地区,尤其是海军60%的战舰军力被部署到太平洋,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围堵阻遏日益崛起的中国。
日本紧随其后,密切配合美国战略调整,于2012年挑起所谓政府收购、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这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并且这种紧张关系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政治上是美国阵营里的重要一员,并且是作为美国构建第一岛链中重量级的南北“两锚”之一。
当前,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和朝鲜半岛危机上步步紧随美国战略,成为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积极参与者,这既有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有日本自身不能明说的现实战略意图。
一方面,日本从原来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排位被中国赶超,失去了亚洲经济老大的位置,心态从纠结失落演变为焦虑无奈,此时恰遇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所以积极参与到美国对华围堵遏制的战略布局中去,力图迟滞甚至打断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所主张的对华战略;另一方面,日本以“中国威胁”“朝鲜威胁”为由,把中国和朝鲜视为假想敌,千方百计想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以及美国对其的严格约束管控中挣脱出来,图谋从一个不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一步步以非法释法改变安保法,从而幻想重新恢复其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大国的地位。
因此,中国必须审慎应对中日关系的变数。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地缘相近的邻居关系是客观存在、不可改变的,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国应广泛开展与日本民间各团体、朝野各政党、各阶层人民的友好往来,广植两国社会和平互信的民意根基,使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得到日本各界更多的了解、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拓展中日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通过中日韩政府首脑会谈以及各有关部门磋商,加快推进三国自贸区谈判及扩大中日相互投资,以深化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来稳定中日关系。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