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最新国家政策五大方面
最新国家政策五大方面最新国家政策五大方面第一节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前言这一讲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基本问题: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七、“三农问题”与农村改革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九、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十、扩大就业与就业体制改革十一、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一、坚持科学发展观1. 传统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传统的发展观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环境的指标,把自然界单纯地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1. 统筹城乡发展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
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就没有持久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
2. 统筹区域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地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关注即解决诸如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败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
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文明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文明”发展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⑵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表明我们党对客观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其中尤以发展问题为核心。
解决世界的问题靠发展,解决中国的问题更要靠发展。
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我们党经过了一个认真思考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执政兴国的角度,都做过精辟的论述,力求回答和解决好发展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⑶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发展,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在建设小康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中国能否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关键在于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及其从各方面提供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同样需要以充足的物质条件作保障。
发展必须是和谐的发展, 因此必须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要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考虑, 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筹发展。
发展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 其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必须担负的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 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 同时要从体制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权利的实现, 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贯彻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谐是社会各要素协调有序的表现。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不仅表现在能够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而且表现在政治上能够充分发扬人民民主, 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以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党追求的重要目标, 也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
只有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公众的智慧和力量, 维护公众的权利和利益, 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培育和形成全民族的精神支柱,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 不仅需要以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作支撑, 更需要以强大的文化建设和不断积累的精神文明作为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浅谈科学发展观世纪坛医院 1011210591 李鹏飞【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发展、求发展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但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准确回答。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为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同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明标语口号
文明标语口号1、创建省文明单位标兵,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2、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4、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6、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7、三中是我家,创建靠大家8、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10、建设美好校园,提升文明素质2、认真贯彻xx大精神,促进“ 三个文明” 协调发展。
3、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4、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
5、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6、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8、争创文明单位,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14、创文明单位,争一流业绩1、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校园春风3、帮助他人快乐自己4、教育是习惯的培养6、优美有环境需要美好的心灵呵护7、树立良好形象展现时代风采8、营造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校园9、文明的校园温馨的家园校园精神文明创建宣传标语1、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校园春风3、帮助他人快乐自己4、教育是习惯的培养6、优美有环境需要美好的心灵呵护7、树立良好象展现时代风采8、营造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校园9、文明的校园温馨的家园10、人人都说文明话友谊永系你我他1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现代合格公民19、轻声慢步过楼道遇到老师说声好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5、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9、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11、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15、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17、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23、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25、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27、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33、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34、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35、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37、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针对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以及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中央明确提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但同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又赋予发展以新的内涵,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二是,针对我国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以及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科技、文化创新体系等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三是,针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以及要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等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胡锦涛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强调“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全面部署。
四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要实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要求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辨析题
辨析题专题目录辨析题是全国大部分省市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占试卷总8%~l2%,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的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其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回答辨析题的基本思路:这是一种辨析性简答题,按照“肯定及理由+否定及理由+怎样做”的顺序思考,即正反评析。
应该特别注意:有背景材料的别忘了要适当结合材料分析。
(2)对某一现象或题中列举的几种现象进行评析。
按照“评+析+做”的格式分别思考。
1.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的说法已过时了。
()2、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的发展足最重要,强调公民道德建设没什么实际意义()3、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宣告结束了。
()4、维护正义是成年人驹事情,我们现在还小,与我们关系不大。
()‘5.有人认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指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真正的宽容是一种美德,不应讲原则。
()7.中华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文化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8.上学是我的权利.我愿意上就上,我不愿意上就不上.()9.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但对诚信的要求却是不确定的。
()10、退货是我的权利,他不按规定就怪不得我砸店了。
()11.存在收入差距就是不公平现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存在收入差距()12、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家庭再富不能“富”孩子。
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13.校园里浪费是普遍现象,所以不需要提倡艰苦奋斗。
()14.我们中学生只要对自己负责就行了,无须关爱社会,对他人负责。
()15.负责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青少年无关。
()16、承担责任就会付出代价,所以多做事不如少做事,少做事不如不做事。
()17.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承担责任后获得回报时就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则垂头丧气。
()18.有的同学面对责任能逃则逃,能躲就躲,甚至常常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他们觉得别人并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深化理论学习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文明的阜2
会议交流材料“三促学”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阜康市理论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阜康市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统一安排部署下,阜康市委以调研促学、以宣讲促学、以考核促学的“三促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本地实际密切结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发展做工作,深入实际搞调研,寓理论学习教育于推动工作、发展经济和服务群众之中,解决问题,真学实做,极大的提升了理论学习教育的活力和实效。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提高认识,扎实抓好市委中心组学习,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突出中心组学习实效,抓好“四项落实”。
把理论学习的“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一是落实了中心组学习“一把手”责任制。
二是落实各项制度,健全完善了六项制度,即:集中学习制度、中心发言制度、学习体会交流制度、个人自学制度、书记、常委点题学习制度、学习考核制度,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为全市的干部理论学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落实“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形式。
一方面邀请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每年都在5次以上,每次都将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提升整体的理论学习水平。
另一方面,除了集中学习、听讲座,还采取了集中调研的方式,到疆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听取经验介绍后再集中讨论,在研讨过程中,严格按照定主题、计划、审定、调查、研讨、推介六个环节进行,使市委中心学习组一班人的学习针对性更高,实效性更强。
四是落实中心组成员调研制度,要求每位中心组成员经常下基层进行调查、专访或讲课以促进学习。
近年来,我市的中心组学习每年至少集中学习12次以上,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100篇以上。
(二)加强理论普及,突出理论创新,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我市在健全和完善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把理论学习的普及工作当作重点,突出创新,坚持“四个到位”、“两个结合”,使理论普及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指导到位。
多年来,我们坚持编印《理论学习》内部指导刊物、《阜康市形势教育问答》、《理论学习资料汇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在“阜康之窗”政府门户网站开办理论学习园地,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各基层党(工)委、各单位的理论学习指导,把理论学习教育普及工作作为考核各基层党(工)委和各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指标。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滞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这些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长期商品短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大大缓解,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二,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要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二者的辩证关系,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素质的发展路子,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是要保持较快的增速;二是要保持合理的结构,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总结历史经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如果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社会发展不仅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而且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
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提出了十四个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是其中之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探索和逐步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都在研究和探索的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果断地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的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
同时,我们必须把人与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到一起。
也就是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协同进化,"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人们对统筹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的全面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更深理解和把握,更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其本质就是达到经济与社会、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今人与后人之间的和谐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但是发展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整体的进步,既包括社会关系方面的进步,也包括自然关系方面的进步。
进而言之,科学发展观不仅仅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也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大力开展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争创文明城市的责任感、紧迫感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为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相继启动了全国、全省文明城市争创评选工作。
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全国全省各地纷纷抢抓机遇,掀起了争创文明城市的热潮。
济南作为组群式大城市的中心,要争取首批进入全省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上级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化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意义重大而深远。
市委、市政府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济南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应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争创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力争首批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争取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中央对文明城市的这一定位,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涵盖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要求。
文明城市的称号,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是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也是国内不少城市奋力争创的重要目标。
现在,城市与城市的竞争,首先比拼的是经济实力,但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文明的竞争,唯有高度的城市文明才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
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
第 2 卷第 4 2 期
20 年
J OURNAL oF S HANGQI TEAC U HERS COLI EGE
V o. 2 No 4 12 .
Au us , 2 0 g t 06
( ) 质 文明对精神 文明的决定作 用 一 物
1 物 质生产是人类社会最 基本 的实 践活 动 , . 是人 类社会
因而也是 精 神文 明形 成和 发展 的基 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的社会 意识形式与之相适 应 的 赖 以存在 和发展 的基础 ,
必须 能够生 活。为 了生活 , 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 产方 式制 约着 整个 社会 生活 、 治 础 。人们 为了从事 各种社会 活动 , 政 生活和精神生 活 的过程 。… ( 1这里 , ” 丹 马克 思不 是将 物 质生 首先就需要衣 、 、 以及 其他物 质 条件 。因此 , 们 的第 一 食 住 人
一
政治文明是指人们 改造 社会 的政 治成 果 的总 和 , 是人类
社会政 治生活的进步状 态。政治文明 的内容包括政 治理念 文
、
科 学发展观 与物质 文明、 政治 文明、 精神文 明的内涵
明、 政治制度文 明、 治文 明 、 治行 为文 明。它 的核 心 内容 法 政
科学发展观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 , 即全面 发展观 、 协调发 是民主政治和依法 治国 , 是政治运行 的 民主化 、 度化 和法 治 制
间的辩证 关 系, 实现 “ 三个 文 明” 调 发展 。 协
关键词: 学发 展观 ; 质 文 明 ; 治文 明 ; 科 物 政 精神 文 明 ; 系 关
中图分类号: 6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3 0 ( 0 6 0 17 6 0 2 0 )4—0 8 —0 03 3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结合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对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战略作出的科学判断和科学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正、诚信等基本权利作为发展的前提和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以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和基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四、科学发展观是创新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
五、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四、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
五、坚持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种理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强调全面,即要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指文化、教育、健康、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之间协调发展,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经济发展还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永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ゞ♂兲噵酬懄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个代表的内容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南京市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历程与经验探索
作者: 叶南客;陈正奎;曾向东;唐启国;赵德兴;陈如;朱未易;黄南
作者机构: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南京210018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1-10页
主题词: 三个文明;特色区域;成就;经验;愿景
摘要:本文对南京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历程与经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
文章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三个文明”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南京自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创建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富民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等战略的实施,逐步将南京引向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具有代表性的经验。
未来的南京城市建设将
在“五个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与规划、民主法制、党的建设等方面将南京城市的文明程度推向更高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e r s T esi ti dvl met e y wo d : h e ic ee p n w;T rekn so ilaindvlpi a n c nf o i v he i fc izt ee hr y d vi o o n mo
rai h amo yd v lpn .wemu tb ud d b h ce tf e eo me tve ,a d stu h e id fcvl ain t a rmoig teal e le teh r n e eo i z g s eg ie yt esin ii d v lp n iw n e pt rekn so iiz t h tpo tn h l— c i o
Ab t a t s r c :Th i cnmi adsc lsu t rsn h nl n l ii trekn s f ii ai s ee pn u fie nod ro ema eo o c n oi sea pee tntef a aa s e id vl t n v l i o t n .I re t n ai i i y ss h oc i o d o g z ol
标, 以生态 的发 展为条 件 , 三者缺一不 可 , 使人 、 社会 与 自 然 保持协调关系和 良性循环 , 其最终 目的都是促进人 的全面发
展。
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 展观 , 在总体 上属于
物质文明 、 政治文 明和 精神 文明是人类社会 实践 中三种
可持续发展观 , 中反映了当代 人类社会发展 进步的必然 它集 趋 势 , 中华民族参 与世 界文 明发 展进程 的历史性 选 择, 是 是 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 全面建 设小康 社会 的客观 要求 和有中 国特色 的可持续发 展观 , 我国发 展观本 质上 的一次 飞跃。 是 科学发展观 的主 要 内涵是 坚 持 以人 为本 , 促进 人 的全 面发 展,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 展。科 学发展观本 质 上要求人 的全 面发 展 , 从而为“ 三个文 明” 协调发展找到 了
维普资讯
J ∞ma o a i T i r t( hl oh lf d R o& V Un esy P isp y& S c l c ne) v i o oi i cs aS e
N ・0 6 S m o 1 8 o 3 2 0 (u N 3
发展观导致了人与 自然关 系 的紧张 , 致了人 与人 之间 、 导 个 人 与社会之 间的危机 , 也导致 了人们物质 生活与精神 生活之
实现“ 三个文明 ” 的协调发 展是 科学发展观 的题 中之义 , 科学发展观只有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的物质 文明 、 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才能真正得 以实现 。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 . 也是“ 三个文 明” 协调 发展 的根本 出发点
间的断裂 。大 量的社 会 问题 如环境 污染 、 生态 失衡 、 两极分 化、 人的异化 等证 明 : 片面经 济增 长发 展观 的模 式 下 ,三 在 “
个文 明” 的发展是失衡 的。
可持续发 展观 是 2 世纪 8 年 代以来人 类最 根本 性 的 O 0
一
91 —
维普资讯
体地位 , 也为“ 三个文 明” 协调 发展 找到 唯一 正确 的出发 点 ,
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 指 出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是 社会 “
主义市 场经 济 、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 化协调
共生 、 同进化 和发 展。可持续发 展既是 人的发展 , 协 又是 自
然 的发展 , 以经济 的发 展为基础 , 它 以社会 的协调 发展 为 目
发展的伟大事业 ”实现社 会主义物质文 明、 , 政治文 明和精神 文 明协 调发 展 , 是科学发展观 的本质 要求 。
[ 摘 要] 我国当 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存在的 突出问题归 根结底是“ 三个文明 不协的问题, 现“ ” 实 三个文明 协调发 ”
展 , 求我们 必须以科 学发展 观为指导 , 要 建设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的物质 文明、 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 政
[ 关键词] 科学 发展观; 三 “ 个文明 协 ” 调发展 [ 中图分类号] 66[ D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8 09( 0) — 01 0 A[ i — 57 06 3 09 — 3 0 2 0
观念变 革 , 可持续发 展是人 与人 之 间、 与 自然 之间 的互 利 人 [ 收稿 日期]0 6 5 9 2 0 —0 —0 [ 作者简介] 李春敏(9 6 ) 女, 17 , 内蒙 古广播 电视大 学, 讲师。
科学发展观继承 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 想的精华 , 以中 它
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为背景 , 显了人在发 展 中的主 彰
最根本 的契合 点。
相互联 系的伟大成果 , 不同的发展观对“ 三个文明 ” 的发展会 产生不同的导向作 用。人类 的发 展观经 历 了从形而 上学 的 片面发展观到辩证的整体发展观 的过 程 ,三个文明 ” “ 也相 应 地经历了从单纯追求物质文 明到追求 物质文明 、 政治文明 与 精神文明整体协调发展 的过程 。 在片面经济增长发 展观 的模式下 , 发展被仅仅 归结 社会 为经济发展 , 而经济 发展 又简 单地 等 同于经 济增长 。因此 , 在这种传统发展观 的视野 中 , 没有政治发 展和文化发 展的地 位, 经济发展成了社会发展 的代名词 , 片面 、 的传统 这种 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