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传播学第2讲 传播学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音音乐媒介
多重录音与播放技术 低度管制 高度国际化 更加年轻的听众 具有煽动颠覆的潜力 组织分化 多样化的接收可能性
网络媒介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 混合性、非专属性、弹性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功能 管制程度低 互联性
人类的传播行为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团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国际传播
研究传播过程
大大大大大
大传传传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大传传
效效传传
不同类型的传播理论
社会科学理论 规范理论 操作理论 日常理论
研究分析方法的不同
结构方法 主要来源于社会学,不过也包含了历史,法律 和经济观点。它的出发点是“社会中心”论,而不是“媒 介中心”论,它的首要关注目标则包括媒介系统和组织, 以及它们和社会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结构方法所探讨的 问题,焦点集中在社会结构和媒介系统对内容类型的影响 上。 行为方法 根源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不过,也可以算 是一种社会学的衍生。总的来说,个体行为特别是与传播 讯息的选择,处理和反映(也就是媒介利用和影响)有关 的内容是它的兴趣目标。 文化方法 发源于人文科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虽然 文化方法的潜力很大,但它主要被应用于意义和语言问题, 以及特殊社会环境和文化经验的细节上。
是指一种社会形式,理论上被认为是 由少数相互联系的精英所支配,他们通常 通过劝服或操纵的方式,控制了生活及其 他许多方面的社会要素。这一词汇最初被 激进的批评家(尤其是米尔斯C. 激进的批评家(尤其是米尔斯C. Wright Mills)应用于战后的美国,也被政治理论 Mills)应用于战后的美国,也被政治理论 家应用到受到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影响 之下的欧洲社会。大规模、集中式的社会 组织非常典型,并伴随着沉沦、杂乱、颓 废与无力感一起出现。大众媒介正是组成 与维持大众社会的必要工具。
传播学的发展
李普曼的舆论学研究 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与五个W 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与五个W模式 拉札斯菲尔德的选举调查研究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 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研究
不同层次的传播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小团体传播(家庭、伙伴层面) 团体传播(地方性社区层面) 组织传播(机构层面) 大众传播(社会层面) 全球传播(国际层面)
第2讲 传播学研究
一源自文库传播学的研究框架 二、大众媒介
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内容
谁传播给谁?(来源和接收者) 为什么传播?(作用和目的) 传播如何发生?(渠道、语言和符码) 传播什么?(内容、出处和信息类型) 传播的结果怎样(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 为了告之、理解或行动?
传播学的先驱与大师
拉斯韦尔Harold 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 (1902-1980) 是美 Lasswell, (1902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 5w模式 5w模式 卢因 Kurt Lewin,(1890-1947)德国犹太人。提出 Lewin,(1890-1947)德国犹太人。提出 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Carl Hovland,(1921-1961)耶鲁大学的实验 霍夫兰Carl Hovland,(1921-1961)耶鲁大学的实验 心理学教授。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 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1901-1976)奥 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ld,(1901-1976)奥 地利籍犹太人。罗杰斯指出,拉扎斯菲尔德比其他任 何人都更多的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 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8)美国人,设 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8)美国人,设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主编了第一批传播 学教材。他被认为是集大成者。
大众媒介机构
主要活动是符号性内容的制作与传送 媒介在“公共范围”内运作,因此受到相 关的约束 作为传送者和接收者的参与活动,都是属 于自愿性的 组织在形式上是专业化的和官僚的 媒介是自由的,不过却也是无权力的
大众媒介的兴起
书籍 报纸 电影 广播 电视 杂志 网络 游戏 博客 维客
书籍媒介
可移动的 装订的页面 若干副本商品 形式多种(世俗的)内容 个人使用 出版自由
报纸媒介
定期经常出现 商品形式 信息性内容 公共范围内的作用 城市的、世俗的读者 相对自由
电影媒介
视听技术 公开放映 广泛的(普遍的)诉求 以虚构叙事为主流 国际性的特色 强有力的社会控制
电视媒介
大量的产品、广大的范围与影响领域 视听内容 复杂的技术和组织 公共特征,受到大规模管制 全国性与国际性 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化
中国传播学二十年
从新闻学到传播学(采编之道、宣传之方) 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的贡献 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确立 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传播学研究的困惑 传播学研究任重道远
第2讲 传播学研究
一、传播学的研究框架 二、大众媒介
大众社会(Mass society) 大众社会(Mass society)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大约在20世纪30到70年代大众文化成为热 大约在20世纪30到70年代大众文化成为热 门话题,这一术语描述的“大众的文化”通常意 味着以未受过教育的“没有文化”的大多数人为 诉求对象的娱乐和小说的“低级”形式,也就是 “精英文化”的相对面。而文化的改变以及对于 流行文化的新感知,已经改变了这一词汇的意义, 让它变得多余或者惹人生厌。与经验性的效力相 比,大众文化更加具有意识形态性(赞同精英文 化的价值),因为只有少数人企图涉入“大众文 化”,至少是涉入大众文化的某些层面。
方法的差异与传播学流派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着眼于传播过程及有 关要素与环节,特别 是传播效果的微观研 究。以实用为目的。 维护现有的传播制度 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 响较大,注重定量分 析,有实证主义和功 能主义色彩。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注意大众传播制度和 社会及政治结构之间 的关系。 主张以批判方法去研 究问题,着眼于突破 现有秩序的激烈变革。 既有定量分析,更注 意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