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
摘要: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文化的演变过程。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词汇空缺这一语言想象凸显。

通过对词汇空缺特点的对比,从词汇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词汇空缺现象。

关键词:文化空缺现象词汇空缺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pair)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的表达形式。

”文化差异通过词汇来体现,任何语言都能反映某种文化的特征。

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文化的产生与演进的过程,而语言和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关系,又明显地表现在词汇方面(戴昭铭,1996)。

二、空缺现象
空缺顾名思义就是空白,它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它是指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现象在另一个民族里不存在。

正如俄罗斯语言学家ю.索罗金等人所描述的,在原语中存在的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易于误解的东西,导致异族文化的空缺(王秉钦,2007)。

因此,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对语言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

三、基于词语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空缺现象
1.人名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因而孕育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赋予了人名极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名揭示了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轨迹。

它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宗法伦理的等级观念。

这是从周代开始的长子继位的宗法制度,其中“姓”代表的是宗族群体,体现了血缘关系,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有以帝王为姓(如李);还有以职业为姓(如石、陶,等等)。

而西方人热衷于以自然现象为姓(snow,frost,etc.),或者选择颜色词汇为姓(red,white,black,etc.),甚至以动物词汇为姓(fox,lamb,etc.)。

在中国社会,有的按一个人生辰八字取名,这和古代相传下来的五行学说是相关的;有的名字则由父母的姓氏组合而成;有的根据事件命名(如国庆,援朝,等等)。

在西方社会,人名都寓意了特殊的含义,如女子名字diana(月亮女神),dorothy(珍贵的礼物),mary(海上明星),victoria(胜利);男子名字richard (勇敢的人),michael(上帝的使者),henry(富有的贵族),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里重姓轻名,西方文化里重名轻姓。

2.地名
众所周知,不同地方的地名不仅体现了这个地方的特征,其中,也蕴含了深层的自然和社会文化。

(1)地名能够折射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各行各业,各种市集的集散地。

如成都的春熙路,盐市口,牛市口,海椒市等,这些地名反映了当时曾经所经营的范畴。

成都有个锣锅巷,锣锅是古代军用的铜锅,晚上用于报警,清朝为统一西藏,在成都扩军,使
得这条街的铜业得到发展,并开设作坊,由此而得名。

(2)地名可以折射出悠久历史。

如成都取自周太王迁徙“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称,西汉时以织锦业闻名,称为锦城,到五代时,城里种芙蓉,成都有得名“蓉城”;又如,辽宁的铁岭、湖北的大冶,都是以矿物质命名的城市。

相比之下,在西方社会,比如说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名就极具特色。

像是washington,madison等都取自美国总统的名字;white apple,cherry tree取自水果名,而诸如thumb, arm之类的地名则源自身体部位的名字。

而著名城市new york,这里的york原是英国的一个地名,英国移民来到新的地方以后,由于思乡心切,于是在york 前加了个new,因此纽约这个地名由此而来。

3.动物名
东西方社会赋予了动物不同文化价值观,这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出现障碍的原因之一。

(1)英文词汇“crane”,在中文里意指仙鹤,是长寿的象征,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它纯粹就是一种动物,怎么可能与人的寿命相联系。

(2)凤凰一词在中国典故里被认为是鸟中之王,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认为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在汉语词汇里常和龙相伴,如龙凤呈祥,龙凤胎,等等。

在西方,它是传说中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神鸟,有不死鸟之称,在英语里在英语中有“再生”“复活”的含义。

(3)蝙蝠,在西方世界里是令人讨厌的动物,如“as blind as bat (有眼无珠)”;与此相反,在中国文化里,蝙蝠能给人带来好运,并且“蝠”与“福”的发音相近,而后者表示幸福,与“祸”相对,蝙蝠也自然成为吉祥的象征。

(4)海狸,英语学习者通常会遇到这样的词“eager beaver”,但不明其意。

其实,它是产于北美洲的野生动物,东方人对其知之甚少。

海狸活动积极,在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

西方人根据其特性创造了这个新词,喻指“a person who is anxious to get something done impatiently (干活特别卖力的人)”。

四、中外文化中的特色事物
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像“粽子,旗袍,月饼,唐装到剧种里角色的称谓,包括青衣,花旦等”,这类独特文化的存在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

而英语词汇的变化则出现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人们经常说的coffee,nylon,pisa,等等,体现了西方世界的多元文化。

同样,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文化的不同
“龙”这个词从动物词汇中单独列出来进行说明,在西方人看来“龙”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令人厌恶的象征,它在被引入以基督文化为主流的西方世界时,被错误的翻译成了“dragon”。

在东方文化里,“龙”是能兴风降雨的神异动物,自古以来,它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引用为珍异,高贵的象征。

成语有“望子成龙”,
“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

2.有些词语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认识的不同。

比如,英语中谈到“american dream”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崇尚个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在说英语的国家,人们通常认为单数吉利,但是“13”却被认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楼层没有第13层,常用“12a”代替,同理,飞机,剧院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
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

数字“8”在中国被赋予了周全,发达,积极,顺利的含义,很多人便选择带有8的数字的日子结婚。

可以想象,民俗文化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3.源于典故或神话
汉语里有“愚公移山”,“愚公”为中国传说中的人物,这个名字是独一无二的,只存在中国的语言中。

在英语中,《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泉也为西方所独有(the bible is a rich source of allusions),《圣经》中的人物,如“solomon”指聪明的人,他能判断对与错,是与非。

4.宗教信仰不同
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能够主宰一切,吃饭前都要向上帝做祷告。

人们通常说“感谢上帝”。

在中国,人们普遍信奉佛教,我们经常会听到“菩萨保佑”;“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佛教用语,虽然它是外来文化,但在汉语词汇里不难看出佛教对人们思想的熏陶。

5.生活习俗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如陕西农村,人们喜欢睡在炕(kang)上,“炕”这个词是指 a heatable brick bed,它是与炒菜做饭的炉灶相连,炉灶烧柴时的热会散步到炕上,人们怕冷便喜欢在炕上呆着,类似于电热毯的功效。

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对这个文化却是一无所知。

在西方,人们祝酒时常用“toast”这个词表达,它的本义是指“烤面包片”,那么,祝酒的习俗是源于英国,英国人喝酒时常把一块放有香料的烤面包片加入酒中,使酒味更美,由此人们用祝酒词“drink a toast”来表达喝酒时的喜悦之情。

五、词义的变化发展导致了词汇的空缺现象
1.词义的扩展(generalization)
英语词汇里有 watergate,指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制造的水门事件,现泛指类似的水门事件的丑闻。

holidays,原专指圣诞节,复活节,现指任何节日。

lady原指贵族太太,现已为女人的同义词,如sales lady, cleaning lady, a lady novelist. hollywood,原来只是个地名,现指“american film-making industry”,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可了这个词。

而在汉语词汇里,“琴”,原指一种中国古乐器,现在泛指一切乐器。

“江”,原指长江,“河”,原指黄河,后成为一切江河的统称。

“社稷”一词源于中国古文化,由于农耕经济在先秦时期十分发达,
农业在中国文化中影响了一批词的演变,“社”本义指土神,“稷”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之一,甚至周代的人将“稷”作为他们的始祖,尊为谷神,人们出于对土地粮食的高度重视及特殊感情,将这个词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后引申指“国家”。

2.词义的缩小(specialization)
英语中 liquor翻译成中文是液体,原指诸如威士忌之类的烈性酒,现在常指酒。

rendezvous,源自法语词汇,原指“约会”,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现指“使……在空间会合。


汉语中“亲戚”一词在古语中解释为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现专指与自己家庭有婚宴关系或血缘关系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和兄弟。

在英语词汇里也阐述相同的观点。

3.词汇的隐含意义
词汇的涵义不同于字面意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

在一种语言里认为是褒义的词,在另外一种语言里就变成了贬义,从而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屏障。

汉语里“农民”这个词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这是对农民社会地位的肯定。

这个词汇英语里表达为“peasant”,解释为乡下人,乡巴佬或教养不好的人,隐含了贬义的色彩。

在英文中“individualism”指的是个人主义,尤其是美国崇尚个人主义,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它强调个人的尊严、个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提倡思想自由,追求个性,早在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所推崇的牛仔精神正体现了个人的强大力量,这是个人主
义价值观的真实流露。

而在汉语里“个人主义”表示自私自利,脱离集体主义。

此外,还有一些词,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在汉语里被称为贬义词。

相反,在英语里,“capitalist(资本家)”被视为成功者,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崇尚个人奋斗获得成功。

当然,词汇空缺现象也不是完全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在一些成语和谚语中找到对应的词语,如下所述:“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等等。

六、结论
中美文化差异大,人们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弥补交际中的不足,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词汇的演变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的变迁。

通过对英汉词汇的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吸取了异族文化的某些东西。

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趋势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更深层次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
[4]顾嘉祖,陆昇,郑立信.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王秉钦.cultur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western and chinese name [j]. dalian foreign journal,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