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9课赤壁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教学重点: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

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

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2背景性资料。

苏轼被贬黄州。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内容,理解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抒发的感情。

2.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对获得的诗句的研究,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3.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时加深对人生的洞悉。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文学常识。

2.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辅助学生了解诗词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看法。

2.读本法:全班或个人或小组读本,让诗词在班内流传,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赤壁赋》的基本背景,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指导学生阅读《赤壁赋》,学习诗词鉴赏方法,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表达和情感。

3.课后布置阅读和诗词鉴赏题目。

第二课时1.学生上台朗读《赤壁赋》和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看法,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2.老师介绍诗词鉴赏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诗词的句子,如何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3.课后布置分析诗词的作业。

第三课时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析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再次读《赤壁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与小组中的同学分享。

3.课后布置阅读和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

第四课时1.学习《阿Q正传》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让学生熟悉文学作品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2.让学生自己分析鲁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分析的结果。

3.课堂结束前,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

五、作业1.《赤壁赋》的鉴赏。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培育先生学习古文的才干。

2.进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生动笼统、准确优美的言语以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学习本文主要以对话方式展开议论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肉体。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主客问答两个段落。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一、切入1.怎样了解苏轼,读懂苏轼?课前布置效果〝你所了解的苏轼〞。

本文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假设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事先的处境,就很难感遭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也很难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但是又失望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我们刚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和本文有何分歧之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现了作者事先复杂的内心世界。

«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量〞,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机遇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樽还酹江月〞。

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留意了景、情、理的融合。

因此将二者停止比拟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言语特征,深层次地掌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3.读了«赤壁赋»后,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文中作者的心绪有没有变化?作者的心绪变化在文中表现得比拟清楚,是惹起主客问答的内在缘由,也是全文的线索,直贯全篇以此切入,容易指点先生全体感知在先生初步觉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本文的旨趣何在?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二、探求1.了解苏轼A.先生陈说搜集的资料。

苏轼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

思想上出生出生,亦儒亦道亦释。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说文章要写得:“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又在《自评文》里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由此可见苏轼对散文创作的追求以及审美情趣,也可见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自信、自如。

后人把他的散文成就和韩愈并提,称为“韩潮苏海”,清代吴德旋评它有“自然超妙”之美,而唐庚称颂“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的《赤壁赋》既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之作,又是代表苏轼散文最高成就的一篇经典美文。

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情、景、理三者在文中得到和谐统一,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本设计是这篇课文的第3课时。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高中学习,精读了15篇的文言,完全具备了理解一般的文言的自学能力,在有注解和字典的帮助下能够自行疏通文意。

由于本文是在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兰亭集序》之后学习的,学生对赋体文已有一定的了解,对骈散结合的文字也有很感性的认识。

对苏轼生平、思想、诗文也都有所接触了解。

像著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初中就已学过,高中又学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

这就为学习《赤壁赋》作好了知识的储备。

另一方面,高二年级的学生思想正逐渐走向成熟,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理想的探求及在如何面对人生挫折的问题上也有更多属于个人的思考。

这是思想的储备。

所以《赤壁赋》的鉴赏教学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候。

虽然如此,对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生而言,感受文辞之妙、情景之美尚可以努力做到,但要理解千年之前的苏轼此文在人生哲理上的感悟并能产生一些思想情感的共鸣却还是并非易事。

再由于对古代文学审美趣味的隔膜,也会使学生对鉴赏缺乏兴趣,也很有可能把鉴赏变成教师的一厢情愿。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

赤壁赋教学设计(5篇)赤壁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设想:立足文本以朗读为依托,抓住关键问题师生研究探讨。

教学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闲适的苏轼;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理趣的苏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我们读出了重情而伤痛的苏轼;而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豪迈而旷达的苏轼。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同一个创作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质,那么通过《赤壁赋》的学*,我们从中又能品出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呢?(板书课题)文体介绍:“赋”以楚辞为源头,到了荀况才有定名。

它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种文体一般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泛读课文,解决句读。

2、设置问题,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法勾画文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感情变化的脉络,梳理文章结构。

高中必修二语文课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二语文课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二语文课文赤壁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课文赤壁赋教学设计《赤壁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课文赤壁赋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前梳理】《赤壁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以前是放在高二的课本中的,相对来说高二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哲学课程对这篇文章中的内容理解得更容易一些。

现在在高一第二模块中出现,恐怕高一的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吃力。

所以应该把主要训练内容放在诵读课文,以及分析文章结构上,对苏轼的思想可以做简单介绍,不宜深究。

做到就文赏文就可以了:1、诵读和苏轼对后世文化以及今天生活的影响。

(这一部分有以前做的课件可以支撑)2、课文结构感知。

(可以从学生了解的游记的写法入手,分析第一段的内容。

)3、沿用前面的查找关键表现情感变化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简单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4、进行比较行阅读:《兰亭集序》同是记叙的方式,相似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使用表示情感的词语导引文章;异是《兰》中是一个人的感慨,《赤》中式主客问答的对话,《兰》中王羲之无解决之道,《赤》中苏东坡有解决之法,从这一点上苏子高于王氏。

《游褒禅山记》同为游记,《游》重在游览过程与感受过程的叙述最后得出结论,使用的是“依事说理”的方法,符合“知、思、悟、行”的认知过程。

《赤》则是淡化过程重在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向我们展示异常精彩绝伦的关于人生态度的辩论会,不突出思考的过程。

另外,两位辩手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客是取地点而生情,苏子则是水月达理,同出一景,却又各富理趣,确实是佳妙之作。

5、对苏轼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理解:这篇文字因作者而变得复杂了,因为苏轼是一个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的人物(而实际上他之所学更为庞杂),因此很难具体确定这个人物身上的旷达之情的源头。

有人说“逝者如斯”居陋而歌为孔子风范。

还有人从“凳仙”到“盈虚”说苏轼是老庄一脉,而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苏轼使用的是佛家的态度,更具体地说是禅宗的思想。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赤壁赋》的诗歌史背景、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文中的意象、意境、意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诗歌解读训练,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爱好文学,理解历史文物的传承与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赤壁赋》的诗歌史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赤壁赋》的意象、意境、意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历史时代、社会现象、文学形式,深度解读《赤壁赋》的意蕴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读解+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询问学生:对于《赤壁赋》有何了解?了解书名、作者、体裁、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

2. 小组互动:学生分组交流,思考诗歌解读的目的和方法,并分享个人的文学鉴赏体验和感悟。

【Step 2】解读文本1. 讲授文本的诗歌史背景和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赤壁赋》的基本情节和特点。

2. 讲解文本的主题、意象、意境、意义,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诗歌的含义与内涵。

3. 细读文本,逐行分析,强化对古汉语音韵的理解和体味。

【Step 3】鉴赏诗歌1. 用对比、题意分析、意象引申等方法,阐述诗歌的含义和表现方式,展开探究互动交流。

2. 练习口头表达,训练学生独立撰写诗歌解读、创作评论和鉴赏理解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和图片,展示赤壁风景和诗歌名句,凸显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Step 4】课堂练习1. 运用《赤壁赋》的诗句,在课堂上进行词汇搭配训练和语法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在文中寻找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表现气氛,并提出提问以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Step 5】课堂总结1. 对《赤壁赋》的阅读点滴和体会,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体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学目标】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

3、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第一段1、文中哪一个词能表示作者的心情?(乐,乐甚)2、苏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学生举手回答)明确:赤壁的景色太美了!3、有哪些写景的句子?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这些写景的句子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苏子的笔下,这幅秋江月景图有什么特点?)明确:月亮缓缓地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星宿间,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在江面,月光照下来,万顷碧水,而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变得疏朗开阔起来,任一艘小船在辽阔的江面飘来荡去,四周是那样的宁静和谐。

我想我们读者都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了,那么苏子的感受是什么呀?明确: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分析第二段。

1、请同学读。

2、古人在抒发自己欢乐心情的时候,往往是饮酒作诗,在这除了饮酒作诗外,苏子还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欢乐心情呢?明确:扣弦而歌之,不仅唱歌,还有动作,跟着节拍敲打船舷。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田一方”3、苏子怎么就想到美女了呢?他是在思念他心上的美人吗?(学生举手回答)明确:根据注释17,美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一般喻指君王,是屈原最早在他的作品中开创了以美人香草为寄托的表现手法,我们深入的思考一下,苏轼被贬黄州后,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他是被流放到这里的,怎么心里还想着与他远隔千里的君王呢?而且还那么思念“渺渺兮予怀”,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从四句歌词可以看到,在苏子他的欢歌的背后有着难以排遣的苦闷,他的乐是怎样的一种乐?(苦中作乐),在这儿,他只不过借山水借歌唱派遣一而已呀。

有关《赤壁赋》教案5篇

有关《赤壁赋》教案5篇

《赤壁赋》教案有关《赤壁赋》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赋》教案篇1【理论支持】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的方面的发展。

据此我们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让学生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

【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冯()虚御风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溯()流光渔樵()幽壑()嫠()妇苏子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江渚()一叶之扁()舟举匏()樽而相属()寄蜉蝣()于天地二、知人论世苏轼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1: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1: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赤壁赋【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并以“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

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2. 能够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能够理解文章刻画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4. 能够感受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教学重点将放在《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语言特点上,理解宋代史实和小说创作的区别,了解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背景以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起因和过程。

三、课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学生们通过PPT或电子屏幕上展示的图片与赤壁赋相关的图片,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入课程主题。

2. 放映段视频材料(15分钟):通过电影或文艺作品对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文化传承等方面让学生表现出来。

3. 阅读赤壁赋(60分钟):由授课老师于语文教育网络等在线平台上或课本周边的相关网页或文献进行视频播放,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和分析赤壁赋文本,并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重点分析慷慨激昂的语言和工笔实写的文体,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画面,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到赤壁之役的英勇壮举,金戈铁马的场景,情景再现激情四溢。

4. 学习活动(40分钟):学生借鉴作文,表述对文学作品的思维感悟,学生可自由发挥,写一个五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5. 课堂反思(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本节课程的收获和成果,完成讨论,通过作文结合阅读赤壁赋感悟,对本节课程整体评估。

四、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角色打开,将多媒体视频和书本课文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学习情境。

教师只是起到疏导和引导作用,在阅读与分析时,可以组织学生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五、教学资源:1. 呈现赤壁赋相关图片的PPT或电子屏幕。

2. 放映某部电影或文艺作品(如《赤壁之战》、《蜀山战纪》中的“赤诚”等)。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赤壁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文学巨匠曹操最为经典的一篇文章。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赤壁赋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作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领会和欣赏这篇文章,深入探究其深层意义、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本文将探讨赤壁赋的教案设计,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基本意义,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

3. 赤壁赋的基本意义和深层内涵。

4. 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赤壁赋的赏析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读原文,仔细理解赤壁赋的结构、内容和意义。

2. 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基本意义,并与全班分享。

3. 带领学生识别赤壁赋中的典故,并解释其含义和象征意义。

4. 指导学生比较赤壁赋与其他名篇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赤壁赋的作用和价值。

5. 通过展示、讲解和研究范例,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赤壁赋的方法和技巧。

6.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赤壁赋的读后感或创作新的赋文。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考查学生对赤壁赋的基本结构、内容和意义是否理解。

2. 小组讨论:考查学生对赤壁赋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作业检查:考查学生对赤壁赋的赏析和创作能力。

4. 研究报告:考查学生对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应编写详细的教案,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常备教具,例如幻灯片、录音机等,以更好地展示赤壁赋的内容。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赤壁赋》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中的经典段落,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理解苏轼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以及他借赤壁之游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并评价苏轼的人生态度,学习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赤壁赋》中的情感表达,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的哲理思考,理解苏轼如何借赤壁之游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以及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豁达与超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特别是他被贬黄州期间的遭遇,为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与哲思铺垫。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赤壁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赤壁的壮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约15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行阅读《赤壁赋》,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

2.字词讲解:教师选取文中几个典型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了解苏轼在赤壁之游中的所见所感。

三、深入解读(约35分钟)1.情感表达o喜悦之情:分析苏轼在文章开头如何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以及他与友人泛舟赤壁时的喜悦心情,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等句子。

o哀怨与超脱:探讨苏轼在文章中流露出的哀怨之情,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句子,以及他如何通过哲理思考实现超脱,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等段落。

《赤壁赋》1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1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1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12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12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理解《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3. 掌握《赤壁赋》的基本思想和诗歌表达技巧;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理解《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掌握《赤壁赋》的基本思想和诗歌表达技巧;二、难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答法3. 朗诵法4. 分组讨论法5. 情景模拟法四、教学环节:1. 情景热身(10分钟)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三国历史背景,了解赤壁战役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2. 朗诵表演(20分钟)教师让部分学生进行《赤壁赋》的朗诵表演,让学生感受《赤壁赋》的艺术魅力,并引导学生讨论赤壁战役中的智谋和勇气。

3. 讲授分析(20分钟)教师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基本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赤壁赋》的内涵。

4. 问答交流(3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答交流,并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赤壁赋》的重点内容。

5. 分组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赤壁赋》的文学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 情景模拟(10分钟)根据学生的创作情况,教师布置相应的情景模拟任务,让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景演绎,提高学生的对表达情感的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后评估评估方式:考试或作业形式。

评估内容:学生对《赤壁赋》的认识程度,对其中心思想的理解情况,以及文学创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评估结果:根据学生的认识情况以及各项能力的表现情况分等级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帮助通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三国时期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智谋和勇气。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下面我带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2023,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赤壁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以赤壁赋为范本与突破口,理解苏轼的成熟与伟大,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坎坷与挫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作家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这样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下面我先朗诵一遍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及断句;2、把握文中作者情感的转换及朗诵时应注意的问题;3、在课本空白处记下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及理解。

二、教师配乐朗诵课文三、内容赏析[提问]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投影):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

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明]茅坤《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卷二十八东坡,世号曰:坡仙;此二赋,指前后赤壁赋。

何谓遗世?同学们看课文注释(12)――脱离人世。

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赤壁之景到底怎样,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设计

课题:赤壁赋课型:新讲课讲课时间: 2019 年月日模块必修二第三单元第 9 课课时 3 课时教知识与技术1、熟读成诵,学习骈散联合的语言特点学过程与方法2、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朗诵、研究的方法赏析文章目3、感知作品言外的感情理趣,认识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标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课要点熟读成诵,并默写课文教课难点理解苏轼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教课方法自主研究,圈点标注。

教课准备课件个性改正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苏轼归纳了自己的一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时机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到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乌台诗案、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附 1: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 4 个月。

御史中丞李定 , 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拘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含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这案件先由督查御史揭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乌台” ,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因此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附二:元丰四年二月,蒙友人马正卿互助,求得黄州城东门外“故阵营”50 亩,以此解决了苏轼一家人吃饱肚子的问题。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需要决断,此时的苏轼理解,惟有靠自己的双手,躬耕于阡陌之上,养活自己和家人。

同时,在躬耕地东坡之侧建堂五间。

房屋落成之日,大雪纷飞,苏轼自书“东坡雪堂” ,悬挂为匾额,并在堂内四壁满绘雪景。

《东坡八首》中有序为证: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阵营数十亩,使得躬耕此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明年之入以忘其劳焉。

附三:临江仙·夜归临皋(宋朝: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回来忧如三更。

高中语文必修2 (人教版)第二单元《赤壁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 (人教版)第二单元《赤壁赋》教学设计
③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知密州徐州湖州,勤于政务,成绩斐然,乌台寺案之后,苏轼躬耕于东坡上,寄情山水,体悟人生。
④子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2.引入相关“月”,悟人生真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既然客如此之“悲”,苏子是怎样说理,使得客人在思想上有了顿悟呢?
【点拨】:关于苏子如何说理需从第4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细细品味
【明确】:
(1)变与不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水一刻不停,月圆月缺,总在变化,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又都是永恒存在的。
【点拨】:第1段:清风、明月、水波;第2段:无;第3段:月;第4段:水、月、风;第5段:无。(参考:核心意象应为“月”。)
【明确】:观眼前之月→乐甚;月下听箫声→愀然;忆历史之月→悲哀;思哲理之月→喜而笑。
3.作者在第2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作者因何而“乐”?
【点拨】《牡丹亭》中写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苏轼月夜泛舟游览,可谓四美俱全。可从良辰、美景、乐事、赏心等方面来简要概括。
【明确】:苏轼借由秋夜泛舟的临场感受与主客问答的情境,挥洒出超越时空局限的哲思,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2.反复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意象,请你找出并确定核心意象,围绕着核心意象,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赤壁赋》教学设计
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生动形象、准确优美的语言以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学习本文主要以对话形式开展议论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主客问答两个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怎样了解苏轼,读懂苏轼?
课前布置问题“你所了解的苏轼”。

本文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处境,就很难感受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也很难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然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我们刚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和本文有何一致之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时机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樽还酹江月”。

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景、情、理的交融。

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3.读了《赤壁赋》后,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文中作者的心绪有没有变化?作者的心绪变化在文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是引起主客问答的内在原因,也是全文的线索,直贯全篇以此切入,容易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在学生初步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何在?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二、探究
1.了解苏轼
A.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

苏轼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

思想上入世出
世,亦儒亦道亦释。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

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B.背景材料。

苏轼被贬黄州。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可围绕作者情绪的变化展开剖析。

A.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情:“乐”。

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第一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B.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第二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箫声。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第三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

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D.第四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

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E.结尾段感情如何?
客心悦诚服。

心情更加喜悦。

“喜而笑”“相与枕藉”。

3.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A.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

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

明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B.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

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形式上:句式对衬整齐,声律和谐押韵。

对第二点,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味。

4.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回顾探究2,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

三、拓展
阅读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古》,思考、讨论作者的时空观照。

人生到处知何处?
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此诗是作者和其弟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作者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实践要点
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赤壁赋》很难说是一篇完全记实的游记散文,而是作者多次游览赤壁后所获得的强烈审美感受的一次高度浓缩和典型化,是作者勇于直面现实的深刻体悟,是对生命和宇宙真谛的大彻大悟,是自然美熏陶提升作者人格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写照。

编辑点评:对原文探究深入、细致、精到。

问题设计都很好,显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可惜对语言揣摩不足,也缺乏与启发式教学相应的“自主”“合作”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