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题集

合集下载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精选试题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精选试题
4.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B.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C.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D.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群体的基本单位.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3
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
C.梅伊曼和拉伊D.弗洛伊德
3.( )是获取科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A.实验与观察B.假设C.统计D.测量
4.( )认为个体认识的起源既不是外部客体给予的刺激,也不是有机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呈现,而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马斯洛D.杜威
3.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是( )
A.存在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
C.新行为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4.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战后主要教育大法是( )
A.国防教育法B.毛雷尔法
C.史密斯—休斯法D.高等教育法
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是( )
C.马礼逊学堂D.英华学院
4.万木草堂是( )创办的.
A.陈千秋B.康有为C.梁启超D.陈宝箴
5.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
A.《千字文》B.《史籀篇》
C.《三字经》D.《急救篇》
参考答案:ACCBB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精选试题(九)及答案
1、夸美纽斯为6-12岁的儿童设计的学校是( )
A.康德B.巴泽多
C.赫尔巴特D.卢梭
参考答案:BACDB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5. 论述题 6. 案例分析题7. 简答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卢梭正确答案:C解析:康德认为人的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因此,答案选C。

2.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B.外铄论C.内发论D.一般发展论正确答案:A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集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答案选A。

3.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正确答案:D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学生个体之间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

事实表明,学生之问的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性别差异是个别差异性的一种体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男生在游戏中一般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女生喜欢扮演救死扶伤的大夫。

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A.教学大纲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学参考书正确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因此,答案选B。

5.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4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4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4(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U}} {{/U}}∙ A.知∙ B.情∙ C.意∙ D.行(分数:1.00)A. √B.C.D.解析:2.“国家培养青少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来自于∙ A.《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分数:1.00)A.B. √C.D.解析:3.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U}} {{/U}}。

∙ A.“行为习得”∙ B.“模仿学习”∙ C.“道德学习”∙ D.“强化学习”(分数:1.00)A.B. √C.D.解析:4.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U}} {{/U}}。

∙ A.唐代∙ B.民初∙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分数:1.00)A.B.C. √D.解析:5.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学家称为{{U}} {{/U}}。

∙ A.顺序性∙ B.最近发展区∙ C.阶段水平∙ D.互补性(分数:1.00)A.B. √C.D.解析:6.从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论出发,提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赞可夫∙ D.卢梭(分数:1.00)A.B. √C.D.解析: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教学方法中的{{U}} {{/U}}∙ A.讲授法∙ B.问答法∙ C.练习法∙ D.讨论法(分数:1.00)A.B. √C.D.解析:8.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是:{{U}} {{/U}}。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分数:1.00)A.B. √C.D.解析:9.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基本轮廓的是∙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杜威(分数:1.00)A.B.C. √D.解析:10.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 B.培养班干部∙ C.思想教育∙ D.班级文化(分数:1.00)A. √B.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5.00)11.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 1的转变。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18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力资木投资除包括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外,还应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2.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杜威3.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A.教育目的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学科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课时分配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6.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C.普及高等中级教育D.高等教育大众化8.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

这说明教学评价具有()的功能。

A.诊断教学问题B.提供反馈信息C.调控教学方向D.检验教学效果9.按美的规律对自己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而按美的观念作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10.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人格平等B.自主发展C.受教育D.主导地位1.通过—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中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课程)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课程)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课程)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 4. 判断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 )。

A.学习内容B.教学内容C.狭义课程D.广义课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课程2.既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的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B.学生年龄特征C.杰出教育家的思想D.课程理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课程3.既是人类已有社会实践的结晶,也是人类继续从事社会实践的起点的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B.自然科学C.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D.社会科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课程4.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这是( )。

A.形式教育论的观点B.儿童中心论的观点C.实质教育论的观点D.问题中心论的观点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课程5.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联系,这是( )。

A.形式教育论的观点B.儿童中心论的观点C.实质教育论的观点D.学科中心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课程6.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质性内容,这属于( )。

A.形式教育论B.儿童中心论C.实质教育论D.问题中心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课程7.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的是( )。

A.学科中心论B.儿童中心论C.社会中心论D.问题中心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课程8.17世纪,基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理念而提出的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卢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课程9.主张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提倡学习实用的科学知识,围绕完满生活的五个方面来组织和安排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判断题7. 简答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学2.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学3.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学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学5.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学6.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知识模块:教学7.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 )。

A.分科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教授课制E.分组教学正确答案:B,D,E 涉及知识点:教学8.便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科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教授课制E.分组教学正确答案:B,E 涉及知识点:教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而已矣。

”2.乡三物包括六德、六行和。

3.“三达德”包括、仁、勇。

4.《韩诗外传》:“,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5.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的诗句。

7.“圣人有情”说是提出的。

8.毛泽东曾在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

9. 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10.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

11.梁启超先生说:“无论教人或教自己,非把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没有法子进行。

12.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专门性和结构性。

13.《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14.亚里斯多德有一个著名的定义:人是有的动物。

15.多尔提出的后现代课程的特点是:丰富性、回归性、联系性和。

16.德国的“”由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人才。

17.中国古代一个教育发展周期大约持续年。

18.《易·贲·彖辞》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以化成天下。

”19.课程组织要素包括学习者、教育者、和教学环境。

20.幼儿的体育锻炼应以为主。

二、名词解释:1.班级授课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3.创造力4.个别教学5.激情6.生存智慧7.相授制8.课程组织9.复讲10.教学方法11.问难三、简答题:1.简述做一个自由的人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用情理结构分析法简要分析课程的组织要素。

3.简述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

4.简述做一个自主的人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简述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

6.简述身与心的关系。

7.简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8.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四、论述题:1.联系教学实践,解析《学记》中下列一段话:“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在职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在职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在职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舒尔茨。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3、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公民受教育权利。

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6、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

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创新的作用。

9、从形式上看,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文化诸因素中,价值观入于核心地位。

10、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1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

1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路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14.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15.(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二、选择题1、坚持外铄论的`有洛克。

2、坚持内发论的在孟子。

3、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依据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是遵循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6、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是遵循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7、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维果茨基。

9、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0.个体在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年龄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1.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2.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成人教育《教育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教育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C )。

A. 教师B.学习者C. 教育形式D.教育影响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B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网络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C )。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C.因材施教D.防微杜渐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癸丑学制5.教学艺术的( B )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A.情感性B.审美性C.创造性D.科学性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A )。

A.西欧国家 B.美国C.前苏联D.中国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A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8.( C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批改作业B.备课C.上课D.课外辅导9. 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B )。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10.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 A )。

A.《孟子·尽心上》B. 《学记》C. 《中庸》D. 《说文解字》11.教育名著《爱弥儿》的作者是 ( A )A.卢梭B. 柏拉图C.康德D. 斯宾塞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 B )A.本体性知识B. 条件性知识C. 实践性知识D. 一般知识13.教育是非盈利事业,学校是公益性机构,表明了教育的 ( A )A.公共性原则B. 民主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行原则14.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 ( D )A.民主关系B. 政治关系C.保护关系D.权利和义务关系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A )A.1995B. 1996C. 1986D.200116.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观点否认了教育是 ( C )A.模仿活动B.神话活动C.有意识有目的活动D. 学习活动17.与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是 ( B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论C.认知课程论D.经验课程论18.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D )A.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课程目标D.教育目的19.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了教育具有 ( D )A.生产性B.阶级性C.民主性D.相对独立性20.《学记》中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4套(附答案)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4套(附答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1 一、填空题 (共10分/每空1分)1.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 )和( )。

2.教育的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 )标准。

3.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4.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 )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中共中央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之间的矛盾。

8.“头脑不是一个可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体现了( )的教学方法思想。

9.“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特点。

二、概念题 (共6分/每小题3分)1.美育 2.陶冶法三、论述题 (9分)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教育学试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2.质量规格 3.布鲁纳 4.教学大纲 5.社会主义建设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启发式 9.民主平等二、概念题l.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陶冶法指教育者创设和利用有意义的情境以及自身教育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三、论述题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并促进人的发展:A.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各种教育因素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关注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B.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C.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D.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着教育工作必须注意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理和良好的教育。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1-1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1-1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1-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杜威主张∙ 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 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 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分数:1.00)A. √B.C.D.解析:2.教育学开始形成自己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U}} {{/U}}。

∙ A.《理想国》∙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分数:1.00)A.B.C. √D.解析:3.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U}} {{/U}}。

的要求。

∙ 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U}} {{/U}}。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分数:1.00)A.B.C.D. √解析:5.从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论出发,提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赞可夫∙ D.卢梭(分数:1.00)A.B. √C.D.解析:6.教育的终身化是{{U}} {{/U}}教育的特征。

∙ A.文艺复兴时期∙ B.16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分数:1.00)A.B.C.D. √解析:7.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U}} {{/U}}。

∙ A.提供感性材料∙ B.引起学习动机∙ C.帮助领会知识∙ D.指导运用知识(分数:1.00)A.B.C. √D.解析:8.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U}} {{/U}}。

∙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 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D.以上三者(分数:1.00)A.B.C.D. √解析:9.“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 4. 判断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理念D.教学目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对( )具有指导意义。

A.部分学校B.所有学校C.高等教育D.基础教育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3.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教育理念B.教学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4.教育活动的归宿是( )。

A.教育理念的诞生B.教育目标的产生C.教育目的的实现D.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5.只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6.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就是(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7.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8.出于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兴起对科学知识的需要,提倡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的是( )。

A.夸美纽斯B.卢梭C.培根D.洛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9.提出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其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 )。

A.蔡元培B.陶行之C.胡适D.晏阳初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10.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试要求】通过学习熟悉教育的概念,辨析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之间的异同;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的标志;掌握教育制度及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要掌握国内外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的不同特点,重点记忆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识记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几乎每年都是考点;了解教育学的发展过程,重点掌握历史上教育学发展进程中每个重要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的基本观点或主张,熟悉传统教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学思想的意义与区别;了解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所经历的阶段;重点掌握《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教育法规的颁布年限及主要精神。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①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回答,历来存在分歧。

在西方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一直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的出现后,学校便出现了。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题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题集

一、填空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2004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4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4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 4. 判断题 5. 论述题 6. 案例分析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 )。

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C.学校的出现D.语言的出现正确答案:B2.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 )。

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世俗性正确答案:A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C.顺序性要求D.互补性要求正确答案:C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 )。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正确答案:D5.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正确答案:C6.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

A.唐代B.民初C.清末D.新中国成立正确答案:B7.把教学过程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等教学步骤的教育家是( )。

A.杜威B.夸美纽斯C.卢梭D.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D8.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是( )。

A.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C.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D.以上三个文件正确答案:A9.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 )。

A.“行为习得”B.“模仿学习”C.“道德学习”D.“强化学习”正确答案:A10.涂尔干认为,德性的要素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 )。

A.合作精神B.正义感C.同情心D.意志自由正确答案:D填空题每小题1分。

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11.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

在职教育硕士(十月联考)教育学部分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在职教育硕士(十月联考)教育学部分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5.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具有多种形态,是( )的统一。 A.课内与课外 B.班级与小组 C.集体与个别化
2 / 42
圣才电子书
wΒιβλιοθήκη
D.共性与多样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解析】教学不仅包括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教学;不仅仅有班级教学,还有小组教学
3.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解析】“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 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
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概念和原理的习得 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C.行为方式的养成 D.心理和生理技能的提升 【答案】B 【解析】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概念和原理的 习得,行为方式的养成,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技能的提升等。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教学理论
一、选择题 1.认为教学是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入的内在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 的活动。这属于( )。 A.“形式教育”学派 B.“实质教育”学派 C.“科学主义”学派 D.“行动主义”学派 【答案】A 【解析】“形式教育”学派认为教学是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人的内在 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的活动。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品德、才智、
身体、审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8.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的要求就是( )。 A.教学的作用 B.教学原则 C.教学策略 D.教学任务 【答案】D 【解析】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 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002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2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2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 4. 判断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B.格塞尔C.威尔逊D.华生正确答案:D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舒尔茨B.斯特鲁米林C.布鲁纳D.亚当·斯密正确答案:A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正确答案:C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赫拉克里特正确答案:C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B.个体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正确答案:D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正确答案:C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 )。

A.知识B.技能C.概念D.态度正确答案:B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

A.职业B.专业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正确答案:B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确答案:D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是( )。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正确答案:C填空题每小题1分。

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1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2023年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A.张之洞B.康有为C.蔡元培D.晏阳初2.【单选题】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发生明显转向,具体表现为A.从中等教育转向初等教育B.从重视集体教学到重视个别教学C.从教育理论研究转向学校实验研究D.从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转向重视教育的社会职能3.【单选题】“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A.细心玩味B.融会贯通C.敬守此气D.收敛此心4.【单选题】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为,整体动作趋向于协调连贯,多余的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让位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达到自动化,该学生的体操技能属于什么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熟练D.操作整合5.【单选题】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者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体操学校D.修辞学校6.【单选题】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A.思想控制B.动态管理C.分类教学D.身份限制7.【单选题】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A.遗传决定论B.成熟轮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8.【单选题】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的显著特征是()A.博贤古今B.讲注章句C.兴论立说D.上书9.【单选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立国立中学B.实施毕业会考C.中学西迁D.实行军训制度10.【单选题】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招生考试[精心整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全编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招生考试[精心整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全编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 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 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001年填空题)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 由六门课程组成, 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 废除于1905年。

(1998年填空题, 2003年、2005年选择题)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999年填空题)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 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与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2000年填空题)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 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2005年选择题)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99年填空题)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000填空题)22.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 提出了普与初等教育的要求。

23. 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题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校)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

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20.洛克提出(白板说)。

他主张(绅士)教育。

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

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重视智育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

二、名词解释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教育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应。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洛克的白板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苏格拉底产婆术:既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其母亲是助产婆一样,随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

自然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卢梭,康德等均强调教育自然相性,对教育的自然性思想作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于充分的充分发挥人的自然禀赋。

教育双轨制:指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并存着两个子系统,一个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其重点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高等学校,另一个是专供劳动人民子女就学的为实现普及义务教育而开设的公立学校,重点是职业技术学校,这两个系统自成体系,互不沟通,犹如两条平行的轨道,故称为双轨制。

简答题1.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哪些新变化?答:1.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

2.要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3.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

4.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2.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3.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有哪些特点?答: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答: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5.刻板性。

5.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或变化)。

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8.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9.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6.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7.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和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8.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论述题: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

3.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5.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

6.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7.(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8.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10.(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

2.教育目的的制定既有(共同性)又有(个别性)。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5.夸美纽斯主张造就(泛智)的人。

6.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其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7.1924年,孙中山规定了“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儿童个性)的发展。

8.日本把(个性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列入21世纪的教育目的。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