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新古典综合”的说法,认为应该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新古典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综合”。
最显著特征:两种理论体系的全面综合;核心思想:由政府出面调节经济,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混合经济”理论
(一)IS-LM模型;IS曲线:投资与储蓄相等的点构成的轨迹。
向右下方倾斜¡ª¡ª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LM曲线:货币供求相等的点构成的轨迹。
向右上方倾斜¡ª¡ª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正相关;IS-LM模型:在交点E上,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1、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只要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单位工资成本在单位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向变动关系。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2、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的解释;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论:华尔特.海勒;微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说:萨缪尔森;微观市场结构论:托宾、杜森伯里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阶段性: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
原因:乘数-加速数理论
乘数原理:投资等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就业的更大规模同向变动
加速数原理:收入水平或消费需求变动引起投资量的更剧烈变动
2、经济增长理论:以批评哈罗德-多马模型作为开始,建立索洛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研究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索洛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核心:需求管理。
由政府积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适时调节,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评价:1、缺陷:对滞胀的原因分析过于片面;所说的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与现实不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综合为一个混合型理论体系,难免有混乱与矛盾之处
(二)政策评价;战后20多年里,扩张性政策减轻了危机与失业;80S上半期紧缩性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率;相机抉择的补偿性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明显长期滞胀,长期以扩张为主的政策使下期经济危机四伏: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巨额赤字,难以解决,收入政策的严重后果:工资增长被抑制甚至被冻结,价格上涨却如脱缰野马,远大于工资增长。
人民生活困顿,社会矛盾加剧。
第二章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理论的共同特点
2、强调重视收入分配理论,将收入和分配联系到了一起,并重点考虑收入问题。
投资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1)投资支配储蓄;(2)投资量是工资和利
润在国民收入与分配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3、建立自己的分配理论以批判边际生产
力分配论。
认为应该通过人为干预政策,调
整收入分配格局,以此缩小贫富不均的差异
性。
4、认为货币会导致经济不稳定,货币因
素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混乱与不稳定的重要
因素。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斯拉法、琼²罗宾逊:
1、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买方垄
断” 2、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 3、价值与
价格理论:财富、资本等的创造都应归于劳
动。
资本的价格、价值应与其他商品一样,
用劳动量的多少来测量。
劳动对财富的积累
至关重要。
卡尔多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
发达国家的实际增长过程。
与罗宾逊夫人的
经济增长理论合称为“后凯恩斯的增长理
论”。
最重要特点: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紧
密结合。
1、假设经济体系是充分就业的。
2、认
为国民收入分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
素。
“卡尔多效应”: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变化
来调整社会总储蓄额,使之与投资相均衡的
收入分配机制的作用。
三、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主要是依据其收入分配政策提出的:资
本主义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收入分配不均
等。
政策主张的首要目标在于改进资本主义
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
四、评价
1、理论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
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2、理论缺陷:对历史分析的理解仅仅停
留在时间因素的浅层次分析;其制度分析流
于表面;将经济不稳定增长的原因归结于时
间因素的影响;对收入分配不均体现出的社
会矛盾关系并未作深入剖析。
第三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二、主要代表人物;斯蒂格里茨
三、重要理论观点(一)假设条件与特征
除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定以及理性
预期假定之外,最重要假设是:市场具有不
完全性,无法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工
资和价格具有粘性,使经济受到冲击后在一
定时期内处于非市场出清状态。
特征:否认新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常
态是不完全竞争而非完全竞争,经济长期处
于非瓦尔拉斯均衡中。
名义粘性派:把失业和经济波动归结于
名义工资和价格总水平的粘性。
经济受冲击
时,由于名义工资和价格总水平具有粘性,
不能迅速做出反应,故厂商只能调整数量(产
量和就业量)。
因此,即使有理性预期存在,
也无法迅速调整各方面状况以完全适应宏观
政策,这就使宏观政策有效。
实际粘性派:即使名义工资和价格总水
平有很大伸缩性,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完全信
息和不完全市场,会导致实际粘性,而不是
迅速调整。
故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有效。
(二)粘性工资理论
1、效率工资理论(劳工市场理论)
效率工资是一种足以消除工人偷懒的实
际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与劳动市场充分就业
均衡相适应的工资水平,或者高于劳工市场
出清的工资水平。
(5)工人积极工作;厂商因劳动效率提
高而获利。
双赢。
(利益互惠模型)
2、局内-局外人理论
局内人将局外人视为潜在竞争者。
局内
人受到企业培训成本保护,并通过罢工、怠
工、工会谈判等手段排斥局外人,并拒绝与
局外人合作。
企业如果低工资雇佣局外人,一旦培训
完毕,局外人可能为了高工资而跳槽,故企
业亦不愿、不敢轻易雇佣局外人。
局外人会对局内人产生影响:新企业低
薪雇佣局外人,与老企业竞争。
为了降低成
本、提高竞争力,老企业只能迫使自己雇佣
的局内人接受低薪;局外人的存在也使局内
人有忧患意识,在谈判中让步。
3、隐含合同理论
•实际工资粘性源于雇主与雇员之间存
在的非正式合同。
它是指由许多企业与工人
之间长期形成的一种关于稳定收入的隐含的
默契,即看不见的握手,双方都能因为稳定
而有好处。
因此,厂商愿意为工人的长期稳
定服务支付相对稳定的工资;工人则为了稳
定收入而不要求过高工资。
4、长期劳动合同论(交错劳动合同论)
即使有理性预期存在,即使货币工资具
有粘性,积极的货币政策仍然有效。
货币工资粘性源于劳资之间的长期劳动
合同,为什么?
(1)合同期长,在合同期内即使预期经
济会有变化,合同未到期也使货币工资无法
调整。
同时签订、同时到期的合同被称为¡°
单期合同¡±,它使工资更有弹性。
(2)生活
费用调整条款使货币工资在长期里会随通货
膨胀率变化而适当调整,减弱了通货膨胀给
实际工资水平造成的影响,故工人不会过分
施加压力要求工资变动。
(3)现实中合同多
数不同步,到期时间各异,即交错进行。
即
使个别企业的合同到期,仍难以明显影响全
体工资的调整大局。
故政府政策对多数企业
仍然有效。
(4)长期合同能节约交易成本,
对劳资双方均有利。
故长期合同普遍存在。
有利于保证政府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价格粘性理论
在市场不完全性存在时,经济中有一定
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
但菜单成本
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价格,使名义价格具
有粘性。
为什么?
(1)调价获得的收益可能小于调价需付
出的菜单成本。
(2)价格调整的外部性带来
总需求的外部性,故厂商不愿冒险牺牲自己
利益让其他厂商受益。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菜单成本的
存在,厂商在经济变化时更愿意调整数量而
不是价格。
因此造成就业和产量的周期性波
动。
2、长期合同论;厂商之间存在的长期供
货合同使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调整而及时
调整:长期供货合同内含长期的价格协议,
使价格具有粘性。
3、交错调整价格论
不完全市场中信息不完全,于是厂商们
互相观察、等待其他人调价,虽然没有一个
厂商可以坚持等到最后。
故各个厂商调价时
间有先有后,形成价格的交错调整局面。
单个厂商出于竞争考虑,不敢随便调价;
即使一部分厂商调价了,对全局情况影响不
大。
故价格存在粘性。
一部分人认为交错调整价格能增进社会
福利;一部分人则认为它带来经济周期性波动。
4、厂商信誉论;不完全市场上存在价格的选择效应和激励效应,诱使厂商实行¡°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并为信誉而保持高价高质。
5、需求非对称论;一旦价格提高,需求量的减少幅度会大于价格下降时对该产品的需求增加幅度。
提价会使部分顾客流失,降价也未必就客似云来。
故厂商想尽办法稳定价格。
6、投入产出表理论;一个厂商的产出品往往是另外很多厂商的投入品。
一旦他的价格变动,其直接相关行业也相应缓慢调价;继而其他与这些行业直接相关的行业亦相应缓慢调价。
于是总体价格变动缓慢。
7、寡头市场论;寡头为了阻止他人进入市场,会制定一个适宜价格以形成行业壁垒,此价格不会高到吸引大量人为了暴利进入,也不会低到无利可赚。
故而稳定。
8、信息不完全论;信息不完全使厂商需要仔细观察一段时期才敢调价。
四、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
(一)价格政策;强调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诱导厂商同步调整价格,使价格有弹性;建议推行抑制价格粘性的政策以增进社会福利、稳定经济。
(二)工资就业政策;政府就业政策应更多考虑长期失业者利益;干预劳动合同以使工资更有弹性。
第四章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核心内容:抨击凯恩斯主义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作用的做法,并强调“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洛克与休谟:“货币数量说”,货币价值由其供给数量决定,货币供给量增加必然使货币价值降低。
费雪:费雪交换方程式MV=PT;庇古:剑桥方程式M=k.PT(在k值、T值一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量,且与货币量成正比。
)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一)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传统的自由主义:强调以个人为主体的自由
“新自由主义”:强调中央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自由
现代货币主义强调价格机制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外来干预,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将会体现出最好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货币理论1、货币需求函数2、货币分析的理论模型
(三)通货膨胀与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它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自然失业率假说: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率”假说,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技术、经济结构等原因,而会形成一种单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存在的,因为这时人们还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物价上涨而下降。
弗里德曼认为,在长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存在,将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做法只会加剧通货膨胀。
三、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1、主张自由,减少国家干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当前资本主义的弊病
大多是推行凯恩斯主义、国家过多干预经济
的后果。
而资本主义本身完全可以根据其自
身市场经济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以达到均衡
稳定发展。
弗里德曼尤其推崇亚当.斯密。
2、“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的
种种理论的核心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
挥作用,经济就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
平下稳定地发展。
他主张,货币政策是惟一
有效的政府稳定经济的手段,并且认为政府
的货币政策目标应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上,
而不是放在控制利息率、失业率和物价水平
上。
弗里德曼在现代货币数量的基础上,根
据对美国过去100年经济数据的分析,提出
应实行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单一规
则”货币政策: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
地固定在同预计可能具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大
体一致的水平上。
3、收入指数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
来,为了应付滞胀,主要的西方国家都不同
程度地推行了“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和物价
实行冻结或管制的政策。
弗里德曼认为,工资和物价管制不是医
治通货膨胀的好方法,个别或者局部的物价
上涨,对于通货膨胀率是没有决定性作用的。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控制货币供给,除了提
出核心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外,还
应该辅之以“收入指数化”方案。
“收入指数化”是指把工资、政府债券
利息等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的物价指数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政策,即对各种收入实行“指
数化”,使它们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及时调
整。
他认为,通过实行收入指数化,就可以
抵消物价波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4、“浮动汇率制”;弗里德曼提倡“浮动
汇率制”。
理由: 1、固定汇率不能保证国际
贸易的的平衡性,容易使一些国家的经济利
益受损。
如果人为固定汇率,就会使货币增
值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损害,必然出现
贸易逆差,影响其贸易和经济发展; 2、固
定汇率容易刺激各国增加货币发行量,从而
引起世界性通货膨胀。
3、“浮动汇率制”是
指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各国货币之间没有统
一的和固定不变的比值,而是允许货币伴随
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结果:在通胀率降低的同时,失业率持续处
在高水平上,出现了空前的失业大军。
说明
在医治资本主义的弊病方面,货币主义也并
不见得就比新古典主义综合派高明多少。
货
币主义试验失败了。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国家垄
断的新阶段,用自由主义取代国家干预显然
不合时宜;核心政策“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也过于简单。
(一)货币主义的理论贡献
1、现代货币主义比传统货币数量论对货
币现象的分析更为深入和细致; 2、现代货
币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是正确的。
正确
指出了这是一种货币现象,并主张货币稳定
增长。
3、现代货币主义关于“收入指数化”的
政策在应对严重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工资、物
价轮番上涨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实践证
明,货币主义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汇
率波动而提出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有效的
政策,有利于我们在现实中正确理解和处理
国际金融关系。
第五章供给学派
二、激进的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拉弗曲线”:关于税收、税率和生产
率之间关系的理论
拉弗认为,所得税率越低,企业和公
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就越高,总产量就越
大,于是总税收越多;反之,所得税率越高,
企业和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就越小,总产
量就越低,总税收也越少。
拉弗曲线研究的是如何确定最佳税率并
以取得最大的税收和国民收入。
它意在说明
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税率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在此限
度上可以获得最大的税收;超过限度则过犹
不及,税收反而会减少。
第二,任何一定数
额的税收,都可以通过一个较高或较低水平
的税率征得,但是高税率是有害经济发展的,
低税率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
第
三,在税收禁区内,税收只会挫伤人们投资
与劳动的积极性,减少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特别是资本的投入,从而减少产量与国民收
入,最终减少税收。
第四,从长期角度考虑,
增加税收不能依靠提高税率,而要依靠增加
生产来增加国民收入。
(二)劳动、资本“楔子”模型
激进的供给学派从理论上考察了税率、
资本形成与劳动供求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劳
动、资本“楔子”模型,说明了改变税率对
劳动供给和工作闲暇之间的选择性和刺激作
用,以及劳动需求函数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假设雇佣工人的平均成本越高,就业机
会就会越少。
而高税率,特别是高工资税实
际上提高了雇佣工人的成本,就会减少就业
机会。
因为税收是交给政府的,当税率提高
时,雇佣工人的实际总成本就比支付给工人
的实际工资更高,这种情况也被供给学派的
经济学家们称为税收“楔子”或劳动“楔子”。
劳动、资本“楔子”模型当中的税收“楔
子”存在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使资本
的供给成本和需求成本不断上升,从而挫伤
了储蓄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导致资本供给
不足而投资的削弱这就是美国经济停滞的根
本原因。
三、“温和的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费
尔德斯坦曲线
这一理论假定,在经济生活当中存在三
种资产:货币、政府债券和私人有价证劵。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当财政赤字增加到一定
程度以后,政府就必须用经济手段去弥补财
政赤字,具体手段有三种:一是增加货币供
给;二是增加政府债券;三是同时增加货币
供给和政府债券。
三者影响各不相同: 1、货币供给如果
增加,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利于经济
的良性运行。
2、新发国债则将引起利率水平
的变化,从而产生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劵
的替代效应,是私人有价证券的需求削减,
并且使私人直接融资受阻,于是资本形成不
足,不利于经济增长。
3、货币和债券同时混
合发行,则会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共
同作用,产生了对资本形成水平的长期抑制
性效应,即财政赤字的增加既降低了资本形
成水平,又提高了通货膨胀率。
费尔德斯坦曲线的经济学含义可以归结
为:在赤字为刚性时,最佳通胀率和资本形
成率组合。
在赤字为刚性时,高通胀率的存
在降低了资本形成率,而资本形成率的下降
又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供给。
其经济启示是:第一,可以通过牺牲一定的资本形成率和经济增长率,来减少赤字、平衡预算,降低通货膨胀率;第二,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增加税源来减轻财政赤字,抑制过度需求,减轻利率上升的压力,维持一定的资本形成能力。
费尔德斯坦认为,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就不灵了,政府应该转向重视供给方面的问题,推行平衡财政政策,即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降低生产率的财政政策,逐步降低和消除赤字,使费尔德斯坦曲线下移,达到自然通货膨胀率水平。
四、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
主要中心就是反凯恩斯主义,促进生产和供给。
(一)“激进的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减税(二)“温和的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平衡预算
费尔德斯坦认为“激进的供给学派”的政策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
美国经济的病症是由高边际税率、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税收结构和社会保险制度共同作用下的并发症。
减税只能是平衡预算的一种手段,不是根本途径。
内容: 1、平衡预算收支,削减不必要支出,尤其是削减福利支出和价格补贴; 2、逐步改革税收体制,平衡财政预算,消除财政赤字,鼓励储蓄和投资,增加生产,加速资本形成; 3、降低货币供给的年增长率;4、政府废除束缚生产的制度,刺激企业投资;
5、“有选择地”适度减税。
第六章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三个理论来源:约翰.穆思:概念;新古典学派:市场出清、市场调节作用;货币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约翰.穆思、罗伯特.卢卡斯
一、基本假设
假定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按照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经济形势;没有考虑实际可能发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对未来的预期不仅应根据某种经济变量过去的情况预测未来,而且还应根据它所显示出来的变化趋势预测其将要到达的水平。
3、适应性预期
经济活动主体的预期并不是独立于其他经济变量之外的,而是以其过去的经验和客观经济活动为基础的,人们可以利用过去的预期误差修正他们现在的预期。
优点:简单易行
弱点:仅仅只是结合过去和现在预期存在的误差来预测将来,而没有考虑现存的、对未来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是过去值。
4、“理性预期”理论:假定经济活动当事人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并对其理智分析和整理,由此作出预期。
三个特点:(1)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现存所有信息,与理论分析结果通常趋向一致;(2)其形成与准确性依赖于一定的经济结构体系或者经济环境;(3)不排除受不确定因素干扰而出现偏差,但一旦人们发现错误,会立即作出正确反应。
“卢卡斯批评”:批评了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政府可以完全控制经济发展”的观点,认为理性预期的存在会使人们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断随政策调整而调整预期,于是政策实施的后果可能与政府预想的不一样。
(二)市场出清假设
市场上供求相等,不存在超额供给。
劳
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的
弹性,可随经济变动作出迅速调整,所有市
场及时出清。
故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自身机制无缺陷。
(三)货币中性理论;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数
量变化仅仅只影响名义经济变量的变化,而
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化。
三、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
(一)货币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存量的随机变
化,即来自货币供给的冲击。
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是经济人的信息障碍。
然而信息障碍误导了单个生产者,他以为自
己的产品价格上涨是个别现象,于是对产品
需求做出错误预测,因此产量发生波动:价
格升到高于其预期价格时,生产者扩大生产。
反之则减少产量。
经济于是周期性波动。
四、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过多政府干预只会引起经
济混乱。
为了保持经济繁荣,唯一有效的办
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
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政府干预越少,经
济效率越高,政府的作用只是为私人经济活
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信
息的良好环境。
第七章伦敦学派
一、坎南的经济思想
他坚信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将经济调节到
平衡状态,并认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
经济的做法是有害的;他还分析了经济危机
产生的原因,认为是工会垄断力量的存在使
工资具有刚性。
二、罗宾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
1、宏观经济理论:在宏观经济理论上,罗宾
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观点。
他认为,国家对
经济的调控不会有多大成效,反而产生一些
消极作用,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认为出
现大萧条的原因是储蓄不足或消费过度带来
投资不足,从而经济难以繁荣发展。
2、微观经济理论:第一,抨击了“代表性企
业”的相关理论。
罗宾斯认为这种“代表性
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根本不存在,因
为经济大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非均衡的。
第
二,劳动供给理论。
罗宾斯认为,单位劳动
时间内工资的增加将会诱使人们将更多的时
间投入到劳动当中,从而使劳动供给量增加。
但是,工资率越高,人们对劳动的供给反而
可能会下降,而更多时间用于闲暇休息。
第
三,坚持序数论而反对基数论。
(三)其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是要求政府减
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竞争。
他主张自
由竞争政策,并非源于他从理论上分析认为
市场比计划有更多的优越性;而是从经验上
感觉自由主义比计划干预具有更高的效率。
三、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反对计划
经济和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把国家对经济
的全面干预作为消灭个人自由的通向奴隶制
的道路。
哈耶克预言计划经济必然崩溃。
哈耶克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形成
了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构造了伦敦学派的
主要理论体系,并大大提高了伦敦学派的声
望和影响力。
(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1、中性货币理论:货币数量只要有变化,
不管它对一般物价水平有没有影响,总会影
响到商品的相对价格,由此而影响到受相对
价格制约的生产的产量和方向。
哈耶克所说
的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商品的相对价格保
持中性或者中立,即对相对价格不发生影响,
也不引发对生产数量和方向的误导。
他提出,
只有货币在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下保持中立,
对经济生活才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才不会
导致产量和生产结构的波动和失衡,经济体
系才会趋于稳定。
那么保持货币中性就很重
要了。
三个条件:
(1)货币总流量一定。
货币总流量一定
是指按货币交易系数的变动来变动货币总流
量,并非绝对不变。
货币交易系数是指货币
总流量于其中以货币成交的那一部分之间的
比例。
要在货币交易系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一
定时,使货币流通量保持稳定。
(2)商品价
格随市场供求自行决定。
这是指市场机制充
分发挥作用,政府不干预整个经济的运行过
程,价格有充分的弹性。
(3)长期合同都建
立在对未来价格变动趋势的正确预测的基础
上。
中性货币理论在哈耶克思想体系中具有
重要地位。
(1)中性货币概念为判断实际货币政策
是否合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2)中性货币理论是他全部经济理论观
点的基础。
但在实践当中,货币中性是难以保持的。
2、自由货币理论与政策:
“自由货币”是指有私人发行而非一国垄
断发行的竞争性货币。
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
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都由
此引发。
“货币非国家化”是指对现行货币制
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取消政府发行货币的垄
断权,用私人银行发行的竞争货币来替代政
府发行的货币。
一方面,废除了国家垄断货
币发行的权力,国家不可能再用这一权力来
任意扩大财政赤字,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
生失业和通胀的根源;另一方面,私营银行
发行的竞争性货币能自行限制货币发行量,
保持货币的稳定,使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
率提高,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经济
趋于协调和稳定。
(二)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是用货币的非
中性观点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认为货币
变化带来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向的调整与经
济周期密切相关。
非专门性货物:指那种可以用于一个以
上的原始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
专门性货物:只能用于一个生产阶段的
原始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
哈耶克均衡: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均衡,
也就是说,一切可用资源都被充分利用的条
件下,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之比等于供给
之比时的均衡。
只要出现非充分就业,就说
明经济失衡了。
哈耶克认为,生产结构的变动主要由两
种因素引起:
一是消费和储蓄之间比例关系的自动变
化,即自愿储蓄的变动;二是货币供给量的
变动。
经济周期起因于信贷扩张导致的生产结
构变动,终止于生产收缩产生的供给不足。
减少经济波动的政策有以下三种:1、保持
货币中性; 2、保持价格的充分弹性和市场
机制的活力; 3、在正确预期变化的基础上
签订长期合同。
(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政策
哈耶克的理论特点是:其一,提出了经
济自由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其二,批判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