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研究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教科书_评方福前教授所著_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_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系列推荐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系列推荐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系列推荐一、《经济科学译丛系列》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
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
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
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
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
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
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
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
可谓博大精深。
渗透萨谬尔森数十年经济学见解。
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
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
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导言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三、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态度与研
究方法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
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并且一直延续到现 在的经济学说。 Ⅰ: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15世纪之前 Ⅱ: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时代——16世纪至 19世纪60年代 Ⅲ: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30年代 Ⅳ:当代经济学体系与流派——20世纪30年代至今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 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 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二)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以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新综合(世纪之交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 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流派图表

英国剑桥学派
马歇尔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局部均衡分析
供求均衡理论分配理论
制度学派
凡勃仑
《有闲阶级论》
批判正统经济理论
炫耀性消费理论
瑞典学派
维克赛尔
《价值,资本和地租》《财政理论考察,兼论瑞典的税收制度》
边际效用,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
数理学派
瓦尔拉斯帕累托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数理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
比过去的制度学派更加注意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批判资本主义的缺陷,并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供给学派
保罗罗伯茨
福尔德斯坦
《货币的危机》
《财富与贫困》
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
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
《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新制度学派
加尔布雷思、博尔丁
《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一种价格管制理论》
西方经济学流派图表(共2页)
时间
西方经济学派
创始人物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观点理论
古典时期以前(1776之前)
重商主义学派
威廉配第
布阿吉尔贝尔
《赋税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
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重农学派
奎奈
奎奈
杜尔哥
《谷物论》
《人口论》《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福利经济学
绪论

教材: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作者:方福前
绪论
参考书
(英)布莱恩· 斯诺登 等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 南》 商务印书馆 1998 斯诺登、文&温纳齐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反思》,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王志伟《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国“主流经济学”是国际经济思潮“中国化”的产物, 具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特征, 尽管它还没有形成体系完整的经济学派,但属于这一 经济思潮和理论范式的经济学家通常具有如下的相同 的价值取向、理论主张和政策主张:在所有制改革问 题上,以产权理论为依据,强调加速推进产权改革, 实现全面的、彻底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在效率与公平 关系的问题上,过分强调效率,严重忽视社会公平; 在利益倾向上,侧重于为强势集团代言,甚至主张为 了快速“发展”可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属于典型 的“富人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中国经济学 研究与国际主流接轨,推崇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 研究方法“唯数理化”和“去思想化(no-idea)”,等 等。换句话说,它几乎就是“华盛顿共识”与新古典 经济学范式的“中国版本”。
两派在特征上的基本区别
主流派是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渐进式彻 底市场化改革的设计者和操作过程的参与者, 也是增量改革的获益者,使得他们的立场站在 参与增量改革者与受益者的新兴资本集团(企 业家)、权利集团(政府官员)以及知识集团 (学者)的一边;而受到强势集团的支持的同 时又作为社会的强势集团本色的一部分,他们 也拥有绝对话语上的霸权地位。
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
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学派指由那些出身于大学体 制内,直接在西方留过学的经济学家,他们在 经济学素养方面整体上较强,其研究更雅致、 更符合经济学研究一般规范,接受西方的古典 经济学理论,持有自由主义的思想,是自由主 义和市场经济的鼓动者,他们以西方经济学为 中国改革提供经济学依据,对中国制订公共政 策有较大的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团体。(拥有较 强的花语权)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讲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王志伟绪论一、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 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 •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评

把握、分析和评价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作者力图
通过比较来找出这些经济学流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
题引发经济学家们 的 讨 论 和 争 论,从 而 产 生 新 的 经
的关系.在该书第 二 章,作 者 对 古 典 经 济 学 与 凯 恩
济理论和经济学 流 派. 因 此,西 方 经 济 学 中 每 一 个
在着一致性和互补性.他指出:“我们不能完全说西
方经济学中的各个流派的发展演化以及一个流派取
代另一个流派占据正统地位就是一个进步的科学研
点:
究纲领取代一个退 化 的 科 学 研 究 纲 领,因 为 西 方 经
流派的划分方法.我国学术界过去一 般 以 理
1.
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基本一致性来作为划分经济学
济学各流派(尤 其 是 主 流 派)之 间 总 是 存 在 某 些 方
具有多大的预见能力,这种预见的准确性如何.(
3)
它是否能 够 对 当 前 的 经 济 问 题 开 出 有 效 的 治 疗 处
— 120 —
得较少;新凯恩斯主 义 中 的 经 济 政 策 理 论 部 分 还 可
总之,作 为 一 本 为 研 究 生 和 高 年 级 本 科 生 所 写
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教材,该书不可多得,特此
施的第三产业政 策 的 作 用 效 果、作 用 偏 差、副 作 用;
展的关系.其次,建 立 了 第 三 产 业 生 产 函 数 和 增 长
提出可供选择的 第 三 产 业 政 策. 第 八,探 讨 了 第 三
模型,测算了中国 第 三 产 业 的 产 出、劳 动 投 入、资 本
产业在国际化的资 源 组 合 环 境 中 的 发 展 思 路、第 三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文管2班修翔宇当代西方经济学应该说是从凯恩斯主义开始的,其他流派大多与凯恩斯主义有关,有的是从凯恩斯主义发展分化出来的,有的则是作为凯恩斯注意的对立面出现的。
当代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一些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西德新自由主义、合理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瑞典学派。
其中影响最大是四个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
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是为混合经济服务的经济理论。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
汉森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提出了双重经济的概念: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与私人经济同时存在着日益增加的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为双重经济。
因此,经济学理论不仅应有反应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还应有反应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正是适应于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有:一、IS-LM分析。
在IS-LM分析中,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
IS-LM分析把商品市场的供求一致,货币市场的供求一致以及国民收入水平和利息率水平同时用均衡分析方法解决。
在IS曲线上表示商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两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二、对滞胀问题的解释。
微观部门供给异常。
个别部门供给变动异常及价格变化是微观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这是用微观理论补充宏观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
福利支出增加引起滞胀。
这是用围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滞胀问题。
西方经济学流派介绍

《西方经济学》重要学术流派简介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 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称谓。
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1767年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 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魁奈著作选集, 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
但在当时, 这个新名称没有得到通用。
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 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 汉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 但古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 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
魁奈无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
他的代表作《经济表》, 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18世纪50~70年代, 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 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 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 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 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
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
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 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
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 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
封建主义是以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 而资本主义则以大农业改造封建制度的臆想来发展。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大学经济类必看经典!)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
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 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的综合:均衡价值(价格) 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
• 构建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信条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革命的后果: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 –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 –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 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 • 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2)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 70年代初—80年代) –理论背景:1930’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 –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机—“滞胀” –表现:经济自由化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 (3)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90年代以来) –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经济背景:经济自由化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 –表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世纪之交的新动向: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头角
Ms
r Md
央行的货币政策(外生变量)
I
L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Y
S
r
希氏认为凯恩斯与他批评的“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一 样,存在循环论证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回到“古典 学派”的方法上来,用一般均衡方法来确定这些相互关联的 变量。
为此他设计IS—LM模型,把凯理论的消费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4个概念,与商 品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同时均衡思想联系起来,用 以分析投资、储蓄、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利率 和国民收入6个变量间的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
工资上涨率(%) 菲利浦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西方经济学流派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流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21023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流派英文名称:School of Western Economic Thought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72 / 4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参考书:1、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丁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修订本(下)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胡代光、厉以宁主编:《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执笔人:魏晓彬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西方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和各流派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理论内容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做出相应判断,吸取其中合理的、科学的和先进的部分,并对其中庸俗和错误的观点给予批判,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结合其产生时代和主要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2、系统掌握本门课程所学习的主要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注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掌握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公元15世纪)(二)近代西方经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四)当代西方经济思潮(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含义(二)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考核要求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理解其理论特点;掌握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政策主张。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大学经济类必看经典!)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2。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简述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简述【摘要】本文主要是理顺各学派的发展过程和学派之间的主要关系,旨在清晰明确地简述各个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关键词】经济学流派凯恩斯新古典剑桥学派新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这些经济学说是建立在以前的经济学说的基础之上,是对前人经济学说的修正和扩展。
本文概括介绍各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旨在理清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各学派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几次革命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在这部巨著中,斯密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次革命是边际主义革命,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
在这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将无法发挥作用,必须由国家政府来干预经济。
事实上,凯恩斯反对“无为而治”由市场自动调节的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引导。
货币学派的诞生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以弗雷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的主张,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货币不稳定造成的。
货币是支撑就业和物价稳定的主要因素,货币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第五次革命是斯拉法革命,代表人物斯拉法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批判。
第六次革命是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诞生的理性预期革命,他们认为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理性预期,对于任何政策,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他们都会选择相应的对策来规避对自我的不利,这会导致政策的无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推荐参考书是考研复习备考中重要的参考资料,用好了能大大提升复习效率。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书非常经典,被众多高校相关专业指定为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必备教材。
最为重要的是,该书结构和条理清晰,概念明确,特别适合应试考试。
2、《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尼科尔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难度系数偏大,偏重于用数理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适合于第二轮复习时使用。
本书为人大经济类专业本科生上课所用教材。
最为重要的是,近几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部分考题与本书课后习题非常相似。
比如,2010年一道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计算题,与本书第四章课后习题第4题非常相似;2011年一道关于“多工厂模型”的计算题,与本书第八章课后习题第6题非常相似;2012年一道求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的计算题,与本书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第8题非常相似;2013年第一道微观计算题就涉及到该书介绍的马歇尔需求函数和间接效用函数。
从上述情况来说,该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推荐后期重点掌握,特别是课后习题。
3、《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是国内最优秀的中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之一,反映了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北大平新乔教授在阅读大量经济学文献,并联系中国实际后所写出的一份讲稿。
之所以推荐本书,是因为该书最大的优点是书后附有大量习题,很适宜学习训练,近几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相关考题与本书课后习题非常相似(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与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课后习题中部分习题相同)。
4、《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较多阐述凯恩斯学派思想,但对于古典学派、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学派着墨不多。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思想

战。 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 竞争理论。
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
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 结。
(公元前427--347),著有《理想国》和《法律论》。主要 观点:分工有利于生产;人分三个等级,哲学家最高。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322),柏拉图的学生,著有
《政治论》、《伦理学》。主要观点:商品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货币具有价值尺度 职能;私有财产优于公有财产;人的能力不 同。
古罗马: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中世纪的学术思想为教会所垄断,形成所谓经院学派。 托马斯· 阿奎纳(1225-1274):《神学大全》 主要观点:公平交换;私有财产符合自然规
课程学时分配及教学环节安排表
授课内容提要 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 新凯恩斯主义与克林顿经济学 伦敦学派 现代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学时 2 4 8 6 4 6 4 4 作业 备注 作业 作业
讨论
作业 作业
第八章 第九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
(在东方) 科学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1818-1893)《资本论》
萨伊 提出效用价值论 穆勒(1773-1836)《政治经济学纲要》宣扬工资
(在西方)
是劳动报酬 庸俗经济学 麦克库烙赫(1789-1864)《政治经济学原理》主张 自然劳动价值论 西尼尔(1790-1864)《政治经济学大纲》鼓吹节欲 论、最后一小时。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古典经济学凯恩斯:把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瑟·庇古等西方正统经济学家称作“古典学派”。
教科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学派”。
古典经济学虽然不能算作一个流派,但却是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思想发源地。
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庇古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理性人假设(2)完全信息假设(3)完全竞争假设(4)市场出清假设古典经济学家是“市场崇拜者”,他们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并且相信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放任”,主张让经济当事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封闭的市场经济模型,即没有对外经济部门。
古典经济学把这种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实际部门(real sector)和货币部门来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思路后来被凯恩斯称作“古典二分法”。
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中性的。
在古典经济学里,只有“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在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结构中,经济的总供给是高度无弹性的,总供给并不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即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中缺少总需求理论。
利息率是一种有效机制,它可以保证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相等。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息率的函数。
储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增加,投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减少。
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都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
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式:交易方程:MV=PT现金余额方程(剑桥方程):M=kY=kPy由于交易次数T难以衡量,所以经济学家们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或实际国民收入)y来替代交易次数T,于是交易方程又有了另一种表达形式:MV=Py。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发端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古典经济学中,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原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会自动调节供求关系。
李嘉图则主张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理性、自利和市场优化。
二、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之一,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的理性和效用最大化。
他们将经济分为不同的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化。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均衡理论,为后续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凯恩斯主义流派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总是能够有效调节经济波动,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通过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四、新古典合成流派新古典合成流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
这一流派试图综合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观点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侧观点,以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新古典合成流派强调市场在短期中可能存在失灵,但在长期中会自动恢复平衡。
他们认为政府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由仍然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戈登·图洛克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评论 2006年第4期ECONOMIC RE VIEW No14 2006一本研究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教科书———评方福前教授所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马 颖 目前在我国设有经济学院(系)的各个院校中,大都形成了包括“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流派”这三门课程在内的教学体系。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这三门课程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的关系。
国内凡是讲授“原理”的各位同行都清楚,无论他们使用的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层次的教材,凡是进入“原理”课程的经济学知识基本上是那些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并成为定论的假设、定理、模型和结论。
尽管在一些国内外教材中介述了一些尚处在学术前沿的存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但大部分教材却很少涉及。
即使是在那些介绍了新近学术进展的教材中,也很少对那些属于假设、定理、模型及结论之外的知识展开讨论。
我们知道,在西方经济学的演进中充满了理论论战。
整个一部西方经济学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各个理论学派在不断论战的同时,又相互吸收并共同推进理论进步的历史。
那些进入被称之为“原理”的教科书中的知识构成了由包括基本假设、基本定理和命题、各种数学模型和基本结论在内的庞大的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但它们都经过了加工,或是被刨去了展现其理论锋芒的“棱角”,或是被做了“截头去尾”处理。
因此,原作者的不少原创性思想在筛选进教材的过程中被省略掉了。
对于以经济学为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他学过一部流行很广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仍然有可能回答不了如下问题:那些支撑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关键概念和定理是谁先提出来的?它们又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如何被其他人推进和发展的?这些概念、定理及模型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现代经济学的演进中有何重要意义?在经济理论和政策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内现行的教学体系内,只能托付给主讲“流派”和“学说史”这两门课程的教师了。
笔者长期以来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流派”这三门课程。
授课的年头长了,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比较关心书市上销售的国内外同行们撰写的教材。
近些年来,在市面上能见到不少涉及这三门课程的教材或可以用作参考书的有关专著。
在“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教科书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底出版的方福前教授所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以下简称《流派》)引起了我的关注。
细读此书,可以看得出,此书是方福前教授长期研究并经过认真思考和细心整理后而写成的。
同目前国内流行的其他教科书相比,该书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色:第一,此书是一部标准的中级层次的研究型教科书。
将此书通读下来,我觉得它是一部标准的中级层次的教科书,既适用于硕士研究生层次,也适合于高年级本科生。
作为一部中级层次的研究型教科书,作者在全书的安排上颇费心力。
首先,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上做了严谨而独特的安排。
作者显然不想使这部教材给人留下把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简单堆砌在一起的零散的、杂碎的印象,而是一反国内西方经济学流派教材几乎囊括所有流派的惯例,选取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及新凯恩斯主义这五个主流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奥地利学派共三个非主流学派,而古典学派则作为该课程预备章节也被编入其中。
任何人著书立说都需要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选取,而不同的选取方式所带来的是不同作者的风格。
551方福前教授的这种选取方式的长处在于,它有助于读者把握住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主流学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几个非主流学派同主流学派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演进的主要脉络。
尽管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如新剑桥学派、瑞典学派、弗莱堡学派、伦敦学派以及激进经济学派等也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流派的影响远不如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及奥地利学派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点可以由后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数来解释。
其次,作者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来梳理各个流派。
作者在概述每一个经济学流派的学术观点之前,都交代了这一流派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对各个流派的理论本身及其发展过程做了概述,接着又讨论了这一流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所产生的影响。
构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便于读者对不同的流派进行比较时搭建起一个共同的平台,使之既可以看到当代西方经济学演变的总体趋势,又可以看到这些流派之间的分歧和承继关系。
作为“原理”和作为“流派”的教科书,各自的使命就像是一部电影既需要特写镜头(“原理”),又要有全景镜头(“流派”)一样:从特写镜头得到的是经济学中有关假设、定理、模型和结论的具体知识,而从全景镜头中获得的是一种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全景式认识,即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受。
最后,此书严格遵循着中级层次教科书的体例。
作者显然考虑到了这部教材的适用对象问题,因此在体例上做了精心安排。
作为一本主要为研究生而写的教科书,作者在每一章的后面都附有思考题和经过精选的可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包括某个流派的代表性著作、被公认的经典性论文以及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
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图形和表格。
此外,判断其为中级层次教材的依据,在于书中所使用的数学方法。
这部研究型教材很适合于已经系统地学完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并且希望在相应层次上进一步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不同流派的读者。
第二,此书是作者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进行长期系统研究的成果。
撰写一部有关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教材与撰写一部宏、微观经济学教材多少有些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后者要求作者不但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宏、微观经济学知识,而且还要有扎实的经济思想史的功底,并且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进行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写一部中级层次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教科书难度更大,要求作者最好能在“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思想史”这三个领域做到融会贯通。
方福前教授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和教学,在《流派》一书付梓之前,曾出版过涉及凯恩斯主义和公共选择学派等领域的专著以及大量的有关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学术论文。
《流派》一书是他在使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的不少概括、判断、评价和结论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
例如,作者在谈到“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争论与分歧”时指出:“在西方经济学内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在对同一个经济问题上的看法的分歧不是对抗性的,而是互补性的。
不同的经济学家往往从不同的假设、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和解释同一个经济问题,由此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这些不同的观点我们很难绝对地说是合乎实际的还是不合乎实际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它们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成立,又在什么条件下不能够成立。
”又如,在论及凯恩斯主义及其经济政策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时,他认为,不能把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生的滞胀完全归咎于凯恩斯主义,就像50-60年代的长期繁荣不能完全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一样。
滞胀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罪过,也有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升级导致政府开支急剧扩大和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冲击的影响,还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增加等因素有关。
这种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50-60年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而引发的。
这类见解和结论反映了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颇有新意,并且是实事求是的。
类似见解中的独到之处,读者在读到作者有关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影响的评论时也能体会到。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流派”或“学说史”教材同“原理”教材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流派”教材,尤其是为研究生而写的教材,不仅要把原作者思想产生的历史环境、原作者的原本思想传授给读者,还要在介绍和评价原作者的研究方法及理论风格等方面给读者以启示。
在这一方面的典范,当属熊彼特的鸿篇巨制———《经济分析651史》。
我认为在国内外有关经济思想史的著作当中,《经济分析史》是最为成功的。
很少有其他著作能够像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那样以如此深邃的思想给人以如此深刻的启迪。
第三,此书刻意从方法论角度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了探讨。
方福前教授的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借用科学哲学中的“范式”(由库恩提出)、“科学研究纲领”(由拉卡托斯提出)等概念,将它们作为划分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标准和依据,以便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进行对比分析。
借用科学哲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长处,在于它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在《流派》一书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列表方式,按照科学哲学的“硬核”、“保护带”和“启示法”概念,并且从“核心概念”、“研究主题”和“结论”这几个方面,将当代西方经济学不同流派做了对比研究,并以此判别某一种学说是不是属于一个新的流派,而不是根据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上的基本一致来划分经济学流派。
如此有意识地和系统地借用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来讨论经济学分析中的方法论问题,在目前国内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
尽管如何在“流派”或“思想史”教科书中使用科学哲学研究方法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作者毕竟在对西方经济学各流派进行对比分析方面做了有创意的尝试。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其一,这一做法正确地刻画出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在建构其理论体系时所具有的方法论上的共性。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在建构其理论体系时,总是先提出一些基本假设,然后再围绕这些基本假设提出一些假说或命题。
这些基本假设、假说或命题就构成某一学说的“内核”和“保护带”,同时也构成该学说有别于其他各种学说或流派的出发点。
判断不同的经济学流派之间是否具有传承关系或存在根本区别,就要看这些流派之间对于彼此的基本假设、假说或命题是持反驳态度还是持修正态度。
其二,将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经济学理论同自然科学理论之间的差异。
尽管一直以来经济学在社会科学当中被公认为最接近于自然科学,但无可否认的是,经济学同自然科学之间在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是否拥有共同范式、研究结论的可检验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①一般来说,在自然科学中,一旦对某一自然现象的解释成为被公认的定理或命题之后,不再会出现对同一自然现象的另一种不同的解释,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却不同。
由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充满了众多的不确定的变数,加上经济学家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可以有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持不同的价值观等原因,即便是有关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已经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经典解释”,这些解释也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们仍然有可能提出不同的解释。
于是,在经济学中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说、流派或思潮。
若用人们熟知的经济学术语来比喻,我们可以说: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在知识积累方面早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而对于被人们公认戴上了“社会科学王冠”的经济学来说,似乎永远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