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
难点:学会文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学习方法:
品析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秋天的怀念》)秋天是美丽的,而又是伤感的。应该读得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来读一遍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发言)
2. 课文两个人物,是谁和谁?(我和母亲),同时,他还提到了课文中的重要的情节。看花,课文几次提到了看花?是谁提出来的?(妈妈)看成了没有?(没有)最终看成了没有?(看成了)第三次是谁带我去的?(妹妹)
3.现在,请同学看老师在课文上写两个词语。(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学生来读这两个词,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谁和谁?(生答,板书:我和母亲)就是这母子俩,同学们,这两个词还是课文的生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词分别是怎么组成的?有什么发现?(瘫痪跟病有关,憔悴跟心情有关)
(三)再读体会,我思我悟。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暴躁无常)我的暴躁无常都体现在哪里?
(明确:句子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句子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学生初读)
2.从这些句子的那些举动当中,体现此刻的我暴怒无常。(板书:砸、摔、捶)(注意此刻的史铁生的怨恨和怒火是要通过这几个字发出来的。应该带着痛苦,绝望读?学生再读句子1、2)
3. 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第一次提到了去北海开花,母亲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回答的?(对话)
(明确:母亲:“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儿子:“不,我不去!”)
4.第一次,儿子断然拒绝了,与此同时,母亲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看看,第二次母亲又是怎么说?儿子又是怎么答的?
(明确: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儿子:“什么时候?”)
5. 从“什么时候?”你读懂了什么?(儿子愿意去看了)听到儿子这样说,此时此刻,母亲的心母亲的此刻心情吗?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体会感悟母亲的高兴)
6. 对比母亲提到的两次看花,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发现?母亲为什么这么高兴?(儿子想出去外面走走,不再待在家里了)哪怕儿子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了母亲心情的阴晴冷暖,从这里我们读懂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母爱),回到课文,课文中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找那个,再次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四)细读课文,察言观色,感悟母爱。
句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引导学生
通过关键词,通过品读,体会母亲此刻的心情。)
(动作描写,躲: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此刻,儿子就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尽情地发泄一下。但又担心儿子,所以偷偷听。(板书:躲)
句子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一心想着儿子,无心照看)
句子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母亲的这一扑,一抓,看到儿子在捶打自己的双腿,母亲不
再地躲出去了,从这里我们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那份心急、心疼啊!)
(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自身疾病的痛苦,儿子瘫痪对她的打击,儿子的抱怨)这样的忍,是为了谁?(儿子—史铁生)(板书:扑、抓)
句子3: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有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她不想让儿子为她担心,增加儿子的负担。)
句子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因为落叶飘零,他儿子原来心里就很悲伤,看了落叶飘零就更悲伤。而且一片树叶落下来,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母亲不想让他看到这样的景象,刺激到他,就挡在窗前。母亲用心良苦。)
句子5: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跑、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足字旁)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字吗?(跳、踢等)
可是现在,这样的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这样的字眼,也成了母亲最忌讳的了,这得多小心,多谨慎啊!
句子6: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在弥留之际,唯一想到的是她一双儿女,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的后面是一个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呢?你能替母亲说完吗?)(引导学生将母亲的话补充完整)(让他们坚强、乐观地好好儿活)
小结:作者没有一次直接写出“母爱”这两个字,但从这些细节当中,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母爱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一个行动,一句话,一个神色,一堆不起眼的细节。
全班再次朗读课文第三段,体会母亲的喜悦之情。
(五)回归课题,探讨爱母的怀念。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反复品读,触动学生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次提到母亲出去了,“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出去了。”
对比一下,这一次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这一次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是什么意思?过世了,去世了。)
2.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去世或死的字眼呢?(不愿接受事实)
3. (配背景音乐)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短短的10个字的呢?(愧疚、悔恨、怀念、七年的悲痛……)。
4.母亲就这样离去了,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5.这就是母亲哪,临终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一双儿女,她就是带着这样的牵挂离开的。课文中的一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你们看,在史铁生的面前,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6.同学们,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是这样的,就像母亲的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在这个秋天里,母亲那令人心酸的一扑、一抓,那无限深情的一躲,都已经不在了,(边说边擦‚扑、抓),课文学到这,老师想问大家,母亲给你的印象仅仅是憔悴吗?(不是)老师要擦掉这个词(边说边擦‚憔悴)你还能换上什么?(生答:伟大、无私、坚强、慈爱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已经不在了,(边说边擦母亲)留给史铁生的,只有那深深地——怀念。(回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