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 第三单元第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范围是不同的。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点、视线、盲区等概念,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观察物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观察点、视线、盲区等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观察的范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范围是不同的,认识观察点、视线、盲区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范围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观察点、视线、盲区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观察的范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观察范围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点、视线、盲区等概念,讲解在不同观察点观察物体时的范围变化。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不同观察点下的物体范围,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范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教材第34~35页内容。
1.结合详细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动,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聚观察物体的阅历。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创设情境1.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同窗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文具盒吗?为什么?2.你能想个方法看见文具盒吗?前提是不移动你的数学书,不移动你的文具盒,也不变换你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呢?3.总结:看来观察的范围会遭到一些要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观察的范围〞。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求秋天到了,桃子成熟了,落得满地都是,有只猴子闻到香味赶来了,可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真着急,猴子想:爬树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1.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我们把它确定为A,教员用这条线表示小猴子的视野,这条线是什么外形的?它是从A点停止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起个名字叫:观察点(板书)。
2.猴子的视野被什么挡住了?它的最高处在哪里?我们给阻碍视野的这个最高点也起个名字,叫阻碍点(板书)。
3.顺着猴子的视野不时画下去,与空中的交点就是猴子能看到离墙内最近的点A′,指名说说猴子看到墙内的哪些中央?从A′到墙角之间的这几个桃子,小猴子能看到吗?4.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离墙最近的A′点的?5.假设小猴子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许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效果你能处置吗?(课件出示思索题)指名读题,请你先想一想,再翻开书第34页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
(1)展现先生作业,并指名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发现: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
(板书:高,大)6.小结: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观察的范围。
(教材第34页)二、教学目标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克服困难和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感受到观察范围的不同。
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想一想,小猴子在树的低处和高处看到的桃子一样多吗?(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二、学习新课1.猴子看桃。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子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师:小猴子在图上A处时,老师用一条线表示出小猴子的视线,可以看出来小猴看到墙内距离墙最近的点为A′。
你发现了什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回答:视线不会拐弯,都是直直的。
教师提示:视线就像一条射线,是直直的。
师:你能这样画出小猴子爬到B处和C处时,看到墙内距离墙最近的点B′和点C′吗?(组织学生在教材第34页的图上画一画。
)(学生尝试画草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画图结果,对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你能看出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猴子爬得越高,看见的桃子越多。
观察点变化,观察范围也随着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2.行驶的汽车。
师: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动手将位置①与建筑物A之间连一条直线,我们得到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问题2中情境图,学生思考,组内交流讨论) 师生讨论得出:司机在位置①的视线。
师: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我们可以把位置②和建筑物A之间连一条线,这条线就好像是司机的视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观察范围的概念,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物体在视线内外的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观察范围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观察范围是指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和位置,所能看到的区域。
2. 影响观察范围的因素:讨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观察范围受到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3. 观察范围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观察范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范围的概念,影响观察范围的因素。
2. 难点:如何运用观察范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视频资料、图片、模型等。
2. 学具: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纸张、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观察范围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影响观察范围的因素。
3. 讲解与示范:讲解观察范围的概念,演示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物体的位置。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讨论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观察的范围2. 内容:观察范围的概念、影响观察范围的因素、观察范围的应用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关于观察范围的题目,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周围环境,记录下自己的观察范围,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观察范围的概念,掌握影响观察范围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观察范围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观察范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范围的概念2. 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3. 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范围的概念,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
难点: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观察范围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纸张,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范围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观察范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观察范围是什么。
2. 讲解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观察角度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观察范围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观察范围的应用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观察范围的概念2. 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3. 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它们的观察范围。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观察范围的概念是否理解?2. 学生能否描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观察范围?3. 学生是否能够利用观察范围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范围的概念,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以及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一、教材解读1.教材篇章结构:本课的教学任务是锻炼学生观察整体事物的能力,对数学中的观察范围进行深入的讲解。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力,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学习芯片上的连接方式,并且理解芯片连接的规律。
•学习点阵图,理解点阵图的组成和意义。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执行力。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点阵图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北师大版》中对点阵图的教学方法是很到位的,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理解芯片上的连接方式,这里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深度理解,请老师配合动手实践,让学生成为参与者,亲自进行连接试验。
二、课程设计1.活动设计:(1)引出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房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哪些事物,让学生深度思考。
(2)展示和分析制作相关方案展示芯片连接方式和点阵图,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并进行核对和调整。
(3)相关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发表看法,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快速响应。
2.学生活动:(1)预习提前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在教学前能够对课文有一定的基础理解。
(2)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对芯片连接和点阵图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可以展示相关视频、图片,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芯片连接和点阵图处理的实操操作,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和规律。
三、普及环节针对学生的普及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普及: * 制作有趣好玩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芯片连接和点阵图的认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 可以引导学生编写相关的芯片连接和点阵图处理程序,加入一定的竞赛因素,让学生更有自学的热情。
* 可以在小组里进行相互学习,学生可以超过同龄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
四、课后延伸对于学生的课后延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提倡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相关事物发到班级群中,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精品课件】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
我还知道了连接观察点与 阻碍点的连线,可以确定 观察的范围。
板书设计
观察的范围
观察点
阻碍点
决定
观察的范围
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练一练”第 1、2、3题。
3.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或阻碍点的变化而变化。 ( × )
4.阻碍点不变,观察点越近,观察范围越大。
(× )
课堂练习
小红能看见楼上的小明吗?画一画。
不能看见。
小明
小红
拓展提高 你能画出日食是怎么产生的吗?
地球
月亮
太阳
课堂总结
你们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或 阻碍点的变化而变化。
影子
一叶障目
新知讲解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日食
月食
课堂练习
人与靠近路灯影子越( 短 )。
课堂练习
图中已画出了小树在路灯下的影子,请你画出淘气在路灯下的影子。
课堂练习 判断。
1.同样的电线杆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 ( √ )
2.从窗外向外看风景,离窗越远,看到的景物越多。 ( √ )
数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观察的范围
新知导入 过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过两个呢?
无数条
一条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新知导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知讲解 A
能不能想出办法,准确找到 小猴看到多少个桃子呢?
新知讲解 A
可以把小猴的眼睛与墙 上的顶点连接起来,这 就是小猴的视线。
我可以把位置②和建筑物A之间连一 条线,这条线就好像是司机的视线。
盲区
B
A
②
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2 观察的范围
易错辨析
3.小刚与小强的身高差不多,夜晚他们分别站在下图 路灯旁的A点和B点,你知道谁的影子长一些吗?先 猜想一下,再画图验证
小强的影子长一些。(画图略) 辨析:不能正确判断影长
提升点 1 观测点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范围也不同
4.学校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堵围墙,如下图。
探索 新知
2020/8/7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如击下此图处所示编,辑笑母笑版站文在本墙样前不式动,淘气站在
–墙二后级,淘气不想让笑笑看见,你知道淘气的 活动• 三区级域是哪里吗?
– 四级 » 五级
2020/8/7
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探究点 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小猴在树上A处时,看到
– 二级
• 三级C
B – 四级
墙内离墙最近的点为A'。 请你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
A » 五级
处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
墙最近的点B'和C'。
2020/8/7
A'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C
• B三级 – A四级
» 五级
BS 六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练习
1
2
3
4
5
6
知识点 1 位置的高低决定观察范围的大小:位
置越低,观察范围越小,盲区越大 1.玥玥在高层住宅楼上向远处墙外眺望。
略
分别在图中画出玥玥在点A,B,C处,看到墙外离 墙最近的点A′,B′,C′。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观察点 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广(大);观察点 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
作业1:预习下一课。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知识点: 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观察
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广(大);观 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窄(小)。
小试牛刀
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选自教材P35练一练第2题)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短 。
A
1.如图1,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被 小猫看到。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盲盲区区
C’B’A’
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 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盲区
B
A
②
①
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不能看到建筑物B。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夜晚路灯下人行走时的影子,离路灯越近, 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
知识提炼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 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理解观察点、观察角度、观察范围三者间的关系。(重点)
3.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平面图 形。(难点)
同学们还记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吗? 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上面的诗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就是,所处的 位置不同,我们的观察范围也就不同。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观察范围”的问题吧。
小猴在树上A处时,看到墙内离
C
墙最近的点为A’。请你分别画
3.2《观察的范围》(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体验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的不同,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表述能力。
由于学习时间间隔较长,有的学生无法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观察点、观察角度、观察范围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平面图形。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诗词鉴赏。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的古诗了,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谁能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需要“更上一层楼”呢?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吗?生:要想看得更远一些,就要再上一层楼,也就是“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
师:其实这句话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就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我们的观察范围也就不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的范围”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2.活动:做一做。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活动。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立在桌面上,将一支笔放到立着的教材后面,坐直。
你能看到这支笔吗?为什么?生:不能。
师:不移动教材和笔,也不变换自己的位置,怎样才能看见这支笔呢?生:站起来就能看见。
师:为什么现在就能看见了?生:坐着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教材的阻挡,看不见笔。
站起来的时候,视线就可以看到笔了。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引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加深“观察的范围”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印象。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猴子看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教案:观察的范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三章“观察的范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在平面几何中观察点、观察范围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观察点和观察范围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观察点、观察范围的概念,能够运用观察点、观察范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观察点、观察范围的概念,能够运用观察点、观察范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观察点、观察范围的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科书、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篮球,提问:“请大家观察我手中的篮球,请大家说出篮球的观察点在哪里?”学生回答:“篮球的观察点在篮球的中心。
”2. 知识讲解:接着,我讲解观察点、观察范围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观察点、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小明站在一个长方形广场的一角,他能看到长方形的几个角?”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根据观察点、观察范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点:观察的中心观察范围:能够看到的区域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科书P47页的练习题,完成1、2、3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观察点、观察范围的知识来解决?并试着解决。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 优质教案
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投影出示)
有一个果园里桃子成熟了,地上掉满了桃子,
猴子闻到了香味馋得直流口水,连忙爬到树上张望。
1.站在A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2.站在B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3.站在C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4.小猴爬得越高,看见的桃子越()。
二、尝试练习
画出夜晚路灯下秆子的影子。
思考:同样高的杆子离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三、巩固练习
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到某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如果继续向前行使,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2)客车行使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吗?
四、总结。
五、作业。
课本35页“练一练”第3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观察范围的概念,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范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1. 观察范围的概念2. 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3.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描述观察到的范围4. 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范围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观察到的范围。
2. 教学难点: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观察物体、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观察到的范围不同,引出观察范围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观察范围的概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描述观察到的范围。
引导学生发现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
3. 活动一: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描述观察到的范围,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每组选一个同学,蒙上眼睛,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摆放物体,让蒙眼同学猜测物体的位置。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观察范围的变化。
5. 小结:总结观察范围的概念,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观察范围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观察范围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的范围2. 内容:(1)观察范围的概念(2)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3)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描述观察到的范围(4)观察范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 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观察范围的应用,并记录下来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观察范围的概念和观察范围与观察角度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的概念,掌握观察的方法。
2.能够举一反三,发现生活中的观察方法并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观察的概念。
2.掌握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正确的观察不同事物。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观察观察是指人们通过亲身经历,用不同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事物进行系统地描述和辨认的过程。
观察可以增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并且可以有助于我们从中获取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或做进一步的研究。
2.观察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观察方法:•直接观察: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直接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或者使用仪器设备。
•间接观察:有些事物或现象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观察。
比如观察月亮的形状。
•对比观察:将两个或多个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比如不同颜色的荧光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系统观察:对于某些事物或现象,我们需要进行多个角度的观察,才能得到一个透彻的理解。
比如观察一只蝴蝶的繁殖、生长、变化等多个方面。
3.实际应用通过以上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观察方法。
比如,在自然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科学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研究对象,才能得到更加精准的研究成果。
在做数学题目中,我们也需要运用观察来寻找解题思路和一些特殊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特殊对象或现象,并让学生发表一下对于这个事物或现象的猜测,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视角出发,开始体验观察。
2.学习观察的方法(30分钟)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操演化等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讲解和演示不同的观察方法。
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演练环节中,积极参与、体验,对思路和方法有充分理解和把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观察点、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位置的判断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根据观察点、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题、小组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在一个公园里,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的景物,并提出问题:“如果你要找到公园里的某个物体,你会怎么办?”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的范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在一个教室里,如何根据观察点、方向和距离来确定黑板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布局,并尝试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小组讨论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实际问题,如在一个篮球场上,如何找到篮筐的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3.2 观察的范围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3.2 观察的范围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观察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基本术语;•理解观察的范围,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其认知和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观察的概念和基本术语的介绍;2.观察的范围,包括空间范围、数量范围、时间范围;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学习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观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能够准确地把握观察的范围;•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观察,并且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总结。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观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帮助学生把握观察的范围,特别是在实践中对于空间范围的把握;•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掌握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通过PPT等形式,把相关概念和方法详细讲解;•案例法: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实际观察中的困难和技巧;•体验法: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意义和方法;•讨论法: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关于“观察的范围”的学习,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相关的案例或者其他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观察?•观察可以观察哪些东西?•观察的好处是什么?5.2 学习观察的概念通过PPT等形式,详细讲解观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包括:•平面图和立体图的区别;•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视角和视线的概念。
5.3 学习观察的范围在讲解完相关概念后,进入本次课的主题,即学习观察的范围。
主要内容包括:•空间范围:讲解在观察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哪些范围的事物,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数量范围:讲解在观察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数量有哪些,同时需要注意一些数量的变化和单位的转换;•时间范围:讲解在观察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时间长短是多少,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理解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观察范围的变化。
2. 描述观察结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
3. 观察范围的变化:讨论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2. 教学难点:理解观察范围的变化与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等。
2. 学具:准备画纸、铅笔、直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观察游戏,引起学生对观察物体范围变化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观察结果的语言表达方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观察范围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观察结果的语言表达。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方法- 描述观察结果- 观察范围的变化- 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不同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来改变观察范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观察范围的变化与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的关系。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北师大六年级上
第2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观察的范围
课时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
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