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优质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优质导学案

《杨修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知识链接】《三国演义》及作者《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认识人物: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精兵法,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今整理排印的《曹操集》。

杨修 :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夏侯谆: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

夏侯,复姓。

朝歌长吴质:吴质,曹丕的亲信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杨修之死》学生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杨修之死》学生导学案

18《杨修之死》导学案九(11)班何佩莲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 概括事件特点。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感受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丰富自己的个性。

二、课前导学案1、作品、作者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书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2、背景介绍《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积累罗贯中的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它和曹雪芹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著”。

(2)、给加点字注音庖.官 ( ) 鸡肋.( ) 夏侯惇.( ) 禀.请( )恃.才放旷( ) 食讫.( ) 心恶.之( ) 曹丕.( )大簏.( ) 伺.察( ) 谮.害( ) 麾.军( )高阜.处( ) 绰.刀( )三、课堂导学案情节篇整理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故事情节,回答下列的问题:1、杨修是因为什么事而死的?2、本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讨杨修的死因及做人的启示。

4.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庖.官()夏侯惇.()鸡肋.()主簿.()恃.才放旷()分食讫.()佯.装()心恶.之()大簏.()伺.察()谮.害()麾.军()阜.()绰.刀()2.解释下列重点词义。

主簿:班师:恃才放旷:谮害:佯装:绰刀: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言: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4.背景链接。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2.课文围绕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写了哪几件事?试着概括复述。

3.找出后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中,曹操心理反应的词语。

4.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5.课文中哪些情节是顺叙?哪些是插叙?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默读课文,理清七个材料的前后顺序,分析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讨杨修的死因及做人的启示。

4.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庖.官()夏侯惇.()鸡肋.()主簿.()恃.才放旷()分食讫.()佯.装()心恶.之()大簏.()伺.察()谮.害()麾.军()阜.()绰.刀()2.解释下列重点词义。

主簿:班师:恃才放旷:谮害:佯装:绰刀: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言: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4.背景链接。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2.课文围绕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写了哪几件事?试着概括复述。

3.找出后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中,曹操心理反应的词语。

4.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5.课文中哪些情节是顺叙?哪些是插叙?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默读课文,理清七个材料的前后顺序,分析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8、杨修之死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8、杨修之死  导学案

18、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积累词语,了解《三国演义》,了解杨修有关史实。

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分析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创作意图。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思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

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DVD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复述文章中的六个小故事。

2、搜集有关曹操的事例,了解历史中曹操的真实面目。

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师板书课题)或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24)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24)

18、杨修之死一、庖官(páo) 鸡肋(lâi) 肺腑(fǔ) 恃才放旷(shì) 汤匙(chí) 食讫(qì) 佯惊(yáng)大簏(lù) 谮害(zân) 麾军(huī) 高阜(fù)拈弓搭箭(niān) 绰刀(chāo) 主簿(bù)二、1塞sài塞北2匙chshi钥匙3载4伺sìcì伺候5三、1协作23qì两讫456四、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禀请:禀告请示,用于惑乱:使迷惑混乱。

高阜:高高的土山。

五、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也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学生,才华出众。

六、《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①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如,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

②它长于描述战争。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③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事件错综,头绪纷繁。

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问世以来,影响深远。

七、1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2课文共12第一部分(第1~3段):写杨修由夜间口令推知曹操退兵之意,自第二部分(第4~9段):追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事实,揭示曹操除杨修的心理的发展过程,说明曹操杀杨修的真实意图。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5.2 杨修之死导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典型事件;多角度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究杨修死因;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课型现代文略读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3.词义理解:谮.害、佯.惊问、径.来告操操.方麾军。

4.形近字比较:肋胁;簿薄5.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知识。

6、补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备习检测内容: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讫.()、簏()、谮.害()、绰.刀()、麾.()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肋()簿()胁()薄()3.解词:谮.害:佯.惊问:径.来告操:操方麾.军:4.作者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名本,字贯中,号,是中国章回小说的。

5.背景介绍:事情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

蜀兵据险固守,魏不得进,魏军主帅曹操深感进退两难。

魏行军主簿杨修恰恰在此关头从军中以“鸡肋”为夜间口令这件事上,推知曹操已有退兵之意,未经请示,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又向夏侯说明“鸡肋”一语的含意,夏侯服膺杨修的“先知”,也赶紧收拾行装。

顷刻间,军心大乱。

据此,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诛杀杨修可谓堂堂正正,无可指责──此人实在是罪有应得。

问题:平翘舌、声调易错字:庖官、惇、谮害、讫习惯性误读的字:对策:辨析,强调。

问题:学生对形近字:“肋与胁”“薄与簿”易混淆。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导学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预习2.1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阅读课文《杨修之死》,熟悉课文内容。

2. 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 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2 预习任务1. 让学生预习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让学生思考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3.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和文学风格。

第三章:课堂导入与新课讲解3.1 课堂导入1. 通过引入杨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的意义和影响。

3.2 新课讲解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互动4.1 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杨修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2 互动环节1.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作者其他作品的研究和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关于杨修的故事或小说。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杨修之死》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杨修之死》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是一个说书的。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易中天,是他引起了一股新的“三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这股热潮来品评这些三国人物吧!(二)、课堂讨论:《杨修之死》一文选自《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相传是施耐耐庵的学生,共同创作《水浒传》。

曹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来简要说说你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大致认识。

曹操:魏国的首领,历史上有“奸雄”之称。

所谓“奸雄”指的是他既有雄才大略,是个大英雄,同时又非常奸诈多疑。

是三国演义中反面人物的典型形象。

这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曹操大不一样。

那么,杨修又是什么人呢?他跟曹操有什么关系?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

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

《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

有人说杨修因为才华被曹操重用,也因为性格被曹操斩首。

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三)、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

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一、默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中故事,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鸡肋.麾.军佯.惊数.犯曹操之忌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意.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四、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注意与本文相关的情节。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_____体小说,《杨修之死》选自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作者_______,_________(年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

五、课文中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体现了修的什么性格?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有什么心理变化?体现了操的什么性格?六、我的预习收获和疑惑收获:疑惑:18、《杨修之死》预习检测(共20分)1.《杨修之死》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小说家。

(5分)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分析曹操的性格。

(4分)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

4.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5分)(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温馨提示: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则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是学。

------朱熹
[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2.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3.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课前预习]
动手收集:
(1)搜集整理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请写在下面:
(2)我最棒:我们知道课文所述故事的背景;我们还知道曹操的形象在历史上是这样的:
自主学习:
好文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要多诵读。

“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

(1)读课文,初步疏通语句。

(2)再读课文,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读,一边思考与理解,要读、划、批、写。

重点语句用“———”划下来;用“()”标出关键词并思考其含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 ?”在其右边划出,停下来反复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解答;遇到有前后联系的内容,用“1、2、3”等序号做标记。

(3)做笔记,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记下来。

我们能读得一字不差:
鸡肋沉吟庖夏侯惇
主簿酥簏谮
曹丕麾绰刀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课堂学习]:
一、展示预习成果。

二、活动:
板块一:
小组之内相互质疑、解答预习时的不懂之处。

板块二:整体感知:边读边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后抢答)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2、能概括杨修性格特点的词语是:
3、我从文中能看出曹操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板块三:合作学习:再读课文,深入探讨。

1、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有怎样的效果?
2、杨修被杀,是谁之过?
3、阅读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板块四:达标测试:
1、适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佯惊问
人食讫皆不晓其意
君乃在梦中耳迳来告操
伺察谮害
2、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于碑背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
‘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1、这是《世说新语》中关于杨修的一则故事,文中表现了杨修的什么特点?
2、文中的“魏武”指谁?表现了他什么品格?
3、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

[总结质疑]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9、表现了杨修见多识广,聪颖过人。

10、指曹操;表现了他既能够承认自己才能不及别人,同时又非常嫉妒的意思(开放性题目)。

11、对于人才,应该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陈光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