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导学案(完美版)

第1课时Unit 1 Section A 1a-2c【Le arning objectives】1 Knowing:flashcard,aloud,pronunciation,skill,voice2 Habit-forming: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3 Communicating:Talk about how to study freely【Important leaning points】运用by doing 谈论学习方式【Learning process】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Task1:Talk about how to study for the test1、完成下列短语和朋友一起学习制作抽认卡看课本制作词汇表听磁带向老师寻求帮助2、理解下列对话,并利用上面词组练习:A: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A:How does Bob study for a test? B:I study by marking flashcards.3 、听录音,完成1 bTask2: Talk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1、小组练习,利用下列句型谈论怎样学习英语.A: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B:I learn by ......A:Do you learn by.........? B:Yes,I do. /No, I don't.2、理解2a、2b中的句子,找出下列短语:看英文光碟和朋友连交际大声读练习发音小组学习说的技能做.........太难3、听录音,完成2a、2b4、根据听力内容,练习上面对话。
5、读听力材料,理解以下知识点: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Who has an idea?keep a diary in Englishlook up new words in a dicctionary二、Cooperration (教师寄语:学会合作,提高自我)根据听力材料,小组自由讨论如何学好英语?三、Summary根据下面的句子,总结by的用法和含义:1、I have to be in bed by 10 o'clock.2、There is a tree by the river.3、I go to work by bus.4、The boy is sent to the hospital by a kind man.5、You can learn English by working with friends.四、诊断评价(一)补全单词:1、It's a good way to read a2、The boy often l up the words in the dictionary.3、Do you have an i about weekend?4、K a diary helps to write English every day.5、The girl often learn by a the teacher for help.6、What about reading about to practise p?(二)补全短文:A:Tom,I know you (数学学的很好)last term.How do you learn math?B:I learnt it (通过做很多题) A:What else?B: (通过向老师寻求帮助)A:Did you learn ?(通过小组学习)B: Yes, i did. ( Lucy也是)【课后反思】(教师寄语:从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第2课时Unit 1 SectionA 3a-4【Learning objectives】1.Knowing: specific, memorize, grammar, differently, frustrate, frusratin g, quickly, add,not at all, excited, end up.2.Understanding: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assage in 3 a.municating: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I often write vocabular y lists.【Important points】1.Understanding: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assage in 3 a.municating: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I often write vocabular y lists.【Learning process】一、自主学习Task1学习第4部分短语,谈论自己如何学习英语。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表格式教案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表格式教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第1课人类的构成学习目的:1、明白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构成。
2、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构成的缘故,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缘故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难点是科学地对待人类历史的开展进程课堂导入:世界上特别多民族都有本人陈旧的人类起源神话,比方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
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按照,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构成就明晰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以下征询题并经历)一、人类的出现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开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构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全构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构成。
3、我们把“完全构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构成的缘故是?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
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
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开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场解体。
合作探究: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消费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人类是: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人类的构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1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缘故是: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要素长期阻碍B、进化阶段不同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风俗不同6、材料一:人类的消费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托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老师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示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线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沁园春雪》的影响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21.1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NO :01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小组_______评价_______一、学习目标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二、自主学习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阅读教材引例,在练习本上自己按题意列出方程并整理,写出最后的方程 是 ;说一说这个方程是 元 次方程。
(2)用类似的方法研究问题1、问题2,经整理后的两个方程分别是 ; ;它们都是 元 次方程。
(3)归纳总结:含有 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 元二次方程。
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特点?(与同学认真交流)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阅读教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抄写三遍)。
说一说哪 一项是二次项?系数是多少?有什么要求?哪一项是一次项?一次项系数是多 少?哪一项是常数项?(与同学认真交流课堂展示)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阅读教材,说一说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它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认真交流。
)自学检测:1、若关于x 的方程023)1(=---x x m n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 _,n =______;2、方程1)12)(3(-=+-x x x 写成一般式是 ;二次项是 ____; 一次项系数是 。
三、合作探究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①2x=-2 ②32=x ③2y 2-3y+1=0④x -3y=4⑤11=-x x⑥5x 2=x 2、根不为x =-2的方程是( )A 、022=+x xB 、5x+10=0C 、0232=+-x xD 、083=+x3、如果ax 2-x -12=0是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如果(m -3)011=++-x xm 是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是_________4、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 常数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沁园春雪 (1)二《雨说》 (5)三星星变奏曲 (9)四外国诗两首 (12)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17)参考答案: (22)五〈傅雷家书〉两则 (28)六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32)七敬业与乐业 (37)八致女儿的信 (41)第二单元测试题 (46)参考答案: (52)九故乡 (57)十孤独之旅 (62)十一我的叔叔于勒 (67)十二心声 (72)第三单元测试题 (76)参考答案 (84)十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94)十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98)十五短文两篇 (103)十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08)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 (112)参考答案 (118)十七智取生辰纲 (124)十八杨修之死 (129)十九范进中举 (134)二十香菱学诗 (139)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参考答案 (149)二一陈涉世家 (155)二二唐雎不辱使命 (159)二三隆中对 (163)二四出师表 (168)二五词五首 (174)综合性学习:话说风流人物 (179)第六单元测试题 (183)参考答案: (189)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备课年度:学校:姓名: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学习过程一、导入: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二、自主学习;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其中温度最高。
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2.物质的加热: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
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
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
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
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评价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对地移动试管。
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归纳总结】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课堂小结: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仪器:酒精灯方法:方法:洗涤干净的标准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难点:学习过程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
自主学习: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
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活动与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讨论交流:【观看图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说出对蜡烛有哪些认识?(多角度)合作学习: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学生提出自己对蜡烛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可以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记录,填写表格。
讨论交流:将你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们交流,比一比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谁的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三、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评价四、达标体验: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
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
将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生成,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和两种物质。
4.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推理课堂小结:活动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课堂小结: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课题: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课型:学习目标: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准备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情景导入: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验室里的有关常识,然后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基本操作。
1.认识常见的仪器:2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3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
讨论交流:1. 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双锁,双人到齐才能打开?2.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黄沙?3.走进实验室,你通常能见到一些什么状态的药品,它们一般盛放在什么仪器内?4.你认识下列仪器并能说出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个人思考,组内交流)一、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8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一):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
用过的药匙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再把容器。
(3)往试管装入固体药末时,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然后。
二、讨论交流:1.如何将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装入大试管中?2.如何将粉末状的药品(如碳酸钠)装入试管中?【观察思考】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实验过程。
【思考交流】1.对于没有说明用量的实验,药品应取用多少?2.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规范,哪些同学出现了错误,怎样改正?(二):液体药品的取用:讨论交流: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9-2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取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再读取液体的。
2.胶头滴管的使用。
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取液后的滴管,评价应保持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 防止,沾污_________或不要把滴管放在或,以免。
用过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________ 以备再用。
3.如何将细口瓶内的液体(如水)倒入到试管中?4.如何取用35mL的水?用到哪些仪器?【观察思考】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的实验过程。
讨论交流: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带有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思考交流: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取用仰视或是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怎样的影响?达标体验: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要用夹取。
有些粉末状的药品还可以用直接送到试管底部。
2.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保持水平。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
3.下列药品的取用,需要药匙的是()A酒精 B小石块 C植物油D食盐课堂小结:庙滩二中导学案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课题:课题1 空气(课时1)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学习过程情景导入:1.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澄清石评价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__ ;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_______。
一、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6“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4.已知拉瓦锡加热至12天时,发生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汞+氧气将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粉末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强热,即可得到汞(Hg)和氧气(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