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
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科技的飞速更新和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世界经济的未来前景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是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要趋势,它成为了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
全球化的优势在于:降低了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信息的传递,进而增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促进了地区间及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快速的增长和繁荣,也显著地改善了全球贫困问题的局面。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平等和失业增加、贸易摩擦、社会冲突、环境问题等。
全球化下的不平等增加是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
此外,全球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生态危机等,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2.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兴市场的崛起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新兴市场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在第一阶段(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新兴市场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劳动力价格的减少以及大量外来资本的流入;在第二阶段中(2000年后),新兴国家开始通过改变产业结构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的方式实现强劲的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重要影响。
3.技术革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的繁荣正在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工智能、5G 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对全球经济产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新型技术不仅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创新,而且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新兴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包括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的人性化问题,以及智能化生态下可能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等。
4.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自然资源的耗竭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29•【字号】赣府发〔2022〕14号•【施行日期】2022.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统筹推进标准化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着力构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标准体系,持续推动“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助力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赋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全域发展更加高效,标准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明显增强,基本建成支撑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自身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发挥更大作用。
——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在优化顶层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工作机制、标准体系重构、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建立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引用先进标准的工作机制,标准供给成为制度供给的重要来源。
开展“江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发展及未来前景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8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发展及未来前景胡毅翔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若干国家,未了达到某些相同的经济利益,签订的多边合作条约来共同制定和执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以实现市场开放化,统一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
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潮流,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参加了一定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例如,“一带一路”、WTO、欧盟等。
如今,无论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源地欧洲,还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亚非拉地区,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加入任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了。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就要融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以及未来前景。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一)生产力高度发展,迫切需要扩大市场随着世界各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本国的市场就逐渐暴露出市场过小的问题。
高度的生产力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如果仅仅是靠国内的市场,很难完全消费掉所有的产品,产品出现积压,市场出现供过于求问题。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扩大外需,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每个国家扩大外需最佳的方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里的各个成员国之间,消除了贸易壁垒,商品可以在合作区域内自由流通,大大扩大了市场规模,甚至资金,技术,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也可以高效的流通。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成员国能够扩大市场,使得生产力相对过剩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邻近国家相互合作,利于防范金融危机在1997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炒家攻击东南亚的各个国家,这场金融风暴使得泰国、韩国、印尼成为了最大受害者,但是中国虽然受到波及,但几乎不受影响。
从这个历史事件可以看出来,每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不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不同,面对着上万亿美元的国际投机资本,某些经济实力弱小的国家很难应对富可敌国的国际炒家。
世界经济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 世纪末1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 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 世纪60 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 世纪70 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 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
从19 世纪70 年代开始,到20 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第二章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定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定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指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实体之间,在政策、法律、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合作与整合,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这一概念强调了地理区域内的经济互动与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等方式,实现经济整体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发展区域内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实现经济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种合作可以包括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市场间的贸易往来等多种形式。
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不同经济实体可以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跨国公司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贸易壁垒的降低等因素,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通过合作与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交流的深化,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也不尽相同,这给合作与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政策协调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也可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造成阻碍。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协调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企业应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和推动,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共同推动发展的合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地理区域内经济实体合作与整合的重要手段,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04号(经济发展类0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04号(经济发展类00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4•【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04号(经济发展类001号)提案答复的函你单位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提案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以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标准化+”作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主抓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着力推进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专项规划。
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同意,我委牵头制定、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形式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规划》,对建立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具体安排。
二是夯实建设基础。
2021年4月,我委联合教育部、财政部等20部门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9个领域、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及牵头负责部门,为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加快试点推进。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我委、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下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其中面向上海、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共支持12个试点,涉及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社会救助等领域。
四是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卫生健康委于2017年、2019年先后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规范(2019年版)》,推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内容逐渐丰富、数量稳步增加、质量稳步提高。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层次
1. 优惠贸易安排: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初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
2. 自由贸易区:这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方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方的商品可完全自由移动,但每个成员方仍然保持对非成员的贸易壁垒。
3. 关税同盟:这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和政治实体,内部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而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4. 共同市场:这是指除了要求其成员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并且建立对外非成员的共同关税之外,共同市场之间的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流动。
5. 经济同盟:这是指成员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所需要的协调与合作的程度比共同市场的对外共同关税更高,而且要求实现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
6. 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在这个阶段,区域各国在经济、金融和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商品、资金、劳动力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并且各成员的社会、政治、防务等方面的政策也趋于一致。
以上六个层次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从优惠贸易安排到完全经济一体化,每个层次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地理相邻的经济区域,通过取消或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提高产业配套和资源整合水平等方式,促进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互动,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其目标是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升全体居民的福利水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促进区域内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并吸引更多的投资流入。
2. 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配套,促进区域内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区域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交通运输效率和信息流通速度,促进区域内人员、物资、信息的互联互通。
4. 人才流动和文化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区域内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区域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V1
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V1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具体内容如下:一、制定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国家要推动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多层次标准,并且加强标准与法律的衔接,确保标准在法律实施中的约束力。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是全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主导产业重点,加强行业标准化和联盟标准化,建立多元化、有序化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的协调性和实施力。
三、加强标准化创新。
创新是推动标准化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关键。
要大力支持标准化技术转移与应用,积极推进标准化科研创新,加强标准化与新技术研发的融合,探索标准化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融合。
四、推动标准化国际化、区域化。
国际化是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战略方向。
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加强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交流与比较,推进国际标准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
在区域化方面,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依托,推动标准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五、强化标准实施监督。
标准执行是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国家标准执行情况,开展质量监管活动,严格把关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促进标准贯彻实施。
总结起来,全国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不仅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更是关系到经济和科技发展。
只有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创新,推动标准化的国际化、区域化,才能在人民群众和全球视野下推进中国特色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市场营销》考试知识点
(3)反向定位策略:在激烈的市场上,有时竞争对手的形象可能和自己差不多,也可能比自己卓越,这种情况采取反向定位比较理想。
(4)重新定位策略:重新定位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实施更有效的定位。
(5)对竞争对手进行再定位
(2)用目标市场国文化的特点、习惯和规则表示出问题或目标。
(3)分理处问题中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并检查他如何是问题变得复杂。
(4)排除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后,将问题重新表示出来,并根据目标国市场情况找出答案。
6.实地调研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2)问卷设计(3)抽样方法:随机抽性样、非随机性抽样
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营销:一个组织营销其产品、服务给一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和使用者,以实现该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种商务活动过程。
2.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的经济、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别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最终形成一个正直、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过程。
(3)应对竞争: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灵活调整其转移定价,旨在应付不同的市场竞争情况
11.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的基本结构
生产者 |→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生产者→出口商 |→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消费者零售商→消费者
|→消费者
13.国际广告内容设计的决案
(1)以强调感情为主还是以强调理性为主
(2)以对比为主还是以陈述为主
(3)以正面叙述为主还是以全面叙述为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贸易基础: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愿意从事贸易。
贸易所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大,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贸易模式:对于参与国家来说,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哪个国家进口那种商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的财富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越多,则这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绝对优势: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机会成本理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劣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活残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相对商品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机会成本递增: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相互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量状况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衡量,一种是以实物来衡量,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即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_来自京津冀_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3. 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之后, 还需对这些权重 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检验判断矩阵所导出的权重 数是否合理。将求得的 i个判断矩阵的 Km ax代入 到 CI= ( Km ax - n) / ( n- 1) 中, 得出一致性检验指 标 CI的数值, 再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的指标 R I 数值表查出 R I的值, 最后用 CR = C I/R I得出相 对一致性指标 CR 的数值。当 CR[ 0. 1 时, 判断 矩阵合理, 求出的权系数恰当, 否则要对判断矩阵 进行调整, 按上述步骤重新求权系数矩阵。 4. 对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指标体系设计中各个指标的衡量单位差别很 大, 尤其是定性指标, 如政府的服务能力、区域商 业文化等, 这类指标即使数量化了, 其中心值和离 散程度也无法和定量数据相比。为此, 我们借用 标准差值法将各变量标准化并最终得出可比较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量值。 标准差值法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 简称 IMD )用来估算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标准化衡量单 位的方法。l{ 为统一各衡量单位, IMD 使用的标准 差值依 下列 公式 计算 得来: 标准 差值 = ( Vij A j ) /Sj, 其中, V ij是某一地区 i在第 j个指标下的 观测值, A j 是这个指标的平均值, Sj 是标准差。 Sj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不同国家、不同省份或不同市区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赖,形成共同的经济体系并共同追求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基本条件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交通和通信。
发达的交通和通信设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内不同经济主体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提升经济运作的效率。
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国、省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将屡创新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需要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这样的条件。
这是因为贸易的自由化能够增加相互之间贸易往来的机会,进而提升经济效率,投资自由化则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支持经济发展。
基于此,许多地区或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促进本地区和外部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
三、政策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政策执行。
这包括税收、财政等方面。
政府应当为所有经济实体提供一致的政策和环境,这样所有参与方就都能够在受到公平的对待的同时获得充分的市场竞争性。
二、发展思路一、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思想。
只有在生产、销售、维护等方面协调一致,才能够使得不同地区间的经济体相互促进,逐步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
这依赖于一个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各个地区经济体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方向,有效协调各自之间的发展策略,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可以有效地推进一个地区内的经济一体化。
这需要具备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培育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同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更好地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发展新产品和服务。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差异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差异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些地区或国家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自愿协商,签署协议,建立合作机制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合作效率,进而实现共同发展。
而区域差异化则是指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资源、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比如,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实现欧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加强贸易往来及投资合作。
如今,欧洲成为全球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地区之一,一体化进程也使得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
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打破地区壁垒,提升开放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区域差异化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差异化会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因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较大的利益差异,阻碍各地区调整经济结构,达成共识,进而影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例如,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受到了日本和韩国在历史、领土和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矛盾和摩擦。
三、如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平衡区域差异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平衡区域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努力:1.建立合作机制,化解矛盾。
促进有利于各地区发展和合作的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化解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和意见分歧。
2. 加强交流,增强互信。
加强在各地区之间的技术、经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互相了解和信任的建立。
3. 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利益共享和合作效率。
4. 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创新,促进体制创新和经济升级。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rcep 标准化 规则体系
rcep 标准化规则体系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缩写,是一个区域性贸易协定,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RCEP 的标准化规则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贸易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经济合作等。
具体来说,RCEP 的标准化规则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贸易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涉及关税减让和关税配额的规定,以及非关税壁垒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规定,促进各参与国的服务业开放与合作。
3. 投资自由化:涉及投资准入、投资保护、投资争端解决等方面的规定,保障跨境投资者的权益。
4. 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机制的建立。
5. 电子商务:涉及电子商务的规则和准则,包括消费者保护、数据流动、电子支付等方面。
6. 竞争政策:涉及参与国之间的反垄断、反补贴和反不正当竞
争等规则。
7. 政府采购:涉及政府采购的规则和透明度,为参与国的企业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8. 经济合作:包括发展援助、技术转移、容错机制等方面,促进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些标准化规则体系旨在为参与国提供更开放和可预测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欧盟标准化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欧盟标准化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欧盟标准化可以为其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首先,欧盟标准化强调的是技术和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这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符合。
通过借鉴欧盟标准化的理念和经验,长三角地区可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欧盟标准化强调的是各国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在标准化过程中积极倡导国际标准化的一致性和公正性,这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建立全球化视野和跨国合作提供依据。
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同邻近省份的协调沟通,推进产业合作和贸易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提高长三角的国际化水平。
此外,欧盟标准化强调组织、行业和政府之间的协作,运用标准化方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治理和发展目标相契合。
借鉴欧盟标准化的经验,长三角地区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行业等各方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区域治理格局和合作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
最后,欧盟标准化通过加强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强调标准化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这对长三角地区不断提高人才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和培育创新型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对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市民对标准化的认知和参与度,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综上所述,借鉴欧盟标准化的一系列理念和经验,长三角地区可以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ppt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精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某一地理区域内或区域间,某些国家或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的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发展,而达成的逐步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起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一、优惠贸易安排概念:优惠贸易安排(PTA):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也可能包含小部分商品完全免税的情况。
如:早期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二、自由贸易区概念: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它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贸易区域。
自由贸易区内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同时,保留成员国各自的原有独立的对区外国家的贸易壁垒。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1、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国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是它严格地将这种贸易待遇限制在参加国或成员国之间。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2、自由贸易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成员国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各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国针对非自由贸易成员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
因此,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
因此,为了避免非成员国出口避税,通常会制订统一的“原产地规则”。
自由贸易区的例子自由贸易区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等国于1960年形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 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____年后的东盟。
三、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整合与发展,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
按照从高到低的发展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如下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从半个世纪以前至今,世界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个经济贸易集团。
大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在自由贸易区,只有欧盟目前接近进入完全经济一体化阶段。
当今,对世界经济有影响重大的低区经贸集团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
中国参加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跨越低区广泛而且形式松散的经贸集团。
一、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我国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区域一体化,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国际间的区域一体化。
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与东盟成员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分别开展的经济合作。
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是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的。
2002年11月,在文莱召开的第5次10+1领导人会议上达成协议,一致同意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FTA,会议正式签署了《加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从此开始。
2、东北亚经济合作。
2003年10月7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会晤,并发表了三国间第一个联合宣言——《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至今中日韩之间合作仍停留在官方磋商阶段,并没有形成制度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3、中国经济圈。
从2003年6月开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新的区域一体化进展有:6月29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
CEPA迈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
4、中国与欧洲、南美地区经济合作。
区域标准化合作原则
区域标准化合作原则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此背景下,区域标准化合作成为推动各国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合作不仅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还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阐述区域标准化合作的原则,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指导。
二、区域标准化合作原则1. 开放包容原则:区域标准化合作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各方参与意愿,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与实施。
同时,要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避免形成封闭的标准化体系。
2. 公平公正原则:在区域标准化合作过程中,各方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公正性。
避免因个别国家的利益诉求而损害其他国家的权益。
3. 协商一致原则:区域标准化合作应以协商一致为基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尊重多数国家的意愿。
在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协商、协调,达成共识。
4. 科学合理原则:区域标准化合作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客观规律。
同时,要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避免标准过于复杂或难以实施。
5. 动态调整原则:区域标准化合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标准也应随之调整。
各方应定期评估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6. 透明度原则:区域标准化合作应保持透明度,确保各方了解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各方通报标准制定与实施的相关信息。
7. 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在区域标准化合作过程中,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各方应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确保标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8. 促进创新原则:区域标准化合作应鼓励创新,通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
各方应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
9. 绿色环保原则:在区域标准化合作中,应注重绿色环保,确保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 标准化,即实现特定国家之间产品及其生产秩序的
评价和检测标准的统一。 一、欧盟技术标准化的实践过程
谓“旧方法”),开始了在欧共体层面上全面协调成 员国技术标准化的工作。相对于起步阶段的零散特 点,这一阶段的标准化组织更加系统、内容更加详 尽,使欧盟技术标准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旧 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协调过程过多地关注细节, 标准化的协调工作与制定工作相脱节,忽视了认证 和检测工作,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认证机构,标准制定 过程太长,跟不上技术进步的速度等等。这些方法 的缺陷再加上当时世界市场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
准的d都为零,或者相等,于是标准的选择直接取
决于Bx的比较。Bx为标准的网络外部性收益,来
自标准的用户规模。用户规模的比较有iN个层次:
①当然,也可以是几种标准并立的情况,如欧盟就有几种标准并立的情形,但欧盟通过协调和互认来寻求统一。本文假定在一体化中只 存在一种标准,多种标准并立的情形我们暂不涉及。
and
形成关税同盟之前,A国对外设置统一的技术性贸 易壁垒而无法实现商品流通,A国只能在国内以高 成本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A、B两国结成关
税同盟,相互之间实现统一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不
Pope,1996)。所以,政府在此过程中可能直接
干预一体化标准的选择。因为,政府能在标准化过
程中能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确保标准的公共物品 性质和兼容程度,使标准化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区域 市场一体化的进程(Kindleberger,1983;Swann 由于利益集团的影响所致(Thomsbury,1998)。
体化之前各自市场中只有一种标准,用户无从选择, 也就是说选择是出现在市场一体化之后。 用户选择哪一种标准取决于采用标准所能获得
的收益,用u(x)=d+Bx表示,其中d为采用标准
的基本收益,或称网络独立收益,即网络规模为零时 特定标准对一个用户的价值;B为标准的网络外部 性强度;x为用户规模;Bx为网络外部性收益。 用t和tt分别表示一体化之前和一体化之后。 那么用户采用标准s,和s:在一体化时的收益分别
大欧洲标准化组织,使新方法下欧洲标准的制定有
的竞争来决定一体化市场中谁成为统一的标准。假 定A、B两国在一体化之前各有一套标准体系s,和 s:,两套标准体系相互竞争,互不兼容,而且两国市 场相互分割。A、B两国达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 之后,需要将两套标准统一起来。市场对标准的选
择最终表现为消费者和用户对标准的选择,当然,一
66
万 方数据
一是直接比较,即X(t’)的比较,如果x。(t’)>x:(t’), 第一个用户的最优策略是选择标准s,,因为他理性
的质疑。因为,标准是由一个国家基本经济条件决 定的,不同的标准水平反映着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客 观差别,没有理由要求不同经济体选择同样的标准 和法规(张海东,2004)。
是:
ul(xl(t))=d1+B1Xl(t’) u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2(t))=仅2+B2x2(t’)
了明确的分工。这些工作使新方法消除了技术性贸 易壁垒产生的根源,完善了欧洲标准化格局,也给企
业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综合考察欧盟发展演变过程中标准化活动,可 以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标准化有着强烈的需求,
而标准化则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标准化的落后以及标准化工作的缺陷都将严重阻碍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在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
在欧盟的实践中,成员国之间政府选择标准主
and
复存在,贸易出现。虽然B国的生产成本仍然高于 c国,但由于A国与c国之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继 续存在而无法进行贸易,所以A国只会从B国进口 Q。Q,的商品。这类似于关税同盟理论中的贸易创 造效应,但这里不会出现贸易转移效应,因为c国 无法绕过A国对外统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然,如果A国原来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针对 不同国家歧视性的,而且针对c国的技术性贸易壁
市场用户总体规模固定,标准S:也会出现同样的情
形。同时因为前面假定用户信息不完全,不能非常 清楚地了解采用标准s,的基本收益,此时市场将会 失灵,市场无法对标准作出理性选择。
2.政府选择标准机制。
/ 本\
标准化程度
j菱
在一体化标准形成过程中,尽管由厂商主要参 与制定的“市场导向”标准是标准供给的重要部分, 但“市场失灵”、“自然垄断”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标准 化过程中标准的缺失、标准的兼容性不强、标准的厂 商偏向、对非主导厂商和技术常新的压制等等问题
万 方数据
了方向,而欧洲法院对第戎的黑加仑酒案例的判决
过市场或政府来选择标准。
直接推动了欧共体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法政策的出
台,将欧盟技术标准化工作推向纵深发展。与旧方
1.市场选择标准机制。
市场选择标准是指标准化的过程完全通过市场
法相比,新方法的目的在于建成欧洲单一市场,仅规 定产品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将具体的技术标准 交由欧洲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制定了详细的执行和 监督方法,规定成员国必须将新方法指令转换成国 内立法,避免了旧方法实施中的问题,取得了比较好 的实施效果。但是新方法在开始阶段仍然忽视了认 证和检验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欧共体以包括合格 评定和加贴CE标志两方面内容的全球方法对新方 法进行补充,并成立了欧洲电信标准学会,与原来的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形成三
垒,同时技术标准化差异成为阻碍商品自由流通的
3.欧盟技术标准化的深化。1986年欧共体成 员签署《单一欧洲法案》为欧共体技术标准化确定
主要因素,欧共体的技术标准化明显落后于欧洲经
收稿日期:2006—11—06 作者简介:侯俊军(1974一),男,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王耀中(1953一),男,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标准体系建设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70673020)的阶段性成果。
仍然采取原来的政策。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
时,B卅,U(x);a,用户选择标准将只取决于这个
标准的基本收益,即标准的技术水平成为用户选择
标准的唯一影响因素。
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即用户不能非常清楚 地了解采用标准s。和s:所产生的基本收益条件
下,仪将不对用户的选择产生影响,可以假定两个标
后,A、B两国之间的标准化可以采用一个与两国标 准都不一致的全新标准,如采用一个国际标准或第 三国标准,或者经双方政府协商谈判重新确定一个 新标准;也可以在两国各自标准中选择一个作为两 国共同的标准。①无论采取哪种途径,都不外乎通
(Burrows,1993;Meek,1993)。同时消费者在参与标
贸易规模
图1标准化与贸易发展的关系
同时,我们可以借用关税同盟模型分析区域经 济一体化中标准化的贸易效应(图2)。我们以A国 为对象进行说明,纵轴为价格和成本,横轴为商品数
量,D和s分别是A国国内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在
准选择和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对标准完全不了 解,或者相关知识缺乏等问题(Foray,1994;Healy
段,标准化应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与之相适应,才能
每个用户选择标准s。还是s:取决于U,(X。 (t 7))和U:(x:(t 7))的大小,而它们的大小决定于各 自仪和Bx的比较。基本的结论是技术水平高、网 络外部性强、用户规模大的标准会成为一体化市场 的标准,但这并非市场选择的惟一结论。 其中,仅为采用标准的基本收益,来自标准的技 术水平,与用户规模没有关系。在完全信息的条件
对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标准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标准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技术性贸易壁垒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 [中图分类号]F'/41.2
E2007]04删5—04
经济一体化是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要特征。但是,随着关税以及配额、许可证等-f#统的 非关税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限制作用的下降,以技术
本,有利于区域市场的运行,从而积极地促进进口和 出口(Link,1983;Atkins,1998)。图l简单地说明了 标准化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的关系。标
准化程度越高,交易成本越低,贸易规模越大。
域经济一体化扩大,必然导致标准S:的用户规模缩 小,并最终被s。完全取代。反之,如果X:(t’)>x: (t),则标准s:的用户规模将不断扩展,并最终完全 取代标准S,。如果X,(t’)=x。(t),即标准s,的用户 规模没有因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发生变化,而一体化
的用户总体规模是固定的,标准s。的用户规模随区
国家之间的标准化因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显得更 加迫切,但标准化同样也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发展,这主要表现为标准化能促进区域市场内商品 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
1.标准化的商品流动效应。 一体化市场统一标准的存在能消除技术性贸易
壁垒,提高产品在区域市场的兼容性,减少交易成
2007年第4期 总第140期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No.4 C,eneral
SC皿NCES
No.140
标准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①
侯俊军王耀中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摘要] 随着关税及其它传统非关税贸易措施对贸易限制作用的下降,技术性贸易壁 垒IEI渐成为阻碍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标准化是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
下,它能够直接影响用户对标准的选择,因为每一个 用户都能非常清楚地了解采用标准S。和S:所产生
着实推动其向前发展。目前欧盟范围内的标准化出 现了旧方法、新方法和相互承认原则同时并存的状 态。所谓相互承认是指各成员国承认各自在安全、 健康、环境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立法目标,它构成了 新旧方法的补充。之所以出现这样三种方法并列的 状况,主要是因为1992年欧盟成员国签署的《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提出分阶段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